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

合集下载

中外危机公关经典案例

中外危机公关经典案例

中外危机公关经典案例公关危机是指组织或个人在经营过程中遭遇的可能对声誉、形象和利益造成重大威胁的事件或情况。

以下是一些中外经典的公关危机案例,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

1. 联邦快递事件(中方案例):在2019年,美国联邦快递因将华为公司的包裹转运至美国而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这个事件引发了中国消费者的抵制行动,对联邦快递的声誉和业务造成了严重影响。

联邦快递的公关团队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公开道歉、解释事件原因、停止相关服务等,以恢复公众对其的信任。

该事件的教训是,企业在处理公关危机时应及时回应、公开透明,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2. 马来西亚航空MH370失联事件(外方案例):2014年,马来西亚航空MH370航班在飞行途中突然失联,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困惑。

这个事件成为了航空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对马来西亚航空的声誉造成了巨大冲击。

马航的公关团队在处理这一危机时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平衡与家属的沟通、媒体的追问以及公众的关切。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提供最新信息、与家属保持沟通等,以应对危机。

这个事件提醒我们,在处理公关危机时,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和媒体提供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3. 三鹿奶粉事件(中方案例):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鹿奶粉事件。

三鹿奶粉被发现含有有害物质,导致许多婴儿生病甚至死亡。

这个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抵制行动,对三鹿公司的声誉和业务造成了巨大打击。

三鹿公司的公关团队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道歉、召回产品、赔偿受害者等,以挽回公众对其的信任。

这个事件的教训是,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4. 高盛公司金融危机(外方案例):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高盛公司因其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而受到广泛批评。

高盛被指控在销售抵押贷款相关证券时存在欺诈行为,导致全球金融体系遭受重大冲击。

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案例

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案例

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案例公共关系危机是指企业或组织在经营活动中突发的负面事件或问题,对企业或组织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严重影响,需要通过公关手段进行应对和解决的情况。

下面列举了10个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案例。

1.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失联事件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370航班从吉隆坡飞往北京途中失联。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关切,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声誉危机。

面对舆论的压力,航空公司采取了积极的公关措施,包括与家属进行沟通、发布相关信息、组织新闻发布会等,以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2. 沃尔玛食品安全问题2014年,沃尔玛在中国销售的部分猪肉产品被发现含有不合格的添加剂。

这一问题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和质疑,对沃尔玛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沃尔玛积极回应公众关切,采取了召回产品、公开道歉、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措施,恢复了公众对其产品质量的信任。

3. 三鹿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大量婴儿中毒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抵制,对三鹿集团造成了巨大的声誉危机。

三鹿集团迅速召回产品、公开道歉,并赔偿受害者,同时加强了质量管理和监管机制,努力恢复公众对其品牌的信任。

4. 美国曼恩公司石油泄漏事件2010年,美国曼恩公司在墨西哥湾的钻井平台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大量石油泄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谴责,对曼恩公司造成了严重的声誉危机。

曼恩公司积极应对危机,采取了控制泄漏、清理污染、赔偿受害者等措施,并加强了环境保护措施,以恢复公众对其环保形象的信任。

5. 优步司机性侵事件2014年,优步的一名司机在印度德里性侵了一名乘客,引发了公众对优步安全性的质疑和抵制。

优步迅速采取了停止该司机服务、加强司机背景调查、提供安全措施等措施,并加强了与公众的沟通和认知,以恢复公众对其服务的信任。

6. 可口可乐PEPSI广告事件1993年,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发布了一则广告,声称喝可乐可以预防SARS病毒。

十大危机公关典型案例

十大危机公关典型案例

十大危机公关典型案例UT斯达康行贿事件:2009年12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

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点评:借助行贿的非正常手段来开展商业活动,UT斯达康的作法既违反了有关法律,也触犯了有关商业道德的底限,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是很自然的。

从危机公关应对的角度来看,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方面至少有正视问题、做出正面事件回应的勇气,以此来承担事件责任,争取获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度过行贿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难关。

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2008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

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了问题奶粉,但却让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度绷紧。

