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ppt(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合集下载

国民党正面战场PPT

国民党正面战场PPT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之
二、忻口会战 1937年10月,忻口会 战是华北战场最大最激烈 的一次战役,历时23天, 大小战斗40余次,日军伤 亡2万人。点评:牵制了 日军沿平汉路南下的作战 行动,造成了华北有利局 势 。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
三、徐州会战 3月中旬,日军逼进台儿庄,企 图从东北越过运河袭占徐州。国 民党军一部在台儿庄拼死抵抗, 迫使日军放弃对台儿庄的攻击。4 月中旬,日军采取南北对进战法, 对徐州展开猛攻。国民党军进行 了顽强的抗击,在伤亡近20万人、 力量不济的情况下,最终放弃了 徐州。点评:徐州会战中台儿庄 大捷,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 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 战意志。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 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 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 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 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 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 “七七事变”(又称“卢 沟桥事变”),日本开始 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 发。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两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 战略反攻阶段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 英对日宣战。 中国设立战区,为了配合英、美打击日军, 中国发起反击。 1942年元旦发起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共毙 伤日军5万余人,俘日军139人,为历次会战所 罕见。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 第二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甸殉国。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虽进行了战略反攻,国民党正 面战场的战略反攻有很大的局限性。
• 对美国过分依赖并由此滋生的消极性。国民政府在抗 日战争中对西方大国的依赖由来已久。从九一八事变依靠国联 裁决、一二八事变企盼欧美调停,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指望美日 作战,国民党政府可喘息一口气,此消极观望方针一直延续到 1945年,这必然影响其在对日反攻中弃分发挥军力。 • 仓促反攻,计划不周密。1945年5月,日军在广州 地区的第四十、二十七、一三一师团北调转用于华中、华北, 第四十、二十七师团从南雄出发,纵贯全江西,8月中旬到达 南昌。国民党第三、九、七战区竟无任何设防,致使2万余日 军长驱600余公里而逃窜。 • 反攻与反共并存。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三、名词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太平洋战争、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从 1937 年 7 月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这里我想重点讲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首先来讲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役,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即使当时国力高于中国的日本,也动员全日本,马上投入全面战争。

例如随即大量增加公债发行,并发起了日本全国性的“消费节约运动”。

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市区和郊区进行,当时上海为中国第一大商港,每年对外贸易额占全国二分之一以上。

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划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

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

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

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中国统帅部知道大战不可避免,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为确保首都安全,先准备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共47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共47张ppt)
材料:敌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如不能逼其过河, 则不能打破其战略。果尔,则其固守北岸之兵力绰绰有余, 是其先侵华北之毒计乃得完成,此于我最大之不利。我欲打 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 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使其兵力不敷分配,更不能使其集 中兵力安驻华北。中倭之战必先打破其侵占华北之政策,而 后乃可毁灭其侵略全华之野心。
1941年12月—1942年1月,发生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歼灭大批 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巨大牺牲
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8年中,中华民国政府军发 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 军阵亡、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 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国民党先后有超过74名将军战死沙场, 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冯安邦 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王凤山等34名少将。
中国近代史上最凶恶的敌人——日本
1874年
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 扩张到东北
1914-1915 “二十一条”
1931年
“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1932年
“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成立伪满洲国,分裂东北
——杨天石:《寻找真实的蒋介石》上册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防御阶段(37.7—38.10)——重大战役
时间
主要战役
地点/主要人物
1937.8.13—10月 1937.9—11月初 1938.1月—5月 1938.6月—10月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中国近代史纲要ppt六

