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首届化学化工实验大赛化工比赛方案1ppt-本科教学
化学说题比赛课件ppt学习教案

应对突发情况的策略
01
02
03
保持冷静
遇到突发情况时,首先要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以便更好地应对问题。
灵活应变
根据突发情况的具体内容, 灵活调整说题策略,如改 变说题顺序、补充相关信 息等。
求助他人
如果自己无法解决问题, 可以适时向主持人或评委 求助,以便获得更好的解 决方案。
04
化学实验演示与讲解
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及性质, 了解分子极性与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
重点难点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
01
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掌握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
物、还原产物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02
熟悉离子反应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了解离子共存
与离子推断的方法。
有机化学基础
03
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了解有机化学
通过更多的思维训练活动,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强化实验操作能力
加强实验课程的训练,提高学 生的实验操作关注化学在环保、能 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拓展
化学学习的视野。
THANKS
评分标准
根据选手的答题情况、思维能力和表达 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评选出一、 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02
化学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回顾
元素周期表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递 变规律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 性质的关系。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原理。
洗涤剂
去除衣物、餐具等表面污垢的化学品, 如洗衣粉、洗洁精等。
化工类大赛实施方案

化工类大赛实施方案1. 引言化工类大赛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工程和化学技术的兴趣和学习而举办的一项比赛。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化工类大赛的实施方案,包括赛事组织、赛题选择、评分标准、奖项设置等内容。
2. 赛事组织化工类大赛的组织结构如下:•主办方:由学校或化工相关机构担任主办方,负责整个比赛的策划和组织。
•协办方:可以是其他学校、企业或研究机构,协助主办方做好赛事筹备工作。
•组委会:由主办方和协办方共同组成,负责具体的赛事执行和管理。
组委会的成员包括策划人员、赛事运营人员、评委、志愿者等。
他们将按照各自的职责和角色,共同协作完成本次化工类大赛的举办。
3. 赛题选择化工类大赛的赛题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3.1 与现实问题相关赛题应与化工行业的现实问题相关,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创新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升其实际运用化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体现综合应用能力赛题应能够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他们在化学原理、工程设计、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展示出综合素质和能力。
3.3 可行性和安全性选定赛题时要确保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参赛学生需要在合理的条件下完成实验和操作,确保比赛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评分标准化工类大赛的评分标准需要清晰明确,公平公正,具有可操作性。
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4.1 实验设计和操作评估参赛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水平,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步骤的正确性、仪器设备的操作熟练度等。
4.2 成果展示和报告评估参赛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包括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的解释、对实验存在问题的思考等。
4.3 创新和应用能力评估参赛学生对赛题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包括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解决方案的创造性设计、技术的实际应用等。
5. 奖项设置为了激发参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动力,可设置多个奖项,包括:•一等奖:表彰对化工类大赛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或团队。
化工设计大赛策划书3篇

化工设计大赛策划书3篇篇一化工设计大赛策划书一、大赛主题“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二、大赛目的本大赛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推动化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三、参赛对象全国各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四、大赛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时间]地点:[具体地点]五、大赛流程1. 报名阶段([报名时间])参赛队伍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报名表格,提交参赛作品的题目和摘要。
报名表格可在大赛官方网站。
2. 预赛阶段([预赛时间])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初步筛选,选出进入决赛的队伍。
入围队伍将收到决赛通知,并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详细的设计方案。
3. 决赛阶段([决赛时间])入围队伍进行现场答辩,展示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评委会根据答辩情况评选出获奖队伍。
4. 颁奖仪式(决赛结束后)举行颁奖仪式,表彰获奖队伍和优秀指导教师。
获奖作品将在大赛官方网站和相关媒体上展示。
六、大赛奖项设置1. 一等奖[X]名2. 二等奖[X]名3. 三等奖[X]名4. 优秀奖若干名七、大赛组织委员会1. 主任委员2. 副主任委员3. 委员4. 秘书长5. 副秘书长八、大赛评委会1. 主任委员2. 副主任委员3. 委员九、大赛宣传方案1. 在大赛官方网站发布大赛通知、参赛指南、获奖名单等信息。
2. 在相关化工专业网站、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大赛宣传海报、视频等。
3. 邀请媒体对大赛进行报道。
十、大赛经费预算1. 赛事组织费用:[X]元2. 评审费用:[X]元3. 奖项设置费用:[X]元4. 宣传推广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十一、注意事项1. 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不得抄袭。
2. 参赛作品应符合大赛主题和要求,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3. 参赛队伍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名表格和设计方案。
4. 大赛评委会的评审结果为最终结果,不得申诉。
篇二化工设计大赛策划书一、大赛背景随着化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工设计在化工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化工设计大赛PPT(共 46张)

