淮安市区域优势分析
淮安简介

淮安市地处中国江苏省北部腹地,为江苏省省辖市,辖清河、清浦、楚州、淮阴四区和洪泽、金湖、涟水、盱眙四县,面积 1.01万平方公里,截至2003年底人口519.92万。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拥有耕地40万公顷,丘陵山地3.7万公顷,地下蕴藏多种非金属矿藏,已探明岩盐、芒硝和凹土储量分别达26亿吨、1亿吨和0.65亿吨。
淮安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形成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烟草五大支柱产业,生物工程与医药、节能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兴起。
淮钢集团、淮阴卷烟厂、清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华能电厂、安邦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的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国同行的前列,一品梅卷烟、淮钢牌特种电机、韩泰全钢子午胎、辉煌牌太阳能热水器等一批品牌产品畅销国内外。
淮安是鱼米之乡。
近年来,蔬菜、家禽、水产、林果、生猪等五大主导产业规模优势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淮安商厦林立,网点棋布、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是江淮平原的商品集散中心。
目前,已建立了以市区淮海广场为商业中心,以新锦亚商城、清江商场等大型商贸企业和汇通市场,新世纪商贸城、苏北市场、清江市场等骨干商品市场为龙头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辐射力的市场网体系,区域性商贸都会初步形成。
淮安“三外”经济快速发展,外贸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韩泰轮胎、泰国正大、香港肇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大公司,大财团在淮投资,淮安先后与法国韦尼雪市、白俄罗斯戈梅利市,美国亚柏林达市、韩国完州郡、意大利卢卡省、日本西山町和贺洋町等建立了友城关系。
位于市区中部的淮安经济开发区,面积22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先进开发区,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服务机构齐全,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了美国、韩国、新西兰、埃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客商抢滩入区。
淮安已形成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主骨架,水陆并举,内联外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国家级水陆交通枢纽。
2016年淮安市城市概况最新

1690
1500
1388.07
1121.75
992.25
1000
812.44
676.62 572.42
500
15.00% 10.00% 5.00%
0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0.00%
淮安市
000
50000
40000
2014年
2015年
-1.50%
淮安市
【城市GDP】近年来,淮安市经济快速发展,GDP总值由2005年的572.42亿 元增至2015年的2745.09亿元,同比大幅上涨了379.56%
3000
30.00%
2745.09
2455.39
2500
25.00%
2215.86
2000
1920.91
20.00%
2015年
淮安市
【城市产业结构】淮安市凭借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发展环境,形成了五大千亿元 优势主导产业、四大新兴产业以及四大传统产业的产业格局
五大优势主导产业
盐化工新材料 特钢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 食品业 节能环保
四大传统产业
机械 纺织 轻工 建材
四大新兴产业
新材料 新能源 新医药 软件与信息服务
突出规划引领,滚动实施“十项重点工程” ,加快推进“一廊四区多片”建设,累计投 入3891亿元、实施了4150个城建重点项目 ,中心城市框架业已形成,“六大功能”全 面提升,建成区面积达155平方公里、人口 增至140万人。
2500
江苏淮安、白马湖概况

江苏省
淮安市是江苏省省辖市,下辖清河、清浦、 淮阴、淮安4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 湖4县。
自然状况:
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无崇山峻岭,地势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只有 市境西南部的盱眙县有丘陵岗地,地势较高。盱眙县仇集镇境内无名山真高231 米,为全 市最高点;淮安区博里地面真高仅2.3米—3.3米,为全市最低点。 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 入海水道、废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 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 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9.39% ,湖泊面积占11.39% ,丘陵岗地面积占18.32%,是典型的 “平原水乡”。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4.1℃ —14.8℃ ,基本呈南高北低状,受洪泽湖水体影响,在洪泽湖 区形成一暖中心。春夏之交梅子成熟季节多锋面雨,称为“梅雨”或“霉雨”。
空:淮安机场进一步巩固了淮安的交通枢纽地位
旅游资源:
淮扬菜
淮安与扬州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淮扬菜与鲁菜、川菜、 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到乾隆年间,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 四大菜系之一。 建筑 淮河以北的地区多干旱,以土墙 草盖四合院为主,多施以红色瓦 片;而以南建筑多为U型、L型主 房,厢房结构砖瓦房多,并施以 青黑瓦片,在淮安古城区,还留 存着大量的青砖黛瓦的民居建筑, 具有典型南方特征。 历史名人
