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拉片笔记
红高粱读书笔记大全(通用9篇)

红高粱读书笔记大全(通用9篇)红高粱读书笔记2000字篇1红高粱读书笔记红高粱是一部令人震撼的文学作品,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理解,将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生活完美地呈现出来。
整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乡村生活、家族关系、人性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深入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和社会的变迁。
《红高粱》中的主人公九岁丧父,和母亲、奶奶相依为命,过着艰苦的生活。
在艰苦的岁月中,主人公和奶奶之间感情深厚,令人动容。
同时,在家族中,主人公的家族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故。
在家族关系方面,主人公的家族成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情感纠葛,让人深思。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鲜明,生动逼真。
其中,主人公的奶奶,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她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让主人公深受启发。
而主人公的家族成员,则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让人感同身受。
作品中关于乡村生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社会的变迁。
同时,作品中关于家族关系的描写,也让人深入思考了家庭、亲情、友情等话题。
此外,作品中关于人性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让人深思。
《红高粱》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巨大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
同时,作品中的语言生动、有力,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和社会的变迁。
在阅读《红高粱》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逼真,个性鲜明,生动地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和社会的变迁。
同时,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也让读者深入思考了家庭、亲情、友情等话题。
总之,《红高粱》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巨大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它让读者深入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和社会的变迁,同时也让读者深刻地思考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红高粱读书笔记2000字篇2红高粱读书笔记《红高粱》是著名作家莫言的一部代表作,讲述了在中国农村,一位年轻的女子在自家的高粱地里被人强奸,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
电影《红高粱》观看笔记范文

电影《红高粱》观看笔记范文电影《红高粱》观看笔记范文1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在血色残阳的笼罩下,随风讴歌出一种人性原始的情感。
这是对生命的礼赞,对蓬勃的向往,粗狂的表达一种生活。
本片是采用追忆的思路,说的是我奶奶的那个时候的故事,导演张艺谋这样布局的安排显然是成功的,配上当地特有的唢呐,土屋,酿酒缸,方言等成功使观众走进电影的资料。
使观众更愿意相信自我看的是一部自述式的纪录片,增加了电影的真实性,让观众心甘情愿融入电影,感受张艺谋准备的讴歌原始蓬勃生机的电影《红高粱》。
色彩美学是本片的最大亮点,红色充斥着所有的镜头,却有不一样的作用。
开场时巩俐饰演的我奶奶表情凝重的坐在红色的婚轿中颠簸,是一种对被禁锢的反抗;红色的高粱酒的艺术的杰作,却和我奶奶的窗花,烧家具的一窜窜火焰有机的结合,是人性的释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剥人皮那场戏,罗汉的鲜血浇灌着红高粱,是铮铮铁骨的爱国情怀;我奶奶在给罗汉爷爷报仇的前夜,召集酿酒厂里的人团体以十八里红酒示信念,他们被造酒厂的腾腾的红火焰笼罩,这是革命的号召。
