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
淞沪会战(国军日军)作战序列

淞沪会战(国军日军)作战序列淞沪会战国军作战序列(1937年9月23日~11月12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兼)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左翼军:总司令陈诚第15集团军:罗卓英第4军:吴奇伟第18军:罗卓英(兼)第39军:刘和鼎第54军:霍揆彰第73军:王东原第74军:俞济时第44师:萧之楚第77师:罗霖炮兵第16团第19集团军:薛岳第2军:李延年第20军:杨森第25军:万耀煌第66军:叶肇第69军:阮肇昌第75军:周磊江防军:总司令刘兴第15军团:刘兴(兼)第57军:缪征流江阴要塞:司令许康镇江要塞:司令林显扬江苏省保安队炮兵第8团第11军团:上官云相第33师:冯兴贤第40师:刘培绪第12军团:张钫第76师:张钫(兼)第43军:郭汝栋第144师:郭勋祺第145师:饶国华第146师:范绍曾第147师:杨国祯第148师:陈万仞炮兵第3团炮兵第4团重炮兵第10团中央军:总司令张治中、朱绍良第9集团军:朱绍良(兼)、香翰屏第8军:黄杰第71军:王敬久第72军:孙元良第78军:宋希濂淞沪警备司令部:杨虎上海保安总队:吉章简第21集团军:廖磊第7军:周祖晃第48军:韦云淞第16师:彭松龄第17军团:胡宗南第1军:胡宗南(兼)第19师:李觉第32师:王修身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第8集团军:张发奎(兼)第28军:陶广第67军:吴克仁第55师:李崧山第79师:陈安宝独立第45旅:张銮基炮兵第2旅:蔡忠笏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桂永清第10集团军:刘建绪第45师:戴民权第46师:戴嗣夏第52师:卢兴荣预备第11师:胡达新编第34师:顾家齐独立第37旅:陈德法暂编第11旅:周燮卿暂编第12旅:李国钧暂编第13旅:杨永清空军:第1~第9大队淞沪会战日军作战序列(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中国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第3师团:藤田进中将步兵第5旅团:片山理一郎少将步兵第29旅团:上野勘一郎少将骑兵第3联队:星上太郎中佐野炮兵第3联队:武田精一大佐工兵第3联队:中岛三栖夫大佐辎重兵第3联队:粟原尚治中佐第11师团:山室宗武中将步兵第10旅团:天谷直次郎少将步兵第22旅团:黑岩义胜少将骑兵第11联队:田边勇中佐山炮兵第11联队:山内保大佐工兵第11联队:山内章大佐辎重兵第11联队:大河原定中佐第9师团:吉住良辅中将步兵第6旅团:秋山义允少将步兵第18旅团:井出宣时少将骑兵第9联队:森吾六大佐山炮兵第9联队:芹川透大佐工兵第9联队:野中利贞大佐辎重兵第9联队:三田村正之助大佐第13师团:荻洲立兵中将步兵第103旅团:山田栴二少将步兵第26旅团:沼田德重少将骑兵第17大队:小野良三中佐山炮兵第19联队:横尾阔中佐工兵第13联队:岩渊经夫少佐辎重兵第13联队:新村理市少佐第101师团:伊东政喜中将步兵第101旅团:佐藤正三郎少将步兵第102旅团:工藤义雄少将骑兵第101大队:大岛久忠大佐野炮兵第101联队:山田秀之助中佐工兵第101联队:八隅锦三郎中佐辎重兵第101联队:鸟海胜雄中佐第16师团:中岛今朝吾中将重藤支队:重藤千秋少将台湾步兵旅团第1后备步兵团伪靖安军1旅伪李春山旅伪于芷山旅上海特别陆战队:司令官大川内传七少将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第3飞行团:佐贺忠治少将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参谋长:田边盛武少将第6师团:谷寿夫中将第18师团:牛岛贞雄中将步兵第23旅团:上野龟甫少将步兵第35旅团:手塚省三少将骑兵第22大队:小池昌次中佐野炮兵第12联队:浅野末吉中佐工兵第12联队:井泽新大佐辎重兵第12联队:川内益实大佐第114师团:末松茂治中将步兵第127旅团:秋山充三郎少将步兵第128旅团:奥保夫少将骑兵第18大队:天城干七郎少佐野炮兵第120联队:大塚升中佐工兵第114联队:野口胜之助少佐辎重兵第114联队:中岛秀次少佐。
国民革命军十大杂牌军之十粤军

国民革命军十大杂牌之粤军粤军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扭转乾坤的功效,孙文以广东一省割据一方,进窥中原,十年之内而统一寰宇,定鼎金陵,这是近史上旳奇谭。
近代史上的粤军其实相当落后而杂乱。
在八国联军之后,清廷以袁世凯统筹新军,算是中国陆军正式迈入现代化。
在袁中堂练成近畿六镇之后,清廷更以各省分别负责编练新军,要完成卅六镇新式国防军的规模。
各省分练的新军在编制,操法与干部选用上均向袁中堂的北洋六镇看齐,部队编制要完全采泰西编组方式,部队操练一律用洋操,部队干部则多用新式军事专门学堂学生。