事件点评:受08年行业事件的影响,现在网上洋奶粉热销,而中国乳业复苏难,谁知眼下,曾经影响众多孩子健康的三聚氰胺却又死灰复燃,这种现象不得不引发企业的深思。

中国乳业正处在复苏阶段,“毒奶粉”却重出江湖。

企业为了盲目追求利润,不顾社会责任,拿孩子的健康乃至性命为儿戏。

在利润诱惑面前,将所以法律与道德准则抛之脑后,由此带来的一切严重后果,有关企业纯属纠由自取。

恒源祥商标侵权风波:在两年前的奥运年春节期间,因十二生肖广告倍受质疑的恒源祥,眼下又受困于“羊”商标。

2009年8月,该商标专用人发现,恒源祥擅自在部分T恤、衬衣等服装上印有“羊”商标,遂于当年11月,将恒源祥起诉至法院索赔上千万元。

跨国公司在中国案例精选[案例]

跨国公司在中国案例精选[案例]

《跨国公司在中国》案例精选目录管理案例1、家乐福:“解放令”背后的代价2、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中国攻略3、伊莱克斯中国“换手”内幕4、三洋:时隔20年卷土重来5、丰田凶猛营销案例1、吉百利:后“冰川期”生存之路2、渠道平衡:可口可乐“无处不在”的魔法石3、耐克新广告:“文革唱腔”+“HIP-HOP”公关案例1、壳牌公司环保公关案例人力资源案例1、柯达用人本土化2、最佳雇主在中国3、欧莱雅:让员工在宽松的环境中发挥才华企业文化案例1、施贵宝的“鹰雁”文化2、西安杨森的土洋结合3、以人为本:爱立信中国公司4、摩托罗拉:肯定人的尊严家乐福:“解放令”背后的代价家乐福成为277家违规整改企业中第一个获得解禁令的幸运儿2004年,在中国打拼9年的家乐福超市修成正果。

1月30日,北京。

法国家乐福公司中国区总裁施荣乐一行走出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的办公室。

这个外国人将把一个大利好带回上海总部。

刚才黄海正式通知他: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对家乐福公司违规开设店铺的整顿工作基本结束,欢迎家乐福公司继续在中国扩大投资。

2月11日,在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排行榜上,家乐福(中国)以134亿元年销售额、41家门店位居全国连锁企业第五位,在单纯超市业态企业中排名第一。

随着解禁令下,家乐福挣断颈上最后一根细绳,以中国超市“状元”的身份进入超市竞争主战场,这条没有任何束缚的大鳄,从此海阔天空。

自1999年第一次遭遇“违规整改”,家乐福五年来从未停步,在广袤中国市场东西南北密布棋子,早从当初的“外来之狼”变成实力不凡的中国超市“状元”。

为抢占市场先机有必要付出什么代价,家乐福早已运用它的商业逻辑思考透彻当苔藓战术遭遇政策阳光这是一个介于智慧和狡猾之间的故事。

1995年,45岁的尹铁铮成为家乐福进入中国的见证人。

此时,尹担任中创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与法国家乐福合资注册了佳创商业管理公司,同时注册了创益佳商场,委托给佳创商业公司管理。

这个创益佳商场,开在北京朝阳区静安里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人称家乐福北京创益佳店,也叫家乐福国展店(以下简称创益佳店),至今仍是家乐福北区销售冠军和多项销售纪录保持者。

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

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

2005年度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集体遭遇危机:广本、亨氏、宝洁、卡夫、肯德基、强生、索尼等等,被神化了的跨国公司优秀治理水平大概在顷刻间化为乌有。

跨国公司如何会如此,毕竟是什么因素使然?卓跃咨询认为,变化的不是这些跨国公司,变化的是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和中国消费适应,以及媒体整体的理性并担当起“第三方公信力〞的角色,成为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研究的命题。

依据卓跃咨询的判定,因为危机事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损失至少在50亿人民币。

套用一句话,幸福的企业瞧起来是类似的,不幸的企业却各有各的不幸。

危机事件处理优秀的公司基本上类似的,那确实是基本遵从了“5P〞原那么,而假如缺失其中的一个“P〞或者几“P〞,那么企业就有可能遭遇危机和不幸。

借鉴是一种聪明。

这是我们重新将这些遭遇危机的企业案例呈现出来的目的,也许当事企业或者第三方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在本文中,卓跃咨询推出“5P研究模型〞,以对这些危机事件做出评估:1、端正态度〔Perception〕:态度决定一切。

2、防范发生〔Prevention〕:优秀的危机治理企业都有良好的危机预案和危机预警机制。

3、时刻预备〔Preparation〕:面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和危机事件爆发后出现的可能情况,有方案有步骤地做出各种预备策略。

