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名句
荀子的诗句

1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荀子·大略》
荀子的诗句
1.利少而义多,为之。《荀子·修身》
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荀子·非相》
3.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荀子·子道》
4.礼以顺人心为本。《荀子·子道》
5.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荀子·哀公》
6.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荀子·非相》
7.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荀子·非十二子》
8.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9.生死俱善,人道毕矣。《荀子·劝学》
10.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11.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12.非我Leabharlann 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3.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荀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荀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3、良医之门多病人。
——《荀子·法行》
4、长幼有序。
——《荀子·君子篇》
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荀子·成相》
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荀子·修身》
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荀子·天论》
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
10、学无止境。
1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
1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13、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1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荀子名言名句,荀子的思想

荀子名言名句,荀子的思想荀子名言名句: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3、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荀子名言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5、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荀子·劝学》6、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7、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荀子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
——《荀子·法行》14、长幼有序。
——《荀子·君子篇》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荀子·成相》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荀子·修身》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荀子·天论》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20、学无止境。
2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23、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2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2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篇》27、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8、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
友者,所以相有也。
荀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荀⼦的名⾔名句⼤全1.荀⼦名⾔名句⼤全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劝学》⽊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博学⽽⽇参省乎⼰,则知明⽽⾏⽆过矣。
——《劝学》不登⾼⼭,不知天之⾼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不知学问之⼤也。
——《劝学》神莫⼤于化道,福莫⼤于⽆祸。
——《劝学》君⼦居必择乡,游必就⼠,所以防邪僻⽽近中正也。
——《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劝学》⾁腐⽣⾍,鱼枯⽣蠹。
怠慢忘⾝,祸灾乃作。
——《劝学》⾔有召祸也,⾏有招辱也。
君⼦慎其所⽴乎!——《劝学》积⼟成⼭,风⾬兴焉;积⽔成渊,蛟龙⽣焉;积善成德,⽽神明⾃得,圣⼼备焉。
——《劝学》不积跬步,⽆以⾄千⾥;不积⼩流,⽆以成江海。
——《劝学》锲⽽舍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
——《劝学》跬步⽽不休,跛鳖千⾥;累⼟⽽不辍,丘⼭崇成。
——《劝学》⽆冥冥之志者,⽆昭昭之明;⽆惛惛之事者,⽆赫赫之功。
——《劝学》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劝学》君⼦之学业,以美其⾝;⼩⼈之学业,以为禽犊。
——《劝学》⾮我⽽当者,吾师也;是我⽽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劝学》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忠为贼,虽欲⽆灭亡,得乎哉?——《劝学》⼈⽆礼则不⽣,事⽆礼则不成,国家⽆礼则不宁。
——《劝学》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劝学》君⼦役物,⼩⼈役于物。
——《劝学》道虽迩,不⾏不⾄;事虽⼩,不为不成。
——《劝学》礼者,所以正⾝也……⽆礼,何以正⾝?——《劝学》⼩⼈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
——《不苟》诚者,君⼦之所守业,⽽政事之本也。
——《不苟》⾔⽆常信,⾏⽆常贞,唯利所在,⽆所不倾,若是则可谓⼩⼈矣。
——《不苟》公升明,偏⽣暗;端悫⽣通,诈伪⽣塞;诚信⽣神,夸诞⽣盛。
此六⽣者,君⼦慎之,⽽禹、桀所以分也。
——《不苟》骄泄者,⼈之殃也;恭俭者,摒五兵也。
虽有⼽⽭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劝学荀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劝学荀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1、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7、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
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10、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1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1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1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15、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16、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
17、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18、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
19、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20、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
21、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2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3、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24、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
25、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2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十句至理名言,洞悉世事,经营人生!

