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课题研究计划

合集下载

《红楼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红楼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红楼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泪眼探究《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泪眼探究研究课题名称研究者姓名七年级(7)班的学生所在学校韶关市始兴县墨江中学所教年级七年级研究学科语文综合实践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设计日期2013年9月指导教师南山飞鸿报名参加本语文综合实践课课题的七年级(7)班的学生共24人课题组其他成员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言情小说之冠。

它内容丰富,思想进步,影响深远。

这部伟大的名著共有250余个角色,其中,最动人心弦的又当属林黛玉这一角色,她以多愁善感的“泪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为此,我们的研究就林黛玉的“泪眼”进行探究。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本研究课题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探究与协作能力。

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读书能力;扩大学生的社会见识,提高收集、分析、利用各种信息和资源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课内外各科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3、课题介绍: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查询法、咨询法、文学研究法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泪眼”进行探究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读书能力;扩大学生的社会见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宝黛奇缘] [黛玉葬花]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⒈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年龄为13-14岁,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于两人世界的神秘产生浓厚的兴趣,且有丰富真实和清澈纯美的情感世界。

⒉学生掌握了上网搜索和下载信息的基本技能。

⒊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达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

⒋学生对研究情感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红楼梦主题探究教学设计

红楼梦主题探究教学设计

红楼梦主题探究教学设计一、引言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丰富的主题内容,复杂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使得红楼梦成为了学生们学习和探究的重要素材。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红楼梦主题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主题概述1. 红楼梦的主题分析红楼梦主题丰富多样,包括家族沉浮、人性的善恶、命运的安排等等。

其中,以“家族沉浮”和“人性善恶”为主题的故事线索较为突出,对于学生来说是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2. 教学目标通过红楼梦主题的教学设计,旨在达到以下几点目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几个重点主题来进行探究,如“家族沉浮”和“人性善恶”。

通过精选的篇章和片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主题的内涵。

2.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和互动,分析和解读文本,探究主题的表达手法和意义。

(2)角色扮演法:学生选择文中的一个角色,通过扮演和演绎,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3)写作训练: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引导他们撰写一篇关于红楼梦主题的短文或散文。

此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四、教学步骤与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学生可以观看一段与主题相关的电影片段或阅读一段相关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主体教学(1)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相应的文本或片段,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分析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并讨论记录下来。

然后,各小组成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

(2)角色扮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或通过抽签方式确定担任角色。

角色扮演中,学生需要思考角色的个性、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角色的“口白”展现。

研究性课题 红楼梦

研究性课题 红楼梦

《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 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 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心中结 一份难释之情,说 若他下世为人,我也随他世间走一遭, 将毕生眼泪还与他,以报灌溉之恩后,通灵宝玉下世, 这才使整个故事得以发生……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 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 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 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 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可见她对于自己是 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 运也是异常关心的。
西江月 嘲贾宝玉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 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贾宝玉
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 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 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 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这一典型 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 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 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 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 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这里不仅是由于 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 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 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 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课题研究(红楼梦)(5篇)

课题研究(红楼梦)(5篇)

课题研究(红楼梦)(5篇)第一篇:课题研究(红楼梦)一.研究课题:红楼梦(语文)二.成员三、研究目的:1、《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可谓是个性鲜明,个个不一,以及每个人物的相貌,都像是用照相机照下的。

如形容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所以,第一个研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面貌、品行和性格,以及曹雪芹如此写的用意。

2、《红楼梦》是清朝作品,其中免不了有关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或风流婉转,或立意新颖,或沉着稳重,或词藻警人。

如《第三十八四林校向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潇湘妃子作的《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蛰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其中不仅有些字不认识,而且诗意也不懂,故此目的为了解“红楼诗词”,进一步读懂古代诗词。

3、《红楼梦》中主要讲述了宝、黛、钗的三角恋关系,此故事发生在贾府、大观园中,贾府过着奢侈的生活,这一点,从文中吃的、穿的、玩的、用的、戴的,处处都能体现出来,同时也反映了清代贵族家庭的生活,以及兴亡衰败。

可以用这两句形容: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所以这第三个目的是了解贾府生活,从各类活动上品味曹雪芹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批判。