新军的编练完全与各省原有的绿营旧军不同。
不过各省在编组新军上纷纷遇到一个难题:新军的干部要用新式学堂的学生,而这些新式学堂却正是反清思想的大本营!所以清廷倾举国之力,在十年之内编练出来的新军竟都成为辛亥年间反清革命的主力。
辛亥武昌起事,各省新军纷纷起而反抗清廷。
在袁大总统建政之后这些新军首领为各省军头,袁大总统采远交近攻策略,逐一削平这些方兴未艾的割据势力,不幸壮志未酬,斋志以没。
在袁大总统病逝之后中国陷入长达十年的军阀割据,这些军阀多半以省为割据单位,并多渊源于该省的新军。
与大多数省份不同,广东在清朝灭亡之后的割据势力渊源于该省的旧军。
因为在宣统年间新军屡次动乱,所以两广总督对新军非常不放心,干脆收了新军的子弹剌刀以免生变。
广东的防务仍由传统的巡防营担任主力。
巡防营是传统的绿营与洪杨之乱时期成立的勇营两种部队的混合体。
这种部队的干部与士兵由原有的绿营与勇营选拔,编制仍是传统的勇营模式,部队以一个“营”为战术单位,这个营有较现代步兵连略小的三个“哨”,全营有官兵300人。
各省视需要再合数营为一“路”,路设统领。
这种编制的用意是作为各省守护地方的武装。
用民国时代的术语,巡防营等于保安团队,新军则等于国军。
巡防营与新军的最大差异在于人员的素质。
各省新军在编练的时候都取法袁中堂练新军的不二法门,所有士兵要从农村重新招募而不用原有的勇营人员,以免新军沾染旧军的习气。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全解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第一名: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代表人物:王耀武,张灵甫王耀武是74军的精神核心,74军则是王耀武物质力量的核心。
在淞沪会战中,面对日军海陆空三军的联合攻击,王耀武指挥有方,沉着应战,率57师(74军前身一部)像钢板一样牢牢地顶住日军,使其寸步难行、伤亡惨重。
这是淞沪战役中表现最好的部队,超过当时的国军德械部队36师、87师和88师,一战成名。
74军在国共内战开始时,战斗力排全国第一名。
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虽然有人提出74军的种种问题,可是细究起来,没有任何一只军队在同样处境中,表现会超出74军。
74军在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全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
从淞沪会战的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作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
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
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
链水之战重创共军王必成部。
虽然最早被共军歼灭,可共军上了五个第一流的主力纵队围攻,牙齿也蹦松了,双方损失接近1:1。
比起“五大主力”的另外四个,被歼灭时的表现强多了,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后面重建的74军,仍堪称国军精锐。
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见的。
第二名::18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18军代表人物:陈诚,胡琏18军是陈诚的起家资本,也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
淞沪罗店拉锯战、石碑要塞保卫战、湘西雪峰山会战等均显奋勇。
解放战争中,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哪里有难便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
国民党陆军各个军战斗力排名

国民党陆军各个军战斗力排名第一档次:五大王牌、71军、52军新1军74新6军5军71军18军52军第二档次:能得拿出手经得起打的部队8军(李弥)10军(方先觉)7军(广西的一号牌)1军(胡宗南的一号牌)2军(李延年王凌云)13军(汤恩伯的一号牌)54军(陈诚的二号牌)西北30军、42军(孙连仲系统)82军(马步芳)4军(薛岳家底)35军(傅作义)西北59军、77军(宋哲元系统)14军(卫立煌家底)青年军201师、204师、206师、207师第三档次:其他部队中有一些战斗力的(有的派系的各个军之间有差异,只取该派系的平均水平)85军(汤恩伯的二号牌)92军(李仙洲)陈诚(75、79、87、94、99)青年军其他师(202、203、205、208、209)100军(李天霞)广西(31、46、48、84)回(11、81、