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文化-作文
牡丹花60字作文

牡丹花60字作文
六一那天,我们一家三口随着旅游团来到了沈阳世博园的牡丹花区域,到那里,真让我大开眼界!我听导游说:五、六月份正是观赏牡丹花的好时期。
我想:那我们来得正是好时候。
牡丹花有九大种类,花的颜色可多啦!有粉色、白色、红色、紫色,它的花瓣是一层层的,就是人们常说的双朵花,它们散发着清香,给人一种惬意的感受,牡丹它是我国的国花,主要分布在洛阳等地,它的茎是翠绿的,还有点发灰,茎上长着深绿的叶子。
看着看着,我想到了一个传说: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仙女让所有的花都到它那开会,所有的花都去了,只有牡丹花没去,那个仙女十分生气,就派人去把牡丹花挖了,挖后,牡丹花就不能生长,有一个好心人看见了这个情景,把所有的牡丹花全部移到洛阳,种植上。
所以,它大部分都在洛阳了
牡丹花个大,花圆,花美,它可美了,好像谁也不能与它比美,玫瑰花也很好看,但是玫瑰花和牡丹花比起来很小,玫瑰花颜色比较好看,但只有粉色、红色、蓝色、黄色这四种颜色,所以玫瑰花不可以与牡丹花比美丽的。
牡丹花开的大气雍容而又华贵,仿佛大家闺秀,而玫瑰花和芍药花比起,牡丹只能用小家碧玉来形容吧!
我爱你!美丽的"牡丹花,你是我国的国花,没有哪一种花比你更漂亮,我为你而感到骄傲,我爱你,美丽的国花美丽的牡丹花!。
柏乡汉牡丹作文

赋柏乡汉牡丹
汉家之牡丹,源自柏乡,历经千秋,芳华如初。
其姿艳丽无双,妩媚动人,为百花之王,独占群芳之鳌头。
每逢春风吹拂,蓓蕾绽放,繁花似锦,蔚为壮观。
游人至此,无不为之倾倒,叹为天下之奇珍。
余尝闻柏乡牡丹之名,心生向往。
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观其花朵,大如圆盘,色彩斑斓,红似烈焰,白如瑞雪,粉若朝霞,黄胜金粟。
花瓣重叠,层次分明,宛如仙子之裙裾,飘逸洒脱。
花蕊吐露,清香四溢,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
柏乡之地,因牡丹而名扬四海。
当地居民,以牡丹为傲,每至花季,皆欢聚一堂,赏花品茗,吟诗作赋,以歌颂此花之美。
牡丹亦不负众望,岁岁年年,花开烂漫,为世人带来无尽之欢乐。
吾思柏乡汉牡丹,不仅为花中之魁,亦为我华夏文明之瑰宝。
愿吾辈珍视之,传承之,使其永绽芳华,为世间增添无尽之美景。
菏泽市牡丹作文

菏泽市牡丹作文English:Nestl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the city of Heze is famously known as the "City of Peonies" due to its long-standing history of peony cultivation. The city is adorned with a vibrant display of peonies during spring, attracting visitors from all corners of the world. Not only are the peonies a sight to behold, but they also carry a cultural significance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locals. The annual Heze Peony Festival celebrates the beauty and grandeur of this iconic flower, featuring various activities such as flower exhibitions, art performances, and peony-themed folk customs. Additionally, the city boasts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historical landmarks, including the Caozhou Peony Garden, which spans an impressive 1,000 acres and showcases over 800 varieties of peonies. The city's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and promoting this floral heritage has made Heze a must-visit destination for flower enthusiasts and curious travelers alike.中文翻译:坐落在中国东部的菏泽市以其悠久的牡丹栽培历史而闻名,因此被誉为“牡丹之城”。
洛阳风俗作文牡丹花会

洛阳风俗作文牡丹花会