4、《红楼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女性当人,歌颂女性。

因为在此之前的小说把女性不当人,认为女性就是一种交配、生育的工具。

男人不把女人放在眼里,称之为“贱人”,但《红楼梦》不仅仅是女性代表,还歌颂了女性,以林、薛二人为例,可以看出《红楼梦》中的人与人之间,男女之间是平等的,当然,包括主仆之间。

那么这个研究目的就是看清“红楼思想”,揣摩并学习其中写作思想。

二、组织过程1、读《红楼梦》,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2、读刘心武,周汝昌等红学大师的作品,并进行总结。

红楼梦研究教案

红楼梦研究教案

红楼梦研究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1. 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它以其复杂的情节、深刻的人物塑造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于世。

因此,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和研究《红楼梦》对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具有极大的意义。

2. 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a) 对《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有一定的了解;b) 熟悉《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的关系;c) 理解《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主题和象征意义;d) 发展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技巧,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诠释能力;e)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二、教学活动:1. 活动一:导入与背景介绍(预计时间:15分钟)a) 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强调他的地位和作品的意义;b) 简要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包括它是如何反映清朝社会现实的;c)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2. 活动二:人物分析与角色扮演(预计时间:30分钟)a) 列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并简要介绍他们的背景和关系;b)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和探讨该角色的性格、行为动机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c)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该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角色的性格和情节线索,创造性地演绎角色的一段对话或场景。

3. 活动三:主题理解与讨论(预计时间:30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主题,如命运、爱情、权力等,以及这些主题的象征意义;b) 让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分析和探讨该主题在小说中的体现,并举例说明;c)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进行互动讨论。

4. 活动四:文学鉴赏与创作(预计时间:40分钟)a) 介绍《红楼梦》中的一些著名章回,如《薛宝钗挂帅》、《抄袭才女儿作才子儿葬》等,并解读其背后的文学技巧和意义;b) 分发学生一些选定的章回,让他们仔细阅读和理解,并就其中的一个情节或描写进行分析与创作;c)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进行文学鉴赏和评价,鼓励他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观点。

红楼梦课题研究计划

红楼梦课题研究计划

《红楼梦》研究计划指导老师:贺洪爱学生:巫雅琴一、研究意义分析大家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涵的奇书,《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所以学习研究《红楼梦》当然有他重大的现实意义,不能采取立时见效的实用的态度。

譬如用药,有些药是补药,久服可以延年强身,有些药是治病的药,可以立见功效或在较短时间内见效,但如果患疾病而用滋补缓药,当然劳而无功,如果患虚病弱症而用补药,事久必然有效。

《红楼梦》是药中的大补,当治患文化虚弱之症,久服必定有效,所以学习《红楼梦》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在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高人们的思想精神境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二、思想根源分析1、外部的思想根源,也就是世界的大环境.曹雪芹大约诞生在清康熙54年,即公元1705年(有争议),卒于乾隆27年即公元1763年。

他出生时正值18世纪的开始,欧洲文艺复兴已过去了400年,在这段时间,世界范围的人文思潮进一步发展,其特点是反对中世纪的神权和专治统治,尊重和提倡人的价值,人要自己主宰自己。

同时大力提倡科学,产生了哥白尼的太阳学说.中国封建王朝处于康乾鼎盛,而西方进入进一步认识世界的科学时代.1760年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乾隆25年《红楼楼》手抄本诞生并在社会上传播。

此时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已开始应用于工业,带来了工业革命的高潮.当时中国与世界的隔绝是比较严重的,但也不是一点风都吹不进来。

在明万历10年(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带来了西方文明和科学技术.万历30年利玛窦来到了北京,呈进自鸣钟以讨皇帝的欢欣,同时带来了万国图,即世界地图,使上层及士大夫开阔了眼界.其后耶稣教士汤若望于清顺治年间来到中国,带来了基督教义与西方文明及科学知识。

基督教义是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纳妾等,这些思想不可能不影响到中国社会,特别是上层知识界。

