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的三大派别.ppt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

的兴衰。
宝黛爱情
描述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 情故事,以及他们与薛宝钗之 间的纠葛。
家族纷争
展现贾府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 系和矛盾冲突,以及贾府的逐 渐衰落。
悲剧结局
以贾宝玉出家、林黛玉病逝等 悲剧收场,表达对封建社会的
深刻批判。
重点章节解读
第五回
封建社会的衰落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社 会矛盾尖锐,封建制度逐渐走向
衰落。
满汉文化的融合
清代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满汉 文化在这一时期相互融合,形成
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文学艺术的繁荣
清代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小说、戏曲、绘画等领域都涌 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艺术家
。
传统文化元素挖掘
儒家思想的影响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 》ppt课件完美版
• 《红楼梦》概述 • 人物形象分析 • 故事情节梳理 • 艺术特色鉴赏 • 社会背景与历史文化解读 • 阅读指导与建议
目录
01
《红楼梦》概述
作者及创作背景
曹雪芹
清代著名文学家,出身于江宁( 今南京)织造世家,历经家道中 落,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有 深刻的认识。
情节发展脉络
家族兴盛
从贾府的繁荣景象和贾母的权威地位 ,展现四大家族的鼎盛时期。
爱情纠葛
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 情感纠葛,展现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束 缚和摧残。
家族衰落
从贾府的财政危机、人际关系恶化等 方面,展现家族的逐渐衰落和封建社 会的弊端。
悲剧结局
以贾宝玉出家、林黛玉病逝等悲剧收 场,表达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反 思。
家族兴衰象征
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 兴衰历程,象征了封建社会的盛 衰兴替和家族命运的不可逆转。
红楼梦研究派别

红楼梦研究派别红学纵向划分为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三个时期,横向划分为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四大学派。
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等等。
一、评论派旧红学中的题咏派、评点派,新红学中的文学鉴赏派、百科全书派、狭义批评派,均可纳入广义评论派。
评论派坚持文学本位,从艺术性、思想性、百科文化、社会生活、哲理感悟、情感体验等角度解读原著,研究《红楼梦》的思想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文化价值、写作方法等。
1.题咏派:叶崇伦、唤明、富察明义、潘炤、姜祺、沈谦。
题咏派“都着眼于书中人物之悲欢离合,从而寄其羡慕或感概要而言之,无非画饼充饥,借酒浇愁”(茅盾《关于曹雪芹》)。
题咏派的诗、词、赋、赞,有的抒发“荣华易逝人生如梦”的人生观,渗透着佛家的“色空”观念和“梦幻”思想;有的抓住书中的“风月繁华”和“爱情故事”,渲染“繁华”之景和“香艳”之情,吐露出一种仰慕、一种思绪;有的同情宝黛钗,因未能给宝黛钗指出一条光明之出路,抒发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
2.评点派: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脂砚斋、王伯沆。
文学评点起源于明代中叶,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论体裁。
评点的形式:书首有批序、题词、读法、问答、图说、论赞,每回有回前回后批,页面有眉批、侧批、夹批。
3.现代鉴赏派:鲁迅、毛泽东、老舍、吴组缃、端木蕻良、宋淇、舒芜、蔡义江、王蒙、马瑞芳、蒋勋、吴淡如、康来新、陈艳涛、白坤峰、闫红、朱楼梦剑。
采用文本细读,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谈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4.百科全书派:沈从文、邓云乡、顾平旦、陈诏、夏桂霞、段振离、刘世彪、关华山、李光斗、沈雁英、黄云皓、苏芩。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服饰、饮食、茶道、养生、美容、医药、建筑、园林、经济、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描写都经得起专业化解读。
5.现代批评派:王国维、吴宓、茅盾、王昆仑、李辰冬、何其芳、周策纵、白盾、李希凡、蒋和森、余英时、丁维忠、吕启祥、张锦池、周思源、胡文彬、段启明、刘梦溪、刘再复、李劼、孙伟科、梅新林。
《红楼梦》交流ppt课件