从整部电影的民俗表达来看,是十分到位的。
苍茫的红高粱环绕着青沙村,青沙村是以喝酒吃牛肉著称的村子,十八里坡是专门造高粱酒的地方,所有的人都住在泥土砌成的屋子里,一方水养一方人,高粱孕育着这个村子。
除了本片发生的地理环境,更多的是人文情怀,比如:接新娘时要有壮汉颠轿,吹上唢呐,打上锣鼓,地上的尘土没了壮汉们的腿,如同一只自由罗汉队;新娘子嫁过去之后得回一次娘家,坐骑是只驴子;还有每隔一年就有敬酒神,壮汉们站成一排,双手捧着大碗酒,唱着厚实朴素不羁的敬酒神的民歌;村上有一个恶霸别名神枪三炮,是这个地方的大哥大,却也不把得罪的人干净杀绝。
思想上观念的碰撞是一个小插曲,巩俐饰演的新娘子是一个开放,明主的掌柜的。
她勇敢追求自我的真爱,让酿酒的伙计叫她“九儿”,应对伙计的大碗高粱酒也一饮而尽,这一系列的细节描述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为电影的人性主题增加说服力。
红高粱拉片笔记

红高粱拉片笔记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影视鉴赏——《红高粱》实习报告1、场景分析场景1:颠轿 4分33秒——8分14秒一、分镜头列表二、解读:这一段主要讲的是我奶奶出嫁时被我爷爷和酒坊伙计们颠轿的故事,一群年轻健壮、肌肉结实的年轻汉子,夸张的动作造型,在广阔无际的黄色土地上桀骜不驯、惊天动地的喊唱着娶亲的调子,而我奶奶则是一身红色的嫁裳,年轻漂亮。
坐在轿内,与轿外粗狂的汉子形成对比,同时她纠结悲伤的心情也与轿夫乐手们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处对比,以不同人物、不同性格变现出来,自然流畅。
配以传统的民间曲子,小小的故事折射出中国黄土高原浓浓的民族特色,豪爽得人物性格,热辣的西北民歌,美丽的黄土高原,朴实而又勤劳的劳动人民,他们在自己的热地上永远耕耘着这这种性格,培育着这个灵魂,维系着这份永恒……三、具体分析:1.视觉元素:颠轿这个段落,黄色的土地和背景,十分鲜艳,轻快而舒适。
黄色的主要特征是明亮,具有反射性,产生光辉以及表现出非其本质的快活、明朗。
一号位色彩选取黄色调,意思是渴望得到解脱,希望获得更多的幸福,同时意味着寻求解脱时会遭到纠葛。
2.听觉元素:迎亲时所演奏的吹打乐曲,以音画同步的关系出现,作为画内音出现在影片开始处颠轿一场,由唢呐腰鼓镲,人声等组成,采用了大调和声用以表现喜悦详和,灼烈音乐本身配合影片画面所展现的黄土地,轿夫们黝黑强劲的身体,以及轿子所本身特有的中国大红,浑然一体。
音乐的情绪与画面情绪吻合,音乐在这里强调了画面所提供的视觉内容,起着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充满了生命的激情而又满含了黄土高原秦人的火辣酣畅。
轿内我奶奶所面临的不合理的婚姻,又通过在同一时间内让音乐和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二者形成音画对位的关系。
音画同步与音画对位形成了颠轿一节的点睛之笔。
3.剪辑元素:镜头17和镜头18是两个很漂亮跳切镜头。
第一个镜头从乐手摇到前连个轿夫,他们做了个从轿把下面低头穿越的动作,抬头时镜头切成后两个轿夫抬头的动作;第二个镜头同样,是后两个轿夫先做的动作。
《红高粱》拉片笔记教学教材

影视鉴赏——《红高粱》实习报告1、场景分析场景1:颠轿4分33秒——8分14秒一、分镜头列表二、段落解读:这一段主要讲的是我奶奶出嫁时被我爷爷和酒坊伙计们颠轿的故事,一群年轻健壮、肌肉结实的年轻汉子,夸张的动作造型,在广阔无际的黄色土地上桀骜不驯、惊天动地的喊唱着娶亲的调子,而我奶奶则是一身红色的嫁裳,年轻漂亮。
坐在轿内,与轿外粗狂的汉子形成对比,同时她纠结悲伤的心情也与轿夫乐手们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处对比,以不同人物、不同性格变现出来,自然流畅。
配以传统的民间曲子,小小的故事折射出中国黄土高原浓浓的民族特色,豪爽得人物性格,热辣的西北民歌,美丽的黄土高原,朴实而又勤劳的劳动人民,他们在自己的热地上永远耕耘着这这种性格,培育着这个灵魂,维系着这份永恒……三、具体分析:1.视觉元素:颠轿这个段落,黄色的土地和背景,十分鲜艳,轻快而舒适。
黄色的主要特征是明亮,具有反射性,产生光辉以及表现出非其本质的快活、明朗。
一号位色彩选取黄色调,意思是渴望得到解脱,希望获得更多的幸福,同时意味着寻求解脱时会遭到纠葛。
2.听觉元素:迎亲时所演奏的吹打乐曲,以音画同步的关系出现,作为画内音出现在影片开始处颠轿一场,由唢呐腰鼓镲,人声等组成,采用了大调和声用以表现喜悦详和,灼烈音乐本身配合影片画面所展现的黄土地,轿夫们黝黑强劲的身体,以及轿子所本身特有的中国大红,浑然一体。
音乐的情绪与画面情绪吻合,音乐在这里强调了画面所提供的视觉内容,起着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充满了生命的激情而又满含了黄土高原秦人的火辣酣畅。
轿内我奶奶所面临的不合理的婚姻,又通过在同一时间内让音乐和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二者形成音画对位的关系。
音画同步与音画对位形成了颠轿一节的点睛之笔。
