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统编教材第一单元古代诗歌三首(五四制)

合集下载

第13课 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第13课 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这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从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 全诗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
S
P
R
G
I
N
江南

DESIGNED BY ALONIC
走近春天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唐孟浩然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唐 杜牧)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唐杜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古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 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 的烟雨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 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 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人惊叹流连。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这 是 杨德逢的庭院。“无苔” 可 以 看 出 庭 院 的 干 净 。 手 自 栽 可 以 看 出 主人对花木殷勤侍弄。
暗示了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Βιβλιοθήκη 脱俗,朴实勤劳。赏析古诗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哪些手法?
描写的景物:干净的庭院、修整一新的花木、清 澈的溪水、翠色欲滴的青山。
初读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理解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净:干净。 苔:青苔。 畦:读qí,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闼”读tà,小门。 “排闼”就是推开门。

第13课《古代诗歌三首》(第二课时)(课件)-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四制)

第13课《古代诗歌三首》(第二课时)(课件)-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四制)

的好方法?
➢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看注释。 ➢ 可以边读诗边想象画面。 ➢ 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诗意。 ➢ 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
们了解古诗的意思。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 风景如画。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 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 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 精神的沃土。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积累诗词, 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
了解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 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 表作品有《登飞来峰》 《梅》等。
了解背景
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今南 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的居民来 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 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 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十分欣赏 ,便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写在了墙 壁上。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背诵诗歌
学习任务七
运用方法 自主学习
小结方法
①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 通诗句。 ②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③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理解诗题
在……墙壁上写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学习任务六
学习古诗 掌握方法
理解诗题
江南的春天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了解作者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 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2.(交流)
⑴•〃莺啼"是表示听到了黄莺在啼叫。
那声音听起来如何?(清脆,婉转,悦耳,美妙……)果然是银铃声声啊,真就应了那句话:舂色千重寻 莺叫,鸟声一路管弦同。这叫声鸣唱的是什么?是--舂天,是--美好怎不叫人喜爰,谁来读读?
⑵你还看到了什么?
(绿树红花)在哪里?哪里告诉你的?(绿映红)哦~ (出示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来形容?(春意 盎然,春光明媚,舂暖花开......)是啊,这绿树掩映着的岂止是红花啊,那简直就是--(美丽的江南、美丽的舂天……)
9 .当回小诗人,到前面来吟一吟怎样?
10杜牧的笔下,盛开的是舂天千里江南的美丽画卷,寄托的却 是对江南舂景浓浓的爰和淡淡的愁。古诗学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缠绵悱恻的情感了 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舂天浪漫的希冀,与作者再一次徜徉于千里江南万般情思中吧。
(二)讲读《浪淘沙》
诗人描写黄河之景,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
(1)黄河的特点是什么?可以从哪些词语推断出这个特点?
“九曲”“万里沙”“淘”“簸”“天涯”,这儿个间运用了夸张手法,凸显了黄河曲折
挺,气势磅,浩瀚绵长的特点,体现其雄浑壮阔的气势
(2)“同到牵牛织女家”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牵牛织女家”为古诗中的用典。可以结合《博物志》《荆楚岁时记》记载的相关文字,讲述张骞偶遇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上一句“银河”,分析用典的作用。诗人用张骞偶遇牛郎织女的典故,以此引发联想,创造了充满浪漫色彩的意境。
(出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S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 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 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四百八十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 担。它不仅占用了大是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是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 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

初中语文 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共38张PPT)

初中语文 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共38张PPT)
26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安抚 使等职,一生政治清明,坚决主张 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 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 长期落职闲居。晚年一度起用,不 久病卒。
27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但他 也有清新自然的词作。
诗人既醉于酒,更醉于西湖奇妙的 湖光山色。
豪迈 奔放 豁达
22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 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 边,路转/溪桥/忽见。
23

