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材解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材解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教材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折纸、剪纸的活动中体会图形的轴对称特征,认识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从数学的意义上讲,轴对称是图形的特征之一,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认识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的变换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
在介绍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时注意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点。
二、课标解读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一、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使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一)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分类等数学举动中,初步感知图形的运动特征1.通过观察熟悉的游乐场等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的各种运动形式。
2.通过比较、分类等数学举动,让学生测验考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运动征象,初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征象。
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选择生活情境中的实物,让学生说一说它是怎样运动的,再让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生找出与它运动方式相同的事物;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根据运动特性的不同进行分类。
二)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1.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建筑物等对称征象,说一说见过的对称征象,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数学举动,让学生履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整重合”的特征,直观认识对称轴。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共19题,共100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5分)1.(3分)下面图形中包含了()现象。
A.平移B.旋转C.对称2.(3分)下面图中的小花图案是从()纸上通过对折后剪下来的。
A.B.C.3.(3分)下面图 是轴对称图形A.B.C.4.(3分)教室的门打开又关上,门的运动是()。
A.平移B.旋转5.(3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改变了图形的大小和形状B.平移和旋转的共同点是都改变了图形的位置(4分)如图,把乙先向平移格,两部分图形就变成了关于虚线的轴对称图形;再接着向平移格,就与甲能拼成一棵树.(4分)填空从凌晨2时到上午8时,钟面上时针按时针方向旋转了∘.(3分)看一看,填一填。
右边黑三角形向左平移格就到了红色三角形。
三、判断题(共5题,共15分)11.(3分)开着的电风扇叶片属于旋转现象。
()12.(3分)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13.(3分)钟面上分针的运动属于旋转现象.()14.(3分)图形在旋转和平移时,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变化.()15.(3分)任何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四、连线题(共1题,共9分)16.(9分)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两次(左),然后沿虚线剪开,将剪下来的纸片展开后如下(右)。
五、解决问题(共3题,共42分)17.(12分)我会画.(下面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18.(15分)解决问题(1)画出三角形 绕点 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2)画出三角形 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19.(15分)在下面方格图中,画出所给图形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上平移3格后得到的图形.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5分)1.B2.A3.C4.B5.B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6.旋转;平移;旋转;平移7.上;2;左;48.顺;1809.310.2;老鼠;狮子;旋转三、判断题(共5题,共15分)11.正确12.正确13.正确14.正确15.错误四、连线题(共1题,共9分)16.五、解决问题(共3题,共42分)17.△;○;△;○;△;○;18.略19.根据平移的特征,将图形的5个顶点,分别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上平移3格,再按照原图形顺次连线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操作中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识别平移或旋转前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表征等数学活动,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直观思考能力,初步积累研究物体运动的数学经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3.增强对图形及其运动变化的兴趣,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前后的相关图形。
教学过程:教材简析:平移和旋转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前后、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等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精心选择典型的学生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中感知平移、旋转的基本含义,通过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丰富认识、积累体验,并为以后学习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简单的图形做好准备。
一、课前游戏。
小朋友,我们昨天见过面了,还一起玩了个游戏,知道只要有一层铺满,就可以得分了!还想玩吗?好,一个小朋友上来玩,下面的小朋友怎么办呢?你们可以用手势,或者用语言,提示他,跟他一起玩…… 你来请一位同学接下去玩吧。
(游戏开始)设计意图:课前热身,激发兴趣,在游戏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的运动,为后续学习孕伏学习素材。
二、观察感知1.像游戏中方块那样的运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呢,一起来看!(国旗升起,吊扇转动,钟面指针转动,小朋友推开窗户)一边观察,一边像刚才那样用手势比划,它们分别是怎样运动的?2.你能按运动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类吗?(同桌合作,拿出学具来分一分,板书贴上去)交流:你们是怎样分类的?和大家说说想法吧!预设:(1)如果有小朋友分类:平移、旋转接:哦,你能具体来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2)转的,不转的你认为这一类它们都是在转的,而这一类是不转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结合手势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让他们自觉地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3、想想做做第6题。
先目测,猜一猜哪条线段最长。怎样验证?在书上量一量,写出每条线段的长度,再给最长的一条线段打勾。
三、综合练习。
利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的长度,随时都可以记录在脑子里。下面有一篇小朋友写的日记,你能帮他把日记补充完整吗?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四、全课总结后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想想做做1—6题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2、师:那我们每天用的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学生活动)
师:小朋友量得课桌的高是80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1分米=10厘米,80厘米有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3、师:我这儿还有一块橡皮,量得它的长度是50毫米;教室的门量得它的高度是20分米。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共安排4个例题,包括对称、平移、旋转和剪一剪四个例题和一个配套的练七,并补充了“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中国的剪纸。
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对称、平移和旋转。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物体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及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要注意的是:对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是“了解”或“认识”,这种要求借助图形直观不难达到,教师不要随意拔高要求。
难点:本单元有大量的操作活动,如何调控纪律,使学生能有有效的体验是难点。
三、主要内容1、关于单元主题图P28这是幅生动有趣的游乐场情境图,包含了本单位涉及到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是单位情境图。
对称。
如小朋友正在放飞的风筝——蜻蜓、蝴蝶,小白兔形状的时钟都是对称现象。
