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路,路起南浔

合集下载

描写南浔的唯美诗句子短句(精选2篇)

描写南浔的唯美诗句子短句(精选2篇)

描写南浔的唯美诗句子短句(篇一)南浔,古镇如梦幻,如诗如画。

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湖州市,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千年的历史文化和古香古色的建筑而闻名遐迩。

让我们驻足于这片人间仙境,用优美的诗句描绘南浔的独特魅力。

1. 桥边小船荡漾,碧波如天,南浔湖水清澈见底。

2. 迢迢古巷,弯弯小桥,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南浔街头。

3. 丝绸之路终点,贸易繁荣的南浔古镇,历经岁月仍充满生机。

4. 朱门绿树,花影翩翩,南浔的春天如诗如画。

5. 红墙白瓦,悠悠古巷,穿越时光,感受南浔的古韵。

6. 斑驳石板路,留住了岁月的痕迹,南浔是时光的见证者。

7. 小巷弄堂,石砌小桥,回溯历史,体验南浔的古风古韵。

8. 老街巷口,讲述着南浔人民的劳动和希望。

9. 花开花谢,山青水碧,南浔让人沉醉在绚烂的自然之美中。

10. 桃花烂漫,杨柳依依,南浔的春日让人心旷神怡。

11. 亭台楼阁,宛如画卷,南浔展现着江南独特的水乡风貌。

12. 纸伞斜挂,院墙蔚绿,南浔的夏天是闲适与宁静的象征。

13. 林荫小道,清风拂面,南浔的秋日别有一番风情。

14. 冬雪皑皑,池塘似银,南浔的冬天宛如童话世界。

15. 湖光山色,映入眼帘,南浔的美景仿佛是一幅水墨画。

16. 墙上泥塑,传承技艺,南浔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17. 古井深悠,水声潺潺,南浔的古井流淌着历史的记忆。

18. 文化古迹,处处可见,南浔是历史的瑰宝。

19. 扬州好士人,南浔文人荟萃,文化氛围浓厚。

20. 游船缓行,湖光山色相伴,南浔的船游如同一段唯美的旋律。

21. 木雕石刻,工艺精湛,南浔的手工艺吸引了无数游客。

22. 桌椅茶几,红木古旧,南浔的古典家具散发着淡淡的书香气息。

23. 桃花流水,相映成趣,南浔的自然景观令人陶醉其中。

24. 客栈茶馆,烟雨缥缈,南浔的小店散发着独特的江南气息。

25. 老学宫,书声琅琅,南浔的古校庭留存着古代教育的印记。

26. 南浔听莺莺,五月花开,唤起了人们对岁月静好的向往。

描写南浔的唯美诗句子大全(精选2篇)

描写南浔的唯美诗句子大全(精选2篇)

描写南浔的唯美诗句子大全(篇一)南浔,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水乡,以其独特的江南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文人墨客。

