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年人及儿童脑炎诊治指南解读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共识(2021全文版)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共识(2021全文版)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一类越来越常见的炎症性脑部疾病。
AE患儿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神经精神症状,归因于其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免疫反应。
许多AE与针对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相关,如突触受体和离子通道。
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自身抗体通常是具有致病性的,而与细胞内抗原结合的自身抗体不一定具有致病性,而通常是自身免疫标记物。
已有不少抗体在AE患儿中被发现。
到目前为止,儿童最常见的自身抗体针对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和谷氨酸脱羧酶65(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5,GAD65)。
并不是所有具有AE临床表型的患儿都存在已知自身抗体。
AE的诊断具有挑战性,因为各种类型的AE、其它炎症性脑部疾病、感染、代谢性疾病和精神障碍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
在儿童中诊断尤为困难,因为儿童正常行为变化较为复杂,而且幼儿无法准确描述其症状。
与成人AE患者相比,儿童可能会表现出非常不同的症状、检查发现、并发症、治疗反应和预后。
延误治疗会使预后变差,增加永久性认知功能缺损的风险,因此,亟需早期识别AE患儿。
本文依据已经制定的成人AE临床诊断共识,并针对儿童进行优化调整。
专家组提出了临时的儿童AE分类标准和一种有助于早期诊断的流程。
AE的诊断依靠于与疾病相符的临床病史和支持性辅助检查的结合,包括但不依赖于抗体检测。
专家组还讨论了疑似AE患儿的鉴别诊断。
目前AE诊断标准国际脑炎协作组2013感染性/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标准指出,患者需要存在超过24小时的精神状态改变,而不能其它病因来解释。
确诊还需满足以下至少3条标准:发热持续72小时,新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脊液有核细胞增多,影像学提示脑炎样新发病灶,符合脑炎改变的异常脑电图。
小儿病毒性脑炎指南2021

小儿病毒性脑炎指南2021English:Viral encephalitis in children is a serious condition that refers to inflammation of the brain caused by viral infections. It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neurological damage and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f not promptly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2021, th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viral encephalitis in children have been updated to provide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he guideline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recognition and prompt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including antiviral therapy if appropriate. Diagnostic workup should include a thorough medical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appropriate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such as cerebrospinal fluid analysis, vir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sting, and imaging studies. Supportive care is crucial in managing viral encephalitis, including management of seizures, respiratory support if needed, and close 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 and neurological status. In specific viral etiologies, targeted antiviral therapy may be recommended, such as acyclovir for 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treatment of viral encephalitis is often supportive and focuses on controlling symptoms, as most viral infections do not have specific antiviral treatments available. Prevention of viral encephalitis is also important, and vaccination against certain viruses, such as herpes simplex virus and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can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risk. Education and public awareness campaigns are crucial to promote vaccination and other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management of viral encephalitis in children requir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nvolving pediatricians, infectious disease specialists, neurologists, and intensive care experts. Further researchis needed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iral encephalitis in children, as well as to develop new antiviral therapies.中文翻译: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大脑炎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自身免疫性脑炎诊疗指南【2019版】

