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五章《朝花夕拾》选文,详细内容为《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经典篇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分析文本,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鲁迅先生独特的文学风格。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篇目,感悟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对《朝花夕拾》的经典篇目进行详细解读,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隐喻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狗·猫·鼠》为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藤野先生》进行文本分析,锻炼批判性思维。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朝花夕拾》名著导读2. 板书内容:(1)鲁迅先生简介(2)经典篇目:《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3)文学风格:讽刺、幽默、深刻(4)隐喻手法:象征、借代、讽刺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朝花夕拾》中的某篇目,谈谈你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红楼梦》主题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红楼梦》主题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生平和书籍版本演变过程,体会作者的思想倾向。
2.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3.通过一系列趣读和分享过程激发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读整本书。
过程与方法:1.以提纲式阅读法,在了解作者思想倾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书内容框架。
2.以自主阅读和主题分享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解读《红楼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红楼梦》文学价值的基础上爱上《红楼梦》。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说的整体内容,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指导评价法、小组合作法。
板书设计:课时安排:10课时(半个学期的阅读课)第一课时:提纲挈领,知人论世第二至九课时:自主阅读,主题分享第十课时:猜想结局,总结分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提纲挈领,知人论世一、导入新课:清朝的时候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就算你读了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你不读《红楼梦》的话,你的知识还不够。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认为它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究竟《红楼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从今天开始的半个学期,我们将要进行《红楼梦》主题阅读。
二、新课讲授(一)知人论世1.说说你知道的曹雪芹(作者资料)简介: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初中3年阅读名著教案

初中3年阅读名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 把握小说主题,提高文学素养。
3. 学会欣赏名著,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 了解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1. 把握小说人物心理变化。
2. 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曾经读过名著,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印象?2. 教师简要介绍《骆驼祥子》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二、情节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小说主要情节,提炼关键事件。
2. 学生分享自己梳理的情节,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人物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如勤劳、善良、坚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物分析,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主题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深入挖掘作品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主题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欣赏与借鉴(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文学素养,如写作技巧、人物塑造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与借鉴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欣赏名著。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阅读名著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祥子》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理解。
4. 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并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名著《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两篇】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读书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写作特点。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从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或青少版,养成作批注、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一、歇后语引入猪八戒照镜子——花果山猴子——猪八戒的武艺——猪八戒的后背——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猪八戒吃人参果——《西游记》剧组开会——这些有趣的歇后语都来自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西游记》。
板书:西游记二、回顾阅读方法1、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当你拿到这样一本的书,你通常是怎么读它?说说你的读书方法,或有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的。
老师总结了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四点。
幻灯出示:(整本原著——浏览、跳读,把握大意)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③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④遇到不懂的,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作批注或摘记。
三、整体感知1、了解主要内容。
《西游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之前你们都从哪些渠道了解过这本书的内容?那么谁来说说书主要内容是什么?幻灯显示:小说的前七回写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八到十二回交代了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最后,写的是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和八戒沙僧护送唐僧,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西天取的真经。
2、看目录、说情节、知人物浏览书的目录,你有什么发现?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 认识了那些特征鲜明人物?板书:情节、人物《西游记》提到的人物有很多,主要人物有哪些?板书: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对于这四个主角,有人喜欢活泼的猪八戒,有人喜欢憨厚的沙和尚,有人喜欢孙悟空,也有人喜欢唐僧,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这样,咱们就替他们来个自我介绍,请你任选一个角色,小组推荐一名来说说。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教学内容1.运用多媒体技术,掌握自主阅读整部纪实作品的基本方法;体会纪实作1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这句话所描述的正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中国政治局面,我们就生活在共产主义政权保护下的和谐社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如斯诺的预言,红星如今照耀着我们。
但是,这本书写成的时候,却是中国遭受侵略,政权动荡,民族分裂的时期,前路茫茫,沉浮未卜。
一个外国人为什么却敢下这样的断言?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到序言中去找到答案。
(用希沃展示,其他学生稍作补充)依次介绍:作者介绍、成书背景、写书目的、影响地位。
读序言,可以观其大略。
(四)浏览目录,把握写作顺序和内容建立了对于作品的初步印象之后,要想知道全书写作的内容和顺序,就要从目录中找。
师问:从目录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生答: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作者采访的顺序。
师问:再次浏览目录,这本书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生答:写了共产党的一些方针、政策,介绍了很多红军领袖,描写了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还叙述了作者的采访经历。
