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合集下载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外植体
脱分化
愈伤组织
再分化
植物激素: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丛芽或胚状体 植物组织培养条件: 含有全部营养成分的 培养基、一定的温度、空 气、无菌环境、适合的PH、 植物体 适时光照等。
番茄 —马铃薯
科学家试图用这两种植物的体细胞杂交, 来实现这一美妙的设想。
非展示同学:
注意聆听,积极思考质疑,及时记录。
• 【课堂反馈】 • 1-5 DACDA
【学习目标】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 和基本操作过程。 2.通过阅读教材,找出关键词,归纳植物细胞工程 两大技术的操作流程。 3.小组合作交流,激情投入,快乐学习。
【学习重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自查自纠](5min)
集智研讨
研讨内容:【课内探究】 要求:1.用时在8分钟之内。 2.组长负责宏观调控, 负责好结果反馈 3.做好展示、质疑的准备。
精彩展示(15分钟)
展示要求
1.尽量脱稿展示。 2.言语要规范,配合肢体语言。 3.声音洪亮,语速适中。 4.注重总结方法规律。
非展示同学:
注意聆听,积极思考质疑,及时记录。
【学习目标】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 和基本操作过程。 2.通过阅读教材,找出关键词,归纳植物细胞工程 两大技术的操作流程。 3.小组合作交流,激情投入,快乐学习。
【学习重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通读教材】(5min)
要求: 1.出声阅读教材; 2.根据重难点在书中做好标记。
要求: 1.认真核对答案 2.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

2.1.1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 PPT课件

2.1.1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 PPT课件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二、植物组织培养
1.关键名词:脱分化、再分化、愈伤组织、外植体?
2、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条件是什么?
植物细胞全能性 离体、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
3、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果不进行脱分化、再分化 处理,能否培养成完整植株? 4、决定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 诱导融合的方法有哪些?
5. 融合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6. 除形成杂种细胞外,还能形成其他哪些 类型 的融合细胞? 7. 植物体细胞杂交有什么实际意义?
1. 阻碍植物体细胞的杂交
2. 酶解法:纤维素酶、果胶酶
4.诱导融合方法:
①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
②化学法:聚乙二醇(PEG)
5.诱导产生新的细胞壁 7.意义: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C
2(多选)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会发生的有(ABD ) A DNA复制 B 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 D 细胞分化
3 、植物组织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 又可以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 这一过程称为: (
A、脱分化 C、再分化
C

B、去分化 D、脱分化或去分化
4、下列不能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是( D )
杂种细胞
组织培养
杂种植株
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新品种
5、植物体细胞杂交尚未解决的问题有(

A、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B、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 C、让杂种植物按照人们的需要表现出亲代的优良性状 D、尚未培育出属间杂种植物
6、不能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
A、振动 C、PEG试剂、 B、电刺激、 D、重压
专题2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练习)(解析版)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练习)(解析版)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练习一、单选题1.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

利用植物细胞A 和B 培育成为杂种植株。

该过程运用的技术有:①干细胞技术②细胞融合技术③细胞核移植技术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植物细胞A和B培育成为杂种细胞是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运用了细胞融合技术,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杂种细胞形成杂种植株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优良新品种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的是A.去除亲本体细胞的细胞壁B.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C.利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D.诱导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答案】C【解析】依题文可知,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优良新品种包括原生质体融合及植物组织培养两个过程,由此需要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去除亲本体细胞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用物理法或化学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不需要用灭活的病毒诱导,最后诱导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由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植物体细胞杂交要先去除细胞壁的原因是A.植物体细胞的结构组成中不包括细胞壁B.细胞壁使原生质体失去活力C.细胞壁阻碍了原生质体的融合D.细胞壁不是原生质体的组成部分【解析】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结构的一部分,A项错误;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不会使原生质体失去活力,但阻碍了原生质体的融合,因此要除去细胞壁,B项错误,C项正确;细胞壁不是原生质体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植物体细胞杂交要先去除细胞壁的原因,D项错误。

故选C。

4.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

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

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优点是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或电刺激等方法C.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D.驱蚊草培育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C【解析】A、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正确;B、要获得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需要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果胶酶),诱导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的融合可采用化学法(PEG等试剂)或物理法(电刺激等),B正确;C、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但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有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C错误;D、驱蚊草培育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高中生物_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简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设计,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动手1. 知识目标简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含义;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动手体验植物组织培养,激发学生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学习,认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述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愈伤组织根、芽完整的植株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原理:1、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植物的细胞全能性。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学情分析“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3)专题2“细胞工程”的内容。

