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内容教学内容

幼小衔接的内容教学内容
幼小衔接的内容教学内容

幼小衔接的内容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好时光教育专家认为对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在幼小衔接问题中,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幼儿园关注小学情况多一些,小学则不关注幼儿园形成了单向衔接的局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联系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1.在学习生活上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如:学期过了一半,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

2.在人际关系上

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如:小学的上课时间已增加到40分钟,课间活动10分钟,因此,与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和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

3.在教师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上

幼儿园教师较重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小学教师较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如: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程的展开,首先授课教师先把教材中的四幅卡通故事画按照顺序说了一遍,然后又把已准备好的一幅范画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临摹。课堂纪律很好,同学们在聚精会神地画老师的范画,从他们那股认真劲来看,总担心自己画得不像。可是,有一位旁听老师发现坐在他身旁的一位男同学却按自己的想法,画了一幅跟老师范画不一样的画,他认为,虽然没有其他同学按照老师范画画的构图完整、色彩鲜艳,但也别有一番“童趣”,小男孩满怀希望把自己的作业拿到讲台给老师看看,只见老师右手接过孩子的画,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着老花镜,俯着身子瞧了瞧,语调不快不慢地说:“画的比例不对,颜色不好看,不怎么样,

但可以给分,就给你65分吧!”可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一定会给予恰当的肯定及表扬,并积极鼓励其他幼儿向小男孩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忽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1.幼儿园教育活动小学化

许多人都简单地认为提前学些小学的教材,就可以减轻入学的压力,就是为入小学做好准备,因而有一些幼儿园将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等。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的休息。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幼儿园应有的教具演示、图案色彩、生动的游戏等。如:学习6的组成,幼儿园应首先运用直观形象的猴子演示6只小猴子分两组爬树的几种方法。第二步又运用数字卡让幼儿进行6的组成操作,待幼儿掌握后第三步运用红花数字头饰让幼儿做找朋友的游戏,复习6的组成。然而老师却采取口头上说出问题来,让幼儿自己在脑海中去想6可以由什么组成,缺乏幼儿园应有的教具演示。讲完后还要求幼儿做作业,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

2.幼儿园的小学化,也源自于家长的要求

有些家长认为会读、写、算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于是要求幼儿园要教会孩子汉语拼音、2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家长当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于是随波逐流。当然这是不符合幼儿刚刚适应新环境的心理特点的。

3.新环境的改变使刚入学的孩子难以适应

刚入园的幼儿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老师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以游戏为主的活动逐渐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复习、预习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书面语。刚刚由大班升入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必定会受到影响,由于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协调工作被忽视,新生入学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出现种种逆反心理。

(三)忽视全面的教育衔接,注重于片面的、局部的衔接

这主要表现在:

1.在衔接的时间上

只注重开始于大班末期,截止于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甚至是更短的时间,忽视了整个学期教育阶段中各个环节的衔接。一些幼儿园在幼儿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这些做法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些远远不够。部分家长或教师在衔接过程中

急于求成,忽视了幼儿的可接受性,致使幼儿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突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好,而且还使幼儿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2.在衔接的内容上

注重于智育的衔接,尤其是对大班幼儿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强化训练,忽视了对幼儿发展同样至关重要的体育、德育、美育、等方面的衔接,特别是忽视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要求不怎么了解,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使幼儿养成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

这种片面的、单一的衔接内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学的适应能力,反而使幼儿很难去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四)家长教育理念落后,在家庭教育中往往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

1.孩子知识的培养

有些家长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甚至有的家长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教给幼儿掌握。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例如:一位幼儿的妈妈每天在空闲的时候都教幼儿背唐诗宋词、背故事、学写字,但从来不让幼儿玩玩具,也不让幼儿参与劳动实践。这种只重视知识积累,而忽视孩子兴趣开发和能力培养的行为,实属拔苗助长,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可能导致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刚入学时感觉很轻松,老师教的都会,于是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许多孩子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出现“厌学”等问题。

2.孩子自理能力的薄弱

我在暑假实习期间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集体生活,整天都和老师在一起,生活上遇到很多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入厕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的动作慢、能力差,必然会影响他的学习。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不应该是幼儿园的范围,更不是小学的范围,幼小衔接恰恰处于一个中间范围,现在的好多幼儿园也教授很多的小学知识,也有所谓的幼小衔接,但是,家长朋友们?真的能衔接上吗?幼小衔接到底是衔接知识还是能力,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呢?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现在的好多幼小衔接班,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前班,大部分是以

知识为主,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能力,也就是行为习惯,这样的幼小衔接我们是要拒绝的!

