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文章的主要容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概括文章主要容的途径及格式:格式1:1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

2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 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略式:人物+事件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二、线索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礼赞》,以白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明线与暗线所谓明线,就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它可以是一条或几条,也可以是主线或副线。

所谓暗线,就是由作品中末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大都是副线,有时也可以是主线。

一般情况下,暗线只有一条,与明线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为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服务。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答题技巧:首先通篇阅读文章,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其次,在答题时,必须包含人物两大要素,同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两大要素,同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题型(二):题目“XX”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答题技巧:这类题主要考察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解题技巧就是要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题目的好处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展开,比如是否有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是否交代了描写对象,是否有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是否点明线索,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题目中有运用修辞手法,则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三):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某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文章某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关于段落的作用如何作答,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判断段位所处的位置,是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还是其他语段。

不同语段所承载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题型(四):文中的XX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答题技巧: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其他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等方面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记叙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在答题的时候,要运用哪些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技巧【1】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

“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一、概括文章(段落)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问法,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中、横线上填写主要内容。

方法:1.根据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即: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强调: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或感情。

答题格式:A+B+CA.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C.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划分文章(或者文段)层次并归纳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如:本文(段)可划分成几个部分(层次)?每个部分(层次)写了什么内容?(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横线或方框中填起止段落及主要内容。

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件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三、辨识记叙线索并分析其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本文以什么为叙事(记叙)的线索?其作用是什么?方法:(1)把握线索标志:贯穿全文,反复出现。

(2)了解常见线索(明线和暗线)--- 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3)掌握线索的一般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为文章拟标题常见题型:让考生直接在题目位置的横线上填写自己拟定的标题;如: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拟写一个怎样的标题最合适?方法: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五、品味题目或者标题的好处常见题型:要求回答:题目的好处、题目含义或这个题目换成另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方法:(D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味: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上;D.设置悬念上。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记叙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分数,因此,做好记叙文阅读能够将总分提高不少。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谈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大事,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怎么看待。

即:内容+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白)……的故事(事迹、经过、大事、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的……的感情。

二、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大事(4)情感。

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消失的词语、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详细、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索;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四、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进展过程(找各个大事);4、根据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

五、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推断技巧:看题目,看谈论抒情句,看多次消失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大事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示例:(1)以详细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大事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

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

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一、标题题型一: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在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时,应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标题在文章中具有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以及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等作用。

二、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采用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的方式,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同时,要注意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在分析故事情节时,对于叙事散文,应该分析其起因、经过、结果;对于小说,则应该分析其开端、发展、、结局。

同时,要注意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在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时,开篇可以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中间可以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结尾可以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在概括文章的主旨时,可以采用内容+主旨(情或理)的答题模式。

例如,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某人或某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某种感情(现象、感悟)。

同时,要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等。

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在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时,可以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等。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在记叙文阅读中,常见的题型包括主旨题、细节理解题、推断题、态度观点题、作者意图题等。

下面是对这些题型的常见解题技巧的总结:1. 主旨题:主旨题考察文章的中心思想,解答时需要归纳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找出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选项。

2. 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考察对文章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把握。

答题时可以通过寻找关键词、排除干扰选项等方式来确定正确答案。

3. 推断题:推断题考察对文章信息的推理和推断能力。

答题时可以通过推理和同义替换等方法,根据文章暗示的信息进行推理。

4. 态度观点题:态度观点题考察作者对某一事物或观点的看法和态度。

答题时需要通过分析作者在文字中的措辞和态度暗示来确定正确答案。

5. 作者意图题:作者意图题考察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

答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全文的内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意图的选项。

除了以上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技巧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记叙文阅读的答题能力:1. 多读多练:多阅读记叙文的文章,进行大量的练习,增加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了解,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

2. 注重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对文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和脉络。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留意关键词: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寻找答案。

4. 注意选项干扰:注意选项之间的干扰和陷阱,切忌被表面的文字迷惑。

5. 善用标注:在阅读文章时可以使用标注线、标注关键词等方式来帮助理解和寻找答案。

总之,记叙文阅读要注重对文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灵活运用解题技巧,多读多练,提高阅读答题的能力。

