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3篇)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一)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流动水冲洗,(黏膜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二)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并上报院感科备案。
(三)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
阴性者于1--____个月后再检查,仍为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
(四)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去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____个月____个月、____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____片,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应急流程】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应急组成员】组长:科室主任---成员:科室护士长---值班医生及当班护士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二)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梅毒、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伏和____%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____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
暴露源为乙肝者,受伤者有抗体,进行医学观察;受伤者无抗体,按o、1、____个月注射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分别于____个月、____年复查乙肝抗体。
暴露源为丙肝者,进行医学观察。
3.被梅毒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及时进行有效评估,情况严重者可以预防性给予青霉素治疗的随访追踪。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内容】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2、根据受伤程度进行缝合、包扎处理。
3、立即报告护士长、护理部、院感科等相关部门。
4、定期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预访。
5、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 内抽血查乙肝、丙肝病毒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液进行对比。
同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刺伤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进行复查。
6、被HI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 内抽血查HIV 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液进行对比,刺伤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进行复查,同时遵医嘱服药。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必要时伤口处理
报告护士长、护理部、院感科等相关部门
对感染源进行可靠的HIV、HBV、HCV 检测
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被H IV 阳性患者血液、
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
24h 内查乙肝、丙肝病毒抗体,24h 内查H IV 抗体
注射免疫球蛋白遵医嘱服药
刺伤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进行复查
2。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 --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花街中心卫生院)
【应急预案 】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疑乙肝、
丙肝、 HIV 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
清水冲洗,再
用碘伏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暴露源血液追踪、检查;
2、如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 24 小时内去检验科抽血查 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
同时遵医嘱进行预防性用药;
3、如被 HI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 24 小时内去检验科抽血
查
HIV 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遵医嘱进行预防性用药,并通知护理部、
院感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流程 】
针刺伤
发生针刺伤后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
消毒、伤口处理
抽血化验检查、追踪病人血液检查报告、填写护理不良事件记录单
HIV 、 HBV 、HCV 或梅毒检测阳性,
进行预防性用药
正常告知员工
院感科记录用药详情,并定期随访。
医护人员针刺伤应急预案

VS
流程图中的步骤和说明清晰明了,易 于理解和操作,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 针刺伤的应急处理能力。
流程图展示
流程图展示了从发生针刺伤到采取应急措施的整个过程,包括伤口评估、报告、初 步处理、评估感染风险、采取预防措施等步骤。
流程图还明确了各步骤的责任人和执行时间,以确保应急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通过流程图的展示,医护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针刺伤应急处理的整个过程,从而更 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医院内进行注射、采血等操作的医护人员是针刺伤的高发人 群。
实验室工作人员
实验室中进行血液检测、培养等操作的工作人员也容易发生 针刺伤。
02
预防针刺伤的措施
安全操作规程
仔细检查针头、注射 器等锐利器械,确保 其完好无损。
操作完毕后,及时将 用过的针头、注射器 等锐利器械放入安全 容器中。
操作时保持稳定的姿 势,避免过度弯曲或 扭曲身体。
医护人员针刺伤应急预案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针刺伤概述 • 预防针刺伤的措施 • 发生针刺伤后的应急处理 • 针刺伤的预防及管理 • 针刺伤的监测与控制 • 针刺伤应急处理流程图
01
针刺伤概述
定义及危害
定义
针刺伤是指医疗工作人员在执行 注射、采血等操作过程中被针头 刺伤,可能造成皮肤破损、出血 等情况。
危害
针刺伤可能导致医疗工作人员感 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如乙肝 、丙肝、艾滋病等。
发生原因
01
02
03
操作不规范
如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员在疲劳或疏忽状 态下进行操作,容易发生 针刺伤。
