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10-25mm
级配砂石标准和型号

级配砂石级配砂石(Graded sand)是指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做基础或其他用途的混合材料,它的配比是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别。
如设计未指明,你可以参照定额。
编辑本段垫层级配天然级配是指连砂石。
人工级配配合比是砾石(20mm-40mm):天然砂:水=9.11:4.97:3级配碎石垫层应密实稳定,其粒径级配范围满足下表:粒径级配表[1]以上两种级配均为垫层级配第一种规定了所有颗粒直径均不能大于50mm,为了更好满足压实度,推荐选用第一种!另外为了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注意控制小于0.5mm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做沥青路面的垫层时,应在级配中加石灰,细料可适当增加,加入的石灰剂量占细料含量的8%--12%.目的在于增加垫层强度和稳定性.级配砾石有时候用来做垫层叫做级配沙砾垫层,其级配沙砾要求颗粒尺寸在5--40mm之间,其中25--40mm含量不少于50%级配砂石的办和比例按照设计要求配比。
如果设计不能详细交代,在参加图示会审的时候要提出来,以免在后来的施工中扯皮。
级配砂石一般是作地基处理用的,因此不同的设计要求不一样,主要是根据地基的承载力、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以及建筑物的重要性来确定。
我做过的关于用级配砂石地基处理的几种:纯砂垫层、1:1级配砂石垫层、石子:砂子=7:3、级配碎石垫层、石子:砂子=3:7垫层等等,不一而足;从纯理论研究来说:如果采用级配砂石就需要砂和石子的各自的级配做出来,然后将砂石混合的级配按照要求配合,在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密度最大的一组就是最合适的一组。
级配砂石施工完成以后,还要进行现场取样试验,在取样试验合格的基础上,还要做静载试验,静载试验合格才算这道工序完成。
取样有预埋纯砂点的方法,还有等体积代换法取样,直接在级配砂石中取样,随后用塑料袋铺在已经挖出的取样坑内,用量杯量水倒入,直至水和坑口一致,似乎要对外溢出水时,读出量杯的数据,数据相加就是挖出的体积数。
碎石回填施工方案

构筑物基础碎石换填处理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渭北煤化工园区180万吨甲醇、70万吨聚烯烃项目厂外供水净化工程土建工程一期设计规模为10万m3/d,二期设计为20万m3/d,本期为一期工程,为10万m3/d的净水厂土建工程。
根据变更设计图纸要求,净水厂内构筑物基础均采用碎石换填地基处理,材料采用级配碎石,其中粒径小于2.0mm的碎石不应超过总重的45%,最大粒径不易超过5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换填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90Kpa。
调蓄水池取水泵房、换热站基底碎石换填厚度为0.8m;供水泵房、变配电室、加药间、加氯间、反冲洗设备间基底碎石换填厚度为1.0m; G型空气擦洗滤池车间基底碎石换填厚度为1.5m,G型滤池基底-2.65m以下碎石换填厚度为1.0m,-0.4m至-2.65m之间全部用碎石填实;HPS澄清池车间基底碎石换填厚度为1.5m,以上基础换填处理范围为每边宽出基础外边缘0.5m。
2、编制依据2.1各构筑物基础处理变更图纸及相关设计要求;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2.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6《陕西省建筑工程人工地基质量监督检测技术规定》陕质监总发(2003)056号。
3、施工准备工作及现场情况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构筑物基础换填施工前必须先施工场区内临时道路及保证水电畅通。
由于施工场地处土壤含水量高,地下水丰富,经现场试验确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4.0m时必须进行降水处理,本工程中只有HPS澄清池基础深度超过4.0m,该基础在开挖施工前沿基坑周围打设深度15.0m、直径0.3m的砂管井12座,在降水达到7天后开始基坑开挖施工,并在开挖过程中不间断持续降水,直至基底碎石换填施工完毕后停止降水。
C30配合比计算案例(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二、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坍落度180±20mm;(2)混凝土设计强度为30MPa°三、材料(1)水泥:P.042.5,28d胶砂抗压强度48.6MPa,安定性合格;(2)砂:II区中砂,细度模数2.6;(3)碎石:最大粒径25mm,连续级配;(4)外加剂:聚竣酸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12%,掺量1.8%,减水率25%;(5)粉煤灰:F-H级粉煤灰,细度18.3%,需水量比99%;(6)粒化高炉矿渣粉:S95级,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101%;(7)拌和水:饮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计算(一)计算配制强度(fbu,O)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O为5.0MPa o表4.0.2C25-C45C5O-C55Σ 4.0 5.0 6.0根据公式fcu,02fcu,k+1.645B式中:fcu,0——混凝土试配强度(MPa)fcu,k ----- 设计强度(MPa)6 ----- 标准差,取5试配强度:fcu,0=fcu,k+l∙645σ230+1.645X5238.2(MPa)(二)混凝土水胶比(W/B)(1)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
表最大掺量(%)采用硅酸盐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0.404535粉煤灰>0.404030粒化高炉矿渣≤0.406555粉>0.405545钢渣粉—3020磷渣粉—3020硅灰—1010≤0.406555复合掺合料>0.405545注:1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2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3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预拌混凝土碎石质量要求

