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前梦一场_高中散文
初二散文:今生梦一场,思念你的殇

今生梦一场,思念你的殇
茫茫暮夜,疏影寒窗,谁在执笔摇曳心殇?寒
烟陌上,谁在回望?弹指过往,若水穿尘
,遗落在风中的,只是一地微凉……
——题记
朦胧的夜色,惆怅远方,往事衍繁萦绕,
回忆逐渐潮湿,一语难尽,忍不住的伤心,泪
眼迷离,将点滴往事一一忆起……
一卷旧梦,缱绻万千牵绊,幽幽的心梦里,相思在低吟,苦涩的泪水散落的寂寞,诉说着
一段曲终人散的悲凉,冰冷的梦叹息了一笺忧
伤的诗行,一串串如云的往事,重重叠叠在夜
空中散落,留下一份难言的心殇……
沧桑流年,深情难忘,一笺心语,诉说那
心痛的过往,那纠结的情怨,终究是错落一场
花期的相遇,这一季风中的离歌,就碾碎了不
舍的情缘,回眸,温情还未消散,绝决的风里,
再相逢却是陌路。
流年轻浅,飘落了残存的美丽,岁月的渡口,望不穿的依旧是那一抹忘川,逝去的年华
里只待烟消云散,却也带不走生命中刻骨的忧伤,这份殇,又怎能放下跌落于指尖的那份彷徨,我终为这场宿命里的相遇,染了一身的相思,惹了一世的轻愁……
陌上红尘,谁用背影留下了无语的结局,
寒夜朦胧,一曲清音抖落了忧伤的过往,一个
转身前含泪的回眸,是几多无言的寂寞,那些
触手可及的温暖,如若水穿尘,终成了你我再
也无法抵达的遥远!
回看流年,谁能明白那等待背后的落寞苍白?每次在等待中绝望,在绝望中逃离,不想
带走眷恋,不想带走悲伤,荡荡夜空,执手苍天,我的心该栖居在哪个角落?可是,时光太
匆匆,还没来得及和你拥抱,你我就相隔天涯!。
高中作文:十七年,我如此存在

十七年,我如此存在十七岁了,心中泛起一丝涟漪.有人说:人生最美的年华,莫过于十七岁.而我,于此,没有丝毫赞同之意,也没有丝毫喜悦之情.有的只仅仅是一份孤独,一份惆怅,一份害怕与迷茫,这隐匿于我内心深处三份不安的情感,构成了一个多愁善感、与众不同、十七岁的我.那年匆匆,踏着时光的步伐,带着珍惜的心行走,且听风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来到了青春的彼岸,踏进了十七岁的雨季.十七岁,一个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曾几何时,我无数次描绘过它的模样,是高兴还是迷茫?曾几何时,我从跌倒中爬起,翻山越岭飘洋过海,只为来到你的身旁.曾几何时,我也幻想过在你短暂的插曲中,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可梦里花凉,在万般憧憬过后,我看清了你的脸庞.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模样,百草齐行、荆棘丛生、天高地迥、雷雨不息,模糊了昔日的梦想,渐渐的,消失在了看不见的地方.十七岁,你说我变了,变得孤独了.万籁俱寂的夜,仰空凝视,忆起了昨日的欢声笑语,一道流星划过,象征友情散场.一人独走,从此天涯.十七岁,你说我变了,变得惆怅了.白纸黑字间,记录着最初的梦想.我没有选择遗忘,因为遗忘真的太痛,苦不堪言.而是一把火将它烧尽,那一刻,让一向不爱哭的我,流下了真真切切的泪.在黄色的火焰中,夹杂着我的泪,我的梦,燃烧出了青春最动人的色彩.十七岁,你说我变了,变得害怕与迷茫了.行走在春天里,我静观花花草草,闻到了一缕淡淡的清香,因风起舞,不知是要消散在最初的地方,还是要飘向未知的远方.多么像此刻的我,害怕与迷茫同行,该何去何从十七岁了.