下面是一些描写南浔的唯美诗句,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个古镇的魅力。

1. 江水如丝舞翩翩,南浔烟波情难抑。

2. 古宅青瓦倒映水,曲桥斜映画中来。

3. 赤墙绿瓦画长廊,南浔古镇多韵味。

4. 清晨晨雾笼罩着,南浔江南旖旎情。

5. 古桥拱月照长空,静谧如画南浔中。

6. 四季南浔风情迷,花开花落皆如诗。

7. 窄巷纵横藏历史,南浔韵味倍添时。

8. 翠绿河畔柳如织,烟雨中迷人的南浔。

9. 美不胜收的南浔,诗人们心驰神往。

10. 轻舟破浪扬帆去,留下南浔魅力绕。

11. 独特的古街脚步声,南浔古镇春江水。

12. 春雨绵绵润青石,南浔古巷花香溢。

13. 红袖添香抱竹楼,南浔古镇故事多。

14. 清风拂面如丝绸,南浔美景令人醉。

15. 小桥流水映花影,南浔水乡如诗境。

16. 古老的街巷朱砂墙,南浔古韵美醉人。

17. 燕子穿梭舞长街,青石板上印足迹。

18. 夜幕低垂星光闪,南浔美丽如仙境。

19. 古镇白墙青瓦下,竹林幽径隐南浔。

20. 南浔小镇藏秘密,国画山水与古乡。

21. 古桥横架静溪上,南浔画卷如诗境。

22. 骑着竹马游南浔,快乐如梦绽芳菲。

23. 花坞烟波鸟影起,南浔水城乐无边。

24. 日落西山鸟归巢,南浔夕阳绣前程。

25. 古色古香藏乡韵,南浔古镇梦里寻。

26. 远山雾绕云笼罩,南浔如画赏美妙。

27. 吟哦诗词倚栏杆,南浔美景心旷神。

28. 五石叠成古沉香,南浔古镇芳韵长。

29. 荷花盛开碧水间,南浔水乡梦里看。

30. 古钟悠扬韵节拍,南浔古韵人心乐。

31. 扁舟漫游南浔水,与诗人畅谈心事长。

32. 古镇四季景无穷,南浔美丽如画境。

33. 窗前红瓦绿草地,南浔风景别有趣。

34. 南浔美景迷人眼,桃花柳营修竹丛。

35. 春风醉酒花称谷,南浔古镇如画境。

36. 隐居南浔诗情画,古老家园浪漫情。

37. 老树参天看阳光,南浔美景似童话。

南浔古镇介绍

南浔古镇介绍

我在这里!
南浔名胜景点
张静江故居 菱湖安澜桥
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桥 善琏含山风景区
小连庄 百间楼 嘉业藏书楼 张石铭旧宅

百间楼是罕见的江南水乡至今保 存最为完整的沿河民居古建筑群。
百 间

• 相传是明代尚书董份为女眷家仆
而建的居屋。因沿河两岸,约有
楼房百间左右,故称百间楼。
百 间 楼
板每百百 桥到间间 东斜楼楼 泊阳下上 卖村水倚 花色清婵 船晚涟娟 。,;,
双林姑 嫂饼
诸老大 粽子
南浔美食小吃
菱湖雪饺
双林姑嫂饼 熏豆茶
双 林 姑 嫂 饼
南 浔 香 大 头 菜 诸 老 大 粽 子
1
湖笔文化
南浔荣誉称号
• 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 • 中国十佳古镇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庄”。 小 莲 庄
小 莲 庄
菱湖安澜桥
• 刘氏梯号是面西的中西式建筑
刘 群,俗称“红房子”,因其主 氏 人刘安泩,号悌青,正厅名为
梯 崇德堂,故又称刘氏悌号。。
( 刘安泩是南浔“四象”之首刘
红 房
镛第三子。


刘 氏 梯 ( 红 房 子 )
南浔美食小吃
橘红糕
南浔香 大头菜
熏豆茶
菱湖雪 饺
定胜糕
• 嘉业堂藏书楼是清末秀才刘承
嘉 业
干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 堂
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藏 藏
书楼鼎盛时期的藏书全部为五 书
十几万卷,号称六十万卷,共 楼
十六、七万册,至1949年藏书
仅存十万册左右。

