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竹的营造林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竹子育苗和造林技术

竹子育苗和造林技术

竹子育苗和造林技术.doc以下是该文档的文本预览效果,预览是为了您快捷查看,但可能丢失了某些格式或图片。

| 下载竹子育苗和造林技术(1):分篼和移鞭一、育苗技术竹类造林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归结为分篼法、移鞭法、诱鞭法、埋节法、扦插法和种子法6种。

其中,分篼法和种子法适用于丛生竹和散生竹,移鞭法和诱鞭法适用于散生竹和混生竹,而埋节法和扦插法则只适用于主枝明显的丛生竹种。

1.分篼法无论是丛生竹还是散生竹,均可采用移竹造林。

这是成活率高发笋量大而最保险的方法,但因需挖取母竹,运输困难,且受种源限制,成本较高,常不适于大面积造林。

(1)母竹选择:选择1-2年生优良母竹容易成活,成林也快。

(2)母竹挖掘:挖掘母竹时,特别要注意防止损伤秆基芽眼,多留宿土,尽量保留须根,切勿劈裂切口。

母竹挖取后若不能及时栽植或需运输,则应放置在阴凉避风的地方,适当浇水或用湿草捆扎竹蔸。

(3)母竹栽植:在整地的穴上,先将表土垫于穴底,然后解去捆扎于母竹的稻草,将母竹放于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密接,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踏实。

在气候干燥或土壤干燥的地方,还要先行适当浇水,再行覆土。

栽竹时要做到:深挖穴、浅栽竹、下紧拥(土)、上松盖(土)。

2.移鞭法散生竹的繁殖主要依赖鞭芽生长成竹,因此在母竹不足时可采用移鞭造林。

移鞭造林的优点是不需母竹,运输方便,但竹鞭上长出的新竹细小,成林和成材时间长。

若移鞭时带上母竹,但仅留下15-30cm长的秆,则称为“截秆移蔸法”或“带蔸移鞭法”。

3.诱鞭法民间有“竹子过墙不过路”的说法,就是说只要土壤疏松,散生竹即可通过竹鞭的延伸而使竹林扩展。

根据这一特点,在散生竹造林中,用人工扫除生长障碍,使其向四方蔓延扩展,扩大竹林面积。

我国人民采用此法繁殖竹林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在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及赞宁著《笋谱》中,均曾引当时谚语:“东家种竹,西家治地”,意即东家种竹时,西家可疏松土壤,竹鞭即可由邻居伸长过来。

青竹的种植方法和施肥方法

青竹的种植方法和施肥方法

青竹的种植方法和施肥方法引言青竹是一种常见的竹类植物,其具有快速生长、生态环保等特点,因此在园林绿化和农田防护中被广泛种植和利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竹的种植方法和施肥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科学地进行青竹的种植和管理。

