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辅导讲稿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3色觉理论知识讲稿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3色觉理论知识讲稿

2 夜视功能
探讨我们的眼睛如何在 暗光条件下适应并产生 夜视。
3 猫眼效应
讨论猫眼看到微弱光线 的强大能力。
其他颜色现象
耀斑现象
解释耀斑现象,探索为什么 我们在看到明亮物体时会产 生光晕效应。
适应性
了解我们对连续光线的适应 能力以及适应的影响。
色度
探索不同颜色的明亮度和饱 和度之间的关系。
随着年龄变化的色觉
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对颜色的感知如何发生变化。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 课程)13色觉理论知识讲 稿
这里将为您介绍普通心理学中的13色觉理论知识。我们将探讨色彩是如何被 感知的,双原理理论,锥细胞和杆细胞,三种不同类型的锥细胞以及它们对 不同光波长的灵敏度,以及颜色混合、微光视觉和其他有趣的现象。
色彩感知
1 视觉系统
了解人类视觉系统如何感知色彩。
杆细胞
了解杆细胞在低光条件下的作用。
三种不同类型的锥细胞
红色锥细胞 绿色锥细胞 蓝色锥细胞
感知较长波长的光,负责感知红色和橙色。 感知中波长的光,负责感知绿色。 感知短波长的光,负责感知蓝色。
感光色素
红色感光色素
红色锥细胞中的感光色素, 使其对红色光波长敏感。
绿色感光色素
绿色锥细胞中的感光色素, 使其对绿色光波长敏感。
蓝色感光色素
蓝色锥细胞中的感光色素, 使其对蓝色光波长敏感。
颜色混合
1
加色混合
解释光的加色混合原理,探索从红、绿、蓝光中产生其他颜色的机制。
2
减色混合
了解物质颜色减色混合原理,探索如何从颜料和染料中产生其他颜色。
3
彩虹
探讨如何通过颜色混合形成彩虹。
微光视觉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电子讲稿11哲学基础.精气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电子讲稿11哲学基础.精气

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
?管子·水地?说:“地者,万物之本原,诸 生之根菀也。〞又说:“水者,何也?万物 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自然界的水即天地之精,万物赖以生长发育 之根源,因而在“水地说〞的基础上引申出 “精〞的概念,嬗变为精为万物之原。
人类自身的繁衍,是男女生殖之精相结合而 成,亦可说成是水凝聚而成。如?管子·水 地?说:“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 〞水,即精,凝停相合而为人。
精气的概念虽源于“水地说〞,但水、地皆 为有形物质,人体内的精也属有形之物,都 与“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章?〕的基 本假设相违背,故皆难成为宇宙万物的生成 本原。?周易?与?管子?把精的概念抽象为无 形而动的极细微物质。
自然界

抽象


生殖
之精
万物之 本原
总之,古代哲学精概念的形成,是古人“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察结果。
气化过程分为“化〞与“变〞两种不同的类 型。
化,是指气的缓和的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 类似于今之“量变〞;
变,是指气的剧烈的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 类似于今之“质变〞。
不管化,还是变,皆取决于气的运动。一旦 气的运动停止,那么各种变化也就终止。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前提和条件,而 在气化过程中又寓有气的各种形式的运动。
古人对自然界的云气、风气及人体的呼吸之气、热 气等的进一步抽象,那么产生了气的一般概念:气 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 的本原。
总之,古代哲学气概念的形成,也是古人“近取诸 身,远取诸物〞的观察结果。
近取诸身—观察人体自身的生命现象 远取诸物—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变化
将观察和体悟到的各种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推 理,纯化,抽象,形成了气的哲学概念:气是存在 于宇宙中的流动的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 原。

理论课说课稿模板

理论课说课稿模板

理论课说课稿模板标题:理论课说课稿模板引言概述:理论课说课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旨在明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常用的理论课说课稿模板,匡助您系统地准备和组织说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重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1.2 能力目标:确定学生在本节课中需要培养和提高的能力,如分析、推理、判断等。

1.3 情感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合作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主题:确定本节课的主题,突出核心概念和理论。

2.2 内容安排:根据教材的章节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安排。

2.3 衔接与拓展:将本节课的内容与先后课程进行衔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3.1 教学手段:选择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预和深入理解。

3.2 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如启示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教学资源: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等,以支持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演示。

四、评价方式4.1 评价标准:明确本节课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高情况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4.2 评价方法:选择适合本节课的评价方法,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3 评价反馈:及时赋予学生评价反馈,鼓励他们的优点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进步。

结语:理论课说课稿模板的使用可以匡助教师系统地准备和组织说课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满足不同课程和学生的需求。