4、积极参与〔Participation〕:危机爆发后,企业应该本着一种积极态度处理危机事件,而不是躲避责任或者推委。

5、危中寻机〔Progression〕:危机处理的最高境地是能把“危〞变成“机〞,从中获利或者得以提升。

案例一:索尼“咨询题相机〞危机品牌:索尼危机性质:产品质量危机指数:6案例描述:12月上旬,浙江方面抽检发觉,索尼6个型号30个批次的数码相机存在包括自动白平衡失效、成像均匀度不行、液晶屏亮度不够、自动曝光不正确等咨询题,被定性为“不合格〞。

当浙江省工商局的消息传到索尼中国负责数码相机业务的公关部经理耳中时,对方“感到惊奇〞,并间接质疑浙江方面的评测结果:“这些相机基本上在市场销售了一段时刻的产品了,此前也通过媒体屡次评测。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报告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报告

2006年十大危机公关案例根据关键点公关所创导的危机公关5S原则,根据事件的规模、影响、性质及危害性,评选出2006年十大危机公关案例。

一、芝华士:勾兑谎言?2006年1月20日,《国际金融报》刊登的一篇题为《芝华士12年:“勾兑”了多少谎言》的报道,文中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所了解的在华销售的国际知名酒类产品芝华士12的成本信息,向欧盟最大的酒类公司保乐力加集团在华经销商-保乐力加中国公司发出四项质疑:1.芝华士12成本:“25元”缔造“亿元神话”?2.在华产品销售:大陆市场没有真正的12年酒?3.全体员工赴英旅游:暴利下的奢侈?4. 品牌价值:“变了味道的水”?一时间,芝华士成本谎言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电台等传媒迅速传播扩散至全国。

2006年度第一场国际品牌在华信任危机在狗年春节到来前爆发。

1月20日,在《国际金融报》刊登文章置疑芝华士12成本的当天,保乐力加中国公司即委托其公关公司发布新闻公告。

公告指责国际金融报的报道并无事实根据,要求给予书面道歉和纠正,并对芝华士12产品的生产年份控制和成本构成做了说明1月24日,芝华士生产商保乐力加集团再度以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WA)的名义通过《第一财经日报》向公众作出回应,表示“芝华士12年”年份是足额的。

同时,针对成本仅25元一说,保乐力加中国传播总监王珏向媒体透露:“光增值税一项就超过25元。

”但至于芝华士总成本,保乐力加公司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具体数据。

1月25日,苏格兰威士忌协会、保乐力加(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和保乐力加集团下属的英国芝华士兄弟有限公司于上海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再次向媒体重申芝华士12年是用多种在橡木桶中醇化了至少12年以上的威士忌调和而成的。

新闻发布会上,保乐力加董事总经理齐德辉,现任苏格兰威士忌协会首席主管、芝华士兄弟公司首席调酒师以及芝华士亚太区副总裁潘德施、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及欧盟驻华代表团代表等众多高层人物到场接受记者询问。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案例一: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主角:丰田汽车发生时间:2010年2月-3月危机根源:产品质量故障危机类型:产品危机关注指数:★★★★★事件过程:由于油门踏板和脚垫的安全故障,丰田自2009底开始在全球大规模召回车辆,总裁全球“巡回道歉”。

在“召回门”愈演愈烈之时,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丰田车加速踏板等缺陷发出风险警示通告,希望消费者谨慎使用部分车型,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缺陷信息。

2010年3月1日,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就大规模召回事件进行说明,并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并宣布召回丰田在中国销售的多款品牌汽车。

过去十年一直高速发展丰田公司,遇到了重大的危机打击,公司发展速度将大受影响。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2008年丰田全球销售额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厂商的总和,令业界惊呼:世界汽车业迎来丰田时代!谁能预料,高速发展的丰田模式竟然隐藏着巨大的缺陷——快速的扩张、对于市场份额过度追求使得丰田忽视了地企业质量生命线的严谨把控,数以百万计的丰田车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

2009年突然爆发的丰田“踏板门”危机事件其实就是企业过往细微质量瑕疵的集中性显现后果。

面对汹涌而来的危机,丰田的危机公关策略曾经出现重大失误,迟滞、傲慢、抓不住重点,这反映了一家全球性的制造公司危机意识的不足。

丰田公司的危机公关经历了一个从早期的“不作为”、“动作迟缓”,到后来的不得不“正面出击”、“全力布局”的过程。

随着事态的发展丰田公司也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甚至公司总裁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掉着眼泪表示对此事件负责,并及时跑到中国向中国消费者道歉。

然而,多数媒体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对丰田的指责,“道歉来得太迟”、“道歉的态度不好”、“中美车主待遇为啥不同”等等诸多负面新闻仍然接连不断,让丰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然而,丰田公司的处理,仍然两次错失解决危机的主导权。