K5)胡宗南(16、27、36、76、80、90、91)西北刘汝明(68军)没有划分归类系统的25军(黄百滔)、6军(甘丽初)、前66军(张轸)、后66军(宋瑞轲)、40军(庞炳勋)、15军(刘茂恩)等;第四档次:其他部队中战斗力较弱的(占国民党军队的绝大多数)广东(62、63、64、65、66)湖南(28、70、73)西北韩复渠残余(12、55、56,最后压缩成55)西北石友三(69军)云南(58、60、93)东北(49、51、53、57、67、K2)陕西杨虎城的残余(12、38、96,最后只有38)四川(番号很多,内部还可以分好几派)山西(番号也很多)上面没有划分归类系统的3军、9军、89军、97军、新5军等;第五档次:安抚旧北洋或地方势力的临时组合;新兵17军、22军、26军、39军等;所有暂编军,应该说第一、第二档次是反映某个军的名次,第三、第四档次只是整个派系(地方)的平均水准。
这里讨论的是军(整编师)这级建制,青年军的师含有旅建制,属于军级,所以在讨论范围内。
暂22师只是师级,不在讨论范围。
20军

我军历史上的70个军—第20军[作者:佚名发表时间:2004-9-14 19:07:01 阅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
1945年11月10日,从苏浙皖边北撤的新四军苏浙军区第2、第4纵队和苏中军区教导旅,在江苏省涟水组成新四军第1纵队。
叶飞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谭启龙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贺敏学任参谋长。
苏浙军区第4纵队编为第1旅,苏中军区教导旅编为第2旅,苏浙军区第2纵队编为第3旅,共2.2万余人。
纵队成立后,开赴山东作战,属津浦前线指挥部领导,参加津浦路阻击战,在兖州、泰安、大汶口等地,歼灭拒降的日伪军和国民党军各一部。
1946年1月7日,改称为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
6月,收复泰安、大汶口。
7月,和鲁中军区部队一起,在胶济路反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作战中,取得文祖战斗的胜利。
后奉命移师鲁南、淮北,12月,参加宿北战役,协同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第69师。
1947年1月;参加鲁南战役,协同兄弟部队全歼国民党军2个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
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
叶飞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何克希任副司令员,谭启龙任副政治委员,张翼翔任参谋长,汤光恢任政治部主任。
第1、第2、第3旅依次改称为第1、第2、第3师,同时辖由中原突围至华东的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改编的独立师,共2.3万余人。
2月,在莱芜战役中,协同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李仙洲集团。
5月,参加孟良崮战役,担任穿插分割任务,为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作出了贡献。
6月底后,出击鲁南,连克费县、峄县、枣庄,后转战鲁西南。
9月下旬,进军豫皖苏边区,攻克尉氏、鄙陵、逍遥镇等城镇。
10月,北上定陶地区休整。
11月,参加陇海路破击战,破击砀山至黄口段铁路,在砀山城歼国民党军1个旅。
12月,挥师西向,解放永城、涡阳、亳县、柘城等地。
12月底,独立师改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
1948年2月,在豫北濮阳进行新式整军运动,并抽调部分领导干部参加先遣一支队,准备进军江南。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更新)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更新)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四名国军抗日名将(2011年版)根据以下三个名单的综合:一、抗战期间军衔最低为国军少将(对不起副团长谢晋元和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高志航了,两人都是牺牲后才被追“抗,都3、抗战牺牲的最高将领--张自忠1890-1940牺牲,山东,追晋上将(生前为中将加上将衔)获抗战青天白日勋章,抗战曾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枣宜会战中抗敌牺牲中国历史上不乏忍辱负重的汉子,如明朝的徐阶,如国军将领张自忠。
