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成分输血的组成、储存及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组成、储存及临床应用

成 分 输 血是 将 血 液 中各 种 有 效 成 分 分 离 出 来 , 别 制 成 高 分
位 约 l 0mI 2 内含 红 细 胞 6 ~8 …0 9 氯 化 钠 往 射 液 5 o 0mI o
mI, 除 白 细 胞 7 ~ 8 。 此 , 白细 胞 抗 原 ( 作 去 O O 人 HI A) 用 较 弱 , 血产 生 的不 良 反 应 少 , 用 于 反 复 输 血 已 经 产 生 白 输 适
细胞 或 血 小 板 抗 { 起 非 溶 血性 发 热 反 应 、 官 移 植 、 生 障 木引 器 再
碍性贫血、 白血 病 及 型 珠 蚩 白生 成 障碍 性 贫 血 患 者 。本 制 品 臆 用 丁 开 放 件 设 备 , 尽 快 输 往 , 故 木 输 注 在 4 C条 件 下 最 府 因 长 保存 2 , 输 入 后仍 有 发 热 反 应 者 , 改 用 洗 涤 红 细 胞 或 4h 如 可 川 红细 胞 过 滤 器 过 滤 C C 。 R s
v u e lai [ J Ani rltea y 2 0 , 3 1 : 7 i srpi t n J . t i hrp ,0 8 1 ( ) 5— r c o va
6 6.
p da i sIfc o s J . V rl2 0 , 4( ) 1 9— a nvr net n [ ] J i , 0 0 7 3 : 4 5 u i o
1 00( 5): 09 — O3. 1 9 11
( 文 责 任 编辑 本
陈开 红
收 稿 日期 :0 91 8 2 0 —00 )

[O L te em n 2 ] ugh t a n M, oz T, as A, ta. eu nil V l Oua e 1 S q et t a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一)输血不良反应
可以按反应发生的时间及免疫状态分类,也可按所输血液成分分类。但不管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均应及时分析原因,确定诊断,及时处理。如在输血过程中发生反应则应即刻中止输血,工应考虑在下次输血时采取预防措施。
(二)输血传播性疾病
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均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常见的有乙型、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弓形体病等。此旬,如血液被细菌污染,可使受血者由此引起菌血症,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在由输血引起的疾病中,艾滋病危害性最大。
四、成分输血
输全血有时可能既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又全引起某些副作用,而对血液也是一种浪费。例如患血小板减少的或粒细胞减少症,输全血很难达到提高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的目的。如大量输血,又会因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心脏的负担。所经,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成分输血,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成分输血的优点:①提高疗效,患者需要什么成分,就补充什么,特别是将血液成分提纯,浓缩而得到高将近价的制品;②减少反应,血液成分复杂,有多种抗原系统,再加上血浆中的各种特异抗体,输血更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③合理使用,将全血分离制成不同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成分,供不同的目的就应用;④经济,既可节省宝贵的血液,又可减少的经注意到负担。
开展成分输血首先在解决成分问题,分离各种细胞成分可以用塑料袋离心沉降的方法,也可用细胞单采仪器。细胞单采机可以从一个供血者采取多量的折细胞或血小板,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由多个血源而引起的输血免疫反应的机会。目前我国已普通开民兵成分血液的制备,但由于条件及仪器的不同,制备方法也有差异。
(一)红细胞输注
2.血浆白蛋白,主要用于补充血管内或血管外白蛋白缺乏。扩充血容量是使用白蛋白的重要指征,对血容量损失50-80%者,除输给红细胞外,应同时输给白蛋白使血浆白维持在50g/L以上;此外还可用于白蛋白丢失(如烧伤等)及体外循环时,失代偿肝素硬化。其不良反应较少而轻。