种植方法地点选择青竹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要尽量避免阴暗潮湿的地方。

同时,青竹对土壤要求不高,可以适应酸性、碱性及中性土壤。

种植季节青竹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移栽。

春季是青竹的生长旺季,移栽时竹子生长快且容易适应新环境;秋季气温适宜也有利于竹根的生长。

种植准备1. 准备好竹笋,最好使用绿色健康、无病虫害的竹笋,保证种植质量。

2. 挖掘好种植坑,深度为竹笋的1.5倍,宽度为竹笋的2倍。

种植坑底部铺设一层砂石,以提高排水性。

3. 将竹笋直立放入种植坑中,盖上土壤,确保竹笋的底部稳固贴合土壤。

种植后的管理1. 浇水:种植初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每天浇水1-2次。

成长后每周浇水2-3次即可,夏季气温高时要适当增加浇水频率。

2. 修剪:竹子生长快,要及时修剪营造出整齐美观的形状。

修剪主要在竹枝顶端和茎节点上进行,有助于促进侧分枝的生长。

3. 杂草防治:定期除去竹子周围的杂草,避免杂草与竹子争养分和水分。

施肥方法青竹的生长与发育需要丰富的养分供应,因此适时进行施肥是保证竹子生长健壮的重要措施。

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能够为青竹提供全面的养分,同时改良土壤结构。

可使用腐熟的农家肥或牛羊粪等进行施用。

氮磷钾比例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施肥时要合理控制氮磷钾的比例。

一般可采取氮:磷:钾=1:1:1的配比,保证竹子多叶茂盛、枝干粗壮。

施肥时间青竹生长旺季是春季和夏季,这两个季节是竹子生长速度最快的时候,因此在这两个季节进行施肥可以更好地满足竹子的需求。

施肥方法1. 基肥施用:在种植前给予土壤充分的有机肥基肥,将有机肥混入种植坑中的土壤中。

2. 追肥施用:在竹子生长旺盛时定期追肥,可选择无气氮或复合肥进行施用。

青皮竹种植规格

青皮竹种植规格

青皮竹种植规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青皮竹是一种优质的竹类植物,具有美观的外观和经济价值,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在种植青皮竹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格和标准进行管理和养护,以确保竹材的质量和产量。

下面将介绍青皮竹的种植规格。

选择合适的地块和土壤是种植青皮竹的关键。

青皮竹喜好湿润的环境,适宜在海拔8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5-24摄氏度的地区种植。

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7之间的沙质壤土为宜。

在选择地块时,要避免在盐碱土地或者有严重污染的区域种植。

种植青皮竹需要合理的密植和间距。

青皮竹的竹林密度对于竹材的质量和产量有直接影响,一般建议密植1500-2000株/亩。

在种植时,需保证竹株之间的间距均匀,密植有利于提高竹材的质量和竹叶的利用价值。

对青皮竹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养护是保证竹林健康生长的关键。

包括及时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修剪可以促进竹枝生长、调整植株结构,提高竹材的质量;施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青皮竹的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可以保护青皮竹免受疾病和虫害的侵害。

在收获时需要注意合理的收获时间和方法。

青皮竹一般建议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收获,避免在生长旺季进行收获,以免对青皮竹的生长发育造成干扰。

在收获时,要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砍伐,避免损伤竹材和植株。

种植青皮竹需要遵循一定的规格和标准,包括选择合适的地块和土壤、合理的密植和间距、科学的管理和养护以及合理的收获时间和方法。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青皮竹的生长健康、竹材质量优良,为竹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希望以上内容对种植青皮竹的规格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青皮竹,又称青皮毛竹,是一种生长迅速、具有高经济价值的竹类植物。

它们的茎干坚硬笔直,外皮呈青色,被毛茸茸,因此得名青皮竹。

青皮竹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在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居多。

由于其良好的竹木质量和广泛的用途,种植青皮竹已成为不少农民致富的途径之一。

青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青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青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青竹是一种生态环保、经济效益较高的竹子品种,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本文将介绍青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地规划、土壤改良、育苗管理、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农民朋友们科学有效地养殖青竹,提高产量和质量。

【正文】一、选地规划养殖青竹的首要问题是选地规划,要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同时要确保土壤疏松、排水良好、肥沃且富含有机质。

最好选择有平地或略微坡度的场地,避免在坡地上种植,以免因坡度过大导致土壤侵蚀。

二、土壤改良1. 填充土壤:若选址地土壤质量较差,可进行填充土壤的处理。

一般建议使用杂草、稻秸、麦秸等物料填充,密封地表以抑制杂草生长。

2. pH值调整:青竹对土壤要求pH值为6.5-7.5,可以在土壤中添加石灰来调整pH值。

白灰效果较好,每亩用量为150-200公斤。

3. 有机肥施用:在竹地平整后,深翻土壤并进行有机肥料的施用。

可选用农家肥或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并与土壤充分混合。

三、育苗管理1.苗圃准备:可以选择饲养场边角或清除休耕地,在适宜季节整地育苗。

苗圃面积和种植孔径要根据预计种植的竹子数量和竹子规格进行规划。

2.育苗技术:可采用坛子育苗、扦插育苗或球根育苗等方法进行,其中以坛子育苗最常用。

育苗前注意控制温湿度,定期浇水,并及时除草。

四、施肥浇水1. 施肥方法:在种植孔上部留出足够空间,埋入一半腐熟的有机肥料,并铺上一层土壤进行覆盖。

2. 浇水技巧:青竹喜湿怕涝,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对竹子的生长至关重要。

浇水时要注意分层浇水,适用于干旱期。

五、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青竹常见的病害有灰霉病、锈病等,可采取药剂喷洒和适当的修剪措施进行防治。