萌芽于南朝,隋唐兴起,宋代全盛。 最初称“曲词”或者“曲子词”,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 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 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 达240字。
知识链接
绝句:近体诗的一种。由四句组成, 分为律绝和古绝。常见类型有: 五绝: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 字。代表:李白《静夜思》、王之 涣《登鹳雀楼》 七绝: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 八字。代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李白《赠汪伦》
1
知识链接
律诗: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 于近体诗范畴。通常每首八句,每两 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 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五律: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 共四十字。代表:王湾《次北固山下》 七律: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 共五十六字。代表:杜甫《登高》
作者怀着兴奋而喜悦的心情, 企盼着丰收的到来。表现出词 人关心民生的感情。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共48页)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共48页)

背景介绍: 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 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去世,在金 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在这段时间 里,王安石与隐居紫的杨德逢交往甚密。
全诗只是写湖阴先生的吗?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诗中赞美了主人的闲情雅趣,也表达了诗人 自己对这种高雅志趣的追求。
如今直上银河去,夸张 同到牵牛织女家。典故
运用夸张的修辞,通过丰富的想象,借用张骞 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为全诗增添了一层 奇妙的神话色彩,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势和浪 漫的情怀。
主题概括
《浪淘沙》(其一)描画了黄河雄伟气势 ,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势和浪漫的情怀。
当堂检测
对本诗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 曲折曲的地方很多。
❖ 浪淘:波浪淘洗。
❖ 簸:掀翻。
❖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 相通。
❖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 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 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 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 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江南春
江南的春天
杜 牧 ( 公 元 803 - 853 年 ) , 字 牧之,号樊川,晚唐著名的 诗人和古文家。他精于诗、 赋及古文,尤以诗的成绩最 高。他和同时代的另一位杰 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世称 “小李杜”。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七言绝句。
1.理解古诗诗意的方法?
看插图、参考注释、 查阅工具书……
——李白《将进酒》
浪淘风簸自天涯。
波涛汹涌
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瀚绵长

(部编五四制)4古代诗歌三首课件

(部编五四制)4古代诗歌三首课件
[唐]王建 qī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栖:乌鸦 在树上休息”。
课文精讲
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中庭: 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白: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课文精讲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 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 的桂花。
简介作者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 (今属河南)人。与钱起等诗人齐名,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主要作品:《宿石邑山中》《同题 仙游观》等。
字词揭秘
我会读
寒食
hónɡ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课文精讲 理解诗意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在万民禁火的寒食节,皇帝却开恩赐火给王侯贵族,对 这个细节的描述,显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课文精讲
tiáo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zhá
zhù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课文精讲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诗意: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诗意:夜色降临,皇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烟散入 王侯贵戚的家里。
课文精讲
寒食之夜本是制止烟火的,但皇帝宠幸之臣的家中, 烛火通明,烟雾缭绕。仅此一点,足见他们平日里弄 权倚势,欺压贤良。作者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 烛的事情,就将这种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到 达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第11课《古代诗歌三首》(精美课件)-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五四制24

第11课《古代诗歌三首》(精美课件)-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五四制24
目录
1.第一课时 2.第二课时
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面对神奇的大自然,总会生出几番感慨。今天 我们就穿越到古代,去聆听诗人们面对山河发 出的咏叹。
1. 理解诗歌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2. 体会诗人情怀,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学习诗歌写作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一、我会读
这三首诗从形式上看有什么共同之处? 在朗读时节奏规律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1. 理解诗歌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2. 体会诗人情怀,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学习诗歌写作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解题
书湖阴先生壁
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是 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王安石 (1021-1086),字介 甫,号半山,江西临川 ( 今江西 抚州 ) 人,世称“临川先生”。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泊 船瓜洲》《登飞来峰》《元日》等。
推开门,“闼”为 “小门”。
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1、前两句写出了院子怎样的特点?后两句写法上色,“净” “无苔” 体现了庭院的干净整洁,“长扫”体现了
茅檐长扫净无苔, 湖阴先生的勤劳,以静态描写为主,赞扬 花木成畦手自栽。 庭院环境的清洁幽雅。

