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材料

合集下载

红楼梦材料优秀作文(10篇)

红楼梦材料优秀作文(10篇)

红楼梦材料优秀作文(10篇)红楼梦材料优秀作文篇1四大名著,各有千秋。

爱《水浒》,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义气,什么是兄弟;爱《三国》,因为它然我领略了各国领袖的风采,战场上的豪情万丈;爱《西游记》,因为它让我寻回了童真,找到了趣味;但我更爱《红楼梦》,爱那大观园的美景,爱那主人公们吟诗作对的闲情逸致,爱那看似温柔实则刚烈的女儿魂。

一大群美人,住在大观园里,形成了小小的“女儿国”。

然而,当封建势力一步步逼近,毁灭了那份美之后,便上演了一出出悲剧。

那是“金陵十二钗”的凄美。

其中,以林黛玉尤为甚者。

那时黛玉才十六岁,母亲突然因病去世,体弱多病的她怎能经受如此打击,也重重地病了一场。

于是父亲林如海把她送进了贾府。

虽有贾母疼爱,却总不是父母之情。

自觉凄凉的黛玉,自幼便养成了一种孤芳自赏的性格。

于是,每当落花之期,她都会小心翼翼地将花瓣收集起来,再埋进土里,还不免伤感地哭一场。

她是把自己全部的所思所想都寄托在落花上了啊!任凭她拥有多么渊博的才学,也任凭她那与世无争的独特气质,却还是难逃香魂离天的结局。

黛玉不停地咳着,还吐了很多血。

此刻的她,已然奄奄一息。

墙的那边,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好不热闹!贾宝玉面对的是盖着红盖头的宝钗。

就在贾宝玉掀开盖头的那一刻,黛玉疲惫地闭上了眼……多么残破的结局啊!黛玉的悲剧,更是多么令人怜惜,而她的美也更是令后人所铭记啊!红楼梦材料优秀作文篇2红楼梦,本身就是一个梦。

功名利禄尘与土只是梦一场。

如水男儿身,如痴女儿梦。

从两个癞头和尚巧遇顽石开始,到宝玉看破红尘,决意出家而终。

都只能说明,梦醒终了。

是了还是结,是结还是了,这是作者留给世人的大问号。

在梦境与现实中穿梭,在理想与利欲前挣扎。

在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用生命的苦痛熬成一锅药水,用无止休的调味,才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开的如此绚烂夺目。

红墙绿瓦,粉饰了一个世家;高瓴楼阁,威严了一个世家;杨柳晓风,浪漫了一个世家;脂粉朱钗,放荡了一个世家。

《红楼梦》阅读材料解析

《红楼梦》阅读材料解析

名著《红楼梦》阅读材料一、曹雪芹与《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

《红楼梦》故事被作者曹雪芹隐去的时代,其实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生活的时代,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这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的鼎盛时期,然而,在国力强大、物质丰富的“太平盛世”的表象背后,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在加剧,各种隐伏着的社会矛盾和深刻危机正在逐渐显露出来,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已日益腐朽,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败坏,政治风云的动荡、变幻,统治阶层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间兴衰荣辱的迅速转递,以及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等等,都说明封建主义的上层建筑也在发生动摇,正逐渐趋向崩溃。

这些都是具有典型性的时代征兆。

作为文学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以无可比拟的传神文笔,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封建末世社会有重要时代特征的、极其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画卷。

曹雪芹(1724—1764),名霑,他的字号有雪芹、芹圃、芹溪、梦阮等。

他的祖上明末前居住在今辽宁省,有人以为在铁岭西南郊腰堡、大沉河村一带,在努尔哈赤的后金兵掠地时,沦为满州贵族旗下的奴隶,并扈从入关。

清开国时,曹氏归属正白旗,为内务府包衣(意即皇室之家奴),渐与皇家建立特殊亲近的关系,曾祖曹玺之妻孙氏当过康熙保母,后被康熙封为一品太夫人;祖父曹寅文学修养很高,是康熙的亲信;父辈曹颙、曹頫相继任袭父职,三代四人前后共做了58年的江宁(今南京市)织造。

康熙每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曾亲自主持接驾四次。

所以曹家在江南是个地位十分显赫的封建官僚大家庭。

雍正即位后,曹家遭冷落,曹頫时受斥责。

雍正五年末、六年(1728)初,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蒜市口少量房屋度日。

曹家从此败落。

其时,曹雪芹尚在幼年。

2022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的材料高考作文(6篇)

2022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的材料高考作文(6篇)

2022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的材料高考作文(6篇)【作文题目】全国甲卷〔2022年〕试题内容:《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

有人主见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见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那么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

“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依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化思索。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阅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范文:2022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的材料高考作文范文1所谓“无法规不成方圆”。

