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红楼梦)
高中红楼梦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红楼梦课题研究报告《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从高中红楼梦课题研究的角度,对《红楼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但曹雪芹的生平事迹并不为人所知。
本部小说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但由于作者去世时未完成,故而只有前80回完整,后40回为程伟元等人所续。
二、《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人物的命运和情感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与人情冷暖。
小说以贾宝玉的出生为起点,以贾宝玉的病逝为终点,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三、《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意义1. 揭示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小说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和封建制度的弊端。
2. 塑造了一批丰满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多样,有贾宝玉的纯真善良,有林黛玉的聪明才智,有薛宝钗的温婉贤淑,有王熙凤的聪明机智等等,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元素,如诗词歌赋、传统礼仪等,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后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红楼梦》的研究现状和争议《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身世:学者们一直在探讨曹雪芹的生平事迹和创作动机,但至今仍未有定论。
2. 小说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学者们对小说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小说的叙事方式、人物形象的塑造等。
3. 小说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学者们对小说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进行了深入解读,如小说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女性地位的探讨等。
红楼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成果

红楼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成果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其文学价值、社会意义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揭示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
二、《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1. 艺术性
《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文学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独特魅力。
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使作品充满了艺术的价值。
2. 文化意义
《红楼梦》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礼仪、道德等重要元素,对读者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启蒙。
三、《红楼梦》的社会意义
1. 社会风貌
《红楼梦》以宏大的家族史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家族关系、礼仪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2. 阶级关系
作品中展现了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和矛盾,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的权力、财富等方面的阶级关系,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四、《红楼梦》的人物形象
1. 贾宝玉
作为《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贾宝玉的形象塑造十分成功。
他既是一个感性的诗人,又是一个纨绔子弟,展现了丰富的心灵世界。
2. 林黛玉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她冷艳、聪颖、敏感,是一位典型
的才女形象。
五、结论
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我们发现这部作品在文学、社会和人物塑造等方面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探讨这部伟大作品的魅力所在。
红楼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高一

红楼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某市中学高一(3)班课题组成员:全班同学指导教师:某老师结题时间:2022年2月执笔:全体班委第一部分、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的缘由、目的和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材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
我们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决定选择有关《红楼梦》方面的研究课题,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服饰着手,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红楼梦》中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
现在有很多的关于《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研究与分析的文章,但大多都是凭借主观理解分析得到,因为服饰也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所以本小组本次的研究虽然同样是研究人物性格,但我们是通过人物的服饰研究。
二、摘要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丰富多彩,可以从书中个个角落发现,但服饰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最为突出和明显,因此,我小组选取“《红楼梦》的人物服饰”这个角度客观的分析了人物性格。
我们从原著开始分析,从电视剧中查找,经过认真的思考,然后全组进行讨论,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2)薛宝钗雍容气不凡,明慧压百花。
(3)林黛玉生命的惊喜总会存在的。
(4)王熙凤一部蕴涵人间万象的百科全书。
关键词:《红楼梦》服饰性格第二部分、研究过程一、课题研究的方法:1、书店查询法地点:兰州市图书馆主要查询的是:《红楼梦》中的插图人物的服饰2、上网查询法主要查询的是:《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人物的服饰二、课题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全体组员先共同商讨书店查询的地点、内容、查询、目的、怎样查询和分工情况,再规划出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怎样写,还有网上查询的内容。
2、书店查询资料阶段:通过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来查询有关《红楼梦》人物的服饰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
3、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把查阅的资料在计算机上整理打印。
4、总结与反思阶段:每个人对本次课题研究的感受。