本小节的重点在于阐明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难点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涉及的主要相关内容,如细胞全能性和细胞分化,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涉及的细胞膜的流动性等知识,学生已经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对相关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但是植物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都是实验技术难度较高、过程抽象的现代生物技术,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教学中注意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助学习,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把困难的问题简单化。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效果分析在《必修1》细胞分化的学习基础下,学生对本节的学习效果较好,总体过程比较顺畅,学生思维敏捷,参与度很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很高。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聚乙二醇 (PEG )
思考与探究
• 1.为什么“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没有如科学 家所想像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
马铃薯—番茄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 下结马铃薯,主要原因是: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 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所以马铃 薯—番茄杂交植株的细胞中虽然具备两个物种的遗传 物质,但这些遗传物质的表达受到相互干扰,不能再 像马铃薯或番茄植株中的遗传物质一样有序表达,杂 交植株不能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就是很自然的 了。
制备原生质体:酶解法去掉细胞壁
诱导融合
新的原生质体
生出细胞壁
杂种细胞 筛选
组织培养
杂种植株 (同时具有两个物种的遗传性)
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新品种
• 2.自然界中有一种含有叶绿体的原生动物 ──眼虫,说明植物的细胞器同样可以在某 些动物细胞中存活,请探讨:动物细胞与植 物细胞之间可以实现杂交吗?如果理论上可 行,请设计出具体实验方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It is applicable to work report, lecture and teaching
应用的原理和方法
细胞生物学和 分子生物学
概念 研究的水平 研究的目的
细胞整体水平或细
胞器水平 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

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或获得细胞产品


植物细胞工程

分类
演讲结束,谢谢大家支持
附PPT常用图标,方便大家提高工作效 率
生活
图标元素
医疗
图标元素
是( B )
A、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植物细胞 分化的结果
B、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植物细胞 分裂的结果

(建筑工程管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精编

(建筑工程管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精编

(建筑工程管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教材内容解读】要点1细胞工程(1)概念: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壹门综合科学技术。

(2)分类: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细胞工程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3)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

要点2植物组织培养(1)过程首先要通过细胞的脱分化过程,培养出愈伤组织,然后再从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小植株。

这里所说的细胞脱分化就是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在植物中,壹些分化的细胞,经过激素的诱导,能够脱分化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在壹定的培养条件下,又能够再分化出幼根和芽,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2)图示过程(3)原理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壹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也就是说,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的特点。

在理论上,生物的任何壹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

(4)概念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

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5)生物体上的体细胞不表达全能性的原因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且不会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选择性地表达出各种蛋白质,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6)胡萝卜组织培养的实验方法步骤①将胡萝卜根用自来水充分洗净,削去外皮,且切成段(约10cm)。

用酒精棉球擦手消毒。

②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上将胡萝卜段用酒精溶液消毒30s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三同步导学: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理解+掌握+应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三同步导学: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理解+掌握+应用)

2.1植物细胞工程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1.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2.理论上每个活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3.细胞全能性的大小依次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4.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5.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

6.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和化学法(聚乙二醇处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自读教材·夯基础]1.细胞工程的概念2.细胞的全能性(1)含义: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影响全能性表达的原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选择性地表达出各种蛋白质,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1.请比较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概念,总结二者的不同。

提示:(1)操作水平: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的操作,细胞工程是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的操作。

(2)目的:基因工程的目的是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细胞工程的目的是按照人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2.理论上每种活细胞都具有全能性,请分析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提示: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该物种个体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跟随名师·解疑难]1.细胞全能性的实质已经分化的体细胞(或细胞核)仍具有本物种个体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即每个细胞都有发育成个体所需要的全部基因。

2.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1)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动物细胞只有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受精卵>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体细胞。

(3)体细胞:分化程度低的>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幼嫩的细胞>衰老的细胞。

(4)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细胞的全能性逐渐降低。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原生质 原理: 细胞膜的流动性 等 物理 法:离心、振动、 电激 体的融合方法 聚乙二醇 作诱导剂来诱导 化学法:用 成功标志: 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 (3)杂种细胞通过组织培养产生
杂种植株

