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
验报告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9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0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1)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9)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0)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1)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3)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4)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9)。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
制作潜望镜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长方形盒子一个,镜子两块,剪刀、胶布
实验步骤
1、用剪刀将长方形盒子相对的两面各剪一个方孔(一面左端,另一面右端)
2、将两面镜子分别从方孔放入盒内,沿45度角斜放,镜面平行朝上,用胶布固定。
实验结论
可以看到不在眼睛正前方位置的情况。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气球、小车、线、木棒、透明胶带
实验步骤
1、将气球吹气,并用木棒塞住气球口
2、将吹鼓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用透明胶带粘)
3、将木棒取下
实验结论
小车朝气球口相反的方向行驶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
用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测力计、塑料袋
实验步骤
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
光的强弱与温度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
实验步骤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
实验结论
一次反射的温度比多次反射光的温度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收
实验类型
实验结论
垂直照射影子最短,平射影子最长。(平行形不变,倾斜形改变。)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
阳光下的物体的影子变化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循环过程。

二、实验材料:水、烧杯、小锤子、保鲜膜、塑料袋、水果。

三、实验步骤:1.实验一:水的沸腾a.将水倒入烧杯中,放在燃气灶上加热。

b.观察水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实验二:水的凝固a.向水中慢慢加入冰块,搅拌均匀。

b.观察水随着温度的下降发生凝固的情况。

3.实验三:水的蒸发a.将一些水倒入烧杯中,加入一片保鲜膜覆盖。

b.观察保鲜膜上是否会出现水珠。

4.实验四:水的降雨a.将一个塑料袋围住一棵果树的树枝。

b.观察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在塑料袋内出现水珠。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一中,水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沸腾,形成水蒸汽。

2.实验二中,水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逐渐凝固成冰块。

3.实验三中,水的一部分逐渐蒸发,形成水蒸汽,并凝结在保鲜膜上形成水珠。

4.实验四中,果树叶子的蒸腾作用使得水分蒸发,与塑料袋接触后凝结成水珠。

五、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在加热过程中会沸腾,形成水蒸汽。

2.水在冷却过程中会凝固,形成冰块。

3.水会蒸发,形成水蒸汽,并凝结在冷表面上形成水珠。

4.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的水分,在与塑料袋接触后会在袋内凝结成水珠。

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循环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不仅可以以液态存在,还可以通过加热转化为水蒸汽,通过冷却转化为冰块。

同时,水的蒸发和凝结也是水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通过实验,我能够观察到水的不同形态的转化过程,并加深了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此次实验还让我认识到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水循环之间的关系。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水分,这部分水分会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汽,并最终凝结在冷表面形成水珠。

这让我对水循环过程有了更加生动的认识。

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我能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对于教科书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不仅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种子的发芽实验。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塑料盒子、纸巾、滴管、标签、水、透明的塑料袋、不透明的塑料袋、保鲜袋、土壤。

1.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分别在每个盒子里垫人纸巾并按10个洞,用来放置绿豆种子;(3)往其中一个盒子里的纸巾上滴水,并在这个盒子上贴上标签(实验组),另一个盒子里的纸巾不滴水,并在这个盒子上贴上标签(对照组)。

2.研究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分别在每个盒子里垫入纸巾,并且往每个盒子里的纸巾上都滴入等量且适宜的水;(3)往两个盒子里分别放入10粒绿豆,一个盒子放入常温处(对照组),另一个盒子放入冰箱里(实验组)。

3.研究种子发芽与光的关系。

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分别在每个盒子里垫入纸巾,并且往每个盒子里的纸巾上都滴入等量且适宜的水;(3)往两个盒子里分别放入10粒绿豆,两个盒子都放在阳光能够照到的窗台上,一个盒子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对照组),另一个盒子用不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实验组)。

实验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将每天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记录下来。

4:.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

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和一个不透气的保鲜袋;(2)分别在每个盒子里垫入纸巾,并且往每个盒子里的纸巾上都滴入等量且适宜的水;(3)往两个盒子里分别放入10粒绿豆;(4)将一个盒子放入保鲜袋中,将保鲜袋中的空气全部排出;(5)把两个盒子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没有保鲜袋的盒子为对照组,有保鲜袋的盒子为实验组。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实验二:.种植绿豆芽种植器材:带排水孔的花盆、土壤、水、小铲子、实验中已经发芽的绿豆种子。

种植过程:(1)准备好一个带排水孔的小花盆,向小花盆中加人三分之二的土壤。

(2)将绿豆芽从种植盒里小心取出,注意不要破坏根部。

(3)轻轻疏松花盆里的土壤,把绿豆芽栽种在花盆中央2~3cm深的地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一、实验一:观察水的变化1. 实验目的: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2. 实验材料:水、烧杯、酒精灯、冷水。

3.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酒精灯点燃,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4)当水沸腾后,将烧杯从酒精灯上取下,迅速倒入冷水中。

(5)观察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4. 实验结果:水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变热,沸腾后迅速冷却,温度逐渐降低。

5. 实验结论:水的状态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二、实验二:研究金属的特性1. 实验目的:研究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 实验材料:金属导线、电源、灯泡、铁钉、铝条、铜片、热水壶。

3. 实验步骤:(1)将金属导线连接电源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放入热水壶中加热,观察它们的导热性。