3.剪辑元素:镜头17和镜头18是两个很漂亮跳切镜头。
第一个镜头从乐手摇到前连个轿夫,他们做了个从轿把下面低头穿越的动作,抬头时镜头切成后两个轿夫抬头的动作;第二个镜头同样,是后两个轿夫先做的动作。
《红高粱》拉片笔记

影视鉴赏——《红高粱》实习报告1、场景分析场景1:颠轿 4分33秒——8分14秒一、分镜头列表二、段落解读:这一段主要讲的是我奶奶出嫁时被我爷爷和酒坊伙计们颠轿的故事,一群年轻健壮、肌肉结实的年轻汉子,夸张的动作造型,在广阔无际的黄色土地上桀骜不驯、惊天动地的喊唱着娶亲的调子,而我奶奶则是一身红色的嫁裳,年轻漂亮。
坐在轿内,与轿外粗狂的汉子形成对比,同时她纠结悲伤的心情也与轿夫乐手们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处对比,以不同人物、不同性格变现出来,自然流畅。
配以传统的民间曲子,小小的故事折射出中国黄土高原浓浓的民族特色,豪爽得人物性格,热辣的西北民歌,美丽的黄土高原,朴实而又勤劳的劳动人民,他们在自己的热地上永远耕耘着这这种性格,培育着这个灵魂,维系着这份永恒……三、具体分析:1.视觉元素:颠轿这个段落,黄色的土地和背景,十分鲜艳,轻快而舒适。
黄色的主要特征是明亮,具有反射性,产生光辉以及表现出非其本质的快活、明朗。
一号位色彩选取黄色调,意思是渴望得到解脱,希望获得更多的幸福,同时意味着寻求解脱时会遭到纠葛。
2.听觉元素:迎亲时所演奏的吹打乐曲,以音画同步的关系出现,作为画内音出现在影片开始处颠轿一场,由唢呐腰鼓镲,人声等组成,采用了大调和声用以表现喜悦详和,灼烈音乐本身配合影片画面所展现的黄土地,轿夫们黝黑强劲的身体,以及轿子所本身特有的中国大红,浑然一体。
音乐的情绪与画面情绪吻合,音乐在这里强调了画面所提供的视觉内容,起着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充满了生命的激情而又满含了黄土高原秦人的火辣酣畅。
轿内我奶奶所面临的不合理的婚姻,又通过在同一时间内让音乐和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二者形成音画对位的关系。
音画同步与音画对位形成了颠轿一节的点睛之笔。
3.剪辑元素:镜头17和镜头18是两个很漂亮跳切镜头。
第一个镜头从乐手摇到前连个轿夫,他们做了个从轿把下面低头穿越的动作,抬头时镜头切成后两个轿夫抬头的动作;第二个镜头同样,是后两个轿夫先做的动作。
读书笔记红高粱(精品8篇)

读书笔记红高粱(精品8篇)读书笔记红高粱篇1红高粱读书笔记红高粱是一部令人震撼的文学作品。
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我感受到了高密农村的独特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红高粱的叙事以一个长年生活在高密农村的人的视角来讲述,让读者仿佛亲身置身于那个独特的环境中。
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展现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从而揭示出作者对传统文化和乡村文明的思考。
这部作品中,作者用鲜活的语言,表达出对高密农村的热爱和不舍。
我被其中描绘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也感受到了作者对乡村文明的深厚情感。
总之,红高粱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我非常喜欢这部作品,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它,并从中感受到作者的独特思考和情感表达。
读书笔记红高粱篇2《红高粱》读书笔记《红高粱》是著名作家莫言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故事。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性、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小说以一个家族的传承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家族的故事,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貌。
小说中的主人公九儿,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孩,她在艰苦的生活中不断努力,为了家族的荣誉和尊严而奋斗。
她的形象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女性的坚韧和勇敢,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小说中的语言生动、鲜活,描写细腻,让我不禁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