但幸好丰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重新制定危机策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召回,并积极与消费者沟通,总裁亲身现身致歉,上书政府承认错误,丰田危机方始没有越演越烈。

2004年度十大危机公关

2004年度十大危机公关

2004年度十大危机公关第一篇:2004年度十大危机公关2004年度十大危机公关--1、朗讯:挥泪斩将换清白2、安贞华联:返券作弊遭声讨3、伊利:独董**波未平4、特富龙:反应迟钝引“锅灾”5、金龙鱼:自作聪明惹众怒6、默克:召回“万络”做善后7、金正:万平被拘万事休8、巨能钙:使尽解数难回天9、耐克:问题广告招人烦10、创维:丢车换帅重开张1、朗讯:挥泪斩将换清白事件:2004年4月7日,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突然间宣布人事地震,一夜之间,中国区总裁、首席营运官、市场部门主管以及一名财务主管被集体“强制下课”,理由是这四名高管在公司运营中控制不力,可能违反美国《反海外腐败法》,而透射出的更敏感的信号是,朗讯在中国区业务中涉嫌运用“行贿”的手段抢夺设备采购订单。

去年,朗讯在中国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之后,朗讯中国区高管职位一直处于空缺的状态。

2004年9月16日,沈心平出任朗讯中国董事长兼科技公司副总裁,主管公司在华全部业务,而困扰朗讯中国长达5个月的“真空”运行期也随之结束。

有业内专家分析说,如何扭转大伤元气的朗讯公司业绩和改善备受争议的公关形象,将是摆在沈心平面前的棘手难题。

点评:朗讯中国高管层的下课事件之所以备受争议,是因为这不是普通的高层人事变动,由海外总部直接罢免中国区数位高层管理人员在全球尚属首例,而且被解雇的理由是在中国开展业务中涉及到商业“贿赂”问题,朗讯以这样的不光彩理由对中国区高层撤职无疑于“自曝家丑”,这直接触及了电信运营商在采购系统设备中存在潜规则的敏感雷区。

在电信运营商采购设备市场,朗讯中国“贿赂”事件牵动了整个电信行业的神经末梢,直接效应就是将电信运营商相关设备采购部门人员推到了火山口上,将以往隐蔽于幕后的可能会涉及到“行贿”的采购环节放在阳光下晾晒,进而带动了一波在电信圈内部的贿赂纠查风暴,信产部等主管部门派遣调查组对电信设备采购业务进行摸底清查。

(记者曹增光)事件:2004年国庆期间,北京安贞华联商厦推出了“满200返300”的促销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度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集体遭遇危机:广本、亨氏、宝洁、卡夫、肯德基、强生、索尼等等,被神化了的跨国公司优秀管理水平似乎在顷刻间化为乌有。

跨国公司怎么会这样,究竟是什么因素使然?卓跃咨询认为,变化的不是这些跨国公司,变化的是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和中国消费习惯,以及媒体整体的理性并承担起“第三方公信力”的角色,成为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研究的命题。

根据卓跃咨询的判断,因为危机事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损失至少在50亿人民币。

套用一句话,幸福的企业看起来是类似的,不幸的企业却各有各的不幸。

危机事件处理优秀的公司都是类似的,那就是遵从了“5P”原则,而如果缺失其中的一个“P”或者几“P”,那么企业就有可能遭遇危机和不幸。

借鉴是一种智慧。

这是我们重新将这些遭遇危机的企业案例呈现出来的目的,也许当事企业或者第三方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在本文中,卓跃咨询推出“5P研究模型”,以对这些危机事件做出评估:1、端正态度(Perception):态度决定一切。

2、防范发生(Prevention):优秀的危机管理企业都有良好的危机预案和危机预警机制。

3、时刻准备(Preparation):面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和危机事件爆发后出现的可能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出各种准备策略。

4、积极参与(Participation):危机爆发后,企业应该本着一种积极态度处理危机事件,而不是逃避责任或者推委。

5、危中找机(Progression):危机处理的最高境界是能把“危”变成“机”,从中获利或者得以提升。

案例一:索尼“问题相机”危机品牌:索尼危机性质:产品质量危机指数:6案例描述:12月上旬,浙江方面抽检发现,索尼6个型号30个批次的数码相机存在包括自动白平衡失效、成像均匀度不好、液晶屏亮度不够、自动曝光不准确等问题,被定性为“不合格”。