起,青松拂檐,玉栏绕砌。
凸碧山庄,凹晶溪馆和嘉荫堂
是一组赏月祭月的建筑。
嘉荫堂应该理解为省亲别墅中正殿的退居.我认为这种
理解是比较合理的.首先在贾母生日这一节,诸王妃贵妇都是
先引到嘉荫堂.文中写到"因今岁 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
庆......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并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作退
居""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贾
毡帘,已觉温香拂脸” 。书中曾借贾母之口说明惜春的住
宅尤其适于冬居,“你四妹妹那里暖和” 。
暖香坞在重重围墙内,冬天适于避风。想来,院子里
的花木应该也是“岁寒三友” 之类居多,但院子小,不可
能形成栊翠庵那样大片的美丽梅林。室内应该也都是比较
小的房间,可能有点象日式的风格,与秋爽斋那种不曾隔
断的宽敞房间不同,因为冬天必须要小房间才暖和,隔断
栊翠庵
妙玉在大观园中的修行处。是一所园林中点景的尼姑
庵。对于此处的建筑布局,书中并未展开详述,只是点到
山门、东禅堂、耳房这三处。其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影响的
是栊翠庵中的红梅。
秋爽斋
什么样的人住什么样的屋子。居室的风格常常是居者
个性的物化体现。居者的个性常借助其居室的空间布局和
陈设风格得到彰显。这反映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就是讲求设
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稻香村
稻香村是李纨青春守寡的住所,是一处山野田园风光
的院落。
院门外是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
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
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
名著导读《红楼梦》完美版ppt课件

价值评估
以丰富的人物形象、深刻的社会寓意 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文学史 上的瑰宝。
02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分析
主要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细腻的心理描写
通过内心独白、梦境、幻 觉等手法,深入揭示人物 内心世界。
独特的外貌描绘
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 描绘,使人物外貌特征鲜 明。
分享1
在阅读《红楼梦》过程中,我深 刻感受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 迫和束缚,以及女性在这种环境
下的无奈和挣扎。
分享2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对古代 中国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人
情世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小说中的人 物形象所吸引,他们各具特色, 栩栩如生,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
多样性和复杂性。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针对故事情节提出思考题
思考题1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 爱情故事如何展现了封建礼教对
人性的束缚?
思考题2
请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人 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
思考题3
《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 家族的兴衰历程对小说主题有何影 响?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
典型的环境烘托
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中 ,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 物形象。
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解读
贾宝玉
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追求自由、平等和真挚的爱情,具有独 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林黛玉
才情出众、聪明伶俐,但命运多舛,性格敏感多疑,敢于追 求真爱。
薛宝钗、王熙凤等角色对比
薛宝钗
封建淑女的典范,端庄娴雅、宽厚待人,但缺乏个性和自我意识。
《红楼梦》版本比较研究 共36页PPT资料

红楼众梦——《红楼梦》的普及版本
• 注音解词释疑 无障碍读原著¥28.00 • 出 版 社:长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 版次:1 页数:89 印刷时间:2019-11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0 I S B N:9787806646359 包装:精装
•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
限
度 地 体 验 红 楼 魅 力 。
畅 快 淋 漓 , 轻 松 跃
入
红 楼 梦 境 , 一 遍 看 透 原 著 的 隐 晦 、
原 著 , 内 容 完 整 ,
并
适 当 加 入 解 读 与 评 论 , 让 您 阅 读 起
和 注 解 类 的 现 况 ,
本
书 以 完 全 白 话 的 形 式 进 行 翻 译 , 忠
包装:平装(有实物)
• 权威定本四大名著 (人民文学版)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定价:¥197.00
• 作者:(清)曹雪芹 等著;(清)无名 氏续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7-1 版次:3 开本:32开 I S B N:20605371 包 装:平装
纸张:胶版纸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高中部分 ¥56.00
2019 7 “
本 书 让 您 在 畅 读
《红楼梦》古典名著鉴赏PPT课件

-作品简介-
《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 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 本《。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 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 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 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 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 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 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第肆章
作品影响
-作品影响-
《红楼梦》问世不久,曾经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了三十年,被人们视为 珍品。“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价,得金数十,可谓 不胫而走者矣!”(程刻《红楼梦》程伟元序)及用活字印刷出版后, 立即流行南北。 据清代一些文人笔记的零星记载,《红楼梦》当时已成为人们谈论的中 心。京师流传的竹枝词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在谈论时,有时因双方争执不下,“遂相龃龉,几挥老拳”。民间戏曲、 弹词演出《红楼梦》时,观众为之“感叹欷,声泪俱下”(梁恭辰《劝戒 四录》)。甚至有人读了《红楼梦》,由于酷爱书中人物以至痴狂(见 《三借庐赘谈》《庸床斋笔记》等书)。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 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 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 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 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 (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第贰章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名著 红楼梦讲解PPT课件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 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 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 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 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 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 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 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 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 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凤姐院 大门
穿堂 粉油影壁
抱厦厅
五间上房
角门
后廊
荣禧堂
三间耳房
厢 房
贾母院
三间厅
东 廊 三 间
内仪门
抄
穿
手
堂
游 廊
垂花门
南大厅
二门 西角门
二门 荣府正门
北
贾赦院
仪门 仪门 东角门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宝 玉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钗
❖从黛玉以泪报答宝玉滋润之恩角 度取名《还泪记》;
❖从一僧一道的神秘角度命名为 《风月宝鉴》;
❖以书中主要的女主角得名的《金 陵十二钗》。
雪曹 芹印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 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 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 千古文章。
三二
春十
争年
及来
初辩
春是
景非
,,
虎榴
兔花
相开 逢处 大照
元 春
梦宫
红学流派浅析课件