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成分输血并非万能的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 议进行合理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和浪费资源。同时,应关注输血不良 反应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05
成分输血的安全性与效果评价
成分输血的安全性
原料血采集的安全性
确保从低风险供者或自体采集的血液,筛查和检测确保无病毒感染风险。
制备过程的安全性
白细胞制剂种类
照射的白细胞、添加抗体的白细胞和浓缩白细胞等,不同种 类的白细胞制剂适用范围有所区别,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医 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03
成分输血适应症血、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可输 注晶体液、胶体液及血浆等以迅速恢复血容 量。
用于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 血等,可输注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等以 改善贫血症状。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成分输血还可以提高疗效和减 少不良反应,因为血液中不必 要的成分被去除了,有效成分
的浓度得到了提高。
成分输血还可以有效节约宝贵 的血液资源,提高血液的利用
效率。
02
成分输血的种类与特点
红细胞制剂的特点与种类
红细胞制剂特点
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和冰冻红细胞等不同制剂的主要特 点差异较大。
研究更加高效、安全的血细胞分离和 储存技术,提高成分输血的效率和安 全性。
要点二
血液代用品研究
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血液代用品, 以满足临床对血液制品的需求。
要点三
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成分输血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 作用,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其疗效和安 全性。
当前成分输血面临的挑战
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减少输 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成分输血在慢性贫血中的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认识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认识

为在临床开展大剂量成分输血提供了科学依据,现成分输血在临床
中的应用与认识介绍如 下。
1 ̄5 / ,重度出血4 O g 0 1Uk g O ,输注频率为 1 8 1h  ̄/ 2。临床上 ,其他  ̄ 血液成分输注的数量 、频率与方法 ,应根据病情需要来决定。贫血患者 可根据实际情况,输注浓缩红细胞或红细胞悬液 。外科手术患者失血在 10m 内原则上不输血 ,10m 以上可输注红细胞悬液 ,同时补充新 00 L 00 L 鲜冰冻血浆 ;凝血机制障碍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输注冰冻血小板和凝血 因子等成分血液,促使患者早 日 康复。 1 . 3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和质控 实际工作 中,根据 输血医学和临床 输血指南的具体要 求和方法 ,
疗,因此如何更为严谨的界定手法治疗的适应证,充分发挥手法治疗的
效果和优 势,同时对 手法治疗的疗效进行科学的评估是技术难点 。
3 . 2创新点
腰 前屈旋转拨 正法是国 家某著 名骨伤科专 家集 数十年 的临床 经验
的筛 选 、整理 、总 结应用治疗腰椎 问盘 突出症的手法而成 。具有操作
简便、安全、重复性强、疗效好、患者痛苦小等优点。通过本研究可
充分体 现中医药治疗优势 ,继承和发扬名老 中医诊疗特色 。 综上所述 ,随着现代 医学 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腰椎 间盘突出症的 发病 机制、病理特 点等方面的认识越 来越深入 ,临 床诊 断方法也更加 直观 具体 ,治疗手段 日趋多样 。在治疗 方法上 ,大体上 可以分为手术 疗法 和非手术疗法 两大类 ,各种 方法 均存在 自身 的特 点及优点 ,如手 术疗法对某 些经长期保守治疗 无效 ,且严重 影响 日常生活和工作 的腰 椎间盘 突 出症 疗效 较好 。国外有 资料表 明 :约6 % ̄ 0 0 9%的患者经 手 术治疗 取得满意效 果 ,而6 1%的患者仍 然存在或复 发腰腿疼痛症 %~ 4 状 ,已引起 临床医师 的高度 重视 。如果 不能很好地 把握手术适 应证 , 盲 目扩 大手术使用范 围,就 可能将手术疗法 的一些弊端和不 良反应显 现 出来 ,如手术本身存在 的危险 ,围手术期 的感染率较高和 并发症如 术后 粘连 发生 ,且有 资料 表 明 :术 后仅短 期疗 效优于 保守 疗法而 长 期疗 效 与保 守疗法 比较 无差异性 ,术后 因椎体 及关 节韧带 等 的破坏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认识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认识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认识【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用血状况,积极推广成分输血,指导合理用血。

方法对我院2008至2011年成分血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我院2008年至2011年成分输血量逐年上升,2008年成分输血利用率为93.97%,2011年成分输血利用率为99.46%,已经接近100%。

