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观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观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观察作者:钟晴燕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0期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自2013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52例,将这5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6例,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输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前,其RBC、Hb、以及Hct等指标差异不明显,在临床治疗后,RBC、Hb、以及Hct等指标研究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治疗在临床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HIA)是较为难治的贫血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在针对于AHIA的临床治疗方面,其治疗方法有多种,但是其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差别。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针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主要采用输血进行治疗,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13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52例,将这5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6例,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6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32~59岁,平均年龄为(37.2±1.5)岁。

对照组26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31~56岁,年龄在(35.1±1.1)岁。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其主要是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主要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给予患者补充维生素C,并且指导患者进行卧床休息。

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给予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每次160U,其中包括A型48U,B型44U,O型52U,AB型16U[1]。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体会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体会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April ,2008Vol ,3No .82008年04月第3卷第8期作者简介朱家宝,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心血站。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患者免疫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治疗。

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免疫血清学特点,输血时会出现配血不合或输血后贫血反而加重的情况,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1]因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不同于其他贫血或出血的输血治疗,存在很大的不安全性。

我们对3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输血治疗,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1.1对象3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男18例、女21例;年龄15~75岁,中位年龄44岁。

所有患者均按文献[2]的A IHI 的诊断标准确诊。

1.2临床表现极重毒贫血3例,重度贫血20例,中度贫血16例。

排浓茶样小便22例,出现发热36例,黄疸23例,肝肿大10例,脾肿大20例。

1.3输血指征⑶如果患者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仍有如下情况之一者,应及时输注少量浓缩红细胞,不能强调配血尚不完全相合而拒绝给患者输血。

这些情况是:(1)血红蛋白<40g/L 或血细胞比容<0.13者,并在安静状态下还有显著的贫血症状者;(2)血红蛋白>40g/L,但起病急、进展快,伴有心功能不全者;(3)出现嗜睡、反应迟钝、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4)因溶血危象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危及生命者。

可通过输注红细胞,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并维持足够携氧能力。

2输血治疗体会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原则是输用红细胞成分。

由于全血的血浆中含有大量补体成分,应避免全血输血。

2.1选择ABO 血型相合的供者血输注如果温和自身抗体显示出Rh 等相关特异性,应选择缺乏相关抗原的红细胞输注;倘若存在同种抗体,则必须选择与同种抗体相容的血液。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对策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对策分析

同将 其 为输 注洗涤 红细 胞组 (A组 )和输注 红细胞 悬液组 1.2.1 实 验 室检 查 ① 外周 血 象检 查 :50例 患者 的红 细
【关键 词 】 自身免疫 l生溶血性贫血 ;成分输血 ;应用 ;护理对策 DOI:10.14163 ̄.cnki.1 1-5547/r.2018.05.02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属 于一种溶血 性贫血和难治性贫 淋 巴瘤 1例 ,继发再生 障碍性贫血 2例 ,多发 I生骨髓瘤 1例 ,
血疾 病 ,在 临床极 为常见 。本研究探讨 了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系统性 红斑 狼疮 4例 ,继发性 感染 2例 。B组 中男 8例 ,女
中国实用 医药2018年2月第 l3卷第5期 ChinaPraeMed,F 018,Vo1. ,N0.
· 41 ·
须形 成不通过留置导尿解决 出入量记 录以及 尿失 禁问题的观
念 ,耐心 指导患者 自主排尿。针对无 法 自主排尿 的患者 ,女

性 可 以 使 用 尿 不 湿 ,男 性 可 以 通 过 尿 袋 集 尿 5-8 3o 针 对 已 经
感染 ,必须尽 早发现危 险 因素 ,给予 有效预 防 ,降低 尿路感