、可建设用地约30平方公里,其中北岸片区约10平方公里、西岸片区约10平方公里、南岸片区约5
平方公里、东岸片区约5南宋绍煕五年(1194年),黄河南徙后逐渐成湖。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淮河来水不再下注白马湖分道入海,故白马湖水位渐趋稳定。1957年 ,挑筑白马湖隔堤,使白马湖与宝应湖分而治之。今湖底高程为5.0~5.5米,湖面积为110平方公里,其中 属淮安市面积31平方公里。 湖中九十九座叫墩的小岛,似连非连,似断非断。 白马湖一直是沟通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春秋时,吴王夫差征发时,调用民工开凿邗沟,将长江与淮河 相连,白马湖是邗沟古道的一部分。 东汉末年,陈登为广陵太守。出于军事需要,他又组织民工,在津湖(界首湖)与白马湖之间,开凿了 一条马濑沟,使津湖直通白马湖。这样,从长江经邗沟到达津湖,由津湖进马濑沟入白马湖,再抵达淮河。 从此,白马湖便成为沟通南北的军事要道。 唐代诗豪刘禹锡曾在此泛舟,留下了赞美白马湖的《采菱行》;元代大诗人萨都剌游历过白马湖,也写 下的 “春水满湖芦苇青,鲤鱼吹浪水风腥。舟行未见初更月,一点渔灯落远汀” 诗句(《过白马湖》)明 末宝应才子郑正中著《白马湖》诗:“白马湖中霜月铺,渔舟泄泄倚葭芦。网来巨蟹脂如玉,愿向君王乞此 湖”。
楚州区比较优势

楚州区比较优势交通区位优势淮安是苏北地区中心城市,200公里范围内覆盖7000万人口。
3月26日,淮安市正式成为长三角正式会员。
楚州是连接“长三角”、华北、华中三大经济区域,是“长三角经济圈”与“淮海经济带”的交汇点。
淮安涟水机场今年下半年将建成运营,宿宿淮、淮连、淮扬镇铁路将形成“米”字形铁路网。
利用京沪高速、宁淮高速、宁连高速、徐淮盐高速等发达高速网,产品在短时间内可辐射到华东、华中、华北等区域,并可通过连云港、南京、上海等港口直接出口,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楚州考察调研后认为楚州具有的天然交通区位优势必将成为未来楚州大发展的强力推动剂,楚州未来的发展必将为世人所瞩目。
公路交通:国家规划的连接沿海地区和内陆省份的“五纵七横”陆上交通大动脉,其中的“一纵一横”就经过楚州,并在楚州境内交汇,即连接东部沿海的黑龙江同江至海南岛三亚的同三高速(京沪高速)和起于盐城、经淮安、徐州、西安直达乌鲁木齐的徐宿淮盐高速。
另外南京至连云港的宁连高速也穿境而过。
铁路交通:唯一纵贯苏北平原、连接欧亚大陆桥——陇海线的新长铁路途经楚州,并在楚州有客运站和货运站。
在江苏省的“十一五”规划中,全省铁路设施建设是其中一大重点,已建设淮安、盐城、南通、连云港四大火车站,淮安将启动新一轮铁路规划,计划新建三条铁路,分别打通至苏南、皖北和连云港出海口通道,构建淮安完备的铁路交通体系。
其中淮连铁路作为沿海铁路支线,通过宿宿淮铁路,打通皖北、宿迁、淮安的出海铁路通道,延伸连云港港区腹地。
根据远景规划,到2020年淮安还将规划建设南京-淮安铁路、蚌埠-淮安-盐城铁路,以加强淮安南部东西向联系。
这样,淮安铁路将直通新沂、连云港、盐城、扬州、南京、宿迁6个方向,最终形成新长、宿淮、淮连、淮扬、宁淮等六条铁路交会淮安的“米”字型大铁路网格局。
水运交通: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等航道在楚州纵横交错,其中京杭大运河年吞吐量位居国内内河航运第三位。
淮安市场分析报告

淮安市场分析报告一、市场概况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江苏省对外开放较早的城市之一。
淮安市市场规模庞大,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商贸、服务业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淮安市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二、产业结构淮安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商贸和服务业。
制造业是淮安市的支柱产业,涵盖了机械、化工、纺织、电子、汽车、食品等多个细分行业。
农业是淮安市的传统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产品有大豆、小麦、棉花、玉米、猪肉、牛奶等。
商贸业发展迅速,淮安市有多个大型商场和批发市场,吸引了来自周边城市和农村的消费者。
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
三、消费市场淮安市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家居用品、服装鞋帽、电子产品等是淮安市一些热门的消费品。
此外,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也日益增长。
四、竞争环境淮安市市场竞争激烈,涉及到各个行业和细分领域。
制造业是淮安市的核心竞争力,电子、机械、化工等行业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它们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农业现代化也是淮安市的发展方向,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对于农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商贸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商品价格、品质和供应链管理方面。
服务业领域的竞争主要是在品质与服务上的提升。
五、市场机会与挑战淮安市市场机会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产品质量,还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此外,淮安市的消费者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对于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增长,企业可以通过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来开拓市场。
同时,淮安市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待开发,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领域。
六、市场发展建议针对淮安市市场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市场发展建议:1.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企业应该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淮安产业发展趋势