十七年了.即使时光改变了我的容颜,岁月磨平了我的棱角,我,安然、依旧,如此存在.秋_秋天抒情散文600字我是一朵花,经历过冬的考验,接受过春的嘱托,烂漫的潇洒了一夏.带着淡淡的花香,我迎接即将到来的秋天,我以为那满天的香味是我值得炫要的资本,然而我错了.不知何时,天空变得更加高远明朗,那追寻阳光的燕子,划着优美的弧线飞向南方;不知何时,月下的荷塘变得更加优雅静谧,不再有蛙声蝉鸣惊扰那荷香犹存的梦;也不知何时,穿梭在林间轻盈的风儿变得瑟瑟凄凉了,伴着金黄的落叶飘旋飞舞秋天的风给了我一个特殊的见面礼,它疯狂的吼叫着,肆无忌惮的抽打着我娇小的身躯.我的身躯里穿透着寒意,瑟瑟发抖,狂风打得我遍体鳞伤.可我无暇顾及,脑海中最后一丝意念支撑着我,挺住!我强忍着撕心裂肺的疼痛做最后的搏击.我不能倒,因为让我这历经风雨后拥有的如此华丽一生就这样结束,我不忍心,更不甘心呼――我的最后一片花瓣,终于也被那肆虐无情的秋风给卷走了.我痛苦的战栗在枯枝败叶间,一天天的衰老,凄凄惨惨.然而一天,一位辞官南归的诗人看到我的家园一片狼藉时,却吟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那一刻,我顿悟生命的真正意义.是啊,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使命与职责会让我短暂的生命更长久.因为,虽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却依然香如故,望着风中那干枯的花瓣,我明白了原来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那迷人的外形与醉人的花香,而在于内心的充实.生命不在于长短,却在于是否有意义.感激秋是她用如此独特的方式教我如何看待生命.我爱你秋天,即使是在恨之后.南飞的大雁愉快的向我招手.我笑了,笑容中荡漾着我对秋深深的敬意.。
高三作文散文:十七岁一瞬

高三作文散文:十七岁一瞬这些我将要敲碎的外壳,目的是为一嚼那些美的窒息的阳光,可阳光已真相大白地枯萎在里面,恰如被命中的子弹的忧伤。
----已经不大记得清楚是什么时侯,我第一次感到会寂寞。
日子都是来的那么来,去的那么去。
谁可曾想到,有一天,我想对它表达什么,试图挽留什么。
现在,一说到十七岁,也不知道是感慨还是悲痛,就会一下子觉得措手不及。
可能我一直都把十七岁看作一个很重要的仪式。
走过这一年,我就真得再也不能自以为是的活着了。
以前,我会说终于等到十七岁了,而现在。
我要说终于还是轮到十七岁了。
人生就是这样,越过一个又一个看似很重要的坎,还在你忙着庆祝的时侯,你就已经快要老了。
在最后只能尴尬的草草收场,一生就这么结束了。
我喜欢把夏天当作一年的分界,一个七月就意味又是一年。
呵呵。
岁月来去的匆忙,让我觉得很可笑。
几年前小学毕业,三年之后初中也算混完,如今,高考在诡异的向我招手呼唤,拿一些著名大学印制的精美的录取通知书诱惑我。
从孩子到少年,到即将成年,让我觉得来不及抓住一些可触摸的痕迹和过程,只依稀记得那些我曾信誓旦旦的说过的笑掉大牙的话;十三岁的夏天我说,夏天应该是一年中最漫长的季节吧,从开始到结束,难耐的等待,从一而终。
那个时侯的夏天总也结束不了的样子。
十五岁的夏天我说,又是一个夏天了如约而至了,再过三个下天我就是大人了,我就可以自己把握实实在在的未来了。
十七岁的夏天,已然不是这种心态,我就这样看着夏天,翩然而至,飘然而去。
像欣赏一部黑白的故事片。
带着类似于怀旧的复杂感情。
