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电机与拖动》课程设计

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The design of Dc servo motor control

system

学生姓名张志新

学院名称信电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韩成春

2012年01月04日

摘要

作为电能传输或信号传输的装置,变压器在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作为特种电源或满足特殊的需要,变压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变压器是通过电磁耦合关系传递电能的设备,用途可综述为:经济的输送电能、合理的分配电能、安全的使用电能。实际上,它在变压的同时还能改变电流,还可改变阻抗和相数。它的种类很多,容量小的只有几伏安,大的可达到数十万千伏安;电压低的只有几伏,高的可达几十万伏。

小型变压器指的是容量1000V.A以下的变压器。最简单的小型单相变压器由一个闭合的铁芯(构成磁路)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匝数不同、彼此绝缘的绕组(构成电路)构成。这类变压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关键词电机与拖动;小型;单向;变压器

目录

1 绪论 (1)

1.1 设计总纲 (1)

1.1.1设计任务 (1)

1.1.2 设计要求 (1)

1.1.3设计用设备和器件 (1)

2变压器结构 (1)

2.1 铁芯 (1)

2.2 绕组 (1)

2.3 其他结构部件 (2)

3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

3.1 电压变换 (2)

3.2电流变换 (2)

4 设计内容及数据的测量 (3)

4.1 设计内容 (3)

4.2 铁芯尺寸的选定 (4)

4.3 绕组的匝数与导线直径 (5)

5 实例计算 (8)

结论 (10)

心得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附录1 (13)

附录2 (13)

1 绪论

1.1 设计总纲

1.1.1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1.1.2 设计要求

1)说明直流伺服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2)说明直流伺服电机的控制方法

3)设计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并分析运行特性

4)撰写设计报告、总结以及心得

1.1.3设计用设备和器件

功率表、万用表.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

2 变压器的结构

2.1 铁芯

铁芯是变压器磁路部分。为减少铁芯内磁滞损耗涡流损耗,通常铁芯用含硅量较高的、厚度为0.35或0.5mm、表面涂有绝漆的热轧或冷轧硅钢片叠装而成。

铁芯分为铁柱和铁轭两部分,铁芯中套装绕组的部分是铁芯柱,连接铁芯柱形成闭合磁路的部分称为铁轭。铁柱上套装有绕组线圈,铁轭则是作为闭合磁路之用,铁柱和铁轭同时作为变压器的机械构件。

铁芯结构有两种基本形式:芯式和壳式。

2.2 绕组

变压器一般采用同芯式绕组,即低压绕组和高压绕组同芯地套装在铁芯柱上。通常低压绕组在里面,高压绕组在外面。绕组是变压器的电路部分。一般采用绝缘纸包的铝线或铜线绕成。为了节省铜材,我国变压器线圈大部分是采用铝线。

图(1)

2.3其它结构部件

1)储油柜和油表 2)气体继电器 3)安全气通 4)绝缘套管

3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1电压变换

当一次绕组加上交流电压1u 时,绕组中通过交流电流1i ,在铁芯中将产生既与一次绕组交链,由于二次绕组交链的主磁通Φ,还会产生少量的仅与一次绕组交链的主要经过空

气等非磁性物质闭合的一次绕组漏磁通1σΦ

dt

d N

e u Φ

=-=1

11 (3-1) dt

d N

e u Φ

=-=2

22 (3-2) k N N E E U U ===2

1

2121 (3-3) 说明只要改变原、副绕组的匝数比,就能按要求改变电压。

3.2电流变换

变压器在工作时,二次电流2I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负载阻抗模1

Z 的大小,而一次电流1

I 的大小则取决于2I 的大小。

2211U I U I = 又 (3-4)

k

I

I U U I 22121==

(3-5) 说明变压器在改变电压的同时,亦能改变电流。

小型变压器的原理:小型单相变压器一般是指工频小容量单相变压器。

4 设计内容及数据的测量

4.1 设计内容

计算内容有四部分:额定容量的确定;铁芯尺寸的选定;绕组的匝数与导线直径;绕组(线圈)排列及铁芯尺寸的最后确定。

4.1.1额定容量的确定

变压器的容量又称表现功率和视在功率,是指变压器二次侧输出的功率,通常用KVA 表示。

4.1.1.1 二次侧总容量

小容量单相变压器二次侧为多绕组时,若不计算各个绕组的等效的阻抗及其负载阻抗的幅角的差别,可认为输出总视在功率为二次侧各绕组输出视在功率之代数和,即

I U I U I U S n n +++=......33222 (4-1)

式中 S 2——二次侧总容量(V ·A )

U 2

,U 3

,……U n

——二次侧各个绕组电压的有效值(V );

I 2

,I 3

,……I n

—— 二次侧各个绕组的负载电流有效值(A )。

4.1.1.2 一次绕组的容量

对于小容量变压器来说,我们不能就认为一次绕组的容量等于二次绕组的总容量,因为考虑到变压器中有损耗,所以一次绕组的容量应该为

(单位为V ·A )

(4-2)

式中 S 1——变压器的额定容量;

η——变压器的效率,约为0.8~0.9,表3-1 所给的数据是生产时间的统计

数据,可供计算时初步选用。

表1 小容量变压器计算参考数据

4.1.1.3变压器的额定容量

由于本次设计为小型单相变压器,所以不考虑在三相变压器中的情况,只考虑在小型单相变压器的情况。

小型单相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取一、二绕组容量的平均值,

S=2

1

*(S 1+S 2)(单位为V·A ) (4-3) 4.1.1.4 一次电流的确定

11)

2.1~1.1(U S

I = (4-4) 式中(1.1~1.2)考虑励磁电流的经验系数,对容量很小的变压器应取大的系数。

4.2 铁芯尺寸的选定

4.2.1 计算铁芯截面积A

为了减小铁损耗,变压器的铁芯是用彼此绝缘的硅钢片叠成或非晶材料制成。其中套有绕组的部分称为铁芯柱,连接铁芯柱的部分称为铁轭,为了减少磁路中不必要的气隙,变压器铁芯在叠装时相临两层硅钢片的接缝要相互错开。

