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生命底色 做有灵魂的教育——《做有灵魂的教师》读后感
《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做有灵魂的教师,不仅仅是指教师要有知识、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有情怀。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引领学生,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在教育事业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做有灵魂的教师的重要性。
首先,做有灵魂的教师要坚守教育初心。
教育的初心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格、智慧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坚定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让教育回归本质。
不被功利所驱使,不被繁杂的教学任务所迷惑,我们要时刻铭记自己的教育使命,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平等的成长机会。
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力量,让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责任感的人。
其次,做有灵魂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并且,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交往中学会尊重与理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担当的未来社会栋梁。
再次,做有灵魂的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我们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我们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度和好奇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个人情感的成长,要有爱心、包容心和耐心,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关怀和牵挂。
最后,做有灵魂的教师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教师是社会的表率和榜样,我们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社会接轨,将社会实践融入教学内容。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我们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成长。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公益事业。
只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社会的奉献者。
读做有灵魂的教师有感的作文

读做有灵魂的教师有感的作文读做有灵魂的教师有感的作文暑假,拜读了毛杰局长的著作《做有灵魂的教师》,感觉到自己所追求的教学理想也逐渐明晰起来,那就是做有灵魂的教育,带给学生真善美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因为了教育而更加自信,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当然,要真正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理想,自己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这就要求我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丰富的世界,但他们呈现在师长面前的却往往仅是一个方面。
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师长很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很难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师长关注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对于他们的内心感受则不太关心。
俗话说:“浇树浇根,教人交心”。
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找到孩子反常行为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克服问题,走向进步。
有的时候,孩子的叛逆或许只是为了引起师长的关注,孩子的坏习惯仅是失败的家庭教育的产物。
曾经有个学生,性格孤僻,在班里没有朋友。
有一次,他没有按时上交作业,当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我态度温和地询问他原因时。
他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没好气的说:没有写,不想写。
顿时,班里异样地安静,空气仿佛凝固了,同学们都把视线集中到了我和他的身上。
我当时感到不仅仅是尴尬,还有一种眼泪想要夺眶而出的屈辱感,他似乎也被此时的氛围吓坏了,低下了头。
但理智告诉我不能流泪,也不能发怒。
我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批改作业。
下课后,我像往常一样回到了办公室。
那位同学也默默地跟在我的身后。
一到办公室,他就红着脸对我说:“老师,对不起。
昨天家里有点事,没有写作业。
我今天的态度太恶劣了,对不起。
”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的说:“没关系,老师相信你没有交作业一定是有原因的。
”他随后告诉我,这些天他的父母常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他和弟弟甚至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作业就更没有心情做了,甚至他想要退学。
听完他的话,我很心酸,就抚着他的背说:“都怪老师太粗心,竟然没有看出来你上课的状态不对,更没有了解你家里的情况。
《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体会

《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体会《做有灵魂的教师》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教育的深刻思考,探讨了如何成为一位有灵魂的教师的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师的使命感。
教师是社会的栋梁之才,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作者提到,教师要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激情,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责任感。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老师,他们以身作则,用坚定的信念和奉献精神,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努力成为学生和社会的骄傲。
其次,书中提到了教师的教育方法。
作者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
他强调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即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让他们真正掌握知识。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也会尝试运用这样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书中强调了教师的人际关系。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仅是与学生有互动,还需要与家长、同事和上级建立良好的关系。
作者提到,教育是一项团队工作,只有通过互相合作和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注重与家长和同事的沟通,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
第四,书中强调了教师的终身学习。
