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资源评价
景点评价范文 旅游景点评价语句优秀3篇

景点评价范文旅游景点评价语句优秀3篇关于景点评价范文(推荐篇一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惠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x。
惠州西湖是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境内的一个城市浅水湖泊,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其景观由“五湖六桥十八景”组成。
在历史上,惠州西湖曾和杭州西湖、颍州西湖合称为中国的三大西湖。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区内,原名丰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颍州西湖齐名。
宋朝诗人杨万里曾有诗曰:“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与罗浮”,说的就是这三大西湖。
有“海内奇观,称西湖者三,惠州其一也”和“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载。
当然,这三个西湖的出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都曾经是宋朝大西湖的平湖门文学家苏东坡被贬到过的地方。
“东坡到处有西湖”,苏东坡给西湖留下胜迹,而胜迹更因东坡而倍添风采。
品评西湖,人称杭湖为“吴宫之西子”,惠湖为“苎萝村之西子”。
清杭州名士戴熙曰:“西湖各有妙,此(惠湖)以曲折胜”。
这些,不约而同地道出了惠州西湖的特点。
西湖原是横槎、天螺、水帘、榜山等山川水入江冲刷出来的洼地。
西枝江改道后的河床遂成为湖。
其西面和南面群山环抱,北依东江。
景区以山水资源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
游览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68平方公里。
湖水深浅不一,一般在1.5米左右,个别水深3至4米。
面积惠州西湖始建于五代(公元907~960年),相传这里原是古河道,后河流改道后遂冲积而形成5个相通的湖面,分别是丰湖、平湖、鳄湖、菱湖和南湖,统称西湖,湖面面积3.2平方公里。
1992年,西湖总体规划作出重大修编,周边的红花湖和金山湖景区并入西湖风景名胜区,景区范围由9平方公里扩大到19平方公里,保护范围由19.6平方公里扩大到52.5平方公里。
景点分为丰湖景区,平湖景区,菱湖景区,鳄湖景区,南湖景区,高榜山——红花湖景区,近年还加上了金山湖景区。
旅游景区价值评估及评估资料清单

旅游景区价值评估及评估资料清单引言: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如何准确评估旅游景区的价值,对于景区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旅游景区价值评估的方法和评估资料清单,帮助景区管理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评估旅游景区的价值。
一、景区自然环境价值评估1.1 生态环境评估- 调查景区的自然资源情况,包括植被、水体、土壤等。
- 评估景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等。
- 分析景区的生态系统功能,如保护水源、调节气候等。
1.2 生物多样性评估- 调查景区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
- 评估景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稳定性等。
- 分析景区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价值。
1.3 地质地貌评估- 调查景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如山脉、峡谷、湖泊等。
- 评估景区的地质地貌景观独特性和美观度。
- 分析景区的地质地貌对于地质科学研究和旅游吸引力的影响。
二、景区文化价值评估2.1 历史文化评估- 调查景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建筑物。
- 评估景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状况。
- 分析景区的历史文化对于地方文化传承和旅游吸引力的影响。
2.2 民俗文化评估- 调查景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和传统习俗。
- 评估景区的民俗文化特色和传承状况。
- 分析景区的民俗文化对于地方文化传播和旅游体验的影响。
2.3 艺术文化评估- 调查景区的艺术文化表演和展览活动。
- 评估景区的艺术文化品质和影响力。
- 分析景区的艺术文化对于旅游吸引力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三、景区经济价值评估3.1 旅游收入评估- 统计景区的游客数量和消费情况。
- 评估景区的旅游收入和经济贡献。
- 分析景区的旅游收入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影响。
3.2 就业机会评估- 调查景区的员工数量和就业岗位。
- 评估景区的就业机会和劳动力需求。
- 分析景区的就业机会对于地方居民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3.3 产业链带动评估- 调查景区周边的相关产业,如酒店、餐饮等。
喻斯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喻斯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资源评价【摘要】喻斯生态旅游景区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旅游目的地。
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景区提供着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和活动,让游客在这里能够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景区还拥有优质的服务设施和便利的交通,为游客提供了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
由于这些优点,喻斯生态旅游景区深受游客喜爱,并赢得了良好的评价。
喻斯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良好的评价,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前往喻斯生态旅游景区,您将会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旅行。
【关键词】喻斯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资源评价、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旅游项目、活动、服务设施、交通、游客喜爱、好评、理想旅游目的地1. 引言1.1 喻斯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资源评价喻斯生态旅游景区位于青山绿水间,是一处集自然景观、文化历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在游客眼中,喻斯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可以说是备受好评。
游客们纷纷称赞景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让人身心愉悦。
漫步在景区内,能欣赏到丰富的自然景观,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景区还拥有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和活动,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而且,景区提供优质的服务设施和便利的交通,让游客能够享受到舒适便捷的旅行体验。
喻斯生态旅游景区深受游客喜爱,各种好评不断。
喻斯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良好的评价,可以说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值得游客前往体验。
2. 正文2.1 景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喻斯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山野深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人们远离城市喧嚣的理想去处。