三、课题参与人员以及组织分工:1、参与人员:全体组员2、组织分工:准备阶段——全体组员书店查询阶段——全体组员资料分析整理阶段——全体组员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全体组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活动记录——论文——第四部分、结果与讨论讨论的结果如下:1、贾宝玉的服饰贾宝玉是贾府人的希望所在,是全书的男主角,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红楼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高中生3000字

红楼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引言《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本文旨在通过对《红楼梦》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精神内涵、人物形象以及文学风格,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这部巨著。
红楼梦的背景《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全名《红楼梦》是《石头记》的别名,原名《情僧录》。
该作品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众人物在贾府内的爱恨情仇,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荒诞与虚无。
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他善良聪慧,但却深陷于尘世之苦中。
他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形象,对诗词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但同时也无法摆脱家族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林黛玉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她聪明绝伦,却因为家族的宿命而备受煎熬。
她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之一,体现了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悲哀。
精神内涵分析存在主义思想《红楼梦》表现了作者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一种存在主义的精神。
作品中的人物面对家族厄运与爱情纠葛,无不在命运的安排下挣扎,试图寻找自己的存在意义。
审美意识《红楼梦》展现了作者对审美的独特理解,通过瑰丽的词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描绘了一个充满梦境般美丽与虚幻的世界。
作品中的花鸟虫鱼等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崇拜。
文学风格分析趣味性《红楼梦》以其精妙绝伦的趣味性著称,透过对行文的巧妙运用和戏谑诙谐的对话,作者成功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世界,让人百读不厌。
隐喻性作品中广泛运用隐喻手法,通过对环境、人物和故事情节的隐晦揭示,展现出一种寓意丰富的境界。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欣赏到故事本身,还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层寓意。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我们不仅深刻理解了其中精神内涵与人物形象,还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其价值与意义仍然不减,对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和思考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上便是本文对《红楼梦》研究性课题的探讨与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红楼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红楼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为著名的一部,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揭示其深层文化内涵与意义,并对其传承价值进行探究。
二、研究内容:
1.《红楼梦》的文化背景分析:阐明《红楼梦》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各种文化因素对其影响及表现方式。
2.《红楼梦》的文学特色分析:分别从情感、意境、艺术手法
等方面深入分析《红楼梦》独特的文学魅力。
3.《红楼梦》的意义与价值分析:探讨《红楼梦》在文化传承、人生哲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对后世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历史背景的考察,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从多个角度深入研究《红楼梦》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四、论文结论:
1.《红楼梦》的文化背景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2.《红楼梦》的文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意境描写、文
学手法等方面,其中虚实结合,诗词嵌套等是其独特的表现手法。
3.《红楼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启迪人生等多方面。
同时,其对后世文化与社会的传承和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注重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同时,应该加强对《红楼梦》的传承与发扬,推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红楼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高中生1000字

红楼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红楼梦》对高中生的研究意义,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深入了解小说背后的思想内涵,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杰作。
导论《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共120回,堪称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巅峰之作。
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性格鲜明,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风貌和人性的丑恶,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本研究将从不同角度入手,深入研究《红楼梦》对高中生的启迪和影响。
人物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例如,贾宝玉作为小说的主角,他既有才华横溢又有软弱无能之处;林黛玉则是一个感情细腻而又多愁善感的女子。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分析,可以引导高中生反思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现实。
情节解读《红楼梦》中的情节错综复杂,虽然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折射出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从黛玉追求宝玉到贾府的兴衰,每一个情节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可以引发高中生对人生、情感、家族等议题的思考。
主题探讨《红楼梦》的主题丰富多彩,既有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揭示,更有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这些主题贯穿于整部小说中,以不同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深深的思考启示。
通过探讨这些主题,可以帮助高中生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结论《红楼梦》是一部思想深刻、情感丰富的文学巨著,对于高中生来说,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启迪心灵、引领思想的力作。
