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土壤的物质组成(1 矿物质、有机质)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土壤的矿物组成

第二章 土壤的矿物组成

非晶体石英(蛋白石)
2、正长石和斜长石
--长石类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可占地壳重量的50%
正长石
斜长石
正长石:因为二组解理成90度而得名 斜长石:则因为二组解理成86度而得名
正长石(钾长石)
• 晶体短柱状,肉红色、浅 黄色、浅黄红色等,完全 解理,硬度6.0。正长石在 岩石中呈晶粒,长方形的 小板状,板面具有玻璃光 泽。
4
5
6
7
8
9
10
指甲:2-2.5,铜具:3 小刀:5-5.5 钢锉:6-7
注:摩氏硬度计仅是硬度的一种等级,它只表明硬度的相对大小,不表示 其绝对值的高低,根据力学数据,石英的硬度是滑石的3500倍,而金刚石的 硬度是石英的1150倍。
5 解理和断口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平行裂开的 性能为解理。 裂开后形成的光滑面称解理面。
• 橄榄石呈粒状集合体出现, 橄榄绿色?,玻璃光泽或油 脂光泽。
以上(1-6)介绍的是常见的原生矿物
7 方解石和白云石
• 方解石成分是CaCO3 • 白云石的成分为CaCO3·MgCO3 ✓ 方解石和1:3稀HCl有气泡反应,反应剧烈(此可作为野外
鉴定矿物的简便方法)。 ✓ 白云石遇稀盐酸反应微弱,其粉末加盐酸起泡末反应,这是
闪长岩。
风化比较容易,形成的土壤 一般砂质的,褐色或者红色, 含磷较丰富,钾较少.
(4)安山岩
中性喷出岩,斑状结构(斑晶为 中性斜长石、基质为隐晶质), 块状或气孔构造,灰、灰绿等。
容易风化,形成的土壤多 为壤土和黏壤土.
(5)正长岩
深成岩,几乎全部由肉红色或灰 白色的正长石组成 ,暗色矿物常有 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一般无 石英,副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 等。正长岩的颜色多为肉红色、 灰白色,多半是中粒结构,块状 构造。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母质


土壤的形成
土壤的形成是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共同 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生物特别是高等绿色植物出现 后,不仅大大加速了风化作用,而且能累积 养分,促进肥力的发展,生物的出现标志着 成土过程的开始。

土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9世纪俄国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总结
认为成土因素主要有五个: 母质、气候、
物理风化
岩石风化
(2)化学风化
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氧、CO2等作 用下由于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以及氧 化等作用下发生成分和性质变化的风化作用, 称为化学风化。

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 氧化作用等。 其中水解作用能使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彻底分解, 引起岩石内部矿物组成和性质的彻底改变,所以水 解作用被认为是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
动物:土壤中的动物从微小的原生动物到高 等脊椎动物在土壤中都有独特的生活方式, 它们参与了一些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作用以 及搬运、疏松土壤和母质的作用,某些动物 还参与土壤结构的形成,有的脊椎动物能够 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的剖面层次。
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 在土壤形成中一方面能促进有机体分解;另 一方面又合成腐殖质,其后再进行分解,这 样就形成了土壤物质的循环。 另外,固氮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有的细 菌能促进矿物的分解、增加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矿物质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
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是岩石的组成单位 ,约 3000多种。
按照矿物的起源可分为: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 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 新形成的矿物。
成土矿物

地球土壤的主要成分

地球土壤的主要成分

地球土壤的主要成分
地球上的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主要成分可以分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两大类。

以下是对这些主要成分的详细介绍:
1.无机物质
1.1矿物质
矿物质是土壤中最主要的无机成分之一,它们是地壳中各种矿石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石英、长石、云母、辉石等。

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结构、质地、颜色和化学性质。

1.2无机盐类
2.有机物质
有机物质是指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包括从植物和动物体内来的有机物质及其降解产物。

有机物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之一,对土壤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2.1植物残体
2.2动物残体
动物残体是指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包括动物尸体、粪便等。

动物残体在土壤中分解,释放出有机物质和养分,为土壤提供了重要的有机质。

2.3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形态,它是由土壤中的各种有机物质组成的。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往往具有良好的肥力和保水性能。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酸、腐殖酸、多糖、蛋白质等。