小容量变压器铁芯形式多采用壳式,中间芯柱上套放绕组,铁芯的几何尺寸如图(2)所示。

图(2)

小容量芯柱截面积A 大小与其视在功率有关,一般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单位为(cm 2)。

S

A K 0= (4-5)

A——铁芯柱的净面积,单位为cm2

K0——截面计算系数,与变压器额定容量S n有关,按表3-2选取,当采用优质冷轧K0可取小些截面积计算系数K0

硅钢片时

K0的估算值

表2截面积计算系数

计算芯柱截面积A后,就可确定芯柱的宽度和厚度,根据图3可知

K c

=

=

A'

ab

ab

(4-6)式中a——芯柱的宽度(mm);

b——芯柱的净叠厚(mm);'b——芯柱的实际厚度(mm);

K c——叠片系数,是考虑到铁芯叠片间的绝缘所占空间引起铁芯面积的减小

K c=0.93;对于0.35mm厚两面所引入的。对于0.5mm厚,两面涂漆绝缘的热轧硅钢片,

K c =0.91;对于0.35mm厚,不涂漆的冷轧钢片,K c=0.95。涂漆绝缘的热轧硅钢片,

按A的值,确定a和b的大小,答案是很多的,一般取b=(1.2~2.0)a,,并尽可能选用通用的硅钢片尺寸。表3-3列出了通用的小型变压器硅钢片尺寸。

表3小型变压器通用的硅钢片尺寸

4.3绕组的匝数与导线直径

4.3.1 计算每伏电压应绕的匝数

从变压器的电势公式E=4.44fNBmA,若频率f=50Hz,可得出每伏所需的匝数

A A f E N

B B N m m 3

80105.444.410?=

== (4-7)

式中0N

——对应于每伏电压的匝数,单位:匝/V B m ——铁芯柱内工作磁密最大值,单位:T A ——铁芯柱截面积,单位:cm 2

当铁芯材料国热轧硅钢片时,取Bm=1.0~1.2T ;采用冷轧硅钢片时,可取Bm=1.2~1.5T 然后根据N 和各线圈额定电压求出各线圈的匝数

U N N 101= (4-8) 202)10.1~05.1(U N N = (4-9)

U N N 303)10.1~05.1(= (4-10)

式中N1、N 2 ……Nn ——各线圈的匝数。

为补偿负载时漏阻抗压降,副边各线圈的匝数均增加了5%~10%。

4.3.2 计算导线直径d

小型变压器的线圈多采用漆包圆铜线(QZ 型或QQ 型)绕制。为限制铜损耗及发热,按各个绕组的负载电流,选择导线截面,如选的小,则电流密度大,可节省材料,但铜耗增加,温升增高。小容量变压器是自然冷却的干式变压器,容许电流密度较低,根据实践经验,通过导线的电流密度J 不能过大,对于一般的空气自然冷却工作条件,J=2—3A/mm2。 对于连续工作时可取J=2.5A/mm 2 导线的截面积:A c =I/j.

导线的直径: mm

j I j I d 13.14==π

导线直径可根据工作电流计算 ,式中: d —原、副边各线圈导线直径,单位:mm ;

I —原、副边各线圈中的工作电流,单位:A ;

根据算出的直径查电工手册或表3-4选取相近的标准线径。当线圈电流大于10A 时,可采用多根导线并联或选用扁铜线。

表4导线材料的选取

4.3.3 绕组(线圈)排列及铁芯尺寸的最后确定。

绕组的匝数和导线的直径确定后,可作绕组排列。绕组每层匝数为

')]4~2([9.0d h N c

-=

(4-11)

式中 d '—绝缘导线外径(mm ); h ——铁芯窗高(mm );

0.9——考虑绕组框架两端厚度的系数; (2~4)——考虑裕度系数。 各绕组所需层数为

c N m N =

(4-12)

各绕组厚度为

()i i i i t m d δγ

'=++ i=1,2,…,n (4-13)

式中 σ——层间绝缘厚度(mm ),导线较细(0.2mm 以下),用一层厚度为0.02~0.04mm 白玻璃纸,导线较粗(0.2mm 以上),用一层厚度为0.05~0.07mm 的电缆纸(或牛皮纸),更粗的导线,可用厚度为0.12mm 的青壳纸;

γ——绕组间的绝缘厚度(mm ),当电压不超过500V 时,可用2~3层电缆纸夹

1~2层黄蜡布等。

绕组总厚度为

)

2.1~1.1()...(210?++++=t t t t n t (4-14) 式中 t 0——绕组框架的厚度(mm );

1.1~1.2——考虑裕度的系数。

计算所得的绕组总厚度t 必须略小于铁芯窗口宽度c ,若t>c,可加大铁芯叠装厚度,减小绕组匝数或重选硅钢片的尺寸,按上述步骤重复计算和核算,至合适时为止。

5实例计算

图(3)

如上图所示,取V U 2201= V U 3002= V U 503= A I 2.02= A

I 1.03= 计算变压器的主要参数,并选择可行的材料。

解:1、计算变压器的额定容量S N

1)计算副边的容量:S 2=U 2 I 2 + U 3 I 3=300*0.2+50*0.1=65(V·A )

2)计算原边的容量:21S S =/η

根据表1:小型单相变压器的效率η的估算值可以取η=0.82 因此,21S S =/η=65/0.82=79.3(V·A )

3)计算变压器的额定容量

N S =1/2(21S S +)=0.5*(65+79.3)=72.2(V·A )

考虑到存在着一定的损耗,故可以定变压器的额定容量近似取75V·A

2、 铁芯尺寸的选定

1)计算铁芯截面积A

A =K 0N S

根据表2. 截面积计算系数K0的估算值可以取K0=1.40

因此,A =K 0N S

(cm2)

2)铁芯中柱宽度a 与铁芯叠厚b 的计算

根据表3.参数a 、b 的选取可以近似取a=28mm 因此,b=110F/a=110*12.1/28=47.5 mm.