2.虫害防治:主要的虫害有竹花叶螟、秧蛱蝶等,可选用低毒性杀虫剂或生物防治来进行控制。

六、收割与加工1. 收割时间:青竹的收割时间通常在秋冬季节,一般选择到竹林生长大约3-5年的时候进行收获。

青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青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青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 青竹是一种常见的竹类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本文将介绍青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土壤选择、生长环境调节、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成功地进行青竹的种植。

正文:一、土壤选择青竹喜欢生长在湿润、富含机械和营养物质的土壤中,最好选择疏松肥沃、保水性良好的沙壤土或粘性土。

在土地筛选时,应尽量避免含酸性物质过高的土壤,以免影响青竹的生长和发育。

二、生长环境调节1. 光照:青竹对光照的要求较高,一般来说,每天至少需要6小时的阳光照射,保证充足的光合作用。

如果种植环境受到限制,可以考虑适当增加人工光源,提供给青竹充足的照明。

2. 温度:青竹喜爱温暖而湿润的环境,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8℃到30℃之间。

若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到青竹的生长和发育,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

3. 通风:良好的通风条件对青竹的生长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合理培育间距和增加排水设施来改善空气流通。

此外,注意避免种植青竹的地点过于潮湿,以防止病虫害的滋生。

三、水分管理1. 浇水:青竹生长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系腐烂。

可通过观察土壤湿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浇水,掌握适宜的浇水量和频率。

2. 排水:在种植过程中,要确保青竹生长的土壤有良好的排水性,避免积水造成根部窒息。

可以采用穴盘种植或底部排水设施等方法来改善土壤排水条件。

四、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青竹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病害的侵袭,如炭疽病、白粉病等。

可在防治过程中使用合适的杀菌剂和防治措施,及时清除受感染的植株。

2. 昆虫防治:青竹也容易受到一些昆虫的危害,如竹蛀虫、竹蚁等。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或人工控制等方式来进行防治。

五、其他注意事项1. 施肥:定期进行适当施肥,保证青竹所需要的养分供给。

可选用有机肥和矿质肥进行追肥,但要避免过量,防止引起肥料积累和土壤污染。

2. 育苗:通过种子进行育苗,保证苗木的品质和数量。

绿竹栽培技术

绿竹栽培技术

绿竹栽培技术绿竹种植要选择怎样的土壤?绿竹对土壤要求严格,种植绿竹要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酸性至中性砂质壤土或砂质土。

绿竹种植要选择怎样的地形?.绿竹对地形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因此绿竹的造林地应选海拔400米以下的低丘、山坡下部或山四处,尤以溪流两岸的冲积土为佳。

海拔400米以上的,也要选择在山凹、谷地或村庄附近小气候优越的地方。

绿竹种植最佳季节是什么时候?绿竹种植要选择在生理活动最弱的l月休眠期进行,也就是选在春分至谷雨季节。

造林时间应选择阴天或雨后进行,母竹也要随挖随栽,不可久置或被风吹日晒。

绿竹种植前如何进行林地准备?林地准备的内容有林地清理、整地、挖穴。

林地清理就是把造林地上的杂草灌本清除,为提高整地挖穴质量和效率打下基础;在土质疏松肥沃的林地一般不需整地,可直接挖穴,而在土壤条件较差的林地要进行带状或全面垦复后挖穴。

绿竹种植的密度多少为宜?绿竹种植密度一般每亩在4060株,株行距4X4米或4X 5米,穴的规格为50 X 50 X 40厘米。

如何选择母竹?母竹要选择生长健壮、枝叶繁茂、无病虫害,秆基芽目肥大充实,须根发达的1年生的竹株,这样的母竹栽植后容易成活、发笋能力强,成林郁闭快。

母竹怎样挖掘?母竹挖掘时要在离母竹25-30厘米外扒开土壤,由远及近逐渐深挖,做到不损伤秆基和芽眼,根系要尽量保留,在母竹秆柄与老竹秆基的连接点切断,带土全株挖起,然后在离基部1.5-2.5米处,从节间中断斜行切断,切成马蹄形。