每年农历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洛阳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
这是洛阳最著名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中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庆典。
牡丹花会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牡丹花开盛时节,洛阳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古城内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名胜古迹,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街头巷尾处处可见牡丹花的盛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牡丹花卉和工艺品。
游人们或赏花、或购买鲜花盆景,或欣赏牡丹诗词歌赋,尽情领略牡丹花的芬芳和魅力。
除了欣赏牡丹花卉,洛阳牡丹花会还有诸多精彩环节。
民间艺人们会表演杂技、曲艺等传统艺术,吸引了无数观众的驻足观赏。
当地农家也会摆摊售卖农家菜肴和土特产,让游客们品尝到纯正的乡土风味。
值得一提的是,牡丹花会期间还会举办选美活动,选拔"洛阳牡丹花王"。
参赛佳丽们身着古装,仪态万千,恍如穿越时空而来的古代仙子。
赢得桂冠的"牡丹花王"将成为洛阳这一年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每年的牡丹花会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观赏。
在这座历史名城,人们能亲身体会到浓郁的文化韵味和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
期待明年的牡丹花会,再次带来春日的艳阳和芬芳。
牡丹花作文800字(精选20篇)

牡丹花作文800字(精选20篇)牡丹花作文篇1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这是描写牡丹的名句,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这是赞美牡丹的词语……但我却莫名地不爱牡丹。
小时侯的我常听到别人对我的戏谑之语,而这都源于我的肤色黝黑,源于牡丹。
每次走家串户,总听到大人们对我说:好一朵黑牡丹呀……听了这话,根本不懂美为何物的我总撅起嘴,头也不敢抬地狼狈逃回家中,而回到家中的我分明听到大人们的笑声更响了。
于是懵懂的我恨上了牡丹,总觉得没有牡丹,大人就不会如此称呼我了。
稍大些,我看见了真正的牡丹,当别人都在啧啧赞叹,争相拍照时,我总是不以为然,觉得牡丹美则美矣,却美得张扬,俗艳,觉得是世人的恩宠让牡丹名扬千古,心中虽不再讨厌,但要说喜欢实在是称不上。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之中看到了一篇文章,讲的是牡丹的药效,文章中主要是这样说的:“通经活络牡丹花能通经络,利关节,常用作关节痹痛、屈伸不利、妇女经闭腹痛等病症的辅助治疗食品。
”原来牡丹花还有这种药效呀!我对牡丹顿生好感。
我再长大些时,明白了牡丹虽美,却不是张扬,俗艳的花朵。
它美在内心。
有首歌这么唱:“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
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听了这首歌,我不得不重新认识一下牡丹,北宋哲学家邵雍曾经写道: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是呀,牡丹雍容华贵,气质高雅,是花中的佼佼者,何况牡丹花中更有牡丹花王。
我明白了:牡丹从来不曾期待得到赞许,所以当年则天帝令百花连夜速放,以待她明日游玩观赏,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牡丹只是年复一年做它想做的,积蓄力量,等待春的到来,绽放生命。
人们注意到了牡丹的不畏严寒,了解了它的高贵灵性,所以赞美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惊世骇俗。
哦,这就是牡丹,积蓄全身力量绽放辉煌灿烂的牡丹,它的那么多美称都是名至实归。
面对这样的牡丹,我不由为我小时的肤浅汗颜,它的努力,它的美丽应该被世人期待,仰慕,赞誉。
洛阳牡丹文化节作文

洛阳牡丹文化节作文“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京城都被惊动的牡丹,在咱洛阳那可是主场啊!每到牡丹文化节,洛阳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人的乐园。
