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六)
(完整word版)高一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

高一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一)一.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3.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二.推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歌唱) B.时时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欲着“推”字( ) 2.炼.之未定( )3.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4.与为.布衣之交( )三、下列朗读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初赴举/京师B.岛初赴/举京师C.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D.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四、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高一语文专项练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①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
封李牧为武安君。
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打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注】①彀:张弓射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匈奴即.入盗即:如果。
B.赵王让.李牧让:谦让,退让。
C.走.秦将桓走:使……逃跑。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暗中。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臣如前,乃.敢奉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以.数千人委之余船以.次俱进D.王翦因.急击赵不如因.善遇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牧长年居住代地雁门关,防备匈奴入侵。
高一语文假期作业答案

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一.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3.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一、1.如,像2.了解二、1.先生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
2.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 三、1.善哉,子贡之言也!2.孔子为人何如? 四、C译文: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为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够了解他”赵简子很不高兴地说:“你跟随孔子学习了几十年,学业有成才离开他,(现在)我问你(他为人怎样),你却说不了解,这是为什么啊?”子贡(回答)说:“我就象饥渴的人在江边喝水,知道满足就罢了。
而孔子就象江海一样(辽阔,深邃),我怎么有能力了解他呢?”赵简子说:“好,子贡的话说的真对啊!”二.推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精选6_10 试题(共6页)

高中(gāozhōng)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精选〔6—10〕6.及之而后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①;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②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③。
(选自?魏源集?)[注释] ①一足:走一步。
②估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
③一啜(chu ò):尝一口。
[文言知识] 说"及"。
"及"是个会意字,本指后面的人伸出手抓住前面的人,因此它有"接触到"、"到达"、"够得上"的意思。
上文"及之而后知"中的"及",就解为"接触",句意为接触它之后才能知道(它的情况)。
成语"望尘莫及",意为看着车后卷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比不上别人。
科举考试中的"及第",从字面上解释是指到达名次,意为及格、录取。
[考虑与练习]1.解释:①乌_________②披__________2."五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座高山。
3.翻译:①履之而后艰__________________;②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理解: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管仲(guǎn zhòng)破厚葬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
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那么无以为蔽,材木尽那么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那么利之也。
"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
苏教版语文高一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一

班级姓名一.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3.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二.推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欲着“推”字( ) 2.炼之未定( )3.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4.与为布衣之交( )三、下列朗读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初赴举/京师B.岛初赴/举京师C.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D.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四、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五.翻译句子。
1.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高一语文专项练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10 12(9 )10ABCD11ABCD12AC.匈奴认定李牧胆怯不敢应战,所以当李牧败退时,单于毫不怀疑率军进攻,结果遭遇李牧的大举反击,损失惨重。
D.秦军在军事上难以对抗赵国,就派人使用反间计,结果李牧被斩杀,司马尚被废弃。
三个月后赵国被灭亡。
13•将上面两篇文言文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3分)(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分)(3)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
多才艺。
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
殷仲堪之镇江陵,弓I为功曹。
累迁武陵太守。
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咨议参军。
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候仁而无断,事必无成。
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
”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
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
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
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管理仲堪家。
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
”企生正色曰:“我是殷候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
”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玄许之。
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奸计。
高一学年文言文小短文阅读训练

高一学年文言小短文阅读初级训练(一)(一) 孙登比丸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
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
辞对不服。
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使求过圆,比之非类,乃见释。
人之负冤,多因疑似,听者不能审谨,忿然作威,遂至枉滥。
1、孙登遇到了什么事?2、孙登怎样处理这件事?(提示:注意“比丸”二字。
)3、这件小事给你什么启示?(提示:以小见大。
)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适见一人2,咸以为是3,登不听4,乃见释(二)柳庆问饮后周柳庆,初士后魏,为雍州别驾。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是主人所窃。
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
庆问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常置何处?”对曰:“常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对曰:“无。
”曰:“与同饮乎?”曰:“向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
彼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注释:别驾,官名。
后魏于诸州置别驾从事史,掌总理众务。
1、问题:贾人和主人,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谁受到了怀疑?为什么?2、思考:柳庆如何问案?(提示:注意标题。
)3、评述:凡诬服之词必有疑窦,故“庆问而疑之”,然郡县为何不能发现疑问呢?搞逼供信的人往往自以为破案有术,孰知逼供之下必有冤魂!4、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诣京师交易(2),主人特以痛自诬服(三)蒋常留妪唐贞观中,衛州版桥店主张逖妻归宁。
有魏州三衛杨正等三人投店宿,五更早发。
是夜,有人取其刀杀逖,却纳鞘中,正等不觉。
至晚店人追及,刀血狼籍,收禁考掠,遂自诬服。
太宗疑之差御史蒋常复推。
常至,追店人十五以上皆集,人数不足,因俱放散,独留一妪,年八十余,晚乃令出,密遣狱典觇之,曰:“有人共语,即记姓名。
”果有一人问妪:“使人作何推勘?”前后三日,并是此人。
捕获诘问,具服:与逖妻奸杀逖,有实迹。
高一语文专项练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五篇)