如果是2年生毋竹,要留校2-3盘。

造林地近时可以不进行包扎。

造林地远时,竹克部位必须用稻草或其他东西包扎,避免运输过程宿土掉落或芽眼损伤。

母竹怎样栽植?栽植时用腐熟的农家肥与表土搅拌均匀后回填到穴底。

然后将母竹斜放穴中,竹秆顶部的马蹄形切口向上,以便接存雨水或在栽植时用泥浆直接灌入切口,防止竹秆水分散失过多而干枯。

栽植时竹秆应正面斜放,这样种竹根系自然舒展,有利成活,同时秆基两列芽眼成水平位置,发笋长成新竹的距离大一些;如果直立栽植,芽眼上下重叠,发笋长成新竹后拥挤密集;不利生长;如果反面斜放。

青皮竹种植规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青皮竹种植规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青皮竹种植规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青皮竹是一种独特的竹类植物,具有多种用途和价值。

在种植青皮竹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格和技术要求,才能获得理想的生长效果。

本文将介绍青皮竹的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总结种植青皑竹的规格,探讨青皮竹种植的意义,并展望青皮竹种植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青皮竹的种植规格,为实践种植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会简要介绍青皮竹种植规格的重要性和背景,以及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青皮竹的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种植规格指导。

结论部分将对种植青皮竹的规格进行总结,讨论青皮竹种植的意义,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青皮竹种植规格的全面了解,促进青皮竹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青皮竹的种植规格,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种植青皮竹的技术要点和管理方法。

通过对青皮竹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详细介绍,旨在为种植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种植和管理青皮竹,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促进青皮竹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期望能够进一步推动青皮竹种植业的提升,为保护环境、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正文2.1 青皮竹的生长环境青皮竹是一种热带植物,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适宜生长的温度一般在20-30之间。

阳光充足的环境有利于青皮竹的生长,但同时也需要避免暴晒,特别是在夏季高温的时候,可以适当进行遮荫。

青皮竹对土壤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喜欢疏松肥沃的土壤,排水性良好的土壤更适合其生长。

在种植青皮竹时,可以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有利于植株生长。

此外,青皮竹对空气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相对湿度在60-80之间比较适宜。

可以通过喷水、增加湿度等方法来创造适合青皮竹生长的环境。

丛生竹林的营造

丛生竹林的营造

丛生竹林的营造我国的丛生竹种类很多,具有经济价值的主要栽培竹种有:大麻竹、麻竹、绿竹、刺竹、青皮竹、车简竹、撑篙竹、硬头黄竹、吊丝球竹、巨竹、大头典竹、孝顺竹、慈竹、粉单竹等。

这些竹种的繁殖特性和适生环境条件差异不大,因此在栽培管理上也大致相同。

(一)造林地的选择丛生竹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江西、湖南等省区的南部和海南省。

大麻竹、巨竹是热带竹种,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要求年平均温度在22℃以上,1月平均温度在16℃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的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

麻竹、绿竹、刺竹、泥勒竹、车筒竹、撑篙竹、青皮竹、思劳竹、粉单竹等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地区,要求年平均温度 18~20℃以上, 1月平均温度6~8℃,年降水量在1,400mm以上。

甜慈竹、苦慈竹、绵慈竹、硬头黄竹、孝顺竹等分布较北,在年平均温度16~18℃以上,1月平均温度 2~4 ℃左右,年降水雨量1,200mm以上的气候条件下,都能生长良好。