这里要说明的是对称是现象,轴对称图形是基于图形的研究。
比如我们可以说某座建筑物或某件生活用品是对称的,不能说某座建筑物或某件生活用品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说轴对称图形是基于平面图形来研究的。
平移和旋转。
如,小火车在铁轨上直行是平移现象,大风车、观览车、转椅都是旋转现象。
另外,学生滑滑梯也是一种平移现象。
在这里删除老教材中让许多老师对把握旋转这一概念感到疑惑的摆动现象的图片——跷跷板和秋千。
他们的运动按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到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的看作是旋转现象,以此来判断秋千、跷跷板不是旋转现象,属于摆动现象。
而事实上,旋转的定义是: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如下图)。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3套)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一)(共3套)一、填一填。
1.一个直角有( )个顶点,有( )条边。
2.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 )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能画成一个角。
3.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都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
4.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 )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 )。
6. 9时整时,分针和时针形成的角是( )角。
二、选一选。
(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1.下图中有( )个角。
①8②7③6④52.下面图形中,( )是直角。
①②③④3.下面的角中,钝角是( ),锐角是( )。
①②③④4.下图中,共有( )个直角。
① 4 ②6③8④10三、按要求填一填。
锐角( );钝角( );直角( )。
四、画一画。
1.根据给出的点,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
···2.在下面的方格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五、数一数,填一填。
六、哪些钟面的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同样大?比一比,填一填。
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同样大的有( )时与( )时、( )时与( )时、( )时与( )时。
七、做一做。
1.在下面的图形中增加两条线段,使它有4个直角。
2.在下面的图形中增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3个直角。
3.在下面的图形中画两条线段,使它有6个直角。
参考答案一、1.1 2 2.不同 3.4 直 4.直角 5.无关 6.直二、1.① 2.④ 3.②④ 4.①三、②⑤①⑨⑧⑩四、略五、4 1 7 2 4 2 7 3六、3 9 11 1 4 8七、1.略 2.略 3.略一、填一填。
1、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 )个直角。
3、一个直角三角形有( )个直角,( )个锐角,( )个钝角。
4、( )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
5、角的大小与( )无关,与( )有关。
二、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在( )里打“√”,错误的在( )里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一、想一想,填一填。
(每空2分,共26分)1. 火车在平直轨道上行驶,是()现象。
2. 经过旋转和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和()完全相同。
3. 时针运动是()现象,拉抽屉是()现象。
4.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移动属于())现象,车轮运动属于()现象。
5.汉字“王”“中”“田”等都是轴对称图形,请再写出两个这样的汉字:()、()。
6.请在()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二、小法官。
(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时钟指针的运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2.大风车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3.飞机螺旋桨的转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5.平移就是平行移动,不能离开水平面。
()三、选一选。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2.下面的游戏属于旋转现象的是()。
A.踢毽子B.玩碰碰车C.荡秋千3.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车身的运动是()现象,方向盘的运动是()现象。
A. 平移B.旋转C.平移和旋转4.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拉圈B.电风扇的扇叶转动C.拨珠子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请你打上“√”。
(16分)五、连一连。
(20分)六、我会操作。
(18分)1. 把平移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3分)2. 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
(12分)3. 把图形向右平移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3分)挑战自我(10分)七、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剪一剪,对比不同剪法展开后分别得到的图案。
参考答案一、1. 平移2. 形状和大小3. 旋转平移4. 平移旋转5. 略6. 旋转旋转平移旋转二、1.×2. √3.×4.√5.×三、1.B2.C3.A B 4.C 5.B四、√ √ × √ √ × √ ×五、略六、略挑战自我:七、略【拓展资料】(一)小学数学知识:数的整除。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共4课时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
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课件演示图形沿 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过程】
2、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 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 (2)、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欣赏对称的图形。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亭子、雪花、苹 果、民间剪纸…… 4、教师小结。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 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 些有趣现象? 2、(学生自由回答) 3、(多媒体展示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 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 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对称】这 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出示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的图片】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 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 相同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一、填一填 12分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
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 ]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车轮的运动是[ ]现象。
5、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
列出算式;[ ]÷[ ]=[ ]读作;[ ]。
6、12÷3=[ ] 想口诀;[ ]。
7、被除数和除数都是8商是[ ]。
二、判断6分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
6、算式;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
[ ]
三、选择 4分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升旗
4、下面各图形中能通过平移得到图①的是[ ]
① [1 ] [ 2 ] [ 3] [ 4 ]
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7分
□□□□□□□
五、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6分
[ ] [ ]
[ ] [ ]
[ ] [ ]
七、把平移后能和
重合的图形涂上颜色。
八、把<、>、=、÷、×、+、-送回家。
12分
25÷5○6 24÷6○5 18÷3○6 15○5=3
3○3=9 18○6=24 18○6=12 36÷4○9
九、计算20分
3×4= 20÷5= 12 ÷4= 18÷3= 5÷5=
12÷2= 3 ×3= 8 ÷ 4= 18+3 = 5×5=
25÷5= 24÷4= 8 × 4= 25 +6= 18÷6=
25-5= 9÷1= 8 ÷ 8= 16÷4= 30÷5=
十、列式计算。
10分
[1]、被除数是15,除数是5,商是多少?
[2]、被除数、除数都是7,商是多少?
[3]、18里面有几个3? [4]、8个9是多少?
[5]、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十一、解决问题。
1、一根长15米的绳子,做成5根跳绳,平均每根长多少米?4分
2、有20个皮球。
[1]平均分个5个班,每个班分几个?3分
[2]每个班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班?3分
3、学校买来4包书,每包6本,把这些书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几本?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