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城市规划大作业

合集下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城市规模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第五章新城发展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第十六章规划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城市性质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

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10%左右。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城市规模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第五章新城发展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第十六章规划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城市性质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

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10%左右。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城市规模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第五章新城发展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第十六章规划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城市性质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

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10%左右。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前言一、导语1993年10月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首都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总蓝图。

依据总体规划确定北京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城市布局、产业结构、发展规模以及建设原则。

为了进一步实施深化总体规划,更具体地控制城市的建设,有必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体现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对本区的城市用地范围内的建设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其目标与任务,是通过对用地功能进行再细划,对各类的建筑及道路、市政、绿化等各种用地进行合理的安排,建立符合本区特点的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保护和弘扬古都风貌,为本区域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充分、合理的条件。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报告一、朝阳区基本概况1.历史沿革朝阳区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从秦至隋唐,该地区隶属于广阳郡,后属于幽州所辖的蓟县,辽时归属南京(即燕京)道析津府,金时属中都路大兴府,元代将中都路大兴府改为中都路大兴县。

明清属京师顺天府,仍为大兴县辖。

民国14年(1925)设东西南北四个郊区,此为设区之始,时称北京市东郊区。

民国17年(1928)改称北平市东郊区。

1945年将东郊区划分为两个区:以朝阳路为界,以北为郊一区,以南为郊二区。

同年分别更名为第十三区和第十四区,将原通县所辖的驹子房村划归该区。

1950年8月易名第十区,1952年恢复东郊区名,并将原八区所辖的德胜门至清河公路以东地区划入管辖。

1954年将安定门外公路以东、转角楼以西、土城以南地区划出,归入东四区。

翌年6月,将朝阳门关厢、东便门关厢划归东单区;广渠门关厢、福州义园北墙外土道以北地区划归崇文区。

直到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东郊区正式更名为朝阳区。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市区总体规划图2005年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目录总则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城市规模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新城发展中心城调整优化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市政基础设施综合交通体系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近期发展与建设规划实施北京市域总体规划图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北京市区绿化隔离带规划图北京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图■城市性质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

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10%左右。

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规划

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规划

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规划前言本规划所述的城市基础设施为综合交通、环卫、能源、给排水、邮政信息、防灾等六大系统。

本规划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满足奥运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管理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着重理清今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的脉络。

本规划主要阐述“十一五”期间朝阳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目标和基本任务,力求勾勒出结构完善、公平均衡、运行高效、适应需求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蓝图。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良好基础(一)供给总量初具规模综合交通系统。

区内轨道交通总长33.69公里,共有19个站点。

支路以上道路总长达到1589.8公里,总面积达到27.29平方公里,路网密度约为3.3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为5.8%,已基本形成环形放射状主干路嵌套方格棋盘式支路的城市道路网。

各种停车泊位达到247842个。

环卫系统。

全区共有垃圾压缩站12座,密闭式垃圾楼156座,密闭式垃圾中转站58座。

已建成日处理能力1000吨以上的高安屯垃圾填埋场。

粪便处理站3座。

环卫车辆520部及环卫停车场3处。

共有485座公共厕所。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荣获全国首批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能源系统。

拥有110kV变电所33座,220kV变电站15座。

全面启动城市电网“9950”建设改造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及城市居民住宅用电设施“一户一表”改造工程。

全区有超高压站3座,高中压站(箱)39座,中低压站(箱)991座,共计1033座,另有在册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站8座,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19座。

全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9853万平方米。

给排水系统。

全区内共有水源一厂、二厂、五厂、八厂、九厂等市政集中供水设施,覆盖所有街道和部分城乡结合部地区,新建集中供水厂2处,新、改建单村供水站154处。

雨水管道、排水管道、污水管道逐步从中心城区向农村地区延伸,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提高,区内已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

北京市朝阳区

北京市朝阳区

北京市朝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朝阳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六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朝阳区概况 (2)第一节自然与经济社会概况 (2)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 (3)第三节区域发展功能定位 (5)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0)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10)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1)第三节规划目标 (14)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6)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原则 (16)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17)第三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 (20)第四章土地用途分区 (22)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22)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22)第三节城镇建设用地区 (24)第四节中心城绿化隔离用地区(复区) (26)第五节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复区) (26)第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28)第一节维系和整治河流水系 (28)第二节继续推进绿化隔离带建设 (29)第三节加强城市建设用地区的环境建设 (30)第六章保护与合理利用农用地 (31)第一节加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31)第二节严格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32)第三节合理利用其他农用地 (32)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3)第一节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 (33)第二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5)第三节重点建设项目布局与用地规模 (36)第八章乡级土地利用控制 (41)第一节土地利用调控方向 (41)第二节调控目标 (42)第九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3)第一节行政管理措施 (43)第二节规划实施管理措施 (43)附表1 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47)附表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48)附表3 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49)附表4 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分解表 (50)附表5 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51)附表6 区乡重点建设项目统计表 (52)前言朝阳区是北京市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首都对外交通的枢纽,北京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资源专业课程大作业北京市朝阳区2020年城市规划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学部:指导教师:2○一五年一月北京市朝阳区2020年城市规划学生:班级:学号:学部:专业:指导教师:职称:工作单位:资源专业课程大作业完成时间:自 2014 年 10 月至 2015 年 1 月摘要本文是从2000年起预测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城镇各类用地面积、城镇人口、专项规划项目。

