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存储器分类介绍

半导体存储器分类介绍
半导体存储器分类介绍

半导体存储器分类介绍

§ 1. 1 微纳电子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1.1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上个世纪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正式揭开了电子时代的序幕。此后为了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性能,降低成本,微电子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加工精度不断提高。1962年,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组装成的集成电路(IC)成为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核心。

自从集成电路被发明以来[1,2],集成电路芯片的发展规律基本上遵循了Intel 公司创始人之一的Gordon Moore在1965年预言的摩尔定律[3]: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按照这一规律集成电路从最初的小规模、中规模到发展到后来的大规模、超大规模(VLSI),再到现在的甚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发展阶段。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新的工艺技术不断涌现,例如超微细线条光刻技术与多层布线技术等等,这些新的技术被迅速推广和应用,使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的减小。其特征尺寸从最初的0.5微米、0.35 微米、0.25 微米、0.18 微米、0.15 微米、0.13 微米、90 纳米、65 纳米一直缩短到目前最新的32纳米,甚至是亚30纳米。器件特征尺寸的急剧缩小极大地提升了集成度,同时又使运算速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价格大幅下降。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的时候,新的挑战已经悄然到来。微电子器件等比例缩小的趋势还能维持多久?摩尔定律还能支配集成电路制造业多久?进入亚微米领域后,器件性能又会有哪些变化?这一系列的问题使人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20世纪末

期,一门新兴的学科应运而生并很快得到应用,这就是纳电子技术。

§1.1.2 纳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2010年底,一篇报道英特尔和美光联合研发成果的文章《近距离接触25nm NAND闪存制造技术》[4],让人们清楚意识到经过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的纳米科技热潮,纳电子技术已逐渐走向成熟。电子信息技术正从微电子向纳电子领域转变,纳电子技术必将取代微电子技术主导21世纪集成电路的发展。

目前,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已进入纳米尺度范围,采用32纳米制造工艺的芯片早已问世,25纳米制造技术已正式发布,我们有理由相信相信亚20纳米时代马上就会到来。随着器件特征尺寸的减小,器件会出现哪些全新的物理效应呢?

(1)量子限制效应。当器件在某一维或多维方向上的尺寸与电子的徳布罗意波长相比拟时,电子在这些维度上的运动将受限,导致电子能级发生分裂,电子能量量子化,出现短沟道效应、窄沟道效应以及表面迁移率降低等量子特性。

(2)量子隧穿效应。当势垒厚度与电子的徳布罗意波长想当时,电子便可以一定的几率穿透势垒到达另一侧。这种全新的现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中,用于提供低阻接触。

(3)库仑阻塞效应。单电子隧穿进入电中性的库仑岛后,该库仑岛的静电势能增大e2/2C,如果这个能量远远大于该温度下电子的热动能K B T,就会出现所谓的库仑阻塞现象,即一个电子隧穿进入库仑岛后就会对下一个电子产生很强的排斥作用,阻挡其进入。

以上这些新的量子效应的出现使得器件设计时所要考虑的因素大大增加。目

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是25nm半导体制造工艺,在这样小的尺寸范围内进行器件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单个器件可能因尺寸等比例缩小所带来的各种量子效应,还要考虑器件与器件间距不断缩小可能出现的各种可靠性问题以及Cu互联线之间的各种耦合效应。目前,包括Intel、IBM、Samsung以及TSMC在内的各大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研究纳米尺度下可能面临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建立适应纳米尺度的新的集成方法、技术标准和检测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这些新的物理效应,并将其应用于新型的纳米器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 1. 2 新一代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与发展

§1.2.1 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种类与特点

2008年,美国IBM实验室提出“存储级内存”(SCM, Storage-Class Memory)的概念[5],用于概括新一代的非易失性闪存技术。IBM公司对SCM的定义为:能够取代传统硬盘并对DRAM起到补充作用的这样一类非易失性数据存储技术[8]。据IBM提供的资料,SCM大约在五年之内可实现商品化,到时1Gb的成本大约只有闪存的1/3,同时具有比传统存储器更高的性能,高的性价比使得SCM能够很快取代传统存储设备中的硬盘。如图1.1所示,SCM的出现必将对计算机数据存储系统的发展路线产生深远影响。

图1.1 半导体存储器发展路线示意图

(图片来源:IBM Research Center)

有望成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候选者的SCM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铁电随机存储器(FeRAM)、磁阻随机存储器(MRAM)、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相变随机存储器(PCRAM)。

FeRAM利用铁电晶体的铁电效应来实现数据存储,铁电晶体在自然状态下分为正、负两极。当在外加电场时,晶体中心原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极性统一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当电场撤除后,中心原子恢复原来的位置,因此能够保存数据。FeRAM的一个基本存储单元由电容和场效应管(所谓的2T2C结构)组成,如图1.2所示。电容由两电极板中间沉淀晶态铁电晶体薄膜材料组成,目前应用最多的铁电晶体主要为钙钛矿材料。FeRAM的优点是速度快、功耗低、无需擦除即可反复写入;存在的问题是当达到一定的读写次数后将失去耐久性,另外,减小单个存储单元尺寸,提高存储密度以及提高器件可靠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1.2 铁电随机存储器结构示意图

(图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218650670.html,)

MRAM的核心是磁性隧道结(Magnetic Tunnel Junction,MTJ),常用的材料为氧化镁(MgO)、氧化铝(Al2O3)等等。通过外加磁场(如图1.3左所示)或电场(如图1.3右所示)驱使MTJ极化方向发生变化,出现平行和反平行两种状态,而这两种状态所对应的磁阻(Tunneling Magnetoresistance,TMR)有很大差异,因而可以用低阻和高阻作为“0”和“1”两种不同的状态。MRAM的擦写速度极快、耐久性很高同时功耗也很低,但磁性材料大多与常规的CMOS工艺不兼容,要做到大规模集成还有很多困难。近年来,MRAM作为SCM一个强有力的候选者得到很多闪存厂商的青睐,相关研究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信假以时日MRAM一定可以大展宏图。