湖州之南浔古镇

湖州之南浔古镇

去南浔古镇的N大理由
理由1 理由2 理由3 理由4
南浔古镇是江南唯一的中西合璧的水乡古镇,镇内洋楼古宅古树园林众多, 大气磅礴
南浔古镇是著名的湖丝湖笔之乡,商贾文化发达。 南浔古镇是著名的湖丝湖笔之乡,商贾文化发达。
传统节庆:每年4月清明节前后湖州含山蚕花节、4--5月湖州苕溪茶会、中国 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夏季南浔古镇荷花节、每年9-10月中国竹乡生态旅游节、 每年农历重阳节前后莫干山登山节
古镇的景色图片
• 南浔古镇 美食 • 南浔盛产河鲜,经当地人巧手烹饪,色香味俱全,只怕你品过之后, 会欲罢不能。南浔还盛产竹笋,当地人好食之,且做法十分讲究,花 样繁多。野荸荠的糕点也是非常有名的。 • • 南浔古镇 购物 • 南浔是桑蚕之乡,所产“辑里湖丝”是丝中极品,明万历年间开始即 是出口贸易的重要货品。南浔近代有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条金黄狗” 的近百余家丝商巨富,俱系因此致富。辑里湖丝是南浔之行的必选之 物。南浔人将刺绣、针织等江南传统手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作品可为 江南典范。南浔竹林茂盛,心灵手巧的当地人制作的竹编工艺品惟妙 惟肖,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南浔交通便利,是浙、苏、沪、皖四 省市交界地区重要的货品集散地。今日的南浔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 大潮中乘势而起,形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家具、建材批发市场,这里 的家具比上海、杭州要便宜3-5成。 南浔特产:薰豆茶、太湖四宝、 周生记馄饨、诸老大粽子、双林姑嫂饼、香大头菜、菱湖菱角、太湖 百合、白扁豆、千张包子、白菊花、子孙糕、桔红糕、震远同“茶食 三珍”、含山蚕花、湖笔、双林绫绢、真丝制品 土特产:丝绸、湖 笔、绫绢、羽毛扇、湖羊、白扁豆、紫笋茶、天目笋干、太湖百合、 玫瑰酥糖、长兴板栗、长兴明月峡茶、震远同酥糖、安吉白片茶

嘉业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规 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 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南浔“四象” 之首刘镛的孙子,于1920至1924年 建造了嘉业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 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 嘉业堂藏书楼藏书最丰时有宋元明 清各种古籍16万册,60万卷。1949 年江南解放时,周总理指示陈毅派 部队保护藏书楼。2001年7月嘉业 藏书楼被列入我国第五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南浔古镇介绍300字

南浔古镇介绍300字

南浔古镇介绍300字
南浔古镇,位于浙江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这里曾是江南著名的丝绸之乡,也是中国著名的古镇之一。

南浔古镇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小桥流水、石板巷、马头墙等,充满了浓郁的水乡风情。

镇上的传统手工艺品、丝绸、茶叶等也是不可错过的特色。

此外,南浔古镇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这里曾涌现出许多文人墨客、商贾巨子,如张静江、张石铭等,他们的故居如今成为游客探访历史的场所。

在古镇上漫步,可以看到许多历史悠久的庙宇、古桥、古塔等,每一处都有一段令人着迷的故事。

南浔古镇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

这里有许多传统的小吃和美食,如浔蹄、浔粽、浔酒等,口感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南浔古镇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的地方,无论是对于喜欢历史文化的游客,还是喜欢水乡风情的游客,这里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去处。

南浔古镇宣传语

南浔古镇宣传语

南浔古镇宣传语
1.南浔古镇,千年历史文化的见证。

2.远离尘嚣,沉浸在古老的氛围中。

3.漫步于古街巷,感受历史的韵味。

4.古老的建筑、石板路,随处可见的人文景观。

5.南浔古镇,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

6.漫步荡舟,领略江南水乡的美景。

7.醉心于南浔的古典韵味,感受陶渊明的诗意生活。

8.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展示南浔古镇的文化传承。

9.随处可见的名人故居,感受历史名人的风采。

10.美味佳肴,品尝南浔的特色美食。

11.拜访古寺庙宇,感受宗教的庄严与神秘。

12.乘船游览南浔美景,流水人家的画卷铺展眼前。

13.夜色里的南浔,别具一番魅力。

14.举世闻名的南浔桥,向世人展示江南的水乡风貌。

15.居民的生活,见证着南浔的独特魅力。

16.漫步于南浔古镇的夜市,感受异国风情。

17.随处可见的水运文化,感受南浔的繁荣与兴盛。

18.南浔的传统民居,展示着江南的建筑艺术。

19.悠久的历史,体验南浔的温婉与静谧。

20.美丽的江南水乡,南浔古镇让你流连忘返。

21.聆听古琴的清音,感受南浔的音乐之美。

22.在南浔古镇漫步,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时光。

魅力南浔演讲稿

魅力南浔演讲稿

魅力南浔演讲稿南浔,一个充满魅力的古镇,它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部,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