此时b/a=47.5/28=1.7满足b=(1.2~2)a 的通常要求。

3、计算绕组线圈匝数

1)求出每伏电压应绕的匝数

m

m AB A fB E N N 450000

44.41030====3.4(匝/V )

式中的m B =1.1T (铁芯材料国热轧硅钢片)

2) 根据0N 和各线圈额定电压求出各线圈的匝数 1N =0N U1=3.4*220=748

2N =(1.05~1.10)0N U 2=1.10*3.4*300=1122

3N =(1.05~1.10)0N U 3=1.10*3.4*50=187

4、计算导线直径d

导线的截面积:Ac=I/j.

11)

2.1~1.1(U S

I = =1.15*79.3/220=0.415(A)

Ac1=0.415/2.5=0.17 mm 2

1d =

=

=0.46 mm

同理:Ac2=0.08 mm 2 2d =0.32 mm

Ac3=0.04 mm 2 3d =0.23 mm

根据所求解的数据:可以取原边的材料为高强度聚酯包线QZ0.06副边的材料为高强度聚酯包线QZ0.05

结论

在本次的课程设计也是以《电机与拖动》我们的教材为主要参考资料,并查阅了大量的复习资料我们基本能按照设计任务书、指导书、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认真理解并掌握了每一个相关知识点,就是在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前提下通力合作,我才能有这个规范的设计。

通过上面的设计可知:一般的小容量单相变压器的计算内容有四种部分:容量的确定;铁芯尺寸的确定;绕组的计算;绕组排列及铁芯尺寸的最后确定。变压器的效率80%~90% 。对小容量变压器应考虑内部压降,为使在额定负载时二次侧有额定电压应适当的增加二次侧绕组匝数,约增加5%~10%的匝数。

通过铜损的测定可知,小型变压器的的质量可以从他的空载损耗和短路损耗判断出来,越小越好,同时工作温度也会低,并有很好的负载,通过空载电流的测定,铁损较大的变压器,发热量大,安培匝数设计要是不合理,空载电流会大增,就会造成温升增大,有损寿命。

单相变压器是具有两个线圈的变压结构:变压器主要是由铁心和绕组组成:

1铁心是变压器的主磁路,又作为绕组的支撑骨架。铁心分铁心柱和铁轨两不分,铁心柱上装有绕组,铁轨是联系两个贴心柱的部分。

2变压器绕组构成设备的内部电路,它与外界的电网直接相接,是变压器中最重要的部件,常把绕组比做变压器的核心。

心得

通过学习电机与拖动,我们对变压器有了一些初步了解,但那都是一些理论的东西,我们所掌握的还只是流于表面。通过这次小型单相变压器的课程设计,我们才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了我们对锁学的知识的理解,更使我们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在此次的小型单相变压器的设计过程中,我更进一步地熟悉了芯片的结构及掌握了各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其具体的使用方法。也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通过查看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次的设计中,我感受了同学们认真完成课程设计的态度和热情。设计中,同学们积极交流,找出设计中的不足,完善提高自己的作品质量。大家积极合作,共同提高。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所以查阅了大量资料,通过这次设计任务的学习,我的知识增长了很多。更深刻地了解有关变压器的知识,同时也弄明白了以前不明白的知识点。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了解了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做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我们以后进行更复杂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设计本身并不是有很重要的意义,而是同学们对待问题时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设计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设计的过程最值得回味,设计的思想中的每一个环节,设计中各个部分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各个部分能够完成什么样的功能,使用材料时应该注意那些要点。同一个部分可以用哪些材料实现,各种材料实现同一个功能的区别。另外,我们设计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既要有强大的功能,又要在价格方面比同等档次的便宜。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注意并解决。

参考文献

[1] 戴文进、陈瑛等编著,《电机与拖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 许建国编著,《电机与拖动基础》

[3]唐介编著,《电机与拖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4]李海发编著,《电机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附录

附录1 用试验方法测定变压器的参数

1、 空载试验

a)单相变压器 b)三相变压器

图2.18空载试验接线图

??????

???????-==

==

22

2

001201m m

m m N m N R Z X I p R I U Z U U K

2、短路试验

图2.19短路试验接线图

图2.20 短路试验简化等值电路

????

?????-===

222K

K K K

KN

k k

k k R Z X I P R I U Z

附录2 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1、 外特性与电压变化率

图2.1变压器的外特性 图 2.2变压器带电感性负载时的简化相量图

%

100)(

%100)(%100%10012

121121211121?+=?+=?=?'-=?N

k N k N N k k N N N U Sin x I Cos R I U Sin x I Cos R I U ab U U U u ??β??

式中的β=I 1/I 1N ,为负载系数。 2、效率及效率特性

这样,就可得到变压器效率的表达式为

KN

N KN

P P Cos S P P p P p P p P P P 2022

02111211β?ββη+++-

=+-=-==

∑∑∑

KN

m P P 0=

β

也就是Po=β

2

m P KN ,说明最大效率发生在不变损耗(铁损耗)与可变损耗(铜损耗)相等的时候。

直流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

直流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 直流伺服电机实质上就是他励直流电机。由直流电机的电压方 程U=E a+I a R a及电枢电动势表达式E a=C eΦn,可以得到直流伺服电机的转速表达式为 式中,U a为电枢电压;E a为电枢感应电动势;I a为电枢电流;R a为电枢回路总电阻;n为转速;Φ为每极主磁通;C e为电动势常数。 上式表明:改变电枢电压U a和改变励磁磁通Φ,都可以改变直流伺服电机的转速n。 因而直流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种方法是把控制信号作为电枢电压来控制电机的转速,这种方式称为电枢控制;另一种方法是把控制信号加在励磁绕组上,通过控制磁通来控制电机的转速,这种控制方式称为磁场控制(又称为磁极控制)。直流 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图如图2-9所示。