结论成分血能够节约血资源,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中应该积极的推广。

【关键词】成分输血;全血;红细胞悬液;血浆成分输血是医院现代输血发展的方向,也是使用血原则更加合理化的重要手段,在临床的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临床输血中,安全输血和合理输血是衡量临床输血水平的标志之一,传统的输血方法是输注全血,但是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还会增加心脏的负荷。

[1]成分输血使用的是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较浓或者是较纯的制品以供临床输用,根据患者实际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从而减少血液的用量以及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输血科2008年-2011年的全院用血量及成分血比例统计资料以及输血记录单。

1.2 血液来源全血和成分血均来自邯郸市中心血站,质量符合卫生部《血液成分标准》。

1.3 成分血的应用红细胞悬液的保存时间为1d-35d,与全血的输注方法相同,输注量大约在500ml,一般情况下,最少不能少于50ml,最多不能超过3600ml。

冰冻血小板的保存时间为1d-150d,与浓缩血小板悬液的输注方法相同,输注量按照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

新鲜冰冻血浆临床的输注量按患者体重计算,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来合理的确定输注的次数和数量。

[2]临床治疗中,其他血液成分的输注量、输注方法与输注频率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贫血患者可进行浓缩红细胞或者是红细胞悬液进行输注,外科手术患者失血在1000ml以上的患者,可输注红细胞悬液,同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

1.4 血液成分的计算用血量一单位(u)计算,全血200ml为1u,成分血以200ml全血分离制备后成为1u,1u冷沉淀为200ml血浆制备。

浅谈成分输血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浅谈成分输血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3 方 药 分 析
出现肠 易激综 合症时 ,首先要解 除思想顾虑 ,缓解紧张焦虑情 绪 , 时接受 专科医生诊治 , 及 以消除心理 障碍。近两年来 , 门诊及住 院患者 中胃及肠溃疡病者明显增加 , 据综合分析与人们平 时饮食 、 过 量饮酒 、 喜食辛 辣火锅 、 麻辣烫有关 。刺激幽 门括约肌松 弛 , 胆汁反 流, 胃肠黏膜充血水肿 , 引发螺旋杆菌感染 , 肠化增生。 本文提示 : 凡患有 胃、 肠疾病的人 , 应忌烟 、 、 酒 辛辣食 物。 生活起 居要有规 律 , 加强体质锻练 , 强与疾 病作斗争 的信 心 , 增 选择专科 医 生进行治疗 。 病是 可以治 愈的。 该 另外饮食 上的调节很重要 。 可根据
成分输血就是将全血根据血液 比重不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各 种有效成分分离 出来 , 提纯制 备成高纯度 、 量小的提纯 制品 , 临 容 在 床使用时可依据不 同病人病情需要输 注所需 的成分 。 随着现代输血疗法发展 ,人们对成分输血 的认识逐渐提高并广 泛应用于l 床 。成分输 血是全血中提纯 的高浓度制 品 , } 缶 优点是一血
草 lg 炙 黄 芪 2 g 螵 蛸 1g 石 榴 皮 1g O, 5,桑 5, 5 ,元 胡 粉 lg 黄 连 O,
1 g 2 o
不 同症状 防治 , 腹胀 、 的少 吃或不吃豆类 、 心菜和可含发酵 的 胀气 卷
食物 , 对乳糖不 耐受者应减少 牛奶乳 品的摄入 。总之健脾化湿 、 理气
抑 制者。本制 品应尽快输 注 ,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 4C  ̄条件 下保存
2 h 4 。
多用 、 容量小 、 高浓 度 、 纯度高 、 稳定性好 、 用少 、 副作 疗效 好 、 避免传 播疾病并节 约血 液资源。因此 , 成分输血 在l 床上被 广泛推广应 用 } 缶