我一走进牡丹园,就像是闯进了一幅巨大的、五彩斑斓的画卷里。
那牡丹的颜色,啧啧啧,红的像火,热情奔放,感觉每一片花瓣都在燃烧着生命的火焰;白的像雪,纯洁无瑕,就像天上的云朵不小心飘落人间,化成了一朵朵娇美的花儿;粉的像霞,温柔又娇羞,仿佛少女脸上的红晕,看一眼就让人心生爱怜。
还有那紫的、黄的、绿的……各种各样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就像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任性地在洛阳这片土地上挥洒着色彩。
你再看那牡丹的花朵,一朵比一朵大,一朵比一朵娇艳。
有的牡丹已经完全绽放,花瓣层层叠叠,像是穿着华丽裙子的胖娃娃,那丰满的样子简直可爱极了。
微风轻轻一吹,它们就轻轻摇曳,像是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舞姿。
有的牡丹还是花骨朵儿呢,像一个个小拳头,紧紧地握着,仿佛在积攒力量,准备给这个世界一个大大的惊喜。
我凑近一朵盛开的牡丹,哇,那浓郁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甜丝丝的,却不腻人,就像一个迷人的精灵,在空气中调皮地嬉戏。
牡丹园里那可真是人山人海啊!男女老少都被这牡丹的魅力吸引过来了。
那些年轻的姑娘们,穿着漂亮的裙子,在牡丹花丛中摆着各种姿势拍照,仿佛要和牡丹一争高下,看谁更美丽。
小孩子们呢,在花丛中跑来跑去,像一群快乐的小蝴蝶。
他们好奇的小眼睛东瞅瞅西看看,一会儿摸摸这朵牡丹,一会儿闻闻那朵牡丹,对这个花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老人们则慢悠悠地走着,一边欣赏着牡丹,一边回忆着往昔的岁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牡丹文化节可不仅仅是看牡丹这么简单。
园子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呢。
你看那边,有一些手工艺人在展示传统的牡丹工艺品制作。
他们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一块普通的丝绸,在他们的手下,一会儿就变成了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绢花。
还有那牡丹花茶的摊位,一杯杯冒着热气的牡丹花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喝上一口,那味道就像牡丹的香气在舌尖上跳舞,让人回味无穷。
菏泽的习俗文化介绍作文

菏泽的习俗文化介绍作文
菏泽又称曹州,坐落在美丽富饶的齐鲁大地上。
菏泽是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戏曲之“武术之多”“书画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家乡的牡丹园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牡丹品种最多的地方,素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称!园内充分表现了牡丹的美。
一走进牡丹园,栩栩如生的牡丹仙子雕像就呈现在眼前,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就写了“牡丹仙子”的故事。
牡丹的种类有很多,如黑牡丹、玉版、葛巾、绿牡丹等花类。
为了弥补只能春天观赏牡丹的缺陷,花农们研制了催化牡丹,还专门盖了温室,使牡丹四季常开,让中外游客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到美丽的牡丹。
菏泽还被称为“戏曲之乡”,这可不是徒有虚名,著名的戏种有两夹弦、柳子戏、山东梆子、大平调、枣梆等。
其中枣梆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戏种,而大平调还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菏泽还曾走出了武术冠军张丽萍、散打冠军陈超,而我的舅爷爷就以洪拳套路表演夺得过武术表演的金奖,连我都会简单的武术套路呢。
你看,我的家乡是不是称得起“武术之乡”的美称啊!
我家乡的地标性建筑就是大剧院和演武楼了。
大剧院外型如一朵绽放的牡丹花。
早晨,人们在广场上强身健体,园林绿地看得我眼花缭乱。
夜晚,喷泉喷起,许多小朋友在喷泉边戏,开心极了。
演武楼在大剧院旁边遥相辉映,承接着中外很多武术比赛。
我的家乡,我爱你。
我爱你的一草一木,爱你的美丽与富有,爱你的过去、现在与充满希望的未来!我要认真学习,加倍努力,把你建设得越来越好!