图1.3 磁阻随机存储器原理示意图

(图片来源:http://techon.nikkeibp.co.jp)

RRAM是忆阻器(memristor)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应用,是目前存储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忆阻器简单说来就是一种有记忆功能的非线性电阻,通过控制电流的变化改变阻值,实现高阻“1”和低阻“0”的数据存储功能。金属氧化物的电阻转变特性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制约,直到2000年美国休斯顿大学报道了PCMO氧化物薄膜的电阻转换特性之后,人们才又重新认识到这一现象,随后惠普公司科学家在2008年5月的《自然》杂志上撰文研究了RRAM的机理,将对RRAM的研究推向高潮。RRAM的结构非常简单,如图1.4所示,作为候选的材料主要有有机化合物、钙钛矿多元氧化物以及简单的二元氧化物,最具潜力的当属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比如CuO、ZnO、NiO、TiO、ZrO等。RRAM的优点主要有:制备简单、擦写速度快、存储密度高、与传统CMOS工艺兼容性好。目前,RRAM作为一种全新的存储技术,其电致阻值转变的物理机制尚不清楚,但RRAM众多的优点使其仍然很具吸引力。

图1.4 RRAM结构示意简图

(图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218650670.html,)

PCRAM依靠相变材料非晶态和晶态之间相互转换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电阻特性来存储数据,在相变材料上施加复位电压或电流就能触发两个状态之间的切

√半导体存储器——分类、结构和性能

半导体存储器(解说) ——分类、结构和性能—— 作者:Xie M. X. (UESTC ,成都市) 计算机等许多系统中都离不开存储器。存储器就是能够存储数据、并且根据地址码还可以读出其中数据的一种器件。存储器有两大类:磁存储器和半导体存储器。 (1)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半导体存储器是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它的分类如图1所示。半导体存储器根据其在切断电源以后能否保存数据的特性,可区分为不挥发性存储器和易挥发性存储器两大类。磁存储器也都是不挥发性存储器。 半导体存储器也可根据其存储数据的方式不同,区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和只读存储器(ROM )两大类。RAM 可以对任意一个存储单元、以任意的次序来存/取(即读出/写入)数据,并且存/取的时间都相等。ROM 则是在制造时即已经存储好了数据,一般不具备写入功能,只能读出数据(现在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既可读出、又可写入的ROM )。 半导体存储器还可以根据其所采用工艺技术的不同,区分为MOS 存储器和双极型存储器两种。采用MOS 工艺制造的称为MOS 存储器;MOS 存储器具有密度高、功耗低、输入阻抗高和价格便宜等优点,用得最多。采用双极型工艺制造的,称为双极型存储器;双极型存储器的优点就是工作速度高。 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就是存储器阵列及其它电路。存储器阵列(memory array )是半导体存储器的主体,用以存储数据;其他就是输入端的地址码缓存器、行译码器、读出放大器、列译码器和输出缓冲器等组成。 各个存储单元处在字线(WL ,word line )与位线(BL ,bit line )的交点上。如果存储器有N 个地址码输入端,则该存储器就具有2N 比特的存储容量;若存储器阵列有2n 根字线,那么相应的就有2N n 条位线(相互交叉排列)。 在存储器读出其中的数据时,首先需通过地址码缓存器把地址码信号送入到行译码器、并进入到字线,再由行译码器选出一个WL ,然后把一个位线上得到的数据(微小信号)通过读出放大器进行放大,并由列译码器选出其中一个读出放大器,把放大了的信号通过多路输出缓冲器而输出。 在写入数据时,首先需要把数据送给由列译码器选出的位线,然后再存入到位线与字线相交的存储单元中。当然,对于不必写入数据的ROM (只读存储器)而言,就不需要写入电路。 图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

1.已知x和y,用变形补码计算x+y,同时指出结果是否溢出(每题6分,共18分) (1)x=11011,y=00011 (2)x=11011,y=-10101 (3)x=-10110,y=-00001 2.指令格式结构如下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10分) 31 25 24 23 20 19 0 3.CPU执行一段程序时,CACHE完成存取的次数为5000次,主存完成存取的次数为200次。已知CACHE存取周期为40ns,主存存取周期为160ns。分别求CACHE的命中率H、平均访问时间Ta和CACHE-主存系统的访问效率e (12分) 4. 有一个16K×16位的存储器,由1K×4位的DRAM芯片构成(芯片是64×64结构)。问:(每题5分,共15分) (1)共需要多少RAM芯片? (2)采用异步刷新方式,如单元刷新间隔不超过2ms,则刷新信号周期是多少 (3)如采用集中刷新方式,存储器刷新一遍最少用多少读/写周期?死时间率是多少?5.用512K*16位的FLASH存储器芯片组成一个2M*32的半导体只读存储器,试问:(每题5分,共20分) (1)数据寄存器多少位? (2)地址寄存器多少位? (3)共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器件? (4)画出此存储器的组成框图. 6.设有一个cache的容量为2K字,每块16个字,问:(每题5分,共25分) (1)cache中可容纳多少个块? (2)若主存的容量是256K字,主存可分多少块? (3)主存地址有多少位,cache的地址有多少位? (4)在直接映射方式中,主存中第135块映射到cache中哪一块? (5)进行地址映射时,主存地址分为几段,各段有多少位? 答案 2.操作码:定长操作码,可表示128条指令;操作数:双操作数,可构成RS或SS型指令,有直接、寄存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访存范围1M,可表示16个寄存器。 3. H=Nc/(Nc+Nm)=5000/5200≈0.96 Ta=Tc+(1-H)×Tm=40ns+(1-0.96) ×160ns=46.4ns E=Tc/Ta=40ns/46.4ns×100%=86.2% 4.(1)存储器的总容量为16K×16位=256K位,所以用DRAM芯片为1K×4位=4K位 故芯片总数为:256K位/4K位= 64片 (2)采用异步刷方式,在2ms时间内分散地把芯片64行刷新一遍,故刷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2ms/64 = 31.25μs,即可取刷新信号周期为30μs。 (3)如采用集中刷新方式,假定T为读/写周期,如16组同时进行刷新,则所需刷新时间为64T。设T单位为μs,2ms=2000μs,则死时间率=(64T/2000)×100%。 5.(1)32;(2)21;(3)4*2=8;(4)

