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功能性食品
第一章 功能性食品.概述

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格式是:国食 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17
3.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
• 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 • 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 • 贮藏方法; • 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标明与保健功能有关 的原料名称; • 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 保健食品标志; • 有关标准或要求所规定的其它标签内容。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 嗜酸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 嗜热链球菌 罗伊氏乳杆菌
核酸:
核酸类保健食品系指以核酸(DNA或RNA)为原料,辅以 相应的协调物质(具有增加免疫功能的药食两用的中药及某些 维生素等),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以单一的 DNA或RNA(须RNA和DNA混用)作为原料申报保健食品。
⑧益生菌
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益生链球菌等。
⑨其他活性物质
如腺苷受体阻断剂、L-肉碱、褪黑素、皂苷、 核酸等。
30
六、功能性食品资源
1、常用品种: (1)原料:
普通食品(中国食物成分表) 卫生部51号文件表1表2 8个相关规定的通告 新资源食品
(2)辅料: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提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证明,证明该原料为 在当地(较大范围)长期食用的,一般也作为 普通食品原料
–一个产品中使用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 14个。其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外 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4个。
–两个名单外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1个
38
• 不能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
28
④自由基清除剂 包括生物酶清除剂和非酶类清除剂。
功能性食品绪论课件

(3)管理限制程度: 无需医生的处方, 无剂量限制;
需医生的处方, 存在剂量限制。
14
三、我国功能性食品迅速发展的原因
1. 人口老龄化促进了功能性食品的发展。 人口正向老年化发展(我国60岁以上, 已超过总人口
11.5%)。 医疗保险费用迅速上升 + 药物副作用危害日益明显,
意识到从饮食上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更为合算、安全。
充分显示身体的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奏、以 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方面的工程化食品。 1990年又提出“特殊保健用途食品”(Food for Specified He功al能th性u食s品e)有时。也称为保健食品
在学术与科研上, 叫“功能性食品”更科学一些。
4
我国对于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对保健食品进行了严格 定义: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 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具有调 节机体功能, 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 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功能性食品。
22
3.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随着生命科学和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 未
来功能食品的加工更精细、配方更科学、功能更
明确、效果更显著、食用更方便。
产品形式除目前流行的口服液、胶囊、饮
料、冲剂、粉剂外, 一些新形式的食品, 如烘焙、
膨化、挤压类等也将上市。
23
4.实施名牌战略。
2. 第二代产品(初级产品——验证阶段)要求经过人体及 动物试验,证实该产品具有某种生理功能。目前我国市场 上的保健食品大多属于此类。
3. 第三代产品(高级产品——功能因子结构和特性研究阶 段)需要验证某种生理功能外要查清该项功能的功效成分, 其结构、含量、作用机理、和稳定性等。
功能性食品

一、名词解释1、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2、生物活性肽(简称活性肽):指的是一类分子量小于6000D,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
3、Fischer值:是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基酸的摩尔比值。
4、牛磺酸:又称2——氨基乙磺酸,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5、膳食纤维定义: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用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6、低聚糖(Oligosaccharide)或寡糖:由2——10个分子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7、何为ADI;是指人类终身每日摄入该物质后而对机体不产生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计量,以人体每公斤重的该物质摄入量表示。
8、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9、DRIs: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10、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的肿块。
11、免疫: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异己成分”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它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识别自身、排斥异己”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