(3)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用锤子敲打,观察它们的延展性。

4. 实验结果:金属导线可以使灯泡亮起,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铁钉和铝条在热水壶中加热后变得很热,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铜片在锤子敲打后没有变形,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5.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实验三:观察土壤中的生物1. 实验目的:观察土壤中的生物,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实验材料: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土壤样本。

3. 实验步骤:(1)用镊子取一小块土壤样本放在载玻片上。

(2)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3)用放大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土壤中的一些较大生物,如蚯蚓和蜈蚣等。

4. 实验结果:观察到土壤中存在着多种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线虫、蚯蚓和蜈蚣等。

这些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实验结论: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其中存在着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实验四: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1.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2年)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2022年)

实验现象: 1、4张卡纸的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光直接穿过卡纸上的小孔,屏上有光点。 2、移动中间的卡纸,光不能穿过卡纸,屏上无光点。
实验结论: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班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
记录员:
第 实验 观察员:
小组人员分 工
操作员:
汇报员:
2022 年9月16日
实验现象: 1、没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上的泥沙被雨水冲刷到了山脚下。 2、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上的泥沙没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植物对地表有保护作用。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地沙
漠化。而有植被的土地被雨水侵蚀的影响较小。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班级 指导教师
五年级
记录员:
实验现象: 1、光能够透过透明的玻璃杯照射前方的杯子上,很清楚。 2、光只能部分通过薄纸照射到前方的杯子上,不太清楚。 3、光完全被厚厚的书本遮挡住了,照不到前方的杯子,全看不见。 实验结论:
光的传播是会遇到阻碍的。光能穿过透明的介质,而遇到半透明或不透明的
物体时,光的传播就会遇到阻碍。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风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目的
了解风对岩石的影响过程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放大镜、砂纸、岩石等等
1、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前的岩石; 2、用砂纸打磨岩石(模拟风的作用); 3、再次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后的岩石。
实验现象: 利用砂纸打磨岩石,发现有白色粉末,岩石表面被砂纸打磨掉了。
实验结论: 当大风卷起沙石从岩石上刮过时,岩石的表面会被沙石慢慢打磨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准备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水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内容:蚯蚓的选择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了解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了解温度的变化对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产生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冰块、盖子、热水、铁夹子。

三、实验步骤1.将烧杯放在桌面上,测量室温。

2.使用铁夹子将温度计固定在烧杯的上方,确保温度计的底端没有接触到烧杯。

3.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待冰块融化后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4.将盖子盖在烧杯上后,将热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5.将盖子取下,继续倒入热水至烧杯约80%的容量,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6.等待一段时间,再次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四、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约为20°C左右。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逐渐上升,达到0°C,然后稳定在0°C左右。

3.在盖子完全闭合的情况下,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显示的温度逐渐增加。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较之前慢,温度也没有之前那么高。

5.几分钟后,观察到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趋于稳定。

五、实验分析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较稳定,在20°C左右。

这个温度是人体感知最舒适的温度之一。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稳定在0°C左右。

这是水的冰点温度,表示水从固态到液态的状态变化。

3.在盖子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热水倒入烧杯,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

这说明固体的温度会被加热,分子运动加快。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

这是因为热量传导由于外界的温度较低而减慢。

5.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说明热量正在逐渐散失,物体的温度正在趋于稳定。

六、实验结论1.温度对物体状态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

2.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物质的性质,比如温度的升高会使物质膨胀,温度的降低会使物质收缩。

3.在本实验中,室温下物体呈固态,冰块融化后物体呈液态,加热后物体呈气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
测量摩擦力
实验目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
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书本
实验过程
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2、学生交流、讨论
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照亮目标2)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3)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实验结论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
光与热
实验目的
光的强弱与温度
实验材料
温度计、镜子
实验过程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实验名称
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实验目的
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
实验材料
小车、橡皮筋、尺子
实验过程
1、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来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2)、橡皮筋绕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实验结论
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4、记录。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实验名称
光和影
实验目的
影子
实验材料
手电筒、木块
实验过程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3)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实验结论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实验名称
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实验目的
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实验材料
小车、垫圈、绳子、挡板
实验过程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
实验目的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材料
手电筒、带小孔的卡纸
实验过程
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实验结论
光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
光的反射
实验目的
照亮目标
实验材料
手电筒、书本、镜子
实验过程
实验名称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实验目的
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实验材料
小车、气球、笔杆
实验过程
1、调试小车。
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
(1)讨论测量方法(2)测量
3、提问: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说说为什么?
实验结论
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实验名称
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
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实验结论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实验名称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目的
物体的颜色和吸热
实验材料
各种不同颜色的彩色纸
实验过程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1)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
实验名称
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目的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材料
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程
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实验结论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实验材料
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书本
实验过程
1、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实验结论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实验名称
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
实验目的
测量物体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
实验材料
测力计、小车
实验过程
1、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2、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3、设计实验如何测量。(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2)小车的载重相同(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人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实验结论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学生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实验名称
土壤成分分析
实验目的
寻找土壤的成分
实验材料
土壤、杯子、水、放大镜、玻璃棒
实验过程
1、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把土倒在纸上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我们观察到了什么?
2、观察干燥的土壤。把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