题咏派
题咏派和评点派、索隐派一样,也是旧红学 的主要派别。题咏派“都着眼于书中人物之悲欢 离合,从而寄其羡慕或感概要而言之,无非画饼 充饥,借酒浇愁”(茅盾《关于曹雪芹》)。题 咏派的诗词、赋、赞,有的抒发“荣华易逝人生 如梦”的人生观,渗透着佛家的“色空”观念和 “梦幻”思想;有的抓信书中的“风月繁华”和 “爱情故事”大肆渲染所谓“繁华”之景和“香 艳”之情,吐露出一种仰慕的一种思绪,有的同 情宝黛钗,因未能给宝黛钗指出一条光明之出路, 抒发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概!
–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 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 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 曰“甄士隐”云云。……虽我未学,下笔 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 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 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故曰“贾雨村” 云云。
一、索隐派(清末民初)
• 索隐派又称政治索隐派。所谓索隐即透过字面探 索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索隐派在乾嘉时 期经学考据风的影响下,形成一种学派。索隐派 的主要手段是大作繁琐的考证,从小说的情节和 人物中考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
红学派别
红学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而这一切又 都可以归结为对《红楼梦》的文本和作者的研究和考 证。 红学的概念本来是很清楚的,一般认为凡是有关 《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对《红楼梦》 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 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 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然而,周汝昌先生却提出 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 不能算到红学的范围里。只有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 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蔡元培由自己的基本观点出发,进一步推论,认为 “贾府即伪朝”(指清朝——引者):
•
“贾政者,伪朝之吏部也。贾敷、贾敬,伪朝之教育
也。贾赦,伪朝之刑部也,……贾琏为户部,户部在六部
位居次,故称琏二爷,其所掌则财政也。李纨为礼部。”
书中少女都是影射当时的“名士”。如林黛玉影射朱竹喍
垞,薛宝钗影射高江村,探春影射徐健庵等等。又说: “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又说:
宝玉、黛玉,皇帝与后妃也。”“林黛玉非他,乾
隆之原配嫡后,由正福晋进位,后谱孝贤皇后之富
察氏也。”
• 索隐派有时从书中的只言片语中,能看出些情 节之外的某些“微言大义”,但有时求之过深,反 而不易为人理解。书中的素材来源,是多渠道的, 但索隐派不会表述,只好一会儿说一个人物是现实 中的某某,在另一个地方又说这个人物是现实中的 另一人。读者自然如坠五里雾中。但无论如何,索 隐派还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三 索隐派
索隐派是上世纪初红学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派别。该 派力求“索隐”出《红楼梦》所写的“真内容”“真故 事”。该派根据一些历史资料、野史杂记,来探究《红 楼梦》素材的来源。代著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 索隐》,蔡元培《石头记索隐》,邓狂言《红楼梦释 真》。
• 王梦阮、沈瓶庵说:“然则书中果记何人何事乎?请 试言之。盖尝闻之京师故老云,是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 妃而作,兼及当时诸名王奇女也。相传世祖临宇十八年, 实未崩殂,因所眷董鄂妃卒,悼伤过甚,遁迹五台不返, 卒以成佛。当时讳言其事,故为发丧。……父老相传, 言之凿凿,虽不见于诸家载记,而传者孔多,决非虚妄。 情僧之说,有由来矣。”
三 考证派
• 红学中的考证派是与红学中的评点派、索隐派相对 而言的。所谓考证,其实就是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经过 综合;分析、推论,得出符合实际的、新的结论。但此 处的考证派指的是一种方法,即偏重于史料的发掘、整 理、推论的一种方法,并不是说“考证派”的所有结论 都是符合实际的、正确的。
• 考证派研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点:
• 《红楼梦索隐》:黛玉就是董小宛,其论证方法如下: “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绿之意也!小宛书名每去 玉旁专书宛,故黛玉命名,特去宛旁专名玉,平分各半之 意也......小宛爱梅,故黛玉爱竹。小宛善曲,故黛玉善琴。 小宛善病,故黛玉亦善病。小宛癖月,故黛玉亦癖 月。……”
• 这就是“索隐”,介乎似与不似之间,有理无理之间。 初看似无理,细思则有些道理,再想则又无理。
•
王希廉认为,第五回是《红楼梦》的“纲
领”,又说: “《红楼梦》一书,全部关键是
‘真假’二字。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
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
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不
为作者齿冷,亦知作者匠心。”又说:“王凤姐无
德而有才,故才亦不正;元春才德固好,而寿既不
• 蔡元培《石头记索隐》认为 “《石头记》者,清康熙朝 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 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即虑 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 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并赞同书中“女人皆指 汉人,男人皆指满人”的看法。因为贾宝玉说过,女人是 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而“汉”是水旁,满人 亦称“達達”,而“達”字起笔为“土”。
• 1.披露了此书的创作情况。
• 2.披露了作者的情况。
• 3、对此书的思想、艺术特点作了总结。有些评注相当精 彩。
• 4.披露了此书的素材来源情况.
• 由于有上述作用,所以脂评历来为红学界人所看重, 甚至有“脂学”之称。
脂砚斋以后,尚有“护花主人”王希廉评, “太平闲人”张新之评,“大某山民”姚燮评,还 有其他人的评点,如“桐花凤阁”评等等。
• 1.关于《红楼梦》作者及其家世的研究。如《红 楼梦》作者是谁?后四十回作者是谁?曹雪芹祖籍何 处?曹雪芹生卒年等等,此等研究,又被称为“曹 学”。
• 2.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各版本间的源流、 异同,以及何种版本最接近原著风貌?
• 3.对脂砚斋评语的研究,又叫“脂学”。
• 4.根据脂批或其它一些材料,对后四十回“佚稿” 情节的探求,又称探佚学。
《红楼梦》研究流派
一 评点派
• 评点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小说评论方法,即 在阅读小说时,偶有所感,便写在书中相应的地 方。或写于书头,叫眉批,或写于行间,叫夹批, 或写于回前回后;等等。 • 这些评点显得零碎,不成系统,但文笔自由, 生动,趣味性强,和小说本文联系紧密。故这种 批评方式至今还有人在沿用。为《红楼梦》作评 点者,统被称为“评点派”。 • 最早为《红楼梦》作评点的,是脂砚斋,还 畸笏叟,有脂评是与《红楼梦》的创作同时进行 的。脂评有以下作用:
“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爱汉族文化也。好吃人口 上烟脂,言拾汉人唾余也!”
•
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则认为《红楼梦》
是一部“明清兴亡史”。他说,此书“原本为国变
沧桑之感,在曹雪芹亦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悲。隐
然言之,绝非假托。书中以甄指明,以贾指清,正
统也,伪朝也。”曹雪芹增删五次,是指清代“祟
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五朝史”。“书中之
• 张新之说:“写黛玉处处口舌伤人,是极不善处世, 极不自爱之一人,致蹈杀机而不觉;写宝钗处处以财帛笼 络人,是极有城府,极圆熟之一人……这两种人都作不 得。”“黛玉一身孤寄,欲得宝玉而无才以取之,一味情 急。推其心,黛玉之欲杀钗,与钗之欲杀黛玉正相等。而 愚而傲而疏,致为大众厌弃而不觉。”
• 姚燮对《红楼梦》说:“薛姨妈寄人篱下,阴行其诈, 笑脸沉机,书中第一。”“宝钗奸险性生,不让乃母。”
• 5.对《红楼梦》研究史的研究,对有关《红楼梦》 资料的评价、整理、探考,对《红楼梦》中的典章 制度、饮食服饰的研究等等。
• 《红楼梦》考证派以胡适、俞平伯开其端,尔后周汝 昌、冯其庸、吴恩裕、吴世昌、刘世德、邓绍基、胡文 彬、张锦池等人,也在考证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
永,福亦不久;迎春是无能,不是有德;探春有才
德,非全美;惜春是偏僻之性,非才非德;黛玉一
味痴情,心地狭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
钗却是有德有才,虽寿不可知,而福薄已见;妙玉
才德近于怪诞,故身陷盗贼;史湘云是旷达一流,
不是正经才德;巧姐才德平平;秦氏不足论,均非
揭露之器;此十二钗所以俱隶薄命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