幼小衔接语文教案拼音

幼小衔接语文教案拼音 幼小衔接是一个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那教师应该写衔接教案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幼小衔接语文教案相关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学好汉语拼音 2、学会ɑ、o、e3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3、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提示下正确认读带调的3个单韵母 4、会在四线格内抄写ɑ、o、e3个单韵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学习单韵母ɑ、o、e的发音及书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汉语拼音了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啦!能帮助你识字、读书、学说普通话 学念儿歌: 学习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学文化 用它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二、看图说话引出ɑ

1、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 说图意:“小朋友学唱歌ɑ—ɑ—ɑ—”板书:ɑ 2、教学ɑ的音和形 (1)发音要领:嘴要张大舌位下降气从嘴中自然出来发音时要声音响亮可把音拖长些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启发学生看图记字形 ɑ像一个小姑娘圆圆的脸蛋头上还扎着一根小辫子 用儿歌帮助记字形如:“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ɑ—ɑ—ɑ—”“我们唱歌ɑ、ɑ、ɑ” 三、看图说话引出o 1、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 说图意:“一只大公鸡清早喔喔啼”板书:o 2、教学o的音和形 (1)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张得比ɑ小些上下嘴唇收拢成圆形舌头向后缩舌根向上抬起气从嘴里自然流出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启发学生看图记字形 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圆圆太阳o、o、o”“小嘴圆圆o、o、o” 四、看图说话引出e 1、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 说图意:“一只大白鹅在水里游来游去”板书:e

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幼小衔接教学计划 辽宁·鞍山 教育理念 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㈡、教是为了不教。 ㈢、教学相长。 教学原则 ㈠、重德修身,育人为本; ㈡、遵循规律,重视基础; ㈢、扫清障碍,排除干扰; ㈣、找出关联,探索方法; ㈤、反复练习,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㈠“操作-体验-体现” ㈡、“三分法”:即分层引导-分步進行-分解动作 ㈢、化繁为简、以简驭繁 教学目的 用3·3·3“三会”的方法训练五大学习器官,提升五大学习能力。 教学特色及效果 训练眼、耳、口、手、脑五大学习器官;提升听、说、读、写、意五大学习能力。 我们以“3·3·3”学具训练为主,其它学科,任何知识都可以作为我们训练儿童提升学习能力的载体,所以我们不会局限任何形式和内容,一切都为了完成我们的训练目地,这样才能快速、高效的反映出效果。 我们一直致力于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获得最大的效果。 ㈠、训练内容 1、由“静”入“定”的训练 2、提高注意力的训练 3、提高记忆能力的训练 4、提高观察能力的训练 5、提高视觉学习能力的训练 6、提高听觉学习能力的训练 7、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8、大肌肉运动训练 9、精细动作训练 10、感觉动作协调训练 11、提高情绪智力的训练

12、提高交往能力的训练 13、提高创造能力的训练 14、全脑潜能开发的训练 ㈡、训练效果 1、集中注意力提升100% 2、注意力品质提升3—5倍 3、持续力现阶段15—20分钟提升至50—60分钟 4、记忆力由死记硬背提升为图像记忆 5、思维敏捷力提升100% 6、整体观察力由视觉的辨识架构提升至意象的架构 7、想象力自由发挥、创意无限 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方法 一、“3·3·3”智能开发系统 ㈠课程简介 “3·3·3”总课题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杨玉英、朱法良两位研究员主持的科研项目,已经进行了近三十多年的研究。 在研究进程中,它历经了国家级的教育科学研究五个五年规划:这个总课题最初的两个基础性课题分别作为国家级的教育科研“六五”和“七五”项目的子课题;从1991年起,该课题的三个基础性课题在“八五”、“九五”、“十五”都被独立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3·3·3”科研体系。 “十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把以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三化”,即“简化、深化、规范化”,力求其内容和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做、知行合一,为进入向社会普及推广阶段做准备。 ㈡教学目地 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学会发展”打下“三种基本功”,它贯穿三个阶段:最初是学具操作训练的基本功,然后是“学会学习能力”的基本功,最后是“学会发展”的基本功。从根本上讲,以上“三种基本功”是“3·3·3”立足治本,本标兼治的关键,具体的内容是: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培养的三个方面的理念和习惯,即 1、激发主体认知兴趣,培养不断的探索精神——变被动为主动; 2、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并不断形成习惯;(学生不依赖、教育者不包办代替) 3、养成“做事要有意识找、想、用好方法”的习惯。 从表面上看,找好方法是提高效率,省时省力,而从内部的机制讲,它是智慧动作的有机组合,在寻找、掌握和快速操作的三个程序中,可以改变大脑的机能和结构,同时進行了身心三项基础能力训练。“身心三项基础能力训练”是: 1、“身心智慧活动能力”训练:是对人脑功能的训练,具体表现在人脑工作的三个环节,即“接收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展示加工结果”。它重点是“做事要有意识找、想、用好方法”,以达到“省时、省力和高效”,不断提高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质量。同时开发人脑存在的第二方面潜能,即人脑结构和机能的可塑性。 2、“身心协调能力”训练:是对以大脑为核心的全身心進行的基础性训练。它使人体这部“机器”不仅能够正常运转,而且能够快速、灵活和和谐地工作,用通俗的比喻就是:“施底肥”、修理“学习机器”。它首先对身心的现有状态進行修复和训练,然后重点开发人脑存在的第一方面潜能,促使全身细胞动起来,特别是那些还“沉睡”着的细胞,使它们参与人的各项活动。这是为下一步的训练打下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它适用于各年龄阶段,只是各年龄阶段训练的要求和方式不同。它也是对人的精细动作的强化训练。 3、“反思”能力训练:即人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认识和调控的能力,它是人体这部“机器”自我管理的功能,表现在不断为机器“加油、修理和改進”,同时开发人脑存在的第三方面潜