自身免疫性脑炎概述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但一般特指抗神经抗体相关的脑炎,例如抗NMDA 受体脑炎等。
AE 合并相关肿瘤者,称为副肿瘤性AE。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Bickerstaff 脑干脑炎等也属于广义的AE 范畴。
病因和流行病学主要通过体液或者细胞免疫反应介导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其中抗细胞表面蛋白抗体通常具有明确的致病性。
抗NMDAR 抗体可导致神经元表面的NMDAR 可逆性的减少,并不引起神经元坏死。
肿瘤和前驱感染事件常为AE 的诱因。
AE 患病比例占脑炎病例的10%~20%,估算年发病率为1/10 万左右。
抗NMDAR 脑炎约占AE 病例的80%,其他AE 相关抗体包括:抗GAD、CASPR2、IgLON5、AMPAR、DPPX 等。
AE 相关的抗神经抗体包括两类:①抗细胞内抗原抗体;②抗细胞表面抗体(表9-1)。
表9-1 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的抗神经细胞抗体注:部分抗体依与其他神经综合征相关,如僵人综合征、亚急性小脑变性与感觉神经元神经病等。
neurexin-3alpha.突触蛋白-3α。
GAD.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谷氨酸脱羧酶。
CASPR2.contactin associated protein 2 ,接触蛋白相关蛋白样蛋白 2 。
DPPX.dipeptidyl-peptidase-like protein-6,二肽基肽酶样蛋白-6。
Amphiphysin.两性蛋白。
NMDAR.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 甲基-D- 天冬氨酸受体。
A M PA R.α-a m i n o-3-h y d r o x y-5-m e t h y l-4-i s o x a z o l e propionic acid receptor,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
成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效果评价
免疫吸附技术在治疗成人自身免疫性脑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研究表明,该技术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免疫吸附
技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其他非药物辅助治疗方法
高压氧治疗
通过增加血氧含量和血氧张力,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促进脑细 胞恢复和功能重建。
程,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03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免疫抑制剂类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方法
1 2 3
常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 呤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剂量调整方法
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的剂量需根据患者病情、体重 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治 疗效果。
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 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避免药物间的相互影响 。
新型生物制剂在AE治疗中应用前景
新型生物制剂种类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 越多的新型生物制剂被应用于自 身免疫性脑炎的治疗中,如单克
隆抗体、融合蛋白等。
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新型生物制剂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 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PET-CT
PET-CT是一种功能性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显示脑部的代谢和血流情况。在自身免疫性脑炎中, PET-CT可以显示脑部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和范围,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鉴别诊断要点
01
与其他类型脑炎鉴别
自身免疫性脑炎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脑炎进行鉴别,如病毒性脑炎、细菌
病毒性脑炎指南完整版本

病原学
病毒性脑炎致病病毒(按病毒种属分类 )
➢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1 &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Epstein-Barr 病毒, 巨细胞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 types 6 & 7
➢肠道病毒
Coxsackie viruses, echoviruses, enteroviruses 70 & 71, 脊髓灰质炎病毒
动物接触史: 在美国,数次西尼罗河病毒脑炎的爆发是由携带病毒的
病鸟引起的。
.
诊断思路 —重要的查体发现
➢ 检查气道是否通畅 ➢ 评价并记录患者意识水平 ➢ 迅速处理感染并发症 ➢ 对于轻度行为异常或定向力障碍的患者,要记录、描
述其行为 ➢ 通过常规医学查体发现可能导致患者昏迷的其他原因
.
➢ 皮疹 – 是否存在带状疱疹,有助于病因学检查; ➢ 注射针眼 – 提示静脉内用药; ➢ 皮肤Kaposi’s肉瘤 – 提示可能存在HIV感染 ➢ HIV患者口腔溃疡或中心凹陷性皮肤丘疹-
.
T2-weighted MRI brain scan showing right temporal lobe hyperintensity in a patient with herpes encephalitis
.
核磁增强
.
诊断思路 —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常显示非特异性高波 幅慢波。
过去曾认为周期性单侧癫痫 样放电提示合胞体病毒感染
.
治疗
三原则: ➢ 是否应给与抗病毒或免疫抑制治疗
以控制病情 ➢ 控制早期并发症 ➢ 预防迟发性并发症
.