总结:操作流程 步骤 图解 原生质体 的获得 杂种细胞 的形成
(1)理论基础: (2)基本过程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看课本P34-35,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注意: 1、取材的部位
2、光照的时间点
3、关键步骤
4、培养基成分
脱分化
再分化
外植体
愈伤组织
试管苗
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 或细胞(外植体)
脱分化(又叫去分 化) 愈伤组织: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 团没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排列 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无 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团。 脱分化:由已分化的植物细胞, 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 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 程即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 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去分化) 再分化:愈伤组织生长一段时间 后,再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 培养,重新诱导分化成根、芽等 器官的过程,称为再分化。
• 为什么“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没有 如科学家所想像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 结马铃薯? • 主要原因是: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 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所以马 铃薯—番茄杂交植株的细胞中虽然具备两个 物种的遗传物质,但这些遗传物质的表达受 到相互干扰,不能再像马铃薯或番茄植株中 的遗传物质一样有序表达,杂交植株不能地 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就是很自然的了。
(4)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概念 将 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 成 杂种细胞 ,并把杂种细胞培养成新的 制备:去除 ,分离 出有活力的 (去除细胞壁后的植物细 胞)。目前最常用的去除细胞壁的方法是酶解法,即 用 、 等分解植物细胞 的细胞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植物细胞工程
教学目标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3、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3、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教学过程
复习:
细胞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种或一个细胞通过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
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注意:不改变细胞数目,不改变遗传,增加了细胞种类
2、原因:相同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特点:
①普遍性: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分化
②持久性:细胞分化存在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③不可逆性:分化的细胞要维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4、结果:产生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5、意义:个体发育的基础(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细胞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起点:细胞、组织、器官;终点:完整个体)
举例:壁虎断尾后再生(×);皮肤烧伤后再生(×);种子长成幼苗(√);植物扦插(√);
受精卵发育成婴儿(√);
2、物质基础:每个细胞里有该种生物全套的遗传信息(所以单个卵细胞或精子也可发育成完整个体,体现全能性)
3、条件:①离体②营养物质③外界条件
4、发挥顺序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受精卵>生殖细胞(卵>精子)>体细胞
体细胞: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分化程度低>分化程度高)
注意:①受精卵是未分化的细胞,所以全能性最高
②生殖细胞是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特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
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分类: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一、植物组织培养
1、理论基础:植物细胞全能性
2、流程:
相关知识点:
①取材:根尖、茎尖、芽尖等分生组织,分裂能力强,全能性易发挥
②脱分化(诱导培养基) 实质: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a .概念: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形式:固体
b .培养基 无机物:水、无机盐
成分 有机物:氨基酸、维生素、蔗糖
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注:培养基中加入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另外,脱分化培养基上可加入2,4-D ,促进愈伤组织的产生和生长
c .条件:黑暗(因为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分化成维管组织,不利于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
无菌(一旦污染,迅速生长的各种杂菌不仅会与培养物争夺营养,而且杂菌会产生大量对培养
③愈伤组织: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的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
④再分化(分化培养基) 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 .概念: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b .培养基:同脱分化培养基
c .条件:光照(有利于诱导形成叶绿素)
⑤植物激素的使用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高→有利于根的形成 a .使用比例: 低→有利于芽的分化 适中→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先生长素后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但不分化
b .使用顺序 先细胞分裂素后生长素:细胞既分裂又分化
同时使用两种激素:分化频率提高
离体的植物细胞、 组织或器官(外植体) 脱分化 已分化 未分化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3、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植株。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
1、理论基础:①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流程:
植物细胞A 植物细胞B
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A 原生质体B 杂种原生质体AB
杂种细胞
愈伤组织
杂种植株 相关知识点:
①去壁原因:细胞壁阻碍了原生质体的融合
去壁方法:酶解法(纤维酶和果胶酶)
②诱导融合的方法
物理:离心、振动、电激等 化学:聚乙二醇(PEG )
③融合的实质:核融合
④融合完成的标志: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
⑤再生细胞壁涉及到的细胞器:高尔基体、线粒体
注意:①进行杂交的细胞是不同种生物的细胞,因为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用杂交的方式不能获得
②杂种植株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是融合前两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之和
③杂种植株是否可育取决于融合前植株的育性
原因:减数分裂(不)正常,(不)能形成正常配子
④杂种植株融合过程中细胞中遗传物质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3、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4、优点: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拓展:植物体细胞杂交尚存在一些问题
①亲缘关系越远,染色体排斥丢失的现象越严重
②由于是两个物种的全部遗传物质的合并,各种基因都在其中,选择符合需要的个体的难度大
③有时缺乏选择杂种细胞的有效方法
因此目前整体对称融合的工作比较少,而是采用非对称融合,即一方亲本包括了全部遗传物质,另一方亲本只取一部分遗传物质,如用不具有细胞核的原生质体与之进行融合
再生出 细胞壁 脱分化 再分化 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 植物组织培养
小知识:植物细胞是如何吸收蔗糖的?
1、植物细胞是如何吸收蔗糖的?
在植物组织培养初期,由于植物组织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需要供给碳源和能源。

由于受教材中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影响,人们会认为蔗糖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其实它是可以进入的。

在培养基中蔗糖浓度较低,蔗糖以被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植物细胞内有蔗糖转化酶,在高等植物蔗糖代谢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而不是葡萄糖,是以大量实验为基础的,实验表明蔗糖能支持绝大多数植物离体培养物的旺盛生长,原因可能有:①同样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蔗糖较葡萄能更好地维持培养基内的低渗环境。

②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最适合的是葡萄糖。

③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下,蔗糖比葡萄糖提供的能量多。

当然,不同植物对不同糖类的反应是不完全的。

2、疑问: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为什么只用蔗糖而不用葡萄糖?
植物与动物的最大差别就是植物是自养型的(光合作用),而动物是异养型的(外部吸收代谢)。

植物光合产物是多糖(二碳糖以上,包括蔗糖),贮藏产物形式是淀粉,而淀粉的合成前体就是蔗糖。

蔗糖=葡萄糖+果糖,所以蔗糖的合成必须同时要有葡萄糖和果糖,其实植物也只能吸收葡萄糖和果糖。

在组织培养中加入蔗糖,经熬煮和高压灭菌后就会分解成植物能够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形式。

其实这样看来在组培中,植物也有部分异养的特点,如果在培养基中缺少任何一种糖的形式,植物在自养能力(光合、呼吸、产物代谢等)较差的情况下,就难免会影响其生理代谢。

与植物不同的,动物是异养型的,它不需要淀粉的积累,也没光合作用,动物细胞本身所处的生理环境和代谢方式就决定了它对糖形式的要求了。

蔗糖还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细胞分化的条件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