南浔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魅力南浔,感受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

首先,南浔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

在这里,古老的石桥、流水悠悠的河道、青瓦白墙的民居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漫步在古镇的小巷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水乡世界。

南浔古镇的建筑风格也是独具特色,民居、庙堂、祠堂等建筑保留着浓厚的历史痕迹,每一处都散发着别样的韵味。

其次,南浔古镇还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商贸文化的痕迹。

南浔古镇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商业繁华的古镇,曾是江南著名的水陆码头,商贸活动十分繁荣。

在古镇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店铺,这些店铺传承着古代商贸文化,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商贸市场。

此外,南浔古镇还有许多古迹和文物,如南浔书院、千秋楼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南浔悠久的历史文化。

最后,南浔古镇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民俗文化。

南浔古镇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走马灯、龙舟赛等,这些活动都体现了南浔古镇独特的民俗风情。

此外,南浔古镇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南浔木雕、南浔绣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着古代的工艺技艺,展现了南浔古镇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南浔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

走进南浔古镇,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水乡世界,感受着古代商贸文化的韵味,体验着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民俗文化。

南浔古镇,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古镇,也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浔古镇,感受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留下美好的回忆。

从“丝绸之路” 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

从“丝绸之路” 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转折点“丝绸之路〞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学术概念,包括时间、空间和内涵三大义项,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交通线路是其根底。

学术界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广义丝绸之路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古代,二是当代。

人们津津乐道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憧憬“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梦想,而对近代〔特别是晚清民国〕的中西交通,特别是古丝绸之路在近代的变迁,关注较少,甚至很少有人提及近代“丝绸之路〞。

显然不愿意将“丝绸之路〞概念用在这段受列强侵略欺负的交往历史上,早期用“帝国主义侵华史〞等,后来改用“中西交通史〞、“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之名。

今天的“一带一路〞战略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近代的开展变迁有着紧密关联,从古代到当代,承先启后的节点应是近代。

一、“丝绸之路〞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学术概念一般认为,德国地质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33-1905〕在1877年出版的多卷本《中国亲历旅行记》〔简称中国〕中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一命名的,但具体在哪一卷中提出并论述,该卷的具体出版时间,目前所见学者的表达多有模糊。

根据吴凤鸣的研究,这是1882年出版的第二卷中提出,“把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古道称为‘丝绸之路’〞的。

李希霍芬“丝绸之路〞思想和概念的提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术意义深远持久。

李希霍芬用此概念特指西汉张骞通使西域后而形成的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东西方交通线路,时段局限在两汉。

线路应是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渭河流域,穿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阳关后进入西域〔今南疆,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分南北路〕,从今喀什〔旧称喀什噶尔〕越帕米尔高原〔古称葱岭〕到中亚〔河中,今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心〕,再向西亚到达伊朗或从西南越兴都库什山到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印度。

“丝绸之路〞概念自提出之后,国外就有过一些讨论。

①国内学者的讨论比较晚,甚至不采纳这一概念,仍然沿用“中西交通〞等学术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着京杭大运河,南浔作为一个江南古镇,那粉墙黛瓦,那清水穿城,那稻浪白鸥,那人家枕河……这种傍水而居的日子,是无数大运河人们记忆中难忘一幕,也是江南水乡一辈子的乡愁印记。

庆幸的是,南浔古镇这种特有风韵,在去年京杭大运河申遗中,唯一整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可见非同寻常。

不久前,随中国报告文学作家团到南浔古镇采风,可能与我最近忙于“一带一路”工作有关,南浔古镇那深邃的历史文化,那清丽婉约的水乡风情,那吴侬软语的古朴民俗,早已深深感染了我。