12、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
13、学习: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14、记忆: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16、保健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
17、肥胖症:是指机体由于生理生化机能的改变而引起体内脂肪沉积量过多,造成体重增加,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化得病症。
二、填空1、功能食品属于食品,食品的基本同性决定了食品必须有营养。
同时功能食品也应使人们在食用时具有感官享受,而功能食品更重要的是其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活性的功能(第三功能)。
功能性食品PPT课件

9
第三节 功能性食品常用的功效成分
一、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 1、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SOD是一种金属酶 SOD主要存在于肝脏等多种动物组织以及菠菜、
银杏、番茄等植物中。 SOD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 (1)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2)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
4、根据科技水平 第一代:大多数根据古典的医学资料或传统的食
用经验研制和生产。 第二代:在保健功能和安全性方面经过了以现代
科学为基础的动物实验和人体验证,证明该产 品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而且长期食用具有 较高的安全性。 第三代:不仅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产品具 有某些生理调节功能和安全性,而且发现了这 种食品中具有该项保健功能的生物活性因子。
烯、皂苷和柠檬苦素等。 (1)d-苧烯 生物学作用:
1)抑制胆固醇合成 2)抑制肿瘤
25
(2)皂苷 生物学功能: 1)降脂减肥作用 2)抗凝血、预防血栓形成 3)抗氧化、抑制过氧化脂质生成 4)预防肿瘤作用
17
2、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1)结构与性质 EPA和DHA都属于ω-3型多不饱和脂
肪酸 存在于海洋鱼类、虾类、藻类及微生
物中,在回游性大的鱼类及海兽中含量 较多。
18
(2)生物学功能 1)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 2)抗凝血、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抗炎作用 4)健脑作用 5)保护视力
排毒和解毒的作用。
13
二、具有保健功能的碳水化合物 1、低聚糖 2、活性多糖 (1)植物多糖 其主要生理功能有:
1)调节免疫功能 2)抑制肿瘤 3)延缓衰老作用 4)抗疲劳作用 5)降血糖
功能性食品

食品的功能:第一功能:营养功能;第二功能:感官功能;第三功能:保健功能(调节生理活动,新发展的功能)功能性食品( Functional food):是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身体防御、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功能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食品的基本条件:必须是食品;必须含有功能性成分,有明确的功能性指标;有功能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有详细的功能性评价;目的性、安全性、功能性、标准化性、配方和工艺的合理性。
:药品是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起治疗作用;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无毒或基本无毒水平,正常摄入不能带来任何毒副作用;而药品允许在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处方,可按机体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功能食品基料:活性多糖、功能性甜味料、功能性油脂、氨基酸、肽与蛋白质、维生素、矿物元素、微生态调节剂、自由基清除剂、醇、酮、酚与酸类、低能量或无能量基料、其它保健食品27种功能: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力、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减肥、改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还有营养素补充剂。
亚健康:是一种健康的透支状态,身体存在种种不适但无身体器质性病变状态。
功能性食品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代功能食品(强化食品)仅根据食品的营养成分或所强化的营养素来推断食品的功能。
第二代功能食品经动物、人体实验确知具有调节人体生理节律功能,建立在量效基础上。
第三代功能食品在第二代的基础上还要确定功能成分的化学结构及含量。
免疫功能包括三种作用:识别异己、免疫监视免疫防御免疫衰退的后果是:肿瘤易感性增加;自身免疫病发病率增加;传染病易感性增加,恢复缓慢;组织移植排斥性减少。
功能性食品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及其演替过程(一)定义又叫保健食品以一种或者多种可食性天然产物及其功能因子为主要原料按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要求设计经食品工程技术手段和工艺处理即具有一般食品的营养和感官特性又对特定人群具有特定生理调节和保健功能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
可食性天然产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二、功能性食品的特征和分类(一)特征①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其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
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需要。
③功能性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
④功能因子应该具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和特性,在加工、存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⑤作为食品在感官和形态上能被消费者接受(二)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不以治疗为目的,重在调解机体平衡与生理节律,不能取代药物的治疗作用。