图2-9 电枢控制时直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图 (1)电枢控制 由图2-9所示,在励磁回路上加恒定不变的励磁电压U f,以保证直流伺服电机的主磁通Φ不变。在电枢绕组上加控制电压信号。当负载转矩T L一定时,升高电枢电压U a,电机的转速n随之升高;反之,减小电枢电压U a,电机的转速n就降低;若电枢电压U a=0时,电机则不转。当电枢电压的极性改变后,电机的旋转方向也随之改变。因此把电枢电压U a作为控制信号,就可以实现对直流伺服电机转速n的控制,其电枢绕组称为控制绕组。 对于电磁式直流伺服电机,采用电枢控制时,其励磁绕组由外施恒压的直流电源励磁;对于永磁式直流伺服电机则由永磁磁极励磁。 下面分析改变电枢电压U a时,电机转速n变化的物理过程。 直流伺服电机实质上就是他励直流电机。由直流电机的转速表 达式及电磁转矩表达式T e=C TΦI a,可以得到保持电机的每极磁通为额定磁通ΦN时,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方程为 式中,U a为电枢电压;R a为电枢回路总电阻;n为转速;ΦN 为每极额定主磁通;C e为电动势常数;C T为转矩常数;T e为电 磁转矩。 根据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方程,可以绘制出直流电机降压调速时的机械特性曲线,如图2-10所示,图中,曲线1、2、3分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简要原理

关于1.5KW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的初步方案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自身的结构特点,要实现对转速及位置的伺服控制,采用矢量控制算法结合SVPWM技术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通过改变电机定子电压频率即可实现调速,为防止失步,采用自控方式,利用转子位置检测信号控制逆变器输出电流频率,同时转子位置检测信号作为同步电机的启动以及实现位置伺服功能的组成部分。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上设法模拟直流 电动机转矩控制的规律,在磁场定向坐标上,将电流矢量分量分解成产生磁通的励磁电流分量id和产生转矩的转矩电流iq分量,并使两分量互相垂直,彼此独立。当给定Id=0,这时根据电机的转矩公式可以得到转矩与主磁通和iq乘积成正比。由于给定Id=0,那么主磁通就基本恒定,这样只要调节电流转矩分量iq就可以像控制直流电动机一样控制永磁同步电机。 根据这一思想,初步设想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主控制板部分,电源及驱动板部分,输入输出部分。 其中主控制板部分即DSP板,根据控制指令和位置速度传感器以及采集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运算,并输出用于控制逆变器部分的控制信号。 电源和驱动板部分主要负责给各个部分供电,并提供给逆变器部分相应的驱动信号,以及将控制信号与主回路的高压部分隔离开。 输入输出部分用来输入控制量,显示实时信息等。

原理框图如下: 基本控制过程:速度给定信号与检测到的转子信号相比较,经过速度控制器的调节,产生定子电流转矩分量Isq_ref,用这个电流量作为电流控制器的给定信号。励磁分量Isd_ref由外部给定,当励磁分量为零时,从电机端口看,永磁同步电机相当于一台他励直流电机,磁通基本恒定,简化了控制问题。另一端通过电流采样得到三相定子电流,经过Clarke变换将其变为α-β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流,再通过park变换将其变为d-q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电流Isq,Isd,分别与两个调节器的参考值比较,经过控制器调节后变为电压信号Vsd_ref 和Vsq_ref,再经过park逆变换,得到Vsa_ref和Vsb_ref作为SVPWM

直流(DC)与交流(AC)伺服电机及驱动

目录 直流(DC与交流(AC伺服电机及驱动 (1 1.直流(DC伺服电机及其驱动 (1 (1直流伺服电机的特性及选用 (1 (2直流伺服电机与驱动 (2 (3PWM直流调速驱动系统原理 (3 2.交流(AC伺服电机及其驱动 (4 直流(DC与交流(AC伺服电机及驱动 1.直流(DC伺服电机及其驱动 (1直流伺服电机的特性及选用 直流伺服电机通过电刷和换向器产生的整流作用,使磁场磁动势和电枢电流磁动势正交,从而产生转矩。其电枢大多为永久磁铁。 直流伺服电机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精度和频率,优良的控制特性等优点。但由于使用电刷和换向器,故寿命较低,需要定期维修。 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了小惯量直流伺服电机,其电枢无槽,绕组直接粘接固定在电枢铁心上,因而转动惯量小、反应灵敏、动态特性好,适用于高速且负载惯量较小的场合,否则需根据其具体的惯量比设置精密齿轮副才能与负载惯量匹配,增加了成本。 直流印刷电枢电动机是一种盘形伺服电机,电枢由导电板的切口成形,导体的线圈端部起换向器作用,这种空心式高性能伺服电机大多用于工业机器人、小型NC 机床及线切割机床上。

宽调速直流伺服电机的结构特点是励磁便于调整,易于安排补偿绕组和换向极,电动机的换向性能得到改善,成本低,可以在较宽的速度范围内得到恒转速特性。永久磁铁的宽调速直流伺服电机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有不带制动器a和带制动器b两种结构。 电动机定子(磁钢1采用矫顽力高、不易去磁的永磁材料(如铁氧体永久磁铁、转子(电枢2直径大并且有槽,因而热容量大,结构上又采用了通常凸极式和隐极式永磁电动机磁路的组合,提高了电动机气隙磁通密度。同时,在电动机尾部装有高精密低纹波的测速发电机,并可加装光电编码器或旋转变压器及制动器,为速度环提供了较高的增量,能获得优良的低速刚度和动态性能。 日本发那科(FANUC公司生产的用于工业机器人、CNC机床、加工中心(MC 的L系列(低惯量系列、M系列(中惯量系列和H系列(大惯量系列直流伺服电机。其中L系列适合于频繁启动、制动场合应用,M系列是在H系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惯量较H系列小,适合于晶体管脉宽调制(PWM驱动,因而提高了整个伺服系统的频率响应。而H系列是大惯量控制用电动机,它有较大的输出功率,采用六相全波

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年级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2006级自动化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控制器在伺服控制系统普遍应用,这种数字伺服系统的性能可以大大超过模拟伺服系统。数字伺服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控制、速度跟踪,可以随意地改变控制方式。单片机和DSP在伺服电机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数字伺服控制系统,有体积小、可靠性高、经济性好等明显优点。。本设计研究的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即以单片机作为核心部件,主要是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直流伺服电机转速实现开环控制。 对于伺服电机的闭环控制,采用PID控制,利用MATLAB软件对单位阶跃输入响应的PID 校正动态模拟仿真,研究PID控制作用以及PID各参数值对控制系统的影响,通过试凑法得到最佳PID参数。同时能更深度地掌握在自动控制领域应用极为广泛的MATLAB软件。 关键词:单片机直流伺服电机 PID MATLAB