这个圆使我想到了循规蹈矩,稳定,标准。

有人认为这样就是死板,由于偏爱后一个图形,认为这才是独特的张扬。

什么是独特的张扬呢?周杰伦手舞双节棍唱着“哼哼哈兮”是一种独特;女子十二乐坊站着拉二胡是一种独特;凡高的《向日葵》又是另外一种独特……其实,独特就是呈现自我的风采,呈现自我的才华,呈现自我的见解……我们应当成认,独特张扬有利于个人的进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然而,时下却有一些人一味地去仿照别人,追求所谓的‘时尚“:一个”酷“的表情,一个”炫“的姿势,这些在我个人看来,并不是独特的张扬,而是一种浅薄的作秀罢了。

试想一下,走在大街上,每个人都和周杰伦—样留着一小把胡子,再戴个墨镜,摆出一脸的”独特“,那么我们四周必定是单调、黯淡无彩的了,这便又回到了”圆“的图形,达成了共性。

一味盲目地去仿照别人,便会失去一些本来属于自己的真我风采。

2024年高考作文一轮复习:《红楼梦》材料写作

2024年高考作文一轮复习:《红楼梦》材料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诫女婿:咱们庄稼人,守多大碗,吃多大饭。

材料二:北京冬奥会上荣获两金一银的谷爱凌在微博上写道: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联系当代青年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或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多则名言类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价值观。

材料一揭示的是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即人生目标和自身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侧重于不断进取,突破自我的人生态度。

两则材料貌似对立却有机统一。

其一在于,当代青年选择做刘姥姥还是谷爱凌?其二在于,既要自知,准确定位人生;又要脚踏实地,不断突破自我。

题目中的刘姥姥和谷爱凌分别是考生熟悉的文学作品形象和奥运冠军,考生有话可说,便于开放写作。

【审题指导】第一步,判断作文类型。

材料一是经典文化作品中人物的话语,材料二是2022年冬奥会冠军获得者在微博上的话语。

从类型上看这是一道传统文化+时事热点的组合类材料作文题。

第二步,解读材料。

材料一是出身底层的刘姥姥告诫因“家里冬事未办”而吃酒闲寻气恼的女婿的话,“守多大碗,吃多大饭”,劝诫女婿要认清自己的境况和身份地位。

这里的“守多大碗,吃多大饭”指的是要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认清自己,有自知之明。

如果达不到他人的水平,也不好高骛远,不自怨自艾,不自暴自弃,盲目伪装、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材料二是2022年冬奥会冠军获得者谷爱凌发在微博上的话,关键词是“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指的是要打破自我的局限性以让自己获得完善、提升。

第三步,关注提示语。

材料提示语是“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联系当代青年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提示我们必须综合理解两则材料的含义,而不能抛开一则材料只去谈另一则材料。

语文阅读材料选编

语文阅读材料选编

语文阅读材料选编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精选的语文阅读材料,以帮助研究者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材料供您参考。

材料1:《红楼梦》选段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以下是其中的一段描述宝玉和黛玉的对话:
宝玉:“黛玉,我知道你的病重了。


黛玉:“你既知道,为什么不劝我好好养病?”
宝玉:“我知道你是个顽固的人,不会听我的。


黛玉:“我不是顽固的人,只是我已经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材料2:《论语》选段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以下是其中的一段选自《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材料3:古诗选
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以下是两首著名古诗节选: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阅读这些材料时,可以通过理解其中的内涵,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并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请享受这些经典作品,希望它们能为您的语文研究带来启发和乐趣。

> 注意:本文档中所引用的内容均为经典作品的节选,仅供参考,请勿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叙事学视域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叙事学视域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叙事学视域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摘要:《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凭借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和深沉的主题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然而,这部作品的教学和传承始终面临着挑战,特别是在现代数字时代,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发生了很大变化。

叙事学,作为研究叙述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分析和解读《红楼梦》中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技巧。

通过叙事学的视角,我们可以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经典,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度阅读能力。

关键词:叙事学;红楼梦;阅读教学1.叙事学与《红楼梦》的关联1.1《红楼梦》的叙事结构分析《红楼梦》在叙事结构上展现了其独特与复杂的风格。

从叙事的时间顺序、故事的层次性、到多线索并进的叙述方法,此书都为叙事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

书中,贾宝玉的成长经历成为主线,但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交织了众多角色的命运与故事,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家族史诗。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使得情节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展开,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叙事空间,加深了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认识。

1.2叙事技巧在《红楼梦》中的体现《红楼梦》所展现的叙事技巧是极为高超的。

首先,书中频繁使用的“梦境”不仅是叙事的技巧,更是一种象征手法,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冲突和追求。

