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教案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教案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体会作者对伯父的怀念之情。

2.学习课文中描写鲁迅先生的语句,体会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

2.学习课文中描写鲁迅先生的语句。

三、教学难点1.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2.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介鲁迅先生,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产生敬意。

2.学生交流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鲁迅先生的形象。

2.教师指导学生勾画课文中描写鲁迅先生的语句。

三、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

四、学习课文写作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物。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读后感。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读后感。

2.深入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分析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使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形象,学习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对鲁迅先生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秀4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秀4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秀4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遗体、追悼、逝世、晚餐、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咳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时代背景能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4、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简介鲁迅。

二、自学生字、词,并进行交流1、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

2、汇报交流。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1、读文思考:2、班内交流。

3、你发现全文在编排上有什么特点吗?(以空行为标志。

)4、学写小标题:⑴指导写小标题。

师:先总结这段的意思,再从在中提炼出小标题。

(深切怀念。

)⑵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其他几段。

四、讨论了解轮训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读通全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指名分段读课文,体会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并画出有关的句子。

二、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1、默读第四段,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助车夫的?出示自学提示。

2、汇报学习成果。

3、默读第五段,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⑴画出有关的句子。

⑵以读的形式汇报。

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小结:伯父这样关心穷人,因而必然会得到人们的爱戴。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1、出示问题。

2、汇报学习成果:⑴“张冠李戴”的意思是什么?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理解它?用它可以造个什么句子?⑵“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含义。

3、师:“谈《水浒传》”这件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四、分角色朗读课文1、默读,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内质疑,讨论。

3、班内交流:⑴“碰壁”是什么意思?⑵“四周围黑洞洞的”是什么意思?五、朗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爱戴?揭示中心。

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习作者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事迹,学习他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体会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学习作者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2. 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事迹,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事迹。

1.2 学生齐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 学习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标记。

2.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含义。

2.3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辅导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交流3.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情来描写鲁迅先生的?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一件事写出人物品质。

4. 深入学习课文4.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描述鲁迅先生的具体事情。

4.2 学生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5. 总结拓展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2 学生分享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6. 布置作业6.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鲁迅先生的事迹。

6.2 写一篇关于学习鲁迅先生精神的感悟日记。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作者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4.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事迹和精神的感悟。

七、作业批改与反馈1. 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掌握情况。

2. 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贡献。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鲁迅先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他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文学创作等。

鲁迅先生的贡献:对中国文学的推动、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等。

2.2 课文重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鲁迅先生有什么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引入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简介鲁迅先生的生平。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4 实践与应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的描述。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4.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了解。

5.3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练习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提到的每件事。

2.能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能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伯父,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先生,能得到如此多的人爱戴?让我们随本文作者周晔一起走进鲁迅先生。

2.助读资料:走近作者:周晔 (1926—1984),浙江绍兴人。

鲁迅三弟周建人的大女儿,鲁迅先生的侄女。

鲁迅逝世时,她才十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 年) 。

二、出示学习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练习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提到的每件事。

2.能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篇课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以及他给“我”的教益。

四、品读释疑1.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情,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

(1)谈《水浒传》(2)笑谈“碰壁”(3)燃放花筒(4)救助车夫(5)关心女佣2.讨论交流: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有爱心善良想别人多、想自己少3.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统编版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反映了他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

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分总的形式。

先分别叙述了伯父去世时“我”的悲痛心情,伯父和“我”谈《水浒传》,伯父笑谈“碰壁”,伯父救助黄包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这几件事,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些小事看似独立,实则围绕着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这一中心,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

在语言表达上,文章用词准确、生动。

例如在描写人物对话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鲁迅先生的这一幽默话语,既委婉地批评了“我”读书不认真,又体现出他的和蔼可亲。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也接触过一些描写人物的文章,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但对于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以及通过多件小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2.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在逐步发展。

在理解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一些行为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意义时可能会存在困难。

例如,对于“碰壁”这一含义深刻的词语,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暗指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反动势力的迫害。

3.情感体验学生对鲁迅先生这样的历史名人可能有所耳闻,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情感共鸣。

他们需要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去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从而激发对鲁迅先生的敬重和爱戴之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殡、悼”等12个生字,会写“鲁、迅”等14个字,掌握“咳嗽、追悼”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

3、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联系。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准备】查阅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了解鲁迅其人,引入新课学习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三、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文章读通、读顺四、三读课文,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知道课文五部分内容各写了什么五、自学研讨课文第一部分1、分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读了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2、明示:“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我”的疑问,也是课文叙述的重点。

六、布置自学内容1、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把后文四件事中的一件排成一个简单的课本剧。

2、各小组把自己排练课本剧的这部分内容读通、读懂,并想办法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

同时在自学的基础上对其他三件事质疑,由重点学习该件事的小组来解答,准备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1、在伯父的追悼会上,“我”产生了什么疑问(“为什么伯父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2、明确任务:本节课我们就从下面四件事中寻找答案。

二、小组汇报、交流自学情况1、小组汇报表演课本剧。

2、对他组同学的质疑问难进行解答。

3、用课外资料帮助理解重点词句:⑴“伯父笑着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⑵“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⑶“饱经风霜”一词的理解,想象车夫曾经历过哪些“风霜”⑷“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精选[第1篇]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3.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2.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悄然陨落,但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他是谁?(课件出示鲁迅先生图片)(板书:鲁迅先生)这节课,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再次走近鲁迅先生。

(板书完善课题)2.明确目标: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圈画了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这节课我们除了弄懂我们不理解的问题,还要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自读学习提示。

课件出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回顾方法。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

我们要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带着问题边读边圈画有用信息,并运用这些方法快速默读课文。

(2)小标题比段意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

(3)我们可以抓关键词句,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来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以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时,能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清晰。

温习阅读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教师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吧。

学习任务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学习任务二: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四、深入学习本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任务一1.(1)(出示课件7)教师提出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

(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

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
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

)(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

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

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

(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
得多。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交流。

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

)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

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
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二)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得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

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


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

(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

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
爱戴
为自己想的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