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整理)

合集下载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作业题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作业题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思考题P323.连接技术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技术,试对各种连接方式进行分析。

答:连接工艺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零部件连接在一起的工艺和技术,是产品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产品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由不同材料、不同功能的零部件组装而成。

连接工艺按照不同的连接原理,可以分为机械连接结构,焊接和粘接三种连接方式;而按照连接后的功能特征可以分为动连接不同的连接方法,其连接性能、适用范围有较大差别,连接方法的选择不仅与连接性能的要求有关,而且和装配的材料件的种类和性能要相适应。

1.机械连接机械连接是采用机制螺钉、螺栓、螺母、自攻丝螺钉、铆钉等机械坚固件,将需连接的零部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各零部件相互的连接是靠机械力来实现的,随着机械力的消除,接头可以松动或拆除。

机械连接的优点是连接快速、连接强度高、耐久性好。

但由于大部分紧固件是金属的,由此也带来诸如增加重量、接合区域局部高应力、不同材料因温度升高导致的热膨胀失配以及美学上的问题等。

2.焊接焊接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或组件连接于一体的一种工艺方法,主要是采用热熔的方法,将连接部分加热至融合或焊缝间填以焊料进行连接。

焊接主要用于金属之间的连接,也用于部分非金属部件间的连接。

焊接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材料的种类、结构要求、美学要求、制件形状、尺寸及公差要求以及技术经济因素等。

3.粘接技术粘接技术是借助溶剂或胶黏剂在构件表面上产生的黏合力,将同种或者不同种材料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实现同种材料或不同种材料间紧密连接的一种技术。

粘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能够连接多种不同种类的材料;○2垂直于粘接表面的应力分布均匀;○3相对于机械连接而言,是一种可以减轻重量的轻型连接设计;○4粘接过程可以在常温下进行,避免了热应力和热变形的产生;○5对连接处具有一定的密封作用;○6可以实现较大面积的自动连接工艺。

粘接技术适用于金属、塑料和木材等多种材质。

通常用在需要永久性的非拆卸的连接件中,也常与机械紧固件结合使用。

聚氯乙烯(PVC)型材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

聚氯乙烯(PVC)型材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

CH ki
Cl
R CH2 CH Cl
2、链增长阶段
H2 C
CH + H2C
Cl
kp
CH Cl
H2 C
CH
CH2
CH (头-尾)
Cl
Cl
H2 C CH
H C
CH2 (头-头)
Cl Cl
湖南师范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第四节 聚合反应机理及结构
3、链终止阶段
H2C CH + HC CH2
ktc
Cl
Cl
H2C CH Cl
放HCl,形成羰基、共轭双键而变色。
6、化学稳定性 在酸、碱和盐类溶液中较稳定。
7、耐溶剂性 除芳烃(苯、二甲苯)、苯胺、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含氯烃(二
氯甲烷、四氯甲烷、氯乙烯)、酮、酯类以外,对水、汽油和酒精均为稳 定。
8、耐磨性 室温下耐磨性能超过硫化橡胶。
湖南师范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第二节 聚氯乙烯的应用
Cl Cl
残留的引发剂引发链分解反应,形成带有不稳定氯结构的大分子,进 而形成双键;然后,自由基氯原子会进攻最靠近的亚甲基上的氢原子,形 成小分子,并形成新的自由基,使反应继续下去。
湖南师范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第一节 聚氯乙烯的降解机理
(2) 离子型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热性能
Temperature(oC)
85℃以下呈玻璃态,85~175℃呈粘弹态,无明显熔点,175~190℃为熔
融状态,190~200℃属粘流态。脆化点-50~-60℃,软化点75~85℃,玻璃化

(完整版)毕业设计-法兰盘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最新整理)

(完整版)毕业设计-法兰盘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最新整理)

摘要工艺学是研究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和夹具设计为主的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本次毕业设计研究的课题是法兰盘加工工艺及夹具的设计,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主要是零件作用、结构和工艺的分析,通过零件分析可以了解零件的基本情况,而工艺分析可以知道零件的加工表面和加工要求。