本文主要涉及了,北京市朝阳区现在存在的发展问题,依据用现代田园城市理论,运用人口发展趋势预测、环境承载力预测、回归预测法共三种方法对朝阳区2020年的城镇人口做出预测。

同样的运用人均用地标准法、经济发展(GDP)需求预测法预测城镇用地面积。

依据《城市规划用地指标》人均标准、各类用地所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要求预测2020年各类用地面积。

结合遥感技术呈现出城市各类用地布局规划,最后针对城市中某一类用地进行专项预测规划说明,并用图呈现出来,完成最终的北京市朝阳区城市规划方案关键词:城镇人口规模;城镇用地规模;城市性质;各类用地面积;交通设施用地面积。

目录一.北京市朝阳区发展中的问题1、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农村面积占全区域的78.5%,外围地区乡镇企业粗放型发展,经济较落后,造成二元结构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我区协调发展。

2、城市环境与景观缺乏特色城市环境与景观缺乏统一规划与治理,城市风格缺乏特色,市同国际现化大都市一定的差距造成10分二、规划范围与规划类型规划范围:北京市朝阳区,总面积为470.8平方公里5分规划类型:城市总体规划5分三、规划理论霍华德“现代田园城市理论”城市建设理论讲的是城市、与乡镇协调发展的一种和谐状态,北京市朝阳区拥有广阔的农村土地面积,并且政府也在努力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符合霍华德“现代城市田园”理论。

5分四、人口规模预测第一种方法:回归预测法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得知北京市朝阳区各年人口数量,如下表年份总人口2001 155.21132002 155.79032003 157.20862004 165.6772005 168.37932006 172.8042007 176.442008 180.0942009 183.54512010 186.9478所以一元一次方程是y=3.825x-7499.95。

将x=2020带入方程,得到y=226.55,则2020年人口为226.55万人口. R ²=0.983,接近1。

第二种方法:增长率法根据“五普”资料,用综合增长率法预测北京市朝阳区人口发展趋势和各个阶段总人口规模:2000——2020预测期2001-2005 2006-2010 2011-2020综合增长率(%) 0.37%-5.39% 1.85%-2.10% 0.55%-1.82%总人口(万人)155.21-168.38 172.80-186.95 190.45-210.95现在北京市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尽管开放了独生子女可以生二胎的政策,但是老龄人口基数大,北京市综合人口增涨率也不是很高,预计在2020年人口控制在210.95左右。

第三种方法:资源承载力法据查阅资料显示,去年全市36亿立方米用水量中,有7.5亿立方米使用的是再生水。

今年北京市区日总供水能力达到318万立方米,7月30日的市区用水量一度达到294.1万立方米,刷新了北京供水百年纪录。

朝阳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354.5万人,占全市的比重从2006年的18.41%下降为2010年的18.08%,实现了朝阳区在保证经济快速增长前提下,人口规模在全市人口比重稳步下降。

其中根据资料得知北京市水资源为人均300立方米/年。

北京市人口=36,0000,0000/300=1200,0000人朝阳区人口=1200,0000*18.08%=216,9600人综合以上三种算法怎么综合的?线性回归预测中通过显著性检验,R²接近一,拟合效果好因此该方法的数据可用,经过南水北调的发展,朝阳区供水能力不断刷新,且近年来人口规模也在下降,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法也可取。

综合三种方法求平均值得:预计北京市朝阳区的人口规模达到218.1533万人这里应该计算的规划期的城镇人口规模朝阳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指出,朝阳区城市化率在2010年已经达到90.3%,预计在2020年达到93%9分五、城市性质朝阳区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是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5分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方法一:人均用地标准经过资料查找得到下表资料朝阳区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75平方公里,根据之前查找的2010年常住人口186.9478万人这里应该用的是城镇人口,根据你前面的数据这个数应该是总人口2010年朝阳区城市化率已经达到90.3%,所以城镇人口应该为186.9478*0.903=168.82万人得出朝阳区人均城市建设规模为:175 000000/1869478=94m2/人。

175,000,000/1688200=104㎡/人其所处地域为I气候分区,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94m2/人104㎡/人,规划期末常住人口规模为218.1533万人,对照表,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取值区间为85.1~95.095.1~105.0人,因为人口规模>50万,所以允许调整幅度为-10.0~+10.0,即94㎡/人~114㎡/人之间允许调整幅度为>-5.0 ~ +15 m2/人,根据标准给出规划人均建设用地的区间后,在这个区间内具体确定某一个值来计算城镇规模,需要说明原因。

因为朝阳区人口基数大,城镇建设面积有限,并结合朝阳区实际情况取值105㎡/人因此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可选104m2/人。