记叙文阅读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技巧:紧扣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组织整理答题格式:某人某时某地做了某事,结果如何;注意:1.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2.插叙的事情排除掉;3.若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慈母情深题型2:辨别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使文章井然有序,脉络分明;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①首尾呼应,中间回忆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2.倒叙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把结局中间扣人心弦部分提前: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①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3.插叙:补充说明+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作铺垫③烘托主要事件,拓展丰富主要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美女蛇”插叙答题格式:先概括插入的内容,再写上以上术语,需根据插叙内容的不同进行选择; 题型3:对中心思想的归纳本文给你的启发技巧:1看标题2看开头结尾3看议论抒情句4看详写地方5看时代背景答题格式:内容+情感:“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表达了……,抒发了……,赞美了……,歌颂了……,揭露了……鞭挞了……,讽刺了……,反映了……”等;题型4: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我,我们: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便于抒情2.第二人称你,你们:面对面交流,亲切,便于抒情3.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注意:在具体文章中,第一、二人称中的“便于抒情”需联系文章所抒发的具体情感;题型5:线索1.线索类型:实物线、人物线、事件线、时间线、地点线、作者的感情线、人物的见闻线2.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3.寻线索方法:1看标题背影雪地贺卡2看反复3看抒情议论句4看作者情感发展阿长与山海经5看人物见闻感受注意:有的文章既有明线,也有暗线;题型6:修辞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确认修辞手法+艺术效果+本句内容+情感九大修辞口诀:排比拟三大家 , 两反两问对着夸↓↓↓↙↘↙↘↓↓排比拟反反反设对夸比喻人复语问问偶张艺术效果:排比:增强语势,节奏鲜明,表示强烈的感情,强调……比喻:把A比作B,生动形象地……拟人:生动形象地……反复:强调突出……反语:加强表达效果,产生幽默感,讽刺性或更强烈表示亲密友好感情;反问:加强语气,表意坚定,强调突出……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共鸣或留下鲜明印象;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语言凝练,言简意丰;夸张:强调突出……题型7: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2.推动情节发展3.为下文作铺垫4.象征和暗示5.烘托人物形象雪地贺卡首段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了……的社会现实题型8:人物形象阿长与山海经1.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1体现人物性格,情感,心情2体现人物身份3反映社会环境答题格式:通过……描写,生动形象地……确认描写方法+艺术效果+内容+情感2.结合文章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格式:……是……的人;例如:……;注意:1人物性格的表述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2全面、多角度;3.评价怎样看待文中的人物;答题格式:形象+评价;注意:1评价要客观公正,从好与不好来分析;2注意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评价;对比:拿……和……对比,烘托了……美好品质,为表现主要人物服务突出了……;衬托:衬托了……,突出了……;慈母情深4.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题型9:表达方式及作用5种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直接抒情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1描写角度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人物描写描写 2描写内容环境描写细节描写3微观宏观场面描写文首议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议论的作用文中议论:承上启下,揭示意义;文末议论:揭示或升华主旨,画龙点睛;题型10:写作手法及作用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对比、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联想、想象、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等;对比:拿……和……进行对比,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主题;欲扬先抑: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使文章曲折有波澜; 2.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设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注意:1内容相近是照应,因果关系是照应;2伏笔句是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句言语不多,有隐含性;题型11:标题表层含义本义1.标题含义深层含义联系中心内容:概括文章所叙之事;点明文章中心;指出文章主要人物;2.标题作用结构:是文章的行文线索艺术效果:新颖独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起题目:新颖独特、简明生动、和文章内容紧密联系(1)以核心人物为题:养母(2)以核心事件为题:拣麦穗(3)以事物为题:雪地贺卡(4)以季节为题:春济南的冬天(5)以独特视角为题:背影题型12:重要词、句、段1.重要词、句、段含义1关键词语含义=字面义+语境义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言外之意,如雪地贺卡“嫉妒”贬义褒用2重要句、段含义=字面义+语境义+扣主题注意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2.某词删去或调换行不行:先表态:不行;再解释理由;1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2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3副词:准确地说明……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标范围等;+删去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3.一句中某两三个词顺序调换行不行:先表态:不行;再解释理由;(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4.句、段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格式:结构+内容+修辞效果内容上的作用:含义+情感开头段:1开篇点题,统领下文2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结构上的作用结尾段:1呼应开头,首尾圆润2总结全文,归结主旨3卒章显志,点明主旨4余味无穷,发人深思过渡段:1承上启下2承上:总结上面3启下:引起下文……中间段铺垫段:为下文作铺垫5.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就近就前原则6.词语是否矛盾:答题格式: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实际上各有所指,寄寓深刻的用意;+ 结合文中词语具体分析;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似乎确凿”题型13:开放试题1.生发感悟类:1感悟主题型2人物行为评价型3续写文字型基本特色: A朴实无华、朴素自然、言简意赅B含蓄隽永、耐人咀嚼、余味无穷语言方面:修辞手法人物语言个性化表现手法2.自由赏析类写作手法方面结构手法文章构思精巧;作者先写……,再写……,最后写……;构思和情节方面文章情节曲折;作者先写……,再写……,最后写……,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做题注意事项:1.准确审题:明确题型题干至少读三遍;2.回答问题要联系全文;3.答题要全面、规范,参考分值进行分点回答;4.能用原文回答的尽量不要用自己的话概括,避免表述不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26