中国近代史纲要ppt六

1927年6月,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 “东方会议”,抛出名为《对华政策纲领》的侵略中 国方针,公然将中国领土分为“中国本土和满蒙”, 阴谋把中国东北地区分割出去,使之变成日本的殖民 地。1927年7月25日,田中义一又拟订了对华侵略计划 ,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阐述了侵略中国的方 针政策,提出了日本新大陆政策总战略:“欲征服中 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 本获得中国的资源后,就可以进而征服印度、南洋诸 岛、中小亚细亚乃至欧洲。”《田中奏折》还制定了 具体的侵略步骤:第一步占领台湾,第二步占领朝鲜 ,第三步占领满蒙,第四步征服整个中国,第五步征 服整个世界。
返回
日本教科书中的插图
日本兵在 中国的街 头吃饭
返回
3、当前日本当局在侵华问题上的言行
满纸荒唐言: 关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战争的目的:“(我 们试图)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下解放亚洲,并在日本 的领导下建设大东亚共荣圈”。 关于“九· 一八”事变:此次事变完全由中国 方面引起。而且日军仅仅是“炸毁了南满铁路” 。 关于卢沟桥事变: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 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 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二、局部抗战和救亡运动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 民族的深重灾难
1、日军残暴的殖民统治
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
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在华中发动“清乡运动”; 对占领区人民实行疯狂迫害,制造惨绝 人寰的大屠杀及惨案。
⑴“南京大屠杀” ⑵细菌战和毒气战 ⑶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
返回
1、日军残暴的殖民统治
目 的 : 把 沦 陷 区 的 经 济 变 为 它 的 附 庸 经 济 。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三、名词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太平洋战争、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从 1937 年 7 月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这里我想重点讲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首先来讲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役,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即使当时国力高于中国的日本,也动员全日本,马上投入全面战争。

例如随即大量增加公债发行,并发起了日本全国性的“消费节约运动”。

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市区和郊区进行,当时上海为中国第一大商港,每年对外贸易额占全国二分之一以上。

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划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

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

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

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中国统帅部知道大战不可避免,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为确保首都安全,先准备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作战的简要经过 (2)淞沪会战 1937年“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后,企图以优势兵力迅 速占领沪宁,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达到“速战速决”。为 了迎击日军的进攻,国民党调集兵力占全国军队总数的1/3 以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抵抗。 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迫使日军三易统帅,数次增兵, 以死伤4万余人的代价才占领上海。在淞沪会战中,国民党 军队伤亡近20万人。这是八年抗战中国民党牺牲最大、战斗 最激烈的一仗。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作战的简要经过 (3)徐州会战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的联系,随后沿津浦 路南北袭击徐州。 其中打死台儿庄大捷日军7000余人,打伤日军1.3万人, 俘日军7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重大胜 利,对于全国抗战是个很大的鼓舞。台儿庄战斗后,敌调兵 遣将,南北夹击,实行反扑。李宗仁指挥国军安全突围。5 月19日徐州失守。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问题
1. 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是如何抵抗日 军的大规模进攻的?
2. 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及其失败的原因是怎样的? 3. 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是如何逐步转为消极抗战的, 抗战后期又是如何从消极抗战转到避战观战的? 这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
总结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腐 败,不仅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也激起 了大后方人民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的严重不满,
他们对蒋介石集团感到失望,一步一步地选择
了中国共产党。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思考与讨论