腾飞吧!菏泽!。
介绍洛阳的传统文化作文

介绍洛阳的传统文化作文朋友!今天我可得好好给你唠唠洛阳,那可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传统文化就像宝藏一样多不胜数。
咱先说洛阳的龙门石窟吧。
你要是到了那儿,就像走进了一个超级大的艺术殿堂。
那些石窟一个个雕得那叫一个精致,佛像大大小小,神态各异。
大的佛像啊,就像巨人一样,站在那儿特别威严,感觉能看穿你的小心思;小的佛像呢,虽然迷你,但也是栩栩如生,每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眉毛、眼睛、嘴角,就像活的一样。
这些石窟可不是随随便便就雕出来的,那可是古代工匠们花了不知道多少年,一点一点凿出来的,这手艺,简直绝了。
而且啊,这里面蕴含着多少佛教文化呢,每一尊佛像都好像在讲述着古老的宗教故事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说说洛阳的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洛阳牡丹那可是闻名天下的。
到了牡丹盛开的季节,整个洛阳就像变成了一个大花园。
牡丹的颜色多得让你眼花缭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还有那种双色的,简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花的形状也各种各样,有的像绣球,圆滚滚的;有的像盘子,大大方方地盛开着。
洛阳人对牡丹那可是爱到骨子里了,每年都有牡丹文化节,大家都聚在一起赏花、品花,还有各种各样关于牡丹的美食,牡丹燕菜就是一绝。
那菜端上来,就像一朵盛开的牡丹在盘子里,你都舍不得下筷子。
洛阳的古建筑也特别有看头。
像白马寺,那可是中国第一古刹呢。
一走进白马寺,就感觉时间都慢下来了。
古色古香的建筑,红墙黛瓦,寺里的钟声悠扬,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佛教传入中国后在这里生根发芽的过程,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洛阳的传统文化还有剪纸呢。
洛阳剪纸那可不得了,心灵手巧的洛阳人拿着剪刀,在纸上咔嚓咔嚓几下,就能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
什么花鸟鱼虫、神话人物,都能在剪刀下活灵活现地出现。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着剪纸,那红红的剪纸透着喜庆,也透着洛阳人的手艺和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洛阳的传统文化就像一本厚厚的大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文化
牡丹使者牡丹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而中国牡丹也伴随中国文化早在公元世纪传入日本。
到了世纪传入英国,种在邱园,以后又从上海引去多个品种。
以后,法国传教士把野生在我国云南的黄牡丹、紫牡丹先后引去法国。
到了年,英国又引去了我国西藏野生的大花黄牡丹。
美国也于世纪从我国甘肃南部卓尼得到了紫斑牡丹。
就这样,英法、美和日本利用中国原产的这些野生种与栽培种进行种间反复杂交,先后培育出了各自国家的牡丹品种系列。
现今美国已有多种,法国与日本也皆在种以上。
这些品种或杂交系列,考其根源均中国。
有人常说在近代月季花的生命中,流着中国月季的一半血液、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当今世界上所有牡丹的机体中,全部流淌着中国牡丹的血液。
牡丹的谱类纪实牡丹为中国传统名花,历代文人为之作谱、立传记事的专著和传记不下二三十种。
以牡丹为题材的神话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其中有深远影响的有北宋时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南宋时陆游的《天彭牡丹谱》;明代王象晋的《群芳
谱》、薛凤翔的《毫州牡丹史》以及《牡丹八书》;到了清代,还有陈子的《花镜》、汪灏撰的《广群芳谱》,以及吴其著《植物名实图考》等等,这些论著都是中国牡丹花史中最辉煌的文化财富,它积累了育种、栽培以及应用方面的丰富经验;同时也记载了中国牡丹的起源、发展以及人力可以夺天功的信念和事实。
其中有关培育新品种方面的事例,还被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写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所引用。
牡丹的诗词书画自然界里感人的事物很多,其中花是主要的一种,何况牡丹又是国色天香,秀韵多姿,所以历代诗人、画家、艺术家都钟情于牡丹,以牡丹为题材的诗词书画广为流传。
以牡丹命名产品、商标以及各种生活用具上的牡丹装饰图案更是不胜枚举。
历来吟牡丹、画牡丹、唱牡丹的作品最多。
在杨茂兰主编的《历代咏牡丹诗词四百首》中,唐五代就有首,宋代首,金元首,明代首,清代首,共计首,作者共人。
其内容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牡丹对当时社会引起的风情和爱好。