根据零件图提出的具体加工要求,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和尺寸。

第二步,进行基面的选择,确定加工过程中的粗基准和精基准。

根据选好的基准,制定工艺路线方案,通常情况下制定两种以上的工艺路线方案,通过工艺方案的比较分析,再确定出可以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合理保证的工艺路线方案。

第三步,根据已经确定的工艺路线,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再确定每一工步的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第四步,设计工序Ⅶ—钻法兰盘4mm斜孔的夹具。

先提出夹具设计任务,选择定位基准,再确定夹具结构方案,然后开始切削力、夹紧力的计算和定位误差的分析。

最后,把整个设计过程整理为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至此整个设计基本完成。

关键词:法兰盘;加工工艺;夹具设计。

AbstractTechnology is the study of machining fixture design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based disciplines, with a very practical, requiring close contact with the learning process should be productive practice, but it also has a strong and comprehensive.The issue is the graduation of flange and fixture design process, the following key elements: First, the analysis of parts, mainly the role of parts, structural and process analysis, part by part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situation, The process analysis to know the machining surface and machining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part drawing processing requirements, to determine the manufacture of blank forms and dimensions.The second step, the choice of the base surface to determine the processing of coarse and fine reference base. According to the chosen benchmark,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route programs, usually two or more of the process line development program,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ogram, and then determine the geometry can make the part shape, size and location accuracy of a reasonable accuracy and other technical requirements programs to ensure the process route.The third step, according to process routes have been identified, select the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process equipment, and then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each process step of cutting and time fixed for the rough.The fourth step, the design process Ⅶ - 4mm Flange drilling inclined holes of the fixture. To present the fixture design task, select locating datum, and then determine the fixture structure solution, and then began cutting force, clamping forc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positioning error.Finally, the process of finishing the entire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drawings for the design, bringing the whole design is basically completed.Keywords: Flan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Fixture Design.第1章绪论1.1机械加工工艺的发展现状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制造工艺的内涵和面貌下不断发生变化,近一二十年的技术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常规工艺的不断优化常规工艺的方向是实现高效化、精密化、强韧化、轻量化,以形成优质高效、低耗少污染的先进实用工艺为主要目标,同时实现工艺设备、辅助工艺、工艺材料、检测控制系统的成套工艺服务,使优化工艺易于为企业所采用。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第三章 材料感觉特性的运用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第三章 材料感觉特性的运用
(4)视觉质感的距离效应 材料的视觉质感与观察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远、近的视觉效果差别很大。
3、材料的自然质感
材料的自然质感是材料本身固有的质感,是材料 的成分、物理化学特性、表面肌理等物面组织所 显示的特性。 自然质感突出材料的天然特性,强调材料自身的 美感,关注材料的天然性,真实性和价值性。
影响材料感觉特性的相关因素
2.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 材料的感觉特性除与材料本身固有的属性有关外,
还与材料的成型加工工艺、表面处理工艺有关,常表 现为同质异感和异质同感。
影响材料感觉特性的相关因素
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技巧,会产生不同的外观效果,从而获得 不同的感觉特性:
锻造工艺——锻造工艺良好的复写功能,可精确地复制出纤细的 叶脉,粗粝的是岩石甚至流动的液体,丰富的金属的表现范围。
产品中可能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为了找出不同材料 感觉特性的区别,选择了7种材料作为评价对象,分别是玻 璃、陶瓷、木材、金属、塑料、橡胶、皮革。
我们针对每组感觉特性制作了感觉量尺,在量尺上标 注这7种材料的感觉特性(见表3—3)。
影响材料感觉特性的相关因素
1.材料种类
材料的感觉特性与材料本身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不同 的材料呈现着不同的感觉特性。
是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皮肤感觉
运动感觉是指对身体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皮肤感觉是指辨
别物体机械特性、温度特性或化学特性的感觉,一般分为温觉、 压觉、痛觉等。
1、材料的触觉质感
(2)触觉质感的心理构成 从物体表面对皮肤的刺激性来分析,根据材料表面特
性对触觉的剌激性,触觉质感分为 快适触感和厌憎触感。
料的感觉特性是相对于人的触感而言的。由于人类长 期触觉经验的积淀,大部分触觉感受已转化为视觉的 间接感受。对于已经熟悉的材料,即可根据以往的触 觉经验,通过视觉印象判断该材料的材质,从而形成 材料的视觉质感。由于视觉质感相对于触觉质感的间 接性,经验性,自觉性和遥测性,也就具有相对的不 真实性。