我的十七岁的夏天,它来了,又走了。
想想自己走过的路,狼藉,偏执,青涩,任性,迷乱,单纯,勇敢,热爱。
它们都是我拥有过的美好。
这些生命中的关键词,我会用一生去忘记。
那天。
我,和我的狗狗。
它叫尤优,我们一直都很像。
在火车站广场散步。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一列火车逐渐逼近,又迅急离开。
起来的风搞得我和狗狗都很冷。
它被吓得躲在我后面,像病了一样。
高中高二抒情散文:十七岁的痕迹

十七岁的痕迹本文作文是关于高二的抒情散文十七岁的痕迹,欢迎阅读。
伴着古典的旋律奔下楼,那风中的人儿,散发着青春与活力,舞步轻盈而劲感,此时是怎样一种感觉呢?眼眶里似乎有眼泪在躁动,多年的遗憾如翻江倒海般奔涌。
她们那么近,却仿佛又很遥远,企图加入,却又怯怯张不开脚步。
思绪又开始游离,分不清是现实还是假想,是否还在月下祈祷?是否曾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糊涂话?是否也有过躁动的青春?是否也曾为谁而疯狂?似乎习惯慢的节奏,似乎没什么动力,似乎不在乎得失,随后就真的安静下来。
冬日午后的阳光温暖,静谧,空气凝滞,甚至时间也褪去固有的铁面无私。
这时望着蓝天,又是一番极美的遐想。
被强行拽回现实,已上课良久,然后是漫长的空白的等待。
接着又一个高潮,喧闹的食堂,摩肩接踵的人群,还有些插队的坏孩子,弥漫着暗暗的讽刺,白眼,良心的不安,现实的无奈,在嘈杂中用完晚餐。
然后是一通闲聊,虽然带些八卦气息,总能再度将时光延长放慢。
这絮絮叨叨终又是在谩骂声中带着怨恨的暂时停下来。
随后的两个小时是最轻松地学习时间,眼神不会被关注,没有要求,没有逼迫,允许发呆,甚至可以战战兢兢地睡觉,当无意识地醒来时,教室也许已空空如也。
这个时间才真正被解放,狂奔下楼,给风一个热烈的拥抱,旋转脚步,赏天空北斗。
只要愿意,便没什么可以干涉我的选择,吟着自创的和谐的曲调,略微梦幻地渐渐踏入现实,美好一层层褪去,又一片喧嚣。
待不及遐想,早已开始了与自己的对话。
那段流离疯狂的时光,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渐渐恢复,不再遗忘,偶尔会夹杂别人的影子,有些不现实,大概是记忆尘封太久。
那段日子,我们疯狂过,流离过,逃避过潇洒过,失意过,有太多感触,来不及叙说,已然成风。
剧情再美,终将是曾经。
逝去的日子,错过的人,终寻不见踪迹。
时光总是不顾我的频频回头,无情推我往前走。
最美,只因短暂,只因在最美的年华,来过。
只因逝去。
只因不再属于我。
不去想,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
不去想,你有又怎样的华丽经过。
有关梦一场的经典散文

有关梦一场的经典散文其实所有人的青春,都差不多吧,梦一场,哭一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梦一场的经典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梦一场的经典散文:流年,梦一场流年转逝,梦落岁月,风化千年画卷,叹今昔,为谁守候,执笔画愁颜;论古往,为谁留恋,落笔写思念;冷月寒夕,回首不再继续,请许我半世琉璃,淡漠一生风忆。
冰河残阳,转身不再延绵,请赠我一季花开,落寞半季雨泪。