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 一块块排列整齐的
土地,周围有土埂
书湖阴先生壁
围着。
指经常打扫。 代指茅屋、草
[宋]王安石
堂,诗中指包 括茅屋在内的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整个庭院。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
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院 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
•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 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
句子赏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翻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 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翻译: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 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赏析
•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 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 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 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 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 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 “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 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 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 作了准备。
2、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丰收的喜悦的诗句是:
稻__花_香__里__说__丰__年,听__取__蛙__声_一__片_。



怀






写一篇随笔——我眼中 的稼轩老农
生活的乐趣
黄沙道上 旧时茅店
遇雨 避雨
喜出望外
暗山 花重 明水 又复 一疑 村无
路 柳
诵读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纷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唱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到了知了轻叫,众蛙齐鸣,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 即,不禁欢快地唱道:
豪放派
婉约派
苏轼、辛弃疾
李清照
辛弃疾,号稼轩, 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 人、爱国者、军事家 和政治家,他的词以 沉雄激越著称,但也 有清新自然的词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作品
记承天寺夜游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 • 收起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诗人任杭州通判任上,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 光山色,在望湖楼上饮酒时写作此诗。大的背景 正是王安石主持变法之时,诗人是处于受排斥,被贬 官于外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简介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 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 高的成就。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 八大家中的“三苏”。 1、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 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苏辛”; 3、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 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请写出至少五句(连续的两句视为一句) 含“月”的诗句。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游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和地点的景色?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你是如何看出来了?
作者对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 诗意人生的无奈。
• •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 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 治阶层的打击。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 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这是辛弃疾中 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 好年成。 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 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 见了? 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 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横斜。打开窗 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 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赏 着菊花饮酒。
写作背景
孟浩然一直在鹿门一带隐居,希望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730年, 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 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越的生活。面对迷蒙 的江中小洲,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忧。
清平乐· 村居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 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 柔面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二儿, 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 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 刚摘下的莲蓬
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教材
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三首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1、思乡诗 2、送别诗 3、边塞诗 4、田园山水诗 5、怀古诗 6、咏物诗 7、闺怨诗 8、羁旅诗
作者简介
•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 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 曾隐居鹿门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 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 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 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 和后世所倾慕。山。40岁时,游长安,应 进士举不第。
• • • • 第一幅:黑云汇聚图 第二幅:西湖骤雨图 第三幅:狂风散云图 第四幅:雨后西湖图
这首诗通过描写骤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 了西湖之景的奇特。
辛弃疾简介
•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 号稼轩,山东济南府。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 “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 建安抚使等职。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 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 内容。 •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 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头忽见(xiàn)。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 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 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 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1、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景色, 你是凭什么判断出来的? 2、这首词描绘了两种不同的情景,一晴一雨, 也反映了词人心理的变化,请就每一句反 映的情感加以概括。 2、陶醉——喜悦——焦急——惊喜
3、这首词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主题?
3、清幽、恬静 充满了乡土气息,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 写了月夜景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前者由月勾起了愁绪,抒发了诗人漂泊在 外的愁思。后者借描写恬静的月夜景色, 表达了丰收在即的喜悦之情。
诗歌代表作品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题西林壁 • 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惠崇春江晚景 • 苏轼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词作代表作品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 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 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进行赏析
“黑云翻墨” 与“白雨跳珠”两个比喻 句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幻的紧张气氛,也 烘托出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每一句都是一幅画,请用 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睡梦里仿佛听到 军营里号角声不断响起。官兵在军营里分食煮熟 的牛肉,各种军乐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深秋在 战场检阅兵队。 • 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声像惊雷那样令 人心惊。完成君王收复中原的宏图大业,才能赢 得生前身后的不朽美名。可惜壮志未酬白发已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