成分输血在临床中应用的重要性及要求

成分输血在临床中应用的重要性及要求
2 O7 9. 4
板 1 2 U, 2~ 6 仅约 40 l 0 m 容积 , 采 用 细 或 胞分 离机从 单一 献血 者可 获得一个 治疗
量的血 , 即可 达 到 止 血 效 果 。 成分输 血 可 降低 输 血反 应 : 世界 全 5 O亿 人 中 除 同 卵 双 生 外 , 乎 没 有 完 全 几 同型者 , 可观 全血输 注 同种免疫 率很 高 ,
血小板性 质脆 弱 , 离体后容易发生变 形破 坏 , 影响输 后体 内存 活期 , 而温度 和 p H值 对血 小板 的影响最 大, 温度 以 2 2± 2c 。保存最佳 , 保存 5天, 血小板的功能随保 存时 间的延 长而 降低 , 以从输 血科 ( 所 血
库) 取来 的血 小 板 应 尽 早 以 患 者 可 以耐 受 的最快速输入 , 以达到最佳输注效果。 临床 输血 要 求 临床输 血时应严 格观 察输 血 时患者
素; 出现呼吸困难给予氧气呼入并 留取血 液标 本 、 袋 、 血 器 及 相 关 的 输 血 文 件 血 输
以待 查 明 原 因 。 输血作 为一种抢救 生命 的重要 手段 ,
在输 血过 程 中, 严格 按操作 规程 执行 , 认
力地控制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减少输血 总 量, 减轻机体负荷 。 合理使用血液 : 全血经分离 、 , 纯化 可制 备 成不 同的血 液成 分 。成分 血 可一 血多 用 , 提高了血液的使用效率 , 节省 了宝 贵的血 液, 又减轻 了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储存时间长 , 便于运输 。
为每 升 10亿个 , 出血 倾 向或 出血症 0 有 状, 为尽快提 高效率 , 到止 血及 预防并 达 发症的发生 , 需把血小板提至每升 5 0亿 0
个, 按正 常献 血 全血 中血 小板 数 为 每升 10 00亿 ~3 0 0 0亿 个。输 注 35 m 全血 10 l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国家 , 成分输 血 已达到临床 输血量 的9 % 一 8 5 9 % 。虽 然本 院 9年 间各成分血的使用 率 已与输血技 术 发达 的国家 相近 , 与 但
现代输血相 比还存 在着不合理性 。
3 1 积 极 推 广 成 分 输 血 .
营养为 目的转为替代 治疗 、 正病人 存在 的 出凝 血机 制 障碍 , 纠 使 冷冻血浆的临床用量逐渐下降。
率 为 7 .% ; 00 年 用 血 总 量 6 60 0m , 分 用 血 总 87 2 1 5 0 L 成
全血 和成分血均来源于太原 市红 十字 血液 中心 , 质量 符合
生部《 血液成分标准》 。主要的血液成分包 括全血 、 浓缩红细
胞、 洗涤红细胞 、 鲜和 普通 冰冻血 浆 、 新 机器 单采浓 缩 血小板 、 冷沉淀等 。
效 的治疗 方案。成分 输血 同样 减少 输 血传 播疾 病 的危 险。将
全血分离 制备成不同血液成分 时, 可针 对各种 不 同的血液成 分
为临床许多发热反 应多是 输注 了含有 白细胞 的成 分血 而导致
的, 近年来血 液 中心 提供 的血 制 品全 部为 滤 除 白细胞 的血制 品 , 防止输血发 热反应 的有效措施之一 。 是
3 3 成 分 输 血 的 不 良反 应 .
成分输血就是把血 液中各种细胞 成分 、 血浆 和血浆 蛋 白成 分用物理或化 学的方法加 以分离 、 提纯 , 分别 制成 高纯度 、 高浓 度 、 容量的制剂 , 低 临床根据病情需 要 , 照缺什 么补什 么 的原 按 则输用 , 达到治疗 的 目的。传统 的输血 观是治 疗 中不 考虑 病 来 人缺少何种成 分血 , 一律 输注全 血 , 由此产 生较 多输 血不 良反 应, 加重机体负荷甚至造 成生命 危险 】 。成分输 血 的有效浓 度 高、 纯度大 、 积小 , 体 输用这种血可 以减 少多种 血型抗原 对受 血 者机体 的刺激 , 减少 输血 同种 免疫 的机会 , 明显 减少 输 血反 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分输血的应用概况
成分输血在输血中所占比例作为衡量技 术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八十年代后期 国外已改为红细胞输血率代替成分输血 率。
到八十年代末发达国家成分输血率一般 在90%以上。而我国到2000年成分输血 率也只有20 %~35 %。
成分输血的优越性
提高疗效 减少输血反应 合理使用
全血输注
全血的制备
免疫反应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 白的同种异型抗原抗体反应。
非免疫反应包括溶血、心血管负荷过重、出血、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空气栓塞等。
临床上以过敏、发热、溶血、心血管负荷过重、 疾病传播等为多见。
过 敏 反应