10
六、怎样概括一篇文章的主旨(主题)?
多数情况下都概括为:内容+情感。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即: 谁?+怎么样?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 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 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2020/5/26
11
七、为文章拟个标题。
2020/5/26
20
●这里主要谈谈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议论句、抒情句通常与文章的主旨由密切关 系,主旨句通常以抒情句、议论句形式出现, 它们通常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议论句、 抒情句的作用主要从主旨方面答题就行,如 表现(揭示)文章的主旨(突出文章的中 心),抒发某种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 染力等。
作用:突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品质,反映作 品的主题。 D: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020/5/26
21
十五、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和情节的发展
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
Hale Waihona Puke 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
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
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
描写。
2020/5/26
22
十六、描写的作用
A(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B: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C: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2020/5/26
7
注意:
1.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 2.插叙的事情排除掉; 3.若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
2020/5/26
8
四、辨别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使文章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2.倒叙: ①首尾呼应,中间回忆(由眼前事物
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作用:
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二)理解句子含义
D: 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2020/5/26
17
十二、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
(1) 比喻: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 (2) 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 (3) 夸张: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4)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文章条理清晰, 节奏鲜明。 (5) 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6) 反复:突出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 反语:讽刺揭露某一现象。
2020/5/26
18
十三、关键词语的赏析
1、动词,形容词的赏析:这个词语 (这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准确传 神---)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感情色彩变化或者用法发生变化 的词语,如贬词褒用,大词小用或反 语等:用法+意思+情感
2020/5/26
19
十四、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2020/5/26
9
五、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我,我们):给人以真实感、亲 切感,便于抒情。
2.第二人称(你,你们):面对面交流,亲切, 便于抒情。
3.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能 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注意:在具体文章中,第一、二人称中的“便 于抒情”需联系文章所抒发的具体情感。
2.推动情节发展。
3.为下文作铺垫。
4.象征和暗示。
5.烘托人物形象。如:《七根火柴》首段
2020/5/26
15
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 了……的社会现实。
2020/5/26
16
十一、赏析文中重要的句子
●答题角度:
(一)从语言特色上分析(看句子特点)
A:找修辞: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B:找关键词语:动词、形容词,解释 他们的妙处(生动传神) C: 找特定的表达方式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⑴.核心人物
⑵.核心事物
⑶.核心事件
⑷.作者情感
2020/5/26
12
八、品味文章题目的含义
A.内容上(双关) B.主题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C.修辞上 示例:(1)如象征性的文章题目,可以 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
…实指… … ,突出主题。 (2)结合修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写出了……,点明了本文的主要 内容。
封丘一中 付亚菲
2020/5/26
1
记叙文阅读
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封丘一中 付亚菲
2020/5/26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020/5/26
3
记叙文的分类
1、写人 2、记事 3、写景状物(散文、游记
类)
2020/5/26
4
一、文章的主题
1、写人类文章的主题往往是反映主人公 的思想情感、精神风貌、传统美德。 2、记事类文章的主题则是生活经历或人 生感悟。 3、写景状物类文章的主题是抒写喜爱赞 美之情或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
(1) 句子结构上的作用要视其位置而定。
①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奠定全文的 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②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③结尾 总结上文; 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或揭示中心、
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④除结尾外都可能是为后文作铺垫
(2)句子内容的作用。
首先要看句子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子,作 用也不尽相同。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
2020/5/26
5
二、 常见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⑴.核心人物 ⑵.核心事物 ⑶. 核心事件 ⑷.时间 ⑸.地点的变换 ⑹.作 者的情感或情感的变化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 人物和事件有机地串连在一起,使文章 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020/5/26
6
三、文章内容的概括
记事类文章要求完整(六要素),即什么时 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写人的则要求分条简洁概括。 写景状物的文章则从那几个方面对这个事物 进行描写。
2020/5/26
13
九、文章题目的作用
1、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2、交代主要内容 3、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4、交代描写对象 5、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 6、揭示或者暗示主旨 7、点明行文线索
2020/5/26
14
十、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