幼小衔接的内容教学内容

幼小衔接的内容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好时光教育专家认为对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在幼小衔接问题中,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幼儿园关注小学情况多一些,小学则不关注幼儿园形成了单向衔接的局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联系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1.在学习生活上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如:学期过了一半,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 2.在人际关系上 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如:小学的上课时间已增加到40分钟,课间活动10分钟,因此,与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和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 3.在教师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上 幼儿园教师较重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小学教师较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如: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程的展开,首先授课教师先把教材中的四幅卡通故事画按照顺序说了一遍,然后又把已准备好的一幅范画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临摹。课堂纪律很好,同学们在聚精会神地画老师的范画,从他们那股认真劲来看,总担心自己画得不像。可是,有一位旁听老师发现坐在他身旁的一位男同学却按自己的想法,画了一幅跟老师范画不一样的画,他认为,虽然没有其他同学按照老师范画画的构图完整、色彩鲜艳,但也别有一番“童趣”,小男孩满怀希望把自己的作业拿到讲台给老师看看,只见老师右手接过孩子的画,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着老花镜,俯着身子瞧了瞧,语调不快不慢地说:“画的比例不对,颜色不好看,不怎么样,

幼小衔接小学入学前应掌握的个常用汉字

小学入学前应掌握的500个常用汉字 的1 一2 了3 是4 我5 不6 在7 人8 们9 有10 来11 他12 这13 上14 着15 个16 地17 到18 大19 里20 说21 就22 去23 子24 得25 也26 和27 那28 要29 下30 看31 天32 时33 过34 出35 小36 么37 起38 你39 都40 把41 好42 还43 多44 没45 为46 又47 可48 家49 学50 只51 以52 主53 会54 样55 年56 想57 能58 生59 同60 老61 中62 十63 从64 自65 面66 前67 头68 道69 它70 后71 然72 走73 很74 像75 见76 两77 用78 她79 国80 动81 进82 成83 回84 什85 边86 作87 对88 开89 而90 己91 些92 现93 山94 民95 候96 经97 发98 工99 向100

事101 命102 给103 长104 水105 几106 义107 三108 声109 于110 高111 正112 妈113 手114 知115 理116 眼117 志118 点119 心120 战121 二122 问123 但124 身125 方126 实127 吃128 做129 叫130 当131 住132 听133 革134 打135 呢136 真137 党138 全139 才140 四141 已142 所143 敌144 之145 最146 光147 产148 情149 路150 分151 总152 条153 白154 话155 东156 席157 次158 亲159 如160 被161 花162 口163 放164 儿165 常166 西167 气168 五169 第170 使171 写172 军173 吧174 文175 运176 再177 果178 怎179 定180 许181 快182 明183 行184 因185 别186 飞187 外188 树189 物190 活191 部192 门193 无194 往195 船196 望197 新198 带199 队200 先201 力202 完203 间204 却205 站206 代207 员208 机209 更210

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幼小衔接教案:我要上小学了 设计思路: 大班下学期,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了附近的小学。在参观后的谈话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孩子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将要上的那所学校;有部分孩子感到紧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将会被很多的作业“压倒”,失去游戏的机会。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我园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的课题,我们设计了网络活动“上小学了”。 我们一方面试图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学校多、路途远,无法一一参观”的困难,满足绝大多数孩子的愿望。另一方面, 由于我园一直在进行信息技术和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孩子们对于如何上网浏览、搜集信息的方法较为熟悉,因此我们想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以更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弥补实地参观的不足,激发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为将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标: 1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了解自己将要上的小学以及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萌发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能大胆地与同伴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习上网搜集信息.体验网络的便捷。 准备: 1幼儿事先参观过小学。 2.进行“我要上的小学…‘我想知道的”两项调查。 3.教师根据调查表上的信息在电脑中收藏相关小学的网页。 4.电脑室。 过程: 一、观看“我要上的小学”调查表并谈话 1.小朋友们很快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上小学了。有的将上XX小学,有的将上XXX小学。前几天,我们参观了离我们最近的南湖一小, 不过很多小朋友不是上南湖一小的,他们非常想知道、也想让大家知道自己要上的那所小学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学校里有哪些活动。怎么办呢? 2.许多小朋友说要一所所地去参观,可是小学那么多,有的离我们很远.我们不可能一所所去。想想看,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上网看一看。) 二、到网上“参观”小学[来源:] 1.与幼儿共同浏览拉萨路小学的网页。 (1)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拉萨路小学吧!(教师点击“拉萨路小学” 从首页至“走进拉小”……直至进入“分校风采”的操场、阅览室、