染发生率 。 2


]j
r}

1j


rL

1J
rL

]J
参 考 文 献
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率 .护理学杂志 ,2013,28(1):18—19. 周成 ,周慧洁 ,吴碎春 ,等 .125例尿路感染 患儿行气囊导尿管 导尿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中华护理杂 志 ,2013,48(5):453--454. 沈健 ,殷渠东 .体 表神经 电刺激结合 间歇导尿训练对脊髓损伤 患者尿路感染 的影响观察 .心理医生 ,2017,23(26):87—88. 尹冬梅 ,王娟 ,薛梅彦 ,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 防与控制 技 术指 南在 ICU的应用 及效 果研 究 .安徽 医药 ,2013,l7(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徐泉元【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6(029)003【摘要】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方法:回顾性探析某院接收治疗的4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对患者采纳应用成分输血方式,对其临床供参考依据的材料实行回顾性解析。

结果:4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显示阳性38例(79.17%),合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22例,16例患者采纳应用成分输血联合PE 治疗,14例治愈,2例救治无效死亡。

结论: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纳应用 WRBC 输注联合血浆置换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value of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Methods:Select 4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received by a hospital,give them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ir clinicaldata.Results:Among the 48 patients,38 cases showed positive results in direct coombs test(79.17%),22 ca-ses showed positive results in combined indirect coombs test.1 6 cases accepted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combined with PE treatment,14 cases were cured and 2 casesdied.Conclusion:Treating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with WRBC combined with plasmapheresis has remarkable effect and is worth to be promoted.【总页数】2页(P374-375)【作者】徐泉元【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昌县人民医院孝感 432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6.6【相关文献】1.对进行成分输血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 [J], 黄艳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及疗效 [J], 汤钰霞;李忠俊3.成分输血对治疗慢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J], 许国华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J], 许丽影;赵巍;孙硕5.成分输血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综合护理效果 [J], 梁传丽; 简黎; 李宏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不同输血方法的效果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不同输血方法的效果分析
刚 h u , L I U Y a n - x i a ,Y E C h u n - q i o o , L I 帆币 唱 D I NG D D r ui n g .

De p a r t me n t o f Bl o o d Tr a n s f a s i o n , Z h o n g x i a n P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 Ch o n g q i n g , 4 0 4 3 0 0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e f e c t o f d i f e r e n t b l o o d t r a n s f u s i o n me t h o d s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u t o i m mu n e h e mo l y t i c
p h e r e s i s ,a nd t h e c u r a i t v e e f e c t a n d o c c u r r e n c e f o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o ft he t h r e e g r o u p s we r e o b s e r v e d .Re s u l t s Af t e r
An a l y s i s o f Ef fe c t o f Di fe r e n t Bl o o d Tr a n s f u s i o n Me t h o d s f o r Pa t i e n t s

wi t h Au t o i m mu n e He mo l y t i c An e mi a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及疗效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及疗效

1 4例 , 并 间 接 抗 人 球 蛋 白 试 验 7例 , 性 率 8 . , 接 间 合 阳 24 直 接 均 阴性 的 5例 , 直接 阳性 间接 阴性 的 5例 。 红 细胞 血 型抗 体
鉴 定 出抗 S F a K 抗 原 1 。 、y 、 例
危 险 性大 , 理 及 时 治 疗 对 于 抢 救 患 者 生 命 及 改 善 预 后 非 常 重 合 要 。本 文 对 20 0 6年 1月 ~ 2 0 0 7年 1月 来 本 院 治 疗 的 1 7例 AI HA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 进 行 回顾 分 析 , 在 探 讨 AI 旨 HA 成 分

自身 免 疫 性 溶 血 性 贫 血 (uommuehmoyi a e a a ti n e lt nmi, c AI HA) 由 于 自身 红 细 胞 构 象 改 变 、 疫 功 能 异 常 或 某 些 遗 是 免 传 因 素 等产 生 的 自身 抗 体 和 ( ) 或 补体 结 合 在 红 细胞 表 面 , 致 导
维普资讯
2 4 49
童 堕 07 1 月第 3 卷第 2 期 0年 2 6 4

临床 研究 ・
自身免 疫性 溶 血 性贫 血 患者 成 分输 血 及 疗效
汤钰 霞 , 忠俊△ 李 ( 第三 军 医大学新桥 医院输 血科 , 重庆 4 0 3 ) 0 0 7
( p rme to o d Tr n f so f n ioHopi l Th r lt r r dia ie st Ch n qn 0 0 7 Ch n ) De a t n f Blo a s u ino Xiqa s t , id Miia a y Me c lUn v riy, o g i g 4 0 3 , ia a