原因 有IgA抗体、过敏体质、被动获得性抗体、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 临床表现 轻者有风团、红斑、发痒,重者荨麻疹 可遍及全身、关节疼痛、血管水肿、窒 息、休克和神志不清。
新鲜冰冻血浆
从全血分离血浆,在8小时内立即在-18 ℃下冷冻保存的血浆,或从单采的枸橼 酸血浆在6小时内冷冻保存的血浆。 内含稳定的Ⅴ、Ⅷ因子 可保存一年
适应症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大量输血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如Ⅱ、Ⅴ、Ⅶ、Ⅷ、 Ⅸ、Ⅹ、Ⅺ、Ⅻ因子,血管性血友病。 抗凝血因子Ⅲ、蛋白C或蛋白S缺乏者 TTP、溶血尿毒综合症等 现已不再将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营养辅 助剂、蛋白质补充、增强免疫等治疗。
预先用相应的抗原进行免疫或超免疫后,从高效 价的特异抗体血浆中制备。
冷 沉淀
新鲜全血中的血浆先分出冷冻,制备时 将冷冻血浆在4 ℃水浴中融化,待尚剩 少量冰渣时,再在4 ℃下2000转/分钟, 离心15分钟,移去上层血浆,剩下的白 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含10倍于全血的 凝血因子。
适用于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低 纤维蛋白血症、DIC等。
少 浆血
从全血中的移去一部分血浆,红细胞压 积为50%,只是输注时比较流畅,现很 少应用。
代浆血或晶体盐红细胞悬液
将全血中的血浆离心后移去90%以上, 用代血浆(羟乙基淀粉和葡萄糖)或晶 体盐保存液(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 等)代替移去的血浆 具有补充红细胞和扩充血容量的作用 不良反应少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反复输注血小板,约30%~70%的患者可 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性。 临床上应加以重视,予以监测,并加以 预防。
血小板输注无效性的原因
非免疫性 败血症、DIC、VOD、脾大、心肺旁路、 药物 免疫性 HLA—A、B、C抗体,抗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性的检测
(回收后PLT—回收前PLT)×血容量
回收率=
输注的血小4小时回收率低于20%为输注无效
血小板同种免疫抗体的检测
在反复多次输注随意的血小板2个月后常 有同种免疫抗体 HLA抗体占20%~90%,部分为血小板特 异抗体
防治血小板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采用单采血小板 去除白细胞 如为HLA抗体,可输注HLA 匹配的血小板 如为血小板特异抗体,可以做血小板交叉 实验 如为败血症、DIC等非免疫因素,可以增 加血小板输注量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临沂市人民医院血液科
贾庆瑞
血 液 成分
血细胞
红细胞 、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
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晶体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
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单采血小板
血浆制剂
普通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冰冻干燥血浆
免疫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特异免 疫球蛋白
血小板输注
浓缩血小板 由手工方法从全血分离获得,从200ml全血制备 的浓缩血小板应>2 ×1010/袋,体积为 20~25ml。 单采血小板 应用血细胞分离机一次从一个献血者采集的血 小板。我国规定,一个治疗剂量的单采血小板 计数≥ 2.5 ×1011 /袋,红细胞≤ 0.4ml/袋,每 袋体积150~250ml。
白细胞制剂的副作用
发热反应 GVHD 肺栓塞 输血性病毒感染,主要是肝炎和艾兹病。
血浆制剂的副作用
肺水肿 胶体渗透压平衡紊乱 免疫功能紊乱 输血性病毒感染
按照不同需要去除白细胞,白细胞总数 <5×108 预防反复输血或妊娠因体内产生白细胞 凝集素而发生严重的发热反应。
洗涤红细胞
将浓缩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6次, 使其中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蛋白含 量明显减少。 应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和阵发性睡 眠性血红蛋白尿