脑炎病人标准的监护措施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Infect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nmda脑炎治疗方案

NMDA脑炎治疗方案摘要NMDA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其特征是免疫系统攻击脑中的NMDA受体,导致多种神经精神症状。
本文介绍了针对NMDA脑炎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康复治疗。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1. 引言NMDA脑炎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身上。
该疾病以抗NMDA受体抗体的产生为特征,导致多种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包括认知障碍、行为异常、运动障碍和抽搐等。
这些症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恢复健康非常重要。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NMDA脑炎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2.1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目前治疗NMDA脑炎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中和体内抗NMDA受体抗体,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通常,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案为每日0.4g/公斤,连续5天,共计5天。
免疫抑制剂也是治疗NMDA脑炎的重要药物之一。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如下几种:•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并减轻炎症;•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美罗华等。
2.3 难治性病例的药物治疗对于一些难治性病例,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无效。
此时,可以考虑使用其他药物,如利妥昔单抗、巴利昔单抗和利诺那韦等,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3. 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是NMDA脑炎治疗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常用的免疫调节治疗方法:3.1 血浆置换血浆置换是将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如抗体和炎症因子等,替换为新鲜的血浆。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轻免疫反应,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
免疫吸附通过将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与吸附剂结合,从而将其清除出体外。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抗体和炎症因子,减轻免疫反应。
3.3 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治疗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减轻免疫反应。
美国感染病学会颅内感染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治疗指南中文版

《201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治疗指南》解读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是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虽然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即急性起病,但仍有少数在离院后甚至数年方发生迟发性感染。
迄今为止,神经内、外科对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为解决临床诊疗中的诸多问题,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于2017年发布了《2017年IDSA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涉及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对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结合国内新近发表的相关文献解读如下,供医务人员参考。
一、证据来源等级和推荐力度1.证据等级:利用IDSA设计的“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评价,并以此系统评价推荐力度。
医学证据依据其最终可信度分为低、中和高。
2.推荐力度:应用GRADE系统权衡证据的等级、风险获益比、患者价值观以及费用等多种因素,将推荐力度分为弱和强。
二、主要病因分析1.脑脊液分流术:脑脊液分流管可长期留置体内,头端可置于侧脑室、硬膜下腔、囊肿腔以及腰大池,尾端可置于腹腔、胸腔以及血管腔。
其手术相关感染发生率为2.8%~14%,大多数文献报道中,这一数值低于4%。
感染途径主要包括:细菌定植分流管、经分流管尾端逆行感染至头端、经皮肤感染和血行感染。
2.脑脊液引流术:脑脊液引流管头端可置于侧脑室、硬膜下腔、囊肿腔或腰大池,通常需要在皮下潜行一段距离,尾端接液体收集装置,可用于引流、监测颅内压或注射药物。
文献报道,脑室外引流感染的发生率为0%~22%,每天引流感染率增加约1%,长时间引流(>5d)是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
腰大池引流的感染率可达5%。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使得腰大池引流的感染率下降至0.8%。
这些措施包括不进行脑脊液采样监测、引流不超过5d、断开或受损的引流管需要重新连接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引流管连接断开或受损2次后即拔除。
2016-年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

2016-年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2016 年最新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2016-08-06 22:05 来源:丁香园作者:步步非烟字体大小-|+细菌性脑膜炎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可见于成人及儿童,许多细菌均可引起本病,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呼吸或循环衰竭。
