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眼中的唐诗宋词
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

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一、唐朝是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1.我们看到一朵花开放,非常灿烂、非常华美,可我们大概没有办法了解一朵花开放的辛酸,它那么渴望生命完成的过程,它怎么去完成它经历了哪些冰雪、霜雹、风雨我们要看花的华丽,却不要看花得以完成的残酷,其实是不可能的。
残酷是我们自己过滤掉了。
2.我们抱着一个小宠物的时候,当然感觉不到残酷性,可是当我看到一个温柔的人,抱着一个小宠物,常常会有一种难过,因为这个生命其实已经被豢养为另外一种形式。
这也是一种残酷。
一个生命,只要有生态上的改变,必死无疑。
我们没有给它任何自由意志,我们也没有给它求生的可能。
3.我们处在一个巨大的矛盾之中,就是生命的个体强度跟群体的相互依赖感之间常常找不到平衡。
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唐朝很可能是因为群体的依赖感到了一定程度,个人的潜能已经无法得到释放,所以唐朝出现了。
4.唐朝调整了一下历史的角度,给个人以空间,武则天、唐太宗、李白这些人得以出来。
不用担心个性的释放会给社会造成大紊乱,接下来的宋朝又会回到农业伦理。
我们不必去骂唐朝的人,宋朝以后武则天跟李白被骂得很惨。
这些人被认为目无纲纪、无法无天,因为宋朝重新出现了土地依赖的关系,它自然用这种角度去看待唐朝。
5.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同时我们也知道这只是在美学上做了一个平衡跟提醒,不必担心在现实当中会产生某些副作用。
唐朝是“负”,而不是“正”,我们文化的正统还是农业伦理。
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
6.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我常常跟朋友们说,在农业伦理里受不了的时候就出走一下,去唐朝过两天再回来。
二、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1.《春江花月夜》的前四句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蒋勋说宋词读后感

蒋勋说宋词读后感
蒋勋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在读蒋勋的宋词感悟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宋词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
蒋勋认为,宋词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生活、情感、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读宋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生活。
在蒋勋的宋词解读中,他强调了宋词的意境和情感,他认为宋词的情感非常真挚,而且表达方式也非常含蓄,这正是宋词的魅力所在。
同时,蒋勋也指出了宋词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些词过于华丽、有些词过于晦涩等,但是这些不足之处并不影响宋词的整体价值。
在蒋勋的解读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他对宋词的热爱和尊重。
他认为宋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同时,蒋勋也指出了现代人在阅读宋词时的一些误区,比如有些人过于追求词中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而忽略了词本身的情感和意境。
总的来说,读蒋勋的宋词感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宋词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宋词的情感和意境。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宋词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会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整理版]蒋勋说唐诗
![[整理版]蒋勋说唐诗](https://img.taocdn.com/s3/m/8179ffae16fc700abb68fcf5.png)
[整理版]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唐诗一:张若虚“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我们看《春江花月夜》,看他一步一步推进,最后纯粹成为个人与宇宙的对话。
“不知江月待何人”中的“待”字一出现,唐诗的整个格局就得以完成了。
你看,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都在等待着诗人,这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负。