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作者提到,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一位老师,他经常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他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因此,我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最后,书中提到了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效果。
作者提到,教师应该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不断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2024年做有灵魂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024年做有灵魂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作为一位有灵魂的教师,在2024年我有幸读了许多精彩的书籍,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感悟了许多人生道理。
下面是我对其中几本重要书籍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是一本我认为每一位有灵魂的教师都应该读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我深入学习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了解了他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这让我更加明白,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能力,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教育学》是另一本对我影响深远的书籍。
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公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
《教育的艺术》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书籍,它让我明白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教学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模式,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进行调整。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材,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育的艺术》还强调了教师的自我修养和情感投入的重要性。
作为一位有灵魂的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培养自己的情感智慧,才能够更好地传达知识,引导学生。
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位有灵魂的教师,我们的责任远不止于传授知识。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我们要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让他们具备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能力;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传递给他们关爱和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灵魂、有担当的新一代。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也深刻地明白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不仅仅改变着学生的命运,也改变着社会的面貌。
教育可以照亮迷茫的心灵,激发无穷的潜能。
读做有灵魂的教师有感的作文

读做有灵魂的教师有感的作文暑假,拜读了毛杰局长的著作《做有灵魂的教师》,感觉到自己所追求的教学理想也逐渐明晰起来,那就是做有灵魂的教育,带给学生真善美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因为了教育而更加自信,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当然,要真正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理想,自己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这就要求我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丰富的世界,但他们呈现在师长面前的却往往仅是一个方面。
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师长很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很难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师长关注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对于他们的内心感受那么不太关心。
俗话说:“浇树浇根,教人交心”。
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找到孩子反常行为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克服问题,走向进步。
有的时候,孩子的叛逆或许只是为了引起师长的关注,孩子的坏习惯仅是失败的家庭教育的产物。
曾经有个学生,性格孤僻,在班里没有朋友。
有一次,他没有按时上交作业,当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我态度温和地询问他原因时。
他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没好气的说:没有写,不想写。
顿时,班里异样地安静,空气仿佛凝固了,同学们都把视线集中到了我和他的身上。
我当时感到不仅仅是为难,还有一种眼泪想要夺眶而出的屈辱感,他似乎也被此时的气氛吓坏了,低下了头。
但理智告诉我不能流泪,也不能发怒。
我装作假设无其事地继续批改作业。
下课后,我像往常一样回到了办公室。
那位同学也默默地跟在我的身后。
一到办公室,他就红着脸对我说:“老师,对不起。
昨天家里有点事,没有写作业。
我今天的态度太恶劣了,对不起。
”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的说:“没关系,老师相信你没有交作业一定是有原因的。
”他随后告诉我,这些天他的父母常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他和弟弟甚至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作业就更没有心情做了,甚至他想要退学。
听完他的话,我很心酸,就抚着他的背说:“都怪老师太粗心,竟然没有看出来你上课的状态不对,更没有了解你家里的情况。
2024年《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体会范例(2篇)

2024年《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体会范例作为一名教师,《做有灵魂的教师》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和启发。
在读过这本书后,我深刻理解到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灵魂和人格。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成为一名有灵魂的教师,我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的发展,以及通过教育启发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成长。
首先,作为一名有灵魂的教师,我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
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磨炼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教学服务。