国名党正面战场近代史

国名党正面战场近代史

我们有必要客观的审视这段历史,公正的评价所有曾经为抗战 胜利做出贡献的政党和个人,积极促进和改善两岸关系,凝聚民族 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抗 日 战 争 之 国 民 党 与 抗 日 的 正 面 战 场
小组展示
第一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
组长:朱梅婷 组员:肖林、余悦、杨竣淇、周晓依、于灿灿、朱月、赵瑞雨、张妤皓
抗 日 战 争 之 国 民 党 与 抗 日 的 正 面 战 场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
桂南会战
桂南会战
• 战场地址:广西南宁 • 作战时间:1939年11月-1940年1月 • 参战部队:新6军、46军、99军、广西保安总团等部
作战经过:1940年1月中旬,日军从广东抽调约1.5万人从 钦州登陆增援桂南日军。下旬,日军举行反攻,经永淳绕袭宾 阳,国民党军腹背受敌,放弃昆仑关等地。2月下旬,桂南会 战结束。日军为避免遭到国民党军的再次打击,自动放弃昆仑 关等地,将军队撤回南宁。直到1940年10月,日军才撤离南 宁,移驻越南北部。
抗 日 战 争 之 国 民 党 与 抗 日 的 正 面 战 场
第一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战役
卢沟桥事变
南京保卫战 徐州会战 其中李宗仁等部进行 台儿庄战役。 取得大捷,歼灭敌军 1万余人 武汉会战.7
1937.8.1311.11
1937.12.112.13
评价: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 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 次会战。太原会战中光忻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 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 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抗 日 战 争 之 国 民 党 与 抗 日 的 正 面 战 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 表宣言,号召武装抗日。1932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宣布对日作战,红军派出北上抗 日先遣队。
(五)七•七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 抗击日军的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 师师长赵登禹壮烈牺牲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制造惨绝人寰的迫害和屠杀
☆南京大屠杀
☆“三光”政策
☆毒气战和细菌战
☆劳工和慰安妇
总共战争死伤者达3500万人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瓦“窑八堡一会宣议言旧”址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国民 党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张学良为了迫 使蒋介石停止内战 ,共同抗日,发动“兵谏”,扣押了 蒋介石。 ☆事变的和平解决为进行全国性抗战 创造了必要前提。
你认为这是 一次偶发事
变吗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对抗日根据地 集中大量兵力 进行“扫荡”
(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汪精卫一派
1938年底汪精卫等人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 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 据地。 ▲蒋介石一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 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 共"的方针.标志着国民党由片 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正
面战场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里,对日军的进攻仍进行 了较为坚决的抵抗,因而给日军较大打击,共毙俘日军26.3 万余人,自己也付出了101.9万余人的重大伤亡,与1937至 1938两年的伤亡人数大体相等,这也是国民党在这一阶段 抗战仍较积极的一个表现.)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 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此阶段,以 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 国民党军队 进攻的主要任务.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忻 口,淞沪,徐州和武汉4次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3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 速决"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 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战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和广大士兵与敌 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如在上海市苏州河北 岸担任掩护任务的第88师第524团800余人在 副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坚守四行仓库,连 续抗击日军四昼夜的猛攻.毛泽东曾高度赞 誉"八百壮士"将与"平型关","台儿庄" 的勇士同列为"民族革命典型". 小组点评:国民党里,英雄也不少!若当初, 蒋介石没有内战,选择跟共产党共治天下.或 许,对国民党的歌颂的人不会少!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两阶段: 国民党正面战场两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
国民党与正面战场
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 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正面战场"是 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 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 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 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 较积极的,但是, 较积极的,但是,除了台儿 庄战役取得胜利外, 庄战役取得胜利外,其他战 役几乎都是以退却, 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 结束的. 结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为 什么退却,失败了呢? 什么退却,失败了呢?
1,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 敌强我弱.日本是强国, 敌强我弱.日本是强国,又作了长时期的侵 华准备,中国是弱国 中国是弱国, 华准备 中国是弱国,再加上国民党政府没有 进行认真备战,所以敌我在军力, 进行认真备战,所以敌我在军力,经济力和 组织力的对比上,日本都占有较大的优势. 组织力的对比上,日本都占有较大的优势.