幼小衔接班课程计划——拼音语文

幼小衔接班语文(拼音,阅读,识字) ——参考人教版语文教材 第一周 学习拼音(认识拼音字母,会读写) a o e i u ü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第二周 巩固学习拼音并加上声调一起再次学习汉语拼音 声调āáǎà 学习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单韵母 a o e i u ü 第三周 复韵母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第四周

能够拼写汉语拼音,并学习书本上的生字 1.一(yī) 二(èr) 三(sān) 四(sì) 五(wǔ) 六(liù) 七(qī) 八(bā) 九(jiǔ) 十(shí) / 烟亭台座枝yān tínɡ tái zuò zhī 第五周 巩固学习:回顾之前学习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对学习不够透彻的 拼音和汉字加强学习 继续学习新的生字 2.太(tài) 小(xiǎo) 鸟(niǎo) 下(xià) 早(zǎo) 牙(yá) 上(shàng) /阳钟穿床餐yánɡ zhōnɡ chuān chuánɡ cān 3. 水(shuǐ) 火(huǒ) 山(shān) 木(mù) 马(mǎ) /园绿红花桥洞 荡yuán lǜ hónɡ huā qiáo dònɡ dànɡ 第六周 继续学习新的生字 第七周 继续学习新的生字

第八周 继续学习新的生字 对以上两个月的学习进行测试巩固(拼音,分清韵母声母,识字)教学反馈:课程结束时能与每位学生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状况 yī èr sān 一二三 shí mù hé 十木禾 shànɡ xià tǔ ɡè 上下土个 bá rù dà tiān 八入大天 rén huǒ wén liù 人火文六 qī ér jiǔ wú 七儿九无 kǒu rì zhōnɡ 口日中 le zǐ mén yuè 了子门月 bù kāi sì wǔ 不开四五 mù ěr tóu mǐ 目耳头米

【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幼儿园幼小衔接内容

【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幼儿园幼小衔接内 容 1 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 1、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同时,这一能力与主动性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幼儿园里必须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小学环境中有大量的新规则出现(如进老师办公室要报告、上课前书要摆在书桌右上角、上课不能喝水、手要放好不能搞小动作,等等),幼儿难以记住和遵守,这成为不少新生在学校受批评的主要原因。同时,入学后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幼儿却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还很轻松地说,“我不喜欢做”,“昨天,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针对这些问题,除小学的改革之外,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特别在大班阶段。 3、培养主动性 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研究证明,富于主动性的幼儿思维活跃,做事有信心,能主动与人交往,他们入学后比较快地适应小学新环境,学习成绩也较好。

4、培养独立性 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幼儿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培养幼儿自理、自觉的能力,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 2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1、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幼小衔接语 文公开课教案

幼小衔接语文教案 教学课题:学习单韵母a、o、e 教学内容:1、学习单韵母a、o、e读法以及书写 2、学习声调拼读 3、拓展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单韵母a、o、e读法以及书写 教学难点:单韵母a、o、e读法书写 教学目标:1、教授坐姿、握笔姿势 2、拼音(a、o、e)的读法、写法以及拼音基本笔画的认识; 3、让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课程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铅笔、拼音本、圆粘贴、卡片剪出的a、o、e,以及妙趣练字馆纠正姿势用的0、1、2、3、4、5的数字图。 板书设计:a、o、e的规范书写 教学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孩子已经学习过,本节课规范孩子的坐姿和握姿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业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好!老师姓*,以后你们就叫我*老师。小朋友知道孙悟空吗?小朋友能说出孙悟空有哪些本领吗?(长生不老、七十二变、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火眼金睛)好!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老师来之前听说小朋友们也有很多本领,认识很多汉字、会写很汉字、会算数学题,有的小朋友还会讲英语…..从今天开始,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些新的本领,在教新本领之前需要小朋友先写一个字给老师看看。 一:课堂调整 1、纠正坐姿 刚才看到小朋友们的写字姿势了老师发现小朋友坐的姿势还需要调整,我们和数字来比比,看数字是怎么坐的,请小朋友放下铅笔大眼睛看老师这里:0、1、2、3、4、5,(非常好,小朋友都认识他们)小朋友看看这几个数字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解释:5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4双脚平铺于地面与肩等宽小腿自然垂直,3腰挺直2头中正,目视前方,1双手放于桌面,0露出微笑) 2、握笔姿势的纠正 二:新授 1、拼音(a、o、e)的读法 利用拼音卡片,小朋友看第一张卡片上的字母是(a),字母下面还配有字母儿歌,跟老师一起来说一遍,张大嘴巴啊啊啊,打开口腔全靠它…小朋友注意发a时,嘴自然张大,舌放平,舌面中部微隆,声带颤动。 看第二张卡片是(o),O公鸡唱歌喔喔喔…跟老师一起读一遍,o,o,o小朋友注意发o时嘴巴拢圆,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第三张卡片小朋友猜猜会学习哪个字母(e),非常棒!白鹅下河鹅鹅鹅…注意发e时嘴半开嘴角向两边展成扁形舌尖向后缩舌根稍微抬高。 集体练习: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刚才的三个字母:(a o e),儿歌是不是也记得,张大嘴巴啊啊啊,打开口腔全靠它;公鸡唱歌喔喔喔;白鹅下河鹅鹅鹅 单独练习:老师找几位小朋友起来把三个字母读一遍,比比谁读的最好…..