通过读目录,我们掌握了文章内容和顺序,就能抓其精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
因此,阅读正文内容,就要从主要人物和主要事实入手。
(五)抓住主要人物活动探究一:跳读正文,概括人物形象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红星照耀的地区进行深入访查。
周恩来、毛泽东、朱德、贺龙等用希沃游戏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主要人物与相关事件知识的把握(六)抓住主要事实活动探究二:品读片段,理清主要事实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初中如何读课外名著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如何读课外名著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外名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外名著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3. 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名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外名著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外名著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外名著的阅读经历,激发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
二、阅读方法指导(10分钟)1. 教师介绍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a.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难度适中,兴趣盎然。
b. 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持之以恒。
c. 边读边思考,做好笔记,加深印象。
d.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启发。
2.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三、阅读实践(10分钟)1. 教师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一本名著进行阅读。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鼓励学生坚持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中的困难,提高阅读效果。
名著阅读初中导读教案

名著阅读初中导读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3.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学生准备《红星照耀中国》原著,提前阅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体会。
二、了解作品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红星照耀中国》的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
2. 学生讨论作品中的重要事件,如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
三、分析作品特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星照耀中国》的艺术特色,如真实性、客观性等。
2. 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真实性、客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掌握名著阅读方法1. 教师介绍名著阅读的方法,如泛读、精读、比较阅读等。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交流阅读方法。
第二课时:一、感受长征精神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中的感悟,讨论长征精神对当代的意义。
二、培养爱国情怀1. 教师引导学生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汲取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提出自己对《红星照耀中国》的疑问,进行课堂拓展。
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名著阅读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理解和解释名著中的文学元素,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和结构等;2.分析名著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个人观点并支持其立场;3.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优化阅读过程,并获取更深入的理解;4.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分析、归纳、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等;5.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确定要教授的名著,并精心准备教材和教辅资料;- 制定详细的课堂讲解和讨论计划;- 准备与名著相关的短文或文章,便于课堂练习;- 准备相关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学生准备- 学生需要提前阅读所选的名著,并做好相关的笔记;- 学生需要准备书面或口头的报告,以回答教师的问题或分享观点;- 学生需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解答。
三、教学活动1.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本堂课要讨论的名著,并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
例如:“你认为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鼓励学生思考,并简要分享他们的观点。
2.展示名著(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电子媒体展示名著的封面、作者简介和出版信息等内容。
简要介绍名著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
3.分析名著(20分钟)教师将名著的文学元素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和结构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元素对整个故事和主题的影响,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反馈。
4.阅读交流(20分钟)教师会提供与名著相关的短文或文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理解,对文章中的观点发表意见、提出问题或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5.阅读策略引导(15分钟)教师介绍一些有助于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技巧,如预测、推理、归纳和总结等。
教师示范具体的应用方法,并鼓励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使用这些策略,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和人物。
6.学生报告(15分钟)学生分组准备好的报告,可以是关于名著某一章节或特定人物的分析和解读,或者是对整本书的主题和价值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中一段的文字,
2.要求学生能复述自己所喜爱的《水浒传》中的人物及故事;【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让自己与大师完成心与心的交流,从中有所感悟、收获。
当然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也很重要。
二、教学步骤
(一)阅读方法
1.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初步对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大致内容做初步的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2.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整体把握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精读,从中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人物的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顺序及从中感悟到得人生哲理等等。
3.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写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4.借助工具书及相关参考资料扩展视野。
(二)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一段《水浒传》中的文字——《智取生辰纲》选段
1.《水浒传》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让我们读过之后仍回味无穷,请欣赏《智取生辰纲》中一段精彩的片段。
2.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字典阅读文字
3.学生复述《水浒传》中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和人物,
①这些人物长得什么样,你还记得吗?(或者使用什么样的兵器)教师引导学抓住书中的有关文字描写来回答。
②说说你在读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三)合作交流
1.再读《智取生辰纲》,找出文中的人物的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来
2.从这段文字的描写中,你看出杨志是个怎样的人?吴用是个怎样的人?老虞侯又是个怎样的人呢?你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
3.把文中你觉得优美的词、句、段下来,写点批注、心得等,并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
三、学以致用
1.运用今天所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三国演义》,并做好读书笔记
2.练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