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现代文I篇: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广一模)

现代文I篇: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广一模)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14世纪,以当时的甲骨文刻划,该甲骨文记录的意思是有新的大星出现于大蝎座旁。

我国古人习惯于把这类突然极明亮地在天空出现一段时间然后又慢慢消失的星体形象地称为“客星”。

超新星爆发是银河系里最壮观的天象,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所发生的最后一次爆发。

近二十多年来,在多次的国际会议中,各国学者相当频繁地提到了著名的中国超新星AD1054以及它的遗迹——蟹状星云,AD1054就是我国史籍中所记载出现于宋代的“天关客星”: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年7月4日),(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

《宋史•天文志》嘉佑元年三月辛未(1056年4月11日),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

《宋史••仁宗本纪》天关客星可见期共达22个月。

1731年,英国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个云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为其外形象蟹。

1921年,瑞典天文学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联系。

之后,邓肯和哈勃等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

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认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

1968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论证,因为利用该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变化率的测定值,根据快速自转中子星的磁偶极模型,可以成功地解释蟹状星云和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能量来源,同时算出该脉冲星的年龄与天关客星爆发至今的时间间隔相近,有力地说明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

因此,1054年我国天关客星的发现,为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和宝贵资料。

(摘编自汪珍如《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材料二:利用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这一方法有其必要性,是由现代天文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起源于周初。

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

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丈现象。

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

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汉代有一种星图叫做“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

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

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

”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

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

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

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

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却启发人们对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的认识。

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

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磨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

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

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

中国古代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

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

《中国古代的天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_

《中国古代的天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_

《中国古代的天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_《中国古代的天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中国古代的天文李政道古代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是“天圆地方”,我们老祖宗却认为“天圆地圆”,有黄道、赤道。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

他说: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九天是指坐标,就是昊天(东)、阳天(东南)、赤天(南)、朱天(西南)、成天(西)、幽天(西北)、玄天(北)、鸾天(东北)、钧天(中间向上),一共是九个坐标位置。

屈原说,如果天圆地平,就会相交,成“九天之际”。

“安放安属?”相交的点放在哪里呢?“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地相交显然不合理。

因此,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

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各自可转。

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就是赤道、黄道两个圆轨道。

他下面再问:天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其中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

他问的是经度长一些,还是纬度长一些。

实际上,地球的赤道直径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差22公里,屈原当然没有求出来,不过他这种解析问题的能力及有关天圆地圆的推测都令人佩服。

《周礼》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璧的外围是圆的,中间有圆孔,代表天。

可是,为什么天中有礼?琮的造形更奇怪了,外面是方的,中间也有一个圆孔穿过去。

外边为什么是方的?为什么璧代表天,琮代表地?另外,商代还有一种玉器叫璇玑,造型很像璧。

璧,璇玑,琮,它们的关系是什么?《虞书·舜典》注疏:“璇,美玉也;玑为转运,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王者正天文之器。

”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

我们今天看到的璇玑玉器,直径仅约33厘米,可能是模型,是商代的文物。

那么璇玑怎样做天文仪器呢?每颗恒星和行星,都要转圈,都各自沿着一个圆在走。

但大球面上有一点不动,就是天球面和地球的轴的相交点,叫做正极。

我们可以设想,璇玑或璧、琮的前身可能是一个旋转式天文仪器,目的就是把这个旋转轴的指向定准于正极。

高考文科论述题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及答案

高考文科论述题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及答案

高考文科论述题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及答案高考文科论述题: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及答案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在人类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天象,研究星体运行规律,不断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形成了独特的天文学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古代天文学家以及他们的成就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关的答案。

1. 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最早的天文学知识记录可以在古代的《尚书》、《易经》等经典文献中找到。

古代的中国人通过在农业文明背景下的观察和实践,逐渐对太阳、月亮、星辰等天体运行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系统地研究天文学知识。

2. 古代天文学家及其成就2.1 古代天文观测家 - 大衍大衍,东汉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他通过观测和计算,揭示了一些重要的天文现象和规律。

他研究了日食、月食的周期、方位和位置计算等,并在《禹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些观测和计算方法。