竟曾不知红尘万丈,路途无量,究竟,何方是想念的尽头,问苍天欲无泪,哭笑这世间的幽默,究竟,何时是生命的诠释!红尘梦醒几分,许一世誓言,扰然沉醉,不必的轮回贯然消逝,匿藏淡然的深邃,岁月流水,水流年,纷纷扰扰世间梦,落定尘埃,伴一缘花开,葬一渊花落,伤了谁,独自徘徊,惊了谁,孤身沉沦,梦了谁,半世凄凉,不知道的永远,永远有多远,无所谓的所谓,何谓何方?前世债,今生缘,谁生谁灭?爱恨情愁,索取万世傲骨,阴晴月缺,演绎生生世世的幕剧。
悲欢离合记录宇宙过往,错过的延续了,一贯旋转,谁是谁非,一度独白,奏响谁的落寞,哭诉谁的哀愁,沉默落落,灯芯朦胧,反复开启夜之精灵,诉说繁世华落,风起风落的旋律定格世间幕后,相守在此记忆,相知从此风化,雾飘半世的迷离。
才知。
原来,叶落之秋此时轮回,半离半弃,半生半世。
一直一直都在,红尘梦醉几时,许一生诺言。
陶然沦落,注定轮回。
三生的轮回只为了闪烁在谁的眼眸里?奈何桥的回望只为了停留在谁嫣然的那抹笑里?醉倾心,独为谁依恋,烟缭燃,又独为谁沉浮?生已不是生,是死的边缘,死已不是死,是生的希望,只因有奈何,这只是所谓的奈何桥上叹三生而已。
花开无音,花落无声,人生诠释开始的结局,为了选择已筋疲力尽,为了留住已撕心裂肺。
就如幸福分离了悲伤,可还是会停留阴影;死亡隔绝了人生,可还是会留住回忆;谁背弃了谁,可还是会留恋等待。
回首着期待,围绕着唯一,只愿相守今生缘,故梦里花落知多少,只能苦笑,梦里无花,风冷冽,寒彻透骨的迷失在世界的黑暗的角落。
十七秋,徒留一席悲伤_高中作文

十七秋,徒留一席悲伤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十七秋,徒留一席悲伤,感谢您的阅读!
沧海依然横流,桑田依旧难老。
十七年如斯。
路依旧还是那条路,当多少年过去,离往事越来越远,便也没再追寻。
今日的烽火,或许在百年之前便已注定。
这是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明顺最后的交战地:北京!
繁华之城,转眼之间,已被烟雾缭绕,战火顷刻环城,火光冲天,怒烧这片繁华。
朱由检步履蹒跚,一如微醉的月光,独上煤山。
一袭落寞,摇曳着似水流年的传说,微风,无言。
凝望着这一片孤坟般的皇宫,仰天悲啸,只恨造化弄人!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夜色近中天,更凄凉,夜,多了几分凉意。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心境如疾速的烈风,瞬间感到了落水的冰凉。
多少繁华十七秋,好似梦一场。
十七年前,朱由检跪在哥哥病榻旁,发誓振兴大明王朝,然而,多少希望已不复,如今,只有迷茫!大笑、大笑、还大笑,峥嵘的岁月,不堪的命道。
便如残破的浮萍,一生随波漂摇。
一生的艰辛,最终仍未能挽留曾经的大明王朝。
天涯路,谁执手相惜,千山雪,谁执手共赏,月下谁曾相忆,怎奈北风急,青丝一朝成雪。
曲已尽,人终散。
怎奈思宗十七秋的艰辛,尽化作如今景山中那歪脖树的孤单伫立。
明明轰轰烈烈,明明刻骨铭心,却又找不到激烈的痕迹。
只能在十七秋的茫茫中,尽话凄凉。
高中高二叙事散文:献给17岁的自己

献给17岁的自己本文作文是关于高二的叙事散文献给17岁的自己,欢迎阅读。
没有人能估计生命到底有多大的力量,也不得而知其路途的长短。
当生命的年轮悄然地有在你身上画了一圈,感慨的同时,发现记忆是那么的铭心刻骨。
(一)上一年的今天起,高一的你还是个怯生生的猴,对第一学期的努力学习彻底失望后,混上了室友,整天除了上课是认真之外,课后不是打球就是出去诳,临近考试就紧张了点,偶尔早早地的洗澡吃饭,又早早地回到课室当起好学生。