半导体集成电路习题及答案

第1章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1.6 一般TTL 集成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在选择外延层电阻率上有何区别?为什么? 答: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外延层电阻率比一般TTL 集成电路的外延层电阻率高。 第2章 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及其寄生效应 复 习 思 考 题 2.2 利用截锥体电阻公式,计算TTL “与非”门输出管的CS r 2.2 所示。 提示:先求截锥体的高度 up BL epi mc jc epi T x x T T -----= 然后利用公式: b a a b WL T r c -? = /ln 1ρ , 2 1 2?? =--BL C E BL S C W L R r b a a b WL T r c -? = /ln 3ρ 321C C C CS r r r r ++= 注意:在计算W 、L 时, 应考虑横向扩散。 2.3 伴随一个横向PNP 器件产生两个寄生的PNP 晶体管,试问当横向PNP 器件在4种可能 的偏置情况下,哪一种偏置会使得寄生晶体管的影响最大? 答:当横向PNP 管处于饱和状态时,会使得寄生晶体管的影响最大。 2.8 试设计一个单基极、单发射极和单集电极的输出晶体管,要求其在20mA 的电流负载下 ,OL V ≤0.4V ,请在坐标纸上放大500倍画出其版图。给出设计条件如下: 答: 解题思路 ⑴由0I 、α求有效发射区周长Eeff L ; ⑵由设计条件画图 ①先画发射区引线孔; ②由孔四边各距A D 画出发射区扩散孔; ③由A D 先画出基区扩散孔的三边; ④由B E D -画出基区引线孔; ⑤由A D 画出基区扩散孔的另一边;

⑥由A D 先画出外延岛的三边; ⑦由C B D -画出集电极接触孔; ⑧由A D 画出外延岛的另一边; ⑨由I d 画出隔离槽的四周; ⑩验证所画晶体管的CS r 是否满足V V OL 4.0≤的条件,若不满足,则要对所作 的图进行修正,直至满足V V OL 4.0≤的条件。(CS C OL r I V V 00 ES += 及己知 V V C 05.00ES =) 第3章 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 复 习 思 考 题 3.3 设计一个4k Ω的基区扩散电阻及其版图。 试求: (1) 可取的电阻最小线宽min R W =?你取多少? 答:12μm (2) 粗估一下电阻长度,根据隔离框面积该电阻至少要几个弯头? 答:一个弯头 第4章 晶体管 (TTL)电路 复 习 思 考 题 4.4 某个TTL 与非门的输出低电平测试结果为 OL V =1V 。试问这个器件合格吗?上 机使用时有什么问题? 答:不合格。 4.5 试分析图题4.5所示STTL 电路在导通态和截止态时各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假定各管的 β=20, BEF V 和一般NPN 管相同, BCF V =0.55V , CES V =0.4~0.5V , 1 CES V =0.1~0.2V 。 答:(1)导通态(输出为低电平) V V B 1.21= , V V B 55.12= ,V V B 2.13= ,V V B 5.04= ,V V B 8.05= ,

半导体集成电路考试题目与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考试试题 第0章绪论 1.什么叫半导体集成电路? 2.按照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来分,分为哪些类型,请同时写出它们对应的英文缩写? 3.按照器件类型分,半导体集成电路分为哪几类? 4.按电路功能或信号类型分,半导体集成电路分为哪几类? 5.什么是特征尺寸?它对集成电路工艺有何影响? 6.名词解释:集成度、wafer size、die size、摩尔定律? 第1章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1.四层三结的结构的双极型晶体管中隐埋层的作用? 2.在制作晶体管的时候,衬底材料电阻率的选取对器件有何影响?。 3.简单叙述一下pn结隔离的NPN晶体管的光刻步骤? 4.简述硅栅p阱CMOS的光刻步骤? 5.以p阱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的有哪些不足? 6.以N阱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的有哪些优缺点?并请提出改进方法。 7. 请画出NPN晶体管的版图,并且标注各层掺杂区域类型。 8.请画出CMOS反相器的版图,并标注各层掺杂类型和输入输出端子。 第2章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及其寄生效应 1.简述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在其各工作区能否忽略?。 2.什么是集成双极晶体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3. 什么是MOS晶体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4. 什么是MOS晶体管的闩锁效应,其对晶体管有什么影响? 5. 消除“Latch-up”效应的方法? 6.如何解决MOS器件的场区寄生MOSFET效应? 7. 如何解决MOS器件中的寄生双极晶体管效应? 第3章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 1.双极性集成电路中最常用的电阻器和MOS集成电路中常用的电阻都有哪些? 2.集成电路中常用的电容有哪些。 3. 为什么基区薄层电阻需要修正。 4. 为什么新的工艺中要用铜布线取代铝布线。 5. 运用基区扩散电阻,设计一个方块电阻200欧,阻值为1K的电阻,已知耗散功率为20W/c㎡,该电阻上的压降为5V,设计此电阻。 第4章TTL电路 1.名词解释

