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共16页

合集下载

【优】地质灾害与防治PPT资料

【优】地质灾害与防治PPT资料
丰富的沙物质来源 (1)人行类政活管动理的与影法响制措施 (2)工程防治措施 (3)化学固沙措施 (4)植物治沙措施 :营造固沙林、营造防沙林带、 封沙育草,保护植被
(六)土地石漠化
• 1、土地石漠化是我国南方湿润石灰岩溶地区喀斯 特地貌上,因土壤流失而造成的植被消失、大片 岩石裸露的光山现象。
• 2、地域分布 • 3、形成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 4、防治
行政管理 强化法制 工程治理 生物治理
• 3、防治: 33、 、形形成成原原因因滑::自自坡然然因因常素 素、、出人人为为现因因素素在雨后和冰雪融化季节,地下含水量 排 、减、 挡 1、它是由大大量泥,沙、使石块岩等固(体土物质)与体水混重合组量成的增固液加两相,流。加大滑动力。岩(土)体
内存在滑动面,且当滑动面(由岩层层面、片理 面、节理面、断层面、堆积层的分界面及地下水 含水层的顶、底面等构成)与斜坡倾向一致时最 易发生滑坡。
(3)对表层不稳定的岩土体,可采用清挖、锚固、网包及拦挡等 加固工程。 (4)开采地下水前要认真勘察,合理布井和建井,严格控制抽水 降深和排水强度。 (5)对已出现的塌陷区,按不同情况,采取填、堵、跨越、灌浆、 围封和加盖等措施。
(二)滑坡
• 1、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 强化法制 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作呈整体缓慢下滑的 现象。 ------图 下游:下游以堆积为主,堆积物呈若干长条形的砾石垄岗,与泥石流流向平行排列。
(1)行政管理与法制措施 1、土地石漠化是我国南方湿润石灰岩溶地区喀斯特地貌上,因土壤流失而造成的植被消失、大片岩石裸露的光山现象。
• 2、形成过程 气候因素 : 雨水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当降雨量超过土壤入渗量时,即产生地表径流与土壤冲刷。

《地质灾害与防御》PPT课件

《地质灾害与防御》PPT课件
⑷在我国西南地区应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⑸地质灾害的防御
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 警系统。 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 政策法规体系。 ③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谢谢光临! 请多提珍贵意见!
例题四:以下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 A 〕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分析:云贵高原频发泥石流的条件
①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②地质条件-现代地壳活动剧烈。 ③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④植物条件-植物覆盖较差,地面缺少保护。 ⑤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会聚时,含 有大量 泥沙、石块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 灾害。
世界许多地方发生了强烈地震。3月21日,台湾东部太平
洋海域发生7级以上地震,台北市最大烈度为2;4月9日,
伊朗北部发生5.0级地震;4月12日喀布尔市发生5.8级地
震,最大烈度为8;4月18日凌晨,墨西哥西侧太平洋海域
发生地震;4月20日美国东北部纽约州发生地震。答复:
1.以下地震,震源位于海沟附近的有〔 〕
3.哥伦比亚西部泥石流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哪些因素
有关 〔 D 〕
A.植被破坏
B.有断层构造
C.地震引发
D.暴雨
⑷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①各种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多发生在地壳 活动强烈的地区。
②灾害发生过程中的群发性-由原生灾害引发次生 灾害。如地震可引发山崩、滑坡、泥石流、海啸等 群灾发生。
③地质灾害的社会性-人类社会既是灾害的承受者, 也是灾害的制造者,人类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 地质灾害。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 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是___泥__石__流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滑_〔坡 地质灾 害〕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 不断增高的原因是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培训资料PPT课件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培训资料PPT课件
第10页/共44页
地质灾害的类型
• 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进程划分为两大类。 • (1)突发性地质灾害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 (2)缓变性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地裂缝。 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突然,可预见性差,其防治工作常是被动 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严重,既有经济损失,也常有人员 伤亡。
第7页/共44页
• 2、地质灾害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灾害。由于社会发展和 经济建设的需要,人类对自然无度的索取、各种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不规范的采 矿活动等人为活动,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发生的 严重地质灾害中,有半数以上与人为因素有关,并且还有加剧的趋势。因此,除 了自然因素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地质灾害外,因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也是本 条例的调整重点。
•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该 隐患点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崩塌, 确定为地质灾害隐患点。
第28页/共44页
漆桥镇联合建材厂取土场滑坡隐患点
• 该隐患点为原取土活动形成的土 坡平台,坡体岩性为棕黄色、棕 红色粘土、亚粘土;坡高5m,坡 度65°;坡顶混凝土道路发生开 裂和沉降,裂缝张开1~3cm不 等,裂缝长度最长达12m;局部 坡体有沉降现象,最大沉降达 5cm;在雨水作用下,水体沿裂 缝下渗,加重滑体自重,导致土 体间粘聚力下降,易发生滑坡灾 害。
第8页/共44页
• 3、地质灾害是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潜在威胁的灾害。发生在人迹 罕至或者人烟稀少地区、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没有或者不会造成危害和潜在威 胁的灾害,不属于本条例的调整范围。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事实求实 的精神。
第9页/共44页
• 4、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是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根据我国地质灾害已有案例和地质灾害的物质 组成、动力作用、破坏形式和破坏速率,地质 灾害大致可划分10大类38亚类,考虑到关于地 震灾害的防御和减轻目前已有《防震减灾法》 及其配套法规予以调整,而且全国各地地质灾 害的种类均不相同,各地可以按照立法权限和 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具体界定,因此,《地质灾 害防治条例》仅列举了山体崩塌、滑坡、泥石 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常见 多发、危害较大的灾害类型,并明确地震灾害 的防御和减轻依照防震减灾法律、行政法规执 行。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课件