幼小衔接拼音识字教学计划方案资料

课程教学计划 拼音识字: 第一周()开学报名后,和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孩子,快速的熟悉了解孩子们(整理名单)然后开始学习,了解学习拼音的意义,激发学生学拼音的兴趣。 学会认读6个单韵母ɑ、o、e、i、u、ü,读准音,认清形。 认识四声,知道字音是有声调的。 认识四线格,能够在四线格中描红。 能够从音节中找出6个单韵母,并跟老师进行拼读练习。 第二周() 学习8个声母b、p、m、f、d、t、n、l,读准它们的音,记住他们的字形 观察他们在四格线中的位置 学习声母与韵母的拼读音节,初步掌握带调拼读音节的方法。 学习6个声母g、k、h、j、q、x,读准它们的音,记住他们的字形观察他们在四格线中的位置 学习拼读音节,特别学习难点三拼音,注意声调。 学习j、q、x与ü相拼的规则 第三周()

学会7个声母z、c、s、zh、ch、sh、r,读准音,认会。 学会整体认读zi、ci、si,zhi、chi、shi,会读四声。 练习拼读四个声母zh、ch、sh、r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在拼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指导轻声的读法。 正确区分平、翘舌音。 学会6个复韵母ɑi、ei、ui、ɑo、ou、iu及四声,读准音,认清形。准确拼读声母与ɑi、ei、ui、ɑo、ou、iu组成的音节。 指导ɑi、ei、ui、ɑo、ou、iu在四格线中的位置。 读准音节词,注意轻声的读法。 第四周() 指导学生学会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及四声,整体认读音节ye、yue。 学会前鼻韵母ɑn、en、in、un、ün,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n、yun。指导学习声母与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能熟练拼读或直呼。 了解j、q、x与üe 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 练习拼读双音词,注意轻声读法。 第五周() 学习四个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和两个整体认读音节ying、yuɑn。 学习声母与ɑ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比较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拼读。总复习. 课时中间穿插识字(常用字的认识、小学题型中常出现的字)和写字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 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我认为在大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小衔接做得不好或不正视它,就很难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在年龄上只差几个月,但在休息时间、学习内容、教育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他们进入了一个转折。所以替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为他们进入小学新的集体生活和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在陶行知《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非常重视的工作,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重点培养。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小学的纪律比幼儿园严格,要初步使孩子了解在学校里要遵守哪些纪律,并要告诉孩子遵守纪律的道理,让孩子懂得应该接受纪律的约束,并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还要教育在学校里关心同学、帮助他人、尊敬老师,要主动为大家做好事,讲文明、有礼貌……我们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与学习常规,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爱护学习用品,养成整齐干净的学习习惯。从开始我们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另外,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 在幼儿园大班,每周课堂学习节数可以适当增加,使之接近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时间。当然,幼儿园在安排作息制度时,除了考虑适应小学的学习条件外,更重要地要立足于幼儿本身的特点,以避免儿童学习负担过重。为儿童建立过渡期的作息制度,循序渐进地训练儿童习惯于有规律的生活。比如说,制定他们就寝、起床、就餐和活动等方面的时间表,并督促他们自己按照时间表去做等等。 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 兴趣是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动力源泉,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可以发展智力,开拓视野,强健身体,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虽然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有一定的爱好,但不持久、不稳定,容易见异思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样,不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中语言理解能力也十分重要,因为小学教师的语言与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有本质的不同,小学教师的语言是逻辑性较强,非生活化的语言,语言的内容是传授知识,这种语言要比幼儿教师的语言难理解得多,如果儿童语言理解能力不强,那么他将很难听得懂教师的讲课内容。语言理解能力的高低和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有直接联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将要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讲述、情景表演、故事会形式等形式表现出来,使幼儿获得了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由于在小、中班重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始重点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读写字的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交谈,一起到公园去,到大自然里去……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运用感官多看,多想,多说,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能力,使孩子们的智力在入学前如同运动员的身体在比赛前一样处于“最佳状态”。 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小衔接语文公开课教案

