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JI诊断标准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早发现防感染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早发现防感染骨关节炎是一种关节软骨或软骨下骨磨损的关节炎,常见症状有关节疼痛或僵硬,可合并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度降低,自然病程反复发作,逐渐加重。
骨关节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降低生活质量。
对于中重度骨关节炎,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时,人工关节置换是首选治疗方案,手术后能缓解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一个罕见(发病率<1%)但灾难性的并发症,因此,术后预防及早期发现感染是极其关键的。
本文根据个人临床经验及参照共识指南,提供一些预防及早期发现感染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PJI的分型假体周围感染PJI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性PJI和慢性PJI,其中根据病原体来源可分为围手术期感染和血源性感染。
急性PJI临床表现为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全身发热、关节周围皮肤发红、关节肿胀。
慢性PJI临床表现为慢性疼痛,假体松动,窦道形成。
PJI的诊断主要诊断标准(至少符合其中1条):2次标准培养中检测出相同微生物;与关节腔相通的窦道形成或可见假体外露。
PJI次要标准:1.血清CRP:急性期>100mg/L,慢性期>10mg/L2.血沉ESR:慢性期>30mm/hr3.滑液中白细胞升高:急性期>10000/uL,慢性期>3000uL4.滑液中多核巨细胞百分比升高(PMN%):急性期>90%,慢性期>70%5.假体周围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6.单次培养阳性证据强度1.建议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
证据强度:强联合ESR(>30mm/hr)与CRP(>10mg/L)用来诊断假体周围感染PJI时敏感度高(96%),但是特异度较低(56%)。
因此,病人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入院后常规检查ESR、CRP,评估感染风险与标定基线水平。
术后前3个月每间隔1月复查ESR、CRP,与术前检查结果对比,同时动态观察炎性指标走势,早期发现、诊断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和预防

• 细胞记数/分类/结晶/GRAM染 色
诊断方法4----冰冻切片的分析
• Charosky1973年首次使用 • 术中判别
诊断方法5----影像学
X线
• 常缺乏特异性的表现 • 提示感染:骨膜反应、局灶性的骨溶解、没有植入物磨损情况下
的广泛骨吸收 • 结合病史判断
同位素扫描
较好的诊断方法
• 关节滑液的白细胞计数 Trampuz(2004)
人体关节
假体关节
正常
化脓关节炎 假体关节感染
白细胞,×109/l
<0.2
>50
>1.7
中性白细胞,%
<25
>90
>65
新方法和进展——分子标记物
• 血清标记物
•
IL-6 :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与CRP联合敏 感性更高
优势 • 超声激发
• 假体上粘附或生物膜内的细菌
• 分离液注入血培养瓶
• 吸附抗生素并增菌
• 能检测出更多抗生素抑制后分离不出的病原
缺点 • 仍无法快速鉴别病原菌 • 分离不出结核
术前诊断病原
• 血清学病原标记物进展
• 针对短链胞外脂磷壁酸的血清IgG抗体(sce-LTA):对于CNS引起的PJI有 诊断价值。
寻找病原!鉴定病原!