《荀子》十句至理名言,洞悉世事,经营人生!1、善择之者,制人;不善择之者,人制之。
出自《荀子·王霸》。
【译文】善于选拔任用人才的,就能制服别人;不善于选拔任用人才的,别人就会制服他。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出自《荀子·劝学》。
美,善。
【译文】正人君子之所以学习是为了使自己更完美;无义小人之所以学习是为了向别人夸耀。
大图模式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出自《荀子·劝学》。
【译文】正人君子学问渊博,一天之内多次检讨自己,那么就会智慧开明而行为没过错。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自《荀子·劝学》。
【译文】不是一步半步地坚持走下去,就无法走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不把涓涓细流汇聚起来,就不会有江河湖海的波浪滔天。
大图模式5、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出自《荀子·劝学》。
动静,行动。
【译文】正人君子学习的知识,从听进来,在思想中着落,遍布四肢全身,最后见之于行为举止。
6、心忧恐,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其味,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
出自《荀子·正名》。
刍豢:牛羊曰刍,犬豕曰豢。
此处泛指家畜。
【译文】如果心中忧愁恐惧,那么即使嘴里吃着牛羊猪狗的美味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即使听着悦耳的钟鼓之声也不了解那音乐的含义。
大图模式7、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出自《荀子·儒效》。
闻,听,听到。
【译文】对于一切事物,一点不知道不如听到一些好;仅仅听到不如亲眼所见好;仅仅看见不如了如指掌好;仅仅了如指掌不如身体力行好。
8、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出自《荀子·非相》。
劝,勉励。
文章,华美的色彩。
善言赠送他人,这比送人珠宝金银还贵重;用善言去勉励他人,这比有花纹的华美色彩还美丽;听从别人的善言,这快乐要大于钟鼓琴瑟给人的乐趣。
(精选)《荀子》中的名言名句及释义

(精选)《荀子》中的名言名句及释义1.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
【出处】《荀子•不苟》【释义】不隐瞒自己的优缺点,对实际情况从不掩饰,这样便可称为耿直之士了。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出处】《荀子•劝学》【释义】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出处】《荀子•天论》【释义】在天上的事物中里,没有比日月更明亮的;在地上的事物中,没有比水火更闪亮的;在所有的事物中,没有比珍珠、美玉更光彩耀目的;在人的行为举止里,没有比礼义更贤明的。
4.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
【出处】《荀子•法行》【释义】年少时如果不学习,年长了就没有才能;年老时如不教育后辈,死后就不会被怀念。
5.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
【出处】《荀子•修身》【释义】见道善行,一定要恭谨自查,自己是否也有此善行;见到不善的行为,一定要警惕,反省自己是否也有此不善之行。
好的品行在身,就会感到坚定自信,自己也必定喜欢;不好的品行在身,就会感到全身污浊,自己也必定讨厌。
6.夫大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出处】《荀子•正论》【释义】品德和地位不相称,能力和官职不相称,奖赏和功劳不相当,惩罚和罪过不相当,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
7.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出处】《荀子•大略》【释义】善于学习的人会追根朔源,彻底了解其中的道理,善于实干的人能探究其中的疑难困惑。
8.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
【出处】《荀子•宥坐》【释义】君子要做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提升道德修养,端正品行,以便等待机遇的到来。
荀子经典名言语录精选

荀子经典名言语录精选1 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
2 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
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5 朴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
6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7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8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9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10 兵事以民为本1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2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4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5 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6 笃志而体,君子也。
7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
友者,所以相有也。
8 思索以通之。
9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0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11 公生明,偏生暗。
12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
13 贤能不待次而举。
14 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
15 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16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17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8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19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20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
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
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荀子>>的名句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劝学》
意思:没有站在高山的顶端,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没有俯瞰深深的溪谷,就不知道大地的厚重;没有聆听先王的教诲,就不知道学问的广博。
2、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
——《劝学》
意思: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
3、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劝学》
意思:礼,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来端正礼法的。
没有礼,用什么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没有老师,怎么知道礼是这样的?
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非十二子》意思:君子以没有修养为耻,不因为被污蔑为耻,以没有信用为耻,不以不被信任为耻,以没有才能为耻,不以不被重用为耻。
警句:
1.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2.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4.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5.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6. 不知戒,后必有。
7. 思索以通之。
8. 君戒专欲,臣戒专利。
9.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10.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11.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12.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13.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14. 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
15.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16.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
17.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18.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
19. 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20.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21.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22.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3.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
2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25.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6.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
<<荀子·不苟>>
韩愈名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治学名联)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听颖师弹琴》)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送孟东野序》)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事业无穷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师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圣人无常师。
(《师说》)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师说》)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