莫言运用了大量的民间语言,使得小说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也更加真实。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家族、传统文化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家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珍惜传统文化,传承家族精神,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扬光大。
总的来说,《红高粱》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小说。
它让我对人性、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家族精神。
读书笔记红高粱篇3红高粱读书笔记《红高粱》是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中国农村的景象和人物。
《红高粱》读书笔记整理

《红高粱》读书笔记整理《红高粱》就是以十四岁的豆官的感觉记忆作为线索,另加上“我”的感觉补充组合而成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高粱》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红高粱的笔记《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
整个小说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因此,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
“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首先,《红高粱》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文字感受来完成。
作者着重歌颂一群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群。
“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
”他们之中,有余占鳌,有刘罗汉,也有戴凤莲。
其次,当我们面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红高粱》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
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
莫言用他独特而强悍的语言,与众不同的文体安排,在高梁地里生动深刻地展现了那一时期的血与泪,强烈刺激着情感麻木的现一代人,演绎也什么是伤与痛,什么是真实与历史,什么才是人生,怎样铸就自己的一生,没有思想与作痛相溶合的摸爬滚打,怎能造就一部传奇。
第三,《红高粱》的空间环境与造型描写,都在努力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空间的神秘与阔大。
一切琐细的对比协调和过渡都被抛开,造成一种崇高神圣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间。
《红高粱》主要是两个空间环境:高梁地和酿酒作坊,酿酒作坊体现出生命的远古意识,如风雨剥蚀、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圆形门洞。
而那片自生自灭的高粱地,则透着生命的神圣。
当《红高粱》上描写高粱地时,它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命符号群,舒展、盛大、坚强、热烈、宽厚。
《红高粱》三次对高粱的渲染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
当我奶奶泪水满面、仰天躺在我爷爷踩踏出来的圣坛上时,《红高粱》上一连出现了四个叠化的狂舞的高潮。
在这里,高粱地是生命诞生的见证。
而在日本人强迫百姓踩踏高粱的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残的震撼。
记不清在哪里看到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反映现实的。
《红高粱》读书笔记精选6篇500字

《红高粱》读书笔记精选6篇500字莫言抗日战争《红高粱》读书笔记1《红高粱》是最能反映莫言风格的一篇奇作。
小说以一块块的感觉画面组合而成,形成一个以独特感觉为基础的“红高粱”世界。
从题材看,小说取材于作者家乡的抗日生活,写作目的也很明确。
在小说里,作者以家乡的红高粱作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觉记忆为笔锋,游犁般地描写着家乡的抗日生活画面。
无边无际的高梁地红成洋的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有着活剐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没,有英勇的伏击。