2、内部思想根源及国内政治经济状况。

自明朝后期中国的资本主义从萌芽到逐步发展,商品经济进入社会生活,形成了几个大的商业城市,如南京。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开题报告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开题报告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一、研究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塑造了众多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各异,深受读者喜爱。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揭示小说人物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次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故事,体会其中真实的人性和社会生活,丰富对人性的认知。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取《红楼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包括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薛宝钗等。

通过对他们的文字描写、行为表现等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他们的个性特征、心理活动、成长轨迹等,探究他们背后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细致研读,梳理出相关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分析角色关系、个性转变等,通过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推断人物性格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深入感悟其内在世界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人性和社会生活有更加深入的认知。

同时,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和思想传承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文献综述:对《红楼梦》和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了解前人对于小说人物性格分析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2. 文本分析: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细致研读,筛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人物形象作为研究对象。

3. 数据整理:整理研究对象的文本材料,筛选出相关数据和案例,建立数据整理表格。

4. 分析与讨论:在理论框架下对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和讨论,探究其性格特点、成长轨迹等,并从作者的角度解读其内在含义。

5. 结论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七、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揭示《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刻画人性和社会生活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

红楼梦研究性课题开题报告

红楼梦研究性课题开题报告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以林黛玉贾宝玉为例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Fra bibliotek班级:高一(10)班 指导老师: 何九甫 课题组长: 陆佳琪 课题成员: 张蕊 张仙影 徐子 惠 王薇 于静伟
自从语文必修三学习了 《红楼梦》我们对红楼 梦中的人物产生了极大 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 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 培养我们动手能力和社 会实践能力,我们决定 研究红楼梦人物形象分 析
让大家真正认识到 红楼梦,对中国古典 文学有更深层次的了 解和认识,希望大家 对语文和中国文学产 生浓厚的兴趣
1)对于本课题,我们以有一定准 备,但仍需得到学校的支持,希望 指导老师能在相关研究上给我 们更多的指导, 如何设计提问进 行指导并提出建议从而使我们 小组顺利完成任务. 2)我们会在近期作好必要的前 期工作.如: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进 行查找资料和实践调查,多进行 小组论证. 3)在研究阶段,我们请指导老师 加以完善. 4)我们会明确小组分工,组内 团结,进行合作
1.我们对林黛玉的 人物形象性格分析
2.我们对贾宝玉的 人物形象性格分析
语文
1.查资料:全体组员 2.搜集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徐子惠
3.搜集贾宝玉的人物形象:王薇
4.记录活动:于静伟 5.整理资料,写报告:张仙颖 陆佳琪
(论文、调研报告、制作模型、实 验报告等):论文、调查报告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 物、音像资料等):文字、图 纸、图片及实物 报告撰写人:于静伟 课件设计:陆佳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研究计划指导老师:贺洪爱学生:巫雅琴一、研究意义分析大家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涵的奇书,《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所以学习研究《红楼梦》当然有他重大的现实意义,不能采取立时见效的实用的态度。

譬如用药,有些药是补药,久服可以延年强身,有些药是治病的药,可以立见功效或在较短时间内见效,但如果患疾病而用滋补缓药,当然劳而无功,如果患虚病弱症而用补药,事久必然有效。

《红楼梦》是药中的大补,当治患文化虚弱之症,久服必定有效,所以学习《红楼梦》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在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高人们的思想精神境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二、思想根源分析1、外部的思想根源,也就是世界的大环境。

曹雪芹大约诞生在清康熙54年,即公元1705年(有争议),卒于乾隆27年即公元1763年。

他出生时正值18世纪的开始,欧洲文艺复兴已过去了400年,在这段时间,世界范围的人文思潮进一步发展,其特点是反对中世纪的神权和专治统治,尊重和提倡人的价值,人要自己主宰自己。

同时大力提倡科学,产生了哥白尼的太阳学说。

中国封建王朝处于康乾鼎盛,而西方进入进一步认识世界的科学时代。

1760年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乾隆25年《红楼楼》手抄本诞生并在社会上传播。