丛生竹种绝大多数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尤其是溪流两岸的冲积地带上。

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丛生竹分布最多,生长最好。

海拔300~400m以下丘陵山脚或斜坡地,只要上层深厚,经过翻耕整地,也可营造丛生竹林。

干旱瘠薄,石砾太多或过于粘重的土壤,丛生竹生长较差,不宜选作造林基地。

(二)造林季节丛生竹一般在3~4月份发芽6~8月发笋。

移竹造林最好在1~3月间竹子的“休眠”期间进行,这对母竹的挖掘、搬运、移植都比较方便,成活率高。

当年即可出笋,3~4年即可成林。

旱季、雨季分明的地方,在雨季来临前造林最好。

利用雨季湿热天气,就地随挖随栽,加强栽后的管理工作,成活率也不低,但技术措施要求较高,不适于大面积栽植。

如果竹苗造林,一年四季均可进行。

根据广东林科所研究材料,青皮竹竹苗造林除12月份及8月份分别为 80%和83.4%外,其他月份均达90%,最高为100%。

但大面积造林,最好在雨季来临前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皮竹的营造林技术要点
青皮竹是丛生型竹种中的一种优良观赏与材用竹种,其竿高8-10米,径粗3-5厘米,笋期秋季。

它具有发笋多、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

其株形紧凑,秀雅翠绿,姿态潇洒,是园林绿化和环境美化的优良材料。

青皮竹竹秆通直,干后不易开裂,节平而疏,纤维长,材质柔韧,篾性优良,是编织工艺品和各种竹器的优质篾用材料与造纸原料。

青皮竹主要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和我省赣南,现西南、华中、华东各地均有引种。

青皮竹较耐寒,可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大力发展。

我省南北均可推广栽培。

它对土壤水肥条件要求稍严,宜丘陵、平原或四旁土壤深厚肥沃处种植。

一、营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宜选低山丘陵的缓坡台地或下坡、河滩冲积地、低丘旱土及四旁隙地等疏松湿润、深厚肥沃的土壤造林。

2、整地挖穴:在秋末冬初块垦或穴垦整地,深度20-30厘米。

整地后按60×50×50厘米规格挖穴,将表土垫于穴底,穴施腐熟厩肥5-10公斤或枯饼肥0.5公斤,并和表土拌匀。

3、造林密度与造林季节:造林株行距一般4×4米或3×4米。

冬季至夏初均可造林,以1月-3月为好。

4、造林方法:多采用母竹移栽或埋秆造林。

埋秆法可节省母竹而降低造林成本,且成活率高,尤宜大规模造林。

5、母竹采挖与栽植:选取1-2年生健旺、须根多、蔸部四周芽眼多而肥大、秆基至少具2个完好芽眼、秆粗1.2-2.0厘米的竹株为母竹。

采用母竹移栽法造林,可按2-3株1丛连蔸挖取母竹,注意不撕裂竹蔸并带足宿土,留3-5盘枝截去稍端,栽植时注意蔸实株正和一次性浇透定根水。

采用埋秆法造林,则单株挖取母竹,留秆长约50-100厘米截去竹梢,将母竹连蔸带秆埋于植穴,注意节芽须臵于两侧和蔸、秆与土接实,填土10-20厘米,踩紧踏实和浇透水。

6、覆盖:埋秆法造林,母竹埋植后应用稻草或地膜覆盖,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提高地温,促进发芽定根成活。