以牡丹为题材的画家,远在南北朝时代(-)就有杨子华画牡丹的记载,到了唐代,画牡丹的画家就多了。
据董首《广川画跋》记载:唐代画家边鸾所画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润泽。
五代南唐时(-年)徐熙画的《牡丹图》用笔清秀,意趣生动,
堪称一绝。
到了明代,徐渭用泼墨法画牡丹,泼辣豪放,是一创举。
清代恽寿平画牡丹,润秀清雅,自成一体。
到了近代,著名画家王雪涛曾画了大量的牡丹画,幅幅神态各异,生机勃勃。
绘画大师齐白石画的牡丹画,用笔简练,常中是聊聊数笔,却生机盎然。
大画家关山月说:中国一因作画之前要求全面掌握对象的内在规律,如画牡丹,要把牡丹与芍药不同的地方找出来,分辨出它特有的特征来。
要对它的生长规律、组织结构等自然属性有充分的了解。
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要懂画理。
以牡丹为图案装饰的瓷器古今皆有。
如宋代烧制的牡丹梅花瓶,明代的牡丹双鹤盘,以及清代的雄鸡牡丹瓶和近代瓷都景德镇生产的牡丹孔雀凤凰盘、青花牡丹孔雀盘、青花牡丹凤凰盘、青龙牡丹唐草盘、剔红牡丹孔雀盘,以及烧制成的各种生活用品,也是珍贵的艺术品。
置于室内案头几上,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欣赏它的丰姿秀色,国色天香,图个吉祥如意。
牡丹的民俗爱好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的风谷习惯虽有不同,但对牡丹的爱好却是一致的,种牡丹、欣赏牡丹、唱牡丹、牡丹
花会已成为各自的风俗民情。
如湖北、贵州的土家族,云南的白族,以及甘肃、青海、宁夏少数民族家中庭院内,都种不同数量的牡丹花,少者三五株,多者上百株,用来象征吉祥富贵。
其他如甘肃陇西的浪山观牡丹,云南大理的赶山观牡丹,安徽巢湖的朝拜神牡丹,甘肃临夏回族的花儿唱牡丹,以及洛阳、菏泽、北京、杭州、四川彭县、安徽铀陵各地举办的牡丹花会和灯会,皆具有丰富的民间特色。
花儿是流行于青海、宁夏一带的民歌,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民歌词曲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爱的象征。
人们把聚集歌唱花儿会季节叫做牡丹月或浪牡丹会。
花儿曲牌中有《白牡丹令》、《绿牡丹令》、《十朵牡丹九朵开》等等,许多歌词皆以花喻人,语言真挚,生动感人。
如四月里,四月八,牡丹开花刺底下,想要不摘爱惜她,想要折去刺儿扎。
我早起害怕霜杀下,我晚上害怕羊糟踏,买个蒲篮扣一下,看她开花不开花。
其他如河南民歌《编花篮》,当代电影《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都是热情歌颂牡丹的。
我国各地也非常重视运用牡丹图案和绘画来装饰建筑物、寺院、名胜古迹和居室住处。
如云南大理的木雕福奸惠安的石雕,甘肃临夏的砖雕,以及江西景德镇的瓷雕,无不飘溢着牡丹的芳香,既有实用性,又有欣赏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牡丹与歌曲在我国众多的古老民歌和现代歌曲中,以牡丹为素材的不乏其作。
这些牡丹歌曲(民歌)委婉、清新、优美,听其歌使人焕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得到美的精神享受。
在我国最古老的《诗经》中就有以牡丹、芍药为爱情信物的歌词:赠之于芍药。
这芍药不单指芍药,亦指牡丹。
因为牡丹初无名,最初统称芍药。
唐代歌唱牡丹的诗词很多,其中以李白为杨贵妃填写的新词《清平调》三首为最佳。
其唱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这种将音乐与诗结合而成为歌唱的形式,已达到了较为完美的地步。
在中外文化史上享有盛名的宋词,是在晚唐、五代曲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当时的文人、官僚无不以填唱词曲为风雅、高尚之举,而以牡丹
题材填词在社会上更是风靡一时,被人广为流传。
在近代和现代的许多民歌中,以青海、甘肃一带的花儿和河南民歌《编花蓝》最为流行。
河南民歌《编花蓝》通过优美的曲调将一群上山采牡丹姑娘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其歌,似到了风光迷人的田园山乡。
歌中唱道:编、编、编花蓝,编个花蓝上南山,南山开遍了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
在甘肃省临夏一带洽谈会的传统民歌花儿也极有特色。
花儿是一种流传民间的口头演唱形式,它将当地的风土人情揉和在一起,表现人们对故乡的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听还是唱,表演者、观众均如痴如狂。
其中有首歌唱道:四月里,四月八,牡丹开者刺底下,想要不摘爱惜她,想要折去刺儿扎。
我早起害怕霜杀下,我晚上害怕羊糟蹋,买个蒲篮扣一下,看她开花不开花现代歌曲赞美牡丹的也不少,其中流传最广的当推电影《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
歌曲赞颂了牡丹的品格,叙述了牡丹的经历,经人以蓬勃向上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