最后,考试成绩比以往都要好。
原来学习也可以这样。
于是,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无忧无虑。
开始对课本的东西不太在乎。
每个人迷上了看书。
青春,人性,文化,武侠,无所不看。
午休,晚上关灯后,下课,阅读课。
这些就是你读书的时间。
假期却不怎么读。
细数下来,16岁这年,你读了有30本书了。
晚上睡前看书,自开始读童话就有的习惯,从未改变。
所以,30本中有超过一半,是这样读来的。
可直到高二,遇上了几位好朋友,才懂得,文字与语言都是有尊严的。
然后,对文字的钟爱,由此产生。
有朋友告诉你,你一段时间对某事过于执着,以至于你的文字中有不少功利的痕迹。
你也有所悟。
如此,写作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发表,更不是为了所谓的功利。
所以,你至少懂得,什么才是文字的本身。
看书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学习。
因为你是困于如此教育体制下的一名学生,你需要跨越高考。
你不是说你要考大学吗?那就努力吧!(二)没错,你拥有很不错的人品,很多人会喜欢你。
你的善良与友爱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已经是莫大的欣慰。
但有时你可知道,这种关爱超过某一程度,就会让人窒息,感觉没自由。
你可知道,你与某个朋友闹点矛盾,原因就在此?虽然考试临近带来的烦躁可以算是一个原因,但你更应该将这个理由说成借口。
如此,你应该懂得怎么把握这种尺度,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
有人说你“又是因为寂寞而爱上了某某”,但你也很清楚,这并不是爱情,而是比爱情更难能可贵的师生情和友情。
虽然说你并不在意别人怎么说你,但你也应为人着想,别让人如此不安,因为这就是你应有的善良。
高一散文:梦

梦
地辽辽天苍苍,谁可驰骋翱翔,热血在体内流淌,思绪在脑海荡漾,不可阻挡。
燕南飞遮骄阳,飞得张扬无人赞扬,花开放鱼在洋,延承宿命我不愿想,遗忘,只是简单的倔强,面对命运选择坚强,情感扩张,心享安详,面对漫天的谎,一笑尽收心囊,不离生命的港,幸福活得舒畅,但这梦却已被埋葬,我们已无力与天对抗。
岁月磨去骄傲,我们已成丁庖,不变的容貌,心却备受煎熬,梦想已飞得太高,逝在云中一角,盼首一翘,只见眼前古道,抛不去的烦恼,梦已无依靠。
命运对我们叫嚣,我们选择懦弱得逃,被现实击倒,圣堂的道,我们已不敢再瞟,只能彼此拥抱,伴着钟声滴答泪已老,再见那已渐行渐远的道!
圣洁上残留一点腥红,却不见任何谁的影踪,什么天下大同,只是徒然一梦,待到夜色
浓重,仰望天空,刹然觉得已然深陷朦胧,我
想我会懂,世间摇曳如松,看着车水马龙,周
遭景色沉重,在树林丛中,落花飘飞色调太浓,无情流水泻淌匆匆,唯我感叹书生百无一用,
仍然相信梦会成功,眼前却是一场空,痛后就
会懂,犹如烈日熊熊,夕阳西下冷涩月光打破
朦胧!
夜冷,风在触碰,眼睁,不沉浸于梦,仁,我们已太过容忍,害怕牺牲,不敢对天而恨,
宁愿自己被困,害怕感到疼,不愿苦等!沉静,在自己的世界,彷徨迷茫,守着自己那瞬时会
逝的梦!可悲或是幸福?幸在还有梦,还能伸
手触碰,悲在我们真正纯正的梦,却已在漫漫
岁月流逝之中被慢慢无情得吞噬,回首已逝在
滚滚红尘,望不及,我笑曾经!