目录 1.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2.单片机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微控制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DAC0808转换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算放大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按键输入和显示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按键输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显示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流伺服电动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单片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键盘处理子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控制系统原理图及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控制系统方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Proteus仿真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组件对直流伺服控制系统的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MATLAB与Simulink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MATLAB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Simulink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流伺服电机数学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Simulink模型及时域特性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开环系统Simulink模型及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位负反馈系统Simulink模型及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PID校正................................................ 错误!未定义书签。 PID参数的凑试法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比例控制器校正......................................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比例积分控制器校正.................................. 错误!未定义书签。 PID控制器校正...................................... 错误!未定义书签。6.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伺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伺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指导书 ?动化与电??程学院 ?零??年??

?、伺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意义、?标和程序 (3) ?、伺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5) 三、考核?式和报告要求 (11)

?、伺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意义、?标和程序 (?)伺服控制系统程设计的意义 伺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动化专业?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通过伺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可以培养考??所学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关技能,解决具体的?程问题的综合能?。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考?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地完成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熟悉伺服控制系统中控制器设计与整定、电机建模和仿真和其他检测装置的选型以及?程实践中常?的设计?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对培养考?的综合素质、增强?程意识和创新能?具有?常重要的作?。 伺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考?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考?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总结;是考?综合素质与?程实践能?培养效果的全?检验;也是?向?程教育认证?作的重要评价内容。 (?)课程设计的?标 课程设计基本教学?标是培养考?综合运?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程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实现知识与能?的深化与升华,同时培养考?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作作风。使考?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在具备?程师素质??更快地得到提?。对本次课程设计有以下???的要求: 1.主要任务 本次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完成给定的设计任务,考?在完成任务后应编写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2.专业知识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成绩: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 摘要:本文先分析了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和坐标变换以及矢量控制基本原理,然后利用Matlab /Simulink软件进行感应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分别建立了交流异步电机模块、逆变器模块、矢量控制器模块、坐标变换模块、磁链观测器模块、速度调节模块、电流滞环PWM调节器,再进行功能模块的有机整合,构成了按转子磁场定向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系统转速动态响应快、稳态静差小、抗负载扰动能力强,验证了交流电机矢量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异步电机;坐标变换;矢量控制;Simulink仿真 一、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 型和坐标变换 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 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 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由下述电压方 程、磁链方程、转矩方程和运动方程 组成。 电压方程: 礠链方程: 转矩方程: 运动方程: 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比较复杂, 坐标变换的目的就是要简化数学模 型。异步电机数学模型是建立在三相 静止的ABC坐标系上的,如果把它变 换到两相坐标系上,由于两相坐标轴 互相垂直,两相绕组之间没有磁的耦 合,仅此一点,就会使数学模型简单 了许多。 (1)三相--两相变换(3/2变换) 在三相静止绕组A、B、C和两相 静止绕组a、b 之间的变换,或称三相 静止坐标系和两相静止坐标系间的变 换,简称 3/2 变换。 (2)两相—两相旋转变换(2s/2r变 换) 从两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 标系 M、T 变换称作两相—两相旋转 变换,简称 2s/2r 变换,其中 s 表 示静止,r 表示旋转。

PLC控制伺服电机的方法

伺服电机的PLC控制方法 以松下Minas A4系列伺服驱动器为例,介绍PLC控制伺服电机的方法。伺服电机有三种控制模式:速度控制,位置控制,转矩控制{由伺服电机驱动器的Pr02参数与32(C-MODE)端子状态选择},本章简要介绍位置模式的控制方法 一、按照伺服电机驱动器说明书上的"位置

控制模式控制信号接线图"连接导线 3(PULS1),4(PULS2)为脉冲信号端子,PULS1连接直流电源正极(24V电源需串连2K左右的电阻),PULS2连接控制器(如PLC 的输出端子)。 5(SIGN1),6(SIGN2)为控制方向信号端子,SIGN1连接直流电源正极(24V电源需串连2K左右的电阻),SIGN2连接控制器(如PLC的输出端子)。当此端子接收信号变化时,伺服电机的运转方向改变。实际运转方向由伺服电机驱动器的P41,P42这两个参数控制。 7(com+)与外接24V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29(SRV-0N),伺服使能信号,此端子与外接24V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则伺服电机进入使能状态,通俗地讲就是伺服电机已经准备好,接收脉冲即可以运转。 上面所述的六根线连接完毕(电源、编

码器、电机线当然不能忘),伺服电机即可根据控制器发出的脉冲与方向信号运转。其他的信号端子,如伺服报警、偏差计数清零、定位完成等可根据您的要求接入控制器。构成更完善的控制系统。 二、设置伺服电机驱动器的参数。 1、Pr02----控制模式选择,设定Pr02参数为0或是3或是4。3与4的区别在于当32(C-MODE)端子为短路时,控制模式相应变为速度模式或是转矩模式,而设为0,则只为位置控制模式。如果您只要求位置控制的话,Pr02设定为0或是3或是4是一样的。 2、Pr10,Pr11,Pr12----增益与积分调整,在运行中根据伺服电机的运行情况相应调整,达到伺服电机运行平稳。当然其他的参数也需要调整(Pr13,Pr14,Pr15,Pr16,Pr20也是很重要的参数),在您不太熟悉前只调整这三个参数也

伺服电机及其驱动技术-许家忠

运动控制系统 哈尔滨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主讲教师:许家忠

伺服电机及其驱动技术

伺服系统的发展 (1)直流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由液压到电气的过程。电 气伺服系统根据所驱动的电机类型分为直流(DC)伺服系统和交流(AC)伺服系统。50年代,无刷电机和直流电机实现了产品化,并在计算机外围 设备和机械设备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70年代则 是直流伺服电机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时代。 3