希翼本文的内容能对您的理论课说课稿的准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匡助。

跆拳道理论课讲稿

跆拳道理论课讲稿

跆拳道理论课讲稿教学内容:第一章跆拳道运动的起源及进展第二章跆拳道进展简史第三章跆拳道的要紧特点第四章跆拳道的礼仪与精神第五章跆拳道的节奏与发声第六章跆拳道的晋级与升段第七章练习跆拳道的作用与意义第八章跆拳道运动技、战术的差不多理论知识第九章跆拳道场地第十章竞赛规那么第一章跆拳道运动的起源及进展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既是一项能强身健体又能防身自卫的传统搏击术,又是一项新兴的集健身、竞技、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更是一项以〝拳〞为形,以〝道〞为神的高尚武道运动。

它集力学、兵学、哲学、医学、伦理学为一体,以技击格斗为基础,以修心养性为核心,以磨练人的意志、振奋人的内在精神气质、培训练习者良好的礼仪道德为目的。

按字意解析,跆(TAE),意思是脚的踩、踢、跳、蹴;拳(KWON),是指用拳、掌、肘、膝的进攻或防备;道(DO),那么是一种方法、途径、技艺、精神,更表现为一种道理、道德、道义和礼仪。

简言之,〝跆〞即脚、〝拳〞即手、〝道〞确实是方法,〝跆拳道〞确实是一种脚手并用的技击格斗方法。

跆拳道的定义确实是通过躯体及精神上的训练,使人的肌肉及精神达到完美的结合,为正当防卫而科学地运用躯体的一切能够利用的部位进行防守和反击的方法与技术。

由此可见,跆拳道确实是赤手空拳,利用手和足的打击、飞蹴、蹬踢、招架、截击和躲闪等技巧性动攻击对方的搏击功夫。

〝跆〞字放在首位,充分表现出这种功夫着重跳起、踏下和踢出的特点,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搏击术。

〝跆拳〞后加一个〝道〞字,说明它不是一项简单的尚武运动,而是一种外练技击格斗与内练精神气质相结合的武道。

〝跆拳道〞的名称专门恰当地表达了这种功夫的技巧和形式,深受世界各国技击爱好者的青睐,被称为〝东方崇高坚强的强身武术〞,并已进展成为〝世界第一搏击运动〞。

第二章跆拳道进展简史(一) 朝鲜史简述朝鲜是跆拳道的发源地,而韩国那么被公认为跆拳道的宗主国。

世界跆拳道联盟章程中写到〝跆拳道是韩国文化的产物〞。

理论课说课稿模板

理论课说课稿模板

理论课说课稿模板引言概述:理论课说课稿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理论课说课稿模板的内容和结构。

正文内容:1. 教学目标1.1. 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方针,它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2. 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教学目标应具备可操作性、明确性和适应性,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 教学内容2.1. 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教师应将教学内容按照逻辑关系进行组织,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

3. 教学方法3.1.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3.2. 教学方法的操作性:教师应确保选择的教学方法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4. 教学手段4.1. 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4.2. 教学手段的使用技巧:教师应熟练掌握教学手段的使用技巧,确保能够顺利地进行教学活动。

5. 教学评价5.1. 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判断的手段,它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2. 教学评价的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测试、作业、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结:综上所述,理论课说课稿模板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工具。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教师需要有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合理的说课稿模板,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制定和使用理论课说课稿模板,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师理论宣讲二人讲稿范文

教师理论宣讲二人讲稿范文

教师理论宣讲二人讲稿范文一、引言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场合向大家宣讲教师理论。

教师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未来的希望,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未来。

因此,我们深感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今天的宣讲,让大家对教师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深化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为培养更优秀的教师队伍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衡量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专业素养包括教学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方面。

其中,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师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指导教师教育行为的基本信念和原则。

教育观念包括目标观、方法观和价值观等方面。

目标观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成果的理解。

现代教育要求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因此,教师的目标观应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引导转变。

四、教师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教育实践包括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和学生发展等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育管理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业、思想和品德等方面的培养。

在学生发展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榜样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这些理想提供支持和指导。

五、教师的自我发展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素质。

胸部体检教案讲稿(理论课)

胸部体检教案讲稿(理论课)

《正常胸部体检》教案讲稿一导入同学们好,《健康评估》课程与《诊断学》课程有类似之处,分别针对护理系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是在于我们这节所学习的胸部体检课程来讲,差别应该不是很大,临床专业的学生更多要掌握其操作的基本技能来发现异常的症状体征,护理系专业更重于观察病患,操作上要求不是很高,但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作为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唯有通过严格的培训与学习,才能更准确更快的对病情做出判断。