二: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洞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我觉得王维的诗非常像庙里的签,他讲的是生命本质的状态。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感情受挫,你抽到这样的的签,又会怎么反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如果有庙的话,一定要把这两句放在那里做签王。
年轻时写“纷纷射杀五单于”的王维,这时候看到了生命另外的一种状态,与他自己认为是绝望的那个部分和好。
“江流天地外,天地有无中。
”这两句诗在美术史上影响很大,比天地还要大的空间,就是空白。
山的最美的地方就是在有与没有之间。
唐朝的绘画是彩色的,王维的诗却预示了黑色要战胜彩色。
一千多年来的水墨画,以留白与水墨为主体,与王维贡献出的这种生活经验有关。
三:李白“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酒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这首写给孟浩然的诗,里面很大部分也是李白写给自己的。
李白在这里歌颂的完全是超离世俗之外的生命情操。
这类人在功利的社会、世俗的社会,可能一点地位都没有,可是他们会惊动朝野。
诗人可以通过创作,实现个人命运的完成,使天下对他有一种尊重。
四: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
”读《慈乌夜啼》与读《花非花》是非常不同的感觉。
白居易越来越觉得文学应该直接让人家知道,看完以后可以做什么,譬如说孝顺。
我不完全赞成他这样的说法,我觉得文学的功能在社会里是非常多重的,如果只有这个部分,有可能真的变成教条。
我觉得白居易的“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开启了另外一个美学领域。
这个领域开启了以后,人对于人的爱,对于生命的尊重,已经不是孝不孝顺是问题,而是对于一朵花都会尊重,都会疼惜,这就是文学真正的力量。
蒋勋说唐诗摘抄

蒋勋说唐诗摘抄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许多世代的读者。
在蒋勋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中,他经常引用唐诗来点题或作为解题的线索。
下面是一些蒋勋在节目中提到的唐诗摘抄以及相关参考内容: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句之一,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也抒发了对逝去往事的怀念。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永恒循环和生命的无常。
无论是草木还是人生,都有生长、枯萎、再生的过程。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人们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
4.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节的诗,以独特的意象表达了夜晚的凉爽和琉璃宫中的浪漫情景。
5.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通过戍鼓、边秋和雁声等意象,表达了游子思乡的忧伤之情。
以上几首摘抄的唐诗,展现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这些诗句,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对自然、对家乡、对生命的深入思考和表达。
蒋勋经常引用这些诗句来考察选手们对文学、历史和人情的理解。
此外,在节目中,蒋勋还会以唐诗为线索,引导选手解答题目。
他可能读出一句诗句,选手需要根据诗句的意境和上下文,联想和推理其中的人物、事件或故事。
这需要选手熟悉唐诗的题材和常见的典故,并能够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因此,了解和熟悉唐诗的题材、典故和常见句式,对于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唐诗作为古代文学的瑰宝,展现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蒋勋通过引用唐诗摘抄来点题和引导选手思考,使得《中国诗词大会》成为一个集学识、智慧和艺术品味于一体的节目。
蒋勋说唐诗摘抄

蒋勋说唐诗摘抄篇一:蒋勋说唐诗春江花月夜蒋勋说唐诗:第二讲春江花月夜第二讲春江花月夜一、唐朝是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1.我们看到一朵花开放,非常灿烂、非常华美,可我们大概没有办法了解一朵花开放的辛酸,它那么渴望生命完成的过程,它怎么去完成?它经历了哪些冰雪、霜雹、风雨?我们要看花的华丽,却不要看花得以完成的残酷,其实是不可能的。
残酷是我们自己过滤掉了。
2.我们抱着一个小宠物的时候,当然感觉不到残酷性,可是当我看到一个温柔的人,抱着一个小宠物,常常会有一种难过,因为这个生命其实已经被豢养为另外一种形式。
这也是一种残酷。
一个生命,只要有生态上的改变,必死无疑。