景区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
游客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包容和宁静。
喻斯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做得相当到位,没有大面积的开发建设,保留了大片的原始森林和草原。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一些珍稀物种,比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熊猫的栖息地。
景区内的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丰富,是生态爱好者和摄影师的天堂。
黄山景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黄山景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黄山景区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对黄山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
首先,黄山的自然景观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自然风景而闻名于世。
山上奇松巧石林立,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和景点,如迎客松、卧狮石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黄山的云海景观,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在好天气的时候,云海蔚为壮观,宛如仙境一般。
此外,黄山温泉资源也十分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疗养价值,被誉为“东方瑞士”。
其次,黄山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黄山以世界文化遗产层出不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黄山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古文献保护区。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古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黄山还有众多的古建筑和庙宇遗址,如慈光阁、玉屏楼等,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雕刻而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
而且,黄山还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民俗文化,比如"黛螺贝雕"和"绣球社火"等,都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再次,黄山的旅游配套设施非常完善。
景区内有多家星级酒店和度假村,提供了高品质的住宿和休闲环境。
同时,黄山还有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场所,如山地自行车、滑草等,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游玩方式,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此外,黄山的交通非常便利,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如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使得游客能够轻松到达景区。
总的来说,黄山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且旅游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是一处具有很高旅游价值的地方。
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国际游客,都能在这里享受到宜人的环境和丰富的旅游体验。
旅游资源的评价

(2)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 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 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 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3.基础设施——决定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 水平,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
2.客源市场条件 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 的前提。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 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客源地 与旅游地的距离,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 文化水平等。其中,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 距离是两个最基本的指标。 (1)客源地:客源地是指游客的来源地,是经济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 区,如国际上的西欧、北美、日本。
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区位条件 (1)地理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可增加旅游资源的 ____吸__引__力__。 (2)交通条件:决定着旅游资源所在地的 “__可__进_入__性___”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时间、规模、 档次和___难__易__程__度___。
2.客源市场条件 (1)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所针对的_旅__游__者__类型。 (2)正确估计旅游资源与客源地的__距__离___,旅游 资源最具有吸引力的__特__色__,旅游资源所在地的 __接_待__能__力___与交通运输能力。 3.其他开发条件:包括__投__资___条件、施工条件、 现有的开发条件和旅游____服__务__设__施条件等。
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
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旅游资源所在的 环境容量状况、环境质量状况、社会经济环境等 三方面进行评价。
指标
具体内容
环境容 量状况
旅游资源所在地规模大、景象艺术特征显 著、内容丰富、游程较长、布局合理、质
旅游资源评价4篇

旅游资源评价4篇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一):xx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资源丰富,种类众多,品位上乘拥有一个国家5A景区,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4A景区、夫子庙、总统府、雨花台、阅江楼、朝天宫、玄武湖等[]二)、旅接游资源区位良好,交通便捷南京位于长三角地带,水路,陆路,航空等交通方式便捷,市内公交地铁乘坐方便,各旅游景点均能快速到达;在对外及市内旅游交通方面,新开通了几条国际航线及旅游包机专线,宁扬、宁通铁路也建成通车,新建了宁杭、宁通、宁宿徐等高速公路,市内玄武湖隧道、号地铁线、南京火车站、等交通设施。
三)市场潜力巨大南京所在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除此之外,随着2022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超多国际游客将涌入我国,作为重要的区域旅游城市,南京也将能吸引到一部分国际旅游者前来,南京的国际旅游收入届时也将会有大幅增加。
(四)发展基础雄厚南京作为老牌的旅游城市,其旅游产业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发展的基础已经比较雄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已经比较完备,相关的旅游业从业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业务素质上在必须程度上已经能够应对将来旅游业发展要求的挑战,旅游业在第三产业内的支柱地位基本确立,这些都为南京将来进一步发展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缺点、1、文化资源减少,商业化气息浓厚。