冰冻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甘油,在 低温下保护红细胞膜及内部不受损伤, 在-65℃ ~ -80℃ 下,保存3~10年以上。 适用于稀有血型和自身今后用
适应症
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生成减少 血小板减少是由于丢失或破坏增多 血小板功能异常
输 注方法
目前多用血细胞分离器单采血小板。 宜用ABO血型相合的血小板。 输注量按0.2单位/公斤,或8单位/平方体 表面积。 输注一次可使血小板上升50 ×109/L。 应2~3天输注一次,直至出血停止。
血小板输注无效性
免疫球蛋白
有正常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和 特异免疫球蛋白。
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即丙种球蛋白
主要含IgG(95%),而IgM、IgA很 少,只能用 于肌肉注射,不能用于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
自大量献血员血浆(3000~10000ml), IgG占 98%,而IgM、IgA很少,半生存期15~25天。 特异免疫球蛋白
其他输血反应
疾病传播:丙肝、乙肝、艾滋病、梅毒、 疟疾、巨细胞病毒感染。 移植物抗宿主病 输血后紫癜 血循环负荷过重 输血性血色病 枸橼酸中毒、空气栓塞、血管微栓塞、 低温、出血等
红细胞制剂的副作用
红细胞制剂的副作用与输全血基本相同, 但血容量超负荷较少发生。 使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特别是洗涤红细 胞可以明显减少输血的副作用
其他血浆制剂
浓缩Ⅷ因子:主要用于血友病乙 凝血酶原复合物:主要用于血友病乙、 Ⅶ因子缺乏等。 浓缩Ⅸ因子: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血友 病乙 抗凝血酶Ⅲ:主要用于先天性抗凝血酶 Ⅲ缺乏症。
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是指输注血液或血制品而产生的不良 反应,发生率0.68%。 按发生的时间分为即发反应(24h)和迟发反 应(几天到半年);按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分为 免疫反应和非免疫反应。
年轻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指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 之间的红细胞 半存活期为45.2± 8.2天 常用于重型地中海贫血或需长期输红细 胞者
粒细胞输注
多采用白细胞单采术收集大量粒细胞 一般采集10升血液中的粒细胞 ,约4~8 ×1010,在采集后6小时输注,连续3~4天。 适用于粒细胞功能异常和新生儿败血症 一般情况下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取代
ACD保存液,200ml为一单位, 4℃可 以保存21天。
CPD保存液 ,4℃可以保存25天. ACD-A, CPD –A,在保存液中加入腺 嘌呤,保存期可以延长到42天。
全血输注的适应症
急性失血、产后出血等大出血 体外循环 新生儿溶血病置换血
浓缩红细胞
将全血中的血浆移去1/3~1/2,其红细胞 压积为70%~80% 适用于各类型贫血,特别是合并心、肝、 肾疾患患者。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原因 热原(蛋白质、死细菌、细菌产物)、免疫反 应(白细胞抗体、血小板抗体) 临床表现 输血后短期内即发生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8 ℃ ~41 ℃ ,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 发热持续15分钟至1~2小时,有的达8~10小时, 重者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
溶血性输血反应
原因 免疫性溶血性反应主要是血型不合; 非免疫性溶血性反应主要见于输入的红细胞有 损伤和PNH疾病患者。 临床表现 轻者同一般的发热反应,重者输入25~100ml血 型不合的血即可发生寒战、高热、心悸、胸痛、 呼吸困难、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输 注 方法
一般1单位新鲜冰冻血浆等于1单位凝血 因子活性。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症,开始剂量为输注2 袋新鲜冰冻血浆(约400~500ml),或 每公斤体重输注8~10ml,以后根据临床 疗效和实验室指标调整。
白 蛋白
维持胶体渗透压、结合和运输血液中小 分子物质的作用。 适应症:烧伤、出血、肾病综合症、肝 硬化、腹水、体外循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