幼小衔接语文公开课教案幼小衔接语文教案 教学课题:教学内容:学习单韵母a、o、e 1、学习单韵母a、o、e 读法以及书写 2、学习声调拼读 3、拓展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单韵母a、o、e 读法以及书写 教学难点:单韵母a、o、e 读法书写 教学目标:1、教授坐姿、握笔姿势 2、拼音(a、o、e)的读法、写法以及拼音基本笔画的认识; 3、让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课程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铅笔、拼音本、圆粘贴、卡片剪出的a、o、e,以及妙趣练字 馆纠正姿势用的0、1、2、3、4、5 的数字图。 板书设计:a、o、e 的规范书写 教学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孩子已经学习过,本节课规范孩子的坐姿和握姿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业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好!老师姓* ,以后你们就叫我* 老师。小朋友知道孙悟空吗?小朋友能说出孙悟空有哪些本领吗?(长生不老、七十二变、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火眼金睛)好!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 老师来之前听说小朋友们也有很多本领,认识很多汉字、会写很汉字、会算数学题,有的小朋友还会讲英语?..从今天开始,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些新的本领,在教新本领之前需要小朋友先写一个字给老师看看。 一:课堂调整 1、纠正坐姿刚才看到小朋友们的写字姿势了老师发现小朋友坐的姿势还需要调整,我们和数字来比比,看数字是怎么坐的,请小朋友放下铅笔大眼睛看老师这里:0、1、 2、 3、 4、5,(非常好,小朋友都认识他们)小朋友看看这几个数字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解释:5 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 4 双脚平铺于地面与肩等宽小腿自然垂直, 3 腰挺直 2 头中正,目视前方,1双手放于桌面,0 露出微笑) 2、握笔姿势的纠正 二:新授 1、拼音(a、o、e)的读法 利用拼音卡片,小朋友看第一张卡片上的字母是(a),字母下面还配有字母儿歌,跟老师一起来说一遍,张大嘴巴啊啊啊,打开口腔全靠它?小朋友注意发 a 时,嘴自然张大,舌放平,舌面中部微隆,声带颤动。 看第二张卡片是(o),O 公鸡唱歌喔喔喔?跟老师一起读一遍,o,o,o小朋友注意发o时 嘴巴拢圆,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第三张卡片小朋友猜猜会学习哪个字母(e),非常棒!白鹅下河鹅鹅鹅?注意发 e 时嘴半开嘴角向两边展成扁形舌尖向后缩舌根稍微抬高。 集体练习: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刚才的三个字母:(a o e),儿歌是不是也记得,张大嘴巴啊啊啊,打开口腔全靠它;公鸡唱歌喔喔喔;白鹅下河鹅鹅鹅单独练习:老师找几位小朋友起来把三个字母读一遍,比比谁读的最好?..

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误区和走出误区的思考 罗英智,辽宁教育研究院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它涉及到家庭和社会各个领域,对此,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为缩小衔接的坡度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看,幼小衔接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衔接工作已走入了误区,表现在: 1.片面衔接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儿童刚入学时,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已经会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当进入新的学习知识阶段时,“储备”用完,以往的知识优势不在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

难,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甚了解,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使儿童养成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读拼音不能“直呼”等,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 2.形式上的衔接 双方多是在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如桌椅摆放形式,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上下功夫,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往往被忽略。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相互交流也多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而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很少沟通。一些一直在幼儿园受表扬、鼓励和在商量的氛围中长大的儿童猛然听到小学教师的指令、批评就接受不了,甚至因此而厌学。 3.突击衔接 一些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这些做法是必要的,但远远不够。很多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应加以培养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都在最后时期进行强化训练,忽视了日积月累,急于求成,致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

一上幼小衔接教案

一年级幼小衔接课程——学常规、闻令动 第一课时上课专心听发言先举手 【教学目标】 1.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初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 2.懂得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模型,导入活动 1.出示眼睛模型(或板画):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处? 2.对啦!解放军叔叔*眼睛来保卫祖国,科学家*眼睛来搞科学实验,工人叔叔*眼睛来制造机器,农民伯伯用眼睛来播种、除草。我们小朋友要用眼睛来学本领。 二、激情明理导行 1.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的小朋友会用眼睛来学习,有的小朋友却不会用眼睛来学习。 2.怎样才算会用眼睛呢? ①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话,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写字,眼睛看着黑板;同学们发言,眼睛看着同学;读书时,眼睛看着课本。 ②训练用眼“听”指挥。教师用不同内容训练学生用眼,如老师讲话、同学发言、翻书朗读等。 ③出示儿歌,请学生跟着老师念:眼睛眼睛很重要,学好本领少不了。老师讲课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看图看书要仔细,边看边想边动脑。认认真真学本领,学会用眼顶要紧。 3.怎样才算会用耳朵呢? ①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②训练用耳听。教师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讲话,请学生听后回答讲了什么,看看学生是否听得清。(发言的学生要大声讲,讲清楚) 4.发言先举手,声音要响亮。 ①讨论:我们会用眼睛也会用耳朵,上课想发言应怎么做?

