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交流中能够互相启发,提出不少有创意的想法。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明确地设定讨论的主题和目标,确保讨论的效率。
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能够尝试将所学的修辞手法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尽管有些地方还不够成熟,但这种尝试是非常宝贵的。我意识到,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更多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学生对课文中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表达出了自己的疑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仅要关注知识点的讲解,还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我需要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引导他们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举例解释:
-情感的细腻理解:如何让学生从“母亲总是笑着,尽管她的病痛”这句话中感受到母亲的坚强和对子女的爱。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如何让学生识别“秋风扫过,树叶簌簌落下,像是在低声哭泣”中的拟人手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自然环境与情感的结合:解释为什么作者选择秋天作为背景,以及这个季节如何与作者的情感状态相呼应。
2.教学难点
-情感的细腻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作者对母亲复杂的怀念情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讨论来逐步感悟。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
-自然环境与情感的结合: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中自然环境描写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生哲理的抽象理解:对于文中蕴含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思考才能领会。
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人教版(优秀8篇)

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人教版(优秀8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一、导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瘫痪暴怒沉寂捶打憔悴央求诀别2、简介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出处:《史铁生作品集》文体:散文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明确:文中怀念的是“母亲”。
两次写到秋天。
之所以是“秋天的怀念”,一是因为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母亲“我”。
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4、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5、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明确:是母亲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追问,学生圈点勾画,思考回答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1.在写法欣赏中体会伟大、无私的母爱。
2.研读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3.积极思考,探寻“好好儿活”的含义。
二、学习重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通用篇)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通用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 1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所代表的生命的意义。
2、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领会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所代表的生命的意义。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一、质疑导入1、质疑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秋天的怀念》,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述说)预设:谁怀念秋天?(板书:史铁生)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秋天吗?除过秋天,还怀念什么?2、问题梳理从课题质疑入手并对提出的问题梳理,是语文学习的常用方法。
二、第一次看花1、通过预习,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或知道了什么?预设:课文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
小结:同学们关注到了本课的两个主要人物——(生)儿子、母亲。
板书:儿子母亲这是怎样的一个儿子?你能从文中拎出一个词吗?(瘫痪、暴怒无常)板书:暴怒无常2、儿子的暴怒无常都表现在哪里?请从第一段中找找,画出这样的句子。
预设: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补充,深入人物内心21岁,生如初阳,却双腿瘫痪!如此的噩运,谁能承受?!史铁生后来曾写过一篇长文章,记录21岁时的命运重创,文章的名字是《我二十一岁那年》,谁与老师轮流读读:课件出示(配乐)那时(十九年前)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的让人伤心就是了。
当时我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
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优秀课件(共29张PPT)

• 3.分析标题《秋天的怀念》好在哪里?
1)表层含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 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2)深层含义:“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 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 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跌绝望的心理过 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 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 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如 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 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憔悴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 • “挡”字写到了母亲不想让我看到落叶凋 零的景象而产生痛苦,表现了母亲的细 心。“憔悴”暗示出母亲已病入膏肓; “央求”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4)“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高兴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她笑了。
1、读写下列词语: 瘫痪 暴怒 沉寂 捶打 憔悴 央求 敏感 诀别 淡雅 深沉 烂漫 高洁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2、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划我和母亲的神态、 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作好简单批注。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 ——《游子吟》
明确: 我可活什么劲(绝望、自暴自弃) —— 要好好儿活(再生、坚强、乐观)
(2)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 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3)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 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明确:在第2、第5段中。 ①“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 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 ②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 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 懊悔。 “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与醒悟中变得成熟了。
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

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1、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主要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
同时目标: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
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
如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第二课时(一)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二)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三)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四、课后思考1.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文中“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2.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4.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5.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