组织块匀浆血培养系统 • 假体超声裂解液 特殊菌种鉴定:蛋白质谱鉴定, 16SrDNA • 我们采用的方法:假体超声裂解液+血培养系统
• Minass组ian织等(块20匀14)浆+血培养系统
假体病原诊断的里程碑
• 超声裂解液的培养
特殊菌种鉴定:蛋白质谱鉴定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版)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及嗅觉减退、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近10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在英国UK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新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
一、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诊断标准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
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
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査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 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综合征。
二、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运动症状1.运动迟缓: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
该项可通过MDS-UPDRS中手指敲击(3.4)、手部运动(3.5)、旋前-旋后运动(3.6)、脚趾敲击(3.7)和足部拍打(3.8)来评定。
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细菌学培养阴性的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细菌培养假阳性
• 本文重点介绍细菌培养结果假阴性,但PJI细菌培养结果 假阳性同样非常重要。 • 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患者,需同时综合考虑其他诊断依据。 美国AAOS PJI诊断指南推荐,在进行翻修术前,应当获 取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若血清学指标正常,则获取关节积 液标本,并尽可能在术前即确诊是否存在PJI。 • AAOS指南推荐,在术中应当获取多个软组织标本,3-5个 软组织标本可以改善培养结果的可靠性。 • 若对PJI诊断假阳性存在疑问,可寻找感染科医生帮助。
治疗策略:针对假体感染最为常见的细菌应用广谱或联合使 用抗菌素。 该策略带来的后果:抗生素的副作用增加;常规的抗生素并 不能覆盖真菌或少见细菌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诱导细 菌的抗生素耐药性。
因此,采取合理的方法尽可能的获取PJI感染病原体 信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PJI细菌培养阴性的原因
1 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在获取感染关节内的细菌培养的标本或 组织之前就使用了抗生素 2 细菌培养技术也可能影响细菌培养的结果: a:传统的细菌培养方法并不能检测包被在生物膜内的感染 病原体 b: 细菌培养基种类和分离方法等也会显著影响培养的结果 c: 细菌培养组织标本获取的方法和转移至实验室的过程也 可能影响培养结果 d: 细菌培养穿刺液获取的过程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如,局 麻类药物可能会影响细菌增殖。
细菌学培养阴性的关节假体周 围感染
细菌学培养阴性的关节假体周围 感染目前仍是临床诊断的难点
1 据美国骨骼肌肉感染协会发布的指南标准;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periprosth1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定义为:从怀疑假体感染的 同一假体关节内获取的体液或组织,至少有两个或以上的标本培养出 同一类型的细菌。 2 PJI 是关节置换术后最为灾难性的并发症。尽管文献报道美国PJI的发 生率仅在1-2%之间,但PJI是目前医疗保险人群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 的首要因素,同时也是目前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第三大原因。 3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据估计到2020年,美国关 节置换患者年PJI发生率可达到6万-7万人。
假体周围感染分类和治疗原则

(大约6周)。 在控制感染后(在大多数病例为6~8周)使用抗生素骨水
术中培养阳性(PIOC)
保守治疗
治疗方法
基本方法:
单纯抗生素治疗 手术清创保留假体 重新放置假体
一期 二期
关节成形 关节融合 截肢
治疗
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评估和分类
病人状况
年龄,免疫状态,手术意愿,伴随疾病
疾病状况
分类,症状持续时间,假体稳定性,软组织条件
细菌状况
根据与治疗和和预后的相关性分类
相关性治疗
术后早期感染( EPOI)
术后1个月以内发生 清创、更换内衬、保留假体 抗生素治疗
急性血行感染(AHI)
有症状的感染急性发作 依假体的稳定性酌定治疗
临床分类及分期
相关性治疗
晚期慢性感染(LCI)
术后1个月以后发生 清创、取出假体、抗生素 适当的后续治疗
清创取出假体(放置间隔--评估) 间隔期 感染控制后二期的假体再植入
Ⅱ期翻修要点
Lars Frommelt 2006 Injury, Int. J. Care Injured (2006) 37, S87—S94
去除所有人工关节假体,包括所有异物材料(如骨水泥) 同时对骨和软组织行激进的清创。
(如骨水泥)同时对骨和软组织行激进的清创。 在植入假体的同时使用带抗生素的骨水泥作局