综上所述,土壤的主要成分可以分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两大类。

无机物质主要包括矿物质和无机盐类,它们影响着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有机物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之一,包括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和土壤有机质等,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2) 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 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石 英 SiO2
不易分化,使土壤中砂粒的主要来源
返回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正长石 KAlSi3O8
斜长石
Na(AlSi3O8)·CaAl2Si2O8)
较易风化,风化后产生高岭土、二氧化硅和盐基物质, 正长石含钾较多, 是土壤中钾素和粘粒的主要来源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共性:没有碎屑的块状构造;没有规则的层次排列;不含化石。 例如: 玄武岩、石英、花岗岩、正长岩
花岗岩 喷出性岩浆岩
玄武岩
侵入性岩浆岩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2)沉积岩
又称次生岩,是裸露于地表的各种类型的岩石经风 化作用而破坏,经各种地质动力作用搬运后沉积,再 经压力胶结作用重新固结成岩,也有由生物遗体、残 骸堆积沉积而成。
变质岩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3.岩石的风化
岩石的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受到种种外力作用,逐 渐破碎成为疏松物质,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所产 生的疏松物质就是土壤母质。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风化作用的类型
A. 物理风化作用
指使岩石产生物理变化而成为碎屑状态的过程,特点是成 分未变。 1、主要是温度引起岩石的热力学变化--昼夜温差、冻结。 2、盐类结晶的裂胀作用、流水冲刷和磨蚀、风砂磨蚀
返回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橄揽石(Mg,Fe)2SiO4
易风化,风化后形成蛇纹石
返回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方解石 CaCO3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含解析中图版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含解析中图版

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

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ρb=Ms/Vt=Ms/(Vs+Vw+Va),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土壤容重越大( )2.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3.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1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越不利于作物生长,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

故选A。

第2题,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最肥沃的土壤应土壤容重最小,四个选项中松嫩平原的黑土最肥沃。

故选B。

第3题,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会提高土壤容重。

故选A。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

据此完成第4~5题。

4.据图可知( )A.该地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该地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D.该地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5.如果该地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4题,图中P点固体颗粒约占51%,水分约占39%,空气约占10%。

因此,土壤中空气不足,水分过多,土壤的保温性不够好。

故选C。

第5题,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都会使地下盐分上升,导致土壤盐渍化。

故选B。

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

2008年某某汶川特大地震诱发部分区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致使土壤环境质量改变,影响区域生态恢复和农业发展。

下图示意2011—2018年受损点(受地质灾害破坏)和对照点(未受灾害破坏)的土壤理化指标变化情况。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三)生物化学风化(biochemical weathering):指 岩石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 用下,进行的机械破碎作用和化学分解过程 1、机械破碎作用 高等植物(high plants) 低等植物(low plants):地衣(lichen)、苔藓(moss)、菌类
(fungi)等。
如花岗岩granite片麻岩gneiss页岩板岩boardrock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quartzite三成土岩石和矿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1土壤质地soiltexture浅色矿物石英长石及花岗岩等因含有较多石英易形成砂粒深色矿物及页岩板岩石灰岩等含有较多的黑云母等易风化为深色矿物形成较多粘粒2土壤酸碱度soilacidity花岗岩片麻岩发育土壤多呈酸性石灰岩大理岩含钙多土壤中性微碱性3土壤养分soilnutrients长石云母富含钾素
穴居动物(troglodyte animals ) 原生动物(protozoa) 2、生化作用 动植物生命活动分泌(excrete)有机酸及二氧化碳 等对岩石矿物产生溶蚀作用。
二、土壤母质soil parent material
(一)母质的概念 岩石矿物经过各种风化作用,变成疏松的、粗细不等 的矿物质颗粒。 (二)母质的特点(与岩石矿物比较) 1、具分散性,疏松,但结构仍差。 2、表面积增大,具一定的吸附养分的能力。 3、具有孔隙,通气透水性增强。 4、养分有所释放,但仍处于分散状态。 5、由于没有成土, 故缺乏氮素,不具备完整肥力。
一、土壤无机矿物质颗粒的来源
(一)矿物的概念(Concept of minerals)
1、矿物( minerals ):自然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物理
性质、化学组成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 • 土壤中的无机矿物质颗粒是陆地表层的岩石、矿物风化

(新教材)【中图版】2020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第6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和答案

(新教材)【中图版】2020版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讲义:第2章+第6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和答案

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学习目标:1.记住土壤的构成及特点。

2.掌握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重难点)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等组成。

3.土壤的形态(1)颜色:土壤颜色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化的依据,是土壤分类和命名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