我们这节课要求:1.了解胸部的体表标志、人工划线及分区;2.认识胸廓的正常形态及其变异;3.掌握肺部视、触、叩、听检查方法的顺序,并认识其正常状态及其生理变异;4.掌握肺部叩诊方法及顺序,并能区分清音、浊音、实音、过清音及鼓音;5.掌握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特别及正常分布。

二教学内容(一)概述1、胸部体检内容(Content)胸廓(CheSt):胸骨、锁骨、肋骨、肩胛骨、脊柱胸壁(chestwall)乳房(breast)肺与胸膜(lungandpleura)2、体检注意事项:环境(environment)暴露部位体位(POStUre)顺序对称(symmetry)(二)MMmUk体表标志:四角、四窝、三区、七线四角:胸骨角、肩胛下角、腹上角、第七颈椎棘突四窝: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三区:肩胛上区、肩胛下区、肩胛间区七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左右)、腋中线(左右)、腋后线(左右)、后正中线、肩胛线(三)乳房(breast)检查视诊:对称、表观、乳头、皮肤回缩、注意腋窝和锁骨上窝触诊:硬度弹性、压痛、包块乳房主要病变炎症:红、肿、热、痛、硬结包块肿瘤:恶性:粘连包块、桔皮样良性:活动、界清的包块(四)肺脏的体检肺与胸膜一视诊1、胸壁营养状态、皮肤、淋巴结和骨骼肌发育的情况静脉:正常时不明显,上下腔V受阻时充盈、曲张。

皮下气肿:捻发感(捻发音)胸壁压痛:是胸痛常见病因之一。

理论课说课稿模板

理论课说课稿模板

理论课说课稿模板引言概述:理论课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者缺的一环,而说课是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份合格的说课稿能够匡助教师准确传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符合要求的理论课说课稿模板,匡助您更好地组织和展示课堂内容。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创新等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突出核心知识和关键概念的讲解。

2.2 教学难点:指出本节课中可能会浮现的学习难点,提前准备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2.3 教学方法:采用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预和思量。

三、教学过程安排3.1 导入环节: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量,为本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3.2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以清晰、简洁的语言讲解核心知识点,注重概念的准确定义和理解。

3.3 学习活动:设计一些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实例分析等,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3.4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5 作业布置: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成果,鼓励他们主动思量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4.1 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2 评价方式:明确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以及评价标准和权重。

五、教学反思和改进5.1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5.2 教学改进: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5.3 教学反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建议,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技师班辅导课讲稿1 元素基础知识常见的金属阳离子有:Ag+、Hg22+、(Pb2+)、Bi3+、Cu2+、Cd2+、AsⅢ、AsⅤ、SbⅢ、SbⅤ、Hg2+、Sn4+、Sn2+、Zn2+、Ni2+、Co2+、Cr3+、Fe2+、Fe3+、Al3+、Mn2+、Ba2+、Ca2+、Sr2+、K+、Na+、NH4+、Mg2+共23种阳离子,28种阳离子价态。

常见的阴离子有:Cl―、Br―、I―、CO32―、NO3―、NO2―、S2―、SO32―、SO42―、S2O32―、PO43―、SiO32―、Ac―共13种阴离子。

此外还有由这些阴阳离子组成的盐。

HgNH2NO3+Hg1.1 阳离子的组试剂经典的硫化氢系统的组试剂和两酸两碱系统的组试剂:硫化氢系统的组试剂:HCl;0.3mol/LHCl、H2S―Na2S(NaOH);pH=9.0H2S、NH3H2O和NaOH(H2O2);(NH4)2CO3两酸两碱系统的组试剂:HCl;H2SO4;NaOH(H2O2);NH3H2O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两酸两碱系统的掌握与应用的实例是很多的,如实例分析:1.1、下面( )离子的硫化物溶于水。

A.Ag+ B.Cu2+ C.Zn2+ D.Ba2+1.2、Pb2+在过量的氢氧化钠中( )。

A.不溶 B.溶解 C.微溶 D.难熔1.3、能将As2S3和Sb2S3分离试剂是( )。

A.NaOH B.Na2CO3 C.NH3H2O D.(NH4)2CO31.4、在NH4Cl和NH3•H2O条件下(pH=9) 分离Mg2+和Al3+的原理是( )。

A.利用化合价的不同B.利用两离子溶解度的不同C.利用两离子在pH=9生成的氢氧化物溶解度的不同D.利用氧化还原的不同1.5、在加热情况下,将HgS溶解试剂是( )。

