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完整版)
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设计导则

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设计导则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17年3月编制说明(前言)《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设计导则》旨在贯彻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地系统规划》所提出的园林绿化建设目标及标准,切实提高城市风貌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确保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实效。
本导则由编制单位对现状公园、道路绿地等进行深入现场调研,并由园林、林业、文化、交通等相关专业专家多次论证,并参考了大厂等地区较为成功的做法,以保证导则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本导则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绿化条例》等国家法规政策,在《公园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与《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规范有效衔接,并整合吸纳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等标准及专项研究。
本导则主要包括总则、一般规定、公园设计、道路绿化设计、居住区绿化设计五部分部分。
本导则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编制。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通州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导则由北京市通州园林绿化局负责管理,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目录第一篇总则 (1)第二篇一般规定 (2)第一章设计原则 (2)第二章通用设计要求 (3)第三篇公园设计 (5)第一章公园的分类和分级 (5)第二章总体设计 (7)第一节内容和规模 (7)第二节容量计算 (8)第三节园内主要用地比例 (8)第四节常规设施 (9)第五节布局 (11)第六节现状处理 (12)第三章地形设计 (13)第一节一般规定 (13)第二节地表排水 (14)第四章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 (15)第一节园路 (15)第二节铺装场地 (16)第三节园桥 (16)第五章种植设计 (17)第一节一般规定 (17)第二节种植比例 (17)第三节植物种类选择 (18)第六章建筑物及其他设施设计 (20)第一节建筑物 (20)第二节山石 (21)第三节护栏 (21)第四节儿童游戏场 (22)第七章水体设计 (23)第二节驳岸 (23)第三节水工建筑物、构筑物 (24)第八章给排水设计 (25)第九章电气及防雷 (26)第四篇道路绿化设计 (27)第一章分级分类 (27)第二章总体设计 (28)第一节道路绿地率指标 (28)第二节道路绿地布局与设计 (28)第三节现状处理 (29)第三章种植设计 (30)第一节种植景观规划 (30)第二节植物选择 (30)第三节道路不同类型绿地种植设计 (31)第四章铺装与场地设计 (32)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33)第六章电气及防雷 (34)第五篇居住区绿化设计 (35)第一章总体设计 (35)第二章竖向设计 (36)第一节一般规定 (36)第二节地形 (36)第三章种植设计 (37)第一节一般规定 (37)第二节设计要求 (37)第三节植物选择 (39)第四章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 (41)第一节一般规定 (41)第二节园路设计 (41)第三节铺装场地设计 (41)第五章园林构筑物及设施小品 (43)第二节园林构筑物 (43)第三节设施小品 (43)第六章水体设计 (45)第七章给排水 (46)第一节给水 (46)第二节排水 (46)第八章电气及防雷 (47)第一篇总则1 为贯彻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切实提高城市风貌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确保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实效;现制定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设计导则。
北京地区建筑设计通则

北京地区建筑工程设计通则1.容积率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地上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的值。
容积率以公式表示如下: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地上)建设用地面积2.建筑密度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单位:%。
建筑密度是反映建设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为: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设用地总面积3.退让城市道路的距离建设工程与一般城市道路红线之间的最小距离(米)(2)括号内数字适用于二环路以内地区;(3)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系指建设工程首层外墙最凸出处与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4)交通开口系指建设工程邻规划道路一侧设置机动车进入建设用地的出入口;(5)当建设工程临城市道路的面宽大于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按照表中数据乘以1.1的系数;(6)规划建筑与规划道路红线距离不一致时,各点距离的平均值不小于上表数值,且最小距离不得小于相应数值的下一档数值;(7)中小型电影院、剧场建筑从红线退后距离应符合城市规划按0.2m2/座留出集散空地的要求;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米。
当剧场前面集散空地不能满足这一规定,或剧场前面疏散口的总宽不能满足计算要求时,应在剧场后面或侧面另辟疏散口,并应设有与其疏散容量相适应的疏散通道通向空地。
剧场建筑后面及侧面临接道路可视为疏散通路,宽度不得小于3.50m。
4.建筑间距1、居住建筑间距的系数(1)遮挡建筑为板式建筑板式居住建筑的长边平行相对布置时,建筑间距根据其朝向和与正南的夹角不同,长边之间的建筑间距系数不得小于下表规定的建筑间距系数。
群体布置时板式居住建筑的间距系数北 0º~20º在正南北向按照1.6(改建区)或1.7(新建区)间距系数计算后,建筑间距大于120米时,可按120米控制建筑间距。
北京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导则