半导体存储器及发展趋势

半导体存储器及发展趋势 □于纪波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 要】半导体存储器的容量和速度决定着计算机系统运行速度。目前CPU 芯片18个月一更新,为 了赶上这个速度,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关键词】半导体存储器;大容量;高速;低功耗 【中图分类号】TH8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01(2002)02-0048-02 目前半导体存储器性能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CPU 性能的发展速度,今后存储器技术和市场仍将继续发展和繁荣,特别是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为了满足各种系统所提出的不同要求,科学家还在寻找和开发新的存储原理,发展新型的存储器。另一方面半导体存储器在大容量、高速度、低功耗和方便使用等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技术现状 半导体存储器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冯.诺依曼计算机程序存储原理就是利用存储器的记忆功能把程序存放起来,使计算机可以脱离人的干预自动地工作。它的存取时间和存取容量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性能。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存储技术的长足发展,半导体存储器的集成度以每三年翻两番的速度在提高,相同容量的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体积和成本所占用的比例已越来越小。 从使用功能角度看,半导体存储器可以分为两大类:随机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只读存储器ROM (Read only Memory )。根据工作原理和条件不同,RAM 又分别称为静态读写存储器SRAM (Static RAM )和动态读写存储器DRAM (Dynamic RAM )。 目前市场上SRAM 主要用于高速缓存Cache ,这种存储器位于CPU 和DRAM 主存储器之间,规模较小,但速度很快。SDRAM 正在淡出历史舞台,DDR (Double Date Rage RAM )在P4已经开始全面采用。DDR 称为双数据率SDRAM ,其特点也是在单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内都传送数据,所以,具有比普通单数据率SDRAM 多1倍的传输速度和内存带宽。对于大型应用程序和复杂的3D 应用很合适。ROM 主要有可电擦除可编程的EEPROM ,在E 2PROM 和EEPROM 芯片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快擦写存储器Flash Memory 、利用铁电材料的极化方向来存储数据的铁电读写存储器FRAM 。 二、存储器发展趋势 微处理器的高速发展使存储器发展的速度远不能满足CPU 的发展要求,而且这种差距还在拉大。目前世界各大半导体厂商,一方面在致力于成熟存储器的大容量化、高速化、 低电压低功耗化,另一方面根据需要在原来成熟存储器的基 础上开发各种特殊存储器。 1、存储器集成度不断提高 由于受到PC 机和办公自动化设备普及要求的刺激,对DRAM 需求量日益激增,再加上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对内存有越来越大要求的趋势,特别是新一代操作系统以及很多与图形图象有关的软件包都对内存容量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促使各大半导体厂商不断投入数以亿计的巨资发展亚微米集成电路技术,提高存储器的集成度,不断推出大容量化存储器芯片。在半导体领域一直遵循有名的“摩尔(Moore )定律”———集成度以每18月提高一倍的速度在发展。集成电路集成度越高,所需要采用的工艺线宽就越小,当达到半导体线度尺寸小于电子波长时,就会产生量子效应。为此正在发展一种称为硅量子细线技术和硅量子点技术的新工艺技术,可望把半导体细线做到10nm ,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半导体的集成度,做出更大容量的存储器芯片。 2、高速存储器的发展 随着微处理器速度的飞速发展,存储器的发展远不能跟上微处理器速度的提高,而且两者的差距愈来愈大,这已经制约了计算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目前一般把访问时间小于35ns 的存储器称为高速存储器。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速存储器访问的时间将越来越小。至今SRAM 与DRAM 比较,速度仍然快不少。80年代末起,随着G aAs 和BICMOS 工艺技术的长足发展,世界各大半导体公司都在开发利用G aAs 和BICMOS 工艺技术来提高SRAM 的速度。 为了适应高速CPU 构成高性能系统的需要,高速DRAM 技术在不断发展。发展高速DRAM 的途径目前一般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存储器芯片的片外附加逻辑电路上,试图在片外组织连续数据流来提高单位时间内数据流量即增加存储器的带宽。 3、存储器的低工作电压低功耗化 随着用电池供电的笔记本式计算机和各种便携式带微处理器的电子产品的问世,要求尽量减少产品的体积、重量和功耗,还要求产品耐用。减小系统体积和重量很重要的方 收稿日期:2002.4.3 作者简介:于纪波(1959-),男,山东牟平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学士,现工作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高级工程师。 8 4June ,2002Vol.10 No.2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 T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2002年6月 第10卷第2期

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法

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法 1.集成电路的型号命名法 集成电路现行国际规定的命名法如下:(摘自《电子工程手册系列丛书》A15,《中外集成电路简明速查手册》TTL,CMOS电路以及GB3430)。 器件的型号由五部分组成,各部分符号及意义见表1。 2.集成电路的分类 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体积小、耗电少、工作特性好等一系列优点。 概括来说,集成电路按制造工艺,可分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薄膜集成电路和由二者组合而成的混合集成电路。 按功能,可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 按集成度,可分为小规模集成电路(SSI,集成度<10个门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MSI,集成度为10~100个门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LSI,集成度为100~1000个门电路)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集成度>1000个门电路)。 按外形,又可分为圆型(金属外壳晶体管封装型,适用于大功率),扁平型(稳定性好、体积小)和双列直插型(有利于采用大规模生产技术进行焊接,因此获得广泛的应用)。 目前,已经成熟的集成逻辑技术主要有三种:TTL逻辑(晶体管-晶体管逻辑)、CMOS 逻辑(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逻辑)和ECL逻辑(发射极耦合逻辑)。 TTL逻辑:TTL逻辑于1964年由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生产,其发展速度快,系列产品多。有速度及功耗折中的标准型;有改进型、高速及低功耗的低功耗肖特基型。所有TTL 电路的输出、输入电平均是兼容的。该系列有两个常用的系列化产品, CMOS逻辑:CMOS逻辑器件的特点是功耗低,工作电源电压范围较宽,速度快(可达7MHz)。 ECL逻辑:ECL逻辑的最大特点是工作速度高。因为在ECL电路中数字逻辑电路形式采用非饱和型,消除了三极管的存储时间,大大加快了工作速度。MECL I系列产品是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1962年生产的,后来又生产了改进型的MECLⅡ,MECLⅢ型及MECL10000。 3.集成电路外引线的识别 使用集成电路前,必须认真查对和识别集成电路的引脚,确认电源、地、输入、输出及控制等相应的引脚号,以免因错接而损坏器件。引脚排列的一般规律为: 圆型集成电路:识别时,面向引脚正视。从定位销顺时针方向依次为1,2,3,4 ……。图1 集成器件俯视图 – 158 –