二、抚育管理与丰产培育
1、加强管护和及时培土:及时培土填盖露蔸或露秆,注意防旱排涝,保持土壤适宜湿度。

2、精细抚育管理:造林后1-3年每年进行扩穴松土抚育1-2次,以后每年铲草1次,隔年垦复松土1次。

铲草在5-8月进行,垦复松土在冬季进行,垦复深度为20-30厘米,松土深度为10-15厘米。

3、土壤肥力管理:新造幼林1-3年每年施肥1-2次,每次每丛施尿素0.1-0.2公斤或复合肥0.2-0.3公斤或腐熟枯饼肥0.5-1.0公斤。

以后可每2年施肥1次,施肥量可根据竹林生长情况而定。

4、适时挖笋:青皮竹笋期长,在6-12月均有出笋。

但11
月以后出的笋因遇冬寒而较难成竹,应及时挖除,以免占地耗肥。

5、合理采伐:对3年生以上老竹应适时合理疏伐利用,每丛均匀留取8-15支母竹即可。

采伐季节应在冬春进行,砍伐时做到贴地斜砍,伐后及时挖除竹蔸或将竹蔸斩烂,促其腐烂,以免占地。

6、合理套种:造林后可适当套种固氮植物或经济作物,以耕代抚,提高土壤肥力。

郁闭后可圈养禽畜或套种耐阴经济作物和花木,以提高林地经营效益。

7、病虫害防治:主要应注意预防竹象虫等蛀笋害虫和竹蝗类等食叶害虫的为害。

发生时可用氧化乐果或灭幼脲Ⅱ号等药剂防治。

三、病虫害防治
1、竹直锥大象虫和竹横锥大象虫以蛀笋为害竹子正常生长发育,竹象虫一般为害率30%~40%,严重之地高达90% 以上。

防治方法:采用人工捉成虫、刀削剔卵和幼虫、用尼龙袋或竹笠套笋保护等,但此法工效低。

用格氏线虫中国品系木薯糊剂涂抹蛀口防治竹象虫技术,成效较佳。

2、一字竹象甲又称竹笋象甲,成虫以笋为补充营养,将笋喙成许多小孔,致使植株成断头竹或畸形竹。

防治方法:拨开笋壳,刺杀虫卵,或用40% 乐果3~ 6 倍液涂刷产卵孔杀卵。

注射90% 敌百虫或80% 敌敌畏300 倍液毒杀幼虫,或及时挖除被害笋消灭幼虫。

出笋后,用50%敌敌畏或90% 敌百虫1 000 倍
液防虫护笋。

成虫出土盛期,人工捕杀,或用80% 敌敌畏乳油800 倍液喷杀,效果良好。

3、黄脊竹蝗以食叶为主。

防治方法:幼蝻孵化盛期林地喷撒3% 敌百虫粉剂或跳蝻上竹后尚未扩散前施放林丹烟剂防治效果较好。

为消除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利用无公害仿生制剂灭幼脲Ë 号等防治黄脊竹蝗1~ 3 龄跳蝻致死率达98% 以上的好效果。

4、竹螟是危害竹类叶片的重要害虫。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清除杂草和灌木,减少周围蜜源植物;冬季除草松土,消灭越冬幼虫;五月底成虫出现时,灯光诱杀;在卵孵化盛期,用50%敌敌畏乳油1 000 倍液喷雾,或烟雾剂熏杀。

5、竹煤污病又叫竹烟煤病:感病竹株在竹叶表面和小枝上覆盖着一层烟煤状粉末,影响竹子的光合作用和呼吸功能,导致竹叶脱落和停止发笋,直至整丛枯死。

防治方法:以消灭竹上蚜虫和蚧壳虫为主,喷0.2~ 0.3度石硫合剂;适当疏伐,使竹林通风透光,减轻发病。

6、竹秆锈病又叫竹褥病:危害2a以上竹杆和枝,其病原菌为皮下硬层锈菌。

受害竹秆材质变脆,降低使用价值;竹株枯死或竹林衰退。

防治方法:在6~10月间于竹林内喷0.5~1度的石硫合剂或100~150 倍的敌锈钠,防治效果可达95%;及早彻底砍除病竹,避免病害蔓延扩展;加强抚育管理,保持合理的竹林结构。

7、竹丛枝病又叫竹扫帚病:病原为竹丛枝瘤座菌,为害局部或全部小枝,最后全株枯死,叶成鳞片状。

防治方法:及早砍除病株,按期砍伐老株;加强抚育管理,扛土施肥,促进新竹生长; 4~6月份,用粉锈宁300 倍液或50% 多菌灵500倍液喷洒2、3次。

另外,青皮竹病虫害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预测预报,掌握其发生规律,做好防治工作;加强抚育管理,除草松土,冬季埋青松土,增施有机肥,按期砍伐病竹、老竹;在造林时选择健壮无病虫害母竹;合理密植;在病虫害发生后及时采取物理和化学药剂控制病虫害蔓延。

四、经济效益
青皮竹生物生长量大,造林后3年可郁闭成林投产,5年可进入丰产结构。

丰产林分每年每亩产量可达1000-3000公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