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丰碑一课一练 鄂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教案《丰碑》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那么,往往语文教学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教案以供大家去学习。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丰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配乐导入。
1、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2、学生借助学习网站中“忆海畅游”网页自由选择浏览一下图片、录象或文字资料,加深理解时代背景[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了,今天的孩子不容易理解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
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量,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浏览,对于理解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帮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同时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讨论交流。
[讨论这个环节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在读中获取的信息内容表达出来。
]三、再读课文。
1、师: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再读课文,在文章开始和结尾处找出两个带问号的句子;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后齐读。
3、第一句是将军的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在课文中找一找。
4、学生找出四个“可能”后,师生合作读句子。
[在初读了课文之后,学生能很快地找到有关句子,同时,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
师生合作读句子,把老师放在了学习的合作者的位置上,是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丰碑鄂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丰碑鄂教版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依照思想感情开展变化的头绪停止表达的方法。
2、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看法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高尚质量,从中遭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依照思想感情开展变化的头绪停止表达的方法。
2、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遭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依照思想感情开展变化的头绪停止表达的方法。
2、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经过读书了解了故事发作在和往常代,一支队伍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中。
那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边说边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座高耸的雪山,同时播放北风呼啸的录音〕二、研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回想我们上节课质疑的效果。
2、你们以为军需处长和丰碑之间,第一点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中央读懂的?第一个相似点: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芒笼统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板书:笼统〕〔1〕怎样读,才干把〝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芒笼统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表现出来?各自练习朗诵。
〔2〕你们觉得第7自然段,应该掌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指名读。
〔3〕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样样?请你再读一读。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你们以为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中央读懂的?第二个相似点: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损人利己的肉体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板书:肉体〕从课文7、8、11自然段的联络中,你们看出了什么?作为军需处长就是担任操持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的指导,但是他却把一切的棉衣分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具有一心为公、损人利己的肉体,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互换角色,体会情感,自在表达。
1、假设你此时身在云中山中,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我能够会犹疑,虽然我从心里也情愿给战士们棉衣,但冰冷的滋味太舒服了;我将毫不犹疑的像老战士那样,把棉衣让给他人;我想假设能和战士伙着穿,你穿一会,我穿一会,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关心战士。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题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题丰碑(节选)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yí yǐ)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sù()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辩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裁)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yín yín�溃┑姆岜�。
1、在文中()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打上“√”;看拼音在()里写汉字。
(6分)2、给画“ ”部分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4分)3、文章是以将军对军需处长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而展开的。
请先用“≈≈≈”勾画出对将军神态、动作描写的语句,再依次填写将军对军需处长情感发展的关键词。
(2+4=6分)()――()――()――()4、这篇文章的主人翁是,但文章对他的直接描写并不多,笔墨集中描写了将军,这种表现手法是,同样表现了主人翁的高贵品质。
(1+1+2=4分) 5、选文最后一自然段有2句话。
第1句话是描写,第2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晶莹”的原意是光亮透明,这里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其二是。
(4分) 6、文章题目换成“雪人”、“雪碑”、“冰碑”都不如“丰碑”更震撼人,谈谈你的理解。
(4分)月球之旅(节选)经过3天多的飞行,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丰碑教案

8、丰碑
张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红军行军的艰难,体会军需处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人物形象;
3.背诵第7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红军行军的艰难,体会军需处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人物形象;
2.难点:背诵第7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解读课题
1.复习《过雪山草地》,引入课题;
2.解释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检查生字词
四、整体感知
用三言两语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精读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2)默读第2自然段,看看红军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2.聚焦第7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这位被冻死的战士是谁
(2)【小组合作】请大家以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7自然段,讨论:哪一句话令你印象最深刻
(3)语言积累:背诵第7自然段,完成补白练习。
3.写法学习:去掉第1自然段,可不可以
六、结语。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丰碑

丰碑【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提示准确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描写军长和军需处长的语句,体会表达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初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4.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军需处长的表现,产生对军需处长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军需处长的语句,体会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白雪皑皑的云中山脚下,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冒着风雪,艰难地一步一步前进着。
(出示多媒体形声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影像。
)这支红军队伍正在艰难地爬雪山。
在天寒地冻、漫天飞雪的云中山,红军战士会遇到什么困难?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创造意境,读中感悟生:(寒风凛冽,冰冻三尺,天气严寒)师:你从哪些词句能够感受到云中山的风雪严寒?生:(狂风怒吼、大雪纷飞、冻成、大冰坨、冰天雪地、顶风冒雪)师:读第一自然段。
感受红军是在怎样的天气环境中前进的。
师:面对着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此时此刻红军战士最需要的是什么?生:(御寒衣物)三、以读悟文,用心感受(一)师生交流师: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有人冻死了。
仔细默读第二段,找出描写军长神态和动作变化的词语,画下来,想一想为什么军长的感情会有这样的变化?师:首先军长听到了有人冻死的消息。
他是什么表情?怎么做的?生:朗读“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师:为什么“愣了一下”?生:事情发生的很突然,没想到。
师:快步朝前走去,说明什么?师:心里很急,所以什么话都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板书:军长着急。
读出将军着急的心情。
指名读,自己练读。
师:来到人群中呈现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多媒体播放老战士冻死的画面,引导观看)再次朗读课文中此处的描写。
出示(风雪中,一位老战士,……贴在身上。
)生范读。
自己有感情读。
师:从靠着冰崖坐着,体会他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师:从“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体会到他死时,心境平和,无所求、无所怨……师:这位老战士浑身落满雪花为什么神情依然镇定、自然?生:1.战士们都已经穿上了棉衣,能够抵御严寒,胜利前进了,我的任务完成了。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丰碑鄂教版