当浙江省工商局的消息传到索尼中国负责数码相机业务的公关部经理耳中时,对方“感到惊讶”,并间接质疑浙江方面的评测结果:“这些相机都是在市场销售了一段时间的产品了,此前也经过媒体多次评测。

”与此同时,索尼的公关也在紧张进行中:一面质疑检测标准,一面抵达浙江沟通;一面对媒体矢口否认相机“存在问题”,一面又对媒体“恩威并用”,以订阅报纸换下稿件,或者以撤销广告威胁媒体放弃报道。

12月16日,索尼开始改变口径,宣布即日起所有涉案6款相机全线撤柜、停止销售,以待送交国家数码相机质检中心作进一步的检验,并公开承认“企业标准文件中出现与索尼实际产品性能不符的情况”,并就此向消费者道歉。

12月19日,索尼第三次发表声明,强调向杭州相关检测部门提交的企业标准数据与数码相机本身被检测出来实际性能不完全一致,导致相关产品被判定为检测不合格,是生产厂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疏忽,属于内部管理问题。

再次向中国消费者道歉,承诺受理消费者的退货要求。

然而,开通的退货电话却迟迟不能够打通。

即使开始办理退货的相机的消费者,却遭遇了“打白条”的尴尬。

案例点评:索尼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中,一方面是整个公司在巨亏的压力下面临着出井伸之退位、外国人霍华德?斯金格担任CEO之后,如何带领企业转型寻找方向的问题,其次,则是12月22日北京市统计局通报经济普查数据,并曝光部分违规企业,索尼赫然在榜:经查,索尼中国公司在“本年应付福利费总额”指标瞒报598万元,在“商品销售总额”指标瞒报18亿元!看来,索尼已经是四面楚歌了。

如何从危机中全面突围则是摆在索尼人面前最为紧要的任务。

以老大自居,天下唯我独尊,将政府部门、媒体不放在眼里,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就索尼问题相机方面的拙劣表现来看,我们似乎还看不到索尼人对自身问题严重性的认知程度,何以突围?索尼必须迅速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强化危机管理的力度,彰显其管理的艺术性和成熟度,针对政府、消费者、公众,以坦诚、负责任、近距离地作系列性的沟通和交流,以消除读者对索尼企业、索尼品牌和产品的重重疑虑和信心。

如果信心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对索尼后续的工作的开展,设置诸多的障碍。

案例评估:评估因素(5P模型)评价得分端正态度(Perception)☆☆☆☆☆防范发生(Prevention)☆☆☆☆☆时刻准备(Preparation)☆☆☆☆☆积极参与(Participation)★☆☆☆☆危中找机(Progression)☆☆☆☆☆综合评价 4分注:每颗黑星代表4分,白星代表0分,下同。

案例二:雀巢“碘超标”危机品牌:雀巢危机性质:产品安全危机指数:5.5案例描述:2005年5月25日,在迎“六一”儿童商品抽检中,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黑龙江双城雀巢有限公司生产的“雀巢”牌金牌成长3+奶粉赫然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

5月26日,雀巢给媒体发布声明称,雀巢碘检测结果符合《国际幼儿奶粉食品标准》,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是安全的。

当全国各大超市将“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全面撤柜后,但雀巢中国公司却表示对“问题奶粉”目前尚不实行召回。

雀巢傲慢的态度和对公众健康的冷漠终于引发了媒体和公众大规模集体声讨,而在北京、昆明等地雀巢奶粉也被查出碘超标,初期的星火危机终成燎原之势。

28日,雀巢(中国)有限公司才正式对外公布,出现碘超标质量问题的奶粉批次为:2004.09.21。

雀巢公司虽然声称清楚生产数量及销往哪些市场,但拒绝向公众透露具体信息。

5月29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雀巢早知奶粉有问题》。

雀巢方面依然没有就问题奶粉事件给出关于召回或者退货的进一步答复,导致大部分消费者退货无门。

6月5日,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就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超标一事向消费者道歉。

6月8日,国家标准委对“婴儿配方乳粉中碘含量”问题公开表态:“碘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婴儿配方奶粉应禁止生产和销售”。

6月下旬,雀巢技术总监坦陈,雀巢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案例点评:雀巢在危机爆发后,由于危机管理缺失、不作为甚至欲盖弥彰的做法成了2005年跨国公司危机处理过程中对最大的败笔。