(2)交流伺服系统 ?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随着微处理器技术、大功率高性能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和电机永磁材料制造工艺的发展及其性能价格比的日益提高,交流伺服技术—交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控制系统逐渐成为主导产品。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已经成为工业领域实现自动化的基础技术之一,并将逐渐取代直流伺服系统。 4

(2)交流伺服系统 ?交流伺服系统按其采用的驱动电动机的类型来分,主要有两大类:永磁同步(SM型)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和感应式异步(IM型)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其中,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在技术上已趋于完全成熟,具备了十分优良的低速性能,并可实现弱磁高速控制,拓宽了系统的调速范围,适应了高性能伺服驱动的要求。并且随着永磁材料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和价格的降低,其在工业生产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目前已成为交流伺服系统的主流。感应式异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由于感应式异步电动机结构坚固,制造容易,价格低廉,因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代表了将来伺服技术的方向。但由于该系统采用矢量变换控制,相对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来说控制比较复杂,而且电机低速运行时还存在着效率低,发热严重等有待克服的技术问题,目前并未得到普遍应用。 5

伺服驱动系统方案设计

伺服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伺服电机的原理: 伺服的基本概念是准确、精确、快速定位。与普通电机一样,交流伺服电机也由定子和转子构成。定子上有两个绕组,即励磁绕组和控制绕组,两个绕组在空间相差90°电角度。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 伺服电动机又称执行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作用: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单相感应电动机无本质上的差异。但是,交流伺服电机必须具备一个性能,就是能克服交流伺服电机的所谓“自转”现象,即无控制信号时,它不应转动,特别是当它已在转动时,如果控制信号消失,它应能立即停止转动。而普通的感应电动机转动起来以后,如控制信号消失,往往仍在继续转动。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虽然相似,但前者的转子电阻比后者大得多,所以伺服电动机与单机异步电动机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 1、起动转矩大 由于转子电阻大,其转矩特性曲线如图3中曲线1所示,与普通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曲线2相比,有明显的区别。它可使临界转差率S0>1,这样不仅使转矩特性(机械特性)更接近于线性,而且具有较大的起动转矩。因此,当定子一有控制电压,转子立即转动,即具有起动快、灵敏度高的特点。 图3 伺服电动机的转矩特性

直流电机控制

(1)直流电机选择 由于本次毕业设计采用的是飞思卡尔公司提供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U/V/W 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而且伺服电机一般是功率小,运行精确,能高速制动,惯量小,适合闭环控制,也就是能检测到实际位置和理论位置的误差,并消除。 (2)直流电机的控制 PWM控制 脉宽调制的全称为:Pulse Width Modulator,简称PWM。由于它的特殊性能,常被用作直流回路中灯具调光或直流电动机调速。这里将要介绍的就是利用脉宽调制(PWM)原理制作的马达控制器。该装置可用于12v或24v直流电路中,两者间只需稍做变动。它主要是通过改变输出方波的占空比,使得负载上的平均接通时间从0-100%变化,以达到调整负载亮度/速度的目的。PWM信号一般可有微控制器产生。如图1

图1 微控制器产生的PWM控制信号 (3)直流电机的反馈与控制 旋转编码器 旋转编码器是用来测量转速的装置。它分为单路输出和双路输出两种。技术参数主要有每转脉冲数(几十个到几千个都有),和供电电压等。单路输出是指旋转编码器的输出是一组脉冲,而双路输出的旋转编码器输出两组相位差90度的脉冲,通过这两组脉冲不仅可以测量转速,还可以判断旋转的方向。编码器若以信号原理来分,有增量型编码器,绝对型编码器。增量型编码器(旋转型)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

电力拖动课程结题报告 题目: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 班级:K0312417 姓名:罗开元 学号:K031241723 老师:郎建勋老师 2015年 6月 22 日

前言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设计及仿真在矢量控制技术出现之前,交流调速系统多为V / f 比值恒定控制方法,又常称为标量控制。采用这种方法在低速及动态(如加减速)、加减负载等情况时,系统表现出明显的缺陷,所以交流调速系统的稳定性、启动、低速时的转矩动态相应都不如直流调速系统。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异步电机控制技术全面从标量控制转向了矢量控制,采用矢量控制的交流电机完全可以和直流电机的控制效果相媲美,甚至超过直流调速系统。 矢量变换控制(以下简称VC)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现代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交流电动机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被控对象,采用了参数重构和状态重构的现代控制理论概念可以实现交流电动机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之间的解耦,实现了将交流电动机的控制过程等效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过程。这就使得交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从而使交流调速最终取代直流调速系统成为可能。实践证明,采用矢量控制方法的交流调速系统的优越性高于直流调速系统。矢量控制原理的出现也促进了其它控制方法的产生,如多变量解耦控制等方法。 七十年代初期,西门子公司的F .Blashke 和W .Flotor 提出了“感应电机磁场定向的控制原理”,通过矢量旋转变换和转子磁场定向,将定子电流按转子磁链空间方向分解成为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这样就可以达到对交流电机的磁链和电流分别控制的目的,得到了类似于直流电机的模型,然后模拟直流电机进行控制,可以获得良好的静、动态调速性能。本文分析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原理的基础上, 利Matlab/Simulink 中SimPowerSystems 模块,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分别建立了交流异步电机模块、矢量控制器模块、坐标变换模块、磁链调节器模块、速度调节模块, 再进行功能模块的有机整合, 构成了按转子磁场定向的异步 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转速动态响应快、稳态静差小、抗负载扰动能力强, 验证了交流电机矢量控制的可行性、有效性。 1.异步电机的 VC 原理 1.1 坐标变换 坐标变换的目的是将交流电动机的物理模型变换成类似直流电动机的模式,这样变换后,分析和控制交流电动机就可以大大简化。以产生同样的旋转磁动势为准则,在三相坐标 系上的定子交流电机A i 、B i 、C i ,通过3/2变换可以等效成两相静止坐标系上的交流电流 α i 和 β i ,再通过同步旋转变换,可以等效成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直流电流 d i 和q i 。如果观察 者站到铁心上与坐标系一起旋转,他所看到的就好像是一台直流电动机。 把上述等效关系用结构图的形式画出来,得到图l 。从整体上看,输人为A ,B ,C 三相电压,输出为转速ω,是一台异步电动机。从结构图内部看,经过3/2变换和按转子磁链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第一章伺服系统概述 伺服系统是以机械参数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在伺服系统中,输出量能够自动、快速、准确地跟随输入量的变化,因此又称之为随动系统或自动跟踪系统。机械参数主要包括位移、角度、力、转矩、速度和加速度。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机制造工艺水平的逐步提高,伺服技术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伺服系统由传统的步进伺服、直流伺服发展到以永磁同步电机、感应电机为伺服电机的新一代交流伺服系统。 目前,伺服控制系统不仅在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如激光加工、机器人、数控机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办公自动化设备、卫星姿态控制、雷达和各种军用武器随动系统、柔性制造系统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迅速发展。 1.1伺服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伺服系统的定义 “伺服系统”是指执行机构按照控制信号的要求而动作,即控制信号到来之前,被控对象时静止不动的;接收到控制信号后,被控对象则按要求动作;控制信号消失之后,被控对象应自行停止。 伺服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控制命令要求,对信号进行变换、调控和功率放大等处理,使驱动装置输出的转矩、速度及位置都能灵活方便的控制。