1.4 设计必须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公正的分配城市道 路空间,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使用者的交通权益。(编制目的)
《北京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导则》
1 研究背景
n 北京市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道路设计多以满足机动车行驶需求为核心, 造成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设施服务水平不高;
n 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在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中受到的关注程度有所下降,行人 与非机动车出行条件日益恶化;
n《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规定:“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 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仍是主要交通方式之一,提倡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 实行步行者优先,为包括交通弱势群体在内的步行者和自行车使用者创造安全、 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
导则条文内容组成
1总则 2术语 3 基本规定 4 行人交通系统
4.1 行人交通特性 4.2 人行设施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4.3 人行道设计 4.4 行人过街设施 4.5 公交车站 4.6 行人引导设施 4.7 行人交通系统的照明 4.8 人行道无障碍环境设施
导则条文内容组成
5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5.1 车辆设计尺寸 5.2 非机动车交通特性 5.3 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5.4 非机动车道设计 5.5 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5.6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5.7 非机动车标识标线系统 5.8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的照明
4.2 人行设施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4.2.3 排队区服务水平
排队区域的服务水平可以参考表4-3,
北京城市设计导则

北京城市设计导则标题:探索北京城市设计导则:构建宜居、可持续的现代都市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北京城市设计导则,以解析如何通过综合规划、可持续性原则和社区参与来构建宜居、可持续的现代都市。
首先,我们将回顾北京的城市设计历史和当前的城市发展挑战。
然后,我们将介绍北京城市设计导则的关键内容,包括空间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网络、绿化率和可持续性准则。
最后,我们将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理解,强调北京城市设计导则领导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与社区参与相结合,实现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球重要城市,一直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快速的发展而闻名。
然而,这种迅速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过度拥堵的交通、空气污染和不可持续的城市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制定了城市设计导则,旨在引领城市发展向着宜居、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北京城市设计导则,并重点关注其具体内容、实施效果和未来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为建设宜居、可持续的现代都市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1. 北京的城市设计历史和当前挑战北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其城市设计也有着悠久的传统。
从古代的紫禁城到现代的奥运村,北京的城市设计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北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土地利用压力、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这些问题促使了北京市政府制定城市设计导则,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2. 北京城市设计导则的关键内容北京城市设计导则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空间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网络、绿化率和可持续性准则等。
在空间规划方面,导则强调了合理布局和功能分区的重要性,以创造一个更高效、便利的城市环境。
在建筑设计方面,导则鼓励创新和可持续性的建筑设计,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在交通网络方面,导则提倡发展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并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
城市设计导则 (自动保存的)

一.总体设计指导1.1规划原则土地高效利用——在CBD模式下,土地需要高效率的开发,多样化的利用,尽可能的优化土地资源,立体化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
这体现在在住宅区和农产品办公商业区尽量避免中低层建筑,尤其是农产品办公商业区,在竖向上要将办公和商业和农产品结合交织。
绿地和广场要合理规划,确定发挥最大作用。
交通流畅便捷——交通流畅便捷,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道恰当合理的设置。
改变混乱、尺度不合宜的交通现状:结合原有道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按照功能地块分割为外环和内环,两环间有道路连接。
沿河设置自行车道和人行漫步道,使其与机动车不互相妨碍。
可持续发展建设——以“以人为本”和“与环境友善”为理念,以河道构筑开放空间网络和城市空间架构,建立绿色景观,设计一系列水的节点,探索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目标,彰显不同地区与空间场所的鲜明个性。
其中,结合人与环境的重点在于绿色生态技术,尤其以水利技术为核心,其他绿色技术为辅助,全方面引导城市向可持续发展建设。
深度的文化——以文化为背景,融合谁空间,塑造最具活力的公共生活地带,营造人温度是氛围,增强市民归属感。
郫县农耕文化、陵园红色文化和都江堰水文化三方面结合,大到从功能地块划分上,到绿地广场设计上,小到小品雕塑设计上,都要渗透进文化因素,使规划有理可依,有理可究。
1.2指导思想以沱江河滨河地区的城市更新为契机,综合考虑城市功能需求与生态景观需求,按照人性、多元、可实施的原则,对本片区进行综合城市更新,以达到充分利用景观生态效益、提升滨水区城市职能、优化城市形象、促进旧城更新的目的,塑造一个极具活力和鲜明个性的滨水新城。
1.3规划结构以沱江河为轴线,在基地中游部分打造人造浅滩,形成片区中心区,朝四周发散多个水节点,分割出水网脉络,组合成四大片区,形成“一轴一心四区”的城市空间形态,实现均好的发展目标。
1.4经济技术指标设计指标规划区平均容积率为3~5,拆建总量由城镇区域综合平衡。
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北京市城市空间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功能、环境和社会效益,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评估等活动,对指导市区范围内的城市空间布局、空间形态、景观及公共空间、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章城市布局第三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群聚集的区域为核心,通过生态、景观、社交、工作、商业等综合布局,建立多样化、宜居、便捷的城市空间。
第四条市区内的功能区应合理划分,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医疗区等。
第五条市区内的城市中心应有明确的范围,其中应有高密度的混合用途项目,包括商业、办公、文化、娱乐等,以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六条城市必须发展有功能的交通网络,强调公共交通,减少私人汽车的依赖。
第七条城市边界应有明确的界限,外围应缓冲适度,并发展生态保护带。
第三章空间形态第八条城市建筑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地形、气候和文化特点,形成城市空间的特色和连续性。
第九条城市建筑的高度、体量、立面和材料等应具备环境适应性,不夺取公共空间的日照和视线。
第十条城市建筑应以节能、资源保护和环保为原则,提倡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第十一条城市建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应有效衔接,形成温馨、开放、多样化的城市环境。
第十二条城市的大型公共空间应有统一的视觉形象和功能布局,具备相应的照明、雨水排放、绿化等设施。
第十三条城市中的绿地和景观元素应保持连续性,形成自然和人工景观的良好结合,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四章可持续性第十四条城市规划应合理开发土地资源,降低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城市绿地、水体等自然环境要素。
第十五条城市设计应考虑交通、用地、用能、用水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
第十六条城市建筑应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第十七条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节能、防灾、防病等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提高城市的抵御能力。
北京市规划设计通则