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及护理方法探讨_0

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及护理方法探讨_0

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及护理方法探讨目的进一步研究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可靠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案。

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临床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患者。

全部入选对象共计62例。

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

观察两组实施不同治疗和护理措施后的Hb、RBC、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以及临床护理整体满意度情况。

结果实施输血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输血前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本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比较,统计验证结果显示,比较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均0.05),具有临床研究可比性。

1.2 输血方法和护理措施1.2.1 输血方法甲组患者给予三洗红细胞(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H20100812)2~4U输注;乙组患者给予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H20111201)2~4U输注,所有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H20111204)20~30mg/d,冲击治疗1~3d[2]。

1.2.2 护理措施甲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乙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相关护理措施[3-4]。

1.2.2.1 心理护理多方面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通过宣讲、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对患者出现的各项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措施。

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和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2 输血护理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输血前,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试,确保患者体温在38℃以下才能进行输血。

输血时应由两名护士认真核实供血者和受血者姓名、血型及交叉配血报告,核对血液标签,外观,输血的成分、数量、血型、时间、处理方式等,核实准确后再由护士到患者床头核实受血者信息,然后根据医嘱进行成分输血,输血前应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0~100mL,开始速度要慢,10滴/min。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成份输血治疗体会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成份输血治疗体会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成份输血治疗体会(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患者免疫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或补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需要输血治疗,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免疫血清学特点,输血时会出现配血不合或输血后贫血反而加重的情况,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不同于其他贫血或出血的输血治疗,存在很大的不安全性。

现将一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时交叉配血不合体会报道1患者:赵某,女,57岁,20XX年5月22日入院,缘于1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及全身乏力症状,并伴有面黄。

曾于我院住院治疗,行骨髓穿刺及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给予药物对症及输血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后出院后一直未正规治疗。

一月前自觉乏力症状再发,并伴有面色发黄,巩膜轻度黄染,眼睑苍白,口唇稍苍白,无发热畏寒、无呕血黑便、无咳嗽咳痰、无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1012/L,血红蛋白55g/L,血小板259×109/L,白细胞×109/L,分类正常,尿常规尿胆原16umol/L,生化检查总胆红素/L,直接胆红素/L,间接胆红素44umol/L,网织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为了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行输血治疗。

输血治疗原则是输用红细胞,因全血交叉配血:凝聚胺法,试剂采用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主侧交叉配血阴性,次侧++~+++,将病人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后与多人份供血者血清交叉配血,主侧阴性,次侧仍为++~+++,考虑为冷凝集素所致。

后用37℃的温盐水反复洗涤患者的红细胞数次后,又选用洗涤红细胞在372输注1U洗涤红细胞进行缓慢地温输注,同时给予大剂量激素泼尼松治疗,次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为64g/L,后又观察1-2天,患者血常规血红蛋白呈上升并保持相对稳定,提示无溶血加重,结果显示洗涤红细胞缓慢温输注联合大剂量激素治疗AIHA疗效显著,继续保持原治疗方案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8-05-23T15:34:26.2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5期作者:管永哲[导读] 研究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管永哲伊春市中心血站 153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5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输注血液不同将其分为输注洗涤红细胞组(A组)和输注红细胞悬液组(B组),每组25例。

研究50例患者交叉配血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血象变化及输血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50例患者主侧无凝集42例,主侧++~++++凝集8例,次侧++~++++凝集50例;两组患者输血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均高明显高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Hb、RBC、Hc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输血后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4.0%,B组患者输血后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成分输血;应用;护理对策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component transfusion in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7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on the basis of infusion of blood will be divided into the infusion of washed red blood cell group (group A)and infusion of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group(B group),25 cases each group. The results of cross matching of blood in 50 patients were studied,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image before and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blood transfusion re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side agglutination in 42 cases,the main side + + ~ + + + + + + agglutination in 8 cases,secondary side ~ + + + + agglutination in 50 cases;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ansfusion hemoglobin(Hb),red blood cell(RBC),hematocrit(Hct)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ansfus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Hb,RBC,Hct group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compared(P>0.05). The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 reaction in group A was 4% after transfusion. The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 reaction in group B was 8% after transfus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onent transfusion in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is good.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component transfusion;application;nursing countermeasures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属于一种溶血性贫血和难治性贫血疾病,在临床极为常见。