8、丰碑第二课时教课目标:1、学习作者依据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表达的方法。
2、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敬质量,从中遇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教课要点:1、学习作者依据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表达的方法。
2、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遇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课难点:1、学习作者依据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表达的方法。
2、理解“丰碑”的真实含义。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经过念书认识了故事发生在战争时代,一支队伍困难地前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中。
那边暴风吼叫,大雪纷飞。
(边说边用简笔划勾画出一座雄伟的雪山,同时播放寒风吼叫的录音)二、研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1、迅速默读课文,回想我们上节课怀疑的问题。
2、你们以为军需处长和丰碑之间,第一点相像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第一个相像点: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芒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板书:形象)(1)如何读,才能把“ 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芒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表现出来?各自练习朗诵。
(2)你们感觉第 7 自然段,应当掌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指名读。
(3)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再读一读。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你们以为第二个相像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第二个相像点: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板书:精神)从课文 7、8、11 自然段的联系中,你们看出了什么?作为军需处长就是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质的领导,但是他却把全部的棉衣散发给战士们,自己却衣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冬季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拥有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交换角色,领会感情,自由表达。
1、假如你此时身在云中山中,身为军需处长,你会如何想?(我可能会踌躇,固然我从内心也愿意给战士们棉衣,但严寒的味道太痛苦了;我将绝不踌躇的像老战士那样,把棉衣让给他人;我想假如能和战士伙着穿,你穿一会,我穿一会,既能够保全生命,有能够关怀战士。
《丰碑》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_29

《丰碑》教学设计(鄂教版五年级下册)1.情景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支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的红军队伍,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发生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手势示意生齐读课题——“丰碑”)2.同学们见过碑吗?在哪里见过?什么是“丰碑”?[板书: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功绩]3.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吗?[板书:军需处长]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呢?请用“——”把它划出来。
4.出示中心句:“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谁能围绕这句话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5.快速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6.自由读第7自然段,小组合作:根据这一段内容设计问题,问题里必须有为什么或怎样这两个词语。
点拨:⑴从哪里看出老战士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老战士为什么牺牲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老战士牺牲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说明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a 看到战士没有在冰天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所以……b 自己把所有的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连自己都没有,尽到了职责……c 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所以……)⑵巡视参与讨论。
引导:①镇定、安详是什么意思?②老战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点明中心“不怕牺牲,舍己为人”③从哪里还能看老战士有着这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品质?[出示句子“单薄破旧的衣服……身上。
”指名读——抠“贴”要读重音,为什么单薄,点明中心:不怕牺牲,舍己为人。
换词读。
(出示:……裹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披在……)]7. 你对这段内容有哪些不明白?8.指导朗读、师生评议。
(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你能读给大家听吗?)9.谁还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感情?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丰碑》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_19

《丰碑》教学设计(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
(教师板书课题)(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
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四)自学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五)研究问题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①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碑
班级姓名
一、看拼音写汉字。
二、多音字组词。
三、词语搭配。
四、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改在括号里。
1.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须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坐晶莹的丰碑。
()
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恕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
3.红军队伍在恶劣的环境中行进着,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忽然袭激。
()
五、联系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里打“√”。
1.“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这是因为:(1)见到将军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也不敢走开。
()
(2)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将军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
(3)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默外,还能说什么呢?()
2.课题“丰碑”的含义是:
(1)高大的碑。
()
(2)赞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他是将军和战士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
(3)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后,看上去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
六、阅读片断,按要求做题。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1.解释下列词语。
镇定:
安详:
2.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比喻句的画(×)
(1)萤火虫尾部的一粒发光的东西,好像挂着灯笼一样。
()
(2)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
3.填空。
老战士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说明他();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说明他();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身上,表现他()。
参考答案
一、队伍、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冻僵、倚靠、光秃秃、塑像、豹子、覆盖、晶莹
二、
三、
四、1.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须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坐晶莹的丰碑。
(需、座)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恕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怒)3.红军队伍在恶劣的环境中行进着,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忽然袭激。
(突、击)
五、1.(3)2.(2)
六、1.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忙的意思。
安详:从容不迫,镇静的意思。
2.(1)(√)(2)(×)3.十分疲劳,想歇息一下;对遇到严寒折磨早有思想准备,所以不慌不忙,十分镇定;一心为了别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