因而,细菌性脑膜炎要求急症处理,诊治上的任何拖延都将造成严重后果。
世界范围内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随着疫苗的逐渐普及,该病流行病学特点发生了改变,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也出现了相应变化。
为此,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会(ESCMID)制定了新版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旨在为医疗实践提供最佳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医生规范诊治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
该新版指南于近期发表在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杂志上,其中将归纳的临床证据按质量由高到低分为 1~3 三个级别,将指导临床实践的推荐意见按强度由强到弱分为 A~D 四个等级,便于临床医生根据实际病例情况参考诊治意见。
现将新版指南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 特定人群患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感染病原体有何特点?新生儿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证据级别:2)。
儿童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证据级别:2)。
成人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另一种成人重要致病菌是李斯特菌(证据级别:2)。
2.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准确性如何?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通常症状呈非特异性(证据级别:2)。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发热、头痛、颈项强直和呕吐,临床发病体征无特异性(证据级别:2)。
由于患儿可只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也可能并无显著临床体征,因此对于疑似细菌性脑膜炎的所有患儿,ESCMID 强烈推荐进行脑脊液检查,除非存在腰穿禁忌证(推荐等级: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年人及儿童脑炎诊治指南解读赵森;张松;宋宁;贾伟华;袁胜芳;郭宪立【摘要】Encephalitis is a complex neurological syndrome caused by inflammation of the brain parenchyma. Due to the variety of causes,broad differential diagnosis,rapid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frequent need of intensive supportive management,and the lack of effective therapeutic means of a variety of primary causes,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ncephalitis are still huge challenges.In 2015,Australian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SID), Australasian College of Emergency Medicine (ACEM),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sts (ANZAN)and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PHAA)jointly formulated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cephalitis in adults and children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this is by far the latest regional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ncephalitis.This guideline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previous European and American guidelines of encephalitis and integrated the latest progresses of encephalitis in recent years,theepidemiology,etiology,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treatment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ncephalitis were illustrated systematically.We are here to interpret the guidelin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to Chinese doctors for management of encephalitis more better.%脑炎是由脑实质炎症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神经综合征。
由于脑炎的病因多种多样、鉴别诊断复杂、病情进展迅速、常需加强支持治疗、且对多种原发病因缺乏特效治疗手段,使得脑炎的诊治成为挑战。
2015年,澳大利亚感染病学会、澳大利亚急诊医学会、澳大利亚新西兰神经科医师联合会、澳大利亚公共卫生学会联合制定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年人及儿童脑炎诊治指南,这是迄今为止最新的关于脑炎诊治的区域性专家共识。
该指南在欧美指南的基础上,综合了近年来脑炎研究的最新进展,在脑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综合管理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我们在此对该指南予以解读,以期为中国医师诊治脑炎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6(031)012【总页数】7页(P1370-1376)【关键词】脑炎;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作者】赵森;张松;宋宁;贾伟华;袁胜芳;郭宪立【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31脑炎是由脑实质炎症引起的复杂疾病,常难以治愈。
脑炎的诊断很少通过脑活检来确诊,而是通过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NS) 功能障碍、发热和(或)脑脊液(CSF)炎症表现和(或)神经影像学表现来确定。