部抗菌治疗。(非骨水泥假体要有局部缓释抗生素) 只要没有手术后并发症静脉用抗生素10~14天。
二期翻修的条件
感染持续时间长 软组织条件不满意 严重感染 经过前述方法失败 容易感染人群
二期翻修
2个步骤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指标分析

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年2月第24卷第2期277文章编号:1007 —4287(2020)02 —0277 —03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指标分析李少朋],李荣杭2,于涛〃(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吉林长春130033;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人工髋关节给患有髋关节疾病的患者带来了福 音,能使患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 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等的 患者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如今髋关节置换术发展为非常成熟的治疗手段。
但是在治疗的背后不可避免会出现髋关节脱位、假 体松动、术后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其术后感染一直是 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术后一旦感染不仅给患者带 来极大经济压力,而且增加患者死亡率[1]。
对这一 疾患国外文献将其命名为假体关节感染(PJI)。
由于宿主对P j l的免疫反应与普通化脓性关节炎有很 大区别,所以不能将普通的化脓性关节炎的症状、体 征和实验室化验指标用于假体髋关节的感染。
PJI 的准确诊断有时十分困难,有很多问题未能完美解决,如何快速有效的诊断是正确治疗P J I患者的前 提。
本文通过研究4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病原菌分布、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 验室检查指标等情况,为诊断P J I提供帮助。
1研究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人 我院骨关节病区诊治的4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P J I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 34岁到78岁,平均年龄为56. 14岁。
42例患者均 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7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5例。
原发性疾病:股骨颈 骨折14例,股骨头坏死17例,创伤性髋关节炎5 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6例。
纳人标准:所有患 者均符合诊断标准,P J I诊断参照肌肉骨骼感染协会(MSIS)于2011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42例患 者无术前存在基础疾病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免疫 系统等可引发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 沉降率(ESR)明显异常者。
美国感染协会PJI(假体感染)诊断及治疗指南

美国感染协会PJI(假体感染)诊断及治疗指南来源:丁香园仅作互相学习用PJI术前评估,术中检测,PJI定义术前评估,如图11.若病人存在以下情况,须考虑诊断PJI:持续的关节置换部位窦道形成,或置换部位需持续引流;急性发作的置换部位疼痛;关节置换后的持续慢性疼痛,特别是既往有伤口愈合障碍或者浅表深部感染,关节置换术后无明显症状,间歇一定时间后出现的关节置换部位疼痛,2.评估患者是否为PJI需要结合病史和体检。
病史需要提供的情况包括:假体类型,植入假体日期,既往关节部位手术史,关节部位切口愈合情况,既往是否存在感染,近期关节部位的症状,药物过敏,内科疾病,关节内抽吸培养结果,抗菌治疗策略及效果3.怀疑PJI而临床表现并不明显的患者需要进行ESR及CRP的检测。
ESR及CRP结合可以为感染的诊断提供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4.怀疑PJI的患者需行疾病部位的X片检测。
5.诊断急性可疑PJI的患者除非临床诊断明确,计划进行手术,否则推荐所有患者进行关节内的诊断性穿刺,关节腔穿刺术同时可考虑应用于那些CRP或者ESR不明原因升高,同时伴有慢性置换部位关节疼痛而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患者。
而若最终计划手术或者预测检测结果并不会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则无需进行该操作。
关节腔内滑囊液分析包括全细胞计数,不同类别的白细胞计数,厌氧菌及需氧菌培养。
6.对临床状况稳定的患者,停止使用抗生素治疗2周以上可以提高关节腔穿刺液体的细菌培养阳性率。
7.若患者存在发热,或急性起病,或存在血液系统感染症状,则推荐对患者进行厌氧菌及需氧菌的血培养8.影像学诊断措施,如骨扫描,白细胞扫描,磁共振,CT,PET等可以帮助PJI的诊断。
PJI的术中诊断9.术中的置换假体周围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样本对诊断关节感染非常重要,并且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指标。
对临床诊断PJI困难的患者,进行关节置换翻修时可以获取组织样本进行诊断,诊断的结果对后续制定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摘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最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是临床骨科医师面临的最为棘手的困难之一。
一旦发生假体周围感染,若是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并治疗,此时往往容易处理,并且可以最小限度的减少患者身体及精神负担。