培训不足
对新员工或进修生缺乏足 够的培训和指导,导致操 作不熟练。
针刺伤的应急预案预案

一、总则为了保障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职业安全,降低职业针刺伤的危险性,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在履行职业职责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被污染的针头、锐器等划伤刺破,有被乙肝、丙肝、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风险的情况。
三、预防措施1. 强化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其对针刺伤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
2. 安全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3. 使用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在进行可能发生针刺伤的操作时,必须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4. 锐器收集:使用后的锐器应立即放入专用锐器收集盒内,避免重复使用或不当处理。
四、应急处理程序1. 现场处理:-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避免血液回流。
- 使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去除污染物。
- 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伤口,防止感染。
- 必要时,前往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2. 血液检测:- 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乙肝、丙肝抗体检测,必要时同时检测患者血液。
- 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HIV抗体检测,必要时同时检测患者血液。
3. 疫苗接种:- 根据检测结果,对可能感染乙肝、丙肝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
- 对可能感染HIV的医务人员,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随访。
4. 报告与登记:- 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告,并由其上报医务部或护理部、感染管理部。
-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职业暴露人员进行登记、随访,必要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分管院长。
五、部门职责1. 医务部:负责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
2. 护理部:负责组织护理人员培训,确保护理人员正确掌握预防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3.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职业暴露人员的随访、咨询和技术支持。
医疗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

12/16
五、预防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主要经过普及标准预 防知识来改变造成锐器伤危险行为,医院对工作中 可能接触血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尤其是对年轻护 士,要把自我防护教育作为岗前一项特殊培训,以 加强对针刺伤认识。培养良好工作习惯,如不徒手 处理破碎玻璃器械,操作完成及时做好收尾工作不 随手乱放,专用容器及时更换勿堆放过满,手持无 针套注射器或锐器动时,不要将针头面对着自己或 他人。改变危险工作行为 禁止用双手将使用过针 头重新套上针帽,防止用手分离针头,采集血标本 后防止针头传递,不能将针尖指向身
5
医疗护理人员发刺意外汇 报单,报感染管理科;
⑵汇报体检中心立案; ⑶汇报医务科立案;
6
医疗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
6/16
四、详细处理流程
⑴经职业性接触(艾滋病)HIV处理: ①假如病人HIV抗体呈阳性或结果不祥,伤者 应尽快接收HIV抗体测试作底线。 ②假如伤者HIV抗体呈阳性,说明伤者以前已 感染HIV。 ③假如伤者HIV抗体呈阴性,应于24hr内服用叠 氮胸苷进行预防。 ④伤者应于伤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再 进行血清HIV抗体检验,假如在伤后1个月至6 个月血清HIV抗体转阳,则认为是职业感染。
11
医疗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
11/16
⑶经职业性接触(丙肝)HCV处理:
①原病人及伤者都应进行丙型肝炎抗体 测试。
②对于意外发生职业性接触,现在并没 有有效疫苗或药品能阻止丙型肝炎感染。
③如原病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伤者应 于6个月后重复检验丙型肝炎抗体及肝 功效,以确定是否职业
12
医疗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
医疗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
15/16
针刺伤应急预案(精选6篇)_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针刺伤应急预案(精选6篇)_针刺伤的应急预案针刺伤应急预案(精选6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针刺伤应急预案手术室针刺伤应急预案演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其中,据统计,针刺伤作为最常见的职业暴露,约占职业暴露的79% ,在我们手术室的日常工作中也时有发生,在面对针刺伤,如何正确处理,降低危害,我科组织进行了应急预案演练如下:演练步骤:1、手术室护士长王如萍及感控护士董元一对科室人员进行针刺伤应急预案培训,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手册。
2、情景演练:① 在传递器械过程中,洗手护士不慎被乙肝患者使用过的缝针刺伤。
②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伤口,尽量挤出血液,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
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反复冲洗。
③ 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2% 碘酊、% 碘伏或75% 酒精等)浸泡或涂抹,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报告。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逐级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事件报告表”报院感办,24小时内进行相关检查和预防性治疗,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3个月后复查表面抗原、抗体情况,定期随访。