下课后,妈妈给“我”重讲 知识要点,同学们都听烦了
(3)_____讲__得__眉__飞__色__舞________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点拨】 第(1)空:根据第②段可知,“我”上学第一天,同
学们一阵哄笑,妈妈先是脸涨得通红,随后脸上有一种 视死如归的悲壮;第(2)空:根据第④段可知,当其他同 学扭头看着“我们”,或捂嘴偷笑,或窃窃私语时,妈 妈却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第(3)空:根据第⑥段可 知,下课后,妈妈给“我”重讲知识要点,同学们都听 烦了,妈妈却依旧讲得眉飞色舞。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点拨】 D. 联系末段中的“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
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 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母亲去世以后,“我”振 作了起来,决心要和妹妹一起好好活下去。此时,“我” 已经走出人生的“秋天”了。
返回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6. 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一文后,文中那种伟大无私的 母爱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为此,七年级(1)班决定 举行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 参加并完成下面的活动。 (1)母爱是世间最伟大、最美丽的爱,请你写出两句歌 颂母爱的名言吧。 _示__例__:__①__世___界__上__有__一__种__最__美__丽__的___声__音__,__那__便__是___ _母__亲__的__呼__唤__。__—__—__但__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②__母__爱__是__一__种__巨__大__的__火__焰__。__—__—__罗__曼__·_罗__兰________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① 语 段 中 有 错 别 字 的 词 语 是 “ ____罗__唆____ ” , 应 改 为 “____啰__唆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2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与成语的积累: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如“萧瑟”、“金黄”、“一叶知秋”等,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阅读理解: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提炼课文的主题思想。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中,例如“一叶知秋”这个成语,教师需要解释其字面意思,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即通过一片树叶的凋落,预知秋天的来临,进而体会这个成语在表达作者对母亲怀念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中,关于“秋天”的象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秋天作为背景,如何体现了作者对母亲逝去的感伤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的情感体验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状态,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但也有一些学生似乎难以达到这种情感的共鸣。这让我意识到,情感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老师更加细腻和耐心地去引导。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感受秋天的变化和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看到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秋天的象征意义,学生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累还不够丰富。
在讲授修辞手法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成语和修辞的记忆较为吃力,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对这些语言现象还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设计更多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这些知识点。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也是一个挑战。有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但也有一些学生在表达上显得有些生硬。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写作技巧还不够成熟。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秋天的怀念》人教版(精选12篇)

《秋天的怀念》|人教版(精选12篇)《秋天的怀念》|人教版篇1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设计特色:体味情感,以情激情。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1、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画一画。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画出自己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为体会文章思想奠定基础。
2、想一想。
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说一说。
在想一想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的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点拨引导: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
这里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1)小组普遍交流。
(2)全班重点交流。
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的详细些。
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知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母爱的世间真情。
交流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一)“母亲”关心“我”的四件小事(可以让学生概括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句);(二)“母亲”面对“我”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的句子。
4、议一议。
让学生透过母亲为儿子所作的小事讨论一下:母亲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这一过程使学生母亲对儿子那片真情,那份伟大无私的母爱再现学生心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旨
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 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 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 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 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 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 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 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1951年生于北京, 1972年, 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 上了轮椅。 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 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 一。
史铁生
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 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 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 龄上忽的残废了双 腿。
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 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 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 找不到了。
小练笔
• 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 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 给母亲写一封200字左右的短信。 • 要求: • 1.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各一处。 • 2.信中要有抒情的句子至少两处。 • 3.严禁抄袭!
•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 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 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 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 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 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 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再读课文,揣摩细节
小组合作找出:
• • • •
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 一组重叠词; 一组否定含义的词; 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说说你的感受,读出其中情味。
三读课文,拓展延伸
• 你是如何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 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 、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 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烂漫。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
•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 快乐。
• 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 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 么? •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 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 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 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tān huàn
bào
jì
chuí
瘫痪
qiáo cuì
暴怒
yāng
沉寂
jué
捶打
màn
憔悴
央求
诀别
烂漫
xù xù dāo dāo
絮絮叨叨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我怀念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 “秋天的”来修饰“怀念”?
2、课文里写了几次
秋天里看菊花?
3、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 (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 变化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