A.王水 B.浓HNO3 C.浓HCl D.浓NaOH1.6、当Pb2+、Zn2+共存离子溶液各为0.010mol/L时,选择( )试剂可将两种离子分离。

A.1.0mol/LHClB.0.50mol/LH2SO4C.0.05mol/LNH3H2OD.2.0mol/LNaOHE.0.02mol/LEDTAF.1.0mol/LHNO3G.0.50mol/LNa2S1.7、在Ag+、Al3+共存溶液各为0.010mol/L时,选择( )试剂可将两种离子分离。

A.1.0mol/LHClB.1.0mol/LNa2S2O3C.0.50mol/LNH3H2OD.2.0mol/LNaOHE.2.0mol/LNaFF.1.0mol/LHNO3G.0.10mol/LH2S1.2 阴离子的组试剂对于阴离子,一般与阳离子不同,不用组试剂先进行分组,然后再进行分析。

一般是先检验某些阳离子是否存在,通过初步判断,可以知道可能有的阴离子。

实例分析:1.8、当溶液的pH值为1.0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

A CO32―B S2O32―C Cl―D S2―1.9、当溶液中含有银离子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

A CO32―B PO43―C NO2―D S2―1.10、当溶液中含有钡离子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

A Cl―B SO32―C CO32―D SO42―1.11、若溶液不能使高锰酸钾热的溶液褪色,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

A Cl―B I―C NO2―D SO42―1.12、下面( )阴离子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A.F― B.SO32― C.S2― D.Br―1.3 化合物检验我们经常看到的物质,往往是化合物(或混合物),要求我们加以辨别。

我们常用办法是:外观、水溶、酸溶、碱溶、特殊试剂溶等方法。

如实例分析:1.13、将适量的CuS和HgS混合物分离时,可选择( )试剂。

HgS22-A.1.0mol/LHClB.8.0mol/LHClC.0.10mol/LH2SD.2.0mol/LNa2SE.0.50mol/LNH3H2OF.5.0mol/LNH3H2OG.2.0mol/LNaF1.14、选择( )试剂,将适量的ZnS和Al(OH)3混合物分离。

A.8.0mol/LHClB.5.0mol/LHClC.2.0mol/LNa2SD.5.0mol/LNH3H2OE.1.0mol/LNaOHF.0.10mol/LHNO3G.2.0mol/LNaF Na3AlF61.15、选择( )试剂,可将适量的CuS和As2S3混合物分离。

A.热的1.0mol/LHNO3B.热的5.0mol/LHClC.热的2.0mol/LNH3H2OD.1.0mol/LNa2SE.王水F.2.0mol/LNaOHG.饱和(NH4)2CO3溶液1.16、在Na2S和NaCl共存液各为0.010mol/L时,选择( )试剂可将S2―和Cl―离子分离。

A.1.0mol/LAgNO3B.0.10mol/LCuCl2C.1.0mol/LHNO3D.2.0mol/LNaOHE.1.0mol/LBaCl2F.0.10 mol/LZnCl2G.饱和(NH4)2CO3溶液1.17、可将铝合金(含Al、Zn、Sn、Cu、Fe、Mn、Mg元素)充分溶解的试剂是( )。

A.热的HCl溶液B.热的H2SO4溶液C.热的HNO3溶液D.热的H3PO4溶液E.热的NaOH溶液F.热的NH3H2O溶液G.热的(NH4)2CO3溶液1.18、可将铜合金(含Sb、Sn、Cu、Pb、Fe、Al、Mn、Zn、Ni元素)充分溶解的试剂是( )。

A.热的HCl溶液B.热的H2SO4溶液C.热的HNO3溶液D.热的王水溶液E.热的NaOH溶液F.热的NH3H2O溶液G.热的(NH4)2CO3溶液2 现代仪器分析手段纯无机物,ICP、直读光谱等有机盐,红外、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3 简答问题3.1、用酸度计测pH值时,为什么必须用标准缓冲溶液校正仪器?应如何进行?答: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是以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与待测液组成工作电池,电池电动势E=K+0.059pH (25℃)。

式中K是一个不固定的常数,很难通过计算得到,因此采用已知pH值的标准缓冲溶液在酸度计上进行校正。

即先测定已知pH值标准缓冲溶液的电动势,然后再测定试液的电池电动势,若测量条件不变,可得pH x=pH s+(E x-E s)/0.059(25℃),通过分别测定标准缓冲溶液和试液所组成工作电池电动势就可求出试液的pH值。