我们还是初升的朝阳吗?我们还在坚守自
己的梦吗?我们还有着那傲人的骄傲吗?我们
还能战胜一切吗?我们是不是已然被磨去了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年前梦一场十七年前梦一场浙江省乐清中学丹霞文学社王泽斌我看到我们活着的人们都不过是幻形和飘忽的阴影——索福克利斯十七年前做了一场梦,梦里世事无常。
我不知,何处是梦,何处是表象。
由于理性的迷误,一直到误解理性自己的迷误,常使我们束缚,无法挣脱。
我无法相信主观意志有绝对自由,就像我无法相信我能从浮生一梦中走出来一样。
在梦和真实之间,在幻象和实在客体之间是否有一可靠的区分标准?是否如康德所说“表象相互之间按因果律而有的关系”就能将人生和梦境中断开来?我不知,人生本是梦,还是我在梦中。
有部老电影叫《Fallen》,中文片名翻译就不告诉你了,免得你从梦里惊醒。
电影里警察要铲除一个依靠人体而活的恶灵,将其骗到了无人之境,干掉它的肉身之后便无新的肉身可以依附。
结局呢?我想你猜到了。
警察干掉的最后一个肉身是自己,只求让恶灵彻底失去可寄居的宿主。
但你没有猜到结尾。
一只猫慢悠悠地经过垂死的恶灵身旁——恶灵再度拥有了鲜活的身体。
你是否知晓了我谈这部影片的缘由,我想没有。
我并不以此佐证自己的观点,就像我一开始便没有提出观点一样。
我没有要讲警察的人生如一梦,正义与愚妄并存。
我也没有要讲这世界颠倒黑白,大好人坏死鬼都可绝处逢生。
我想讲的,仅仅是故事的荒诞与现实?我们需要一些东西,去证明我们生动明晰地活着,无论做梦与否。
若是人生一大梦,我还仅仅处在梦的开端。
虽然我不明结束,但我也只能把这当做开端来看。
大梦中有着一贯的、遵守根据律的联系,而在诸短梦间却并不如此。
这之间有一座桥梁,供我们区别。
然而这桥梁确实难寻,我们不可能在经历任何一事的那一瞬间去逐节追求其因果联系。
哪怕事后仔细回想,也早已更替陈新,有所不同了。
因此事实上我们无法借这座桥梁来考究梦与现实的联系,而是一种醒状态下的纯经验性标准。
印度教最根本的经典《吠陀》和《普兰纳》的经文中将真实世界叫做“摩耶之幕”,而这与真实世界之间本身便存在矛盾性,摩耶之幕即遮蔽真实世界的帷幕。
但若是将其叙述的“除了用梦来比喻人们对真实世界的全部认识外,就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更频繁的比喻了”加在这摩耶之上,其间的矛盾也就自然消失了。
梦究竟是否独立于现实存在?我想只有通过醒着来探究。
但这本身就要单另于梦之外,非做梦之人所能办到。
柏拉图也常说人们只在梦中生活,唯有哲人挣扎着觉醒过来。
我尚未达到哲人的高度,只有借先贤之言加以论述。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使我看后很想转借于你分享。
他认为人生和梦都是同一本书的页子,依次连贯阅读叫做现实生活。
我们也常不经意随便翻翻,没有秩序,也不连贯。
常有读过的,也有未读过的,不过总是同一本书。
人们思考一下就知道全篇秩序井然的整个读物也不过同样是临时拈来的急就章,以书始,以书终。
因此一本书也就可看作仅仅是较大的一单页罢了。
由此看来,所谓的人生一大梦,不过是人们采取一个超然于梦与现实之外的立足点来判断。
更多想表达的,不过是随性而为,率真而活。
我们常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无意中和衣而睡后,醒后很容易把梦境当作现实。
而这种情况,在入睡时有一项意图或谋划占据了我们全部的心意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梦中会接替现实醒着时打算做的事。
此时,梦便连贯了现实,和现实沆瀣不分了。
我们也常有这样的经历,当现实的强烈感染力触发你引起某种联想时,你无处寻得法门,便常将其带入了梦中。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个场景我曾经梦到过。
因此,梦与现实便很难被明确分割,它们间并非本客体的关系,却又时刻联系在一起。
观点很容易被这些错综复杂所混淆,我们不妨寻找一个简洁的表示。