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可以帮助高中生提升文学素养,增强人生阅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愿更多的年轻人走进《红楼梦》,领略其中的智慧和美感。
红楼梦研究课题意义与目的

红楼梦研究课题意义与目的1. 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其复杂的人物关系、精妙的情节安排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对于研究《红楼梦》,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
首先,《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文化传统和人性弱点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研究《红楼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品味其智慧和魅力。
其次,研究《红楼梦》能够提供对古代社会的深入理解。
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生活和社会风貌都是基于古代中国的背景而展开的。
通过研究《红楼梦》,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众多方面,如家族制度、官场生活、社交礼仪等等。
这对于今天的社会学者、历史学家以及文化研究者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通过研究《红楼梦》,我们还可以深入探讨文学创作和艺术审美的一些基本问题。
《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它的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研究《红楼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创作的规律,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
综上所述,研究《红楼梦》的意义和价值不容忽视,它是一门有深度的学科,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课题的目的基于上述的背景和意义,我们可以明确以下研究课题的目的:2.1 深入探究《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我们将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计和结构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艺术价值和独特之处。
同时,我们将从文化传统、宗教思想、哲学思考等多个维度解读《红楼梦》,揭示其中的深层文化内涵。
2.2 解读《红楼梦》对古代社会的反映与意义研究《红楼梦》不仅要了解作品本身,还要深入了解其所反映的古代社会。
我们将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和历史考证,深入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家族、社会生活等方面所反映出的古代社会风貌,从而揭示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社会结构等重要内容。
红楼梦研究性课题范例

红楼梦研究性课题范例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之一,它独特的形式和艺术风格让无数读者为之沉迷。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红楼梦》成为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方向。
本文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其故事情节、人物角色、意象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探究其所体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二、故事情节的研究《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可以说是一个家族衰败的历史长河,通过四钗十二金的爱情纠葛、荣府与贾府之间的斗争以及宝玉、黛玉等人物的命运之变来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此外,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故事情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婉转动人的语言、诗词歌赋描写、唯美的意境都使读者陶醉其中。
三、人物角色的研究人物角色是小说中最为复杂和丰富的部分之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内心的矛盾和思想境界的转变,以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都是研究《红楼梦》时需要关注的重点。
假以时日,我们可能了解这些人物角色,到了最后,我们发现其实每个人物角色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四、意象的研究小说中的意象也是研究重点之一,它们是作者所运用的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描写,是人物、景物等事物所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莺莺燕燕这样的意象几乎出现在小说的各个角落,象征着富贵与美好,也是女性之间传递情感的语言。
五、文化内涵的研究《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同时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缩影。
小说中的家族观念、婚姻制度以及关于生死、善恶、真假等哲学观念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化内涵的研究显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六、结语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故事情节、人物角色、意象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红楼梦》不仅是文学作品,还是一个深刻的思想体系。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吸取文化营养、探究人性和价值观念的启发和反思,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研究课题:红楼梦(语文)二.成员三、研究目的:1、《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可谓是个性鲜明,个个不一,以及每个人物的相貌,都像是用照相机照下的。
如形容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所以,第一个研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面貌、品行和性格,以及曹雪芹如此写的用意。
2、《红楼梦》是清朝作品,其中免不了有关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或风流婉转,或立意新颖,或沉着稳重,或词藻警人。
如《第三十八四林校向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潇湘妃子作的《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蛰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其中不仅有些字不认识,而且诗意也不懂,故此目的为了解“红楼诗词”,进一步读懂古代诗词。
3、《红楼梦》中主要讲述了宝、黛、钗的三角恋关系,此故事发生在贾府、大观园中,贾府过着奢侈的生活,这一点,从文中吃的、穿的、玩的、用的、戴的,处处都能体现出来,同时也反映了清代贵族家庭的生活,以及兴亡衰败。
可以用这两句形容: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所以这第三个目的是了解贾府生活,从各类活动上品味曹雪芹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批判。
4、《红楼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女性当人,歌颂女性。
因为在此之前的小说把女性不当人,认为女性就是一种交配、生育的工具。
男人不把女人放在眼里,称之为“贱人”,但《红楼梦》不仅仅是女性代表,还歌颂了女性,以林、薛二人为例,可以看出《红楼梦》中的人与人之间,男女之间是平等的,当然,包括主仆之间。
那么这个研究目的就是看清“红楼思想”,揣摩并学习其中写作思想。
二、组织过程1、读《红楼梦》,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2、读刘心武,周汝昌等红学大师的作品,并进行总结。
3、上网查询有关红楼梦的知识。