非工程措施
监测预警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 络,实时监测地质变化,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 公众采取防范措施。
应急救援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制定 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地质 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减 少灾害损失。
宣传教育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 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宣传教育
失。
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影响生态平衡和土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
社会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引发社会 恐慌和不稳定,影响社会正常
秩序。
02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滑坡
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 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 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分类
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滑动 特征,可分为黄土滑坡、粘性 土滑坡、堆积层滑坡等。
滑坡概述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山区、河谷等地区。由于地形、地质 、水文等因素的影响,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动,造成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滑坡发生原因
滑坡的发生与地形、地质、水文、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某地区 ,由于地形陡峭、降雨量大、植被破坏等原因,滑坡事件频繁发生。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地质灾害防治 知识,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
识和防范意识。
培训演练
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和演练 活动,提高公众应对地质灾害的能 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建立信息平台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平台,提供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查询、预警信息 发布等服务,方便公众获取相关信 息。
05 案例分析
某地区滑坡事件分析
某地区崩塌事件分析

地质灾害防治讲稿ppt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讲稿ppt课件

照片14崩塌体节理发育情况 照片16崩塌易发区
照片15崩塌体正面 照片17 崩落块石
照片18 绵竹三星岩崩塌
该崩塌的形成主要系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气候条件等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危岩区地形坡度达70~80°、构造裂隙及卸荷 裂隙发育、裂隙面结合构成不利于斜坡稳定的组合等地质构造因素是崩 塌形成的内在因素及主导因素,区内降水丰富、季节温差变化大等气象 因素及地处强烈地震影响区(基本烈度Ⅶ度)等则是崩塌发生的主要诱 发因素。
1、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 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2、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 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 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3、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 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地质沉降,如此等等。
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6 .地面沉降: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7. 地裂缝: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典型滑坡素描
滑坡洼地
坡壁
滑坡周界
滑 滑坡台阶
基岩



滑动面
滑坡裂隙
滑坡鼓丘 滑舌
2010年7月25日,仁寿县遭受特大暴雨,全县多 处发生地质灾害险情,其中一处位于S106线仁寿 县—眉山段,黑龙滩社区辖区范围内,具体情况如 下:
1000-100
100-10
<10
崩塌
体积(104m3)
>100
100-10
10-1
<1