与以往的“抗日文学”不同,《红高粱》摒弃了种.种思想框框的制约,抹去了单纯乐观的色调,把家乡的抗日生活重新放置在民族的.自然发展和充满血腥的历史过程中去。
后来有人惊叹地评价,《红高粱》把抗日题材“拖出了困海”。
不仅如此,《红高梁》还为我国当代的“战争文学”拓出了一条新路。
《红高粱》中充满对于人的个性和生命强力的热烈赞美。
莫言在写作《红高粱》时就痛感现代都市中人性的龌龊和生命力的萎缩,转而在高密东北乡那一片粗犷、野蛮的乡土大地上发现爷爷、奶奶们那种强悍的个性生命力,自由自在、无所畏惧、朴素坦荡的生活方式。
这种现实人生与过往历史的交流,使过往民间世界中所蕴含的精神转化为当代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其人格的生成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个感性丰盈、生命鲜活的艺术形象。
崇尚生命的强力、赞美个性生命的伟大是莫言《红高粱》的主题,这个生命主题会使我们想到西方近代以来的生命哲学,特别是尼采那种高蹈的生命意志。
《红高粱》读书笔记2《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
整个小说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因此,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
“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首先,《红高粱》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文字感受来完成。
作者着重歌颂一群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群。
“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鉴赏
——《红高粱》实习报告1、场景分析
场景1:颠轿4分33秒——8分14秒
一、分镜头列表
二、段落解读:
这一段主要讲的是我奶奶出嫁时被我爷爷和酒坊伙计们颠轿的故事,一群年轻健壮、肌肉结实的年轻汉子,夸张的动作造型,在广阔无际的黄色土地上桀骜不驯、惊天动地的喊唱着娶亲的调子,而我奶奶则是一身红色的嫁裳,年轻漂亮。
坐在轿内,与轿外粗狂的汉子形成对比,同时她纠结悲伤的心情也与轿夫乐手们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处对比,以不同人物、不同性格变现出来,自然流畅。
配以传统的民间曲子,小小的故事折射出中国黄土高原浓浓的民族特色,豪爽得人物性格,热辣的西北民歌,美丽的黄土高原,朴实而又勤劳的劳动人民,他们在自己的热地上永远耕耘着这这种性格,培育着这个灵魂,维系着这份永恒……
三、具体分析:
1.视觉元素:
颠轿这个段落,黄色的土地和背景,十分鲜艳,轻快而舒适。
黄色的主要特征是明亮,具有反射性,产生光辉以及表现出非其本质的快活、明朗。
一号位色彩选取黄色调,意思是渴望得到解脱,希望获得更多的幸福,同时意味着寻求解脱时会遭到纠葛。
2.听觉元素:
迎亲时所演奏的吹打乐曲,以音画同步的关系出现,作为画内音出现在影片开始处颠轿一场,由唢呐腰鼓镲,人声等组成,采用了大调和声用以表现喜悦详和,灼烈音乐本身配合影片画面所展现的黄土
地,轿夫们黝黑强劲的身体,以及轿子所本身特有的中国大红,浑然一体。
音乐的情绪与画面情绪吻合,音乐在这里强调了画面所提供的视觉内容,起着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充满了生命的激情而又满含了黄土高原秦人的火辣酣畅。
轿内我奶奶所面临的不合理的婚姻,又通过在同一时间内让音乐和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二者形成音画对位的关系。
音画同步与音画对位形成了颠轿一节的点睛之笔。
3.剪辑元素:
镜头17和镜头18是两个很漂亮跳切镜头。
第一个镜头从乐手摇到前连个轿夫,他们做了个从轿把下面低头穿越的动作,抬头时镜头切成后两个轿夫抬头的动作;第二个镜头同样,是后两个轿夫先做的动作。
这两个专场跟第一个镜头专场有点相似,奶奶盖上头巾,然后摘下时,已经切到另一个镜头。
这两个跳切用画面的快速剪辑剪到一起,作为一组完整的动作,展示了轿夫质朴的力和美。
场景2:酿酒48分01秒——49分55秒
一、分镜头列表:
二、段落解读:
这个场景完整地展现了当时酿酒的整个过程,真实再现了酿酒坊的风貌,将酿酒坊原始的工具在镜头中表现出来。
几个酿酒的分镜头:提水、倒水、拉风箱、扬高粱谷子……展示了农村原始的生活场景,表现出淳朴、自然和浓厚的乡村元素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三、具体分析:
1.视觉元素:
这一段落最明显的视觉冲击,是光线的强弱变化。
在酿酒坊里,人物为前景,阳光在人物后洒下灿烂的一层,表现出一种温柔的美感。
镜头中两次出现熊熊燃烧的火苗,象征一种光和力,与阳光、与在酒
坊干活的伙计共同表现出一种生命的炽热。