本文就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危险因素、诊断、治疗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建议,并可做到对假体周围感染的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关节置换、感染、早期诊断与治疗人工关节因其具有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活动度等诸多优点,已广泛用于治疗髋、膝等关节终末期病变的治疗,现已被全世界骨科界公认为临床常用标准术式之一[1]。
但是术后并发症仍是困扰骨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其中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这一并发症后果最为严重,会给患者身心带来沉重的负担,并且会严重影响术后关节功能。
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出综述,以期对临床防治作出指导。
一、感染危险因素:关节置换术后PJI相关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手术因素以及术后因素。
据文献报道[2]: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肿瘤、肥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诸多因素都会增加PJI的发生率。
手术因素主要指手术环境:手术室级别及空气净化程度、手术室人员数量、手术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术后因素包括尿路感染、口腔感染、吸烟、引流量大、有表浅感染等。
二、感染的诊断:1.PJI诊断标准由于目前尚无公认的假体周围感染的金标准,所以临床上对于PJI的诊断都是国际上大多数医师的研究共识。
常用的为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发布的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指南[3]。
2.PJI的临床表现一般来说,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突然出现关节周围红肿疼痛和或关节僵硬,应怀疑感染的可能。
而对于慢性感染,早期常无明显特异表现,发展至后期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或许可发现假体松动等异常征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IS标准
肌肉与骨骼感染协会(Muscularskeletal Infection Society,MSIS)召集一组专家深入分析了现有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假体周围关节感染作出新的定义。
符合以下标准,假体周围关节感染明确存在。
①存在与假体相通的窦道;或②受累人工关节的2处假体周围组织或关节液标本中分离出同一病原体;或③满足以下6条中4条:•红细胞沉降率(ESR)或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滑膜白细胞计数升高,•滑膜中性粒细胞(PMN)百分比升高,•受累关节出现化脓表现,•假体周围组织或关节液标本中1次培养分离出微生物,•400倍放大率下,假体周围组织的病理学分析在5个高倍镜视野下发现>5个中心粒细胞。
若满足标准③中少于4条,假体周围关节感染可能存在。
AAOS标准共识
假体周围感染 2010年6月18日
1.在没有可靠证据来将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可能性进行分层的情况下,建议将患者分为假体周围感染高度可能性和低度可能性两组,以便进一步进行不同的检查而明确诊断。
推荐强度:专家共识
假体周围感染高度可能性定义:有至少1项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表现(疼痛和/或僵硬),并同时具备以下至少1项者:(1)具有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2)有假体周围感染的体征(关节红肿皮温高或窦道形成);(3)X线可见早期(置换术后5年以内)假体松动或骨溶解。
假体周围感染低度可能性定义:只有1项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表现(疼痛或僵硬),同时不具备以下任何1项者:(1)具有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2)有假体周围感染的体征(关节红肿皮温高或窦道形成);(3)X线可见早期(置换术后5年以内)假体松动或骨溶解。
(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
)
具有循证证据的危险因素如下:被置换关节之前有过感染史(膝);手术时皮肤切口处有浅表感染(髋和膝);肥胖(髋);手术时间超过2.5小时(髋和膝);免疫抑制状态(膝)(具体指:HIV感染、糖尿病、肝炎、接受化疗或应用免疫抑制药物、自身免疫疾病、炎症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肝衰竭、营养不良、镰状细胞病、血友病以及实体器官移植的患者)。
专家共识的危险因素如下:最近1年内有过细菌或真菌感染;该关节在关节置换后以往已发生过感染;皮肤病(银屑病、慢性蜂窝织炎、淋巴水肿、慢性静脉瘀滞、皮肤溃疡);使用静脉注射的药物;最近3年内有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或定植;其它部位的活动性感染。
2.将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作为诊断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主要评估指标。
推荐强度:强
3.如果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ESR和/或CRP出现异常,建议进行膝关节穿刺抽取关节液,进行细菌培养、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检查。