护士长王如萍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对今后的工作予以要求:不断加强培训,尤其是针刺伤重点人群如新进人员,实习生及护工的培训,提高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做好标准预防,严格规范化操作,积极正确使用防护器具,尽最大努力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第2篇:针刺伤应急预案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预案防范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
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
(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在发生意外针刺伤或粘膜、有创伤口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
医护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一、概述针刺伤是医护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常见的职业暴露风险,可能会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的感染。
为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降低职业针刺伤风险,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在履行职业职责过程中,不慎被污染的针头、锐器等刺破,有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等感染可能的情况。
三、应急预案1. 针对性预防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教育,提高防护技能。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规范锐器使用。
(3)合理配置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针刺伤发生后处理(1)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
(2)用碘酒或酒精消毒伤口,必要时进行伤口包扎。
(3)详细记录针刺伤情况,包括受伤时间、地点、伤者信息等。
(4)在24小时内,前往预防保健科进行以下检查:a. 抽血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毒抗体。
b. 必要时抽患者血液进行对比。
(5)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以下治疗:a. 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b. 口服拉米呋定(艾滋病暴露后预防用药),每日1片。
c. 定期复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毒抗体。
3. 报告与随访(1)针刺伤发生后,立即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告。
(2)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向医务部或护理部、感染管理部汇报。
(3)医务部或护理部根据科室特点,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培训。
(4)医院感染管理科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四、部门职责1. 医务科:负责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技能。
2. 预防保健科:负责针刺伤发生后,进行病毒抗体检测、治疗方案制定等工作。
3. 感染管理科:负责对针刺伤事件进行监测、报告、调查和处理。
4. 护理部: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护理急救工作规定
一、报告制度:凡遇到重大、复杂、批量、紧急抢救的突发事件,当班护士应及时向胡
市长及护理部报告,夜间及节假日向总值班报告后,除积极组织人力实施救护工作外,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逐级上报卫生局。
二、对重大急救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处理。
三、启动护理急救小分队和护理急救梯队。
四、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急救程序:
1、院内急救程序:
(1)伤病员来院后,首先由急诊护士做好应急处理;
(2)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3)急诊科护士人力不足时,由护理部或总值班调集相关可是忽视急加急救工作;(4)由医务科、护理部或总值班负责组织、协调患者的急救、转科等工作;
(5)门诊患者、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情况时,所在科室或就近科室应就地进行抢救,并迅速通知急诊科医护人员参加急救或将患者转至急诊科进一步急救,现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协助组织抢救。
院内急救程序
注:全院护理急救小分队由来自各病区专业技术尖子组成,急救抢救、急诊观察及120的全部护理人员统一管理,各组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接到通知后必须3~15分钟到各组地点,若事故涉及人员较多,要通知各病区护士长做好一切抢救工作。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应急预案
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的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误吸时的应急预案
住院患者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时的应急预案
病房发现传染病患者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甲类或乙类传染病,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医务科、护理部、
医院感染办公室等)。
2、根据传染源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保护同病室的患者。
4、患者应用的物品按消毒隔离要求处理。
5、患者出院、转出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遇暴徒护理应急预案
住院患者有自杀倾向的护理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精神症状的护理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躁动的护理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坠床/摔倒的护理应急预案
患者发生猝死的护理应急预案
患者自杀后护理应急预案
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应急预案
失窃的护理应急预案
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加药查对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流程
早会交班流程
发口服药流程
病人入院程序
送检查流程
整理病房规范流程
转床流程
输血流程
输液反应报告程序
一、填写输液反应情况报告单两份(一份留科室,一份送护理部院感)。
二、停止输液后,拔出输液管针头,针头丢弃浸泡消毒,将两端管道扎紧,
填写检验单,连同输液瓶送往检验科分取5ml液体做细菌培养(输液管
自莫非氏滴管取液)。
三、再将输液瓶及输液管液体送中心实验室作热源试验,并附检验单。
四、病人经抗组织胺及对症处理后,症状若无缓解,并请反而加重应做血培
养。
五、液体与病人血培养均有相同的细菌感染,即应报院内感染,立即进行各
项监测。
并通报医务科及业务院长。
六、同时将该批号的药品及输液管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