此时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已开始应用于工业,带来了工业革命的高潮。

当时中国与世界的隔绝是比较严重的,但也不是一点风都吹不进来。

在明万历10年(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带来了西方文明和科学技术。

万历30年利玛窦来到了北京,呈进自鸣钟以讨皇帝的欢欣,同时带来了万国图,即世界地图,使上层及士大夫开阔了眼界。

其后耶稣教士汤若望于清顺治年间来到中国,带来了基督教义与西方文明及科学知识。

基督教义是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纳妾等,这些思想不可能不影响到中国社会,特别是上层知识界。

2、内部思想根源及国内政治经济状况。

自明朝后期中国的资本主义从萌芽到逐步发展,商品经济进入社会生活,形成了几个大的商业城市,如南京。

明朝后期,南京很繁华,商店林立、招牌盈目。

比较大的商业城市还有北京、杭州、武汉、广州等。

满清入关以后,对当时的中国经济造成很大的破坏。

此后经过顺治、康熙,从政策上进行了调整,经济得到了逐步恢复和发展,到乾隆,不但恢复到明未时期的经济,而且还有相当的发展。

与曹雪芹祖上有关系的纺织业,在以前是受限制的,每户不准超过一定的织机数、梭子数。

当时许多织布作坊的老板都去找曹寅,时任江南织造的曹寅将这个意见上奏给皇帝,结果得到了皇帝的恩准,取消对织机数量的限制。

据史料记载,到了道光年间一家可以开600张织布机。

经济发展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大城市也发展了,整个社会经济也前进了。

自清康熙时代,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不断大搞文字狱,借以打击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

所以曹雪芹在这个大搞文字狱的时代写《红楼梦》不得不采用隐喻的手法,真真假假。

康乾时代大力推行孔孟之道,而且以程朱理学所释为经典,为正统。

科举考试用此命题,以判决才学高低,思想统治十分严重。

有压迫就有反抗,即使有严酷的文字狱威慑,也有一批文人批判程朱理学,批判科举制度,如:王船山、李贽、唐甄、戴震等。

李贽(1527-1602)说《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只是当时其弟子的随笔记录,"非万世之至论",他批判程朱理学。

清帝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他,李贽后自杀于狱中。

他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卓文君改嫁是有胆量的行为,是一位敢作敢为的女性。

他的这些思想对曹雪芹的影响很大,这反映在小说《红楼梦》中。

曹雪芹是以文艺形象来反对程朱理学、反对科举制度的反叛者。

在《红楼梦》问世之前,从国外环境、国内形势的发展,封建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新思想的斗争是很激烈的。

一些文人指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要甚于"焚书坑儒"。

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更加残酷,这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很多的描述。

清朝思想家戴震认为"后儒以理杀人"如同"酷吏以法杀人"。

我们读《红楼梦》时,要把小说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搞清楚,这样读起来就感受不一样了。

三、研究阶段与步骤(1)准备这学期,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后,我们决定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风、史湘云)。

(2)经历购买书籍,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了分析,进行相关内容的记录。

同时,在网上查找了大量关于《红楼梦》的资料,把这些资料集中收集在一起。

3、研究方法(1)上网查资料、去书店(2)(2)讨论(3)(3)总结4、主要参与文献《红楼梦》《红楼梦人物论》研究内容:一、贾宝玉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

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

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

”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

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

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

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

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

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

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

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

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

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

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

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

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

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

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

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

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

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三、薛宝钗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

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

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

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份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并且自身深受其害。

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众的喜爱。

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

如在每四十八回中,薛姨妈道:“……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不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

〃宝钗道:“买的不知底细,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

倒是慢慢打听着,有知道来历的人买个还罢了。

〃这里表现出她的处事小心。

又如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在爷去了,我和姑娘做伴去。

我又想恐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有空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往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也遂了你的心。

〃这里表现出宝钗了解家人心里,为人圆滑。

总之,薛宝钗是个深受封建束缚的人。

四、王熙凤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

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

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

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

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

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

又因此遭到嫉妒。

五、史湘云史湘云是那种极易相处的人,这和她随遇尔安的性格有关。

史湘云的性格是天真纯洁,敢说敢做,无害人之心,也无防人之意。

就是所谓的纯天然,无公害的。

所以,这种性格,交友是很好的,但有自身的缺陷就是,史湘云的主见性差了点。

应解决和思考的问题:研究主要任务的形象,性格特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