(2)质地: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等。

(3)结构:土壤颗粒的胶结情况,有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结构和片状结构等。

(4)松紧度:土壤疏松和紧实的程度。

(5)孔隙: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间。

是土壤水分、空气的通道和仓库,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和温度状况。

(6)干湿度:反映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多少。

二、土壤剖面1.概念: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切面。

2.土壤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1)有机质层:一般出现在土壤表层。

可分为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

(2)淋溶层:因淋溶作用而发生的土壤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

(3)淀积层: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

(4)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的原始物质基础,与其上的淀积层是逐渐过渡的。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的性质。

2.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3.气候(1)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

(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3)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重要作用。

4.地形(1)可以通过控制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影响。

(2)影响因素:高度、坡度和坡向。

5.时间: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强。

6.人类活动(1)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的关系,来改变和控制土壤发育和演化的方向。

(2)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双向的。

土壤矿物质与岩石的风化

土壤矿物质与岩石的风化

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黏粒
粒径:由大变小 组成: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2、 土壤粒级分类
(1)国际制土粒分级: 石砾:1mm; 砂粒:1-0.05mm; 粉粒: 0.05-0.002mm; 粘粒:0.002mm;
(2)前苏联土粒分级: 物理性砂粒:>0.01 mm;物理性粘粒:<0.01 mm 粗、中、细砂粒;粗、中、细粉粒; 粗、细粘粒及胶体
②卡庆斯基质地制
砂土、壤土、粘土
质地组 砂土 壤土
粘土
卡钦斯基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名称
松砂土 紧砂土
砂壤 轻壤 中壤 重壤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不同土壤类型的<0.01 毫米粒级含量(%)
灰化土
草原土壤、红黄壤 碱化土、碱土
0~5
0~5
0~5
5~10
5~10
5~10
10~20
10~20
10~15
20~30
二、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
1、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土壤
SiO2、Al2O3、Fe2O3 占土壤矿质总质量75%
2、土壤中的矿物组成
(1) 矿物分类 根据矿物的结晶状态,矿物可分为:结晶质矿物; 非晶质矿物。 一般常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 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K(正长石、云母)、P(磷灰石)、Ca、Mg、Fe (橄榄石、角闪石等)。
酸碱性:
a. 酸性岩:SiO2>65% 易风化,K丰富,砂粘 适中,花岗岩
b. 中性岩:SiO252-65% 大量粘土矿物,K丰富, 正长岩
c. 基性岩:(碱性)SiO242-52% Ca、Mg、Fe 盐基,辉长岩、玄武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别 质地级别名称 草原土及红黄壤类 草原土及红黄壤类
砂土 壤土 粘土
松砂土 紧砂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石块(>3mm)含量(%)
<0.5
0.5-5
5-10
>10
0-----5 5---10
10---20 20---30 30---45 45---60
60---75 5---85
43.2 34.7 1.6
0.5 0.05 0.1 0.1
0.3 0.1
0.3 0.2
1.0
0.4
0.8 1.5 2.3 4.2 4.9
0 0 0 0 0
硅铝铁率:粘粒部分 粗大土粒:含养分少
的SiO2和Fe2O3、Al2O3 细小土粒:含养分多
石 灰 性 土 壤
细 粗含砂 粉量粒 粒的摩00尔..0255——比00..。0015
以表征具有相似性质土壤颗粒的大小
单个土粒
土壤颗粒
分类制:
国际制: 美国制: 卡庆斯制: 中国制:
三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土壤颗粒
土壤颗粒分级:(mm)
直径 国际制 美国制
石砾
>2
>2
砂粒 2-0.02 2-0.05
粉粒 0.02-0.002 0.05-0.002
粘粒 〈0.002 〈0.002
物理性砂粒: 1-0.01mm
单粒 砂性土壤,矿质颗粒单独存在 复粒 粘性土壤,颗粒相互聚集
颗粒分析中把复粒分散成单粒,
二、土粒分级
人为地将土壤单粒按直径大小划分 成若干等级,同一粒级在性质和化学成 分上基本一致,这样的划分方法称土粒 分级。
当量粒径(有效粒径)
土壤中的颗粒的形状各异 当量粒径(有效粒径):光滑的实心圆球的直径,用
砂 土 砂土、壤砂土 85---100
0---15