阳光照在酒坊普通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和谐生动,形成自然与人的完美结合。
2.听觉元素:
本段场景,除了人物的对白以外,最多的是真实记录了酿酒过程中最原生态的劳动声音,像铲高粱谷子的声音,拉风箱的声音,往酿酒的大桶里倒水的声音以及火苗燃烧发出的“劈啪”声。
这些都是劳动生产中最质朴的存在,是贴近生活的最美妙的“音乐”,表达出对于劳动生活的赞誉之情。
3.剪辑元素:
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酿酒场面的展示,镜头以各个分镜头:提水、倒水、拉风箱……剪接到一起,构成一组真实完整的生产生活状态,而不是以单纯的长镜头形式固定不变的记录生活,所以产生了另一种层次的审美。
这个段落里,穿插了我奶奶的两个镜头,使整组生产镜头不完全连续,给了观众一种视觉上的缓和,同时不失一个完整的场景,使画面成为活的、跃动的。
场景3:祭酒神49分56秒——52分04秒
一、分镜头列表:
二、段落解读:
这段讲述了九月九日酿成新酒后,我罗汉爷爷带领众伙计祭酒神的场景。
他们手捧着大碗的新高粱酒,虔诚地站在酒神画像前,豪爽大气的唱着《酒神曲》不管这种祭祀仪式是不是真的存在,但在《红高粱》中祭酒神这一段落却让我们只愿相信是真有其事。
对于酒神的崇拜,古今中外都一直存在,对于酒神精神的向往,亘古没变。
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从而获得更大的艺术成就。
中国的酒神精神认为“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都展现出人类对于酒神及酒神精神真挚的崇拜。
三、具体分析:
1.视觉元素:
这一段紧接着酿酒的段落,依然有柔和的光线,黄色的阳光为背景,与酒坊伙计们的黄色的皮肤相映,形成一种具有张力的野性美。
红色的酒神画像,体现了中国传统中对神的敬仰,很像中国年画中红色的运用,红色象征着生命力,也象征了人类对神力的祈求和渴望神的庇佑。
2.听觉元素:
伙计们在祭酒神时唱起了《酒神曲》。
“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刹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好酒好酒好酒。
”曲调高昂,充满激情,这一种张扬,显现了高粱酒的醇烈和伙计们唱歌时喜悦的心情。
通过歌词我们也可以看出西北人民的朴实与善良。
这种简洁有力、淳朴的演唱,充分地全力地表达了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
这种没有音乐的清唱将主题也渲染的更加的高亢激昂,表达了生命的张扬,用音乐诠释了生命的野性和真实。
3.剪辑元素:
由我奶奶的看到新酒酿出时会心一笑的特写镜头为过渡镜头,从酿酒剪接到祭酒神的段落,自然流畅。
并仍然以我奶奶的笑为段落结尾,中间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祭酒神过程,完成了一种神圣的仪式。
中间祭酒神时,用一个镜头特别展示了伙计们黝黑的背,这种与正面的对比剪辑,更体现了对于劳动者的尊重,同时毫不避讳的突出人的双重性,使影片具有艺术上的两层欣赏意义。
2.视听方案总结
一. 全片视听方案:
《红高粱》描绘了中国二三十年代的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情节明快、紧凑、张弛有度同时富有节奏感,画面、色彩、光线构成了视觉上形象、生动、浓烈的效果,情节曲折跌宕,通过人物与自然真实的原生态的塑造,赞美了生命的自由和炽热,以崭新的艺术视角,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红高粱》以浓重的色彩搭配,豪放的艺术风格,将主观意识同现实真实的结合,使叙事与抒情相融合,张扬了生命中固有的野性意识,营造了阳刚、狂野的原始情调。
影片以红色为基调,配合中国的民间典型色彩——黄色,使其充满了刺激视觉的艺术张力,同时突出希望和喜悦的感情。
音乐方面追求了中国传统的乐器,将唢呐和大鼓配合的灵动激扬,使音乐融于影片。
同时配上淳朴的歌词及粗犷的唱腔,让音乐真正成为了电影的一部分,赋予影片新的、别样的精神和灵魂。
二. 导演风格简析: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异军突起中杰出的一位,其影像的表达极具特色。
《红高粱》是他“红色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这几部他初期的作品中都展示了浓厚的写实主义风格,成为张艺谋初期电影作品中的主流,他比较注
重画面美和色彩的搭配,同时善于用自然的事物来渲染气氛,故事性强,结构完整。
在他的电影里反映女性的地位和反抗的精神,张艺谋很会从女性身上找到缝隙,从中拉近对整个社会的把握,同时善于用镜头中展现了边缘女性的与众不同,体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
张艺谋的独具特色的拍摄手法,灵动中透着愉悦和对于人性的思考,这些都较为鲜明的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镜头风格,引领了第五代导演突出原有的藩篱,使中国电影迈上新世纪的国际电影舞台。