功能性食品要达到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而药品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功能性食品无需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
(三)分类功能性食品按所选原料植物类、动物类、微生物类按功能性因子的种类多糖类、功能性油脂、自由基清除剂类等按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抗氧化等按产品形态饮料、口服液、酒、片剂、胶囊等按消费对象日常功能性食品和特种功能性食品按科技含量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三、功能因子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功能因子,或称活性成分、功效成分,是功能性食品的关键。
(二)分类:(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2)功能性油脂(3)氨基酸、活性肽和活性蛋白质(4)维生素与矿物质(5)植物活性成分(6)益生菌(三)功能因子与营养素的相互关系1-营养素(例如:淀粉、脂肪、蔗糖)2-既是营养素又是功能因子(例如:维生素)3-仅作为功能因子(例如:皂甙、益生菌等)四、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状况一、发展过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代: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第二代:90年代末第三代:2000年以后二、生产现状卫生部批准的第一个功能性食品:舒仲花粉精至2001年末:3368种主要功能:免疫调剂、血脂调节和抗疲劳三、存在问题(1)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市场竞争力差(2)科学支撑体系尚未形成(3)竞争手段欠合理(4)管理机制不完善(5)主要采用非传统的食品形态,价格较高五、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和策略一、发展趋势(1)以提高机体健康和降低慢性疾病为目标展开研究(2)按特殊人群的需要进行分化和发展(3)向天然、安全、有效发展,安全性在首位(4)宣传、营销以诚信为本二、发展策略(1)完善法规、增强力度与国际接轨(2)发展第三代功能性食品(3)形成龙头、打造名牌(4)提高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5)开展多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创新性产品的开发(6)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第二章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一、影响衰老的因素内在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酶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外在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生活方式二、衰老理论一、衰老的自由基理论核心:衰老是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最终产生脂褐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蓄积于内------成为老年色素。
(完整版)功能性食品第二章活性多糖
香菇多糖
灵芝多糖
云芝多糖
银耳多糖
Cordyceps Sinensis
冬虫夏草多糖
茯苓多糖
金针菇多糖
黑木耳多糖。
物理性质与功效的关系
(一)溶解度与功效的关系 ✓多糖溶于水是其发挥生物学活性的首要条件 (二)分子量与功效的关系 ✓真菌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与分子量大小有关,分子量大于
16kD时才有抗肿瘤活性 (三)粘度与功效的关系 ✓多糖的粘度主要是由于多糖分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产生,
(二)大豆纤维
1.大豆皮膳食纤维
Soya Dietary Fibre
工艺流程:大豆皮→粉碎→筛选→调浆→软化→
过滤→漂白→离心→干燥→粉碎→成品
2.多功能纤维(MFA)
工艺流程:豆渣→湿热处理→ 脱腥 → 干燥 →粉 碎→筛选→成品
化学成分:68%总膳食纤维,20%植物蛋白
性质:持水性高
(三)甜菜纤维
✓ 传统意义上的粗纤维是指植物经特定浓度的酸、 碱、醇或醚等溶剂作用后的剩余残渣。
✓ 虽然膳食纤维在人体口腔、胃、小肠内不被消 化吸收,但人体大肠内的某些微生物仍能降解 它的部分组成成分
(二)膳食纤维的分类
溶解性:不溶性膳食纤维和水溶性膳食纤维。
来源 :植物来源、动物来源、海藻多糖类、微 生物多糖类和合成类。
(完整版)功能性食品期末考试题2
《功能性食品》测试题1一、名词解释:1. 脂肪替代物:2. 功能性食品:3. 益生元:4.复合碳水化合物:5.益生菌:二、填空题:1. 肥胖发生的基本原因是由于能量摄入过量引起的,所以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基本开发原则是保持能量负平衡状态,限制能量摄入量,增加能量的消耗。
2. 维生素K 可促进血液凝固,预防伤口大量出血及皮肤淤斑。
3. 维生素 D 可促进Ca、P吸收, 预防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症。
4. 维生素PP 是两种重要的辅酶的组成成分,可防治癞皮病。
5. 低聚木糖、低聚果糖等功能性甜味剂是由于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这些低聚糖的酶系统,故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被肠道微生物所利用,是双歧杆菌的有效。
6. 多元糖醇在人体中的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摄入后不会引起血液血糖值与胰岛素水平的大幅度波动,可用在糖尿病人的专用食品生产中。
7. 大蒜中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功效成分,而具有杀菌抗病毒活性。
因此它还具有“地理生长的青霉素”之称。
8. 果糖是最甜的天然糖品,甜度一般是蔗糖的 1.2~1.8倍,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功能单糖。
9. 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和第二代功能性食品的根本区别在于___功效______成分。
10. 黄玉米当中的活性成分玉米黄素具有预防老年性黄斑区病变、预防白内障等功效。
三、判断题:1. 当人体缺钙时,引起骨钙的“搬迁”,导致人体产生疲劳症状。
长期缺钙时,易发生慢性疲劳综合症。
√2.大豆当中的功效成分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及抗激素作用.√3. 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
功能性食品