2.2 古代天文历法家 - 太初历太初历是东汉时期的历法家之一,在他的主持下,编制了《太初历》,这是古代中国最早的历法体系之一。

太初历的编制,参照了古代中国历法家的经验,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论与改进。

这一历法系统的建立,对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答案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不仅观察了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动,还利用天文观测预测了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为古代农业生产和宗教信仰提供了依据。

他们研究的成果如今仍然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天文学领域。

答案:(1) 古代天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几千年前。

(2) 大衍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观测家,他对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做出了重要的观测和记录。

(3) 太初历是东汉时期编制的最早历法体系之一,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4)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天文学领域,对人类的认知和探索起到了重要的贡献。

结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不仅仅是观察和记录天体运行规律,更是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与理解。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五)天文历法(带答案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五)天文历法(带答案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五)天文历法五、判断题1.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都想象为一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巨龙,称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称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称白虎;南方七宿像大鸟,称朱雀。

2.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凌晨23点至1点,辰时是指早晨7点至9点,午时是指午间11点至13点。

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的流火,是说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七月正是炎热的时候。

4.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年分成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5.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农历以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一个月的天数。

6.日中,时间名词,即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牛”,表示一天中的太阳正中时。

7.古人用于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

8.日晡,即晡时,古人将一天划分为“晡时、日人、黄昏、人定”等十二个时辰,哺时对应干支中的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

9.古人将一个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称,如鸡鸣、黄昏。

“日昃”指太阳偏西,约下午一点到三点。

10.古人把每个季节中的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春就是春季的第二个月。

天文历法(答案)1.√2.√3. X【解析】七月流火表明暑气已退,天气转凉。

4. X【解析】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年分为二十四段。

5.√6. X【解析】不是中午12点,是午间11点至13点。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7.√8.√9.√10.√。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六艺”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历法的编制和修订,而且对农业生产、航海导航、军事战争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对天象的观测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技术,为后世的天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地位和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天文学在中国古代是“六艺”之一,具有重要地位。

B.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推动了历法的编制和修订。

C. 古代天文学对农业生产、航海导航、军事战争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D.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对天象的观测和研究。

答案:D解析:根据文本内容,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对天象的观测和研究,还积累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技术,因此选项D表述不正确。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天象,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

B.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对后世的天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C.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和航海导航的进步。

D.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与军事战争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D解析:根据文本内容,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对军事战争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选项D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全是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B.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与航海导航没有直接关系。

C.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对军事战争产生了积极影响。

D.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历法的编制和修订。

答案:C解析:根据文本内容,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对军事战争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选项C说法正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

第七板块 古代文化常识 第三讲 天文历法(解析版)

第七板块  古代文化常识  第三讲   天文历法(解析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第三讲天文历法【知识精讲】【七曜】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参(shēn)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

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古代文化常识5-天文历法(共24张PPT)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古代文化常识5-天文历法(共24张PPT)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星宿常见考点清单: 1.银河又名叫银汉,还有星汉、天河称。
星宿名之一。旧时历迷法信说常法见,考文点曲清星单是:主管文 吴 敬 梓 《 范 进 中 举 》 :
文曲星 运的星宿,文章写农得历好而又被叫朝作廷阴录历用,为大官的 “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
癸酉 癸未
六十甲子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巳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4.2010年是中国农历年庚寅年,也叫虎年。请根据中国“天干地支”纪
东 曦 、 羲 和 、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
六龙
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阳景
阳光。
天狼星
老人星 牵牛 织女 银河
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
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
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 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
1.太阳变化生节气,使用公历(阳历)记日期。
2.立春定在二月初,小、大寒在一月里。(阳历)
3.白露在前寒露后,且有秋分处其中。
初阳
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孔雀东南飞》:“往昔
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春季 农历正月、二、三月
孟春—仲春—季春
四时
夏季 农历四月、五月、六月 秋季 农历七月、八月、九月
的征兆。
彗星袭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
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

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
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

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
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
了。

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

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
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
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
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
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
等六种历法。

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
月运动的不均匀性。

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
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
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

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
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
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巅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
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
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
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