淮安产业发展趋势淮安是江苏省的一个发展较为落后的地级市,处于江苏省的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然而,在过去几年中,淮安市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引进外资,推动科技创新,为淮安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分析淮安产业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淮安现有产业目前,淮安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
制造业是淮安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据了淮安经济总量的较大比重。
淮安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
农业是淮安市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粮食、油料、蔬菜和水产品为主要农产品。
服务业是淮安市最新兴的产业,包括金融、商贸、旅游等领域。
二、淮安产业发展趋势1. 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产业发展随着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淮安市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
淮安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同时,淮安将支持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2. 重点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淮安市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上游,水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优势。
淮安市政府将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
同时,淮安市还将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大对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淮安市在新材料领域的竞争力。
3. 加强农业产业化水平淮安市是典型的农业区域,农业是淮安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淮安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淮安将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淮安还将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 加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淮安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
淮安将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
从五位一体角度分析淮安的发展现状

从五位一体角度分析淮安的发展现状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新一轮《总规》修编工作圆满完成。
围绕将淮安建成苏北重要中心的发展战略,确定了中心城市的性质、规模、都市区空间结构、市域城镇体系、综合交通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重要指标。
二是积极开展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江苏省的“五个一体化”要求,相关系列规划即将完成并付诸实施。
三是进一步优化市域城镇体系。
按照“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做大做强淮安中心城市,打造4个市域次中心城市,着力发展8个重点中心镇,积极培育20个特色小城镇,将116个乡镇归并为53个小城镇。
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又对现代农业在机制、体制、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给予支持。
全市各县区优势主导产业布局已经形成,初步形成了清浦、淮阴区设施蔬菜种植区域;淮安区露地蔬菜、早熟西瓜种植种植区域;涟水、洪泽、金湖水生蔬菜、水禽、水产“三水”产业发展区域;盱眙县丘陵山区开发、果品、中药材和野生蔬菜种植区域。
通过实施品牌农业带动战略,现代农业得到长足推进。
全市共获得“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志134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296个,绿色食品40个,有机农产品5个。
已制订以“淮米”、“淮菜”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129个,其中江苏省地方标准28个、淮安市地方标准52个、企业标准49个。
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90亿斤以上,位居全省第三位;设施农业面积86.89万亩,列全省第四位。
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6户、注册资金8646万元,均位列全省第一。
到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26元,村集体平均经营性收入19.8万元,乡镇公共财政平均收入在1亿元以上。
全市整体上已从温饱向全面小康跨越,预计2014年即可实现以县为单位达小康目标。
城乡客运一体化向前推进。
淮安市区域优势

淮安市区域优势淮安市区域优势一、淮安地理位置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是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
淮安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南接扬州,西南邻省会南京、和安徽省滁州市,西北连宿迁。
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
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