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PIE常识

Question Answer & PIE

PIE 1. 何谓PIE? PIE的主要工作是什幺? 答:Process Integration Engineer(工艺整合工程师), 主要工作是整合各部门的资源, 对工艺持续进行改善, 确保产品的良率(yield)稳定良好。 2. 200mm,300mm Wafer 代表何意义? 答:8吋硅片(wafer)直径为200mm , 直径为300mm硅片即12吋. 3. 目前中芯国际现有的三个工厂采用多少mm的硅片(wafer)工艺?未来北京的Fab4(四厂)采用多少mm的wafer工艺? 答:当前1~3厂为200mm(8英寸)的wafer, 工艺水平已达0.13um工艺。未来北京厂工艺wafer将使用300mm(12英寸)。 4. 我们为何需要300mm? 答:wafer size 变大,单一wafer 上的芯片数(chip)变多,单位成本降低200→300 面积增加2.25倍,芯片数目约增加2.5倍 5. 所谓的0.13 um 的工艺能力(technology)代表的是什幺意义? 答:是指工厂的工艺能力可以达到0.13 um的栅极线宽。当栅极的线宽做的越小时,整个器件就可以变的越小,工作速度也越快。 6. 从0.35um->0.25um->0.18um->0.15um->0.13um 的technology改变又代表的是什幺意义? 答:栅极线的宽(该尺寸的大小代表半导体工艺水平的高低)做的越小时,工艺的难度便相对提高。从0.35um -> 0.25um -> 0.18um -> 0.15um -> 0.13um 代表着每一个阶段工艺能力的提升。 7. 一般的硅片(wafer)基材(substrate)可区分为N,P两种类型(type),何谓N, P-type wafer? 答:N-type wafer 是指掺杂negative元素(5价电荷元素,例如:P、As)的硅片, P-type 的wafer 是指掺杂positive 元素(3价电荷元素, 例如:B、In)的硅片。 200mm300mm 8〞12〞

集成电路的种类与用途全解

集成电路的种类与用途 作者:陈建新 在电子行业,集成电路的应用非常广泛,每年都有许许多多通用或专用的集成电路被研发与生产出来,本文将对集成电路的知识作一全面的阐述。 一、集成电路的种类 集成电路的种类很多,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两大类。前者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模拟电信号;后者则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数字电信号。所谓模拟信号,是指幅度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例如,人对着话筒讲话,话筒输出的音频电信号就是模拟信号,收音机、收录机、音响设备及电视机中接收、放大的音频信号、电视信号,也是模拟信号。所谓数字信号,是指在时间上和幅度上离散取值的信号,例如,电报电码信号,按一下电键,产生一个电信号,而产生的电信号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电信号,一般叫做电脉冲或脉冲信号,计算机中运行的信号是脉冲信号,但这些脉冲信号均代表着确切的数字,因而又叫做数字信号。在电子技术中,通常又把模拟信号以外的非连续变化的信号,统称为数字信号。目前,在家电维修中或一般性电子制作中,所遇到的主要是模拟信号;那么,接触最多的将是模拟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按其制作工艺不同,可分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膜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三类。半导体集成电路是采用半导体工艺技术,在硅基片上制作包括电阻、电容、三极管、二极管等元器件并具有某种电路功能的集成电路;膜集成电路是在玻璃或陶瓷片等绝缘物体上,以“膜”的形式制作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无源元件的数值范围可以作得很宽,精度可以作得很高。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尚无法用“膜”的形式制作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等有源器件,因而使膜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多半是在无源膜电路上外加半导体集成电路或分立元件的二极管、三极管等有源器件,使之构成一个整体,这便是混合集成电路。根据膜的厚薄不同,膜集成电路又分为厚膜集成电路(膜厚为1μm~10μm)和薄膜集成电路(膜厚为1μm以下)两种。在家电维修和一般性电子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厚膜电路及少量的混合集成电路。 按集成度高低不同,可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类。对模拟集成电路,由于工艺要求较高、电路又较复杂,所以一般认为集成50个以下元器件为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50-100个元器件为中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组成原理题库

综合题 1. 设存储器容量为32字,分为M0-M3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存储8个字,地址分配方案分别如下图中图(a)和图(b)所示。 (1)(a)和(b)分别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存储器地址编址? (2)设存储周期T=200ns,数据总线宽度为64位,总线传送周期τ=50ns。问(a)和(b)两种方式下所对应的存储器带宽分别是多少(以Mb/s为单位)? 2.假设某机器有80条指令,平均每条指令由4条微指令组成,其中有一条取指微指令是所有指令公用的,已知微指令长度为32位,请估算控制存储器的容量是多少字节? 3. (1)用16K×8位的SRAM芯片形成一个32K×16位的RAM区域,共需SRAM芯片多少片? (2)设CPU地址总线为A15~A0,数据总线为D15~D0,控制信号为R/W(读/写)、MREQ(允许访存)。SRAM芯片的控制信号有CS和WE。要求这32K×16位RAM 区域的起始地址为8000H,请画出RAM与CPU的连接逻辑框图。