叔本华将这确定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直观的世界,除了它是我的表象外,还是什么呢?这样的解释的确明了,但大多人还是无法理解,我就是其中之一。
若是要我来说,我想不过是对世事的洞察。
活得不悦心有所堵,那便相信“世间好物不坚牢”,放下对“美”和“好”执著,也许就能够最大限度接近美好。
若是能从这世间捕获幸福,得取欢愉,那便尽情享用这梦的馈赠。
于我而言,十七年前进入了这样一个无比精致漫长的梦境,这个梦对后来的人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我称之为文学梦。
这梦中,喜忧参半。
我试图逃离到与现实的分隔点,尽力表达所有真实的想法,不去在意是否被世人接受并认同。
因为这些,不过都是梦话而已。
十七年前梦一场,梦中万事皆无常。
何故只因梦中由,便将真梦留梦乡。
愿你有梦,不仅仅做梦。
最可尊敬的莎士比亚,他说:“我们是这样的材料,犹如构成梦的材料一样;而我们渺小的一生,睡一大觉就圆满了。
”此情已自成追忆浙江省乐清中学丹霞文学社王泽斌古人说:无言独上西楼。
古人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古人说: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古人说的不是西楼,说的是离愁。
我要说的不是离愁,说的是思愁。
黑茫夜空闪耀的那颗星,冥冥中注定了一段由记忆而引发的波澜。
当我们能看见它时,它可能早已在二百七十万年前湮灭。
因为那颗星的光要跋涉一百六十亿亿里的路程,才能出现在你的眼。
当你凭那颗星为过往沉淀为未来起誓时,那颗星早已在人类文明开始之前,灰飞烟灭。
凝望那星,飘摇幻化出远方你的影子。
我想给你写篇文。
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回忆自然到了你,它不肯停下,我没有办法。
现在的我不知道你在哪里,过得可好,以及某个日子我们将在何时何地相遇。
总是有太多自以为的期待,常常陷入一种“好的东西应该恒常”的思维模式。
但最终体味的,只有无常。
更多时候,更多人关心的是这个世界的虚伪与偏见,恐怕是再难找到一个同你一般温柔口吻说话的人了。
也许没有逻辑和秩序,也许颠倒了记忆和未来,但这并没有关系。
这些派生物无碍于我们去接近那个本真的自我。
只要我在写,你在某个地方读,那故事一定还有下篇。
每个靠近我们的人都带着宿世的责任。
《圣经》的开篇即是“起初神创造天地”,可我看来结局却是人既创造天地也创造人。
如果无缘,茫茫人海就不会相遇。
如果缘尽,也不会因为现世有什么羁绊。
任何一场相聚即是告别的开始。
某一天我们会发现生命就这样自然而然流走了,人与人之间只留下相遇、相离。
因此哪怕此刻有再多的想念,我也不会去乞求你在相同地点的再次出现。
眺望远方,视线有限,想象力顺着边界蔓延,依旧无法达到你所在的地方。
我们是怀着各自小小梦想前进的人,我们能看到的,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时代的边角料。
在离开你甚至幻听不见你声音的日子里,我保留着记录文字的习惯。
我希望这些字符能装载我那小小的期冀,跨过山和大海,穿过人山人海,走进你的视界,留在你的世界。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不能达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只愿在时间中慢慢成为一个简单的人。
遇见复杂的事情,知道睡一觉就过完了。
生命短暂,在离不开、放不下、活下去、爱得起之中,我们应该学着忘记,学着继续往前走。
任何时段无一例外都会过去,如同人与人,在告别之后会再次重逢。
我坚信我们还会相遇,在阳光下或是雨天里,要是雪地就更好了,“嗨,好久不见。
”时间无情第一,如同现实,它不会在乎你是否是一个孩子。
只有稍一耽搁稍一犹豫,它立马帮你做出故事的结局。
记得《追忆似水年华》里有这样的句子:当现实折起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一样。
