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第13课《伟大的开端》课件

①是中国近代历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意义 事件 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条件 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 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二、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
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
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一、选择题
1.青岛市有一座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是为纪念一次伟大 的学生运动而修建的,在这场运动中,爱国学生喊出了“还我 青岛”的口号。以此判断这次运动是( B )。 A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戊戌变法运动 D. 南昌起义 2.“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初期 的中央局书记。”请你判断此人是( D )。 A. 鲁迅 B.李大钊 C. 毛泽东 D. 陈独秀 3.“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 史事件是( D )。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工人动的高潮
从1922年初到1923年2月相继爆发的工人运动
香港海员大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
施 洋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林 祥 谦
小结
一、五四 爱国运动
原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爆发
发展 结果
5.4
北京 (中心)
学生(主力)
6.3
上海 (中心)
工人 (主力)
初步胜利
1919年
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
是(
C
)
A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五四运动爆发于( A 1915年
B
历史八年级上北师版第13课伟大的开端说课课件

北大学生许德珩
一、五四风雷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 北京 上海 经过:两个阶段 学生为主力
工人为主力
五四精神:彻底的永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目标
旧资民产主阶主级义革命 新无民产主阶主级义革命
党的名称 奋斗目标
当前任务
领导机 构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领导工人阶级, 中央局, 开展工人运动 陈独秀为
书记
学生自主阅读书本完成表格,教师用讲述法向学生介绍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 简单解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两个基本概念。在讲述当前任务时,联系第三 部分工人运动的高潮,初步得出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新面貌。
实的资料。
导入新课
• 今年6月1日儿童节,学校为大家举办了一个大型游园活动, 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那明年,我们还庆祝儿童节吗?学校将 为设我置们理庆由祝:哪与学一生个密新切的相节关日的?事你情知能道引这起学个生节的日极的大来兴由趣吗,?由
此自然地引导学生关注要学习的新内容。
新课教学
•一、五四风雷
• 课后练习: ①完成《学导练》的部分选择题及材料分析 题。 ②以五四青年的身份撰写“五四运动”的宣 传口号、标语。
五、教学反思
• 这节课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 方法。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 获得新知识。课前预习和收集资料培养了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教学充分调动 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归纳 能力。
第二阶段:工人、商人站起来
结合收集的资料以及五四运动的过程,小组讨 论:五四运动体现了怎么样的爱国精神?
重要的起点:大班社会《伟大的开端》教案

重要的起点:大班社会《伟大的开端》教案教案背景- 本教案针对大班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主题为《伟大的开端》。
通过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探索人类历史的起源,了解不同文明的出现,并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了解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活动一:探索起源- 通过图片展示、简单的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概括性问题:- 不同文明的起源有哪些?常见的文明有哪些?- 每个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二:历史事件与人物- 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多媒体方式,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 活动设计:-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展示和讲解。
- 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这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性;- 对今天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个人对这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看法等。
活动三:创设历史场景- 在教室中创设一个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文化。
- 活动设计:- 教师精心布置场景,例如模拟古代的市集、宫殿、农田等。
- 学生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历史时期的生活和交流方式。
-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并了解不同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教学评估-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展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角色扮演的表现,并通过评估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历史文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参观博物馆等,拓宽知识面和培养研究兴趣。
参考资料- 可根据需要,提供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书籍、图片、视频资料等。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课伟大的开端赣榆县初级中学:李欣一.教材内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板块的概述部分为我们讲述了四个问题,分别是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兴起的标志与过程、中共诞生及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
本课题的主旨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二.课标要求: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目标: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三、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精神,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
四、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大家知道我们国家都有哪些主要的节日?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五四”和“七一”是我国两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二)进行新课:1.教师展示课件:教学目标,点名学生朗读。
2.学生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初步建立知识结构(1)教师巡视教室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自学,答疑。
八上历史第13课笔记

13、伟大的开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一战后,巴黎和会的召开A、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什么要求?B、巴黎和会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呢?根本原因:列强侵略中国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结论——弱国无外交!落后挨打!罢课爱国不止是学生的事!上海商人罢市标语、口号4、五四运动的结果:1、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2、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3、释放被捕学生说明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5、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影响A.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②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共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阶级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被篆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了,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什么是五四精神呢?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爱国精神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前途是走向资本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领导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革命的前途是引向社会主义社会。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历史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广泛建立:中共一大召开焕然一新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新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革命前途——社会主义群众基础——更广泛⏹中国共产党与近代中国其它政党有什么不同?(1)指导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2)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始终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3)奋斗目标不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工人运动的影响,经验教训和启示:▪影响: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成 立 条 件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的
传播
下部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
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时间:1921年9月23日
(2)
地点:上海--------嘉兴 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李达、李汉俊、毛泽东、何叔 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 海、包惠僧 名称:中国共产党 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内容 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领导机构:中央局 历史意义: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 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4.为什么说中共的诞生是“开天辟地”?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 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 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 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路线提供了客 观可能性。
(2)经过
前期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斗争方式:游行抗议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后期 时间:6月5日 地点:上海 斗争方式:罢工
地点:
主力 :
方式:
过 程
前期:
北京
学生
示威游行
后期:
上海
工人阶级
罢工
三罢
罢课
罢市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风雷
第13课《伟大的开端》课件共25页