精馏塔
高温分离罐
混合C4加氢工段
2.2 工艺流程介绍
H2 ( 38.8℃、 3MPa ) 56.73m3/h
(-45.9℃、 3MPa)
14167m3/h
混合C4(0℃ 、1MPa)
5920kg/h液态
进料
冷却器
混合C4加氢工段
2.2 工艺流程介绍
正丁烷氧 化反应器
换热区
过热器
熔盐移热
蒸发器
正丁烷氧化工段
(60℃、 0.1MPa)
2409.4kg/h
2.2 工艺流程介绍
顺酐精制工段 (概念设计)
从吸收与解吸工段得到的顺酐纯度为97.9%,其中含水2%, 需要进行干燥,初步采用装填分子筛的吸收塔对水进行吸收,并且 可以将分子筛进行循环利用。通过精制顺酐纯度可以达到99.7%。
2.3 自动控制介绍
1
2.3 自动控制介绍
冷却剂汽化冷却器自动控制
操作变量为冷却剂流量,以液位为副变量,温度为主变量构成串级控 制系统,将冷却剂压力变化引起的液位变化这一主要干扰包含在副环内, 从而提高控制质量,如图:
2.3 自动控制介绍
精馏塔自动控制
以提馏段温度作为衡量质量的间接指标,以改变再沸器加热量作为控制手段。 以提馏段塔板温度为被控变量,加热蒸汽量为操作变量,除此外,设有五个辅助控 制系统,对塔底采出量W和塔顶馏出液D按物料平衡关系设有塔底和回流罐的液位控 制器作均匀控制,进料量为定制控制;为维持塔压恒定,塔顶设置压力控制系统, 保持精馏塔真空度,提馏段温控时,回流量采用定制控制,并且足够大,保持塔顶 产品在规定范围内,如图:
2.2 工艺流程介绍
(155℃、 0.19MPa) 64000m3/h
化工设计大赛PPT课件(46页)

1.1 产品介绍
聚酯树脂 醇酸型涂料
顺酐
醇酸树脂 农药
1.2 生产格局
我国生产顺酐工厂份额图
1.3 消费状况
1.4 出口状况
近年来,我国顺酐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但是新建项目也很多, 近几年金融危机,出口是减轻销售压力的好去处。
1.5 竞争对手与优势
目前国内装置规模趋于大型化发展,现有小型生产装置由于管理水平 低、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将会逐步优胜劣汰。
4900mm18mm13149mm管板材料为16mnr正火板厚度为90mm反应管25mm2mm6000mm共计12796根管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32mm设备总重200t顺酐反应器reactor化工设计大赛ppt设备设计顺酐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结构示意图化工设计大赛ppt设备设计吸收塔absorber塔形3833塔板间距hm06双溢流全塔压降bar015有效面积m2739最大液泛因子069降液管截面积塔截面积01设备设计解吸塔desorptiontower183塔板间距hm045双溢流全塔压降bar0192有效面积m209最大液泛因子0452降液管截面积塔截面积0154化工设计大赛ppt设备设计精馏塔distillationcolumn塔形197塔板间距hm045双溢流全塔压降bar0183有效面积m2103最大液泛因子0468降液管截面积塔截面积013918塔形4487塔板间距hm06双溢流全塔压降bar0144有效面积m27626最大液泛因子0434降液管截面积塔截面积01266化工设计大赛ppt414243工厂布置化工设计大赛ppt41厂址选择化工设计大赛ppt41厂址选择钦州炼厂是中石油在华南地区的新投资创办的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其所在的广西钦州港开发区是中国唯一沿海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区开发成本低廉政策优势明显土地资源丰富淡水资源充沛环境容量大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类方案教学教材