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试用稿)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03年3月前言目前,北京地区规划设计领域中的规范、标准繁多,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时难以掌握统一的标准,给规划设计工作和规划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要求,体现公开、公正、透明的审批原则,规范设计市场,便于设计单位规划设计北京地区的建设工程,我们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技术规范,结合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了《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
《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适用于北京行政辖区范围内各类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规划审批。
全书分为八章:第一章为用地规划要求、第二章为建筑规划设计要求、第三章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要求、第四章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要求、第五章为交通规划要求、第六章为市政设施规划要求、第七章为公共设施配套要求、第八章为附则。
在编写《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的过程中,得到了市规划院、市计划发展委员会、市教育委员会、市交通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园林局、市保密局、市消防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排水公司、市自来水公司、市热力公司、市供电局设计院、市燃气公司设计院的大力支持。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中国建筑设计院、北京维拓时代设计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工建设设计研究院、马建国际设计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天建中设计有限公司、金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商业部设计院等设计单位也分别提出了宝贵意见。
在此,我们深表感谢。
在编写《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的过程中,我们重新学习和理解了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技术规范。
同时也深感制定规范、统一的规划设计标准在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规划管理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此书虽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但仍会有不妥与疏漏之处。
请设计单位在使用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以便《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能更加完善、准确,更好地为我市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工作服务。
北京CBD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 第二篇

280 0.20 90
Z12 8427 0.55 144 50% 1049.0 105.0
79
0.36
75
Z13 7840 0.69 144 50% 578.0 58.0
274 0.22
90
Z14 16401 0.60 144 50% 1764.5 176.0 293 0.30 80
Z14-1 2427 0.74 144 50% 138.0 14.0
第二篇 CBD核心区总体控制性要求
核心区B2层退线
1.Z-5、Z-6、Z-7必须各退用地红线12.5米,让出 交通输配环的通道。 2.相邻二级地块(例如Z-3、Z-4、Z-5和Z-6)之 间必须预留7米宽内环车道。具体位置由相邻地块 开发商协商确定。
5 Z14-2
Z16
12.5m 12.5m
Z7
北京CBD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
第二篇 CBD核心区总体控制性要求
东 三 环 北东 路三 环 北 路
国 贸 桥
国 贸 桥
北京CBD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
15m
13m
12m
15m 10m 10m
15m
15m
12m
12m
10m
10m
10m
10m
10m
10m
10m
10m
5m
5m
5m
5m
5m
5m
0m
15m
光华路
12m
10m 0m
Z-16
0m
380 0.27 82
Z8 8462 0.67 144 50% 684.5 68.0
265 0.21 89
Z9 7411 0.71 144 50% 500.5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