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案标题: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选读唐诗宋词,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选读经典的唐诗宋词作品,包括但不限于《静夜思》、《登鹳雀楼》、《水调歌头》等。
2. 学习诗词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3. 学习诗词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4. 分析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并进行诗词鉴赏。
教学步骤:第一课:《静夜思》的诵读和理解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夜晚的画作,引起学生对夜晚的思考。
2. 学习诗词:诵读《静夜思》,解释生词和短语,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 分析诗词:讨论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运用的手法和效果。
第二课:《登鹳雀楼》的诵读和理解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高楼的画作,引起学生对高楼的思考。
2. 学习诗词:诵读《登鹳雀楼》,解释生词和短语,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 分析诗词:讨论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运用的手法和效果。
第三课:《水调歌头》的诵读和理解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江河的画作,引起学生对江河的思考。
2. 学习诗词:诵读《水调歌头》,解释生词和短语,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 分析诗词:讨论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运用的手法和效果。
第四课:诗词创作1. 导入: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创作诗词: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自行创作一首唐诗宋词。
3. 分享和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诗词鉴赏和讨论。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性默写(五言绝句部分)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性默写(五言绝句
部分)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性默写(五言绝句部分)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次默写将挑选一些五言绝句,要求学生理解并默写出相应的内容。
以下是默写内容和答案。
第一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答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第二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第三题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答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第四题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五题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答案: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第六题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答案: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第七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以上是《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一些五言绝句默写题目及参考答案。
希望本次默写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佳作。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赏析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赏析篇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赏析篇2: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评析:这首宫怨,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
首句写粉脂宜面,新妆初成,艳丽妩媚,希冀宠幸;二句写柳绿花红,良辰美景,却独锁深院,满目生愁;三句写无端烦恼,凝聚心头,只好数花解闷;四句写凝神伫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显冷落。
层层叠叠,婉曲新颖。
写宫女形象,丰韵多姿,妩媚动人;写孤凄幽怨,委婉含情,得之于神。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赏析篇3: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自有其深意所在。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赏析篇4:千秋岁·水边沙外朝代:宋代作者:秦观原文:水边沙外。
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
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赏析这是秦观借描写春景春情,集中表现交织在一起的今与昔、政治上的不幸和爱情上的失意,抒发贬谪之痛、飘零之愁的一首词作。
唐诗宋词选读

唐诗宋词选读
唐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宋词: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朱淑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唐诗宋词著名作品选读

唐诗宋词著名作品选读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朝代:宋代
作者:米芾
原文: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朝代:宋代
作者:张孝祥
原文: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唐诗宋词选读文学常识

唐诗宋词选读文学常识《唐诗宋词选读》文学常识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又称今体诗,分为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
“律诗”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上阕、上片,第二段叫下阕、下片。
3、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他们多写情愁别绪,风格清丽婉媚。
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取材广泛,风格豪放不羁。
4、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
5、“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是闻一多先生对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赞誉,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6、孟浩然和王维并称“孟王”,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7、王维人称“诗佛”。
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8、高适在盛唐诗坛中被推为边塞诗的代表,与岑参并称“高岑”。
9、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风豪放飘逸,语言清新自然,继屈原后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人称“诗仙”。
10、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后世称为“诗史”。
在诗歌艺术上,他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11、《梦游天姥吟留别》《兵车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即歌行体。
歌行体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
12、韩愈世称韩昌黎,同柳宗元齐名,倡导古文运动,称为:韩柳:,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3、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14、温庭筠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15、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16、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唐诗宋词选读