1,功能性食品的基本特征和要求:1、必须是食品,具有食品的法定特征。
2、必须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
3、必须有明确的适用人群对象。
4、配方组成和用量必有科学依据。
2,功效成分:一)、定义: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
二)、类别: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2、功能性脂类,ω3系列和ω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4、维生素类似物及维生素;5、矿物元素(无机盐);6、植物活性成分;7、益生菌。
3,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1、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品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2、在正常人的食用范围内不能有任何毒副作用3、功能性食品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对适用人群对象可任意摄取。
第一章第一节免疫球蛋白Ig一)、分类与命名1、同种型1)类和亚类;根据重链恒定区肽链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分类,5类Ig IgG, IgA,IgM,IgD,IgE(1)IgG ,IgG1 ,IgG2 ,IgG3 ,IgG44个亚类(2)IgA两个亚类IgA1 ,IgA2(3)IgM 也是两个亚类IgM1 ,IgM2.(4)IgD,IgE目前尚未发现其亚类;2)型和亚型:根据轻链恒定区肽链抗原特异性不同分为2型κ型和λ型每个Ig分子两条轻链相同的不可能同时出现κ链和λ链(2)根据λ型轻链恒定区肽氨基酸组成的微小差异可分为四型二、Ig的分布:人乳以IgA为主,牛乳以IgG为主四、牛乳中的Ig1、牛乳中的Ig有五类其中IgD尚未发现其功能特征2、牛乳中IgG浓度最高,①、牛初乳中IgG占55%以上, ②、IgG是机体重要的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的抗体,Ig在乳牛体内半衰期21天,在牛犊持续摄入后可维持4-6月的抗病能力。
③、IgG是唯一可通过胎盘的抗体。
④牛乳IgG至少包含两个亚类IgG1和IgG2,与补体结合能力IgG1大于IgG2⑤牛初乳中IgG可部分代替IgA的生物功能。
五,Ig的生物学功能1.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功能性食品介绍PPT课件
国产保健食品注册申请表(所附资料)
8 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含量及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的检验方 法
9 生产工艺简图、详细说明及有关的研究资 料
10 产品质量标准(企业标准)和起草说明以及原辅料的质量标 准
11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种类、名称、质量标准及选择依 据
12 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 告
13 产品标签、说明书样 稿
申报条件和可申报的功能
可申报的功能
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年版)规定,保健食品 功能调整为:(见下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5年7月1日起 颁布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局令第19号)中规定:可以申请保健功能 不在已公布27种范围内的新功能,但是需要 申请人应当自行进行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试 验,并向确定的检验机构提供功能研发报告。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 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 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 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 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 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 青果、
初审 出具初审意见
现场核查 样品抽检
复审
国家健康相关 产品评审机构
国家食品与药品 监督管理局
终审 出具终审意见
行政审批,如 合格颁发国产 保健食品批准 证书
申报条件和可申报的功能
申报条件
我国保健食品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 产和销售的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 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 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 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食品主要是欧美、日本对能够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或减少患病的食品的一种称谓,国内更多的是对保健食品的定义。
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院欧洲分部的一个由欧洲专家组成的项目小组采用如下功能食品定义:“一种食品如果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对身体某种或多种机能有益处,有足够营养效果改善健康状况或能减少患病,即可被称为功能食品。
” [1]如果一种功能食品有特殊的生理效应,它的主要成分是常量营养素;如果一种功能食品更多的是作为日常膳食补充剂摄入,它的基本成分是微量营养素。
功能食品也能以如下食品成分的形式呈现出来:一些是有一定营养功能但却不是人体所必需的成分的食品(如某些低聚糖);另一些甚至是什么营养价值也没有的食品(如活微生物和植物化学品)。
实际上真正既能补充营养元素(如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营养),又兼具享受功能的是我们每日的膳食,它既能调解消费者的身体机能,又能减少他们患病的危险。
我国功能性食品定义同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功能食品主要是欧美、日本对能够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或减少患病的食品的一种称谓,国内更多的是对保健食品的定义,它们的本质相同,均属于食品,但适用人群范围和摄取量有微小的差异。
功能食品是普通人可以日常适量摄取的食品,而保健食品更倾向于特殊人群定量摄取的食品,前者包含后者。
图表1:功能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与联系
