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做功的快慢教案
2020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0章 第4节 做功的快慢 教案+教学设计+学案(6份)

教案一第四节做功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单位的含义并能形成具体的观念。
3、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率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体验概念类比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意义及计算。
【教学难点】功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秒表。
【教学方法】实验法、比较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阅读法。
一、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相同时比所用时间。
二、功率和测算功率的方法1、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3、功率的计算公式:P=W / t。
4、功率的单位:瓦(W); 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
1kW=1000W 。
1W =1J/s,表示某物体在1s内做了1J的功。
5、注意:(1)在公式P=W/ t中,W、t的单位必须是国际单位即J、s;(2)要计算功率必须知道功和做功的时间。
6、测算功率的方法:测量出所做的功W和做功的时间t,然后用P=W/t计算出来.7、例题例1: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一重为40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kW?例2: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功率为22050W不变,当牵引力是8820N时,它的速度最大是多少?当牵引力是2205N,速度是5m/s时,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少?【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提问:1、什么是机械功?怎样才算做功?2、怎样计算功?3、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什么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速度是如何定义的?4、一个建筑工地上要把500块砖送到楼顶,用定滑轮往上送,一次运50块,共花了120min,而用起重机运送1次就可运完,只要2min就可以了,已知每块砖重量35N,楼高20m。
试求定滑轮和起重机各做了多少功?学生解答:定滑轮做的功:共做n=500/50=10次,=nGh=10×35N×50×20m=3.5×105JW1起重机做的功:W2=Gh=35N×500×20m=3.5×105J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表扬完成得既准确又快的学生,鼓励较慢的学生。
10.4《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10.4《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0章第4节《做功的快慢》。
本节主要介绍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物理意义,以及影响功率的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以及分析影响功率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功率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物理意义。
难点: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分析影响功率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计时器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和力量的变化,从而引出功率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介绍功率的概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功率P等于功W与时间t的比值,即P=W/t。
(3)阐述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反映了物体做功的快慢程度,功率大表示物体做功快,功率小表示物体做功慢。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物体的功率,并解释功率的大小与做功的快慢之间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练习题,自行计算给出的物理量的功率,并分析功率的大小与做功的快慢之间的关系。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物体功率,从而验证功率的计算方法和物理意义。
6. 板书设计:板书应包括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物理意义,以及影响功率的因素。
7. 作业设计:a. 一名学生以8m/s的速度跑了100m,其功率是多少?b. 一辆汽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其功率是多少?a. 为什么百米赛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全力以赴?b. 为什么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比低速行驶时更容易超车?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操作、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物理意义,以及分析了影响功率的因素。
10.4《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10.4《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0章第4节《做功的快慢》。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功率的物理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功率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理解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 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难点:功率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钩码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员百米冲刺,引入功率的概念。
提问:为什么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全力以赴地冲刺?引导学生思考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P= \frac {W}{t})以及物理意义。
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功率的内涵。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滑轮组提物体,测量不同速度下的功率。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有关功率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及时批改、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综合性的实例,如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功率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 根据功率公式,计算下列各题:(1)一个50W的电灯正常工作10分钟,消耗的电能为多少?(2)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求其功率?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讲解功率计算公式时,注意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4做功的快慢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4 做功的快慢一、教学内容1. 做功的定义:向物体施加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这个过程称为做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即W = F × s。
3.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即 P = W / t。
4. 功率的计算:已知力、距离和时间,可以计算功率;已知功率和时间,可以计算做功的多少。
5. 功率的意义:功率反映了做功的快慢,功率大表示做功快,功率小表示做功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做功的定义,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掌握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功率的意义。
3. 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功率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汽车加速、人提重物等,引发学生对做功和功率的思考。
2. 概念讲解:向学生讲解做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方法、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意义。
3. 例题讲解:为学生讲解几个关于功率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和运用功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随堂练习:为学生设计一些关于功率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做功的定义:向物体施加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这个过程称为做功。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即W = F × s。
3.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即 P = W / t。
4. 功率的计算:已知力、距离和时间,可以计算功率;已知功率和时间,可以计算做功的多少。
10.4做功的快慢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教案:10.4 做功的快慢学年:20232024学年版本: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十章第四节,主要讲述做功的快慢。
具体内容包括:1. 做功的概念和公式:做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即W = F × s。
2. 功率的概念和公式: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表示做功的快慢,其公式为 P = W / t。
3. 功率的计算:已知力和通过距离,可以计算出做功;已知做功和做功时间,可以计算出功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做功的概念,掌握做功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如何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以及如何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器。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汽车行驶、人跑步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例子中做功的快慢是如何表现的。