难道丝绸是人间最美丽的云彩?这才有了南浔古镇那水一样滑腻,那烟一样轻软,那云一样飘逸,那花一样盛放,同时又带着雨丝轻风的浸润,带着烟丝醉软的质感,带着春暖花开的富贵,款款向我们妖艳而妩媚走来。

我像在南浔古镇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似的:这是一座丝绸古镇,正在蚕蛹化蝶!一在这里有人惊叹试问,紧紧相连与大运河,从古镇穿越的母亲河,流淌着清澈明亮的河水,为什么一流淌到了南浔这里就特别的――水晶晶?莫非这里有“水晶晶的朝云,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池塘……甚至水晶晶的老者,水晶晶的灵魂。

”出生在南浔的著名诗人、翻译家、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先生,用了六十六个“水晶晶”来形容他的家乡,可见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江南千年古镇。

这之前,我一直以为南浔古镇,是运河边上长大的孩子。

现在走近一看,南浔还是太湖的儿子。

这个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太湖南岸的浙江省湖州市的南浔古镇,确切说,她的母体属于太湖水系,荻塘古运河仅似一条碧玉锦带,萦绕在古镇的腰际上。

而那个来自浙北东苕溪出天目山之阳;西苕溪出天目山之阴。

两溪流合至南浔,才取名为苕?溪。

这苕?溪的水呀,淙淙地流过天目山的余脉,然后循山流下,经过漾、荡、河、港,在南浔古镇与南下的运河之水汇合后,这水又立马逐渐澄明,水清如镜。

听南浔在我单位挂职的王青副区长介绍:“这里的水曾经沾染过绝代佳人的秀色,相传美人西施姑娘入吴途中,在南浔洗去故国的脂粉,美丽从此在这里灵动起来。

”后来我们在当地老百姓菜园中,找到了这一叫绣花锦的菜。

其外形与普通青菜相似,只是菜茎稍细,菜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形,叶面上的脉胳富有一种曲线美。

此菜炒熟以后,依旧碧绿,令人舍不得去碰一碰它。

品尝此菜,不仅菜汁中有一种清香,而且还有一种比普通蔬菜糯软得多的惬意,莫非蚕蛹蝶变?出人意料的是,“水晶晶”的南浔古镇,不但成就了南太湖之畔的鱼美之乡,而且还孕育着一个享誉全球的丝绸之府――蚕丝织成的锦绣天堂。

一位当地叫高铨的先人,在《吴兴蚕农》书中这样写道:“丝由水煮,治水为先,有一字诀,曰:清,清则丝色洁白。

”过去这里的人,对蚕丝质量好坏的评断,最简单的办法是,用铜钿挂在所缫的一根丝上,越能承重,韧性越强的丝则为上品。

采风中,我从当地一个叫辑里村得知,这里早有“水重丝韧”的传说,该村穿珠湾、西塘桥河之水,不仅清澈,而且水中矿物质较别处要丰富得多,甚至十斤一桶的水,比别的地方会重二两。

所以这里所缫的一根丝,挂两枚铜钿不会断。

看来是一河好水,催生了南浔古镇一地蚕宝宝喜好的桑田;而这好水,又引来南浔古镇迷人的山色水韵。

这才使得这里,山因水而更明亮,水出林而更纯洁。

一路上我们只见水中星月,小楼人家;桥影似虹,船舶如梭;无处不透亮,何处不生辉!何等的古镇风流,全都倒影在这苕?溪山水之中。

难怪徐迟要像串起一串珍珠似的“水晶晶”的形容词,来夸赞家乡小镇的稀世之美。

我承认,我与作家采风团其他人不一样的是,我从小就是在运河边长大的,由于大河的情节,我格外欣赏一条大河从家门口流过,有时波澜不惊,有时涓涓溪流,看不见大起大落,看不见气势磅礴。

当一方生长诗思灵气的甘美水土,南浔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具的文化魅力慢慢溢满而出,然后把我们深深地吸引,诱惑我们迫切想要走进并感受她的真实。