这需要我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我也需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增强自己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思考社会发展。
其次,作为一名有灵魂的教师,我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的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道德素养。
在教学中,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引导他们关注他人的感受并学会换位思考。
同时,我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出有灵魂的人。
最后,作为一名有灵魂的教师,我还要通过教育启发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成长。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
在教育教学中,我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料和实践机会,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
同时,我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勇于尝试,以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通过阅读《做有灵魂的教师》,我深刻理解到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灵魂和人格。
作为一名有灵魂的教师,我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的发展,以及通过教育启发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成长。
只有这样,我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有灵魂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体会

《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体会《做有灵魂的教师》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通过作者对自己多年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思考,探讨了如何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
在我看来,这本书非常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让我对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是,教师的本质是培育人的灵魂。
作者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深刻认识到身为一位教师,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关怀和引导。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学生人格、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塑造。
只有关注和培育学生的灵魂,才能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其次,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深深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很多个人成长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同时也激励我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这本书也给我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方法和思路。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反思。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许多个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学习到了许多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比如,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参与感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应该注重关爱学生的情感和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等。
这些方法和策略对我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我深信我可以在实践中运用并不断改进。
最后,读这本书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我深深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能力。
一个教师不仅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健康,用心去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魅力,并与知识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同时,一个好的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
做有灵魂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感想

做有灵魂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感想暑假终于有机会读书,一本《做有灵魂的教师》读下来,大概看到了镜子中的伙伴和自己,在此分享读书心得体味感想。
下面是查字典范文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做有灵魂的教师读书心得体味感想,欢迎大伙儿阅读。
做有灵魂的教师读书心得体味感想篇1最近我读了《做有灵魂的教师》后思绪万千,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一具教师能走多远,她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为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具真正的教师别可或缺的灵魂。
而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铸就高尚师德,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的。
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算是捧着一颗心来,别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
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怀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去妨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这算是师爱。
对教师而言,高尚的师德也体如今严谨的教风之中。
教师的工作当然是一种职业,但它更是一具事业,干事业就需要有一种专业精神。
教师的专业与普通职业相比,所别同的是我们面对的是一具个鲜活的生命体,它需要我们用别同的彩笔渲染,而渲染后的作品效果怎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
能够说,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底气,是能否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
任何一位教师,都要学会把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
教师的智慧之因此有差别,课堂教学效果之因此有好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发觉自己的优缺点,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扬长避短。