2015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石油化工类化工生产技术项目实施方案一、竞赛项目及内容(一)竞赛项目本次竞赛为化工生产技术项目,分中职学生组、高职学生组和教师组三个组别,中职学生组为团体竞赛项目,高职学生组和教师组为个人竞赛项目。
(二)竞赛内容及要求竞赛内容依据国家《化工总控工》高级工(即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职业标准规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要求,竞赛分为理论知识、仿真操作两部分。
具体竞赛内容及要求如下:1、竞赛内容理论知识竞赛部分(A)中职组:主要按国家《化工总控工》职业标准要求组织命题。
包括选择题与判断题两种题型,其中:选择题60题(均为单选题)、判断题40题。
具体出题范围见表1。
高职组与教师组:主要以高于化工总控工高级工(三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组织命题。
包括选择题与判断题两种题型,其中:选择题60题(40题单选+20题多选)、判断题40题。
具体出题范围见表1。
理论知识竞赛采用机考方式,选手考完后由计算机自动阅卷、评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仿真操作部分:中职组(B):选择反应操作(间歇反应釜、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分离操作(吸收与解吸、单塔精馏和萃取)和公用工程(管式加热炉操作、CO2压缩机和抽真空操作),分三种组合方案进行考核。
组合方案一为间歇反应釜操作+吸收与解吸操作+CO2压缩机操作+加热炉操作;方案二为流化床反应器操作+单塔精馏操作+CO2压缩机操作+萃取操作;方案三为固定床反应器操作+吸收解吸操作+单塔精馏操作+抽真空操作;3名选手分别考核其中一个方案,具体考核方案通过抽签确定。
竞赛时分别考核相应操作单元的冷态开车、正常运行、事故处理和正常停车等工况,并在操作过程中回答随机生成的操作思考题。
竞赛时间为120分钟。
高职组和教师组(C):选择典型化工产品生产工艺——乙醛氧化制乙酸全流程(反应工段+精制工段)进行考核,分别考核冷态开车、正常运行、事故处理和正常停车四种工况,并在操作过程中回答随机生成的操作思考题。
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策划方案

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策划方案1. 引言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是针对化工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一项创新设计比赛。
本文档旨在提供对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的策划方案,包括比赛的目标、参赛要求、赛程安排和评奖方式等内容。
2. 比赛目标•激发大学生对化工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工业发展的结合。
3. 参赛要求3.1 参赛人员本次比赛面向全国范围内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赛人员需具备化工相关专业背景。
3.2 参赛作品参赛作品应具备以下要求:•作品需围绕化工领域的创新设计展开,可以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作品需具备实际应用和市场潜力;•作品应具有技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作品可以是个人或团队(最多5人)完成。
4. 赛程安排4.1 报名阶段•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参赛者需要填写报名表格并缴纳报名费用。
4.2 作品提交阶段•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参赛者需按照要求提交作品的设计方案和相关材料。
4.3 初赛阶段•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初赛将由专家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选出优秀作品进入决赛。
4.4 决赛阶段•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决赛将在大学进行,参赛者需进行现场演示和答辩。
4.5 颁奖典礼•时间:XX年XX月XX日•颁奖典礼将于决赛结束后举行,颁发各项奖项和证书。
5. 评奖方式评奖将按照以下标准进行:•技术创新性:创意性、前瞻性、突破性;•实际应用价值:市场潜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行性和实施性:技术可行性、生产可行性、可操作性;•设计方案完整性:设计思路清晰、数据准确、方案完整。
评奖结果将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并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实施奖等特殊奖项。
6. 组织机构本次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由以下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委员会:负责整体策划和组织实施;•评审团:由化工专业的教授和行业专家组成,负责进行作品评审;•秘书处:负责比赛的日常事务和文件管理。
化工设计大赛策划书3篇