难道运河之外真的有大湖,太湖之外真的有大海?看来在这里,南浔古镇呈献给我们的已不只是一条河,当她把北国和江南、荒漠和大海、西域和东瀛、太平洋和印度洋甚至地中海牵起手时,谁都没有想到,南浔古镇竟破天荒,演绎了一个跨越东西方丝绸之路文明的灿烂史诗。

这是需要多么大的胆识和气魄呵,水晶晶的南浔古镇,难道就因为有了令人梦思的丝绸,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心静如水,雅致如河,这时所有尘世的庸俗与喧嚣都与我们无关――在这里,时光就像溪水一样流淌,虽不会为谁停下脚步,但会以各种方式让我们回望。

特别是大河的这种行走姿态,教会我们逐渐学会慢生活,开始修筑自己心中的梦。

在这里,那文静的大河又像一位美女,每天都用母亲般的乳汁滋润着两岸。

而大河两岸,又像纤夫的肩膀,担当起人们诗意的栖息,让我们从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神圣。

在这里,清净透明的溪河之水,犹如镜面能映照万物,水晶能折射各色光芒。

在天风河雨的波浪涌动中,让我们触摸到大河的脉络,感受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深厚瑰丽与博大,体悟着生生不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大河气魄和精神。

二从与丝绸之路紧紧相连的南浔古镇制造、跨境贸易平台,我们会惊艳发现,那些不尽的美丽丝绸织锦,为什么一集结到南浔就特别的――水灵灵?莫非这里有水灵灵的河溪,水灵灵的桑田,水灵灵的民俗,水灵灵的村落……还有水灵灵的蚕丝,水灵灵的蚕宝宝。

我想用六十六个“水灵灵”,来对应徐迟的六十六个“水晶晶”,目的就是要唤醒人们对南浔的美好与向往。

走在南浔古镇,我们得知南浔至今依然保持着清末民初的风貌,一条大河自南至北,穿镇而过。

黛瓦粉墙的民居,傍河而列,在河柳和古木的掩映下,组成了长长的河街,仿佛修长美女穿着一件美丽丝绸旗袍款款而来,这是一种多么漂亮而有精神的水灵灵。

漫步古镇街头,仍然可以看到当年的老米行和杂货店的招牌,还有“刘氏梯号”、“丝业会馆”、“求恕里”、“张石铭旧宅”等旧迹,依稀可见当年丝绸的繁华。

南浔以前主要是靠蚕丝业发家,“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早在南宋时就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清末民初已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当我们在这里可以见到天下最漂亮的丝绸,这是一种多么光鲜而有生气的水灵灵。

来到古镇村舍,辑里湖丝作为南浔古镇特产,“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是丝中极品,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

如果说浙江是江南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南浔“辑里丝”则是江南丝绸之最。

那天我们来到当年的南浔商会,现为辑里湖丝馆,我主持了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浙江省报告文学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就像为大家表演现场缫丝的过程,这是一种多么荣耀而又伟大的水灵灵。

说到这里,人们不免欲问,南浔古镇的蚕丝,究竟是靠什么发迹的?我向我单位在南浔挂职常务副区长的张春生先生请教,他说:“南浔地处北纬三十度线上,全年大于十摄氏度的积温超过五千摄氏度,年日照时数为二千小时,常年积水量在一千二百毫米左右,气候和地理环境适宜种桑养蚕。