1.1.2伺服系统的组成 伺服系统是具有反馈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它由检测部分、误差放大部分、部分及被控对象组成。 1.1.3伺服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1)精度高。伺服系统的精度是指输出量能复现出输入量的精确程度。 2)稳定性好。稳定是指系统在给定输入或外界干扰的作用下,能在短暂的调节过程后,达到新的或者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3)快速响应。响应速度是伺服系统动态品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系统的跟踪精度。 4)调速范围宽。调速范围是指生产机械要求电机能提供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 5)低速大转矩。在伺服控制系统中,通常要求在低速时为恒转矩控制,电机能够提供较大的输出转矩;在高速时为恒功率控制,具有足够大的输出功率。 6)能够频繁的启动、制动以及正反转切换。 1.1.4 伺服系统的种类 伺服系统按照伺服驱动机的不同可分为电气式、液压式和气动式三种;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计量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模拟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位置

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器

目录 一、伺服驱动概述 (1) 二、本产品特性 (2) 三、电路原理图及PCB版图 (4) 四、电路功能模块分析 (4) 五、焊接(附元件清单) (14) 六、编者设计体会 (16)

一.伺服驱动概述 1. 伺服电机的概念 伺服电机是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作为一种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伺服电机是可以连续旋转的电-机械转换器,直流伺服电机的输出转速与输入电压成正比,并能实现正反向速度控制。 2.伺服电机分类 普通直流伺服电动机 直流伺服电机 { 低惯量直流伺服电动机 直流力矩电动机 3. 控制系统对伺服电动机的基本要求 宽广的调速范围 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均为线性 无“自转”现象 快速响应 控制功率小、重量轻、体积小等。 4. 直流伺服电机的基本特性 (1)机械特性在输入的电枢电压Ua保持不变时,电机的转速n随电磁转矩M 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称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 (2)调节特性直流电机在一定的电磁转矩M(或负载转矩)下电机的稳态转速n随电枢的控制电压Ua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被称为直流电机的调节特性 (3)动态特性从原来的稳定状态到新的稳定状态,存在一个过渡过程,这就是直流电机的动态特性 5. 直流伺服电机的驱动原理 伺服主要靠脉冲来定位,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伺服电机接收到1个脉冲,就会旋转1个脉冲对应的角度,从而实现位移,因为,伺服电机本身具备发出脉冲的功能,所以伺服电机每旋转一个角度,都会发出对应数量的脉冲,这样,和伺服电机接受的脉冲形成了呼应,或者叫闭环,如此一来,系统就会知道发了多少脉冲给伺服电机,同时又收了多少脉冲回来,这样,就能够很精确的控制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精确的定位,可以达到0.001mm 直流伺服电机分为有刷和无刷电机。有刷电机成本低,结构简单,启动转矩大,调速范围宽,控制容易,需要维护,但维护方便(换碳刷),产生电磁干扰,对环境有要求。因此它可以用于对成本敏感的普通工业和民用场合。无刷直流伺服电机电机体积小,重量轻,出力大,响应快,速度高,惯量小,转动平滑,力矩稳定。容易实现智能化,其电子换相方式灵活,可以方波换相或正弦波换相。电机免维护不存在碳刷损耗的情况,效率很高,运行温度低噪音小,电磁辐射很小,长寿命,可用于各种环境

