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整
理(人教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
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
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一)填空
、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二)判断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
、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B旋转c平移和旋转
2、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c、拨算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面这幅图中A到B是()的结果。
A. 旋转B. 平移C. 对称A解析: A【解析】【解答】下面这幅图中A到B是旋转的结果。
故答案为:A。
【分析】旋转变换: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按同一个方向,旋转同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旋转变换,简称旋转,据此解答。
2.由平移得到的图形是()A. B. C. C解析: C【解析】【解答】由平移得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按照某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叫平移。
3.是从下列()剪下来的。
A. B. C. A解析: A【解析】【解答】是从剪下来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经过两对对称点连线段的中点画直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据此将图案左右对折即可。
4.下面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A. 六边形B. 平行四边形C. 长方形D. 三角形C 解析: C【解析】【解答】长方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C。
【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5.下面第()个图形是“小房子”在“小河”水中的倒影。
A. B. C. D. 以上都不是A解析: A【解析】【解答】小房子在水中的倒影是第一个图形。
故答案为:A。
【分析】小房子在水中的倒影可以理解为小房子垂直旋转了180度后的图形。
6.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A. B. C. D. D 解析: D【解析】【解答】解:这个图形是从D项中的纸剪下来的。
故答案为:D。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图形对折后有两个半圆,D项中的图有2个半圆空下的位置,所以这个图形是从D项中的纸剪下来的。
7.如下书写的三个汉字,其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B解析: B【解析】【解答】解:B项中的“善”是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能够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篇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实行平均分时,能够一个一个的分,也能够几个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能够想:这个数能够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能够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相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篇三】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二年级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角的初步认识。
1. 角的定义与组成。
-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三角板,它的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以及从顶点出发的两条直直的边。
2. 角的大小。
-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而是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用两根可活动的纸条做成一个角,把两条边拉得更开,角就变大;把两条边合得更拢,角就变小。
3. 角的分类(按大小分)
- 直角: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其他角是不是直角。
像黑板的四个角、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 锐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例如,三角板上除直角外的另外两个角就是锐角。
- 钝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可以通过和直角比较来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二、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判断方法。
1. 直角的判断。
-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条边对齐,如果另一条边也能重合,那这个角就是直角。
2. 锐角和钝角的判断。
- 先找到直角作为标准,比直角小的就是锐角,比直角大的就是钝角。
三、用三角板拼角。
1. 拼直角。
- 可以用两个相同的锐角(如三角板上的两个锐角)拼在一起组成直角。
2. 拼钝角。
- 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可以拼出钝角。
例如,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一个锐角拼在一起,就得到了钝角。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度单位知识清单

《长度单位的认识》单元整理母题汇编要求人人会做基本知识1、长度单位的文字和字母表示一定要记准,后面的学习经常要用到。
学过的长度单位从高级到低级用字母表示有: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这些都是长度单位。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一定要记熟。
牢记: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 ) 毫米1米=( )厘米 1千米=( )米。
1m =( )dm 1dm=10( ) 1( )=10mm 1m=( )cm 1千米(km )=( )米(m ) 3、做题基本方法(1)、看清单位名称 (2)单位换算要看清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 (3)计算题和比较大小的题目一定要统一单位名称。
一、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1、一支铅笔长180( )2、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80( )3、黑板长35( )4、一根拔河绳长12( )5、黑板宽12( )6、橡皮厚8( )7、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0( ) 8、黄河的总长度是5464( ) 9、课桌高约70( ) 10、教室的门高约是20( ) 11、数学课本的厚度约7( ) 12、小明家离学校有2( )远。
13、长江长6300( )。
14、大树高10( )。
15、玻璃厚10( ) 16、 长颈鹿高5( ) 17、一支粉笔长7( )。
18、珠穆朗玛峰高8844( )。
19、小刚用20秒跑完100( )。
20、小明身高142( )。
21、黑板长3( ),22、小明的手掌长1( )。
23、老虎每小时跑35( )24、数学课本长26( ) 25、水杯大约高16( )。
26、毛毛虫身长3( )。
27、一枚一元硬币厚约2( )。
28、一步的距离大约50( )。
29、一支粉笔的长约70( )30、火车每小时行160( )汽车每小时行80( ),飞机每小时飞800( )豹子每小时跑80( ) 31、操场一圈约200( ) 大拇指宽约10( ), 银行卡厚1( )手腕一圈长约12( )一个铁钉长46( )。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认识厘米和米,了解其基本单位换算。
2. 学习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物体长度。
3. 掌握比较长度的方法,理解“长度相同”的含义。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1. 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
2. 掌握竖式加减法的书写格式,理解其运算过程。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差值等。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 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 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3. 学习画角,如直角、锐角、钝角等。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 学习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掌握2-6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拼图、物品组合等。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
1. 学习除法的意义,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
2. 掌握6-9的除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分糖果、分配任务等。
北师大数学二下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知识点

个一是一万。
拨一拨读写
6.从高位按顺序读写:
万以内的数的读法:从最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
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万以内的数的写法:
(1)要从最高位写起;
(2)哪一位上是几,就在该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
口诀:读读读汉字,写写写阿拉伯
例子:读作:一千三百二十一
写作:1321
比一比
6.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起,如果最高位数字相同,就依次比下一位,这样一直比下去,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有多少个字
7.估计物体数量的方法
方法:先估计出一部分,再用“部分”估“整体”
举例:
比一比
6.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起,如果最高位数字相同,就依次比下一位,这样一直比下去,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有多少个字
7.估计物体数量的方法
方法:先估计出一部分,再用“部分”估“整体”
举例:。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收集数据的方法可以用画“正”字的方式。
2.统计图表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用表格来实现。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2.平均分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3.除法算式可以用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所得的数是商。
5.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商。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是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
2.平移是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
3.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商。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1.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3.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要先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一、XXX和千克的认识1、克是重量单位,1克等于1千克的1000分之1.2、千克是重量单位,1千克等于1000克。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来表示物品的重量。
二、XXX和千克的换算1、将克换算成千克,要将克数除以1000.2、将千克换算成克,要将千克数乘以1000.3、在换算时,可以画图帮助分析,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三、解决问题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XXX和千克单位来称量物品的重量。
2、在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时,需要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通过画图或列算式来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选择合适的单位和方法来求解。
XXX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