尽管1933年3月时任第三十八师师长的张自忠参加喜峰口大捷曾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但随后张自忠曾一度被称为华北特号汉奸(被宋哲元安排留守华北和日本忍辱周旋时曾任察哈尔省主席兼北平市市长),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捐躯疆场不但雪洗了汉奸的罪名,也赢得了全体国人的尊重,甚至连凶残的日本军人都为之折服。
张自忠是抗战牺牲最高级别的将领,也是胡总书记纪念抗战六十周年讲话中提到的四名国军将领之一,被网民称为国军十大抗“百)。
5生前6、区司令长官1936年冬时任第七军团总指挥的傅作义领导的绥远抗战被认为是“揭开民族历史的新页”“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1940年春时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傅作义指挥的五原大捷创国民党战区收复失地之先例,并因此获青天白日勋章。
第三节:佟麟阁、赵登禹、蔡廷锴佟麟阁和赵登禹战死疆场,都得到国军的追晋,蔡廷锴曾获抗战青天白日勋章,三人都被大陆CCTV抗日英雄谱和人民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收录为抗日名将;“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0、淞沪战役的民族英雄--蔡廷锴1892-1968,广东,抗战时为中将获抗战13、),军”14、抗战中牺牲的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1892-1944牺牲,四川,追晋上将(生前为中将)抗战时曾任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
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指挥的豫湘桂会战之豫中会战溃败中,李家钰为掩护友军防御牺牲引用汶川地震时激昂的一句话“川人从未负国,国人怎可负川”,抗战64万伤亡川军将士约为全国的五分之一,李家钰是其中最高级别的军人,也是抗战中牺牲的两名最高将领之一。
各个时期国民革命军序列

各个时期国民革命军序列1926年7月(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序列总司令蒋介石(蒋中正);军事总顾问加伦;总参谋长李济深;总参谋次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总政治部顾问铁罗尼第一军:军长xx;党代表xx;xx切列巴诺夫第二军:军长谭延闓;党代表汪精卫(未到职);副党代表李富春;顾问预不罗甫斯基xx: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顾问马赤意利克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兼);党代表廖乾吾;顾问巴罗第五军:军长xx;副党代表xx如;xxxx第六军:军长xx;副党代表xx第七军:军长xx;党代表xxxx竑;xx予金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顾问奥依尼其1937年8月20日(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序列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参谋总长程潜;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第一战区(辖区:平汉、津浦两铁路线,共26个师又6个旅。
)司令长官:xx(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集团军总司令xx;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二战区(辖区:xx、察、xx,共13个师又16个旅。
)司令长官:xx第六集团军总司令xx;第七集团军总司令xx;预备军总司令xx(兼)第三战区(辖区:xx、xx,共18个师又7个旅。
)司令长官:xx第八集团军总司令xx;第十集团军总司令xx;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xx第四战区(辖区:闽、粤,共13个师又3个旅。
)司令长官:xx第四集团军总司令xx;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xx第五战区(辖区:xx,共18个师又1个旅。