我们没有给它任何自由意志,我们也没有给它求生的可能。
3.我们处在一个巨大的矛盾之中,就是生命的个体强度跟群体的相互依赖感之间常常找不到平衡。
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唐朝?很可能是因为群体的依赖感到了一定程度,个人的潜能已经无法得到释放,所以唐朝出现了。
4.唐朝调整了一下历史的角度,给个人以空间,武则天、唐太宗、李白这些人得以出来。
不用担心个性的释放会给社会造成大紊乱,接下来的宋朝又会回到农业伦理。
我们不必去骂唐朝的人,宋朝以后武则天跟李白被骂得很惨。
这些人被认为目无纲纪、无法无天,因为宋朝重新出现了土地依赖的关系,它自然用这种角度去看待唐朝。
5.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同时我们也知道这只是在美学上做了一个平衡跟提醒,不必担心在现实当中会产生某些副作用。
唐朝是“负”,而不是“正”,我们文化的正统还是农业伦理。
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
6.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我常常跟朋友们说,在农业伦理里受不了的时候就出走一下,去唐朝过两天再回来。
二、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1.《春江花月夜》的前四句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蒋勋说唐诗

诗就像一粒珍珠,它是要经过琢磨的。语言和
文字能变成如此华美的事,是因为经过了长期 的琢磨。 唐诗里有一种东西,里面充满了色彩感,充 满了一种华丽的美学追求。唐诗中有非常贵族 的一部分,因为唐朝是唯一一个觉得美可以被 大声称赞的时代。同样,残酷也是唐朝的灿烂 与华丽里面非常惊人的一部分,因为唐诗中有 一种“物竞天择”的生命状态。灿烂华丽的背 后那非常残酷的部分便是——生活本来就如此, 生命本来就如此! 唐诗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空间的扩大跟时间的 扩大。唐诗使个人有机会把自己解放出来,个 人不再是被当做群体的角色来看待,个人就是 纯粹的个人。
灿 烂 与 华 美
《春江花月夜》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完美关
系。 唐诗开篇《春江花月夜》那么美,恨不得刻 在记忆里。最喜欢那句“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已经飞过去了,可是它的却留在河流当 中没有走。光与影,是我所认为这首诗最美 之处,有些东西走了,可是又好像存在,因 为它的光与影被记住了,于是,不存在却成 了永恒的存在。有一种“一切都会过去,一 切都不会过去”的感觉。 这首诗让人充分的感到了唐诗的美感。也让 我体会到唐诗用最凝练的表达将汉语的美推 向极致,字形、发音、呈现出的画面、给读 者的留白,唐诗中很多意向就像自然生长出 来一样,读者可以感悟可以借此说自己的话。
孤 独 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杜甫
唐朝的确是一场精彩的戏!
灿 烂 与 华 美
—— 孤 篇 盖 全 唐 的 《 春 江 花 月 夜 》
唐代诗人都有一种孤独感,他们最大的特征
就是流浪。王维是孤独的,他是“侠”的孤 独,同样面对绝对自我的李白也是孤独的, 他从人间走出,他宁可孤独,同时他还有自 负。 孤独的同义词是出走,从群体、类别、规范 中走出去,需要对自我有勇气,才能走出困 境。在这个冲忙的世界,语言有时候显得很 苍白,于是与文学结了很深的缘。那种孤独 感深为此刻的我们所怀念,原因是,在孤独 中有一种很饱满的东西存在。
诗词之美蒋勋讲李商隐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诗词之美蒋勋讲李商隐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有人称蒋勋为“台北风流人物”,并这样评价:“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
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的确,蒋勋的文字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今天,让我们跟着蒋勋,感受千年的文学之美,感受诗意与情思,以文学特有的意境,观照当下人们的内心世界,重拾对美与生命的感动。
李商隐写过一首《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晚晴,就是雨下了好久天气才晴朗起来,特别值得珍惜,现在我们不是用晚晴来形容老年的美好吗?这是李商隐的诗句。
“天意怜幽草”,好像老天有一种特别的眷爱,会重视到这些卑微的生命。
“晚晴”这两个字也用得非常妙,“向晚意不适”中也是在讲“晚”,李商隐力图为“晚”找到一个存在的意义与理由。
生命没有哪一个阶段一定是最好,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是好,早晴和晚晴是两种不同的意义。
这里面就产生了文学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可以为人生的每一个状态提出一个价值。
在悲悯自己,哀怜自己,在自己不是属于大时代的难过与哀伤当中,忽然读到个句子,也会转成“人间重晚晴”,有一种开心。