二、就城市的区域优势来说,总体而言,淮安市的区域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优势。
淮安境内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京沪、宁宿徐、淮盐、淮宿、宁淮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新长铁路纵贯全境。
已经开工建设的淮宿铁路连接安徽皖北的能源基地。
该铁路作为西煤东运的重要能源出海战略通道,对江苏乃至长三角的能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已建好的新长铁路,将淮安与盐城、南通这两个沿海新兴城市紧密连接起来。
随着苏通大桥、沪通铁路的建设,淮安到上海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从而更直接的接受上海的辐射,使淮安更紧密的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加快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正在建设的连盐淮铁路是一条区域间城际铁路,将加强淮安、盐城、连云港这三个长三角北部城市之间的区域联系,使淮安更深的融入到沿海大开发中,为淮安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的活力。
即将规划建设的还有宁淮城际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徐(淮)沪铁路,将使淮安接轨省内的南京、扬州、镇江、徐州等城市,同时又多了一条铁路直达上海,使淮安人民的出行又多了一个选择,更加快了长三角同城化的进程。
同时境内水运河道纵横交错,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境南北,同时辅以盐河航道、淮河入海水道、入江水道等航道,使淮安的水运网络通江达海,实现了淮安由传统的“运河经济”向“海河经济”的转变。
已建成的淮安机场进一步巩固了淮安的交通枢纽地位。
全市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公路、铁路、航空并举的立体化大交通网络,凸显了淮安在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市区域优势
一、城市区位:
淮安市是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迁市,东接连云港,东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西南连滁州市,西南靠近南京。
全市地处江苏省淮河两岸,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
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
二、就城市的区域优势来说,总体而言,淮安市的区域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位优势。
淮安处于全国承南启北的地理位置,是苏北腹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会,新长铁路纵贯全境,京杭大运河淮安段三改二工程、盐河四改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以及运河国际港共同构筑淮安通江达海大通道,已经开工建设的淮安民用机场,更将淮安带入飞速发展的轨道。
淮安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空并举的交通网络。
目前淮安已成功加入长三角经济区,融入国家战略关注的重点区域。
如今,京沪高速公路、淮连高速公路、宁宿高速公路、宁淮高速公路、徐淮盐高速公路都已建成;新长铁路全线贯通并投入营运,即将开工建设连淮扬镇城际铁路;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
渠、淮河及其入江、入海水道等航道,在境内纵横交错。
淮安到上海虹桥机场仅3个半小时的路程,到南京禄口机场、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港口和机场分别只有2个半小时、1个半小时、1小时的路程,淮安涟水机场已经开通。
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空并举的交通网络,凸现了淮安在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
2、资源优势。
首先,在社会经济优势方面:淮安市在水电、人才和劳动力等方面的资源都非常丰富,特别是可以提供充足的产业工人和服务业人力资源。
淮安是苏北职教中心,拥有19所大中专职业教育学校,常年在校学生14万人,每年毕业4-5万人,可以满足企业各种用工需求。
其次,在自然资源方面:土地资源——淮安市属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陆地总面积892万公顷。
全市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除了缺少园地中的橡胶园、牧草地中的人工草地、水域中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分布。
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
2003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9.28万公顷,其中,水田25.90万公顷。
此外,全市还有可供开发的黄河故道和其他河湖滩地近7万公顷。
水域面积31.26万公顷。
水资源——淮安市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
全市可供开发利用的含水层广泛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
平水年全市降水补给潜水的水量为15.08亿立方米,一般干旱年为12.83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
为8.16亿立方米,潜水调节资源量为8.53亿立方米。
全市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5.42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淮安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分布相对集中。
能源矿产资源有金湖县、洪泽县的石油和天然气,洪泽县老子山的地热。
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有盱眙县的凹凸棒石粘土、玄武岩、白云岩;楚州区、清浦区、淮阴区的岩盐;洪泽县、淮阴区的芒硝等。