预拌混凝土碎石质量要求一、压碎值要求:预拌混凝土一般采用花岗岩,石灰石、石英石等材质人工碎石,碎石风化石和软弱颗粒含量不能太高,具体用压碎指标值试验进行测量,压碎指标值在6%-12%最好,太低碎石材质过硬,破碎出来颗粒形状不好,太高满足不了硬度要求;二、粒径大小要求:商混站泵送混凝土较多,为便于泵送施工,一般使用粒径为5-20mm或5-25mm连续级配碎石,一般采用5-10mm粒径碎石和10-20粒径碎石掺配成5-20或5-25连续级配要求,具体掺配比例通过碎石筛分试验和孔隙率试验决定,一般为3:7;三、颗粒形状要求:预拌混凝土碎石形状标准用针、片状颗粒含量衡量,即碎石中针状和片状的颗粒含量,C30-C55的混凝土要求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15%,用用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测量;四、洁净度要求:商混用碎石的含泥量要求1%,泥块含量要求低于0.5%,并尽量不含石粉;五、下面是以上要求的具体试验方法:碎石或卵石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
二、每验收批取样方法: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
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8份石子,组成一组样品。
3、从汽车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
三、若检验不合格,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若仍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四、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1、对单一项试验,所需碎石或卵石的最小取样数量(Kg),应符合下表规定:2、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
可用同一组样品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五、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以避免细料散失及遭受污染。
并应附有卡片标明样品编号、取样时间、产地、规格、样品量、代表数量、要求检验的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泥结碎石路面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

第315节泥结碎石路面315.01 范围本节内容为在按图纸所示施工,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基层上铺筑单层或多层泥结碎石面层、磨耗层和保护层及其有关的作业。
315.02 材料泥结碎石路面是以碎石作骨料、粘土作填充料和粘结料,经压实修筑的一种结构。
泥结碎石路面厚度一般为8~20cm;当总厚度等于或超过15cm时,一般分两层铺筑,上层厚度为6~10cm,下层厚度为9~20cm。
通常在泥结碎石路面上都加铺磨耗层和保护层,在潮湿的路段,还可掺入适量的石灰(约为土重的8~12%),以提高它的水稳性。
泥结碎石路面所用的石料,其等级不宜低于IV级,尽量选用尺寸较大、表面粗糙、有棱角,颗粒形状接尽立方体的碎石。
长条、扁平壮颗粒不宜超过20%。
碎石的最大颗粒尺寸,当用作面层时,不得大于面层厚度的0.6倍;当用9作基层时,不得大于基层厚度的0.8倍。
在面层中,可采用尺寸为15~25mm或25~35mm的碎石,嵌缝料可用5~15mm的石屑;在基层中,可采用尺寸为35~50mm或50~75mm的碎石,嵌缝料为15~25mm的碎石。
泥结碎石路面所用粘土,应具有较高的粘性,塑性指数以12~15为宜。
粘土内不得含腐殖质或其它杂物。
粘土用量一般不超过混合料总重的15~18%。
粘土的实际用量,应根据碎石的颗粒尺寸、碾压情况而异,可在现场通过试验确定。
磨耗层应具有足够的坚实性和稳定性,通常多用坚硬、耐磨、抗冻性强的级配粒料来铺筑。
磨耗层的级配组成可按表315-1选用。
磨耗层矿物的级配表315-1磨耗层的厚度视所用材料和交通量大小而定,采用坚硬小砾石或石屑时,宜厚2~3cm,用砂土时宜厚1~2cm,采用软质材料时,以3~4cm厚为宜。
保护层铺在磨耗层上面,用来保护磨耗层。
加铺保护层是一项经常性措施。
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大于1cm。
按使用材料和铺设方法的不同,保护层分稳定保护层与松散保护层两种。
前者系使用含有粘土的混合料,借行车碾压,形成稳固的硬壳,粘结在磨耗层上;后者是只用粗砂或小砾石而不用粘土,在磨耗层上呈松散状态。
比重与容重

比重与容重
公称粒径为5~25mm 的碎石,比重:2820kg/m3 ,容重:1420kg/m3;
公称粒径为16~31.5mm的碎石,比重:2240kg/m3 ,容重:1120kg/m3;
公称粒径为5~16mm的碎石,比重:2560kg/m3 ,容重:1280kg/m3;
“容重”与“密度”的概念在理论上是一样的,只是应用的环境有所不同:
1、容重一般是工程上用的一立方的重量,即单位容积内物体的重量。
而密度应用范围很广,即“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液体、固体、气体都可以用。
2、容重还表示物体由于受地球引力而表现出的重力特性,对于均质流体,容重也指作用在单位体积上的重力。
有的书上用ν来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牛/立方米(如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容重为12.70牛/立方米,其密度为1.293千克/立方米)。
3、两个量在数值上是ν=9.8ρ (近似计算ν=10ρ ),但传统单位不同。
4、类似量还有比容、比重(已不用)。
理论上是一样的,但是应用的环境稍有不同。
容重一般是工程上用的一立方的重量。
而比重和密度是一样的,但在学生课本里不用比重了,而改用密度了。
C30混凝土中碎石的容重一般是1100Kg,砂子一般是750Kg,C30混凝土的容重一般是2400Kg。
碎石的表观密度是2600-2700Kg/M3,堆积密度是1650Kg/M3;砂子的表观密度是2600Kg/M3左右,堆积密度是1450Kg/M3.。
碎石回填施工方案