用地规模=城市人口规模*人均城市建设用地2181533*104=226879432平方米(约为226.9平方公里)2181533*105=229060965(约为229.1平方公里)方法二:经济发展(GDP)需求预测法查资料得知北京市朝阳区2013年GDP总值是3920亿,年增长率为16.2%,则得出2020年朝阳区GDP,列式如下:2020年预计朝阳区GDP总值达到:3920*(1+16.2%)^7=11213.184亿因为朝阳区的人均GDP远高出北京市整体的值,所以以东京为参考,查资料得知东京GDP总值为6937亿美元,东京现状城市建成区面积1304平方公里,由上得出新市区土地使用效率,列式如下:6937/1304=5.32亿美元/平方公里(约为32.62亿元/平方公里)列式得城镇建设所需用地,如下:11213.184/32.62=343.75平方公里所以,2020年朝阳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343.75平方公里。

两种方法综合得出朝阳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29.1+343.75)/2=286.425平方公里7分七、各类城市(镇)用地规模预测依据《城市规划用地指标》人均标准与之前人口规模预算,进行各类城市(镇)用地规模预测资料显示:规划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不应小于5.5m2/人。

规划人均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2.0m2/人。

规划人均绿地面积不应小于10.0m2/人,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8.0m2/人。

北京朝阳区2020年预计人口规模达到218.1533万人。

朝阳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预计为286.425平方公里,即28642.5万㎡居住用地方法一:人均居住用地面积:预计在28*218.1533~38*218.1533之间,即6108.2924~8289.8254万㎡之间方法二:居住用地:0.25*28642.5万㎡~0.40*28642.5万㎡之间,即7160.625万㎡~11457万㎡之间二者取交集为7160.625万㎡~8289.8254万㎡之间。

纵观北京市近年来的人口,发现人口不断增长,因此在未来规划中要增加居住面积,故8025.23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方法一:该类用地面积:在≥5.5*218.1533万㎡,即≥1199.8432万㎡方法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05*28642.5~0.08*28642.5万㎡之间,即1432.125~2291.4万㎡之间。

二者取交集为1432.125~2291.4万㎡之间,因为朝阳区是重要的商业区,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也会小幅增加,因此取值1761.76万㎡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用地方法一:该类用地面积在≥12*218.1533万㎡,即≥2617.8396万㎡方法二:该类用地:0.1*28642.5~0.3*28642.5万㎡之间,即2864.25~8592.75万㎡之间二者取交集为2864.25~8592.75万㎡之间。

因为在未来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交通是重要的发展条件之一,因此未来在交通设施占地方面将会增加面积,故5828.5万㎡绿地面积方法一:在≥10*218.1533万㎡,即≥2181.533万㎡,公园绿地面积在≥8*218.1533万㎡,即1745.2264万㎡方法二:绿地用地规模:0.1*28642.5~0.15*28642.5万㎡之间,即2864.25~4296.375万㎡之间。

二者取交集即2864.25~4296.375万㎡。

尽管朝阳区的绿地面积已经超过多数城区,但随着未来城市的发展,为了进一步绿化环境,绿地面积应该有所增加,故取值4280.31万㎡工业面积方法一:该类面积在10*218.1533~25*218.1533之间,也就是2181.533~5453.8325万㎡之间方法二:该类面积0.15*28642.5~0.3*28642.5万㎡之间,即4296.375~8592.75万㎡之间。

二者取交集即4296.375~5453.8325万㎡之间,在未来的发展中占主要位置的还是商业,因此工业占的面积变化不大,故取值4296.375万㎡五种面积相加为:8225.23+1761.76+5828.5+4280.31+4296.375=24292.175万㎡规划期建设面积为28642.5万㎡,剩余4350.325万㎡为商业用地和艺术文化用地每类用地需分别说明取值的理由,这样笼统的说等于什么都没说。

12分经过实地各类面积与朝阳区实地总面积相比,计算得出以下各类用地画图比例与图估算面积名称比例图上估算面积城镇规划用地0.61 28847.17商业用地0.182 8602.139居住用地0.121 5719.005交通设施用地0.091 4301.07工业用地0.03 1417.94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0.03 1417.94绿地用地0.152 7184.2八、朝阳区城市各类用地布局图九、道路用地的专项规划 大、中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项 目 城市规模与人口 (万人)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 路>200 80 60 40 30 大城市 ≤200 60-80 40-60 40 30 机动车设计速度 (km/h) 中等城市 -- 40 40 30>200 0.4-0.5 0.8-1.2 1.2-1.4 3-4 大城市 ≤200 0.3-0.4 0.8-1.2 1.2-1.4 3-4 道路网密度 (公里/平方公里) 中等城市 -- 1.0-1.2 1.2-1.4 3-4>200 6-8 6-8 4-6 3-4 大城市 ≤200 4-6 4-6 4-6 2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数 (条 ) 中等城市 -- 4 2-4 2>200 40-45 45-55 40-50 15-30 大城市 ≤200 35-40 40-50 30-45 15-20道路宽度(m) 中等城市 -- 35-45 30-40 15-20城市道路路分四个等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其主要的区别是速度,以及涉及的车速和断面的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