)司令长官:xx(兼),后由xx调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第五集团军总司令xx直属部队第一预备队司令长官xx;第二预备队司令长官xx;第三预备队司令长官xx;第四预备队司令长官何成濬;第十七集团军司令长官xx;骑兵第二军军长xx空军(共九个大队,各式飞机305架)总司令xx(兼);前敌总指挥xx海军(各种舰艇共66艘,总排水量五万九千余吨)总司令陈绍宽1939年4月(抗战相持阶段)国民革命军序列第一战区(辖区:河南、安徽两省北部,共12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
国军-台军变形记(上)

国军-台军变形记(上)国民党军退守台岛已经70多年,有着自己漫长的演变史,如今拿出一支台军部队,想知道它们和历史有什么纠葛已经很困难了,这个系列文章算是一个解题的作业。
第一阶段 49年到60年代初1949年后国民党大批部队从不同的地方败退台湾,其中兵团级单位有6个,分别是从1953年越南富国岛撤回的第1兵团、1949年从广东逃跑的第4兵团、1949年从厦门撤走的第8兵团、1949年从潮汕到金门的第12兵团、从青岛撤到广东、海南的第21兵团、金门的第22兵团,军一级单位的番号多达20个,师一级有57个,截止到1954年这批败兵加上在台湾本地组建的部队,国民党残军兵力近60万人,其中陆军约50万。
这些部队存在机构大量冗余,部队官兵人数、武器不均,原属派系杂乱,蒋介石希望能将零乱之部队、杂乱之机构精简与统一。
因此,除整编部队外,更将各长官公署、各兵团及各路司令部,悉予裁撤,并恢复陆军总司令部。
1950年4月16日,以台湾防卫总司令部改编为陆军总司令部兼台湾防卫总司令部,下辖北部、中部、南部、东部防守区。
舟山群岛防卫司令部改编为北部防守区司令部,第80军军部改编为南部防守区司令部,组建中部防守区司令部、东部防守区司令部,第12兵团部改编为金门防卫司令部,陆军第40军军部改编为澎湖防卫司令部。
1950 年 6 月,进行撤台后的第一次整编。
将 20个军部、57个步兵师、4个装甲兵总队整编为 12个军部、39个步兵师、1个装甲旅。
此时撤到台湾岛内作战力最强的部队,是号称“第六大主力”的52军,这支部队一直是中央军的主力部队,打过长城抗战,在辽沈战役中从营口逃脱,还给解放军军一定的杀伤,在上海战役的月浦、杨行,国际电台战斗中更是精心构筑工事,使28军和29军蒙受了较大损失,29军仅团级干部就牺牲了2个,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国民党也增设想海运52军到朝鲜参战。
第18、19、67军都属于胡琏重建的第12兵团,虽然是重建部队,但是胡琏特别善于训练部队,49年也在金门也给28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第一名: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代表人物:王耀武,张灵甫王耀武是74军的精神核心,74军则是王耀武物质力量的核心。
在淞沪会战中,面对日军海陆空三军的联合攻击,王耀武指挥有方,沉着应战,率57师(74军前身一部)像钢板一样牢牢地顶住日军,使其寸步难行、伤亡惨重。
这是淞沪战役中表现最好的部队,超过当时的国军德械部队36师、87师和88师,一战成名。
74军在国共内战开始时,战斗力排全国第一名。
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虽然有人提出74军的种种问题,可是细究起来,没有任何一只军队在同样处境中,表现会超出74军。
74军在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全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
从淞沪会战的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作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
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
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
链水之战重创共军王必成部。
虽然最早被共军歼灭,可共军上了五个第一流的主力纵队围攻,牙齿也蹦松了,双方损失接近1:1。
比起“五大主力”的另外四个,被歼灭时的表现强多了,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后面重建的74军,仍堪称国军精锐。
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见的。
第二名::18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18军代表人物:陈诚,胡琏18军是陈诚的起家资本,也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
淞沪罗店拉锯战、石碑要塞保卫战、湘西雪峰山会战等均显奋勇。