*4 CPU执行一段程序时,Cache完成存取的次数为3800次,主存完成存取的次数为200次,已知Cache存取周期为50ns,主存为250ns, 求(1)Cache命中率。(2)平均访问时间(3)Cache/主存系统的效率。 5.已知某机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其控制存储器容量为512*48(位)。微程序可在整个存储器中实现转移,可控制微程序转移的条件共4个,微指令采用水平型格式,后继微指令地址采用断定方式,如下图所示。 (1)微指令中的三个字段分别应为多少位? (2)画出围绕这种微指令格式的微程序控制器逻辑框图。 6.用2M×8位的SRAM芯片,设计4M×16位的SRAM存储器,试画出存储器芯片连接图。 *7.某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储器由cache和主存构成,cache的存储周期为30ns,主存的存取周期为150ns。已知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CPU共访问内存5000次,其中400次访问主存。问: ① cache的命中率是多少? ② CPU访问内存的平均时间是多少纳秒?

集成电路的种类和用途

集成电路的种类和用途 在电子行业,集成电路的应用非常广泛,每年都有许许多多通用或专用的集成电路被研发与生产出来,本文将对集成电路的知识作一全面的阐述。 集成电路的种类 集成电路的种类很多,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两大类。前者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模拟电信号;后者则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数字电信号。所谓模拟信号,是指幅度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例如,人对着话筒讲话,话筒输出的音频电信号就是模拟信号,收音机、收录机、音响设备及电视机中接收、放大的音频信号、电视信号,也是模拟信号。所谓数字信号,是指在时间上和幅度上离散取值的信号,例如,电报电码信号,按一下电键,产生一个电信号,而产生的电信号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电信号,一般叫做电脉冲或脉冲信号,计算机中运行的信号是脉冲信号,但这些脉冲信号均代表着确切的数字,因而又叫做数字信号。在电子技术中,通常又把模拟信号以外的非连续变化的信号,统称为数字信号。目前,在家电维修中或一般性电子制作中,所遇到的主要是模拟信号;那么,接触最多的将是模拟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按其制作工艺不同,可分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膜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三类。半导体集成电路是采用半导体工艺技术,在硅基片上制作包括电阻、电容、三极管、二极管等元器件并具有某种电路功能的集成电路;膜集成电路是在玻璃或陶瓷片等绝缘物体上,以“膜”的形式制作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无源元件的数值范围可以作得很宽,精度可以作得很高。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尚无法用“膜”的形式制作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等有源器件,因而使膜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多半是在无源膜电路上外加半导体集成电路或分立元件的二极管、三极管等有源器件,使之构成一个整体,这便是混合集成电路。根据膜的厚薄不同,膜集成电路又分为厚膜集成电路(膜厚为1μm~10μm)和薄膜集成电路(膜厚为1μm以下)两种。在家电维修和一般性电子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厚膜电路及少量的混合集成电路。 按集成度高低不同,可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类。对模拟集成电路,由于工艺要求较高、电路又较复杂,所以一般认为集成50个以下元器件为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50-100个元器件为中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个以上的元器件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对数字集成电路,一般认为集成1~10等效门/片或10~100个元件/片为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100个等效门/片或100~1000元件/片为中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10,000个等效门/片或1000~100,000个元件/片为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10,000以上个等效门/片或100,000以上个元件/片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按导电类型不同,分为双极型集成电路和单极型集成电路两类。前者频率特性好,但功耗较大,而且制作工艺复杂,绝大多数模拟集成电路以及数字集成电路中的TTL、ECL、HTL、LSTTL、STTL型属于这一类。后者工作速度低,但输人阻抗高、功耗小、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集成,其主要产品为MOS型集成电路。MOS电路又分为NMOS、PMOS、CMOS型。 NMOS集成电路是在半导体硅片上,以N型沟道MOS器件构成的集成电路;参加导电的是电子。PMOS型是在半导体硅片上,以P型沟道MOS器件构成的集成电路;参加导电的是空穴。CMOS型是由NMOS晶体管和PMOS晶体管互补构成的集成电路称为互补型MOS集成电路,简写成CMOS集成电路。 除上面介绍的各类集成电路之外,现在又有许多专门用途的集成电路,称为专用集成电路。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 1)冯.诺依曼主要三个思想是什么? (1)计算机处理采用二进制或二进制代码 (2)存储程序 (3)硬件五大部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 2)计算机硬件由哪5部分组成?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 3)VLSI中文的意思是什么?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4)列举出三个计算机应用领域? 1.科学技术计算2.数据信息处理3.计算机控制 4.计算机辅助技术5.家庭电脑化 5)计算机系统分哪两大系统? 硬件和软件系统 6)计算机内部信息包括哪两大信息? 计算机中有两种信息流动:一是控制信息,即操作命令,其发源地为控制器;另一种是数据流,它受控制信息的控制,从一部件流向另一部件,边流动边加工处理。 7)计算机性能主要包括哪三个主要性能? (1)基本字长: 是参与运算的数的基本长度,用二进制数位的长短来衡量,取决寄存器、加法器、数据总线等部件的位数。 (2)主存容量:可以用字节,有的用字长,K、M、G、T (3)运算速度: 是每秒能执行的指令条数来表示,单位是条/秒。(MIPS) 8)现代计算机系统分为五个层次级别是如何划分的? 从功能上,可把现代计算机系统分为五个层次级别: 第一级是微程序设计级:是硬件级 第二级是一般机器级:机器语言级 第三级是操作系统级:是操作系统程序实现。(混合级) 第四级是汇编语言级:一种符号形式语言。 第五级是高级语言级 9)机器数是指什么?它主要是解决了数值的什么表示? 10)机器数有哪4种表示方法? 原码表示法、补码表示法、和移码表示法四种。 11)计算机数值有哪两种表示方式?它主要解决了数值的什么表示? 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主要解决数中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 12)浮点数在计算机内部表示两种方式是如何安排的? 13)尾数是补码表示其规格化如何表示? 正数:0.1×…×的形式负数:1.0×…×的形式 14)解释计算机内部数值0和字符0有何不同? 数值0在计算机中为00H,而字符0为其ASCII码30H。 15)计算机如何判断加法溢出的? 当运算结果超出机器所能表示的数域范围时,称为溢出。 判别方法有:符号位判别法、进位判别法、双符号位判别法。 16)半加器与全加器有什么不同?