我认为除了学习、观摩、研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依照学生实际和学习所得主动实践,并在课后积极反思自己的成败得失,进而再指导自己的课堂实践,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我的班上还有部分后进生,欲转变这些后进生,除了加强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进行科学严格的行为规范训练外,还应帮助差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并以此树立起一种健康而稳定的精神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生命底色做有灵魂的教育——《做有
灵魂的教师》读后感
假期有幸阅读《做有灵魂的教师》一书,习惯性地翻阅序言和目录,发现大部分文章皆来自郑州教育博客,其中有几个还是故友,于是带着好奇、欣赏、思考、反思、接纳的心态开读此书,此情此景,宛如和诸位老师面对面地促膝长谈,谈学校发展和班级管理,聊教师成长和学生提高,不管是那个方面,似乎只有当初级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抵达灵魂深处的时候,所有的技巧方法、措施手段才会发挥它应有的奇效,因此“灵魂”二字贯穿整本书,而我的教育思绪也随之激荡,教育灵魂也随之舞动。
故有“传道授业解惑”,今有“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不管时代赋予教育、教师怎样的色彩,就我个人而言,我都觉得教师做的任何工作都是在帮助学生着生命的底色,而自己再也这个过程中享受着属于自己那份独有的教育幸福。
着怎样的底色才够厚重,着怎样的底色才具无限活力,着怎样的底色才能应对未知的磨难,着怎样的底色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着怎样的底色才能自己幸福的同时也能让周围的人也感到快乐。
个人很喜欢彩虹的颜色,以此为例,开始谱写属于我们和学生共有的人生之路。
红色——热爱生活
每个孩子都喜欢试卷上用红笔勾画的对勾和高分,但教育给予孩子们的不应该只有分数,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且每个孩子都拥有这样的特权。
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充满热情的红色似乎仅属于天资聪慧的好学生,而我们又很少有时间和机会走进后进生。
郭老师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后进生》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她将这些“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称为迟开的花朵,她通过爱心感化动之以情,尊重信任呵护自尊、注重赏识凸显亮点、感受成功唤起自信的方式,在学生心中点燃了一团团红色的火焰,让无数迷途的羔羊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就只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老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
”
橙色——充满想象
儿时天马行空的想象不仅是快乐的源泉,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意味着无穷的创造力。
在本书的育人篇,我看到了很多老师都在为呵护珍贵的童心做着卓绝的努力。
在《孩子的想象力哪去了》一文中,王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和标准化答案有关的案例,看到昔日棱角分明的孩子,越来越趋于规范和正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为了佐证,文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学校考试,有这么一道题“雪化了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水,有个孩子写道:雪化了是春天。
然而,这个想象力丰富、别出心裁的答案却被打了一个鲜红的叉号,原
因是与标准答案不符。
唉,这个老师不是在对这道题下判决,或许因为这个叉号,我们真的就失去了一个像雪莱这样的诗人,我们更不可能听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样充满意境的诗句,这不仅是我们的损失,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都是一种极大的惋惜。
黄色——常怀感恩
温暖的阳光、淡淡的灯光总会带给人幸福的感觉,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男主人很晚下班回家,见阳台的灯依旧亮着,当他准备关的时候被女主人小声制止了,百思不得其解的丈夫顺着妻子的手势,看到一对环卫工夫妻正就着他们家的灯光吃饭嗯,虽然只是简单的馒头和土豆丝,但一想到老人一天的辛劳、二人的相敬如宾以及女主人的体贴入微,幸福的感觉悠然而生。
我们曾效仿古人教导学生“日行一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常怀感恩之心,用自己的善行去帮助他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点一盏温暖的灯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绿色——敬畏自然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很多时候我们或许仅停留在口号或短暂的理性层面,我一直觉得关于环境保护的教育应该再柔和一些,应该从生命的角度着手,让学生有意识地成为这个生命体的一部分,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去爱惜地球这位伟大母亲,乃至整个宇宙。
试想一下,当我们觉得自己和
世界同呼吸共命运,当我们以敬畏的心态去面对周遭的一切,尤其是面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自然会驱使我们做好自己,为了更加美丽的碧水蓝天。
青色——仁厚奉献
之所以把青色和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源于想到了一首关于小草的小诗:如果做不成大树,就做一棵小草。
大树固然有大树的葱茏,但小草也有小草的绿意,作为春天的使者,它们同等重要。
关于奉献很多人都喜欢拿来比较,比如慈善捐款,认为捐得多就是无私,认为流血牺牲都是风险,但出于对生命的敬畏,我觉得不计个人得失便是无私,尽心尽力去做便是风险。
在学校,我们总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教育学生,就是希望学生能在渺小和伟大之间给自己准确定位,努力为自己所在的集体和赖以生存的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蓝色——思考人生
蓝色让我想到了大海,想到了关于人生的无限可能,它可以辽阔无边,也可以深不见底,它时而水平如镜又时而波涛汹涌,这多像我们变幻莫测的人生呀!因此,引导学生顺境时不骄傲、逆境时不气馁,同时还要理性地掌控自己的航道,发现属于自己的新大陆。
美好的人生在于奋斗,似锦的前程在于规划,所有在交给孩子知识的同时,不妨问一下孩子,你想成为一个这样的人?为什么?如何才能一步步接近
这个目标?失败了怎么办?不管是孩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难道不是么?
紫色——学无止境
腹有诗书气自华,换做古代,街上的文人墨客比比皆是,可现在,当你环顾四周,低头族比比皆是,大家都在海量的信息中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这种看似不停息的学习、阅读,其实是有悖于学习的真正含义的。
樊老师在他的一篇读书随笔中写道,快餐式的阅读看似让我们占有很多信息,但真正让我们静下心来,深入骨髓的东西却很少。
因此在求知的过程中,除了要持之以恒,更加重要不要迷信于权威,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要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才行之有效,这样的成长才是扎实可靠。
此外,在文章的结尾我想再增加黑白两色,寓意正直勇敢。
我们都知道将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白色的太阳光。
但是将七种颜色的颜料混合在一起则变成了黑色。
抛开复杂的光学原理,我突然觉得,最初都是美好的事物,环境规则一旦改变,结果便大相径庭。
因此,按照洛克的白板说理论,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帮助学生打好的生命底色,纵使学生以后遇到再大的磨难,相信他也会应对自如,因为他(她)自己就是彩虹。
最后,我想以本书序言中的一段话,出自德国哲学家、教育家斯比尔斯著作的《什么是教育》一书结束本文:教育
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对于我而言,用彩虹理论为学生的生命着色,我既幸福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