比如夫子庙,丧失发展底蕴2、旅游竞争力有待提高与长三角和国内重点旅游城市相比,南京的旅游竞争力不足,,境外旅游者人数和外汇收入有明显不足,国际旅游市场所占份额偏少,3、旅游产品欠缺深度,新兴旅游产品发展不足南京市的旅游产品仍旧以传统的观光型为主,对优质的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造成一部分旅游资源的闲置,未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力,同时,如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商务节庆等新兴旅游产品虽有发展,但仍显不足,参与型产品稀缺,特色专项型产品种类不多,旅游供给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1.游览价值(1)资源价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独特性):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2)集群状况:该旅游线路景点类型多样,共同组成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3)地域组合状况:周围无雷同的景点,地域组合好。
2.交通的通达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开发价值大。
3.市场距离(1)客源地游客的来源地,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动机越强。
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他们既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也有外出旅游的条件。
(2)旅游地与客源地的距离旅游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市场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大,开发的价值越大。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
4.基础设施区内食、宿、行、娱、游、购等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接待的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5.旅游地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区内用地广、布局合理和环境承载力强。
二、旅游与区域发展1.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③促进文化交流(3)影响区域环境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三、旅游环境问题(1)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与人文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①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②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③采取行政法规和规划措施使保护环境成为可能。
旅游景区资源评价方案

旅游景区资源评价方案一、评价指标的选择在评价旅游景区资源时,可以选择以下指标进行综合评价:1. 景区规模:包括景区的面积、游客接待能力、景点数量等。
2. 自然景观质量:包括景区内的自然风光、水质、空气质量等。
3. 人文景观质量:包括景区内的历史文化遗迹、民俗风情、建筑风格等。
4. 旅游设施设备:包括餐饮、住宿、交通等旅游设施的配套情况以及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5. 生态环境保护:包括景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垃圾处理、水源保护等。
6. 交通便利性:包括景区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络情况。
7. 游客满意度:通过统计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游客对景区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二、评价方法1. 实地调研:组织专业评价团队对景区进行实地考察,从自然、人文、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2. 数据统计:对景区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包括游客数量、收入情况、设施设备的数量和质量等。
3. 游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游客对景区的评价和满意度,以及他们对景区的改进建议。
4. 专家评议: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景区的资源质量。
三、评价过程1. 收集数据:搜集景区的基本信息、游客统计数据、景区相关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等。
2. 实地调研:组织评价团队对景区进行实地调研,对景点、景观、设施设备等进行评价。
3. 游客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或在线调查的方式,对游客进行满意度评价,了解他们对景区的看法和建议。
4. 数据整理和分析: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进行综合评价。
5. 专家评议: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得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6. 编写评价报告:根据评价结果,编写评价报告,提出景区资源优劣势和改进建议。
四、报告内容1. 概述:介绍评价景区的背景和目的。
2. 景区概况:介绍景区的规模、基本信息、发展历程等。
3. 评价指标及方法:列出所选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并对每个指标进行详细解释。
4. 评价结果:根据各个指标的评价结果,给出景区资源的优劣势和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
1)“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区位条件、景物地载组合条件、游客量条件、施工难 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客源市场条件
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方法
能力条件、客源市场条件
2)美感质量评价:体验性评价,自然景观视觉质量评价
3)形象评估法:特定旅游资源的形象价值
2、定量评价法:资源构成的各种因子尽量量化,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1)层次分析法:将资源分成若干层次,构成评价模型树,相关人员打分,对主
管判断量化; 2)要素评价法:对系统或环境中的要素进行定义,综合成描述性的整体。确定
紧决定;
3)投资条件,当地发展战略、优惠政策; 4)施工条件,工程量、难易程度,地质地貌、空间、材料供应等 5)已开发条件,经验教训,对下一步的影响
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1)定性评价法:评价者考察后,凭经验所做出的主观色彩较浓的结论性描
述
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宿,能服满足开发需要;
3)社会承载力,旅游业的商业性和非人格化,导致的城市化,生活方式和道德观
念的变化,与当地传统文化的冲突;
旅游资源的评价:
1.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1)资源特色: 2)资源的价值与功能: 3)资源的规模和结构:
2.旅游资源的环境评价
1)生态承载力 2)经济承载力 3)社会承载力
3.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区位条件、景物地载组合条件、游客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
能力条件、客源市场条件
2)美感质量评价:体验性评价,自然景观视觉质量评价
3)形象评估法:特定旅游资源的形象价值