解放战争中,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哪里有难便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
大王庄一战为淮海战役最惨烈的战斗。
提到18军,就必须介绍一下国军名将胡琏。
胡琏,字伯玉,老黄埔出身,毕业后就在学长陈诚、罗卓英的十八军手下服役。
其人在战场上的表现确比其同僚们略高一筹,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绝对比黄百韬多。
胡琏被誉为“虎性”与“狐性”的结合体(毛主席老人家便谓其“狡如狐,猛如虎”)还是恰如其分的。
许多老三野认为,胡琏的整11师(18军),综合战力仅略逊于整74师。
从其几次避免了被歼的命运,而且是“五大主力”中最后一支被歼灭的部队来看,说胡琏“能战”,不算是溢美之词。
据网友介绍,18军在与解放军作战时,是唯一一支胜多败少的国民党军队。
在解放战争时,18军有四次被优势的解放军包围,即1946年6月被刘伯承邓小平的三个纵队围攻,8月被陈毅的四个纵队围攻。
1947年2月被刘伯承三个纵队围攻,1947年8月在南麻战役又被优势的解放军围攻,但胡琏很坚定的利用地形,全部打退了解放军的围攻。
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将整11师包围于山东南麻,志在通吃,再获围歼整74师的辉煌。
总攻发起后,天降暴雨,弹药受潮,部队于泥泞水洼中苦战四日无果,敌增援部队迫近,不得已撤出战斗,打了一次不划算的消耗仗。
胡琏由此而声名更噪。
“南麻大捷”随即被吹上了天,列为国民党“十大武功之一”,后于台北圆山忠烈祠,以浮雕壁画作纪。
18军先后产生了5个一级上将,4个参谋总长,两任海军总司令,1个空军总司令,1个勤联总司令,20多个军长,为各军出产人才第一。
第三名:5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5军代表人物:杜聿明,邱清泉杜聿明一度担任东北的国军保安司令长官,以少击多,各个击破,打得林彪狼狈不堪,望风而窜。
一直占据着东北的主动态势。
直到陈诚来抢功不成,共军才在远方和朝鲜的大力支援下逐步扭转局势。
在辽沈战役中,杜聿明又成功地骗过林彪,将52军等部顺利转出东北,将死棋子变成活棋子。
邱清泉则是留学于德国柏林陆军大学的高才生,又是老蒋的小同乡,对老蒋极其忠诚。
邱性格狂妄,作战指挥风格大胆,别号“邱疯子”。
5军200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经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这也是5军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战斗。
后再次作为远征军参加滇西反攻。
华东作战,大大小小无数战斗,败仗很少。
5军在一年里转换指挥部就达300次以上,可见其转战的频繁。
邱清泉的“逢五不战”就来源于此。
46年进攻苏北解放区,参加徐州以西扫荡作战,重创豫皖苏部队,5军主攻连续攻克濮阳、大名等重要城市,给解放军根据地造成了重大损失。
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附近被解放军包围,困守40多天。
5军成军以后,老杜便提出“训练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5军具有“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
在39年军事考核中被军委会评选为全国第一。
该军战术多变,最擅长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协同密切,攻击时一般采用多梯队纵深配备,以密集队型波浪冲锋,攻击时间常常选择拂晓和中午,在山地常用多路攻击和迂回(如豫东战役战役解黄百韬之围),在平原和村落多采用正面攻击,中央突破。
第一次印缅战役同古保卫战“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的铿锵豪言最终流传开来,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
点评:8军和5军实际差不多,按照粟裕的说法是,第5军邱清泉,一直是华野寻歼的对象。
5军战斗力比74师稍差,与18军不相上下,各有所长。
由于邱清泉好打滑头仗,跟友邻关系不好,并考虑到粟裕曾高度评价胡琏狡猾(部队的战力和主管的战役指挥相关)故18军排到前面。
第四名::新6军编制:3个整旅(师),3.4万人新6军代表人物:廖耀湘印缅远征驻印军主力。
新6军的骨干班底为新编22师,在编入新6军之前还是5军的主力,昆仑关的胜利也有新22师的汗马功劳。
42年底,5军回国,新22师留印(当时隶属于新1军,军长郑洞国)换装美式装备,在兰姆伽整军经武,刻苦训练。
缅甸反攻战役中,新22师给日军的王牌18师团以毁灭性打击,攻克八莫、南坎、芒市,打通了鲜血遍染的滇缅公路。
作为驻印军的主力,新6军异域扬威。