其中,盱眙县凹凸棒石粘土探明储量2.72亿吨,远景储量达5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65%~70%,占全球总储量的近50%;岩盐资源探明储量1350亿吨(不包括洪泽湖底),居世界首位,且品位高、埋藏浅、品质优,盐层厚度达100米~200米,卤水浓度在300克/立升~320克/立升之间,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淮安拥有华东最大的无水芒硝矿,已探明芒硝储量达20亿吨。
森林资源——淮安市的平原绿化,林业资源总量及产业化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在江苏省排名第三,其中森林覆盖率18.2%,高于全国1.6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64个百分点。
到2002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9.07万公顷,农田林网38万公顷,林网化率95.9%,四旁植树1.1亿株。
淮安市的林业资源以人工林为主,兼有天然林,树种资源比较丰富,有木本植物79科,179属410种,其中乔木328种,灌木65种,藤木17种,约有172种人工栽培种。
野生动物资源——淮安市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市境内的野生动物种类以鸟类居多。
目前,全市野生动物有鸟类321种,经济鱼类83种,爬行动物48种,哺乳动物4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43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淮安要壮大现有产业和资源优势,努力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发展,淮安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万多家,特钢、电子信息、盐化工新材料、机械和新能源等九大产业初具规模;地下蕴藏着岩盐、芒硝、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我们将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坚持新型工业化不动摇,按照主导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高新化、优势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形成具有淮安特色
的工业经济体系。
3、成本优势——淮安的物流成本、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税费成本都相对较低,从物流成本来看,淮安地处中国东部发达省份,苏北腹地交通枢纽,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物流畅通,产业配套,具有中西部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从劳动力成本来看,淮安属于二、三线城市,劳动力成本比苏南地区低35%左右;从土地成本来
看,淮安工业开发区的土地实行净地出让,不与农民发生分红等利益关系,可根据投资额度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者土地成本;从办事成本来看,淮安地方政策「亲商、安商、富商」,配合程序高,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效率较高,有关费用能免则免,不能免则低限收取;从税费成本来看,台商到淮安投资办企业,除享受国家和江苏省的各项优惠政策外,在税收、购买土地、地方规费收取、地方政府配套奖励、省级科技成果转化扶持等方面,还享受淮安市的特殊优惠政策,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同时淮安正在全市范围内清理行政收费,争取成为江苏省的「收费洼地」,从而使企业获得最低的
发展成本。
4、功能优势——今年4月,淮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正式获批,7月通过验收,预计今年可实现出口超10亿美元,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当年批准、当年验收、当年进出口超10亿美元」的先进出口区;三年内,淮安出口加工区年加工贸易额将达到100亿美元,成为紧随上海、昆山、苏州、无锡、杭州之后的全国一流出口加工区。
此外,淮安还拥有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及富士康科技园、淮安特钢产业园、淮安盐化工园区三大千亿产业园,淮安经济开发区正在积极创办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拥有保税仓库、海关通关点、进出口检疫检验、物流园等配套设施,外商可以选择的余地非常大。
为了更好地承接更多的台湾企业来淮发展,今年淮安又专门规划建设了
台商工业园,西距富士康淮安科技城、国家级淮安出口加工区、海关、国检只有5分钟车程,北距淮安机场15分钟车程。
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土地集约,环保优先」的方针,大力发展沿京沪高速电子信息产业带,打造完整的IT产业链。
5、服务优势——淮安已经成立了台商协会,设立了台商工业园,
兴建了淮安台商会所,连续举办了三届台商论坛,政府「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高雪坤坦言,在国际金融
海啸的影响下,淮安引进台资的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例如目
前在上海投资的某知名台资企业原本计划在近期将工厂搬迁至
淮安,但现在这一计划将不得不延迟。
不过总体而言,淮安的
台商投资仍然增长迅速。
据统计,今年一年淮安引进的台资项
目将达到100多家,而此前二十余年淮安累计批准的台资项目
不过200家。
6、政策优势:苏北作为江苏省政府重点扶持地域,享有诸多
政策优惠。
同时,淮安市政府迅速地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形成了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明
规范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治安良好的社会
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这也为外商投资提供了制度
保障。
投资福地、成本洼地、服务高地的管理机制逐步完
善。
城环学院08(1)班200801017 沈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