机器,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导火线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此事件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什么是五四精神?当代青年应当如何在和 平年代弘扬五四精神?
爱国、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 ,把祖国和 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 天下之乐 ,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 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讨论:
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因为他在新文化运动和 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巨大影响, 并且他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 织的发起者之一.
的中央局书记。”请你判断此人是D( )。
A. 鲁迅 B.李大钊 C. 毛泽东 D. 陈独秀
3.“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
史事件是(D )。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材料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
矿
路
工
工
工
人
人
人
大
大
大
罢
罢
罢
工
工
工
一、选择题
1.青岛市有一座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是为纪念一次伟大 的学生运动而修建的,在这场运动中,爱国学生喊出了“还我
青岛”的口号。以此判断这次运动是B( )。
A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戊戌变法运动 D. 南昌起义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学案

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学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学案教学内容:《伟大的开端》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的第一课。
课程标准: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事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
____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选取优秀影视片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为祖国富强和中华民族复兴勤奋学习的态度。
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
设计理念:●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我的1919》,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的历史线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中共一大代表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工人运动的高潮
香港海员大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luá n
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练习
1937——1945抗日战争
1946—1949 解放战争全面胜利
1949.10.1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发展沿海经济
1997.7.1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2001.7.14中国申奥成功
2002.12.1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3年10月15日9 时整,神舟五号载人 飞船发射成功
空
胜
利升返回源自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返 回
D、中国青年发扬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6、真是幸运,浙江嘉兴南湖被永远载入中国 共产党的史册是在
C
A、1915年B、1919年C、1921年D、1922年
五四风雷
原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外交失败
时间: 1919年5月4日 经过: 结果:
两个阶段
取得初步胜利
意义: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五四运动爆发于( A 1915年
B
B
) 1919年
C
1921年
D 1922年
3、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D
)
A 德国占领山东
B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
D
英国制造“麦克马洪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 ( )
A
A 上海
C 武汉
B 广州
D 北京
罢免曹汝霖、章宗祥、
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初步胜利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 黎和约上签字
释放被捕学生
中共一大内容
名 称 奋斗目标 当前任务 领导机构
社会主义 组织工人 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 阶级开展 共产主义 工人运动 陈独秀为 书记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
是(
C
)
A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由无产阶级领导 的,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 指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就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目标
旧民主主 资产阶级 义革命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 共和国
人民民主 新民主主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专政的国 义革命 家
你所理解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权益转给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A
D、美国
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逮捕爱国的学生
B
B、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
C、工人阶级工资太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战败
3、五四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是在
A、4月 B、5月 C、6月 D、7月
C
D
4、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
你所理解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 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上海 代表: 13人
浙江嘉兴
内容: 名称、目标、任务、领导机构
意义: 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具体 事件说明“自从有了共产党,中 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五四运动的经过
时间 重心 主力 斗争方式
5.4—6.5
北京
学生
罢课 罢工
6.5—6月底
上海
工人
罢课 罢市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结果
旧民主主 资产阶级 义革命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 共和国
人民民主 新民主主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专政的国 义革命 家
的开始,主要是因为
A、北洋政府罢免了操汝霖等人的职务 B、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 D、无产阶级逐步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5、5月4日后来成为“中国青年节”主要是因为:
A、北京学生首先发起了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D
1919年5月4日 两个阶段 取得初步胜利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上海
代表: 13人
浙江嘉兴
内容: 名称、目标、任务、领导机构
意义: 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
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
时间: 主要工人运动: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和平环境下,我 们应当如何继承和发扬 “五四精神”呢?
你能用中国近现 代历史上的具体事件 说明“自从有了共产 党,中国革命的面貌 就焕然一新了” 吗?
1931—1945年,抗日战争
1946—1949年, 解放战争全面胜利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五四风雷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时间: 1919年5月4日 经过:
两个阶段
结果:
意义:
重心
前期: 经 过 北京
主力
学生
方式
示威游行
后期:
上海
工人阶级
罢工
三罢
罢市 罢课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四风雷
导火线: 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
时间:
经过: 结果: 意义:
5、
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有(
B)
①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
②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确定党的当前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 工人运动 ④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⑤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A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中共一大会址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小结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它 们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 章,改变了中国20世纪的命运,是 “伟大的开端”。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这是用铁的事实 证明了的道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 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巩固练习
1、1919年的巴黎和会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