推荐强度:强4.髋关节置换术后根据患者的感染可能性、ESR和CRP指标、是否计划再手术等情况(表1),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关节穿刺并做细菌培养、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冰冻切片等检查。
推荐强度:强5.当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可能性与第一次关节穿刺检查结果不符时,建议再次行关节穿刺检查。
推荐强度:中等6.当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可能性为低度,ESR和CRP中只有一个是异常的,又没有再手术的计划时,建议3个月后重新评估。
表1髋关节置换术后疑似感染患者进一步进行关节穿刺等检查的病例选择。
推荐强度:专家共识7.当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可能性与第一次关节穿刺检查结果不符时,建议再次行关节穿刺检查。
推荐强度:专家共识8.当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关节液细菌培养时,至少在之前的2周内不用抗生素。
推荐强度:中等9.当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没有确定,又无再手术的计划时,可以考虑进行同位素成像检查。
推荐强度:弱10.不反对也不建议应用CT或MRI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
推荐强度:尚无定论11.反对术中应用革兰氏染色来排除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
推荐强度:强12.对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再手术的患者,如果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尚未确定或排除,建议进行假体周围组织的冰冻切片检查。
推荐强度:强13.对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再手术的患者,如果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尚未确定或排除,建议进行多个(处)假体周围组织的细菌培养。
推荐强度:强14.当怀疑假体周围感染时,反对在细菌培养之前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推荐强度:强15.对于假体周围感染可能性为低度的髋膝关节置换患者以及已经确诊为假体周围感染并再手术的患者,建议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推荐强度:中等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1. 若病人存在以下情况,须考虑诊断PJI:持续的关节置换部位窦道形成,或置换部位需持续引流;急性发作的置换部位疼痛;关节置换后的持续慢性疼痛,特别是既往有伤口愈合
障碍或者浅表深部感染,关节置换术后无明显症状,间歇一定时间后出现的关节置换部位疼痛,
2. 评估患者是否为PJI 需要结合病史和体检。
病史需要提供的情况包括:假体类型,植入假体日期,既往关节部位手术史,关节部位切口愈合情况,既往是否存在感染,近期关节部位的症状,药物过敏,内科疾病,关节内抽吸培养结果,抗菌治疗策略及效果
3. 怀疑PJI 而临床表现并不明显的患者需要进行ESR 及CRP 的检测。
ESR 及CRP 结合可以为感染的诊断提供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4. 怀疑PJI 的患者需行疾病部位的X 片检测。
5. 诊断急性可疑PJI 的患者除非临床诊断明确,计划进行手术,否则推荐所有患者进行关节内的诊断性穿刺,关节腔穿刺术同时可考虑应用于那些CRP 或者ESR 不明原因升高,同时伴有慢性置换部位关节疼痛而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患者。
而若最终计划手术或者预测检测结果并不会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则无需进行该操作。
关节腔内滑囊液分析包括全细胞计数,不同类别的白细胞计数,厌氧菌及需氧菌培养。
6. 对临床状况稳定的患者,停止使用抗生素治疗2 周以上可以提高关节腔穿刺液体的细菌培养阳性率。
7. 若患者存在发热,或急性起病,或存在血液系统感染症状,则推荐对患者进行厌氧菌及需氧菌的血培养
8. 影像学诊断措施,如骨扫描,白细胞扫描,磁共振,CT,PET 等可以帮助PJI 的诊断。
PJI 的术中诊断
9. 术中的置换假体周围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样本对诊断关节感染非常重要,并且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指标。
对临床诊断PJI 困难的患者,进行关节置换翻修时可以获取组织样本进行诊断,诊断的结果对后续制定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0. 在对关节置换处进行翻修,清创时需至少获取3 个不同部位的标本进行诊断,最佳个数为5 个或6 个。
11. 若患者临床症状稳定,可考虑术前停用抗生素2 周以便获得较高的细菌培养成功率
12. 存在和关节置换假体部位相通的窦道可以考虑诊断PJI
13. 在进行关节置换部位的清创和翻修时获得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急性炎症性改变可以考
虑诊断为PJI
14. 在关节置换假体周围存在不明原因的化脓渗出时考虑诊断PJI
15. 术前两次或以上的细菌培养结果,或者是术前及术中细菌培养结果均为同一种细菌时可以考虑诊断PJI。
穿刺液体或清创获取的软组织内若培养出毒力较强的微生物也可考虑诊断PJI。
多个培养标本中只一个标本培养出毒力较低的细菌通常可能是标本被污染的所至,不能凭此诊断PJI,须和其他相关检测及临床表现进行结合。
16. 即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检测不符合PJI 的诊断,某些患者也不能完全排除PJI,临床医生需结合目前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测,既往病史等对PJI 做出合理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