壤 土 砂壤土
55---85
0---45
类 壤土 粉砂壤土
40---55 0---55
30---45 45---100
砂质粘壤土 55---85
粘 壤 粘壤土
30---55
0---30 20---45
土类 粉砂质壤粘土 0---40
45---85
砂质粘土
SiO2
R2O3
CaO
MgO
P2O5
K2O+Na2O
CO
骨干75%
养分
非 石 灰 性 土 壤
粗中砂粒 细砂粒 粗粉粒 细粉粒 粘粒
1.0—0.2 0.2—0.04
93.3 94.0
2.8 3.2
0.4 0.5
0.04—0.01 89.4
6.6
0.8
0.01—0.002
74.2
18.3
1.6
<0.002
壤 的50%)
土壤空气—一部分由地上大气层进入,主 要为O2 、 N2 等,另一部分由土壤内部产生, 主要为CO2、水汽等。
土壤水分—主要由地上进入土中,其中含 有溶质,包括离子、分子、胶体颗粒等, 实际上是浓度不同的溶液(土壤溶液)。
土壤生物体——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等。
•土壤是三相多孔体
矿物质 38%,(95%)
10. 1
各级土粒的主要特征
石砾及砂粒
粒径大,抗风化,比表面积小,无可塑性、粘结性、粘 着性和吸附性。无收缩性和膨胀性。SiO2含量在80%以上, 有效养分贫乏。
粉粒
颗粒较小,容易进一步风化,有微弱的可塑性、膨胀性和 收缩性。粒间孔隙毛管作用强,毛管水上升速度快。营养 元素含量比砂粒丰富。
粘粒
颗粒极细小,比表面积大,吸水易膨胀,使孔隙堵塞,毛管 水上升极慢。可塑性、粘着性、粘结性极强,保水保肥性强, 营养元素丰富。干时收缩坚硬,湿时膨胀,
提纲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 第三节 土壤生物 第四节 土壤水分 第五节 土壤空气
土壤组成
固体土壤(约 占土壤总容积 的50%)
矿物质—来自岩石的风化,包括原生矿 物和次生矿物,约占固体重量的95%以 上。
有机质—动物残体及其转化产物,约 占固体重量的5%以下。

粒间孔隙(约 占土壤总容积
>85
石质程度 非石质土 弱石质土 中石质土 强石质土
100---95 95---90
90---80 80---70 70---55 55---40
40---25 25---15
<15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表
质地分类
各粒组土粒含量(重量%)
类别 质地级别名称 砂粒
粉砂粒
2---0.02mm 0.02---0.002mm
55---75
0---20
粘 土 粉砂质粘土 0---30
45---75

壤质粘土
10---55
粘土
0---55
重粘土
0---35
0---45 0---35 0---35
84.3 79.7
8.3 10.3
3.2 3.3
中粉粒
0.01—0.005
62.2
17.3
7.6
细粉粒
0.005—0.001
42.7
24.6
12.7
粘粒
<0.001
39.0
29.9
14.1
0.6
0.6 2.0
未测 未测 0.2
3.1 未测
5.1
0.3
未测 未测 5.0 未测 6.0
2.5 2.1 5.3 9.5
第二章 土壤的物质组成
本章要点 • 了解粒级的划分;掌握土壤质地的概念以及各质地 土壤(砂质土、壤土和粘土)的肥力特征和改良措施。
掌握有机质的两个转化过程:矿化过程和 腐殖质 化过程,以及这两个过程的意义
掌握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C/N比对有机质 矿化的影响以及掌握有机质的作用和调节方法
土壤的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 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称为土壤 机械组成或称土壤的颗粒组成。
土壤质地
把土壤机械组成(或不同粒级的百分含量) 划分为若干不同组合,并给每一组合一定名 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
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表
质地分类
物理性粘粒含量(%) 物理性砂粒含量(%)
有机质 12%,(5%)
溶液 15-35%
空气 15-35%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土壤
2.1 土壤矿物质
一、矿物质土粒
土壤固体物质大小和形态各异,一般都 视为球体,称为矿物质土粒或矿质土粒,简 称土粒。常所指土粒,是专指矿质土粒。
土壤颗粒有:单粒 和复粒之分。
单个土粒
土粒 土壤中的颗粒
矿质颗粒 数量优势,稳定存在,固相骨架 有机质颗粒 数量较少,复粒存在
物理性粘粒: 〈0.01mm
卡庆斯制 >1
1-0.05 0.05-0.001 〈0.001
中国制 >1
1-0.05 0.05-0.002 〈0.002
土壤颗粒的矿物组成示意图(引自N.C.Brady,1960)
Fe2O3 不同土壤粒级化学组成(%)的平均数 Al2O3

粒级

名称
粒径大小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