脑炎表现多样,可能的病因很多,多数情况下不能明确病因,与其他脑病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脑炎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世界范围内脑炎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
2008年,美国感染病学会颁布了第一个脑炎诊治指南[1],2012年,英国感染病学会、英国神经科医师学会、英国儿科学会过敏、免疫和感染学组共同颁布了儿童及成年人疑似病毒性脑炎的国家诊治指南[2-3],2015年,澳大利亚感染病学会、澳大利亚急诊医学会、澳大利亚新西兰神经科医师联合会、澳大利亚公共卫生学会联合制定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成年人及儿童脑炎诊治指南,这是迄今为止最新的关于脑炎诊治的专家共识[4]。
该指南在原有指南的基础上,综合了近年来脑炎研究的最新进展,在脑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综合管理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强调了一些脑炎诊治中的关键性问题:①应该进行哪些一线检查?②根据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应考虑哪些病因?③应该安排哪些检查以确定脑炎的常见病因?④何时考虑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⑤脑组织活检在脑炎诊治中的作用如何?我们对该指南予以解读,以期为中国医师诊治脑炎提供参考。
在澳大利亚,脑炎年住院率约为5.2/10万人,病死率约为4.6%。
男性、年龄小于9岁或大于60岁者住院率最高[4]。
2000~2010年美国脑炎年住院率约为7.3/10万人。
以女性居多,<1岁和>65岁者年住院率分别为13.5和14.1/10万人,其中约50%的脑炎患者病因不明,病因明确者中病毒感染约占48.2%,最常见的病毒为疱疹病毒、弓形虫和西尼罗河病毒,病死率约为5.6%[5]。
加拿大脑炎年住院率约为5.2/10万人,全因脑炎估计的粗发病率约为4.3/10万人每年。
<1岁婴儿和>65岁老年人的发病率分别为年龄在20~44岁成年人的3.9和3倍,其中50%的脑炎患者病因不明[6-7]。
最新英国的脑炎年发病率约为5.23/10万人[8]。
意大利脑炎年住院率约为5.88/10万人,其中55.6%病因不明,病毒性脑炎约占40.1%,其中单纯疱疹病毒(HSV)是主要的病因[9]。
我国目前缺乏针对脑炎的流行病学数据,来自广西贵港的调查显示从2007年6月至2012年,急性脑膜炎/脑炎综合征(AMES)、日本脑炎、其他病毒、细菌和真菌性AMES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2.55、0.58、4.57、0.45和0.14/10万人,检出前3位的病毒为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常见细菌为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常见的真菌有新型隐球菌[10]。
国际脑炎联盟脑炎的定义(表1):需要存在持续至少1天的精神状态的改变,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病(表2)。
确诊需要满足以下标准:CSF中细胞增多、神经影像学和脑电图(EEG)变化符合脑炎、癫痫发作、神经系统新发病灶。
值得注意的是,个别病例可不出现脑炎的典型特征,如头痛、发热和CSF细胞增多。
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可引起脑炎,但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
其中病毒感染在脑炎中最为常见,免疫介导性脑炎高达1/3,越来越多的免疫介导性脑炎被我们熟知,包括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主要见于儿童)、抗体介导性脑炎,如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和抗电压门控钾通道(VGKC)复合物脑炎、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等,见表3。
病因随年龄、免疫状态、地理位置、气候和病原体的流行情况而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接种的差异、行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改进检测方法以发现新的病原体。
导致脑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弓形体和肠道病毒等。
近几十年来,弓形体、HSV、麻疹相关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的病死率逐渐下降。
脑炎常常不能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在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回顾性研究中,几乎70%的病例不能明确病因。
严格执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但在许多情况下,病因仍然不能确定。
在澳大利亚,包括亨德拉病毒、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病毒(ABLV)、墨累谷脑炎病毒(MVEV)和西尼罗河病毒(WNV)等地方病毒应作为可能的病原予以关注,同时还应考虑到其他病原体如日本脑炎病毒(JEV)、肠道病毒71(EV71)、登革热和尼帕病毒。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的主要差异是目前尚没有地方性黄病毒、也不存在亨德拉病毒、ABLV和Q热病流行。
当不明原因脑炎群集发生时,应考虑新的病原体感染,特别是病毒,或应考虑到病毒或疾病的地理分布发生了变化。
专家一致认为,CNS标本中检出病原体与脑炎之间有着强有力的因果关系,CNS之外检出的病原体不能确定一定是脑炎的致病因素。
特定时间检出CSF特异性抗体阳性与脑炎的因果关系强于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特别是单一样本。
根据获得证据的水平,因果关系可分为确认/确定、可能或疑似。
感染病原学调查需要来自多个部位的标本,重复取样用于病原体鉴定及特异性抗体检测,以免漏诊,特别是当存在两种或更多种潜在的病原体和(或)自身抗体时。
全面的病史采集对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应追问意识状态改变、认知、行为或人格改变、癫痫发作、虚弱、运动障碍、感觉异常等症状的起病及进展情况,并对发病部位进行记录。
详细记录当前或近期的发热、头痛、皮疹或任何其他前驱疾病,呼吸道或胃肠道症状可能提供病因诊断的线索。
详细追问暴露史,包括疾病接触史、免疫接种史、旅游史、蚊虫叮咬史、动物暴露史,包括野生动物、家畜、宠物等,职业和户外活动史,如远足、野营、水上运动等。
应向公共卫生当局咨询传染病(如黄病毒和其他虫媒病毒、肠道病毒)的季节性流行情况。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免疫接种史和免疫状态,如免疫抑制治疗、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见表4~6。
体检应包括对意识水平的客观评估,寻找癫痫发作尤其是微小癫痫发作、脑膜刺激征、异常运动(如舞蹈病、帕金森综合征样表现)、肌无力、感觉缺失和颅神经受累(包括耳聋和嗅觉丧失),注意任何局灶性发现和提示其他诊断的特征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