第一次滇缅作战失败后,几经曲折与磨难,在印度的蓝姆伽重获新生,打出了国威、军威,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赞扬。
新6军成为首批进驻南京的部队。
1946年远赴东北,进东北后所向无敌,多次以一个团大败东野一个军,威远堡门进攻击败3纵,沙岭防守完胜4纵,沙后所大败2纵4师。
第五名::新1军编制:3个整旅(师),3.4万人新1军代表人物:郑洞国、孙立人驻印军主力“天下第一军”。
新1军的前身为新38师,由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而来。
41年入缅甸作战,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名英军和记者,由此声名大振。
第二次印度缅甸战役,凭借武器新颖精良,智取强攻,歼灭野人山敌寇,孟拱之战,围攻密支那、八莫,在整个反攻战役中战果辉煌。
缅北与滇西的反攻战,是八年抗战中,国军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
四平之战在新6军的配合下终于第一个攻进四平,重创东北民主联军。
德惠守卫战充分显示了其不凡的战斗力。
此战前,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发出的口号是“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军”。
此战后,口号稍微修改了一下:只要不打新一军,不怕中央百万军。
点评:新1军、新6军为何在五大主力中只能垫底?国军接受美军装备后,虽号称美式装备,实际重武器却不足美军相同编制的1/3,而且美军各部作战都有飞机助战。
新6军和新1军在缅甸的表现,和美军的参战是分不开的。
此外,新6军和新1军回国后,大批热血青年退伍离队,到东北的部队成分已发生很大改变,悍不畏死的精神传承不多。
更主要的,部队在东北作战中被分拆,这对部队的战力影响太大。
本来新1军的底子和新6军不相上下,可是新1军分散使用,而新6军基本集中使用,所以新6军出动时对四野的威胁超过新1军,将新6军排在前面。
第六名:第52军编制:3个师,3万余人52军代表人物:关麟征、刘玉章汤恩伯的主力,关麟征在抗日战争中打造的英雄部队,在抗战前期大显神威。
被称为国军的第6大主力。
1933年,52军第一次施展其千里奔袭的本领,7天时间行军900公里参加长城抗战,和中央军第2师、83师一起在长城古北口要塞和日寇血战一个多月。
52军主力25师几乎被打残,但也给予了日军重创。
回到内地整编后,又参加了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等。
“兵贵神速”,速度就是战斗力,52军主力25师无论是增援还是奇袭都快捷迅速,甚至撤退都能很快摆脱敌人追击。
渐渐的,“千里驹师”叫响,52军的名气也跟着大了起来。
坂垣征四郎评价说:“关麟征的1个军应视为普通支那军10个军。
”蒋介石在武汉珞珈山军官训练团讲话时说:“中国军队如都像52军那样战斗力强,打败日本军队是不成问题的。
”“千里驹师”随52军南下驻防中越边境,作为52军主力的25师战斗力可见一斑。
抗战后期,后又到越南受降,驻军越南。
于是,这匹“千里驹”在中国大地上南北驰骋,甚至跑到了国外。
内战时期,光头将军刘玉章任52军军长,这位出身黄埔四期的将领,说话粗鲁,颇有点巴顿的风格。
他率领52军猛攻山海关,打开进入东北的大门,尔后又参加了打营口、四平的战斗,都有不俗的表现。
刘喜欢大纵深、长驱直入的进攻,在东北战场,象一只奔腾的骏马奔跑在辽阔的黑土地上,被共军视国军中少有的硬骨头。
东北战场失利,在多数部队被歼的情况下,52军能成建制的撤出,已属不易。
后成为中原战场的主力,也是为数不多成建制退回台湾的军队之一,52军最后成为蒋在台湾的头号王牌。
第七名::25军编制:3个整旅(师),约3万人25军代表人物:黄百韬黄百韬整理的老部队,能攻善守。
黄百韬接任军长后,该军在抗战中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以及湘鄂赣边区作战、赣西追击战,是三战区的主力部队。
论攻,在山东赶得许世友的华野9纵满地跑,在豫东(据说把1纵和4纵打残废了)和淮海都让粟裕难受。
论守,碾庄被围后,坚强的防守使粟裕部下的进攻几乎要坚持不下去了。
排第7不算过分。
黄百韬是个将才,打出来的国军主力,配备快速纵队后火力更为强大、凶猛。
第25军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异常突出。
研究国军历史的资深网友公认,在国军的兵团司令中,黄百韬指挥能力屈指一数。
第八名:第7军编制:2个师,3万余人大名鼎鼎的桂系王牌,号称“钢7军”,比铁四军还牛。
第7军是李宗仁、白崇禧的看家部队,也是国军中的精锐。
擅长山地作战,以近战夜战出名,战斗力相当强,战术也很灵活。
龙潭之役一战解决孙传芳,是北伐战争中战功最高的部队。
跟华东粟军作战时就是不好对付的,到大别山后更是赶得刘邓满地走。
到解放战争后期,仍能教四野主力牙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