3.2、试说明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产生标准曲线弯曲可能有哪些原因?答:(1)待测元素浓度较大时,由于压力变宽或光散射引起原子吸收线的轮廓发生位移;(2)当单色器的分辨率较低时,分辨能力不够,不能将邻近谱线完全分离;(3)由于吸收线的精细结构引起偏离;(4)待测离子发生部分电离引起偏离。

3.3、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时,如果试样组分较简单,如何利用标准样品对试样中被测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当试样组分较复杂时,将采用什么方法?答: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将样品和标准物分别进样,然后比较标准物和样品峰的保留值。

当未知样品的某一色谱峰与标样色谱峰的保留值相同时,则可以初步判断两者为同一物质;同时还可将标准物加入到试样中,若峰的个数没有增多,只是待确定物的峰高增加,半峰宽基本不变,则能确认是该化合物。

如果样品比较复杂,流出峰之间相距太近,则在一定色谱条件下,先测出未知样的色谱图,然后利用保留值作初步定性。

再在未知样中加入标准样,混合后进样,在相同色谱条件下测出色谱图。

将所得色谱图与未知样的色谱图进行比较,若发现某组分的色谱峰峰高增加,且半峰宽不变,则可以认为该组分与所加入的标准物基本是同一种物质;此作法是初步确认,若要确认一定是此化合物时,则需用双柱定性或衍生物定性法操作。

3.4、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苯中微量水和水中微量苯色谱条件有何不同?详细说明原因?答:(1)检测器不同(2)色谱柱(固定相)不同(3) 柱温不同测定苯中微量水用热导检测器,因为氢火焰检测器对水不响应,而热导检测器是通用性检测器;使用的是耐水的Porapak Q柱。

柱温为130℃左右。

测定水中微量苯用氢火焰检测器,因为对检测微量苯灵敏度高,而且基体水无响应,不干扰;应用交联键合的色谱柱,如HP-5等,非交联键合柱不具备耐水性能;分析时柱温可以用60℃~80℃,但分析完毕应提高柱温大于100℃,以彻底赶走柱中残留水分,或采用程序升温,设置终温大于100℃。

3.5、实验室仪器保证系统应包括哪些部分?答:应包括仪器验收报告;使用.维护.保养规定;仪器的运行记录;运行中的维护.保养记录;校验维修记录;检验报废规定和检验报废报告等环节。

3.6、从那些方面对某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答:应从两个方面答, 第一是与标准方法进行比较, 评价该方法的优劣;第二是评价该实验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以确认该实验方法在实际应用时的稳定性。

4 计算题4.1、试计算当FeCl3溶液的浓度为1.0mg/mL,使Fe3+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值应为多大?(已知: M FeCl3=162.21、M Fe3+=55.85、K spFe(OH)3=4.0×10―38)解:因 Fe(OH)3 ⇌ Fe 3+ + 3OH ―113538333)(1059.1100.1100.4][][---+-⨯=⨯⨯==Fe K OH OH spFe (mol/L) pOH=10.80 pH=14―10.80=3.20答:使三氯化铁沉淀完全的pH 值应大于3.204.2、用磷钼蓝比色法测定钢中磷的含量。

(1)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移取0.01000mol/L 的Na 2HPO 4标准溶液12.50mL 置于25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然后分别取VmL 此溶液注入100mL 容量瓶中,用钼酸铵显色后加水稀释至刻度,分别测定如下:根据表中数据绘制A-C (mg/mL )标准曲线(2)称取钢样1.313g ,溶于酸,移入25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至刻度,取此溶液5.0mL 于100容量瓶中,显色后用水稀至刻度测得T=50.0%,求试样中P 的百分含量。

(M P =30.97) 解:(1)Na 2HPO 4→Pc 1=0.01000mol/L V 1=12.50mL→V 2=250mL c 2c 2V 2=c 1V 1L mol V V c c /1000.50.2505.1201000.042112-⨯=⨯== 取VmL.c 2溶液稀释至100mL 则溶液中含P (mg/mL ))/(1055.10.10097.301000.50.100442mL mg V V M V c c P P --⨯=⨯⨯⨯=⨯⨯=根据表格绘制曲线(2)因测得T X =50.0%则 A X =-lgT X =0.301由工作曲线查得A X =0.301 则c X =3.9×10-4(mg/mL ) 15.01000.25000.5313.110100109.31000.25000.510100)%(343=⨯⨯⨯⨯⨯=⨯⨯⨯⨯=---m c P w X 答:样品中含磷0.15%4.3、用一根柱长为1m的色谱柱分离含有A、B、C三个组分的混合物,它们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4min、14.4min和15.4min,其峰底宽Y分别为0.45min、1.07min、1.16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