CMF十五种工业设计加工工艺

CMF十五种工业设计加工工艺

1. 表面立体印刷(水转印)水转印——是利用水的压力和活化剂使水转印载体薄膜上的剥离层溶解转移,基本流程为:a. 膜的印刷:在高分子薄膜上印上各种不同图案;b. 喷底漆:许多材质必须涂上一层附着剂,如金属、陶瓷等,若要转印不同的图案,必须使用不同的底色,如木纹基本使用棕色、咖啡色、土黄色等,石纹基本使用白色等;c. 膜的延展:让膜在水面上平放,并待膜伸展平整;d. 活化:以特殊溶剂(活化剂)使转印膜的图案活化成油墨状态;e. 转印:利用水压将经活化后的图案印于被印物上;f. 水洗:将被印工件残留的杂质用水洗净;g. 烘干:将被印工件烘干,温度要视素材的素性与熔点而定;h. 喷面漆:喷上透明保护漆保护被印物体表面;i. 烘干:将喷完面漆的物体表面干燥。

水转印技术有两类,一种是水标转印技术,另一种是水披覆转印技术,前者主要完成文字和写真图案的转印,后者则倾向于在整个产品表面进行完整转印。

披覆转印技术(Cubic Transfer)使用一种容易溶解于水中的水性薄膜来承载图文。

由于水披覆薄膜张力极佳,很容易缠绕于产品表面形成图文层,产品表面就像喷漆一样得到截然不同的外观。

披覆转印技术可将彩色图纹披覆在任何形状之工件上,为生产商解决立体产品印刷的问题。

曲面披覆亦能在产品表面加上不同纹路,如皮纹、木纹、翡翠纹及云石纹等,同时亦可避免一般板面印花中常现的虚位。

且在印刷流程中,由于产品表面不需与印刷膜接触,可避免损害产品表面及其完整性。

2. 金属拉丝直纹拉丝是指在铝板表面用机械磨擦的方法加工出直线纹路。

它具有刷除铝板表面划痕和装饰铝板表面的双重作用。

直纹拉丝有连续丝纹和断续丝纹两种。

连续丝纹可用百洁布或不锈钢刷通过对铝板表面进行连续水平直线磨擦(如在有装置的条件下手工技磨或用刨床夹住钢丝刷在铝板上磨刷)获取。

改变不锈钢刷的钢丝直径,可获得不同粗细的纹路。

断续丝纹一般在刷光机或擦纹机上加工制得。

制取原理:采用两组同向旋转的差动轮,上组为快速旋转的磨辊,下组为慢速转动的胶辊,铝或铝合金板从两组辊轮中经过,被刷出细腻的断续直纹。

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

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

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材料与设计材料贯穿于人类进化的过程, 是人类文明和时代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

产品造型设计的过程事实上是对材料的理解和结识的过程, 是应用的过程。

列举古希腊的石椅, 我国明代的椅子, 及国外椅子的发展创新历程, 说明设计造型的变化与发展和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 材料的分类设计材料按材料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金属、高分子材料、木材、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设计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纤维: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橡胶:通用橡胶、特种橡胶塑料: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水泥 玻璃耐火材料 陶瓷:传统陶瓷、特种陶瓷 树脂基金属基 陶瓷基力学性能(机械性能) 高低温性能: 抗蠕变, 抗脆化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抗腐蚀工艺性能:一. 金属的分类:通常将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 通常指铁, 锰、铬及它们的合金(重要指钢铁)。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材料的性能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二. 金属的分类与特性1.黑色金属的分类及特性种类特性用途铁是一种光亮的银白色金属。

密度7.86克/厘米3。

熔点1535℃, 沸点2750℃。

常见化合价+2和+3, 有好的延展性和导热性。

也能导电。

纯铁既能磁化, 又可去磁, 且均很迅速。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是一种良好的还原剂。

工业部门铬(铬钢)银白色金属, 质硬而脆。

密度7.20克/厘米3。

熔点1857±20℃, 沸点不锈钢, 汽车零件, 工具, 磁带和录像带2.有色金属的分类三. 钢铁的牌号1.碳钢的牌号表达方法2.普通碳素钢结构钢的牌号和用途3.合金钢:在优质碳素结构钢的基础上, 适当加入合金元素制成, 以调节钢材性能。