化工设计大赛策划书3篇篇一《化工设计大赛策划书》一、赛事背景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创新型化工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化工设计能力,特举办本次化工设计大赛。
二、赛事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对化工设计的理解和掌握。
3. 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4. 为化工行业选拔优秀人才。
三、参赛对象各大高校化工相关专业的学生。
四、赛事安排1. 宣传阶段通过各大高校的化工学院、学生会、社团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吸引学生报名参赛。
2. 报名阶段学生以团队形式报名,每个团队人数不少于 3 人。
3. 初赛阶段参赛团队提交化工设计方案,由专家评审团进行初评,评选出优秀作品进入决赛。
4. 决赛阶段进入决赛的团队进行现场答辩,展示设计成果,由专家评审团和观众共同评选出最终获奖团队。
五、赛事规则1. 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 设计方案应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经济分析等内容。
3. 决赛现场答辩时间为每个团队 20 分钟,包括 15 分钟的陈述和 5 分钟的问答。
六、奖项设置1. 一等奖:[X]名,奖金[X]元,颁发荣誉证书。
2. 二等奖:[X]名,奖金[X]元,颁发荣誉证书。
3. 三等奖:[X]名,奖金[X]元,颁发荣誉证书。
4. 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
七、赛事组织1. 成立赛事组委会,负责赛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 邀请化工行业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委,确保赛事的公平、公正、公开。
八、赛事预算1. 奖金及证书费用:[X]元。
2. 宣传费用:[X]元。
3. 评审费用:[X]元。
4. 其他费用:[X]元。
九、注意事项1. 参赛团队应按时提交作品,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2. 决赛现场应遵守比赛规则和秩序,不得干扰其他团队的答辩。
3. 赛事组委会对赛事结果拥有最终解释权。
篇二《化工设计大赛策划书》一、赛事背景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创新型化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计算、作图要求)。 题量:每份试卷约为50题。
5
3.2 实验操作(占总成绩 70%)
① 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及泵组合操作实验 ② 恒压过滤及洗涤实验 ③ 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④ 吸收实验 ⑤ 精馏实验
④ 吸收实验
目的:进行不同液气比下吸收塔的传质系数测定。 考点:混合气体的配气、气液流量的调节、进出口浓度
在线分析(色谱)、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的测定、数 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难点:进塔混合气体的配制及不同液气比对传质系数的
影响。
关注:不同类型的吸收塔和化学吸收的知识点。
14
15
3.3 实验操作 要点
7
3.3 实验操作 要点
① 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及泵组合操作实验
目的:测定离心泵 单泵及组合泵性能曲线; 考点:灌泵、盘车、各个阀门的开启顺序、马达天平的正
确使用、流量调节及测定、扬程测定,完成相应测定内容 及数据处理,绘制曲线及结果分析。 难点:泵的串、并联操作及性能测定。 关注:液体、气体输送设备的知识。
③ 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目的:不同物料的干燥速率曲线测定。 考点:过程的准确操作,风量调节、温度调节,操作参数
的获取,临界湿含量的确定,绘制干燥曲线及速率曲线图, 实验结果分析。 难点:通过改变操作条件,分析其对湿物料临界含水量的 影响。 关注:干燥设备的知识点。
12
13
3.3 实验操作 要点
⑤ 精馏实验
目的:在连续进料下全回流和部分回流的精馏实验。 考点:
全回流 精馏的进料溶液的配制、全塔的稳定时间、塔顶、塔底溶液 组成的测定(色谱)、最小理论板数、全塔效率或等板高度,仪器分 析的准确使用,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部分回流 精馏回流比的调节、全塔稳定时间、合格产品产量,仪器 分析的准确使用,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6
3.2 实验操作
评分标准:对实验流程及操作步骤的熟悉程度;完成实
验的质量;实验用时;实验报告的科学规范;在实验过程 中接受评委提问的回答情况。
实验选择:由领队 当天 现场 随机抽取 某单元操作的某
套设备,在规定时间内 合作完成 实验竞赛内容和要求, 提交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 每个单元操作现场设立一组评委,在实验结束后给出成绩。
3
3. 竞赛方案
3.1 笔试(占总成绩30%)
地点: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阅览室。 内容:涵盖8个化工基本单元操作。 5份考卷,届时由组委会随机抽取。
4
3.1 笔试
① 基础部分(占笔试成绩的85%)
涉及:8个实验的原理、流程设计、测量手段、数据处理、 结果分析讨论;
② 提高部分(占笔试成绩的15%)
难点:部分回流下,设计合适精馏操作实验操作方案,在较短的时
间内获得合格产品。
关注:不同类型的精馏塔和特种精馏的知识点。
16
介绍
17
谢谢您的关注!
首届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
化工实验 竞赛方案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2010.4.24
1
1. 竞赛地点
南京工业大学 江浦校区沉毅北楼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2
2. 竞赛内容
①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② 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及泵组合操作实验 ③ 恒压过滤及洗涤实验 ④ 换热器给热系数测定 ⑤ 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⑥ 固体流态化实验 ⑦ 吸收实验 ⑧ 精馏实验
8
9
3.3 实验操作 要点
②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及洗涤实验
目的:测定压力对过滤及洗涤过程的影响。 考点:过滤料浆的配制、板框安装、进料、加压、洗涤等
操作;回归过滤常数及滤饼压缩因子;进行滤饼洗涤操作, 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 难点:滤饼洗涤操作。 关注:液固分离设备的进展。
10
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3 实验操作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