另外,书中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交替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既可以作为旁观者观察,又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此外,作者在描写人物时,常常运用细腻的内心描写,使得角色形象鲜活,情感真挚。

例如,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就是通过细致入微的叙事技巧展现出来,使读者深切体会到其之间的爱恨情仇。

1.3叙事学视角下《红楼梦》的主题和象征从叙事学的角度看,《红楼梦》的主题和象征都与其叙事结构和技巧紧密相关。

例如,书中的“红楼梦”不仅是贾宝玉的梦境,更是对封建社会的隐喻,象征着整个家族和社会的衰亡。

再如,书中的许多人物,如王熙凤、贾母等,他们的命运和性格都是通过叙事技巧巧妙地展现出来的,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红楼梦》材料解析作文10篇

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红楼梦》材料解析作文10篇

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红楼梦》材料解析作文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红楼梦》材料解析作文10篇此题以写议论文为宜,论证角度丰富。

18《红楼梦》之材料作文(下)——高中整本书阅读全题型质量测控之《红楼梦》(教师版)

18《红楼梦》之材料作文(下)——高中整本书阅读全题型质量测控之《红楼梦》(教师版)

《红楼梦》之材料作文写作(上)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在日常生活的细腻叙写中寄寓作者对社会人生的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

它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当你逐渐有所领悟,它便能吸引你一读再读,常读常新。

——(摘自语文高中教材《红楼梦》导读)当代经典阅读,“阅读”这两个字,用“传习”比较好。

“阅读”有注重知识的倾向,“传习”经典的目标,主要在于修养身心,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只是把经典当作知识性的文本来看。

——(摘自《光明日报》对李景林教授的访谈)高一年级计划举办“传习经典”主题论坛,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

我想谈谈我对经典传习的认识。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其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

这个道理特别适用于我们的经典阅读。

“阅读”这两个字,用“传习”比较好。

“阅读”有注重知识的倾向,“传习”经典的目标,则主要在于修养身心,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只是把经典当作知识性的文本来看。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就是说要学会在阅读中观察社会、思考人生。

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引领我们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社会人生。

