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合集下载

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路德维西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尼采的一篇重要论文,深刻地揭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缺陷和危机。

在他看来,德国古典哲学是一种“牛奶哲学”,只注重推理和概念,而忽视了直觉和真实的人生经验。

尼采认为,这种哲学只能在自己的内部逻辑中把握世界,却无法回应人类实际的需求和渴求,甚至成为一种对人类自由和创造力的威胁。

同时,尼采也对费尔巴哈的思想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通过批判性的方法,揭示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隐秘和陈腐,寻求了人类解放和真正的自由。

但尼采也指出,费尔巴哈的思想过于理性化,缺乏对直觉和感性的关注,只有从这些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回应人类的需要和愿望。

从这篇文章中,我深感尼采思想的深刻和前瞻性。

他不仅揭示了当时的哲学危机,更提出了一种超越传统哲学的新思路。

他倡导从直觉和感性出发,重新审视和探索人类的世界,才能真正发现人类的潜能和创造力。

这种思想对于当今的人类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马原论文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马原论文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这是恩格斯为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而写的一部重要著作,著作的篇幅虽小,却句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入思考。

哲学家们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将哲学家们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这本著作深入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以及它在哲学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黑格尔唯心哲学,阐述了辩证法的发展观,同时大胆地对其提出质疑,认为其“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

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但也提出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形成发展,有助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所在。

从中我们更是看到恩格斯在分析问题时给我们提供的辩证批判的思想,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社会的伟大构想。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伟大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

黑格尔的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他所创造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近乎完美。

黑格尔受康德,斯宾诺莎和卢梭的影响,开始研究宗教政治,对现实大胆批判。

他继承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揭示自然,社会的发展过程及规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恩格斯曾这样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是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黑格尔他吸收了培根、洛克等归纳派的思想,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

黑格尔用“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法思想,去修正传统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即我们认为的一些普遍的概念原理知识具有相对的意义,而非演绎派所说的绝对意义。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篇一:费尔巴哈论读书心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书心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为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写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

这部著作写于1886年,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G.W.F.黑格尔、L.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中革命变革的实质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实现了马克思和他本人多年的愿望。

马克思主义于19世纪40年代诞生,而在70年代在西欧社会广泛传播,一方面在工人阶级中产生广泛影响;另一方面,也遭受到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误解和攻击,他们企图用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错误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时引起了思想上的混乱。

而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很好得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分为四章。

第一章中,恩格斯通过分析黑格尔哲学,阐述辩证法的发展观,指出它的历史背景,阶级实质和“合理内核”的历史作用,指出它的体系和方法之间的矛盾,以及黑格尔学派解体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过程。

文章伊始,恩格斯便列举了黑格尔的一个著名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如文章中所说,这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引起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自由派的愤怒。

显然,他们都误读了黑格尔的这个命题。

我认为,这句话中的“合乎理性”二字并不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意思,而是对“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事物存在的必然性”的一种解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难道文化大革命就不合理吗?尼采说过,“不能否定它的存在,而只能否定它存在的环境。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发表于1886年,距离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和欧洲革命已30有余。

这期间世界各国政治局势突变,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欧洲强国,如德国、意大利、匈牙利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特别是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遗著,同时还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

在这段时间里,“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盛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施达克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这本书,它错误的评价了费尔巴哈,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因此,恩格斯觉得完全有必要写一篇文章阐述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正确评价费尔巴哈以及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通读《费尔巴哈论》全文,我发现作者把文章的逻辑结构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首先通过描写德法1848年革命得出了政治变革是以哲学革命作为前导的结论,再由此推进到德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分析黑格尔哲学。

第二部分首先就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的疑问,随后恩格斯联系到了德国哲学的现状上,从休谟、康德、笛卡尔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恩格斯描述了在这段时期里,他们是怎样去探寻哲学本质,又是多么渴望能依靠纯粹思想的力量去推动哲学前进的。

dash;辩证法,结合自身的探索与学习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大特点在于克服了前人不重视历史社会的观点,将历史和各种社会关系与人相联系,将人放在整个历史中去认识。

如果没有古典哲学的这些重要成果,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更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工人运动。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并没有终结,终结的只是它不好的、被证明有悖真理的一面,它的合理思想将被一直传续,并被后人继续发扬光大。

《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20200629182342)

《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2020062918234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恩格斯所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著作之一。

它的核心内容是全面的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主要是阐明德国古典哲学是怎样通过费尔巴哈这个中介环节而产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和不可知论等错误观点。

以一种总结并发展着的思维将哲学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扬弃了旧哲学,特别是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可以说,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的一个重要前提。

而在这里,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批判。

在肯定黑格尔哲学的前提下,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同时又深刻分析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与其辩证方法的矛盾,考察了黑格尔哲学的解体过程。

对于费尔巴哈哲学,恩格斯则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确认了其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肯定了其推翻黑格尔哲学的“绝对观念”、“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的“解放作用”;同时又指出了它的重大缺陷,即没有摆脱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特别是没有摆脱唯心史观。

以肯定与否定的视觉同时公正的看待哲学的发展,是唯物主义的进步,更是哲学史的新的突破点。

在批判分析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恩格斯集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冲破了社会历史领域的特殊性给人们造成的认识上的障碍,揭示了“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结束了唯心史观历史观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名着。

这部着作完成于1886年,距今已130多年了。

通过个人自学、小组研讨、收看张绪文教授视频导读、现场聆听边立新教授专题辅导,我终于对这篇着作有了比较完整地了解和把握,真切感受到了这篇马克思主义重要奠基之作的魅力所在,体会到了蕴含其中的智慧光芒、真理光芒。