第二,在战略战术上, 第二,在战略战术上,国民党军事当局没有 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 防御战.由于兵力分散, 防御战.由于兵力分散,又缺少强大的预备 一旦被敌突破一道防线, 队,一旦被敌突破一道防线,就会引起全线 动摇和崩溃. 动摇和崩溃.
第三,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各为己谋. 第三,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各为己谋.在战斗 中往往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 中往往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能协同作战甚至互 相倾轧,常常因援军不能及时赶到而贻误战机. 相倾轧,常常因援军不能及时赶到而贻误战机.再 加上国民党军队纪律松弛,内部腐败, 加上国民党军队纪律松弛,内部腐败,部分高级将 领畏敌如虎,毫无斗志,闻敌即溃,弃职而逃. 领畏敌如虎,毫无斗志,闻敌即溃,弃职而逃.
后期的国民党虽然消极对战,但是从 全过程来说:功绩不可磨灭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 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 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 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8年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 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 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 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与 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 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 的.
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
国民党的正面战 场之
4,武汉会战 , 1938年6月l8日,日军大本营下 达了"以初秋为期攻占武汉"的 预备命令, 同时集中了11个师团 25万余人的兵力及300架飞机, 架 120舰艇,发动了对当时国民党 军指挥中心——武汉的进攻,企 图逼迫国民党政府投降.为保卫 为保卫 武汉这个华中腹地及水陆交通枢 纽的大城市,国民党以第5战区 战区, 纽的大城市,国民党以第 战区, 战区的部队共约14个集团军 第9战区的部队共约 个集团军, 战区的部队共约 个集团军, 124个步兵师,49艘舰艇,700 个步兵师, 艘舰艇, 个步兵师 艘舰艇 余架飞机, 余架飞机,并在苏联援华志愿飞 行大队的支援下, 行大队的支援下,进行了武汉保 卫战 .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 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 历时1年零4个月,国民党军 共毙伤俘日军25万余人,牵 制日军70万人以上,而且付 出了重大牺牲,其正规军损 失达104.4万余人.在这一阶 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广大官 兵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创 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 义事迹,为粉碎日本帝国主 为粉碎日本帝国主 义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侵略计 划做出了重大贡献,且使日 军兵力分散,战线拉长,为 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 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它客 观上也为我八路军,新四军 等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开辟: 主观原因:
第一,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造成的. 第一,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造成的.蒋介石 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 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却又实行片面抗战 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 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 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 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因而 没有强有力的力量. 没有强有力的力量.
国民党的正面战 场之 2,忻口会战 , 1937年10月,忻口 会战是华北战场最大最 激烈的一次战役,历时 23天,大小战斗40余次, 日军伤亡2万人.点评: 牵制了日军沿平汉路南 下的作战行动,造成了 华北有利局势 .
在忻口会战中牺牲的第九军军长 郝梦龄
国民党的正面战 场之 3,徐州会战 ,
3月中旬,日军逼进台儿庄, 月中旬,日军逼进台儿庄, 月中旬 企图从东北越过运河袭占徐州. 企图从东北越过运河袭占徐州. 国民党军一部在台儿庄拼死抵 抗,迫使日军放弃对台儿庄的 攻击. 月中旬 月中旬, 攻击.4月中旬,日军采取南 北对进战法,对徐州展开猛攻. 北对进战法,对徐州展开猛攻. 国民党军进行了顽强的抗击, 国民党军进行了顽强的抗击, 在伤亡近20万人 万人, 在伤亡近 万人,力量不济的 情况下,最终放弃了徐州. 情况下,最终放弃了徐州.点 徐州会战中台儿庄大捷, 评:徐州会战中台儿庄大捷, 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 志.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国民党 执行持久消耗战略,因而在战 役指导上采取消极的单纯防御 方针,主要实行线式防御阵地 战,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多筑 工事,层层布防,处处据守", 否定运动战和游击战,作战样 式呆板,从而使其组织的几次 大的战略性防御战役最后都被 日军击破,出现大溃败局面, 国民党中央政府被迫迁都退守 重庆,在15个月内丢失华北, 在15个月内丢失华北, 华中大片国土和华南要地共13 华中大片国土和华南要地共13 个省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个省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这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极大失 利,其原因主要是蒋介石战争 指导水平的拙劣所致.
国民党里的汉子
国民党的正面战 场之 1,淞沪会战 , "八一三"开始的淞沪抗战,国民党先后调 集64个师70余万人的重兵,顽强坚守阵地, 抗击日军22万余人对上海的进攻.国民党军 对日军各据点发动多次围攻,战役中期坚决 抗击日军以重兵切断宁沪铁路,从西南方向 封闭上海的企图,并以6个师(旅)对日军实 施了大规模的反击,淞沪抗战前后阻敌达3个 月之久,毙伤日军6万余人,给日军以沉重打 击,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企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