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PIE常识讲解

Question & PIE Answer

PIE 1. 何谓PIE? PIE 的主要工作是什幺? 答:Process Integration Engineer(工艺整合工程师), 主要工作是整合各部门的资源, 对工艺持续进行改善, 确保产品的良率(yield)稳定良好。 2. 200mm,300mm Wafer 代表何意义? 答:8吋硅片(wafer)直径为200mm , 直径为300mm硅片即12吋. 目前中芯国际现有的三个工厂采用多少mm的硅片(wafer)工艺?未来北京3.的Fab4(四厂)采用多少mm的wafer 工艺? 答:当前1~3 厂为200mm(8 英寸)的wafer, 工艺水平已达0.13um 工艺。 未来北京厂工艺wafer 将使用300mm(12 英寸)。 4. 我们为何需要300mm? 答:wafer size 变大,单一wafer 上的芯片数(chip)变多,单位成本降低200→300 面积增加2.25倍,芯片数目约增加2.5 倍 5. 所谓的0.13 um 的工艺能力(technology)代表的是什幺意义?答:是指工厂的工艺能力可以达到0.13 um 的栅极线宽。当栅极的线宽做的越小时,整个器件就可以变的越小,工作速度也越快。 从0.35um->0.25um->0.18um->0.15um->0.13um 的technology改变又代表的是什幺意义? 答:栅极线的宽(该尺寸的大小代表半导体工艺水平的高低)做的越小时,工艺的难度便相对提高。从0.35um -> 0.25um -> 0.18um -> 0.15um -> 0.13um 代表着每一个阶段工艺能力的提升。 一般的硅片(wafer)基材(substrate)可区分为N,P 两种类型(type),何谓N, P-type wafer? 答:N-type wafer 是指掺杂negative 元素(5 价电荷元素,例如:P、As)的硅片, P-type 的wafer 是指掺杂positive 元素(3 价电荷元素, 例如:B、 In)的硅片。 8. 工厂中硅片(wafer)的制造过程可分哪几个工艺过程(module)?答:主要有四个部分:DIFF (扩散)、TF(薄膜)、PHOTO (光刻)、ETCH (刻蚀)。其中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完整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科复习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本章内容:本章主要讲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分层结构、以及计算机的一些主要指标等 ?需要掌握的内容:计算机软硬件的概念,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的概念、冯.诺依曼的主要思想及其特点、计算机的主要指标 ?本章主要考点:概念 1、当前的CPU由那几部分组成组成? 控制器、运算器、寄存器、cache (高速缓冲存储器) 2、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那些部分? 配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3、什么是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各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它由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各类光、电、机设备的实物组成。主要包括运算器(ALU)、控制器(C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组成部分。软件是计算机程序及其相关文档的总称,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一些工具软件。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完善与扩充,一部分软件又是以另一部分软件为基础的再扩充。 4、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于存储器内,可按地址寻访 ●指令和数据用二进制表示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 器中的位置 ●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5、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机器字长:CPU 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 中的寄存器位数有关 ●存储容量:存储容量= 存储单元个数×存储字长;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的位数 反映存储单元的个数,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反映存储字长 主频 吉普森法 ●运算速度MIPS 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 CPI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 FLOPS 每秒浮点运算次数 ◎第二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本章内容:本章主要讲述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过程以及应用。 ?需要掌握的内容:计算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分的方法、微型计算机发展中的区分、摩尔定律 ?本章主要考点:概念 1、解释摩尔定律

第3章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第3章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学习目标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存储信息的主要部件。本章从存储器的分类、性能以及存储器基本结构着手,重点讨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 工作原理,介绍存储器的容量扩展以及与微处理器的连接方法,最后介绍微型计算 机系统中的多体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和虚拟存储器技术。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读者应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主要性能指标,掌握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的功能特性,掌握存储器容量扩展以及与微处理器的连 接方法,领会存储器系统的层次结构以及多体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和虚拟存储 器的技术特点。 3.1 存储器概述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部件,用于存储计算机工作时所用的程序和数据。计算机工作时,CPU自动连续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每执行完一条或几条指令,要把处理结果保存到存储器中,因此,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广泛的应用,存储器系统的读写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存储容量不断增加。特别是近些年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要求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并对存储器的存取速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存储器系统中应用了存储器层次结构、多体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虚拟存储器等技术,外存储器容量也可以无限地扩充,成为海量存储器。 3.1.1 存储器的分类 存储器的分类方法很多,通常从以下几方面对存储器进行分类。 1.按在系统中的作用分类 根据存储器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主存储器(简称主存或内存)和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或外存)。 (1)内存。内存用来存放当前正在运行或将要使用的程序和数据,是计算机主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CPU可以通过指令直接访问内存。 系统对内存的存取速度要求较高,为了与CPU的处理速度相匹配,内存一般使用快速存储器件来构成。但是,由于受到地址总线位数的限制,内存空间的大小远远小于外存的容量,例如在8086/8088系统中,由于地址总线为20位,所以最大内存空间只能达到1MB(220)。 尽管内存容量远不及外存,但是由于它具有访问速度快的特点,使得内存被用来存放计