按所含元素不同可分为:锰钢、铬钢、铬镍钢、铬钼钒钢等24个钢组, 共77个常用普通低合金结构钢的牌号说明: 牌号: 20MnV(含碳0.17%--0.24%、含锰1.30%--1.60%、含钒0.07%--0.12% )。

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

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

1、设计材料的分类按材料的来源分类:第一代的天然材料——不改变在自然界中所保持的状态,或只施加低度加工的材料,入木材、竹、棉、毛、皮革、石材等。

第二代的加工材料——利用天然材料经不同程度的加工而得到的材料,加工程度从低到高,有人造板、纸、水泥、金属、陶瓷、玻璃等。

第三代的合成材料——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将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原材料制造而得的高分子材料,入塑料、橡胶、纤维等。

第四代的复合材料——用有机、无机非金属乃至金属等各种原材料复合而成的材料。

第五代的智能材料或应变材料——随环境条件变化具有应变能力,拥有潜在功能的高级形式的复合材料。

2、按材料的物质结构分类黑色金属(铸铁,碳钢,合金钢)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铜,铝,及合金等)无机材料:石材,陶瓷,玻璃,石膏等有机材料:木材,皮革,塑料,橡胶等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3、按材料的形态分类:线状材料:钢管,钢丝,铝管,金属棒,塑料管等板状材料:木材,石材,泡沫塑料,混凝土,铸钢,铸铁,油泥,石膏等块状材料:4、金属材料的特性:(1)具有晶格结构的固体,由金属键结合而成(2)是电和热的良导体(3)具有金属所特有的色彩与光泽(3)具有良好的展延性(4)可以制成金属间化合物,可以与其他金属或氢,硼,碳、磷等非金属元素在熔融状态下形成合金,改善金属的性能(5)化学性能比较为活泼,易氧化生锈,生成腐蚀。

5、金属成型加工(1)铸造(2)塑性加工(3)切削加工(4)焊接(5)粉末治金6、金属铸造的分类及工艺特点(1)砂型铸造:适应性强,不受铸件形状,尺寸,重量及金属的种类的限制,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2)熔模铸造:尺寸精确,表面光洁,无分型面,不必加工,或少加工,工序转多,生产周期长受型壳强度的限制,铸件的重量不超过25公斤。

(3)金属型铸造: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均优于砂型铸件,组织结构致密,力学性能高(4)压力铸造:尺寸精确,表面光洁,组织致密,生产效率高(5)离心铸造: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可减少气孔夹渣等缺陷7、金属塑性加工方法,以及相应工艺特点和用途(1)总特点:改善材料饿组织结构和性能,产品可直接制取或便于加工,无切削,金属损耗小(2)方法:A、锻造,可做金属工艺品,刀具,机械零件B、轧制:热轧变形抗力小,变形量大,生产效率高,适合轧制大断面尺寸,塑性较差或变形量较大的材料,如圆钢,方钢,角钢,工字钢等。

轴类零件加工及工艺设计!

轴类零件加工及工艺设计!

轴类零件加工及工艺设计轴类零件加工工艺一、轴类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

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

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

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

轴的长径比小于5的称为短轴,大于20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

轴用轴承支承,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轴颈。

轴颈是轴的装配基准,它们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其技术要求一般根据轴的主要功用和工作条件制定,通常有以下几项:(一)尺寸精度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置,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

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二)几何形状精度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

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三)相互位置精度轴类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置和功用决定的。

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

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0.01~0.03mm,高精度轴(如主轴)通常为0.001~0.005mm。

(四)表面粗糙度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Ra2.5~0.63μm,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径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0.16μm。

二、轴类零件的毛坯和材料(一)轴类零件的毛坯轴类零件可根据使用要求、生产类型、设备条件及结构,选用棒料、锻件等毛坯形式。

对于外圆直径相差不大的轴,一般以棒料为主;而对于外圆直径相差大的阶梯轴或重要的轴,常选用锻件,这样既节约材料又减少机械加工的工作量,还可改善机械性能。

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