”在这里桑蚕业,开始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富裕生活。

至今南浔古镇民间还流传着“蓬头垢面四十日,油头光脸整一年”的俗语,形容当时南浔古镇一带的蚕农们在养蚕季节辛苦劳作四十多天,之后能够过上一年的富庶生活。

当地的乡土作家陆士虎先生又对我解说道:南浔养蚕有三大奥秘。

一靠好品种,蚕农总结了“凡蚕之性喜温和”的经验,精心护养和抚育了一种极为优良的蚕种――莲心种。

此种所产蚕茧小似莲实,所缫之丝纤度细、拉力强、色鲜艳、解舒好。

二靠好技术,即鲜茧生缫、冷盆低温、定粒缫丝、添绪塔头、勤换塔头、卷绕压稳、炭盆干燥、环境清洁。

三靠提高生产率,将缫丝车从单绪手摇,改进为三绪转轴脚踏。

在当时没有机械化缫丝的年代,不亚于一场革命。

关于南浔人如何养蚕,有些技术我一时还弄不明白。

但千言万语一句话,南浔古镇的蚕丝质量好,不是天生俱来,个中凝聚着南浔人的勤劳和智慧。

当然,我还不忘补充了一个奥秘:“我们千万别忘记徐迟先生的六十六个‘水晶晶’,只有好水,才有好丝呀!”“哈――哈――”我们的笑声,似一列飞过古镇上空的大雁,怀望着这里的蓝天白云,这里的桑园田野,这里的小桥流水……在这里,南浔古镇早已名扬四海。

就像如今南浔传说着一句民谚:“七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

”明末南浔,相隔七里出了三位阁老,有趣的是他们与南浔丝绸结下不解之缘。

一位在他的《涌幢小品》中赞美说:“湖丝惟七里丝尤佳,较常价每两必多么一分。

”一位把生意做到朝庭中,据传清王朝内务府规定,凡皇帝和后妃所穿的龙袍凤衣,必须用辑里丝做织造原料。

还有一位通过“走出去”,把南浔辑里丝做到国外,以其“白、净、柔、韧”的特点,首次把中国商品在世博会上亮相。

我在这里苦口婆心举证,不是刻意宣说那位南浔人的作用,而是要佐证南浔蚕丝的发展,是一代代南浔人执着和追求的硕果。

在这里,南浔人家早已富有了。

这得益丝业的兴起,才成就了南浔一批大贾巨富,让他们成为了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

在当地据说,人们习惯按财富的多少,以动物形体的大小,把这些丝商分为“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黄金狗”。

资产过千万两白银的称为象,过百万的称为牛,在五十万两左右的就叫做金狗。

有资料证实,南浔丝商群体的财产总额在六千万两至八千万两,相当于当时晚清政府一年的收入。

可见,堪称富可敌国。

富起来了怎么办?这些南浔丝商们,就在南浔大建豪宅、修造园林。

自南宋至清代,古镇上的大小园林多达二十七处,至今幸存的有嘉业堂藏书楼、刘氏小莲庄、陈氏颖园和张氏适园。

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实为江南所仅见。

位于浔溪西岸的“张石铭旧宅”,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均衡所建,建于清光绪年间,旧宅占地六千五百方,建筑面积七千来方,五落四进,有中西各式楼房一百五十间,是江南罕见的、基本保持明清历史旧貌的豪门巨宅之一,号称“江南第一古民宅”。

整座豪宅既按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格局建造,又巧妙地结合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群,相互联通,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群的经典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石铭早年丧父,由母亲操持家业,因此他对母亲十分孝敬,将住宅取名为“懿德堂”,以颂扬母亲的功德。

主人的住处为二层楼,楼下落地长窗,所有的门窗、栋梁、走廊、楼梯、屋檐,都雕刻着精美的古代戏文故事。

而楼上是玻璃窗,镶嵌的是法国进口的刻花兰晶玻璃,蓝白相间,玻璃上从不积灰,从来不用擦洗,但始终保持清洁。

据说这种玻璃的工艺已经失传,全世界仅存的不足一百块,大部分都在这里。

也许豪门旧宅体验中西合璧和众多江南古镇一样,南浔,具有典型的水乡风貌,乌瓦粉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小船来往。

然而,随着“西学东渐”思潮的涌入,眼界开阔做外贸生意的南浔富商,给这座小镇,深深的打下了“中西合璧”的历史痕迹,豪门宅邸,园林书楼处处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互补的特点。

比如四象之首的刘镛,不但走向了全国,而且还走向了全球。

除了丝业、典当、房地产,还投资船运、电力、铁路、茶叶等。

他的资产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六十个亿,皇帝要是没钱用了,还会伸手向他要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