读《红楼梦》,如果只关注知识,那就是本末倒置。

我们读《红楼梦》其实是在读曹雪芹这个人,在读这个人的才学、眼光、识见乃至胸襟气度,深入到这个人的灵魂深处去体悟他生命的大悲哀;我们读《红楼梦》,其实是在读一段历史,那就是钟鸣鼎食之家,在不可逆的历史潮流中,呼啦啦似大厦倾,落得个茫茫白雪真干净……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期刊
刘艳 明; 张华 杨丁弋 肖家燕 庞继贤 任显楷 柯锌历 陈毅平 王鹏飞 曾洁 侯羽 刘泽权 佘丹 红楼梦学刊2012年 第2辑 红楼梦学刊2010年 第6辑 人文社会科学报 2007年第5期 红楼梦学刊2011年 第6辑 红楼梦学刊2012年 第1辑 红楼梦学刊2010年 第6辑 红楼梦学刊2012年 第4辑 红楼梦学刊2010年
研究方向
人物解析 艺术特色和美学欣赏 诗词歌赋鉴赏 民俗文化研究 《红楼梦》中的女性主义与中外 小说的对比 《红楼梦》中英翻译比较
数量
34 28 13 11 14 8
百分比
31% 27% 12% 10% 13% 7%
《红楼梦学刊》2008-2012年主要研究 方向
人物解析
作者 期刊
贾宝玉:两个世界的尴尬人—男性世 徐雪菊 红楼梦学刊2011 界的“弃儿”与“叛逆”和女性世界的“宠 年第5辑 儿”与“忠臣” 红潇湘断有谁怜—从异常心理学角度 重新审视林黛玉的死亡 “习得性无助”与贾宝玉的人格探析 史湘云论—论真名士的赤子之心和豁 静如淑女,动若英豪—论探春的双性 化性格特征 论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文化人格—儒家 《红楼梦》边缘人物的叙事地位—论 永不凋零的原野之花—刘姥姥形象的 文化意蕴兼与林黛玉之比较 王子溪 红楼梦学刊2008 年第2辑 徐永源 红楼梦学刊2011 年第5辑 李萌 红楼梦学刊2012 年第1辑
张晓红 彭利芝
P114-P133 P248-P260
赵云芳
P57-P69
《红楼梦》中的女性主义与中外小 说的对比
标题
曹雪芹与张爱玲的女性悲情言说 文化的交融与分流—浅论《红楼梦》与 《源氏物语》的全面比较研究
作者 期刊
陶小红 顾鸣塘 红楼梦学刊2012年 第2辑 红楼梦学刊2009年 第1辑
《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女性意 识的比较解读 论《红楼梦》对《牡丹亭》女性意识的 继承与发展 林黛玉和娜塔莎不同人生走向的文化意 蕴 近十五年来《红楼梦》之女性主义批评 综述 梦幻与超越——《飘》和《红楼梦》中 的女性意识
策略的对比
蒋萧
第5辑
作者
赵德坤 顾争荣 王颖 李振中 姜子龙 赵亚平 李成文
期刊
红楼梦学刊2012年 第4辑 红楼梦学刊2011年 第4辑 红楼梦学刊2010年 第1辑 红楼梦学刊2010年 第2辑 红楼梦学刊2009年 第2辑 红楼梦学刊2008年 第4辑 红楼梦学刊2011年 第3辑
标题
城市狂欢的传统表现和 《红楼梦》的元宵节庆 “陪房”考—婚俗现象
2012年第3辑 红楼梦学刊 2008年第3辑 红楼梦学刊 2008年第4辑 红楼梦学刊 2012年第2辑 红楼梦学刊 2011年第1辑
P172 P157P173 P299P304 P326P346 P324P341
Hale Waihona Puke 诗词歌赋鉴赏 民俗文化研究
标题
《红楼梦》中禅语、禅诗与禅境 《好了歌》及《好了歌注》述评 更有情痴抱恨长—浅析《红楼梦》题 咏的内涵旨趣 《红楼梦》中的晚唐五代诗词情蕴 论曹雪芹的赋作与赋观—从《警幻仙 故赋》的形式和意义所见到的 “陌生化”了的“诗家语”—以《红楼 梦》中钗、黛之咏物诗词为例 论《红楼梦》诗词的绘画美——丛容 貌取神、色彩表现与空间经营三个方 面
作者
詹丹、 张瑞 雷文 学、孔 令彬 高文 刘相雨 李虹
期刊
红楼梦学刊 2008年第3辑 红楼梦学刊 2008年第3辑 红楼梦学刊 2010年第3辑 红楼梦学刊 2010年第1辑 红楼梦学刊 2008年第4辑 红楼梦学刊 2012年第4辑 红楼梦学刊 2012年第6辑 红楼梦学刊 2012年第1辑
页码
页码
P156-P162
P54-P65 P163-170 P1-P27 P216-P234 P34-P46 P134-P147 P1-P12
王富鹏 红楼梦学刊2009 年第4辑 邱丽梅 红楼梦学刊2009 年第1辑 李英然 红楼梦学刊2012 年第4辑 梁冬梅 红楼梦学刊2008 年第2辑
艺术特色和美学欣赏
标题
《红楼梦》对立美学的范本 —从叙事视角、人物性格、 情节设置、艺术风格等四方 面阐述与对立美学的契合 本体象征—《红楼梦》象征 艺术的终极 旨归 《红楼梦》肖像描绘考察—
作者 期刊
黄凯 颖 红楼梦学刊 2011年第3辑
页码
P200P227
杨海 波 杨婕
红楼梦学刊 2010年第1辑 红楼梦学刊
P83-P102 P153-
袁珊珊 李珊 纪映云
北方文学2012年7月 广西社会科学报 2007年第2期 明清小说研究2004 年第2期 红楼梦学刊2011年 第1辑 世界文学评论2008 年第1辑
李鸿渊 付明端
《红楼梦》中英翻译比较
标题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霍克思英译《红 楼梦》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从功能对等的视角剖析《红楼梦》四个 译本中“汤”的汉英对译 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 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 《红楼梦》四种英译本委婉语翻译策略 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 《红楼梦》称呼语翻译对比研究 谁解一声两歌——《红楼梦》人物对话 中双关语英译的比较分析 《红楼梦》英译本中虚意动词结构的使 用与成因研究 大卫·霍克斯与杨宪益《红楼梦》翻译
以“影身人物”为核心论肖像 描绘与人物命运的认识 论《红楼梦》死亡描写的艺 术表现手法 浅析《葬花吟》之画面塑造 与意境表现的美学价值 《红楼梦》“真假”命意的探 析—论甄与贾和镜子正与反 论《红楼梦》的谐谑艺术— 《红楼梦》中的谐谑元素、 手法、人物和风格 王颖 卓、 梦红 马振 龙 李丽 莉 徐乃 为、 薛瑞
P105-P118 P328-P334
干亲民俗的红楼映像 论《红楼梦》的生活习俗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红楼梦》中的礼物馈 赠现象研究 《红楼梦》岁时节日研究 述评 五月榴花照眼明—《红楼 梦》影视剧中端午节的叙 事意义与民族价值 宝钗生日“穿天节”小考 ——对应错位衍生复写
P159-P173 P63-P82 P264-P2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