(二)功能食品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功能食品的产品可以按照消费群体和食物形态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按照消费群体方式可以分为营养功能性食品、专用功能性食品、防病功能性食品;按照食物形态方式可以分为功能饮料类和功能食品类。
图表1:功能食品按消费群体分类
功能性食品按功效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提高身体某项机能,如补充能量;一类是降低患病风险,如改善肠道消化、降低胆固醇、强化骨骼等。
功能性食品之所以具有一定功效是因为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加入了特定营养成分。
功能性食品中含有的成分很多,潜在功效也不尽相同,下表简单列举了部分功能性食品成分及其功效。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
现代研究认为,食品具有营养功能,感官功能和生理调节功能。
从人类的发展史看,食品的发展需经历温饱型,功能型和机能型食品3代。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
人们愈来愈注意到饮食对自身健康水平的影响,消费趋势从具有色,香,味和形均佳的食品转向具有合理营养和保健功能的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日本民众健康观念的转变。
功能性食品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含有一定量已知的传统营养素以外的生物活性物质。
②具有一定的调节生理功能或降低患某些疾病风险。
③一般以食品作载体。
④服用较长时间才显功效。
功能性食品代表了当代食品发展的新潮流原因:
①已搞清或基本搞清了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成分以及种种疾病的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条件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而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成为可能;
②老年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少年儿童成人病的增加,引起人们的恐慌;
③人们更加关注健康与膳食的关系,提高了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的认识水平;
④人们有更强的经济实力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功能食品的理论基础
①现代营养学-----营养素的种类、功能、需要量、平衡膳食的构成;
②生物化学-------生物体组成、组成成分的功能;
③中医饮食营养学-----人的整体观念、阴阳平衡、顾护脾胃、药食同源。
按保健作用的不同分类
①日常保健功能(增强生理功能):根据各种不同健康消费群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而设计的,该类食品所强调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有关的健康功能。
如抗氧化、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有助于缓解运动疲劳、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有助于改善记忆等。
②特种保健功能(预防慢性疾病、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抵抗力):与某些症状减轻、辅助药物治疗、和降低疾病风险有关的保健功能,主要以健康异常的人为适用对象。
与病因复杂的常见病和生活方式性疾病有关的保健功能,如有助于降低血脂、有助于降低血糖、有助于改善睡眠等。
与病因单一,保护外源性有害因子作用有关的保健功能,如有助于排铅等。
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降低血脂、有助于降低血糖、有助于改善睡眠、抗氧化、有助于缓解运动疲劳、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有助于改善记忆、清咽、有助于提高缺氧耐受力、有助于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危害、有助于泌乳、有助于缓解视疲劳、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有助于促进面部皮肤健康。
按产生年代的不同分类
①第一代产品:各类强化食品及滋补食品,高钙奶、益智奶、鳖精、蜂产品等。
②第二代产品:三株口服液、脑黄金、脑白金、太太口服液、蜂胶胶囊等。
③第三代产品:鱼油、多糖、大豆异黄酮、辅酶Q10等。
按功能因子种类的不同分类
①活性糖类
活性多糖:香菇多糖、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等;
功能性单糖、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等;
糖醇类:木糖醇、山梨糖醇等。
②功能性脂类ω-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α-亚麻酸、油脂替代物、磷脂、二十八烷醇等。
③活性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如谷胱甘肽、酪蛋白磷酸肽、乳铁蛋白、金属硫蛋白、降血压肽、促钙吸收肽、免疫球蛋白、SOD、牛磺酸等。
④维生素类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E、C等。
⑤矿物质类常量元素(钙等)、微量元素(硒、锗、铬、铁、锌等),钙、锌等能促进体内铅排出。
⑥植物活性物质如植物类黄酮、L-肉碱、褪黑素、皂苷、核酸、萜类、有机硫化物等。
⑦活性菌类(益生菌)主要是乳酸菌类,尤其是双歧杆菌。
功能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的区别
1.功能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区别功能食品与普通食品的主要区别在于功能食品具有普通食品所没有的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节律、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第三功能。
这种功能来源于一种能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特殊成分。
因此,功能食品可以理解为含有生理活性成分或生理、药理兼有活性成分的食品。
2.功能食品与药品的区别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功能性食品中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围内不能带任何毒副作用。
而作为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的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要自由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