地质灾害及其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及其防范措施

案例名称:北京市房山区岩溶地面塌陷防治
案例简介:通过综合采用地面调查、监测预警和工程治理等措施,成功预防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发生,保障了人民 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治措施:包括地面调查、监测预警和工程治理等。
防治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该地区的岩溶地面塌陷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成功案例:唐山地震 成功原因:科学预测、有效的应急预案和民众的积极参与 防范措施: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建筑抗震设计等 经验教训:重视地震防范工作,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地质灾害防范的成 功案例
成功案例名称: 长江三峡滑坡防 范工程
成功案例简介:通 过综合运用地质勘 察、监测预警和工 程治理等手段,有 效防范了长江三峡 区域内的滑坡灾害, 保障了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
成功案例特点:重 视预防为主,加强 监测预警,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滑坡 隐患,同时采取多 种工程治理措施, 有效降低了滑坡灾 害发生的可能性。
单击添加标题
形成原因:地下存在空洞、地下水位过高、人类工程活动破坏了地质结 构等。
单击添加标题
特点:塌陷坑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深度和直径可以从几厘米到几十米 不等。地面塌陷会导致建筑物损坏、道路断裂、农田被毁等严重后果。
单击添加标题
防范措施:加强地质勘查、合理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监测预 警等。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培训专业人员,提高监测预警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加强与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
确定应急预案的目 标和原则
评估地质灾害的风 险和影响
共同应对地质灾害的挑战和 未来趋势

《地质灾害与防御》课件

《地质灾害与防御》课件

生命安全:可 能导致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经济影响展
社会影响:可 能导致社会秩 序混乱,影响
社会稳定
环境影响:可 能导致生态环 境破坏,影响
生态平衡
自然因素: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泥石流等 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开发、过度开采、环境污染等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板块碰撞、地壳变形等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
建立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测和预警 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救援效率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 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 御措施

原因:自然因素 (如地震、暴雨、 洪水等)和人为 因素(如不合理 开采、工程建设
等)
防御措施:加强 地质灾害监测预 警,采取工程措 施(如加固、防 护等),提高公
众防灾意识。
形成原因: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空洞、地层结构不稳定等 影响范围:城市、乡村、道路、桥梁等 危害:破坏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御措施:加强地下水监测、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
常见地质灾害及其 影响
滑坡定义:指 斜坡上的土体 或岩体在重力 作用下,沿一 定的滑动面整 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类型:根 据滑坡的规模 和形态,可以 分为崩塌、滑 坡、泥石流等。
滑坡影响:滑坡 可能导致房屋倒 塌、道路中断、 农田被毁等,对 人民生命财产安 全造成严重威胁。
滑坡防御:可 以通过加强监 测、预警、治 理等措施,降 低滑坡发生的 风险和危害。
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 了解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PPT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PPT课件

总结词
通过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预防和治 理泥石流灾害。
02
排导工程
在泥石流沟谷下游设置排导沟、挡水 坝等设施,引导泥石流顺畅流出。
01
03
拦挡工程
在泥石流沟谷上游设置拦挡坝、拦挡 墙等设施,阻挡泥石流的源头物质。
预警系统
建立泥石流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预 警泥石流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
05
04
拦挡措施是通过在泥石 流沟口设置拦挡结构, 如拦渣坝、拦石坝等, 以阻挡泥石流的流动。
排导措施是通过在泥石 流下游设置排导槽或排 导沟,将泥石流引向指 定的排泄地点。
生物措施是通过植树造 林、种草等手段,增加 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水 土流失,从而减少泥石 流的发生。
崩塌防治工程原理
01
02
03
04
05
削坡减载
通过削减滑坡的下滑 力,降低其下滑速度, 是治理滑坡最基本的 方法。
设置抗滑桩
在滑坡的滑动带或滑 动体上设置抗滑桩, 提高滑体的稳定性。
排水措施
通过设置排水沟、排 水井等设施,降低地 下水位,减少水对滑 坡稳定性的影响。
支挡工程
通过设置挡土墙、抗 滑挡墙等支挡结构, 阻挡滑体的运动。
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
设置支撑结构
在崩塌体的关键部位设置支撑结构,提高 其稳定性。
地面沉降防治工程措施
回灌地下水
控制地下水开采
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避免 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
通过回灌地下水的方式,增加地 下水的补给量,提高地层的稳定 性。
土地治理
通过平整土地、植树造林等措施, 改善地面的地形条件。
总结词
通过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预防 和治理地面沉降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