2、定量评价法:资源构成的各种因子尽量量化,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1)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与其它景区的关系
旅游资源的评价:
1.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2.旅游资源的环境评价 3.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与其它景区的关系 2)客源条件,客源分布半径与密度,有资源吸引力的和社会经济环
紧决定;
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内容
1.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2.旅游资源的环境评价 3.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1)资源特色:
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是景区可开发的决定性条件。 是开发方向、市场定位、旅游项目设计的基础
2)资源的价值与功能:
价值---观赏、历史、文化、科学、经济 功能---观光、度假、健身、商务、探险、科考、娱乐
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内容
1、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1)资源特色:
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是景区可开发的决定性条件。
1)层次分析法:将资源分成若干层次,构成评价模型树,相关人员打分,对主管判断 量化;
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1、定性评价法:评价者考察后,凭经验所做出的主观色彩较浓的结论性描述 1)“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区位条件、景物地载组合条件、游客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
2)美感质量评价:体验性评价,自然景观视觉质量评价 3)形象评估法:特定旅游资源的形象价值
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1、定性评价法:评价者考察后,凭经验所做出的主观色彩较浓的结
论性描述。 1)“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是开发方向、市场定位、旅游项目设计的基础。 2)资源的价值与功能:
价值---观赏、历史、文化、科学、经济 功能---观光、度假、健身、商务、探险、科考、娱乐
3)资源的规模和结构:
空间、时间内的数量、布局
例:一个景区的结构图——峡谷之间没有贯通、没有形成环线,结构不够好
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内容
1.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1)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与其它景区的关系 2)客源条件,客源分布半径与密度,有资源吸引力的和社会经济环
境决定;
3)投资条件,当地发展战略、优惠政策;
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内容
1.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2.旅游资源的环境评价 3.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与其它景区的关系 2)客源条件,客源分布半径与密度,有资源吸引力的和社会经济环
评估指标,指标权重的确定,加总评定;
记住一点:
罩住 景区的氛围要能将人“
”
六大条件:区位条件、景物地载组合条件、游客量条件、施工难 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客源市场条件
2)美感质量评价:体验性评价,自然景观视觉质量评价 3)形象评估法:特定旅游资源的形象价值
2、定量评价法:资源构成的各种因子尽量量化,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1、定性评价法:评价者考察后,凭经验所做出的主观色彩较浓的结论性描述
旅游资源的评价:
1.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1)资源特色:
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是景区可开发的决定性条件。 是开发方向、市场定位、旅游项目设计的基础。
2)资源的价值与功能:
价值----观赏、历史、文化、科学、经济 功能----观光、度假、健身、商务、探险、科考、娱乐
3)资源的规模和结构:空间、时间内的数量、布局
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1、定性评价法:评价者考察后,凭经验所做出的主观色彩较浓的结 论性描述。
1)“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区位条件、景物地载组合条件、游客量条件、施工难
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客源市场条件
1)资源特色:
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是景区可开发的决定性条件。 是开发方向、市场定位、旅游项目设计的基础。
2)资源的价值与功能:
价值---观赏、历史、文化、科学、经济
功能---观光、度假、健身、商务、探险、科考、娱乐 3)资源的规模和结构:
空间、时间内的数量、布局
2.旅游资源的环境评价
1)生态承载力
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景区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内容
1.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1)资源特色:
与日常所处、所见、所感的差异性 与其他同类旅游资源的差异性
旅游资源的评价
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是景区发展的生命,是产生效益的内 力,是景区可开发的决定性条件。是开发方向、市场定位、 旅游项目设计的基础。
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内容
紧决定;
3)投资条件,当地发展战略、优惠政策; 4)施工条件,工程量、难易程度,地质地貌、空间、材料供应等
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内容
1.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2.旅游资源的环境评价 3.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与其它景区的关系
2)客源条件,客源分布半径与密度,有资源吸引力的和社会经济环
2)资源的价值与功能:
价值---观赏、历史、文化、科学、经济 功能---观光、度假、健身、商务、探险、科考、娱乐
3)资源的规模和结构:空间、时间内的数量、布局
2.旅游资源的环境评价
1)生态承载力,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2)经济承载力,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的情况下,有没有钱开发,水电路通信食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1、定性评价法:评价者考察后,凭经验所做出的主观色彩较浓的结
论性描述。 1)“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区位条件、景物地载组合条件、游客量条件、施工难
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客源市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
2)美感质量评价:体验性评价,自然景观视觉质量评价
2.旅游资源的环境评价
1)生态承载力,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2)经济承载力,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的情况下,有没有钱开发,水电
路通信食宿,能服满足开发需要;
旅游资源的评价:
1.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1)资源特色:
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是景区可开发的决定性条件。 是开发方向、市场定位、旅游项目设计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