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

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 数字集成电路有多种分类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1.按结构工艺分 按结构工艺分类,数字集成电路可以分为厚膜集成电路、薄膜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半导体集成电路四大类。图如下所示。 世界上生产最多、使用最多的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半导体数字集成电路(以下简称数字集成电路)主要分为TTL、CMOS、ECL三大类。 ECL、TTL为双极型集成电路,构成的基本元器件为双极型半导体器件,其主要特点是速度快、负载能力强,但功耗较大、集成度较低。双极型集成电路主要有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电路、ECL(Emitter Coupled Logic)电路和I2L(Integrated Injection Logic)电路等类型。其中TTL电路的性能价格比最佳,故应用最广泛。

ECL,即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也称电流开关型逻辑电路。它是利用运放原理通过晶体管射极耦合实现的门电路。在所有数字电路中,它工作速度最高,其平均延迟时间tpd可小至1ns。这种门电路输出阻抗低,负载能力强。它的主要缺点是抗干扰能力差,电路功耗大。 MOS电路为单极型集成电路,又称为MOS集成电路,它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缩写为MOSFET)制造,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集成度高、功耗低,但速度较慢。MOS集成电路又分为PMOS(P-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N-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CMOS(Complement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复合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类型。 MOS电路中应用最广泛的为CMOS电路,CMOS数字电路中,应用最广泛的为4000、4500系列,它不但适用于通用逻辑电路的设计,而且综合性能也很好,它与TTL电路一起成为数字集成电路中两大主流产品。CMOS数字集成电路电路主要分为4000(4500系列)系列、54HC/74HC系列、54HCT/74HCT系列等,实际上这三大系列之间的引脚功能、排列顺序是相同的,只是某些参数不同而已。例如,74HC4017与CD4017为功能相同、引脚排列相同的电路,前者的工作速度高,工作电源电压低。4000系列中目前最常用的是B 系列,它采用了硅栅工艺和双缓冲输出结构。 Bi-CMOS是双极型CMOS(Bipolar-CMOS)电路的简称,这种门电路的特点是逻辑部分采用CMOS结构,输出级采用双极型三极管,因此兼有CMOS电路的低功耗和双极型电路输出阻抗低的优点。 (1)TTL类型 这类集成电路是以双极型晶体管(即通常所说的晶体管)为开关元件,输入级采用多发射极晶体管形式,开关放大电路也都是由晶体管构成,所以称为晶体管-晶体管-逻辑,即Transistor-Transistor-Logic,缩写为TTL。TTL电路在速度和功耗方面,都处于现代数字集成电路的中等水平。它的品种丰富、互换性强,一般均以74(民用)或54(军用)为型号前缀。 ①74LS系列(简称LS,LSTTL等)。这是现代TTL类型的主要应用产品系列,也是逻辑集成电路的重要产品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功耗低、品种多、价格便宜。 ②74S系列(简称S,STTL等)。这是TTL的高速型,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产品之一。

半导体存储器分类介绍

半导体存储器分类介绍 § 1. 1 微纳电子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1.1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上个世纪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正式揭开了电子时代的序幕。此后为了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性能,降低成本,微电子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缩小,加工精度不断提高。1962年,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组装成的集成电路(IC)成为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核心。 自从集成电路被发明以来[1,2],集成电路芯片的发展规律基本上遵循了Intel 公司创始人之一的Gordon Moore在1965年预言的摩尔定律[3]: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按照这一规律集成电路从最初的小规模、中规模到发展到后来的大规模、超大规模(VLSI),再到现在的甚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发展阶段。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新的工艺技术不断涌现,例如超微细线条光刻技术与多层布线技术等等,这些新的技术被迅速推广和应用,使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的减小。其特征尺寸从最初的0.5微米、0.35 微米、0.25 微米、0.18 微米、0.15 微米、0.13 微米、90 纳米、65 纳米一直缩短到目前最新的32纳米,甚至是亚30纳米。器件特征尺寸的急剧缩小极大地提升了集成度,同时又使运算速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价格大幅下降。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的时候,新的挑战已经悄然到来。微电子器件等比例缩小的趋势还能维持多久?摩尔定律还能支配集成电路制造业多久?进入亚微米领域后,器件性能又会有哪些变化?这一系列的问题使人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20世纪末

期,一门新兴的学科应运而生并很快得到应用,这就是纳电子技术。 §1.1.2 纳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2010年底,一篇报道英特尔和美光联合研发成果的文章《近距离接触25nm NAND闪存制造技术》[4],让人们清楚意识到经过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的纳米科技热潮,纳电子技术已逐渐走向成熟。电子信息技术正从微电子向纳电子领域转变,纳电子技术必将取代微电子技术主导21世纪集成电路的发展。 目前,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已进入纳米尺度范围,采用32纳米制造工艺的芯片早已问世,25纳米制造技术已正式发布,我们有理由相信相信亚20纳米时代马上就会到来。随着器件特征尺寸的减小,器件会出现哪些全新的物理效应呢? (1)量子限制效应。当器件在某一维或多维方向上的尺寸与电子的徳布罗意波长相比拟时,电子在这些维度上的运动将受限,导致电子能级发生分裂,电子能量量子化,出现短沟道效应、窄沟道效应以及表面迁移率降低等量子特性。 (2)量子隧穿效应。当势垒厚度与电子的徳布罗意波长想当时,电子便可以一定的几率穿透势垒到达另一侧。这种全新的现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中,用于提供低阻接触。 (3)库仑阻塞效应。单电子隧穿进入电中性的库仑岛后,该库仑岛的静电势能增大e2/2C,如果这个能量远远大于该温度下电子的热动能K B T,就会出现所谓的库仑阻塞现象,即一个电子隧穿进入库仑岛后就会对下一个电子产生很强的排斥作用,阻挡其进入。 以上这些新的量子效应的出现使得器件设计时所要考虑的因素大大增加。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