2. 讲解做功的概念和公式:通过PPT展示做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讲解做功的概念和公式。
3. 讲解功率的概念和公式:通过PPT展示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讲解功率的概念和公式。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功率的计算:让学生根据已知的力和通过距离,计算做功;根据已知的做功和做功时间,计算功率。
7. 板书设计:板书做功和功率的概念和公式,以及解题思路和步骤。
8.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题,让学生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个物体受到10N的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5m,计算这个物体做的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4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10.4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第4节《做功的快慢》。
本节主要介绍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功率的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2. 功率的计算方法:功率P等于做功W除以时间t,即P=W/t。
3. 功率的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表示做功快,功率小表示做功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功率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滑轮组、钩码、计时器等)、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运动员举重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两名运动员举重时的做功快慢?2. 概念讲解:介绍功率的概念,解释功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意义。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名运动员举重时的功率。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计算不同情境下的功率,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功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题,让学生巩固功率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名运动员举重的重量为100kg,举起时间为2秒,求该运动员举重的功率。
(2)一辆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路程为100km,求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平均功率。
2. 答案:(1)该运动员举重的功率为50W。
(2)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平均功率为2.5×10^3W。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4《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功率知识,观察并记录生活中至少三个与功率相关的现象,例如家用电器的功率标识、交通工具的加速性能等。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现象,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2.完成教材第十章第4节后的习题,巩固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功率的因素。特别注意理解题目的要求,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单位换算错误。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回顾功的概念,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影响物体做功快慢的因素,为后续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3.实践操作,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功率与做功快慢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题思路和常见错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功率的因素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受到力的大小、物体的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做功现象。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4《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能够运用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机械设备的功率大小,并能举例说明。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并分析影响物体做功快慢的因素,如力的大小、物体的速度等。
10.4做功的快慢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教案:10.4 做功的快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十章第四节,主要涉及做功的快慢这一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做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掌握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理解做功快慢与功率的关系;4. 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做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做功快慢与功率的关系;3. 学生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做功快慢与功率的关系;2. 教学重点:掌握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做功的快慢是如何表现的。
2. 知识讲解:讲解做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然后引入功率的概念,解释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并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一名运动员在10秒内跑了100米,求他的平均功率”,引导学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功率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
5. 知识拓展:讲解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汽车发动机的功率、电器的功率等,让学生认识到功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做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做功快慢与功率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功率的概念解释一名运动员在10秒内跑了100米这个现象;2. 选取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做功的快慢和功率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做功的快慢》教案
课题:第九章机械与人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做功的快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查了解常用机械的铭牌,了解机械功率。
教学重、难点:
1、功率的概念及单位。
2、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怎样计算功?功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无论是人做功,还是利用机械做功,都有做功快慢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体做功的快慢。
a d
c b
二、新课教学
1、 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将12块砖搬到 二楼,每块砖重为10N,楼高为 3m
由abc 图可知在6min 的时间里, 甲搬12块砖,乙搬6块砖。
分析可得: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物体做功的多少,做功多则做功快。
由abcd 图可知同样搬12块砖,甲用了6min ,乙用了12min 分析可得:做相同的功,
比较所用时间的长 短,时间短则做功快。
通过总结归纳得出:
(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若做功和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2、功率与测算功率的方法
为了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功率这个物理量,功率如何定
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用符号P 表示,功用符号W 表示,时间用符号t 表示。
功率的公式:P=W/t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由功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为J/s ,后人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瓦特所作出的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功率的单位,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 表示。
1W=1J/s ,在工程技术上常用kW 作为功率的单位。
换算关系:1kW=103W 。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中的图片,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
信息窗:了解机器铭牌中的一些数据,功率是其中的一项。
知道机器中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例题:起重机用钢绳吊起一个重10000N的货物,在10s内沿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10m,求:钢绳拉起重物的功率有多大?
解略。
三、归纳小结
1、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
2、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3、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四、作业设计
1、课本167页作业1、2。
2、补充:实验探究:如何测出人上楼的功率?需要哪些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及表达式。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1、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功率
(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3)、公式:P=W/t
(4)、功率国际单位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
在工程技术上常用单位是:kW,换算关系:1kW=103W。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