首先,雀巢危机意识极为淡薄,也没有建立一套危机预警和避免机制。

危机发生以后,在媒体追踪下,发言人仓促应对,而且面对质疑答非所问,甚至试图逃避采访。

其次,态度怠慢,对公众及媒体的质疑不予理睬,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从起初置之不理、拒不交待货物流向,到承诺只换不退,再到同意退货,然后是道歉声明,所有这些几乎都是在工商行政执法部门、媒体、消费者的要求和监督,以及律师举证的情况下,才一步步得以实现的。

作为企业的当事一方,本应该以主动、客观、坦诚、负责的态度积极着手危机的处理和沟通,告知危机的真相,企业危机防止危机的发生都作了什么样的工作,下一步还有什么样的危机应对计划,并要表达对受害方安抚和慰问,感谢社会舆论的监督。

但雀巢却没有做!第三,危机应急及后续处理手段单一。

卓跃咨询发现,危机后,拖延、躲避、声明等构成了其危机管理的主要手段,从而我们几乎听不到作为企业的危机当事方应该有的正面的声音和主张,即是有声音给人的感觉则是底气不足、不知所云,反衬了危机管理的薄弱性。

它起初保持沉默,引发众多媒体质疑其态度,舆论一边倒。

当其开始道歉的时候,媒体又说其为什么不召回产品?步步紧逼。

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说,当危机事件发生后,企业与其逃避不如主动应战!案例评估:评估因素(5P模型)评价得分端正态度(Perception)★☆☆☆☆防范发生(Prevention)☆☆☆☆☆时刻准备(Preparation)☆☆☆☆☆积极参与(Participation)★☆☆☆☆危中找机(Progression)☆☆☆☆☆综合评价 8分案例三: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品牌:肯德基危机性质:食品安全危机指数:5案例描述: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16日上午,百胜集团上海总部通知全国各肯德基分部,“从16日开始,立即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3月16日下午,百胜发表声明,宣布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一号”,并向公众致歉。

百胜表示,将严格追查相关供应商在调料中违规使用“苏丹红一号”的责任。

3月17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紧急宣布,该市有关部门在肯德基的原料辣腌泡粉中检出可能致癌的“苏丹红一号”,这一原料主要用在“香辣鸡腿堡”、“辣鸡翅”和“劲爆鸡米花”三种产品中。

期间还发生了消费者持发票向肯德基索赔时遭遇刁难的情况。

对此,肯德基的解释是,这是他们自查的结果:3月17日肯德基在记录中发现宏芳香料(昆山)有限公司提供的含苏丹红的辣椒粉也用在了这三种调料中。

随后,他们采取紧急措施,用现存经过验证不含苏丹红的调料取代原来的调料。

恰恰在这时,3月18日,北京有关部门抽查到了这批问题调料。

19日向媒体公布,责令停售。

案例点评:态度比较端正,百胜对危机事件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也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前后的说辞显得有些矛盾。

餐饮和食品行业属于危机高爆发行业,肯德基事件的处理拥有相对完善的体系,但苏丹红事件中的危机防范意识则表现的一般。

百胜在危机事件中的准备也属于比较完善,但苏丹红事件中的准备措施则表现平常。

对危机事件的参与处理比较积极的,反应速度比较快快,把苏丹红事件对百胜的影响降到最低方面做的不错,但把“危”变“机”仍需提高。

危机评估:评估因素(5P模型)评价得分端正态度(Perception)★★★★☆防范发生(Prevention)★★★☆☆时刻准备(Preparation)★★☆☆☆积极参与(Participation)★★★★☆危中找机(Progression)★★★☆☆综合评价 64分案例四:宝洁“SK-II安全危机”事件品牌:宝洁SK-Ⅱ危机性质:产品安全、舆论危机危机指数:5.3案例描述:2005年3月初,江西消费者将宝洁告上法庭,原因是使用SK-Ⅱ产品后,非但没有出现宣传的神奇功效,反而导致皮肤灼伤;并在该产品掩藏在中文下的日文产品成分说明中发现俗称“烧碱”的氢氧化钠。

3月7日,宝洁发表紧急声明,称SK-Ⅱ产品是安全的,宣传效果也有测试数据为证。

3月9日,代言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香港明星刘嘉玲发电子邮件表示声援,称“我很高兴继续支持SK-II。

”随后宝洁公司草草地发布声明,称“产品有双重保险保证其安全性”,并强调“产品手册中对产品的宣传有实验数据支持”。

同时,宝洁公司指责“此事后面有利益集团在操纵”。

紧接着,宝洁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公益品牌——“生活、学习和成长”,向中国公益事业第一品牌“希望工程”捐献40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