归纳:要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起立站正大声讲。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是对老师、同学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 ②示范举手。小朋友写字、翻书用右手,举手应该用左手。左手臂肘抵课桌,左手举起,五指并拢,手放下时不发出声响。 ③举手姿势训练,教师巡视,纠正动作。 ④小试验明理。 教师请坐在前排、发言比较轻的学生讲一句话,请后排同学讲讲是否听清楚。得出结论:上课时老师请你发言,就应当迅速起立,大声回答声音一定要响亮。⑤发言训练 老师提简单的问题,请学生回答,进行评议。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上课怎样用眼睛、耳朵、嘴巴、脑子来学习,希望大家能按要求去做。我想我们一定能学好本领,成为一名爱学习的好学生。 第二课时读写姿势要正确 【教学目标】 知道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才能保护视力,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初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在路上看到了一只小花猫,哭得很伤心,老师把它带来了。你们想知道小花猫为什么哭吗?(讲故事) 二、听故事明理 小朋友,我以前像你们一样,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我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小花猫能跑能跳,天天能捉到小老鼠,美美地饱餐一顿,而我一跳眼镜就要掉,老鼠从眼前跑过也看不清,天天饿肚皮。一出汗,热气就沾在镜片上,什么都看不见。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 同学们,老师今天就要教给你们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读书、写字的

育儿知识: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2、了解幼儿入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3、掌握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4、具有在理论指导下认识教育实践中不正确幼小衔接工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幼儿入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教学准备:幼小衔接的案例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自学法、操作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大班的幼儿有强烈的成长欲望,他们已不满足于幼儿园三年的生活模式,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特别是当看到比自己大一点小伙伴系上红领巾,背着书包,自由愉快地去读书,他们又羡慕又好奇:这些哥哥姐姐到哪里去?他们的书包怎么那样大?脖子上系的是什么呢?……再加上每个家长都可能在这个阶段经常嘱咐:“你长大了,要

当小学生了!”,这就更加强化了孩子们入学的意识,同时他们也更加迷惑: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小学的老师会喜欢我吗?小学好玩吗?……这些疑问困扰着孩子。为了让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开展了“我要上小学了”这一主题。主题活动网络图如下: 2、学生自学 3、分析讨论:请分析以上主题活动中幼儿园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通过参观、调查、游戏、讨论等自主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基本情况,从生活作息和心理适应方面做些适当准备,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消除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信心。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培养主动性 培养独立性 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培养良好的非智 幼 小衔接工作 的主要内 容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1)-(1)-(1)

一、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

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中班开始,我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讲座,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在语

幼小衔接识字教案(汇编)

暑期幼小衔接识字教学计划 执教者:小莉老师 2016.05.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影像和教学让幼儿认识、掌握教材里的生字。 2、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字形和发声中了解一个字是如何形成的。 3、每日所学内容能给家长反馈,在第二天能给老师反馈。 4、本套教材的生字内容为1500个,在暑期的40天内,首先学习并完全认识第一册612个生字,加强训练,尽量发掘幼儿潜力,学得更多。 识字教案 【教学内容】

1、40天内完全掌握本套教材第一册生字并能准确发音,共612个。 2、每天抽取部分生字,在练字课堂中进行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看彩图能熟练地认识这些字。 2.让学生体会认字非常的轻松有趣,获得学习兴趣及成就感。 3.做好站、坐、举手、做动作的规矩,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4.指导幼儿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让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教学难点】容易混乱的生字讲解要精确,避免出现干扰性的字。 【教具准备】教学用书和幼儿用书,PPT,练字课堂需练习的生字积累,积分卡。 教学过程: 一、养成学习习惯 1、表扬做规矩

教师师范,让幼儿知道进入小学后在课堂上如何表现的几个大点: ①、表扬眼睛看着老师,小背挺直,小手放好的小朋友,表现好的给予星星。 ②、回答问题时需要举手,做到不交头接耳,不与他人交谈。 二、介绍教材 1、介绍本次课堂使用的教材,告诉幼儿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教材,我们通过看图就能认识新字,非常轻松愉快,借此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知道每天的新字中会有部分是在练字的课堂中练习的,让幼儿上课集中注意力。 三、正式授课 1、讲解字形,了解生字(例:教师指着图画版本的”鱼“,这是一条鱼的鱼,这是鱼的尾巴,然后指着文字版本的”鱼“这也是鱼的尾巴) 2、同样形式教学15个生字,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复认知,在学第二个生字后拿出第一个生字来提问,以此类推,学完15个生字后,打乱所有顺序,幼儿抢答,答对者给予星星奖励。 3、根据开学后的语文课程,提取部分生字抄写在黑板上,作为本日练字课的内容,在本节课内用手直接空写生字,主要练习其对笔顺的掌握,在练字课时要求坐姿端正,握笔正确,按正确的笔顺书写。