时间这般折磨我们,我们却毫无招架之力。
缘由只是我们太卑微,丧失了选择生活的权力,也消散了选择自我的勇气。
关于生活,有无数种定义,我们很难从中找寻到自己的真理。
这是一段旅程,一段开始了就无法中止的旅程。
一路上,我们看惯了山川流岚,听惯了溪涧泉鸣。
见了很多人,也和很多人告别。
他们继续他们忽晴忽雨的江湖路,我继续做浪迹天涯的孩子。
直到遇见你,遇见《理想国》中的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的你。
在我眼中,这就是世上最完善的美,不带任何粉饰。
我再不相信那些普世哲言,再不相信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不相信美好的事物总不是恒常的。
我愿放弃“天涯过客”,只陪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或许只是在没有抉择的情况下不得已让心背负起困难,但你可曾想过,这背负的同时说明时间还没有到限,扛着它,不对抗,不逃避,不推卸。
毕竟大多数故事不是朝着我们的预想发展,它身后有捉摸不透的上帝编剧和时间导演。
就像郑微最后没有和陈孝正在一起,周小栀结婚时挽的也不是林一的手一样。
我们经历着生活中所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青春则是其中浓墨重彩却又其貌不扬的一块碎片。
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
创造我们的造物主不见得是不朽的。
我们可能不只是他的使者,我们可能还是他的“不朽”。
我们延续自己生命的同时延续了他的生命,我们变幻形体,超越了个体的死亡。
这是约翰·巴斯在小说《夜海之旅》中所做的设想。
如此说来,生命个体的卑微并不独立存在,是绝对,也是相对。
是个性,亦是共性。
我曾让身边的人用一个词描述远方,答案可能很容易猜测。
沧桑、徜徉、历劫、静心、定性……多么超乎寻常的词,仿佛远方的每一段时光都值得纪念。
但也许是我忘了,这些回答都出自处在“近方”的人口中。
流浪了一辈子,听了无数的道理,极力寻找存在感,最终还是回到了留白的原点。
这些话,又如何恰如其分描述你呆的地方。
后来我走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人。
其中有不少上了年纪的浮世散人,我请教他们同样的问题,得到的却仅仅是忘记了。
记忆总是喜欢添油加醋,它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修改。
我相信他们一定完成了这些修改,作为“最美”保存了起来。
而到了对他人的口述,就变得平凡简单,不过是人生旅程中的一部分。
这世界哪有什么远方,一切的距离经过大脑的臆想,都会被加工成遥不可及。
我们看见的远方,只不过是心间一步之长。
我们都曾幻想生活是一个严谨完整、丝丝入扣的故事,最好到处充满惊心动魄、刻骨铭心。
可惜相聚和告别让我们固滞在一个松散的故事框架内,表达着情绪和状态,捕捉一些开心、伤感或是无奈的时刻。
至始至终,串联不到一起,自然无法给人惊天动地的震撼。
每个人都在走一条街,欣赏街上的布景,相遇了,点点头,省略了问候。
即使相伴着走一小段,也终究各奔东西。
一想到某天你会读这篇文,就会莫名激动甚至心里发慌。
有时我也会想,在距离现在这个质点的一万公里之外的远方,地球的某端,某个微小的村庄。
晨曦微微泛冷的空气,古柏的香气,走上楼梯慢慢摁掉一盏一盏昏黄的灯。
这仿佛是前世与你度过的日子,又仿佛是一场华美浪漫的青春谢幕礼。
但我更愿意清空这些记忆,就像一切开始时那样。
我不害怕零碎的事物,也不畏惧黑暗。
因为我固执地相信在这背后,一定会有一种空无而透明的东西闪烁着,让一切被打乱的情愫回归原点。
“生活在别处。
”诗人兰波的一句话因米兰·昆德拉的书而被广泛知晓。
大多数人也以别处作为新生活的开始。
在一成不变的生活夹缝中求生存,难免会幻想“在别处”的美好,那儿有清新空气恬静生活,有夕阳落日闲暇时光,更有簇新的梦想、志同道合的人群和无数喜闻乐见的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