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弄懂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的一个着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通过对这样一个简单命题的分析中,恩格斯看出了黑格尔哲学“隐含着革命的愿望”,进而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他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分析,恩格斯提出了“两个不可能”:人的认识不可能最终完成,人类社会也不可能停滞不前。

在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批判改造的基础上,恩格斯指出,“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

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

诚然,它也有保守的方面: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一定阶段对它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来说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也不过如此而已。

这种观察方法的保守性是相对,它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二是看清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费尔巴哈哲学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等缺陷。

黑格尔哲学自身包含一个巨大的矛盾,由于这个矛盾,后来就导致了黑格尔哲学、黑格尔学派的解体。

这个矛盾说简单一点,那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和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看费尔巴哈的局限性和马克思对其的发展(一)费尔巴哈的发展和局限性德国古典哲学是一块肥沃的土壤,她孕育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一系列伟大的哲学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费尔巴哈,他结束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促成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产生。

现代哲学由此拉开了崭新的一幕。

恩格斯曾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而在1830年左右,在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占统治地位的是唯心主义的黑格尔学说,同时黑格尔的观点也对整个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在对宗教的斗争实践中,大量青年黑格尔分子回归到唯物主义,这时,曾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费尔巴哈站了出来,他发表的《基督教的本质》使唯物主义重新占据高地。

同其他青年黑格尔派一样,费尔巴哈的批判之路也是从宗教开始的。

但与其他人不同,他发现了宗教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内在本质关系。

他于是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一切宗教的本质其实都是人的本质的抽象的形式。

他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完全决裂了。

费尔巴哈认为: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总是物质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这就纯粹的唯物主义了。

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不过是以精神、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上帝,“唯心论直接地将理性神化”,“黑格尔哲学是将思维...当成了神圣的绝对的本质,…绝对‟哲学的秘密,因此就是神学的秘密”。

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将精神、思维“外在化”为自然的学说,不过就是改装了的上帝创世说,“从精神里推出自然,意思等于算帐不找掌柜”,“等于从水里做出酒”,“等于用语言呼风唤雨,用语言移山倒海,用语言使瞎子复明”。

但是,正如一切事物都要有产生、发展的过程,费尔巴哈的理论并不完美。

这也是由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阶段及他本人生活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有感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有感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看费尔巴哈的局限性和马克思对其的发展(一)费尔巴哈的发展和局限性德国古典哲学是一块肥沃的土壤,她孕育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一系列伟大的哲学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费尔巴哈,他结束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促成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产生。

现代哲学由此拉开了崭新的一幕。

恩格斯曾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而在1830年左右,在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占统治地位的是唯心主义的黑格尔学说,同时黑格尔的观点也对整个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在对宗教的斗争实践中,大量青年黑格尔分子回归到唯物主义,这时,曾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费尔巴哈站了出来,他发表的《基督教的本质》使唯物主义重新占据高地。

同其他青年黑格尔派一样,费尔巴哈的批判之路也是从宗教开始的。

但与其他人不同,他发现了宗教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内在本质关系。

他于是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一切宗教的本质其实都是人的本质的抽象的形式。

他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完全决裂了。

费尔巴哈认为: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总是物质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这就纯粹的唯物主义了。

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不过是以精神、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上帝,“唯心论直接地将理性神化”,“黑格尔哲学是将思维...当成了神圣的绝对的本质,‘绝对’哲学的秘密,因此就是神学的秘密”。

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将精神、思维“外在化”为自然的学说,不过就是改装了的上帝创世说,“从精神里推出自然,意思等于算帐不找掌柜”,“等于从水里做出酒”,“等于用语言呼风唤雨,用语言移山倒海,用语言使瞎子复明”。

但是,正如一切事物都要有产生、发展的过程,费尔巴哈的理论并不完美。

这也是由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阶段及他本人生活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虽然他本人有所意识,但他并未真正摆脱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的牢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恩格斯所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著作之一。

它的核心内容是全面的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主要是阐明德国古典哲学是怎样通过费尔巴哈这个中介环节而产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和不可知论等错误观点。

以一种总结并发展着的思维将哲学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扬弃了旧哲学,特别是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可以说,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的一个重要前提。

而在这里,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批判。

在肯定黑格尔哲学的前提下,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同时又深刻分析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与其辩证方法的矛盾,考察了黑格尔哲学的解体过程。

对于费尔巴哈哲学,恩格斯则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确认了其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肯定了其推翻黑格尔哲学的“绝对观念”、“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的“解放作用”;同时又指出了它的重大缺陷,即没有摆脱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特别是没有摆脱唯心史观。

以肯定与否定的视觉同时公正的看待哲学的发展,是唯物主义的进步,更是哲学史的新的突破点。

在批判分析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恩格斯集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冲破了社会历史领域的特殊性给人们造成的认识上的障碍,揭示了“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结束了唯心史观历史观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为一种完全不同于旧哲学的新的哲学。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立场,恩格斯指出:“这就是说,
人们决心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

”关于唯物辩证法,恩格斯强调了“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究会实现”。

关于唯物史观的论述最为详尽,恩格斯在科学分析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基础上,从阶级斗争的直接动力作用追溯到更深层次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特别是揭示了生产力对“生产秩序”(即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以及经济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对国家、法、哲学、宗教等政治的和思想的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哲学发展的必然,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言,物质是运动的,而社会是物质的,所以社会也是在不断运动的,是变化着的。

当旧的不能适应新的,那么它只能被新的所取代。

哲学的研究是使人从思维上去发现,而反应在物质上。

唯物主义是社会所需,亦是心里所望。

其进步终将引发其发扬。

其落后终将导致其终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