直流无刷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直流无刷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Motionchip是一种性能优异的专用运动控制芯片,扩展容易,使用方便。本文基于该芯片设计了一款可用于直流有刷/无刷伺服电机的智能伺服驱动器,并将该驱动器运用到加氢反应器超声检测成像系统中,上位机通过485总线分别控制直流有刷电机和无刷电机,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满足了该系统的高精度要求。 在传统的电机伺服控制装置中,一般采用一个或多个单片机作为伺服控制的核心处理器。由于这种伺服控制器外围电路复杂,计算速度慢,从而导致控制效果不理想。近年来,许多新的电机控制算法被研究并运用于电机控制系统中,如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随着这些控制算法的日益复杂,必须具备高速运算能力的处理器才能实现实时计算和控制。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国外许多公司开发了控制电机专用的高档单片机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在,通常使用的伺服控制器的控制核心部分大都由DSP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组成,这种方案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灵活的设计出性能很好的专用伺服控制器,但是一般研制周期都比较长。 MotionChip的特点 MotionChip是瑞士Technosoft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性能且易于使用的电机运动控制芯片,它是基于TMS320C240的DSP,外围设置了许多电机伺服控制专用的可编程配置管脚。TMS320C240是美国TI公司推出的电机控制专用16位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其具有高速的运算能力和专为电机控制设计的外围接口电路。MotionChip很好的利用了该DSP的优点,并集成多种电机控制算法于一身,以简化用户设计难度为目的,设计成为一种新颖的电机专用控制芯片。MotionChip有着集成全部必要的配置功能在一块芯片的优点,它是一种为各种电机类型进行快速和低投入设计全数字、智能驱动器的理想核心处理器。具有如下特点: ?可用于控制5种电机类型:直流有刷/无刷电机、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交流感应电机和步进电机,且易于嵌入到用户的硬件结构中; ?可以选择独立或主从方式工作,并可根据需要,设置成通过网络接口进行多伺服控制器协同工作; ?全数字控制环的实现,包括电流/转矩控制环、速度控制环、位置控制环; ?可实现各种命令结构:开环、转矩、速度、位置或外环控制,步进电机的微步进控制,并可实现控制结构的配置,其中包括交流矢量控制; ?可以配置使用各种运动和保护传感器(位置、速度、电流、转矩、电压、温度等); ?使用各种通讯接口,可以实现RS232/RS485通讯、CAN总线通讯; ?基于Windows95/98/2000/ME/NT/XP平台,强大功能的IPM Motion Studio 高级图形编程调试软件:可通过RS232快速设置,调整各参数与编程运动控制程序。其功能强大的运动语言包括:34种运动模式、判决、函数调用,事件驱动运动控制、中断。因此便于开发和使用。 ?可以通过动态链接库TMLlib,利用VC/VB实现PC机控制;也可以与Labview和PLC无缝连接,通过动态链接库,用户可以在上层开发电机的控制程序,研究控制策略。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对于数字化伺服电机控制系统,转矩环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控制效果,电流采样的精度和实时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精确的电流检测是提高系统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快速性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性能闭环控制系统的关键。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中,电流检测的方案有多种,常见的一种方案是使用霍耳传感器[1],将电流信号经过电磁转换,变换为直流电压信号输出,然后,通过运放和比较器构成的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入到处理器;另一种方案是,取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经线性光藕或者隔离放大器进行信号隔离,调理后接A/D转换器输入进行数字化,获取电流的采样值,而数字化的过程即可以利用处理器中的A/D转换通道实现[3] [4],也可以利用根据原理实现的模拟量直接转换为数字量的隔离调制芯片来实现[2]。本文通过对这三种方案分别进行电路设计和具体实验后所得结果的比较分析,对三种方案各自的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有利于基于不同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案来提高伺服控制系统的整体性能。 2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简介

本系统采用交直交电压型变频电路,主电路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及智能功率模块IPM逆变电路构成,控制部分以DSP 芯片TMS320LF2812为核心,CPLD作为辅助处理模块,构成功能齐全的全数字矢量控制系统,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本系统是一个有电流、转速和位置负反馈的三闭环系统, DSP负责采样各相电流,计算电机的转速和位置,最后运用矢量控制算法,得到电压矢量PWM控制信号,经过光藕隔离电路后,驱动逆变器功率开关器件;同时DSP 还监控变频调速系统的运行状态,当系统出现短路、过流、过压、过热等故障时,DSP将封锁SVPWM信号,使电机停机,并通过LED显示。CPLD模块负责对光栅尺反馈的位置信息和上位机发送脉冲形式指令信息进行滤波和计数,并将数据以总线方式传送给DSP;同时处理键盘输入和显示输出,以及开关量的输入输出。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中电流采样的作用就是检测交流同步 电动机的三相定子电流并转换成相应的信号输入到DSP中,再由DSP的AD模块转化成数字量进行处理。因为本文研究的是三相平衡系统Ia+Ib+Ic=0,因此只要检测其中的两路电流,就可以得到三相电流。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 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 4. 什么是伺服电机?有几种类型?工作特点是什么? 答:伺服电动机又称执行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请问交流伺服电机和无刷直流伺服电机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答:交流伺服要好一些,因为是正弦波控制,转矩脉动小。直流伺服是梯形波。但直流伺服比较简单,便宜。 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集成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和交流可变速驱动技术的发展,永磁交流伺服驱动技术有了突出的发展,各国著名电气厂商相继推出各自的交流伺服电动机和伺服驱动器系列产品并不断完善和更新。交流伺服系统已成为当代高性能伺服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使原来的直流伺服面临被淘汰的危机。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已经商品化了的交流伺服系统是采用全数字控制的正弦波电动机伺服驱动。交流伺服驱动装置在传动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同直流伺服电动机比较,主要优点有: ⑴无电刷和换向器,因此工作可靠,对维护和保养要求低。 ⑵定子绕组散热比较方便。 ⑶惯量小,易于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⑷适应于高速大力矩工作状态。 ⑸同功率下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 自从德国MANNESMANN的Rexroth公司的Indramat分部在1978年汉诺威贸易博览会上正式推出MAC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系统,这标志着此种新一代交流伺服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各公司都已有完整的系列产品。整个伺服装置市场都转向了交流系统。早期的模拟系统在诸如零漂、抗干扰、可靠性、精度和柔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尚不能完全满足运动控制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微处理器、新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到目前为止,高性能的电伺服系统大多采用永磁同步型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驱动器多采用快速、准确定位的全数字位置伺服系统。典型生产厂家如德国西门子、美国科尔摩根和日本松下及安川等公司。 日本安川电机制作所推出的小型交流伺服电动机和驱动器,其中D系列适用于数控机床(最高转速为1000 r/min,力矩为0.25~2.8N.m),R系列适用于机器人(最高转速为3000r/min,力矩为0.016~0.16N.m)。之后又推出M、F、S、H、C、G 六个系列。20世纪90年代先后推出了新的D系列和R系列。由旧系列矩形波驱动、8051单片机控制改为正弦波驱动、80C、154CPU和门阵列芯片控制,力矩波动由24%降低到7%,并提高了可靠性。这样,只用了几年时间形成了八个系列(功率范围为0.05~6kW)较完整的体系,满足

直流伺服电机的模糊pid控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直流电动机伺服 系统 课程: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姓名: 学号: 导师: 目录 第一章模糊PID控制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传统PID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模糊PID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直流伺服电机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电动机调速控制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三环控制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电动机模型的建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模糊控制器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模糊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输入/输出隶属度函数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模糊规则选取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simulink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simulink中模糊PID控制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模糊PID与传统PID仿真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结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结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