高一语文专项练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五篇)第一篇:高一语文专项练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臵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①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
封李牧.为武安君。
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打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注】①彀:张弓射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匈奴即入盗即:如果。
.B.赵王让李牧让:谦让,退让。
.C.走秦将桓走:使……逃跑。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暗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六)班级姓名十五.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①,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②?’曰,‘坐盗。
”晏子至,楚五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对曰:“坐盗。
”王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反顾之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④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通嬉)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①楚:楚国。
②坐:犯罪。
③枳:树名,似橘树而矮小,果小味酸。
④得无:恐怕……吧。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吏二缚一人过王而行 2.晏子反顾之曰 3.齐人固善盗乎二、下列句中加点部分与“王曰‘何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曰,“坐盗” B.何以然者 C.技止此耳 D.学然后知不足三、荆王想要羞辱晏子的最关键的一句话是:。
晏子针对荆王的答话是:四、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作譬喻,“橘”比喻:,“枳”比喻:。
这段话反映出晏子的:。
五、翻译句子。
1.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十六.王冕故事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蹊(xī):践踏。
②策:通“册”。
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④恬:心神安适。
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披。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两项是( )。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或牵牛来责蹊田。
2.曷不听其所为?3.门人事冕如事性。
4.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三、这两段文字说了王冕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十七.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③,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盍:hé,何不。
②迨:dài,等到。
③敏:聪明。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音:义:②李生说之曰音:义:③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音:义:④迨年事蹉跎音:义:⑤学而不思则罔音:义:2.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3.王生认为“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便是善学,而李生则有不同的见解。
那么李生认为怎样才算是“善学者”?(请用原文语句回答)4。
翻译(1)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2)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3)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高一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参考答案一.《孔子犹江海》一、1.如,像 2.了解二、1.先生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
2.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 三、1.善哉,子贡之言也!2.孔子为人何如? 四、C译文: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为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够了解他”赵简子很不高兴地说:“你跟随孔子学习了几十年,学业有成才离开他,(现在)我问你(他为人怎样),你却说不了解,这是为什么啊?”子贡(回答)说:“我就象饥渴的人在江边喝水,知道满足就罢了。
而孔子就象江海一样(辽阔,深邃),我怎么有能力了解他呢?”赵简子说:“好,子贡的话说的真对啊!”二。
《推敲》一、A 二、1.开始 2.锤炼 3.姿势 4.成为三、A 四、大意:“敲”能出声与“月下”宿鸟的宁静氛围形成对比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译文: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
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
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
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感觉中好像亲自去某地游览,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
(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三.《罗生还镯》一、1.典当、抵押 2.弯曲 3.最后 4.打 5.先前 6.全二、拾金不昧,先人后己。
三、1.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2.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
译文:罗一峰先生(姓罗,号一峰先生),名叫罗伦,以巨人身份参加科考会试。
他的仆人在路上捡到一个金镯。
走了五天,罗先生担心盘缠不够,仆人说:“不用担心,从前在山东某处捡到一个金镯,可以典当出去作为盘缠。
”罗先生大怒,打算交还给失主。
仆人赶紧磕头,并掰着手指说:“这样一来一回一定会错过考试,不可以。
”罗先生说:“这一定是丫环仆人丢失的,万一主人拷打审讯他,因此而死,是谁的过错?我宁可不考试,也不忍心让别人死于非命。
”最后还是找到失主家里,果然是女主人扔弃面盆(一种头饰),丫鬟误将金镯扔在地上。
女主人怀疑是丫环偷了,用鞭子把她得流血,丫环要自杀好几次了。
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妻子不止,妻子也愤怒的去上吊,多亏被人解救。
罗先生到了以后,拿出金镯还给他们,全家人都很感激他。
罗先生急忙赶路到京城,考试时间正好赶上,匆忙交上考卷,竟然考中了,还是状元及第。
四.《刚峰宦囊》一、1.赞美 2.结党营私二、B 三、1.在南京做官的同乡,只有户部苏怀民一个人 2.这九个字是对海瑞一生最准确、最完美的评价四、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五、侧面描写译文:都御史海瑞在任上去世,他在南京作官的同乡只有户部的苏民怀一个人,苏民怀清点他的遗物发现,只有竹笼中的俸金八两,夏布六丈和几件旧衣服而已。
这样的都御史哪里还能有啊!司寇王世贞评价他说:“不怕死,不贪财,不拉帮结伙。
”这九个字恰当评价了海瑞的一生,即使再有千万句话来赞美他,还能比这几句更准确吗?五.《孙叔敖纳言》一、1.闷都 2.穿 3.是不是有…… l教育,教诲 5.看低、看小(自己) 二、“老父”是“吊”,而众人是“贺”,行动不同,服饰也相异。
三、“位已高……不敢取”,引导孙叔敖正确处理与民、与君、与财的关系。
四、谦逊有礼,虚心纳谏。
【译文】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
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
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
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
”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六.《范仲淹故事》一、D 二、1.年幼丧父 2.离开三、于是精通“六经”的意思,并立下雄心大志。
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
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
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
于是就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七.《赵将括母》一、1.当时 2.派遣 3.侍奉 4.自己按 5.终于 6.……的人二、AB三、A 四、1.身所奉饭者以十数(用自己的薪俸供养的人有几十个)2.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3.愿王勿遣(希望孝成王不要派遣他)4.妾得无随坐乎(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五、不袒护儿子的缺点。
译文: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
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
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
”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
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
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
国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
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
”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
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八.《高山流水》—、1.弹奏 2.能够,值得 3.断二、1.琴弹奏得真好啊!好像看到了巍巍的泰山1 2.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