幼小衔接数学计划

学峰教育幼小衔接数学教学计划(2014、6)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 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理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相长。 教学原则: 重德修身,育人为本;遵循规律,重视基础;扫清障碍,排除干扰; 找出关联,探索方法;反复练习,学以致用。 数学: ㈠现阶段学习数学的目地:会计算、会解应用题、会找规律、认识图形。 ㈡教材选用: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结合训练强度,我们使用教材——同步奥数培优。㈢教学内容:数字、基本概念、计算口诀、解题技巧等。 ㈣教学方法: 1、认识数:利用百数图让孩子喜欢数字,跟数字交朋友,提升对数字的敏感度。 2、记忆基本概念。 3、诵读计算口诀,提升计算能力。现阶段孩子所学的计算,就是一个事实,不需要理解后去计算,比如:5+6=11,到什么时候,什么情景,5+6它都是等于11,变出花来它还是等于11,所以我觉的没有必要把一个事实的东西搞的那么复杂,反而把孩子弄糊涂了,不如利用记忆最佳时期快速的把它们背下来,然后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好的用出来,多建立一些对学习数学的自信。 4、解题技巧是提高解题速度的关键,也是训练孩子思维的最好载体,我们会和孩子共同探讨这部分内容。 教学课程安排: 本次幼小衔接共安排15课时。每课时完成一个讲义。家长配合,跟进速度。 第一讲数数第十四讲简单推理 第二讲比较第十五讲数图形(二) 第三讲分类 第四讲几和第几每次讲课时先出示例题,讲完后生上第五讲数图形(一)黑板演示。指生说说对不对?为什么?第六讲接着画然后集体练习。逐个指导,直到会做为第七讲认识钱币止。每一讲的练习卷,课前复印好,当第八讲数的分解与组成家庭作业,家长配合回家做。做完带来第九讲算一算理一理给老师检查批改,订正。 第十讲认识钟表 第十一讲巧填算式 第十二讲按规律填数 第十三讲合理分配

幼小衔接主要是能力衔接.doc

幼小衔接主要是能力衔接 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往往会表现出学习不适应、社会性不适应和心理不适应,其中学习不适应最为明显,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阅读困难,经常添字、漏字;书写困难,做作业拖拖拉拉;理解能力差,不能依照老师的指令听说读写等;社会性不适应主要表现为自控能力差,规则意识差,交往困难等;心理不适应源于幼儿园里有老师呵护,而到小学要逐渐自立。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应该是专注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能力的衔接,应该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入手。学习能力包括视觉专注能力、听觉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还要加强孩子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最好别提前学拼音和写字幼小衔接很重要,但挑选合格的衔接班更关键。很多家长认为衔接就是提前学习一年级的课程,而一些衔接班为了迎合这种心理,把幼小衔接简单化为提前教孩子一年级语文、数学,使孩子提前“小学化”。这样孩子升入小学后进课程学习成了“炒剩饭”,对学习内容没有新鲜感,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儿、做小动作,最终导致成绩跟不上。其实,家长可以让孩子识识字,会20以内的加减法等,但不要提前学拼音和写字,衔接班里大都不是专业老师,很容易让孩子把

基础打歪,再纠正就困难了。而且,孩子6岁前也最好别写字,容易伤害他们的手部小肌肉,但是家长可以通过绘画等活动来开发孩子的手眼、手脑协调能力,为日后学写字打基础。几个小游戏让衔接更顺畅一些简单的游戏也能帮助家长给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如通过下棋、夹豆子和计时完成任务等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学习角,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意识和自豪感;让孩子做家务、整理自己的物品,培养自理能力;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的交往能力。在开学前,调整孩子的作息,灌输给他小学生的一日常规,还可以带他提前去熟悉校园。自控力太差的孩子可以上衔接班上不上衔接班并不重要,关键是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安排好两个月的假期生活。而且,家长也不要以为,花了钱让孩子上了衔接班,孩子就一定会优秀。如果家长上班太忙,孩子没人看管,并且孩子的自控能力、约束力太差的话,衔接班可以上,毕竟在那里有人管孩子。而且还能对孩子遇到的困难提供帮助,帮着孩子完成知识的查漏补缺、范围扩展和系统梳理。选衔接班时,口碑最重要,可以从亲朋好友那里了解口碑较好的衔接班;最好实地考察,现在很多衔接班都可以让家长免费听课一次,家长可以借着这个机会看看衔接班的课堂组织、教师的水平和工作态度、教学材料等情况;侧面打听一下衔接班的老师来自哪里,如果是大学生授课,就没必要上;了解衔接班的优势,比如这个衔接班的优势是数学,但孩子的弱项是英语,这个衔接班也不适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