三、研究成果1、人物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么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母的女儿贾敏之女,从小体弱多病,加上有点儿小心眼,比较多心,所以会“病如西子胜三分”,“娇袭一身之病”。
曹雪芹把她的绝代姿容与西施联系起来,拥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
然而,使她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丰富且优美的精神世界。
她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聪明,诗思敏捷,但太过于敏感,也许是她聪慧以及不幸的身世。
虽说如此,但黛玉也并非心胸狭窄,耍小性儿的人,她“冰心玉壶”,谦和。
她的才学更是不可低估的。
她独特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使她在众多诗会中夺魁。
还有一点,她是带有叛逆的才女,也正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的原因,是为了批判封建礼教。
其实黛玉许多泪,都是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流的。
贾宝玉,贾母的孙子,贾政与王夫人的二儿子,因长相清秀出世时嘴里衔着“通灵宝玉”,且又聪慧异常,于是被荣、宁两府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贾母溺爱,淘气异常,顽劣不堪。
其身上有两个陋习。
一是喜好男宠,也就是有同性恋倾向。
养男宠是明清社会一些上层士大夫的陋习之一,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变态行为。
书中薛蟠、贾珍、北静王等都有此陋习。
贾宝玉的此陋习体现在他与几个人的关系――蒋玉菡、秦钟、柳湘莲。
其二是多情,爱吃人家的胭脂。
虽说他深爱黛玉,但是他先前与袭人、晴雯、鸳鸯、金钏儿更不用说,以致香菱、平儿,都套近乎。
宝玉有陋习,但更重要的是他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崇尚自由。
他不肯谈“经济学问”,他认为这是“混帐话”。
还有他性格丰富,多情多思,无事忙所以说他的品行既可笑又可爱又可叹。
薛宝钗,薛姨妈之女,薛蟠之妹,也是后来贾宝玉的妻子。
薛宝钗出身在“书香继世人家”,是大观园中受封建礼教残害最深的女子,与叛逆的黛玉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薛宝钗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惜春画大观园,她主动提出了真知灼见,又是排笔,又是染料,又是选纸,显示出她多才多艺的另一面。
湘云为办诗社发愁的时候,她主动帮助湘云办酒席,拟诗题,加上她为人憨厚、谦和、大度、宽容,使湘云常说“这些没有一个比宝姐姐正好的了!”虽然宝钗品格较好,但从她对金钏之死的冷酷,及听到两个丫鬟的私情话,怕她们怀疑自己,往黛玉身上推的小伎俩等,暴露了她本质的一面。
《红楼梦》中最难辨好坏是非的人物形象就是王熙凤。
王熙凤,确实是书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的一个形象。
她古代三从四德的女子。
黛玉初进贾府,初识凤姐,也曾疑惑:“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在读《红楼梦》的时候,读王熙凤的段落,最好玩,最易懂,如果没有凤姐这个形象,《红楼梦》会大失颜色。
人们称王熙凤为凤辣子,她的确辣,管理荣宁两府,显然是个“女强人”,还要管着“琏二爷”不能越轨,导致了尤二姐悲惨命运。
王熙凤,在有些时候,真的是“是是非非不好分辨”。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各有优缺点,更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
2、再说说“红楼饮食”。
在红楼梦中,免不了各种美食,当然,曹雪芹也是对这些饮食下了功夫,写得让人仿佛亲临其席。
如“赏桂吃螃蟹”那一回,从螃蟹的价格,大小,煮好放在蒸笼里,吃的时候不可多拿,须趁热吃,体弱的人只能尝点夹子肉,还得喝小口烧酒,还要倒些姜醋等,无不写得头头是道。
再如“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回,各色点心――螃蟹馅儿的小饺,牡丹花样的小糕,酥油卷儿,各种糕。
还有刘姥姥吃的、用十几只鸡配的“茄子”、鸽子蛋等许多菜肴。
还有写喝茶,光茶名就提过不少,什么“老君眉”、“六安茶”等。
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一回当中,作者把妙玉怎样沏茶,以及喝茶的感觉,表现得十分精彩动人,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的茶文化。
如用“旧年的雨水”,用“梅花上的雪”来泡茶,口感很好感到舒服无比。
总而言之,《红楼梦》令人耳目一新的把一个封建官僚大家庭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生动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了。
3、诗词《红楼梦》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作品,同时也可以说是最复杂的一部作品。
的确,《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
红楼梦诗词鉴赏心得: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
它那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
《红楼梦》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
《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口皆碑,无人不晓。
《红楼梦》诗词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算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的诗词了。
在这130首诗歌中,有十几套广为传诵的组诗,每组诗词分别歌咏小说的主要人物。
小说中人物所拟写的诗词作品,能诗如其人,一一适合不同人的个性、志趣、修养。
如前面提到林黛玉的风流别致,薛宝钗的雍容含蓄,史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具有自己的风范、特点。
也可以说,从这些诗词上也能看出,作者在小说创作上坚持“追踪蹑迹”地忠实模写生活的美学理想。
《红楼梦》中,宝玉赠送黛玉两块旧帕,黛玉也悟出了他的心,此帕也作为两人爱情故事的桥梁,但这手帕究竟有何深意,经过探究,可以总结如下:1、手帕在古代应是作为定情之物的;2、旧帕留有宝玉的体温、温情、体贴------;3、见此帕如见人------;4、冯梦龙《山歌》“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思),这般心事有谁知。
”曹雪芹作书可能颇受冯式影响。
例:(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
“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
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潇湘妃子)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
用的是“四支”韵。
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
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
“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
“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
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
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
”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
本来李纨自己也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四、总结语《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全书的结构,新颖而奇巧,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
人物描写更是鬼斧神工。
《红楼梦》真不愧是一本巨著,一本“百科全书”。
读红楼,品红楼,韵味无穷!五。
小论文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
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
”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
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
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
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