构筑物基础碎石换填处理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渭北煤化工园区180万吨甲醇、70万吨聚烯烃项目厂外供水净化工程土建工程一期设计规模为10万m3/d,二期设计为20万m3/d,本期为一期工程,为10万m3/d的净水厂土建工程。
根据变更设计图纸要求,净水厂内构筑物基础均采用碎石换填地基处理,材料采用级配碎石,其中粒径小于2.0mm的碎石不应超过总重的45%,最大粒径不易超过5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换填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90Kpa。
调蓄水池取水泵房、换热站基底碎石换填厚度为0.8m;供水泵房、变配电室、加药间、加氯间、反冲洗设备间基底碎石换填厚度为1.0m; G型空气擦洗滤池车间基底碎石换填厚度为1.5m,G型滤池基底-2.65m以下碎石换填厚度为1.0m,-0.4m至-2.65m之间全部用碎石填实;HPS澄清池车间基底碎石换填厚度为1.5m,以上基础换填处理范围为每边宽出基础外边缘0.5m。
2、编制依据2.1各构筑物基础处理变更图纸及相关设计要求;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2.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6《陕西省建筑工程人工地基质量监督检测技术规定》陕质监总发(2003)056号。
3、施工准备工作及现场情况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构筑物基础换填施工前必须先施工场区内临时道路及保证水电畅通。
由于施工场地处土壤含水量高,地下水丰富,经现场试验确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4.0m时必须进行降水处理,本工程中只有HPS澄清池基础深度超过4.0m,该基础在开挖施工前沿基坑周围打设深度15.0m、直径0.3m的砂管井12座,在降水达到7天后开始基坑开挖施工,并在开挖过程中不间断持续降水,直至基底碎石换填施工完毕后停止降水。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离析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离析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作者:王明明来源:《西部交通科技》2023年第08期摘要: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过程中易产生离析现象,导致成型水稳强度、平整度、整体性等性能变差的问题,文章以玉林(省界)至湛江高速公路为依托项目,分析了施工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离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为后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离析;原因分析;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U416.214A0802420引言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在路面结构层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需要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
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材料,设备以及人为因素等,容易对混合料造成多次离析,离析的部位会严重影响水稳层的整体性、强度、平整度、水稳性等。
因此本文主要对现场施工过程中混合料产生离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施工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现象,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
1工程概况玉林(省界)至湛江高速公路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
工程路线全长91.874km,海田支线长7.6km,合计99.474km。
该标段桩号范围为K20+000~K33+165(SJ1)/K32+687.967~K37+140(SJ2),路线全长17.617km。
本标段路面全长13.165km,采用一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120km/h。
该项目主线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18cm沥青混凝土面层、60cm水泥稳定碎石层(20cm底基层+20cm下基层+20cm上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
2原因分析本文依据现场实际施工过程情况,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混合料离析现象进行分析。
2.1配合比设计该标段为有效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出现裂缝的问题,在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中集料的用量范围条件下,增加了10~20mm、20~25mm两挡粗集料的用量,0~5mm档细集料从最开始的32%调整到28%,下调了4%,集料配合比更靠近于嵌挤式紧密级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 .
复核
批准
单位(章)
≤10.0 / /
10-25mm
试验结果 / / / / /
0.4 0.2 4.3
/ / / / / / / /
筛孔尺寸(mm)
90 75.0 63.0 53.0 37.5 31.5 26.5 19.0 16.0 9.5 4.75 2.36
颗 标准规定累计筛余 粒 (%)
/
/
/
/
/
/
/
/
/
/
/
/
级
配 实际累计筛余(%) / / / / / / / /
/
/
/
/符合粒级/Fra bibliotek最大粒径(mm)
/
检测评定依据:GB/T14685-2011《建设用碎石、卵石》、 试验结论:所检项目均符合GB/T14685-2011《建设
TB/T3043-2005《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 用碎石、卵石》、TB/T3043-2005《预制后张法预应
术条件》
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 》要求。
粗骨料试验报告
表批号准:文铁号建:试铁报建0设3 函 [2009]27 号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施工部位 样品产地 代表数量
试验项目
表观密度ρ (kg/m3) 堆积密度ρ L(kg/m3) 堆积空隙率v L(%) 紧密密度ρ C(kg/m3) 紧密空隙率v c(%) 含泥量ω c(%) 泥块含量ωc,1(%)
针、片状颗粒含量(%)
坚固性指标δ j(%)
含水率ω wc(%)
吸水率ω wa(%)
三氧化硫含量ω so3(%)
有机物含量判定
压碎指标 值δ a (%)
碎石 卵石
岩石抗压强度f (MPa)
报告编号 委托编号 记录编号 规格种类 报告日期
标准规定值 / / / /
<40 ≤0.5 ≤0.2
≤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