本研究探讨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就诊时均有一定程度的头晕、乏力等症状。

依据输注血液不同将其分为输注洗涤红细胞组(A组)和输注红细胞悬液组(B组),每组25例。

A组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2.3±10.4)岁;原发15例,继发10例,其中继发淋巴瘤1例,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继发性感染2例。

B组中男8例,女17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5.1±10.2)岁;原发13例,继发12例,其中继发淋巴瘤2例,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继发性感染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实验室检查①外周血象检查:50例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分别为(1.80~2.57)×1012/L、(4.40~13.02)×109/L、(110~298)×109/L、0.80%~5.60%。

在白细胞方面,3例患者白细胞增多;在Hb方面,32例患者为38~50 g/L,17例患者为51~60 g/L,1例患者>62 g/L。

②骨髓细胞学检查:接受骨髓检查的患者共32例,其中呈红系增生或显著增生髓象的30例,和溶血性贫血诊断相符。

③Coombs试验:从西班牙Diagnostic Grifols 公司购买微柱凝胶卡,运用戴安娜卡式凝胶法对患者的抗人球蛋白进行检测。

50例患者中,40例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达到了80%的阳性率。

22例患者合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阳性,18例患者直抗阳性、间抗阴性,10例患者直抗、间抗均阴性。

1例患者经自身红细胞抗体血型抗原特异性鉴定检出抗K、Jka抗原。

④交叉配血方法:进行交叉配血时运用戴安娜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和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运用EDTA-K2对所有配血样本抗凝。

严格依据厂商推荐标准执行加样、离心时间和速度,然后进行判定,阴性:微柱底部沉积有红细胞;阳性:凝胶上方或中间滞留有红细胞[2]。

1.2.2 输血治疗①成分输血:给予A组患者输注159 U的洗涤红细胞,A、B、O、AB型分别为47、44、52、16 U;给予B组患者输注271U的红细胞悬液,A、B、O、AB型分别为98、66、83、24 U。

②血浆置换:A组患者中DAT阳性且抗核抗体在1∶160及以上的8例,给予其输注洗涤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治疗。

通过专用密闭式管道,运用CS-3000连续式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手术之前让患者服用5 mg的地塞米松,以对过敏进行有效的预防;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10 ml 10%的葡萄糖酸钙,以对枸橼酸钠中毒进行有效的预防。

在对血浆进行置换时,20~30 ml/(kg·次),每2天1次,3~4次为1个疗程。

然后对患者应用小剂量的泼尼松,以对患者的平稳病情进行有效的维持。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交叉配血结果50例患者主侧无凝集42例,主侧++~++++凝集8例,次侧++~++++凝集50例。

2.2 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血象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后的Hb、RBC、Hct均高明显高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Hb、RBC、Hc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输血后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比较A组患者输血后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4.0%,B组患者输血后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优越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护理对策包括:①溶血病情观察。

红细胞在溶血后被破坏,溢出Hb,降低血中氧含量,造成全身各系统脏器缺氧[3-5]。

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口唇、胸闷、心前区疼痛症状等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则及时告知医生,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处理。

②输血护理。

输血之前将输血的重要性和高风险性、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耐心细致地讲解给患者及其家属,从而有效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

输注红细胞之前应该在37℃的恒温箱中对其进行有效的预热,同时在70 cm处用插灯对输液处进行照射,从而使输入患者体内的血液的温度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每次的输血量应该保持在1 U左右,输血之前给予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将滴速控制在<60 ml/h,将输注时间控制在4 h以内。

对患者的皮肤颜色、尿色尿量等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以对溶血反应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

③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具有较急的起病速度、较严重的病情、较快的疾病进展,且所需医疗费用极高,因此患者及其家属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