从这个角度去解读,大家可能会同意也许李商隐不见得是把我们带引到哀伤、没落、颓废境界的诗人,与之相反,因为他的时代充满了没落、哀伤、颓废,他希望在哀伤、没落、颓废中找到一点生命存在的理由,所以“人间重晚晴”这个句子才会有特别的意义。
李商隐的整个语调,是比较低迷的,也就是他自己讲的“沉眠”这种感觉。
他不太发出雄壮的高音,所以“并添高阁廻”,总觉得这个诗人老是在层层叠叠的楼上的廊中绕来绕去。
他很喜欢用“廻”这个字,即使到了中年,生命已经有一点没落,还可以有心事在那边廻绕。
即使是孤独,还可以跟自己对话。
“微注小窗明”,也是在李白的诗里从来不会看到的句子,这是在讲光线,诗人坐在窗边读书,窗边的光线非常少,他还是借着小窗的明亮在读诗,所以他用“微注”,微微从窗外有一点光线透进来,你觉得他非常珍惜这点光线。
台湾学者蒋勋解读宋词

台湾学者蒋勋解读宋词简介: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蒋勋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大家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
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全书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与姜夔。
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和流畅度。
一、五代的变革1.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2.“富三代”的李后主,在历史上一直饱受争议3.前半生的醉生梦死是真实的,后半生的亡国之痛也是真实的4.政治上的失败者,文化上的贡献者5.李后主应该是最喜欢流行歌曲的一个诗人6.词在宋代出现的时候,就是流行歌曲7.《蝶恋花》在民间一定是艳情的流行歌曲二、从五代词到宋词1.诗和词之间的界限在哪里2.诗的没落是由于专业性越来越强,诗人开始转向词这种形式3.词不具有唐诗的叙事功能,但它的画面感强烈4.李后主的提倡,使词的地位提高,变成士大夫之词了5.诗是向外征服式的体验,词是内省自恋式的体验6.我们在现实中对物质的追求,其实忽略了生命里最可珍惜的情感三、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1.范仲淹首先是个政治家2.北宋开国时期文人的文字修养真是太好了3.身兼政治家、军事指挥官、文人数重角色的范仲淹4.从一变而为多情男子的范仲淹,看宋代知识分子的分裂个性5.唐诗都是在写大事件、大气象,宋词则是在写小事物、小感觉6.宋词之美就在于享受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和平静7.超越喜悦和悲伤,是宋词追求的境界四、苏轼1.苏轼创造了一种文学风格2.文学极品的情感往往一清如水,超越悲喜3.在苏轼身上,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东西4.坐牢令苏轼脱胎换骨五、柳永1.柳永,历史上第一个拒绝考大学的小子2.宋代的大众歌手--凡有井水处,必有柳词3.就像今天流行歌曲受到批评一样,士大夫禁止孩子阅读柳永的词4.柳永如果生在明清,恐怕活不下去5.“慢词”自柳永开始,它带动了戏曲的发展6.流浪、多情、耽溺,是柳词的特征六、李清照1.李清照与苏轼,两种性别,两种美学2.李清照的才华来自父亲和丈夫的鼓励3.即使李清照写出抗金救亡诗也会显得很假4.数千年的文化中,没有女性立场,李清照是第一人5.缺少女性色彩的男性文化会变得非常粗鲁6.琼瑶作品中的许多东西出自李清照7.“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中国文化史上女性情感的第一次表白五代的变革大家对词这个文学形式有兴趣,可是也许我们应该关心的一点是,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我们会发现由于唐诗的成就太高,它经过初唐的成就,到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唐诗的成就高到这样的程度以后,其实大家会发现,老百姓、民间慢慢读不懂了,因为它已经高不可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 《蒋勋说宋词》全书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 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 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 辛弃疾与姜夔。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和流畅度。
《蒋勋说唐诗》:唐代是“花季”,是诗的盛
世,是一场精彩的戏,诞生了诸多伟大的诗人,
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在
《蒋勋说唐诗》一书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 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 的唐朝诗人,从魏晋到晚唐,从文学到美学, 从张若虚到李商隐,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 娓道来,很好看,很好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