温庭筠
小山②重叠金明灭③,鬓云④欲度⑤香腮雪⑥。懒起画蛾眉⑦,弄妆⑧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⑨交相映。新帖绣罗襦⑥,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选自《全唐五代词》(上海古籍出版杜1986年版)。 ②[小山]指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一说形容女 子隆起的发髻,或指女子弯弯的眉毛。 ③[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注释:(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2)凄凄惨 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3)乍暖还(x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4)将息:调养 休息,保养安宁。(5)怎敌他:对付,抵挡。(6)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7)损:表示程度极高。 (8)堪摘:可,可摘。(9)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1·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1),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qī)(2)。乍暖还寒(3)时候,最难将息(4)。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他(5),晚来风急(6)?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7),如今有谁堪摘(8)?守着窗儿,独自怎生(9)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昏、点点滴滴。这次第(10),怎一个、愁字了得(11)!
目录
苏教版
鲁人版
1、“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从军行杨炯 滕王阁王勃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张九龄 送魏万之京李颀 山居秋暝王维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1、李白诗二首:将进酒、蜀道难 2、杜甫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 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第二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4、长恨歌(白居易) 5、听颖师弹琴(韩愈) 6、李贺诗二首: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 7、李商隐诗二首:锦瑟、无题 第三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 8、柳永词二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宋词选读》篇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学生简介李清照2.教师补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⑵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选读
《唐诗宋词选读》读后感(一)
直到上了高中,学了《唐诗宋词选读》,我才感受到那韵味。
如果说现代诗是揭示了现实的黑暗,讽刺社会丑恶嘴脸,是一把尖锐的匕首;那么唐诗是一杯茶。
只有淡淡的品茶,宁静的看着茶水的雾气,才能知晓它的韵味,了解美丽与恬静背后诗人的思想与情绪。
唐诗纵使带了太多的愤懑,伤感,豪迈不羁,离愁别绪…但在我眼中,它终究是一杯茶,一杯蕴含了无数情绪的茶。
这杯茶里,曾有一位诗人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杯茶里也曾融入了一个诗人的豪迈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杯茶里暗含着一位忠臣的血泪“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这杯茶里也曾因边关的紧急战事而泛过一丝涟漪“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
;这杯茶里也曾包含了太多的叹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人已盈满热泪,只有重重的叹息…这杯茶里已融合了太多的叹息,它记录着唐朝的历史,它为唐朝而生,它是唐朝的倾听着,记录者。
它让我们懂得了去品诗,感受唐诗的魅力。
这杯茶是一位智者,它将那么多的情绪埋藏在心底,只为让我们去了解它内心深处的喜悦,叹息,痛苦,悲伤,秘密…我眼中的唐诗是充满韵味的,
它是一位穿着古朴,举手投足之间有着一股风流的文人雅士;它亦或是一位出生在江南古镇的婷婷少女,一颦一笑间有一股难以描述的韵致…这就是唐诗,它可化作千万种景象,千万种情绪,千万种风情。
惟一不变的是唐诗骨子里的韵味,让人思索,让人感慨万分。
《唐诗宋词选读》读后感(二)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让我们回味、品读、学习。
张若虚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意。
思妇因月而思念,欲通过卷帘、拂水把这恼人的月光赶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妇作对一样,帘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
月光似乎了解思妇的内心想来陪伴她,所以思妇赶不走它。
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灵、寂静的山间夜色美景图:皎洁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闹声,满池塘的莲叶……山间夜色在王维的笔下描绘的令人神往,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写出了人生的可悲。
时间就如东流的黄河水,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这样,青春逝去追悔莫及。
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之水滔滔从天上奔涌而来,而人生与黄河比起来就显得渺小多了。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悲哀被这句诗渲染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是为我们道尽了生离死别之苦。
人生最远的距离莫过于阴阳相隔。
十年,一个在人间,一个在阴间,不通音讯,十年的相思,十年的生活所经历的苦,十年的孤独寂寞,在这“茫茫”之中已包含无尽了,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唐诗宋词选读》读后感(三)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以《唐诗宋词选读》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为主,根据备课组的计划,上半学期主要是教学《唐诗宋词选读》。
虽然说是选修课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尽可能多的掌握诗歌的知识,培养他们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解答诗歌类问题的能力。
但现实是: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冲击,语文停课一个月,课时减少了很多,而《唐诗宋词选读》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分12个专题,因此不可能对每首诗、词都作详细讲解。
二是因为诗歌不像小说那样有精彩的情节,学生对诗歌教学往往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三是学生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诗、词,甚至连名句默写都不涉及选修教材,因此这本《唐诗宋词选读》上不上无所谓,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结合平时考试成绩,我首先让学生知道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让学生知道做好诗歌鉴赏可以拉开与他人在语文成绩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胜算。
而高中能集中学习诗歌鉴赏,一是现在,另一就是高三的
一轮复习,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这样即使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但最起码能加深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认识。
其次,针对学生诗歌知识薄弱的情况,我初步从题材的角度介绍了诗词的分类,了解各类诗歌常用的意象、常见的思想情感等。
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给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诗歌进行分类。
在停课之前,教学类容主要涉及到“思乡怀人诗”、“送别诗”以及“怀古诗”。
如《送魏万至京》、《春夜别友人》两首送别诗,在教学时,从读懂诗歌入手,引导学生积累这类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鸿雁、柳、酒、泪)、时间(傍晚、拂晓)、告别地点(灞桥、长亭)、交通工具(帆、车马)、行为(目送、眺望、牵手、泣下、想象);然后从送别的原因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分析诗歌中传达的细腻情感,如同样是送别诗,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样,李白的《春夜别友人》是朋友之间的,而《送魏万之京》这是长辈与晚辈之间,除了不舍之情,还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诫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对于设计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
曾经有人在新课程改革不久说:“新课程改革新在选修,难在选修,突破点也在选选修。
”用好《唐诗宋词》,就能让学生诗歌阅读方面有所突破。
《古文观止》读后感《傅雷家》读后感《蒙田随笔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